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7495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7162.1

申请日:

2003.01.13

公开号:

CN1443913A

公开日:

2003.09.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11.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B27/02; E05B63/00

主分类号:

E05B27/02; E05B63/00

申请人:

曹希文;

发明人:

曹希文

地址:

628400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解放路中段9号县经济贸易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包括:双层锁芯、弹簧、圆片形弹子组,第一弹子,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在同一贯通的弹子孔内,由内向外的排序为:第一弹子、片形弹子组、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弹簧,双层锁芯之间设有定位销,弹子与弹簧的设置需满足如下尺寸关系:h2=h4,h1≥h3,h3=n·h0,h1略小于h4。本发明具有防测试的多层防盗机构,用途广泛,适于各类门、车、保险柜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包括:锁芯、锁体、锁 舌、弹子、弹簧,锁芯和锁体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相互贯通的 数个径向弹子孔,孔内安装有弹簧和弹子,锁芯与锁体间设有 轴向定位机构,锁芯分为内锁芯和外锁芯两层,内锁芯套装在 外锁芯内,外锁芯套装在锁体内,锁舌安装在外锁芯上,内锁 芯设有钥匙孔,其特征在于: 1)所述弹子包括:圆片形弹子组、第一弹子、第二弹子、 第三弹子,所述圆片形弹子组为数个厚度相同的沿弹子孔延伸 方向重叠设置的圆片形弹子,在锁定状态时的同一贯通的弹子 孔内,弹子及弹簧由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第一弹子、片形弹 子组、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弹簧; 2)还包括设于内锁芯和外锁芯之间的可限制内锁芯相对外 锁芯扭转转角的定位销,及与之相配的外锁芯上的销孔和内锁 芯上的销槽; 3)锁定状态时,弹子孔内弹子及弹簧的设置尺寸关系为: a)片形弹子组的高度与弹簧的最大压缩高度相等; b)弹簧的最大压缩高度与第一弹子伸入钥匙孔内的高度之 差值在0.05至0.5毫米之间; c)第一弹子伸入钥匙孔内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普通圆柱体弹 子底面至外锁芯与锁体之间的外开启面的高度; d)第三弹子底面至外锁芯与锁体之间的外开启面的高度是 单片片形弹子厚度的整数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 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芯与外锁芯之间设有用于提示锁定 位置的第一钢球碰卡机构,包括外锁芯上的第一径向孔和内锁 芯对应处的第一球面凹孔,第一径向孔内设有相配的压缩弹簧 和钢球,钢球球体大部分位于第一径向孔内,小部分位于第一 球面凹孔内;所述外锁芯与锁体之间设有用于提示锁定位置的 第二钢球碰卡机构,包括锁体上的第二径向孔和外锁芯对应处 的第二球面凹孔,第二径向孔内设有相配的压缩弹簧和钢球, 钢球球体大部分位于第二径向孔内,小部分位于第二凹孔内; 所述第二径向孔内的压缩弹簧的回复力大于所述第一径向孔内 的压缩弹簧的回复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 子锁,其特征在于:不同弹子孔的孔径相同,采用数种不同直 径规格的弹子设置于各弹子孔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 锁,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弹子孔内采用相同直径规格的第二弹 子和第三弹子,与之相配的片形弹子组中,有大圆片形弹子, 其直径与同一弹子孔内的第二弹子或第三弹子直径相同,其余 圆片形弹子直径略小。当所述大圆片形弹子在弹子孔内移至内 锁芯与外锁芯之间的内开启面位置时,外锁芯与锁体处于锁定 状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 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子两端设置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 状,其整体纵向剖面形状呈“凸”字形,其小端与第三弹子相 邻。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 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锁面板处的用于遮盖外锁芯的环 盖。
7: 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其 特征在于:所述环盖与内锁芯呈一体结构。
8: 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其 特征在于:所述环盖与外锁芯呈一体结构。
9: 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子和第二弹子为磁性弹子,两者在同一 弹子孔中处于相互吸引的状态。

说明书


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尤其是一种机械防盗锁。背景技术

    目前的弹子锁,虽然五花八门形状各异,但其内部的弹子开关结构是相同的:即一般分为二层,一层是锁体,一层是锁芯,弹子孔内装一根弹簧,二粒弹子(锁体弹子和锁芯弹子),锁体与锁芯之间在弹子孔对接处为开启面,两粒弹子之间的弹子头接触处为开启点,当开启点与开启面重合时,即是“开启状态”。不用钥匙开启,即技术开启时,一旦插入件转动锁芯,弹子孔就会出现偏位而在开启线上形成一个“小台阶”,被推动的弹子很容易搁在“小台阶”上(也就是搁在开启线上)处于开启状态,因此造成该锁容易开启而没有防盗功能。另一种用得较多的“片仔锁”也是采用类似结构,技术开启时,用插入件转动锁芯,被拨动的片很容易被搁在槽口形成的“小台阶”上,成开启状态,造成该锁容易开启而没有防盗功能。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没有对应的特定钥匙就不能开启的机械防盗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锁芯、锁体、锁舌、弹子、弹簧,锁芯和锁体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相互贯通的数个径向弹子孔,孔内安装有弹簧和弹子,锁芯与锁体间设有轴向定位机构,锁芯分为内锁芯和外锁芯两层,内锁芯套装在外锁芯内,外锁芯套装在锁体内,锁舌安装在外锁芯上,内锁芯设有钥匙孔,还包括如下结构:

    1)所述弹子包括:圆片形弹子组、第一弹子、第二弹子、第三弹子,所述圆片形弹子组为数个厚度相同的沿弹子孔延伸方向重叠设置地圆片形弹子,在锁定状态时的同一贯通的弹子孔内,弹子及弹簧由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第一磁性弹子、片形弹子组、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弹簧;

    2)还包括设于内锁芯和外锁芯之间的可限制内锁芯相对外锁芯扭转转角的定位销,及与之相配的外锁芯上的销孔和内锁芯上的销槽;

    3)锁定状态时,弹子孔内弹子及弹簧的设置尺寸关系为:

    a)片形弹子组的高度与弹簧的最大压缩高度相等;

    b)弹簧的最大压缩高度与第一弹子伸入钥匙孔内的高度之差值在0.05至0.5毫米之间;

    c)第一弹子伸入钥匙孔内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弹子底面至外锁芯与锁体之间的外开启面的高度;

    d)第三弹子底面至外锁芯与锁体之间的外开启面的高度是单片片形弹子厚度的整数倍。

    作为本发明改进,所述内锁芯与外锁芯之间设有用于提示锁定位置的第一钢球碰卡机构,包括外锁芯上的第一径向孔和内锁芯对应处的第一球面凹孔,第一径向孔内设有相配的压缩弹簧和钢球,钢球球体大部分位于第一径向孔内,小部分位于第一球面凹孔内;所述外锁芯与锁体之间设有用于提示锁定位置的第二钢球碰卡机构,包括锁体上的第二径向孔和外锁芯对应处的第二球面凹孔,第二径向孔内设有相配的压缩弹簧和钢球,钢球球体大部分位于第二径向孔内,小部分位于第二凹孔内;所述第二径向孔内的压缩弹簧的回复力大于所述第一径向孔内的压缩弹簧的回复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不同弹子孔孔径相同,采用数种不同直径规格的弹子设置于各弹子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同一弹子孔内采用相同直径规格的第二弹子和第三弹子,与之相配的片形弹子组中,有大圆片形弹子,其直径与同一弹子孔内的第二弹子或第三弹子直径相同,其余圆片形弹子直径略小,大圆片形弹子在弹子孔内移至内锁芯与外锁芯之间的内开启面位置时,外锁芯与锁体处于锁定状态。

    将其再改进为,所述第二弹子两端设置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状,其整体纵向剖面形状呈“凸”字形,其小端与第三弹子相邻。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开启的难度。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次改进,还包括设锁面板处的用于遮盖外锁芯的环盖。

    还有一种改进为,所述第一弹子与第二弹子为磁性弹子,两者在同一弹子孔中处于相互吸引的状态。

    采用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一、具有防测试功能。双层锁芯的内锁芯采用重叠的片形弹子组结构,可防止他人用开锁工具测试锁内的弹子开启位置的信息。当有插入件稍稍施力转动内锁芯,内锁芯即相对外锁芯在定位销确定的一定角度范围内扭转,内锁芯与外锁芯之间的弹子孔错位,弹子孔内的弹子不能被移动,用开普通锁头找“小台阶”的方法打开非常困难。

    二、具有多层防盗机构,技术开启难上加难。除上述包括双层锁芯和片形弹子组的防盗结构外,还具有如下改进的防盗结构:

    (1)设置两组钢球碰卡机构,防盗功能更加完备。由于第二钢球碰卡机构的弹簧回复力大于第一钢球碰卡机构的弹簧回复力,技术开锁时,外锁芯和锁体要被扭转产生挤压弹子的力,此力必须大于上述两碰卡机构产生的沿切线方向的合力,即挤压弹子的力必须保护一定的值,只要有一定值的力存在,若大片弹子离开内开启面瞬间,内锁芯必然转动,该弹子孔就不可能被打开。

    (2)在同一孔径的不同弹子孔中,采用不同直径规格的弹子设置于各弹子孔内,弹子直径有变化,用找“小台阶”的方法不容易实现开锁目的。

    (3)在片式弹子组中增设大圆片形弹子,进一步增加了开锁的难度。因为片形弹子虽然很薄,却总有一定的厚度,当某一圆片的面层与底层之间刚好位于开启面时,内锁芯就不能相对外锁芯转动,这时其它弹子孔中具有相同直径的弹子有可能被打开,增设大圆片形弹子后,要实现开锁,首先要将最大直径的大片置于内锁芯与外锁芯的开启面上稳定内、外锁芯,再开启其它具有相同直径弹子的弹子孔内的弹子,根据找“小台阶”的开锁原理,这些弹子孔内的弹子可能被打开,但置于内锁芯与外锁芯开启面的大圆片形弹子所在的弹子孔内的弹子却处于锁定状态,所以大圆片形弹子的增加,用找“小台阶”的开锁原理开锁难以行通,再加之不同弹子孔内弹子直径有变化,要按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用技术开启的方法开锁,就会难上加难。

    (4)设置纵向剖面呈“凸”字形结构的第二弹子,其小头部分在被技术开启时易进入锁体的弹子孔内,使锁处于锁定状态。

    (5)在锁面板处设置用于遮盖外锁芯的环盖,目的在于防止内锁芯与外锁芯被技术措施形成连体,失去双层锁芯的防盗功能。图面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弹子孔剖面放大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锁芯、锁体2、锁舌、弹子、弹簧4,锁芯和锁体2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相互贯通的数个径向弹子孔5,孔内安装有弹簧4和弹子,锁芯与锁体2间设有轴向定位机构7,锁芯分为内锁芯1和外锁芯8两层,内锁芯1套装在外锁芯8内,外锁芯8套装在锁体2内,锁舌安装在外锁芯8上,内锁芯1设有钥匙孔9,如图2所示,所述弹子包括:圆片形弹子组3、第一弹子10、第二弹子11,第三弹子12,所述圆片形弹子组3为数个厚度相同的沿弹子孔5延伸方向重叠设置的圆片形弹子,在锁定状态时的同一贯通的弹子孔5内,弹子及弹簧4由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第一弹子10、片形弹子组3、第二弹子11、第三弹子12、弹簧4;还包括设于内锁芯1和外锁芯8之间的可限制内锁芯1相对外锁芯8扭转转角的内定位销6,及与之相配的外锁芯8上的销孔13和内锁芯1上的销槽14;如图3所示,锁定状态时,弹子孔5内弹子及弹簧4的设置尺寸关系为:

    a)片形弹子组3的高度(h2)与弹簧4的最大压缩高度(h4)相等,即h2=h4,其目的在于防止第一弹子10进入外锁芯8的弹子孔5内;

    b)第一弹子10伸入钥匙孔9内的高度(h1)略小于弹簧4的最大压缩高度(h4),即h4与h1之差值在0.05-0.20毫米之间,其目的是便于钥匙插取,防止过紧;

    c)第一弹子10伸入钥匙孔9内的高度(h1)大于或等于第三弹子12底面至外锁芯8与锁体2的外开启面18的高度(h3),即h1≥h3,其目的在于钥匙可能设置的最高齿能将外锁芯8的弹子孔5中的可能设置的最短第三弹子12移至外开启面18;

    d)第三弹子12底面至外锁芯8与锁体2外开启面18的高度(h3)是单片圆片形弹子厚度(h0)的整数倍,即h3=n·h0,其目的在于便于锁芯正常转动。

    由于本发明采用双层锁芯,其内锁芯1设有片形弹子组3,片形弹子组3夹持于第一弹子与第二弹子之间,如图2、图3、图4所示,当用特定对应钥匙开锁时,片形弹子组3首先将内开启面16开启,继续扭转时,内锁芯1通过内定位销13对外锁芯8施力,此时外锁芯8与锁体2的外开启面18跟普通弹子锁一样,由于与开启点重合,被钥匙开启,即锁被开启,当锁被万能钥匙或其它开锁工具测试进行技术开启时,插入件稍稍转动内销芯1,内锁芯1即在内定位销13确定的扭转角度范围内随之扭转至图1所示的D或E所在位置,此时内锁芯1与外锁芯8错位,弹子孔5内的弹子不能被移动,测试失败,所以本实用具有防测试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内锁芯1与外锁芯8之间设有用于提示锁定位置的第一钢球碰卡机构17,包括外锁芯8上的第一径向孔20和内锁芯1对应处的第一球面凹孔19,第一径向孔20内设有相配的压缩弹簧和钢球,钢球球体大部分位于第一径向孔20内,小部分位于第一球面凹孔19内;所述外锁芯8与锁体2之间设有用于提示锁定位置的第二钢球碰卡机构21,包括锁体2上的第二径向孔22和外锁芯8对应处的第二球面凹孔23,第二径向孔22内设有相配的压缩弹簧和钢球,钢球球体大部分位于第二径向孔22内,小部分位于第二球面凹孔23内;所述第二径向孔22内的压缩弹簧的回复力大于所述第一径向孔20内的压缩弹簧的回复力。设置的两组钢球碰卡机构,其防盗功能更加完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不同弹子孔5设置相同孔径,采用不同规格的弹子设于各弹子孔5内,弹子直径不一致,找“小台阶”的测试方法难以实现开锁目的。因为进行技术开锁,必须根据不同弹子孔5内弹子的不同直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进行。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再次改进,在同一弹子孔5内采用相同直径规格的第二弹子11和第三弹子12,与其相配的片形弹子组3中设有大圆片形弹子15,其直径跟上述第二弹子11或第三弹子12直径相同,其余圆片形弹子直径略小。因为圆片形弹子虽然很薄,却总有一定的厚度,当某一圆片形弹子的面层与底层之间刚好位于下开启面16时,内锁芯1就不能相外锁芯8转动,这时其它弹子孔5中具有相同直径的弹子有可能被打开,增设大圆片形弹子15后,要实现开锁,首先要将最大直径的大圆片形弹子置于内锁芯1与外锁芯8之间的开启面16上稳定内锁芯1和外锁芯8,再开启其它具有相同直径弹子孔5内的弹子,根据找“小台阶”的开锁原理,这些弹子孔5内的弹子可被打开,但置于内锁芯1与外锁芯8之间的内开启面16的大圆片形弹子15所在的弹子孔5内的弹子却处于锁定状态,大圆片形弹子15在弹子孔5内移至内锁芯1和外锁芯8之间的开启面16位置时,外锁芯8与锁体2处于锁定状态。要进一步开该弹子孔5内弹子,必须移动大圆片形弹子15。当保持扭力上移弹子时,在大圆片形弹子15离开内开启面16的瞬间,内锁芯1与外锁芯8必然错位,弹子不能移动,该弹子孔5内弹子仍处于锁定状态,当向下移动时,必须失去扭力,一旦失去扭力,该弹子孔5及已被打开的弹子孔5内弹子就会恢复至锁定状态。这种结构更加增加了技术开启的难度。

    如图4所示,第二弹子11设置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形状,其整体纵向剖面呈“凸”字形状,其小端26与第三弹子12相邻,在被技术开启时,其小端26易进入锁体2的弹子孔5内,使该弹子孔5内的弹子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包括设于锁面板25处的用于遮盖外锁芯8的与内锁芯1呈一体结构环盖24,用于防止被人以技术措施将内锁芯与外锁芯形成连体,失去防盗功能。当然,也可采用环盖与外锁芯呈一体结构,或将环盖设于门板等被锁物体上的安装位置对应处。

    为使本发明的圆片形弹子组3的圆片形弹子之间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将第一弹子和第二弹子设置为磁性弹子,两者在同一弹子孔内处于相互吸引的状态。

    本发明钥匙孔9的形状可采用与单齿或多齿钥匙相适应的形状,弹子孔5的排列方式及数量随之作相应变化。本发明的外锁芯8还可分为两层或多层,增强其防盗功能。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它类似结构的等效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防万能钥匙开启的弹子锁,包括:双层锁芯、弹簧、圆片形弹子组,第一弹子,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在同一贯通的弹子孔内,由内向外的排序为:第一弹子、片形弹子组、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弹簧,双层锁芯之间设有定位销,弹子与弹簧的设置需满足如下尺寸关系:h2h4,h1h3,h3nh0,h1略小于h4。本发明具有防测试的多层防盗机构,用途广泛,适于各类门、车、保险柜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