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1736310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8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6598.3

申请日:

2014.01.14

公开号:

CN104772103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J 19/28申请日:20140114|||公开

IPC分类号:

B01J19/28; C10G1/00; C10G1/10

主分类号:

B01J19/28

申请人:

上海金匙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德胜

地址:

201315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浦路2500弄6号6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所述设备包括热解反应室、位于热解反应室内的热源床体及与热源床体相配合的移动组件,热源床体至少包括与移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一反应表面及第二反应表面,所述第一、第二反应表面具备适合热解反应的温度条件,由于物料的热解反应过程包括物料在第一反应表面的移动过程、物料从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第二反应表面的过程、以及物料在第二反应表面的移动过程,使得在整个反应设备内部空间及热源床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延展了物料在热解反应过程中的行程,从而确保物料的热解反应效率,利于实现热解工艺的连续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热解反应室,具有用于导入待热解物料的物料进口及用于导出热解产物的 物料出口;
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热解反应室内部,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将所述待热解 物料从所述物料进口传输至所述物料出口;以及
热源床体,所述热源床体包括与所述移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一反应表面及第 二反应表面,所述第一、第二反应表面分离设置并具备物料热解所需的温度条 件,所述移动组件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上移动所述待热解物料,并将所述待热 解物料从所述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以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上移动所述待热解物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床 体包括分离设置的第一热源床体及第二热源床体,所述第一热源床体具备所述 第一反应表面,所述第二热源床体具备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 源床体、第二热源床体分别具备用于流通热源体的第一热源通道、第二热源通 道,所述第一、第二热源通道相互独立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 件包括链条组件及至少两个与所述链条组件配合的承载轮,所述链条组件在所 述第一、第二反应表面上作回转运动,所述承载轮中包括主动承载轮,所述链 条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待热解物料运动的刮料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件 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相背设置的第一刮擦部和第二刮擦部,所 述第一刮擦部带动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上运动,所述第二刮擦部带 动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上运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 源床体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端部延伸超出所述主动承载轮所在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 源床体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端部设有一用于将物料引流至第二反应表面上的导 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主动承载轮远离所述第一热源床体的一侧。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 源床体具有热源进管部分及热源出管部分,所述热源进管部分包括第一管道、 第二管道及连接于第一、第二管道之间的第三管道,所述热源进管部分包括第 四管道、第五管道及连接于第四、第五管道之间的第六管道,所述第二管道、 第四管道分别自所述第一热源床体的侧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管道、第五管道 的高度低于所述移动组件的高度。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热源床 体内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一热源床体上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二热源床体内 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二热源床体上物料的运动方向一致。

10.  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热解反应室,具有用于导入待热解物料的物料进口及用于导出热解产物的 物料出口;
安置于所述热解反应室内的第一热源床体和第二热源床体,所述第一热源 床体具备第一反应表面,所述第二热源床体具备第二反应表面,所述第一、第 二反应表面具备物料热解所需的温度条件;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在所述热解反应室内作回转运动,所述移动组件 包括位于物料进口与第一热源床体之间的第一部分,及位于第一热源床体与第 二热源床体之间的第二部分,所述移动组件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上移动所述待 热解物料,并将所述待热解物料从所述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以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上移动所述待热解物料。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 组件包括链条组件及至少两个与所述链条组件配合的承载轮,所述链条组件在 所述第一、第二反应表面上作回转运动,所述承载轮中包括主动承载轮,所述 链条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待热解物料运动的刮料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料 件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相背设置的第一刮擦部和第二刮擦部, 所述第一刮擦部带动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上运动,所述第二刮擦部 带动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上运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热源床体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端部延伸超出所述主动承载轮所在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热源床体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端部设有一用于将物料引流至第二反应表面上的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主动承载轮远离所述第一热源床体的一侧。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热源床体具有热源进管部分及热源出管部分,所述热源进管部分包括第一管道、 第二管道及连接于第一、第二管道之间的第三管道,所述热源进管部分包括第 四管道、第五管道及连接于第四、第五管道之间的第六管道,所述第二管道、 第四管道分别自所述第一热源床体的侧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管道、第五管道 的高度低于所述移动组件的高度。

16.  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的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反应设 备包括热解反应室、位于所述热解反应室内的热源床体及与所述热源床体相配 合的移动组件,热源床体包括与所述移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一反应表面及第二反 应表面,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用以在所述热源床体内部流通的热源体,以获取第一、第二反应表面 上的适合物料热解反应的温度条件;
启动所述移动组件的运动;
将待热解物料导入至所述热解反应室内;
将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作移动并发生热解反应;
将待热解物料从所述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将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作移动并发生热解反应;
将热解反应所获得的产物导出至所述热解反应室的外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的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热解物料包括废轮胎、橡胶、塑料、其他有机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的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提供第一热源床体及第二热源床体,并将所述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安 置于热解反应室内,所述第一热源床体具有所述第一反应表面,所述第二热源 床体具有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将移动组件安置于所述热解反应室内的相应位置,以确保该移动组件可在 第一、第二反应表面作回转运动,其中,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反应表面相 作用的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二反应表面相作用的第二部分。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的热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在所述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内部流通热源,其中,第一热源床体内热 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一热源床体上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二热源床体内热源的 流通方向与第二热源床体上物料的运动方向一致。

说明书

说明书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解反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 热解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有机产品的广泛生产与应用,而随之而来的 有机废弃物越来越多,此类废弃物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无疑成为亟待解决 的环保问题。
传统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方法为填埋或焚烧,其不仅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而且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经过不断地试验和探索,业界充分认识到, 废旧有机物料的回收利用潜在着很大的市场前景,通过有机物料热解技术可以 从有机物料中提取出多种宝贵资源,包括燃油、瓦斯、炭黑、钢丝,其实现“变 废为宝”的同时,更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业内所采用的有机物料热解设 备通常包括炉排式、炉床式、流化床式等,炉床式热解设备包括固定床式及移 动床式。其中,移动式热解设备因其可更适宜长时间连续生产,而得到了更为 广泛的应用。
参照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移动式热解设备包括热解反应室1’、设置于 热解反应室1’内的热源床体2’及移动组件3’,热解反应室1’具有用于导入待热 解物料的物料进口11’及相应的产物出口,热源床体2’两端分别设置热源进口21’ 及热源出口22’,从而热源床体2’的表面20’可具备热解所需的温度条件;其中, 通过移动组件3’的运作来带动热源床体表面20’上的物料移动并持续热解,最终 将热解反应的产物从对应的物料出口导出至热解反应室外部。然而,以上现有 技术中,由于只设置了单个用于发生热解反应的表面20’,导致热解反应室内的 物料的行程长短完全取决于整个热解设备的大小及热源床体的长度。换言之, 此种方式限制了物料在热解反应室内的行程,在较短的行程内若需达到较高的 热解效率,便需更高的热源温度及换热效率等指标,这给热解反应工艺的成本 及安全性造成不利,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予以改进以 解决现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物 料在热解反应室内部移动的行程受限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的热解方法,以解决现有 技术中存在的物料在热解反应室内部移动的行程受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热解反 应设备,其包括:热解反应室,具有用于导入待热解物料的物料进口及用于导 出热解产物的物料出口;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热解反应室内部,所述移动组 件用于将所述待热解物料从所述物料进口传输至所述物料出口;以及热源床体, 所述热源床体包括与所述移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一反应表面及第二反应表面,所 述第一、第二反应表面分离设置并具备物料热解所需的温度条件,所述移动组 件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上移动所述待热解物料,并将所述待热解物料从所述第 一反应表面转移至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以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上移动所述待热 解物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源床体包括分离设置的第一热源床体及 第二热源床体,所述第一热源床体具备所述第一反应表面,所述第二热源床体 具备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源床体、第二热源床体分别具备用 于流通热源体的第一热源通道、第二热源通道,所述第一、第二热源通道相互 独立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链条组件及至少两个与所述 链条组件配合的承载轮,所述链条组件在所述第一、第二反应表面上作回转运 动,所述承载轮中包括主动承载轮,所述链条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待热解物 料运动的刮料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料件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上 的相背设置的第一刮擦部和第二刮擦部,所述第一刮擦部带动待热解物料在所 述第一反应表面上运动,所述第二刮擦部带动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上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热源床体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端部延 伸超出所述主动承载轮所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热源床体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端部设 有一用于将物料引流至第二反应表面上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主动承 载轮远离所述第一热源床体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源床体具有热源进管部分及热源出 管部分,所述热源进管部分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连接于第一、第二管道 之间的第三管道,所述热源进管部分包括第四管道、第五管道及连接于第四、 第五管道之间的第六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第四管道分别自所述第一热源床体 的侧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管道、第五管道的高度低于所述移动组件的高度。
相应地,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的热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用以 在所述热源床体内部流通的热源体,以获取第一、第二反应表面上的热解温度 条件;启动所述移动组件的运动;将待热解物料导入至所述热解反应室内;将 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作移动并发生热解反应;将待热解物料从所述 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所述第二反应表面;将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二反应表面作 移动并发生热解反应;将热解反应所获得的产物导出至所述热解反应室的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待热解物料包括废轮胎、橡胶、塑料、其 他有机废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分别提供第一 热源床体及第二热源床体,并将所述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安置于热解反应室内, 所述第一热源床体具有第一反应表面,所述第二热源床体具有第二反应表面; 将移动组件安置于所述热解反应室内的相应位置,以确保该移动组件可在第一、 第二反应表面作回转运动,其中,移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反应表面相作用的 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二反应表面相作用的第二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在所述第 一、第二热源床体内部流通热源,其中,第一热源床体内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 一热源床体上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反,第二热源床体内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二热 源床体上物料的运动方向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热解反应室内设置有具 备热解温度条件的第一反应表面及第二反应表面,并通过将物料从物料进口导 入至热解反应室内部进行热解反应过程,由于物料在第一反应表面上移动并热 解后,又从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第二反应表面上继续进行移动并进行热解,使 得在整个反应设备内部空间及热源床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延展了物料在 热解反应过程中的行程,从而确保物料的热解反应效率,利于实现热解工艺的 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热解反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热解反应设备在主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热解反应设备在俯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热解反应设备在左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标号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热解反应设备中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及承载轮 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热解反应设备中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及承载 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移 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可应用于废轮胎、橡胶、塑料、其他有机物料中的一种或 者多种的热解工艺。以废轮胎的热解工艺为例,其热解反应的产物包括炭黑、 钢丝、少量其他金属、燃油及瓦斯。
配合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移动式热解反 应设备100包括基座1及设置于基座1上的热解反应室2,该热解反应室2 的内部为密闭、高温环境,其壁体上开设有用于将待热解物料导入至热解反 应室内作热解反应的物料进口21。此外,本实施例中,热解反应室2壁体上 还开设有用于导出热解产物的物料出口,物料出口包括位于热解反应室2顶 部的气态出料口23及位于热解反应室2底部的固态出料口25。其中,炭黑 和钢丝等产物从固态出料口25导出,而气态出料口导出的产物通过冷凝工 序,实现其中重、轻组分的分离。
本实施例中,热解反应室2内部设置有第一热源床体3、第二热源床体 4以及与第一、第二热源床体相配合的移动组件5。第一热源床体3和第二热 源床体4分离设置,两者均通过在内部流通热源体,从而在各自表面上达到 热解反应所需的高温条件;移动组件5用于实现待热解物料在第一、第二热 源床体上的移动热解过程。本实施例中,热源体为高温烟气,然而,在本发 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高温热源不限于高温烟气。
本实施例中,第一热源床体3和第二热源床体4分别具有相互独立的热 源通道,以确保两个热源床体的传热效率及便于实现温度控制。其中,第一 热源床体3具有连通于热源床体3的热源进管部分及热源出管部分,所述热 源进管部分包括第一管道31、第二管道35及连接于第一、第二管道之间的 第三管道33,热源进管部分包括第四管道37、第五管道32及连接于第四、 第五管道之间的第六管道39,第二管道35、第四管道37分别自所述第一热 源床体3的侧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管道31、第五管道32的高度低于所述 移动组件的高度。第三管道33和第六管道39分别呈圆弧状。
本实施例中,第二热源床体4则包括连接于床体的热源进管44及热源 出管45,其中,热源进管44的高度与第一管道31的高度持平,从而便于为 该套设备同时供给高温热源。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热源管道的形 状、位置,及热源进口或热源出口的数目均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相应变化。
继续配合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移动组件5包括链条组件51及与 该链条组件51配合的一个主动承载轮53及一个从动承载轮55,主动承载轮 53具有一转轴530,从动承载轮55具有一转轴550。其中,主动承载轮53 通过驱动机组6提供驱动力,从而带动链条组件51沿着第一热源床体3、第 二热源床体4的表面运动。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承载 轮的数目不限于两个,同时主、从动承载轮的数目及其位置均可根据具体情 况而作改变。
结合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热源床体3具有用于进行物料 热解反应的第一反应表面30,而第二热源床体4具有用于进行物料热解反应 的第二反应表面40,第一、第二反应表面分别是卧式热源床体的上表面。链 条组件51上设置有用于推送待热解物料的刮料件57,随着链条组件51的回 转式运动,该链条组件51始终保持有一部分与第一反应表面30相接触,另 一部分与第二反应表面40相接触的状态。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热源 床体3内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一热源床体3上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反,参图5 中所示,物料在第一反应表面30上沿着方向D1运动,而烟气在第一反应床 体3内部沿着方向D2流通,由于烟气自身的热量损耗,可确保物料在第一 方面表面上移动时,其热解温度逐步增加,这样可缓解物料在热源床体表面 结焦情况;更为优选地,第二热源床体4内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二热源床体 4上物料的运动方向一致,即物料在第一反应表面40上沿着方向D2运动, 而烟气在第一反应床体4内部沿着方向D2流通,如此物料在从第一反应表 面转移至第二反应表面上时,其热解温度基本没有变化,从而更利于热解反 应的延续。
配合参照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链条组件51包括 位于第一热源床体3与物料进口21之间的部分,以及位于第一热源床体3 与第二热源床体4之间的部分,链条组件51上间隔设有若干刮料件57。链 条组件51沿着第一热源床体3的表面30及第二热源床体4的表面40作回转 运动,刮料件57分别设置于热源床体3的表面30以及热源床体4的表面40 的上方,其中,刮料件57与反应表面30或40之间容许留有一定的间隙。本 实施例中,刮料件57包括主体部570、及位于所述主体部570上的相背设置 的刮擦部571和刮擦部572。该刮料件57大致呈薄板状,其主体部570大致 与链条组件呈垂直状态,伴随着链条组件的回转,刮料件57上的两个刮擦部 也作相应翻转运动,即,刮擦部572带动待热解物料在反应表面30上运动, 刮擦部571带动待热解物料在反应表面40上运动。于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刮 料件可设计为条状、曲板状等形式。
结合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链条组件5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 链条51a和链条51b,若个刮料件57固定于链条51a、51b上,其中,链条 51a、51b的延伸方向与待热解物料的流动方向保持一致,而刮料件57的延 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链条51a或第一链条51b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当然,在其 他可行实施例中,链条的数目及刮料件的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作改变。 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移动组件也可通过传送带等方式以 替换上述链条。
参图2所示,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链条组件配合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 节机构56,该调节机构56用于根据实际工况调节两个承载轮53、55之间的 间距,从而实现链条的松紧程度的调节功能。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及承载轮的位置关系示意 图。其中,第一热源床体3设置于两个承载轮53、55之间。第一热源床体3 包括与主动承载轮53相靠近的第一端部34及与从动承载轮55相靠近的第二 端部36,第一端部34具有一上边缘341及一下边缘342,上边缘341与主动 承载轮53之间的距离比下边缘342与主动承载轮53之间的距离小,从而更 利用将物料从第一热源床体3的表面导流至第二热源床体4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为确保物料在从第一热源床体3转移至第二热源床体4的 过程中,不至于溢流至床体之外,所述第二热源床体4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 第三端部41延伸超出所述主动承载轮53所在位置;而对于第二热源床体4 上与第三端部相对的第四端部42而言,其所在位置不能超出固态导出口所在 位置,从而便于固态产物从固态导出口导出。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及承载轮的位置关系示 意图。其中,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设一导流板43,该导流板43设置 于第二热源床体上承接待热解物料的一端,且导流板43位于主动承载轮53 远离第一热源床体3的一侧。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仅对本发明部分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并未针 对所有可行实施例进行一一描述,例如,上述第一反应表面和第二反应表面 可以是同一热源床体上的两个相背设置的表面,或者,第二热源床体仅起到 导流物料的作用,而将第一热源床体的下表面与第二热源床体间的间距拉近, 从而第一热源床体的下表面即为所述第二反应表面。
接下来,结合图2及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上述热解反应设 备的热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用以在所述热源床体内部流通的热源体,以获取第一、第二反 应表面上的热解温度条件;其中,分别提供第一热源床体3及第二热源床体 4,并将所述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安置于热解反应室2内,第一热源床体3 具有所述第一反应表面30,第二热源床体2具有所述第二反应表面40;将移 动组件5安置于所述热解反应室2内的相应位置,以确保该移动组件5可在 第一、第二反应表面作回转运动,其中,移动组件5包括与第一反应表面30 相作用的前行部分及与第二反应表面40相作用的回转部分。
更优选地,本实施例分别在所述第一、第二热源床体内部流通热源,其 中,第一热源床体3内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一热源床体3上物料的运动方向 相反,第二热源床体4内热源的流通方向与第二热源床体4上物料的运动方 向一致。
S2、启动驱动机组6,以驱动所述移动组件5作回转运动;
S3、将待热解物料导入至所述热解反应室2内;其中,待热解物料首先 需通过破碎、熔融等预处理工序,再将预处理工艺后得到的处于熔融状态的 液态物料往热解反应室2内输送。
S4、在移动组件5的刮擦作用下,待热解物料在所述第一反应表面30 作移动并发生热解反应;
S5、物料在第一反应表面30上作一定行程的移动后,便从第一反应表 面30转移至第二反应表面40上;
S6、在移动组件5的刮擦作用下,待热解物料在第二反应表面40上作 移动并继续发生热解反应;
S7、将热解反应所获得的产物导出至所述热解反应室的外部,物料在热 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炭黑、油气等产物,炭黑移动至第二热源床体4的末端后, 并可从固态出料口25处导出至反应室外部,其中,固态出料口出设置相应的 密封机构,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热解反应室内;气态的油气则从气态出料口 23导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通过设置至少 两个与移动组件5相配合的热源床体3、4,该热源床体3、4分部具有用以 物料热解反应的反应表面30、40,由于物料在第一反应表面上移动并热解后, 又从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第二反应表面上继续进行移动并进行热解,使得在 整个反应设备内部空间及热源床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延展了物料在热 解反应过程中的行程,从而确保物料的热解反应效率,利于实现热解工艺的 连续化生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 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 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 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 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热解反应设备及其热解方法,所述设备包括热解反应室、位于热解反应室内的热源床体及与热源床体相配合的移动组件,热源床体至少包括与移动组件相对应的第一反应表面及第二反应表面,所述第一、第二反应表面具备适合热解反应的温度条件,由于物料的热解反应过程包括物料在第一反应表面的移动过程、物料从第一反应表面转移至第二反应表面的过程、以及物料在第二反应表面的移动过程,使得在整个反应设备内部空间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