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746101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8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2961.8

申请日:

2015.03.09

公开号:

CN104612813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2B 29/04申请日:20150309|||公开

IPC分类号:

F02B29/04

主分类号:

F02B29/04

申请人: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发明人:

李娜; 刘汉斌; 姜云峰; 甘斌林; 王绍卿; 赵庆隆

地址:

100074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西里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11011

代理人:

刘东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属于换热器高空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的中冷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效率和较高的强度,此外还应具有较小的流阻。设计完成后的中冷器匹配到高空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系统中,通过飞行冷风来流对增压后的高温热空气进行换热冷却,使进气温度降低到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可承受的范围,能避免发动机发生爆振燃烧,同时提高进气密度,使发动机达到所需的高空功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头体(1)和芯体(3),所述封头体(1)焊接在芯体(3)上,用 于对热流进行导流;所述芯体(3)由多组冷边翅片、多组热边翅片、 多个隔板、两个侧板,多个冷边封条,以及多个热边封条组成;所述 冷边翅片和热边翅片均为三角形平直翅片,且冷边翅片与热边翅片交 叉放置实现叉流换热,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设有隔板;其中一侧板设 置于顶端翅片的上侧,另一侧板设置于底端翅片的下侧;冷边封条设 置于冷边翅片的侧面,热边封条设置于热边翅片的侧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焊接在芯体(3)上的连接法兰(4),用 于与外部部件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接头(2),所述接头(2)与芯体(3)采 用氩弧焊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特 征在于,每个冷边翅片或热边翅片包括多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 称为一节,每一节的纵截面为三角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 特征在于,在中冷器外廓尺寸为326×247.5×90mm、热边、冷边翅片, 热边、冷边封条和隔板材料为3A21,以及封头体(1)材料为5A06 的条件下,计算芯体(3),热边、冷边翅片,隔板,热边、冷边封条 以及侧板的尺寸,使得冷热边流比为1.1时,设计点效率达到≥0.51, 热边阻力达到≤3.0kPa,冷边阻力达到≤1.5kPa。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芯体(3)尺寸设计为180×180×90mm,芯体中,对 于冷边翅片,其节距为2.7mm,翅高为6.0mm,厚度为0.12mm;对 于热边翅片,其节距为2.0mm,翅高为4.0mm,厚度为0.12mm。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5mm。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厚度为1.5mm。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冷边封条与热边封条的宽度均为5mm。

说明书

说明书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高空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热流密度 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高空涡轮增压发动机增压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本质是 一种空-空换热器。其作用一是防止发动机爆燃。通过飞行冷风来流 对增压后的高温热空气进行换热冷却,使进气温度降低到发动机可承 受的范围,确保汽油发动机不发生爆振燃烧;作用二是降低增压空气 的温度,进一步提高增压空气的密度,确保增压器在匹配设计点工作, 不发生喘振和堵塞,使发动机达到所需的高空功率。
国立中兴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作者田绍纬学位论文《涡轮增压 引擎高空性能的模拟试验与分析计算》中分析研究指出(无具体实 物):航空飞行器匹配同一款增压器于同一高度飞行,若配备理想的 中冷器则输出的功率会更大。以增压器效率ηc=0.75来估算,当航空 飞行器爬升到10km高度时,大气密度只有海平面的35%,若要使用涡 轮增压器将进气密度恢复到海平面的水准,并配备理想的中间冷却器 (冷却效率ε=1),则进气增压应为2.85倍,实际的进气压力将成为 79.2KPa,进气温度为零下40℃。若没有配中间冷却器(ε=0),则进 气增压应为5.37倍,实际的进气压力将成为149.3KPa,实际的进气温 度将成为139℃。而实际使用中,中间冷却器的0<ε<1,故要达到 相同的功率输出,会大大增加涡轮增压器的设计难度。
空-空中冷器主要应用于赛车用汽油机,部分应用于民用增压柴 油机。日本赛车用空-空中冷器业界认为是设计水平较高的,体现在 性能和结构尺寸、重量方面的优势,上述特点对于飞行器应用较为适 用。但由于汽车的结构特点,中冷器前置安装,迎风面积都较大,长 度通常都在600mm左右,基本达到飞行器发动机舱体最大宽度,安装 困难。由于安装结构限制,无法通过增加迎风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 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安装条件限制下设计出一种 结构紧凑的中冷器,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传热效率、较小流阻,能与涡 轮增压发动机匹配,适应高空飞行环境。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 角肋片中冷器,包括封头体1和芯体3,所述封头体1焊接在芯体3上, 用于对热流进行导流;所述芯体3由多组冷边翅片、多组热边翅片、 多个隔板、两个侧板,多个冷边封条,以及多个热边封条组成;所述 冷边翅片和热边翅片均为三角形平直翅片,且冷边翅片与热边翅片交 叉放置实现叉流换热,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设有隔板;其中一侧板设 置于顶端翅片的上侧,另一侧板设置于底端翅片的下侧;冷边封条设 置于冷边翅片的侧面,热边封条设置于热边翅片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焊接在芯体3上的连接法兰4,用于与 外部部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冷器还包括接头2,所述接头2与芯体3采用氩弧 焊连接。
优选地,每个冷边翅片或热边翅片包括多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 单元称为一节,每一节的纵截面为三角形。
优选地,在中冷器外廓尺寸为326×247.5×90mm、热边、冷边翅 片,热边、冷边封条和隔板材料为3A21,以及封头材料为5A06的 条件下,计算芯体,热边、冷边翅片,隔板,热边、冷边封条以及侧 板的尺寸,使得冷热边流比为1.1时,设计点效率达到≥0.51,热边阻 力达到≤3.0kPa,冷边阻力达到≤1.5kPa。
优选地,芯体尺寸设计为180×180×90mm,芯体中,对于冷边翅 片,其节距为2.7mm,翅高为6.0mm,厚度为0.12mm;对于热边翅 片,其节距为2.0mm,翅高为4.0mm,厚度为0.12mm。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厚度为0.5mm。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厚度为1.5mm。
优选地,所述冷边封条与热边封条的宽度均为5mm。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结构、尺寸设计,使得中冷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效率和 较高的强度,此外还应具有较小的流阻。设计完成后的中冷器匹配到 高空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系统中,通过飞行冷风来流对增压后的高温 热空气进行换热冷却,使进气温度降低到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可承受 的范围,能避免发动机发生爆振燃烧,同时提高进气密度,使发动机 达到所需的高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冷器中芯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全环境高空舱中冷器试验原理图;
图4为高空性能结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 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 器,包括封头体1和芯体3,所述封头体1焊接在芯体3上,用于对热流 进行导流;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焊接在芯体3上的连接法兰4,用于与外 部部件连接。所述中冷器还包括接头2,所述接头2与芯体3采用氩弧 焊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芯体3由多组冷边翅片304(即传热芯体的冷通 道的传热翅片,本发明中为8个)、多组热边翅片306(传热芯体3的热 通道的传热翅片,本发明中为7个)、多个隔板305、两个侧板301,多 个冷边封条302,以及多个热边封条303组成;为保证效率和阻力等指 标都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热边采用传热效率较高、节距较小的三角 形平直翅片,冷边采用阻力损失较小、节距较大的三角形平直翅片, 每个冷边翅片或热边翅片包括多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称为一 节,每一节的纵截面为三角形。冷边翅片与热边翅片交叉放置实现叉 流换热。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设有隔板;其中一侧板设置于顶端翅片 的上侧,另一侧板设置于底端翅片的下侧;冷边封条设置于冷边翅片 的侧面,热边封条设置于热边翅片的侧面。采用这种单流程叉流板翅 式结构方案,空气从芯体的两个交叉通道中各自流过实现换热,其实 现功能的基本原理是冷、热边流体存在温差,通过翅片和隔板导热, 从而达到热量传递的效果。具体而言,热流先通过其中一个封头体1 均匀引导到热边翅片的通道中,冷流直接进入冷边翅片的通道中,冷、 热流换热,热流温度被降低后形成低温流从另一封头体1流出。
在本发明的结构基本确定以后,由于本发明的结构尺寸受到安装 空间的限制,冷、热边进出口连接形式已定,结构外廓尺寸改变的自 由度很小。所以本发明只能在限定的尺寸范围中,根据实际空间布局 按最大迎风面尺寸设计,对热边翅片、冷边翅片及隔板等进行选择。 依据飞行器在高升限进行低速爬升时的冷风来流条件,设计该型中冷 器,满足性能指标如下:在中冷器外廓尺寸为326×247.5×90mm、热 边、冷边翅片,热边、冷边封条和隔板材料为3A21,以及封头材料 为5A06的条件下,计算芯体,热边、冷边翅片,隔板,热边、冷边 封条以及侧板的尺寸,使得冷热边流比为1.1时,设计点效率(换热 效率)达到≥0.51,热边阻力达到≤3.0kPa,冷边阻力达到≤1.5kPa。
计算芯体,热边、冷边翅片,隔板,热边、冷边封条以及侧板的 尺寸的方法如下:在已知中冷器外廓尺寸、热边、冷边翅片,热边、 冷边封条、封头、隔板材料、雷诺数、当量直径、动力粘度、传热因 子、质量流速、比热、翅片导热系数、质量流量、冷热边热容比、摩 擦因子、沿气流方向翅片长度、端盖损失系数等的条件下,根据热力 学原理,计算热冷边出口数据及阻力、重量。如结果达不到技术指标 不符,返回初始状态改变数值,重复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中考虑封头 对流体阻力影响。部分相关公式如下,符号含义见表1。
雷诺数:Re=ωde/μ     (1)
放热系数: α = c p p r 2 / 3 - - - ( 2 ) ]]>
翅片自定义参数: m = 2 α λ f δ f ( 1 + δ f b ) - - - ( 3 ) ]]>
翅片效率:ηf=tanh(mh)/mh     (4)
表面效率:η0=1-ψ(1-ηf)     (5)
传热单元数: NTU = KF ( GCp ) min - - - ( 6 ) ]]>
换热效率: η = 1 - exp { NTU 0.22 C * [ exp ( - C * NTU 0.78 ) - 1 ] } - - - ( 7 ) ]]>
阻力: ΔP = ω 2 ν 2 [ ( 1 - σ 2 + k ) + 2 ( v v - 1 ) + 4 fL de × v m v - ( 1 - σ 2 - k ) v v + ξ a v m v ] - - - ( 8 ) ]]>
安全系数:[σ]=[σb]/4     (9)
翅片厚度:XP/[σ]     (10)
隔板厚度: X 6 P 8 [ σ ] - - - ( 11 ) ]]>
封条宽度: Y 6 P 8 [ σ ] - - - ( 12 ) ]]>
封头壁厚: PD 2 [ σ ] η - P - - - ( 13 ) ]]>
表1


经过反复计算,得到表2的设计尺寸结果,具有该尺寸的中冷器 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计算达到的指标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表3
参数 单位 要求值 计算结果 效率 ≥0.51 0.54 热边阻力 kPa ≤3.0 3.0 冷边阻力 kPa ≤1.5 0.3
下面采用自由射流方式进行的0~8500m高度强制冷却性能试验 说明本发明的效果。试验系统由热空气系统和冷空气系统两大部分组 成,经过中冷器的冷、热空气都通过高空台的尾室排入大气。高空试 验原理见图3。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冷器高空试验,冷风来流采用 自由射流的形式,即冷风来流并非全部用来冷却中冷器,试验中还有 一大部分进入高空舱,此种条件下的试验形式,与实际飞行装机情况 相同。由于模拟马赫数很小(为0.09~0.15),仅通过高空台测量到 的总、静压得出的马赫数,误差会相对较大,直接影响冷却来流的速 度。本次试验中采用JX1000-1F型智能压力风速风量仪。
由于中冷器流通能力随高度增加不断下降。高空试验结果,工作 在8500m高度,自由射流状态下,此时中冷器来流速度146km/h(按 无人机最小飞行速度),中冷器冷却效率(或称传热效率)0.51。
非设计工况下,高空冷却效率在0.51~0.66之间(期间冷热端阻 力均不大于3kPa),详见图4,其中曲线c表示冷热边流比,曲线G表示 实际冷风来流。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一种迎风面积小,适用于 0~8500m高空环境下工作的中冷器,通过翅片的设计实现了迎风阻力 小,换热效率高的性能特点。
综上,本发明设计的中冷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效率和较高的强度, 此外还应具有较小的流阻。设计完成后的中冷器匹配到高空涡轮增压 活塞发动机系统中,通过飞行冷风来流对增压后的高温热空气进行换 热冷却,使进气温度降低到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可承受的范围,能避 免发动机发生爆振燃烧,同时提高进气密度,使发动机达到所需的高 空功率。试验表明,本发明设计的中冷器0~8500m高度工作范围内, 热边来流密度近似为海平面大气密度1.2kg/m3,相对于高空环境下冷 边进气条件,热边进气为高热流密度状态,因此是一种高热流密度中 冷器。该中冷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适应性强,可靠性高、 重量轻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热流密度紧凑式三角肋片中冷器,属于换热器高空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的中冷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效率和较高的强度,此外还应具有较小的流阻。设计完成后的中冷器匹配到高空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系统中,通过飞行冷风来流对增压后的高温热空气进行换热冷却,使进气温度降低到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可承受的范围,能避免发动机发生爆振燃烧,同时提高进气密度,使发动机达到所需的高空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