一种围挡的挡板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挡。
背景技术
围挡是指为了将建设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
闭的空间所采取的防护阻挡结构。现有的围挡,存在的缺点是:材质表面容易生锈、整体支
撑强度不高、安装及拆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围挡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改进,提供一种围挡的挡板组
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围挡的挡板组件,包括支撑框架及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中的挡板,所述支撑
框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及左右两侧的立柱,所述挡板呈卷帘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中,两
所述立柱的相对内侧面具有侧卡槽,上横梁及下横梁的相对内侧分别具有上卡槽及下卡
槽;所述挡板展开后,四面卡扣于两侧卡槽、上卡槽及下卡槽中,并借助胶条塞紧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挡板包括多段,分别为左段、中段及右段,中段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外卷绕勾
板,所述左段的右端及右段的左端均设有内卷绕勾板,所述内卷绕勾板勾扣于所述外卷绕
勾板中。
所述两立柱的背面之间安装有铝合金背条。
所述上横梁的截面及所述下横梁的截面为U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上横梁及下横梁与立柱相互咬合后用自攻螺丝链接,大大提高了
挡板强度;挡板使用卷帘式结构,安装简便,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挡板展开后四面卡入立
柱及上横梁、下横梁中,再用胶条塞紧,使整体严丝合缝。本实用新型中,整个围挡只用少量
自攻螺丝和自身结构结合,使整体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围挡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横梁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横梁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挡板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的结构图。
图中:1、挡板;11、左段;12、中段;13、右段;14、外卷绕勾板;15、内卷绕勾板;2、上
横梁;21、上卡槽;3、下横梁;31、下卡槽;4、立柱;41、侧卡槽;5、铝合金背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围挡的挡板组件,包括支撑框架及安装于支撑框架
中的挡板1,支撑框架包括上横梁2、下横梁3及左右两侧的立柱4,挡板1呈卷帘状安装于支
撑框架中。挡板1的具体结构为:如图7所示,挡板1包括多段,分别为左段11、中段12及右段
13,中段12的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外卷绕勾板14,左段11的右端及右段13的左端均设有内卷
绕勾板15,内卷绕勾板15勾扣于所述外卷绕勾板14中。挡板1整体安装方便,拆卸方便。
如图1、图2、图3、图5、图6及图8所示,两立柱4的相对内侧面具有侧卡槽41,上横梁
2及下横梁3的相对内侧分别具有上卡槽21及下卡槽31;挡板1展开后,四面卡扣于两侧卡槽
41、上卡槽21及下卡槽31中,并借助胶条塞紧固定。其中,上横梁2的截面为横置的U形状,其
开口端下侧具有形成上卡槽21的缺口,下横梁3的截面为横向的U形状,其开口端上侧具有
形成下卡槽31的缺口。
如图2、图4所示,为提高整体支撑强度,两立柱4的背面之间安装有铝合金背条5。
本实用新型中,上横梁2及下横梁3与立柱4相互咬合后用自攻螺丝链接,大大提高
了挡板1强度;挡板1使用卷帘式结构,安装简便,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挡板1展开后四面卡
入立柱4及上横梁2、下横梁3中,再用胶条塞紧,使整体严丝合缝。本实用新型中,整个围挡
只用少量自攻螺丝和自身结构结合,使整体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
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
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
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