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流式脱氮浮岛.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724276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95924.9

申请日:

2015.03.04

公开号:

CN104724832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32申请日:20150304|||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32; C02F3/34

主分类号:

C02F3/32

申请人:

重庆文理学院

发明人:

于慧; 王书敏; 于芳

地址:

402160重庆市永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道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折流式脱氮浮岛,所述装置由悬浮系统、稳固系统、微生物脱氮系统三部分组成。悬浮系统由直径300mm的PVC管(5)和直径200mm的PVC管(6)两部分组成;稳固系统位于悬浮系统正下方1000mm处,为外边长6000mm、内边长3000mm的正方形内空不锈钢架(2),并通过浮球绳(9)与PVC浮球(1)相连;微生物脱氮系统由PVC外箱体(4)、软性填料(10)、PVC内箱体(12)、填料固定网(11)、PVC中箱体(13)和导流挡板(14)构成;导流挡板(14)倾角30°,水流依次流经PVC内箱体(12)、PVC中箱体(13)和PVC外箱体(4)。该专利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紧凑,脱氮效率高;微生物脱氮系统借助水体重力实现水流折流状流经软性填料(10),节省动力;装置平稳性高,不倾覆。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折流式脱氮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悬浮系统、稳固系统、微生物脱氮系统三部分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式脱氮浮岛,其特征在于悬浮系统由直径300mm的PVC管(5)和直径200mm的PVC管(6)两部分组成,PVC管(5)四边长度均为3000mm,且四边整体密封贯通为中空结构,PVC管(6)每根长度2400mm,每隔600mm通过异变径三通与PVC管(5)密封连接;PVC管(5)和PVC管(6)环绕的空隙悬挂深200mm、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內填炉渣(3),填充深度100mm,炉渣(3)之上种植挺水植物青茅草(7)。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式脱氮浮岛,其特征在于稳固系统位于悬浮系统正下方1000mm处,为外边长6000mm、内边长3000mm的正方形内空不锈钢架(2),由边长20mm的正方形不锈钢管焊接构成;不锈钢架(2)的外边四角分别通过浮球绳(9)与直径600mm的PVC浮球(1)相连,浮球绳(9)长度为1000mm;不锈钢架(2)外边与内边之间加焊8根1500mm长的不锈钢管,且外边与内边的空隙悬挂深200mm、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內填炉渣(3),填充深度100mm,炉渣(3)之上种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不锈钢架中间对称放置两台潜水泵(8)。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流式脱氮浮岛,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脱氮系统由PVC外箱体(4)、软性填料(10)、PVC内箱体(12)、填料固定网(11)、PVC中箱体(13)和导流挡板(14)构成;PVC外箱体(4)底长和底宽均为3000mm、高4500mm,两端开口,水面以下1000mm处与不锈钢架(2)的内边相连,上部与PVC管(5)相连,且顶端高于PVC管(5)300mm,顶端以下600mm处与导流挡板(14)相连;导流挡板(14)向下倾斜,倾角30°,下端形成500mm*500mm的正方形小口,并用填料固定网(11)封口;PVC内箱体(12)底长和底宽均为1000mm、高3000mm,两端开口,上端与导流挡板(14)相连,且导流挡板(14)的下端小口位于PVC内箱体(12)上端正中间,下端高于PVC中箱体(13)底部500mm;PVC中箱体(13)底长和底宽均为2000mm、高3500mm,上端开口,底部密封,底部固定于与PVC外箱体(4)相连的填料固定网(11)上,且PVC内箱体(12)位于PVC中箱体(13)正中间;填料固定网(11)由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构成。

说明书

说明书折流式脱氮浮岛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流式脱氮浮岛,尤其适用于湖库氮污染的生态修复。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城市化规模的进一步扩展,以及化学肥料的大量施加,大量含氮物质被直接排入或随降雨径流流入受纳水体,大大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爆发几率和爆发强度,在水体流动性较差的湖库区域尤为突出。据调查,我国近30%的湖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水体富营养化的范围呈发展趋势。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困扰我国水环境安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寻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治理技术十分重要。
人工浮岛是氮素汇控技术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人工浮岛技术运行费用低廉,不占用土地,且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专利文献“复合流人工浮岛水体净化的方法及装置(ZL200810175300.8)”报道了一种能有效去除氮磷的复合流人工浮岛技术;专利文献“一种复合生态浮岛(ZL201120180469.X)”报道了一种植物净化和微生物净化相结合的人工浮岛技术;专利文献“一种用于景观水体修复的组合装置(ZL201310277909.7)”报道了一种包括水质调节区、过滤截污区、挺水植物布设区、跌水复氧区、人工浮岛布设区等功能区的净化装置。然而,以上技术结构复杂,水面占用面积大,开发一种结构紧凑,水质净化效率高的多功能浮岛技术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折流式脱氮浮岛。该装置将植物吸收脱氮和微生物脱氮技术结合在一起,不倾覆,脱氮效能高。
技术方案如下:
折流式脱氮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悬浮系统、稳固系统、微生物脱氮系统三部分组成。悬浮系统由直径300mm的PVC管(5)和直径200mm的PVC管(6)两部分组成,PVC管(5)四边长度均为3000mm,且四边整体密封贯通为中空结构,PVC管(6)每根长度2400mm,每隔600mm通过异变径三通与PVC管(5)密封连接;PVC管(5)和PVC管(6)环绕的空隙悬挂深200mm、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內填炉渣(3),填充深度100mm,炉渣(3)之上种植挺水植物青茅草(7)。稳固系统位于悬浮系统正下方1000mm处,为外边长6000mm、内边长3000mm的内空正方形不锈钢架(2),由边长20mm的正方形不锈钢管焊接构成;不锈钢架(2)的外边四角分别通过浮球绳(9)与直径600mm的PVC浮球(1)相连,浮球绳(9)长度为1000mm;不锈钢架(2)外边与内边之间加焊8根1500mm长的不锈钢管,且外边与内边的空隙悬挂深200mm、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內填炉渣(3),填充深度100mm,炉渣(3)之上种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不锈钢架中间对称放置两台潜水泵(8)。
微生物脱氮系统由PVC外箱体(4)、软性填料(10)、PVC内箱体(12)、填料固定网(11)、PVC中箱体(13)和导流挡板(14)构成;PVC外箱体(4)底长和底宽均为3000mm、高4500mm,两端开口,水面以下1000mm处与不锈钢架(2)的内边相连,上部与PVC管(5)相连,且顶端高于PVC管(5)300mm,顶端以下600mm处与导流挡板(14)相连;导流挡板(14)向下倾斜,倾角30°,下端形成500mm*500mm的正方形小口,并用填料固定网(11)封口;PVC内箱体(12)底长和底宽均为1000mm、高3000mm,两端开口,上端与导流挡板(14)相连,且导流挡板(14)的下端小口位于PVC内箱体(12)上端正中间,下端高于PVC中箱体(13)底部500mm;PVC中箱体(13)底长和底宽均为2000mm、高3500mm,上端开口,底部密封,底部固定于与PVC外箱体(4)相连的填料固定网(11)上,且PVC内箱体(12)位于PVC中箱体(13)正中间;填料固定网(11)由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构成。
本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1)、装置结构紧凑,脱氮效率高;(2)、微生物脱氮系统借助水体重力实现水流自上而下流经软性填料(10),节省动力;(3)、装置将植物净化和微生物净化功能结合起来,提高了脱氮效率;(4)、装置平稳性高,不倾覆。
附图说明
图1是该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该装置A-A剖面图;图3是该装置B-B剖面图。
图中:1—PVC浮球;2—不锈钢架;3—炉渣;4—PVC外箱体;5—直径300mm的PVC管;6—直径200mm的PVC管;7—挺水植物青茅草;8—潜水泵;9—浮球绳;10—软性填料;11—填料固定网;12—PVC内箱体;13—PVC中箱体;14—导流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该装置由悬浮系统、稳固系统、微生物脱氮系统三部分组成。首先,取直径300mm、长度3000mm的PVC管(5)4根,且通过直径300mm的PVC弯头连接起来,作为悬浮系统的四边框架;取直径200mm的PVC管(6)6根,每根长2400mm,每隔600mm通过异变径三通与PVC管(5)密封连接;在PVC管(5)和PVC管(6)环绕的空隙中悬挂深200mm、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內填炉渣(3),填充深度100mm,炉渣(3)之上种植挺水植物青茅草(7)。
取长6000mm、截面边长20mm的正方形不锈钢管4根,焊接构成不锈钢架(2)的外边;取长3000mm、截面边长20mm的正方形不锈钢管4根,焊接构成不锈钢架(2)的内边;取长1500mm、截面边长20mm的正方形不锈钢管8根,将不锈钢架(2)的外边和内边焊连成整体,且内边的焊接部位为内边的四角,外边的焊接部位为每边距离拐角1500mm的位置。在不锈钢架(2)外边与内边的空隙中悬挂深200mm、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內填炉渣(3),填充深度100mm,炉渣(3)之上种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不锈钢架中间对称放置两台潜水泵(8)。不锈钢架(2)的外边四角分别通过浮球绳(9)与直径600mm的PVC浮球(1)相连,浮球绳(9)长度为1000mm。
微生物脱氮系统由PVC外箱体(4)、软性填料(10)、PVC内箱体(12)、填料固定网(11)、PVC中箱体(13)和导流挡板(14)构成;PVC外箱体(4)底长和底宽均为3000mm、高4500mm,两端开口,水面以下1000mm处与不锈钢架(2)的内边相连,上部与PVC管(5)相连,且顶端高于PVC管(5)300mm,顶端以下600mm处与导流挡板(14)相连;导流挡板(14)向下倾斜,倾角30°,下端形成500mm*500mm的正方形小口,并用填料固定网(11)封口;PVC内箱体(12)底长和底宽均为1000mm、高3000mm,两端开口,上端与导流挡板(14)相连,且导流挡板(14)的下端小口位于PVC内箱体(12)上端正中间,下端高于PVC中箱体(13)底部500mm;PVC中箱体(13)底长和底宽均为2000mm、高3500mm,上端开口,底部密封,底部固定于与PVC外箱体(4)相连的填料固定网(11)上,且PVC内箱体(12)位于PVC中箱体(13)正中间;填料固定网(11)由孔径10mm的不锈钢网构成。
装置加工好后放置于水体表面,并种植挺水植物青茅草(7)和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利用植物吸收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氮,同时,开启潜水泵(8),将表层水泵入PVC外箱体(4)顶部,水流借助重力作用在导流挡板(14)的导流作用下,依次折流经过PVC内箱体(12)和PVC中箱体(13),最后从PVC外箱体(4)底部流出,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作用进一步提高氮的净化效果。

折流式脱氮浮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折流式脱氮浮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折流式脱氮浮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流式脱氮浮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流式脱氮浮岛.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折流式脱氮浮岛,所述装置由悬浮系统、稳固系统、微生物脱氮系统三部分组成。悬浮系统由直径300mm的PVC管(5)和直径200mm的PVC管(6)两部分组成;稳固系统位于悬浮系统正下方1000mm处,为外边长6000mm、内边长3000mm的正方形内空不锈钢架(2),并通过浮球绳(9)与PVC浮球(1)相连;微生物脱氮系统由PVC外箱体(4)、软性填料(10)、PVC内箱体(12)、填料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