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69927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14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02813.8

申请日:

2013.01.24

公开号:

CN103748537A

公开日:

2014.04.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公布日:201404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30124|||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B32B7/02; G06F3/044; H01B5/14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水野干久; 井上纯一; 金子直人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2.01.24 JP 2012-01252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何欣亭;汤春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的图案的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中设有形状图案。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孔部的整体、上述孔部的一部分、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上述岛部及上述孔部的整体,与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相切地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分别具有上述孔部及岛部被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局部切断的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双方为规则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规则的形状图案。

6.   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一方为规则图案,而另一方为随机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随机的形状图案。

7.   根据权利要求2~6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具有点状。

8.   根据权利要求2~6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具有点状,上述岛部间的间隙部具有网孔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上述孔部反转为上述岛部的多个反转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透明导电部是在上述表面连续设置的透明导电层,
上述透明绝缘部是具有在上述表面以规则图案设置的多个岛部的透明导电层,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为20mm/mm2以下。

12.   根据权利要求1~1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3。

13.   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
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4.   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
设在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
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上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5.   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透明导电性元件,该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6.   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
设在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
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上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
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7.   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表面,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说明书

说明书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master)。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高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便携电话、便携音乐终端等的移动设备搭载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越来越多。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中,使用设有在基体材料膜表面构图的透明导电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然而,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现有的透明导电性膜中,具有透明导电层的部分和被除去的部分的光学特性的差异较大,因此会看到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存在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低下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在透明导电性薄膜层与基体材料膜之间,设置层叠了折射率不同的电介质层的层叠膜,利用这些层叠膜的光学干涉,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2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技术中,层叠膜的光学调整功能有波长依赖性,因此充分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上有困难。因此,近年来,作为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的技术,期望取代上述层叠膜的技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技术是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第2技术是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
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第1表面及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第3技术是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
设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第4技术是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透明导电性元件,该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第1表面及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第5技术是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
设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
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第1表面及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第6技术是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形成用母盘,其中,
具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表面,
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在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本技术中,由于在基体材料的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所以能够降低设有透明导电部的区域和未设置透明导电部的区域的反射率差。
由于在透明电极部和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所以能够防止直线状边界继续变长。因此,能够抑制边界的视觉辨认。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依据本技术,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2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D是沿着图3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电极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图4B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
图5A~图5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6A~图6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7A~图7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8A、图8B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9A~图9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0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1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1A是示出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平面图;图11B是放大表示图11A所示的区域R的平面图;
图12A~图12D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13A~图13D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4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4B是沿着图14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4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4D是沿着图14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5A~图15C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16A、图16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7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7B是沿着图17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7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7D是沿着图17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8A~图18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19A~图19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20A~图20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21A、图21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21C、图21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22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简略线图;
图23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流程图;
图24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简略线图;
图25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流程图;
图26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简略线图;
图27A是示出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的图像的示意图;图27B是示出设圆的面积比率为80%的随机图案生成的例的图;
图28A是示出使圆半径比生成图案还小的例的图;图28B是示出以倒角的正方形生成图案的例的图;
图29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9B是沿着图29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29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9D是沿着图29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0A~图30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31A~图31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32A~图32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33A、图33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33C、图33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34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4B是沿着图34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4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4D是沿着图34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5A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电极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图35B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
图36A、图36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37A~图37C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简略线图;
图38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的变形例的简略线图;
图39是示出槽图案的宽度(间隙部的线宽度)的变更例的平面图;
图40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0B是沿着图4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0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0D是沿着图40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41A、图41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
图42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2B是示出本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
图43A是示出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平面图;图43B是放大表示图43A所示的区域R的平面图;
图44是示出透明电极部及透明绝缘部的区域的例的简略线图;
图45是示出本技术的第8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
图46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9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6B是沿着图46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47A是放大示出图46A所示的相交部C附近的平面图;图47B是沿着图47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48是示出用于本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母盘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9A是放大示出母盘的第1区域的平面图;图49B是沿着图49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9C是放大示出母盘的第2区域的平面图;图49D是沿着图49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0A是放大示出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边界部的平面图;图50B是沿着图5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1A、图51B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52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电视机的例的外观图;
图53A、图53B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数码相机的例的外观图;
图54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例的外观图;
图55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摄像机的例的外观图;
图56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便携终端装置的例的外观图;
图57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7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7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8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8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8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9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9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9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0A是放大示出比较例1-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0B是放大示出比较例3-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1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7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1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8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1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9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2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0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2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2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2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63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63B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以下顺序,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1.第1实施方式(在透明电极部及透明绝缘部设有规则图案的例)
2.第2实施方式(在透明电极部设有连续膜的例)
3.第3实施方式(在透明绝缘部设有随机图案的例)
4.第4实施方式(在透明电极部设有随机图案的例)
5.第5实施方式(在透明绝缘部设有网孔状的槽部的例)
6.第6实施方式(在透明电极部设有网孔状的导电部的例)
7.第7实施方式(设有连结焊盘部的形状的透明电极部的例)
8.第8实施方式(在基体材料的两面设有透明电极部的例)
9.第9实施方式(透明电极部相交设在基体材料的一主面的例)
10.第10实施方式(用印刷法来制造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例)
11.第11实施方式(向电子设备的适用例)
<1.第1实施方式>
[信息输入装置的构成]
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信息输入装置10设在显示装置4的显示面上。信息输入装置10例如用贴合层5来贴合到显示装置4的显示面。
(显示装置)
适用信息输入装置10的显示装置4没有特别限定,如果例示,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器、CRT(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EL)显示器、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元件显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SED)等的各种显示装置。
(光学层)
光学层3例如具备基体材料31和在基体材料31与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之间设置的贴合层32,经由该贴合层32使基体材料31贴合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表面。光学层3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为SiO2等的陶瓷涂层(保护层)。
(信息输入装置)
信息输入装置10是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具备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设在该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表面上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是通过贴合层6来贴合的。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表面上还具备光学层3。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
图2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这里,将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面内正交的2个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
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11、和设在该表面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层12具备透明电极部(透明导电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透明电极部13是沿X轴方向延展的X电极部。透明绝缘部14是所谓的伪电极部,是沿着X轴方向延展并且介于透明电极部13之间而将相邻的透明电极部13之间绝缘的绝缘部。这些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朝着Y轴方向以平面交替地邻接设置。此外,在图2A、图2B中,第1区域R1表示透明电极部13的形成区域,第2区域R2表示透明绝缘部14的形成区域。
(透明电极部、透明绝缘部)
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形状最好根据屏幕形状、驱动电路等而适当选择,例如,能够举出直线状、将多个菱形状(金刚石形状)以直线状连结的形状等,但并没有特别限定于这些形状。此外,在图2A、图2B中例示了将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形状设为直线状的构成。
图3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绝缘部14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D是沿着图3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双方都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部13的图案为多个孔部13a的图案,透明绝缘部14的图案为多个岛部14a的图案。多个孔部13a的图案及多个岛部14a的图案的双方均为规则图案。
如图3A及图3B所示,透明电极部13是多个孔部13a分开并以规则图案设置的透明导电层12,导电部13b介于相邻的孔部13a之间。另一方面,如图3C及图3D所示,透明绝缘部14是具有分开并以规则图案设置的多个岛部14a的透明导电层12,作为绝缘部的间隙部14b介于相邻的岛部14a之间。岛部14a例如为以透明导电材料为主成分的岛状的透明导电层12。这里,优选透明导电层12在间隙部14b中被完全除去,但是,只要间隙部14b处于作为绝缘部起作用的范围内,透明导电层12的一部分也可以岛状或薄膜状残留。
这里,规则图案是指间距P1、P2、P3为规则性的。因此,即便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形状或大小随机变化,只要间距P1、P2、P3为规则性的,就包括在规则图案内。“间距P1、P2、P3为规则性的”是指,间距P1、P2、P3为等间隔,或者间距P1、P2、P3即便变动也是周期性变动。
孔部13a及岛部14a的所有方向的间距P1、P2、P3(即间距P1、P2、P3中最小的间距)优选大于30μm。若大于30μm,则能够抑制产生衍射光。因此,能够提高信息输入装置10及显示装置4的视觉辨认性。
作为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形状,例如能够采用点状。作为点状,例如能够采用从由圆形状、椭圆形状、切去圆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切去椭圆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多边形状、倒角的多边形状及不定形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作为多边形状,例如能举出三角形状、四边形状(例如菱形等)、六边形状、八边形状等,但是不限于此。孔部13a及岛部14a也可以采用不同形状。这里,圆形不仅包含数学上定义的完整的圆(正圆),还包含被赋予一些变形的圆形。椭圆形状不仅包含数学上定义的完整的椭圆,还包含被赋予一些变形的椭圆(例如长圆、蛋型等)。多边形不仅包含数学上定义的完整的多边形,还包含对边赋予变形的多边形、赋予圆角的多边形、及对边赋予变形且赋予倒角的多边形等。作为给予边的变形,能举出凸状或凹状等的弯曲等。
孔部13a及岛部14a最好是不能通过目视识别的尺寸。具体而言,孔部13a或岛部14a的尺寸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这里,尺寸(直径)意味着孔部13a及岛部14a的直径的长度中最大的值。若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尺寸为100μm以下,则能够抑制目视辨认到孔部13a及岛部14a。具体而言,例如在孔部13a及岛部14a为圆形状的情况下,优选这些的直径为100μm以下。
第1区域R1中,例如,多个孔部13a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露出区域,而介于相邻的孔部13a间的导电部13b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覆盖区域。另一方面,第2区域R2中,多个岛部14a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覆盖区域,而介于相邻的岛部14a间的间隙部14b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露出区域。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的覆盖率差为6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并且,优选以不能通过目视辨认的大小形成孔部13a及岛部14a的部分。以目视比较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时,感觉上透明导电层12覆盖成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相同,因此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视觉辨认。
优选提高第1区域R1中的导电部13b的覆盖面积的比例。随着覆盖率的降低,要想具有相同导电性,则必须增加导电部13b的厚度,但是考虑蚀刻加工的情况下,必须加厚最初的整个面制膜时的厚度,这是因为成本与覆盖率反比例地增大。例如,覆盖率为50%的情况下材料费成为2倍,覆盖率为10%的情况下材料费成为10倍。除此之外还产生的问题是:随着导电部13b的膜厚变厚,光学特性变差,或者在将导电材料做成涂料印刷细微图案的情况下,印刷性降低。若覆盖率变得过小,则会绝缘的可能性也变大。考虑以上的方面,至少优选覆盖率为10%以上。覆盖率的上限值无特别限定。
若第2区域R2中的岛部14a的覆盖率过高,则随机图案的生成本身变得困难,并且岛部14a彼此有可能接近并短路,因此优选岛部14a造成的覆盖率为95%以下。此外,根据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制造方法,也有透明导电层12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该情况下,也可以由单位面积的导电材料的体积来定义上述“覆盖率”。
优选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3。这是因为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视觉辨认。这里,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是按照JIS Z8722评价的值。
设于第1区域(电极区域)R1的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和设于第2区域(绝缘区域)R2的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优选为0<La、Lb≤20mm/mm2的范围内。但是,平均边界线长度La为设在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和导电部13b的边界线的平均长度,平均边界线的长度Lb是设在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和间隙部14b的边界线的平均长度。
通过使平均边界线长度La、Lb为上述范围内,能够减少基体材料11的表面中形成有透明导电层12的部分和未形成的部分的边界,并降低该边界中的光散射量。因此,不依赖于后述的平均边界线长度之比(La/Lb),而能够使上述反射L值的绝对值小于0.3。即,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视觉辨认。
参照图4A、图4B,说明求出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及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的方法。
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能够如下求出。首先,用数字显微镜(株式会社KEYENCE制造,商品名:VHX-900)在观察倍率100~500倍的范围观察透明电极部13,并保存观察像。接着,从保存的观察像经过图像解析测量边界线(ΣCi=C1+???+Cn),得到边界线长度L1[mm/mm2]。对于从透明电极部13随意选出的10个视界进行该测量,得到边界线长度L1,、????、L10。接着,将所得到的边界线长度L1、????、L10单纯地平均(算术平均),求出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
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能够如下求出。首先,用数字显微镜(株式会社KEYENCE制造,商品名:VHX-900)在观察倍率100~500倍的范围观察透明绝缘部14,保存观察像。接着,从保存的观察像根据图像解析测量边界线(ΣCi=C1+???+Cn),得到边界线长度L1[mm/mm2]。对于从透明绝缘部14随意选出的10个视界进行该测量,得到边界线长度L1、????、L10。接着,将所得到的边界线长度L1、????、L10单纯地平均(算术平均),求出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
设在第1区域(电极区域)R1的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和设在第2区域(绝缘区域)R2的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的平均边界线长度比(La/Lb)优选为0.75以上1.25以下的范围内。若平均边界线长度比(La/Lb)为上述的范围外,则在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及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没有被设定在20mm/mm2以下的情况下,即便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覆盖率差相等,也能会视觉辨认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这是因为例如基体材料11的表面中有透明导电层12的部分和没有的部分中折射率不同。在有透明导电层12的部分和没有的部分折射率差较大的情况下,在有透明导电层12的部分和没有的部分的边界部产生光散射。由此,会看到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区域之中边界线长度更长的区域更加发白,不依赖于覆盖率差而视觉辨认透明电极部13的电极图案。关于定量,按照JIS Z8722评价的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会为0.3以上。
(边界部)
图5A~图8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在透明电极部13与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部设有规则的形状图案。通过这样在边界部设置规则的形状图案,能够抑制边界部的视觉辨认。这里,边界部表示透明电极部13与透明绝缘部14之间的区域,边界L表示划分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线。此外,根据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也有边界L不是实线而是虚拟线的情况(例如图5D、图6A、图6D、图7C等)。
此外,在图5B~图6D、图7C~图8B中,示出孔部13及岛部14a的一部分为孔部13及岛部14a的一半的例。孔部13及岛部14a的一部分并不限定于该例,也以任意选择孔部13及岛部14a的一部分的大小。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孔部13a的整体、孔部13a的一部分、岛部14a的整体及岛部14a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形状。具体而言例如,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1)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整体(图5A);(2)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一部分(图5B);(3)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和另一方的一部分(图5C、图5D);(4)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图6A、图6B);(5)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6C、图6D);(6)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图7A、图7B);(7)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一部分(图7C、图7D);(8)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8A)、或(9)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8B)。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例如,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设置。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例如,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例如,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更具体而言,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例如,具有孔部13a被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例如,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更具体而言,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例如,具有岛部14a被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边界L上孔部13a及岛部14a,例如,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同步或非同步地设置。在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同步地设置的情况下,使孔部13a及岛部14a以边界L为界形成从孔部13a反转为岛部14a的反转部也可。即,使多个反转部在边界L以规则图案设置也可。反转部由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的组合来构成。例如,在孔部13a及岛部14a具有圆形状的情况下,反转部由孔部13a的一部分和岛部14a的一部分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反转部的形状为圆形状。
优选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也以与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同样的规则图案设置。由此,无需仅将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设置成与透明电极部13不同的图案,因此能够简化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构成。
优选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也以与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同样的配置图案设置。由此,无需仅将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设置成与透明绝缘部14不同的图案,能够简化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构成。
以下,参照图5A~图8B,依次对上述的(1)~(9)的形状图案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1)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整体
图5A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整体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2)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一部分
图5B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一部分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边界L上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同步地设置。更具体而言,边界L上多个反转部15分开而规则地设置。反转部15具有孔部13a和岛部14a,具有以边界L为界从孔部13a反转为岛部14a的构成。这样通过在边界L上设置多个反转部15,能够抑制边界L的视觉辨认性。
(3)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和另一方的一部分
图5C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及岛部14a的一部分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图5D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一部分及岛部14a的整体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4)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
图6A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和岛部14a的整体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图6B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和岛部14a的一部分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5)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
图6C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和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图6D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一部分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另一方面,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6)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
图7A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仅包含孔部13a的整体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图7B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仅包含岛部14a的整体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7)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一部分
图7C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仅包含孔部13a的一部分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图7D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仅包含岛部14a的一部分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8)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
图8A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仅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整体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边界部所包含的孔部13a的一部分具有孔部13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电极部13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9)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
图8B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仅包含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此外,在上述的(1)~(9)的形状图案的具体例中,以孔部13a及岛部14a以相同的形状、大小及图案设置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9A所示,这些也可以不同。图9A中,示出了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形状、大小及图案的全部不同的例,但这些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也可。
另外,如图9B所示,也可以使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大小规则地或随机地变化。在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产生莫尔条纹。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也可以使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形状规则地或随机地变化。在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产生莫尔条纹。
另外,以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同步地设置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9C所示,这些也可以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非同步地设置。
另外,以孔部13a及岛部14a成列,位于该列的一端的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全部被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9D所示,也可以使位于列的一端的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部分被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
(基体材料)
作为基体材料11的材料,能够采用例如玻璃、塑料。作为玻璃,能够采用例如公知的玻璃。作为公知的玻璃,具体而言能举出例如碱石灰玻璃、铅玻璃、硬质玻璃、石英玻璃、液晶化玻璃等。作为塑料,能够采用例如公知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公知的高分子材料,具体而言能举出例如三乙酸纤维素(TAC)、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芳族聚酰胺、聚乙烯(PE)、聚丙烯酸酯、聚酯砜、聚砜、聚丙烯(PP)、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化乙烯、丙烯树脂(PMMA)、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尿素树脂、尿烷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状烯烃聚合物(COP)、降冰片烯类热塑性树脂等。
玻璃基体材料的厚度优选为20μm~10mm,但是并非特别限定在该范围。塑料基体材料的厚度优选为20μm~500μm,但是并非特别限定在该范围。
(透明导电层)
作为透明导电层12的材料,能够采用例如从由具有电学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材料、金属材料、碳材料及导电性聚合物等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作为金属氧化物材料,能举出例如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锌、氧化铟、添加锑的氧化锡、添加氟的氧化锡、添加铝的氧化锌、添加镓的氧化锌、添加硅的氧化锌、氧化锌-氧化锡类、氧化铟-氧化锡类、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镁类等。作为金属材料,能够采用例如金属纳粒子、金属线等。作为它们的具体材料,能举出例如铜、银、金、铂、钯、镍、锡、钴、铑、铱、铁、钌、锇、锰、钼、钨、铌、钽、钛、铋、锑、铅等的金属,或这些的合金等。作为碳材料,能举出例如碳黑、碳纤维、富勒烯(fullerene)、石墨烯(graphene)、碳纳米管、碳精线圈及纳米角(nanohorn)等。作为导电性聚合物,能够采用例如置换或非置换的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及由从它们中选择的1种或2种构成的(共)聚合物等。
作为透明导电层12的形成方法,能够采用例如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等的PVD法、CVD法、涂敷法、印刷法等。透明导电层12的厚度最好以在构图前的状态(在基体材料11的整个面形成透明导电层12的状态)下表面电阻成为1000Ω/□以下的方式适当选择。
(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
图10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1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这里,将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面内正交的2个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21和设在该表面的透明导电层22。透明导电层22具备透明电极部(透明导电部)23和透明绝缘部24。透明电极部23是沿Y轴方向延展的Y电极部。透明绝缘部24是所谓的伪电极部,是沿着Y轴方向延展,并且介于透明电极部23之间,将相邻的透明电极部23之间绝缘的绝缘部。这些透明电极部23和透明绝缘部24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向X轴方向交替并邻接地设置。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所具有的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所具有的透明电极部23及透明绝缘部24,例如为互相正交的关系。此外,图10A、图10B中,第1区域R1表示透明电极部23的形成用区域,第2区域R2表示透明绝缘部24的形成区域。
在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透明导电性元件1同样。
(两元件的覆盖率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输入装置10的非视觉辨认性,最好设定重叠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X电极)和透明导电性元件2(Y电极)双方的状态下的两元件的覆盖率的关系。以下,对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覆盖率的关系的具体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11A是示出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平面图。图11B放大表示图11A所示的区域R的平面图。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以使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电极部23互相正交的方式重叠配置。从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的输入面侧观看这样重叠配置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情况下,它们重叠的全部部分(输入面形成部分),能够分类到区域AR1、AR2、AR3的任一个。区域AR1是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电极部23重叠的区域。区域AR2是透明绝缘部14和透明绝缘部24重叠的区域。区域AR3是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24重叠、或者透明绝缘部14和透明电极部23重叠的区域。
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叠合状态下,优选从输入面方向观看的全部的区域AR1、AR2、AR3中,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透明导电层22的覆盖率的相加值之差,在0%以上60%以下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抑制区域AR1、AR2、AR3的视觉辨认性,并能进一步提高信息输入装置10的视觉辨认性。
例如,设透明电极部13、23中的透明导电层12、22(导电部13b、23b)的覆盖率为80%。另外,设透明绝缘部14、24中的透明导电层12、22(岛部14a、24a)的覆盖率为50%。在该情况下,区域AR1、AR2、AR3中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透明导电层22的覆盖率的相加值如下:
区域AR1:80%+80%=160%;
区域AR2:50%+50%=100%;
区域AR3:80%+50%=130%。
该例中,相加值在区域AR1中最大,在区域AR2中最小,它们的相加值之差为60%。如果相加值之差为60%以下,能够抑制区域AR1、AR2、AR3的视觉辨认性。以相加值为指标的原因是,只是结合用户的视觉加以考虑区域AR1、AR2、AR3的非视觉辨认性。在结合用户的视觉而宏观考虑的情况下,叠合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与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时,相加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中的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中的透明导电层22的覆盖率的值,被取为该区域的平均的覆盖率。就是说若相加值之差较大,则用户的视觉上,易于将辨认区域AR1、AR2、AR3的区别。
通过减少相加值之差,能够进一步抑制区域AR1、AR2、AR3的非视觉辨认性。例如以上述的例而言,如果区域AR2中的相加值较大,能够进一步减少各区域中的相加值之差。例如,使透明绝缘部14、24中的透明导电层12、22(岛部14a、24a)的覆盖率为65%。在该情况下,区域AR1、AR2、AR3中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透明导电层22的覆盖率的相加值变为如下:
区域AR1:80%+80%=160%;
区域AR2:65%+65%=130%;
区域AR3:80%+65%=145%。
该例中,区域AR1和区域AR2的相加值之差成为30%,能够进一步抑制区域AR1、AR2、AR3的非视觉辨认性。但是,要提高透明绝缘部14、24中的透明导电层12、22(岛部14a、24a)的覆盖率时,例如用印刷法来形成透明导电层12、22的情况下,导电材料的使用量会相应地变多,材料成本变高。因此,在各区域间的相加值之差不超过60%的范围内,考虑材料成本、透明电极部13、23的电阻值,设定透明绝缘部14、24中的透明导电层12、22(岛部14a、24a)的覆盖率即可。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
接着,参照图12A~图12D,说明如上构成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此外,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能够以与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大致同样地制造,因此省略对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制造方法的说明。
(透明导电层的成膜工序)
首先,如图12A所示,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层12。在形成透明导电层12时,加热基体材料11也可。作为透明导电层12的形成方法,除了例如热CVD、等离子体CVD、光CVD等的CVD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蒸镀法):利用化学反应从气相析出薄膜的技术)之外,能够采用真空蒸镀、等离子体援引蒸镀、溅射、离子镀等的PVD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物理蒸镀法):在基板上凝聚真空中物理气化的材料,从而形成薄膜的技术)。接着,根据需要,对透明导电层12实施退火处理。由此,透明导电层12例如成为非晶和多晶的混合状态、或多晶状态,提高透明导电层12的导电性。
(抗蚀剂层的成膜工序)
接着,如图12B所示,利用光刻等,在透明导电层12的表面上,形成在与上述的孔部13a及间隙部14b对应的部分具有开口部33的抗蚀剂层41。作为抗蚀剂层41的材料,例如使用有机类抗蚀剂及无机类抗蚀剂的哪一种都可。作为有机类抗蚀剂,能够采用例如酚醛清漆类,或者由1种或2种以上的过渡金属构成的金属化合物。
(蚀刻工序)
接着,如图12C所示,以形成多个开口部33的抗蚀剂层41为蚀刻掩模,对透明导电层12实施蚀刻处理。由此,在第1区域R1的透明导电层12形成孔部13a及导电部13b,并且在第2区域R2的透明导电层12形成岛部14a及间隙部14b。作为蚀刻,例如干法蚀刻及湿法蚀刻的哪一种都能使用,从简化设备的方面来说,优选采用湿法蚀刻。
(抗蚀剂层的剥离工序)
接着,如图12D所示,通过灰化(ashing)等,剥离形成在透明导电层12上的抗蚀剂层41。
由以上所述,能得到目标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
[效果]
依据第1实施方式,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具备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以平面交替地邻接设置的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透明电极部13是设有多个孔部13a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绝缘部14是具有多个岛部的透明导电层12。在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部设有规则的形状图案。因此,能够降低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反射率差,并且,能够抑制边界部的视觉辨认性。因此,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13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具备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以平面交替地邻接设置的透明电极部23及透明绝缘部24。透明电极部23及透明绝缘部24具有与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同样的构成。因此,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23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在信息输入装置10具备叠合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电极部23的视觉辨认性。因此,能够实现视觉辨认性优异的信息输入装置10。进而在显示装置4的显示面具备该信息输入装置1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信息输入装置10的视觉辨认性。
(变形例)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硬涂层)
如图13A所示,也可以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两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硬涂层61。由此,在基体材料11采用塑料基体材料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工序上的基体材料11的受伤,并能赋予抗药品性,能够抑制低聚物等的低分子量物的析出。硬涂层材料,优选采用通过光或电子束等来硬化的电离放射线硬化型树脂、或通过热来硬化的热硬化型树脂,更优选的是通过紫外线来硬化的感光性树脂。作为这样的感光性树脂,能够采用例如尿烷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多元醇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等的丙烯酸酯类树脂。例如,尿烷丙烯酸酯树脂能够通过使异氰酸酯单体或者预聚物与聚酯多元醇反应,使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来的单体与所得到生成物反应来获得。硬涂层61的厚度优选为1μm~20μm,但没有特别限定在该范围。
硬涂层61能如下形成。首先,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涂敷硬涂层涂料。涂敷方法无特别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涂敷方法。作为公知的涂敷方法,能举出例如微凹版印刷涂法、拉丝锭涂(wire bar coat)法、凹版涂(direct gravure coat)法、模涂法、浸涂法、喷涂法、反向辊涂法、幕涂法、点涂(comma coat)法、刮刀涂法、旋涂法等。硬涂层涂料例如含有二官能以上的单体和/或低聚物等的树脂原料、光聚合引发剂、及溶剂。接着,根据需要,使涂敷在基体材料11表面的硬涂层涂料干燥,从而使溶剂挥发。接着,通过例如电离放射线照射或加热,使基体材料11的表面的硬涂层涂料硬化。此外,与上述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同样地,也可以在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两表面中至少一个表面设置硬涂层61。
(光学调整层)
如图13B所示,优选使光学调整层62介于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基体材料11与透明导电层12之间。由此,能够帮助透明电极部13的图案形状的非视觉辨认性。光学调整层62例如由折射率不同的2层以上的层叠体构成,在低折射率层侧形成透明导电层12。更具体而言,作为光学调整层62,能够采用例如现有公知的光学调整层。作为这样的光学调整层,能够采用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8-9816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1586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32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7294号公报的层。此外,与上述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同样地,也可以使光学调整层62介于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基体材料21与透明导电层22之间。
(密合辅助层)
如图13C所示,优选设置密合辅助层63作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导电层12的基底层。由此,能够提高透明导电层12对基体材料11的密合性。作为密合辅助层63的材料,能够采用例如聚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胺亚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及金属元素的氯化物或过氧化物或醇盐等的加水分解及脱水缩合生成物等。
不使用密合辅助层63,而对设置透明导电层12的表面采用照射辉光放电或电晕放电的放电处理也可。另外,也可以对设置透明导电层12的表面采用以酸或碱进行处理的化学药品处理法。另外,在设置透明导电层12后,利用压延机(calender)处理来提高密合性也可。此外,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中也可以与上述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同样地设置密合辅助层63。另外,也可以实施上述的用于提高密合性的处理。
(密封层)
如图13D所示,优选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设置密封层64。例如,也可以通过透明粘着剂层将设有密封层64的膜贴合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另外,在X电极及Y电极形成在1块基体材料11的相同面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与之相反的一侧直接形成密封层64。作为密封层64的材料,能够采用与透明导电层12同样的材料。作为密封层64的形成方法,也能采用与透明导电层12同样的方法。但是,密封层64是以未构图而形成在基体材料11的整个表面的状态加以使用。通过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形成密封层64,能够降低因为从显示装置4发出的电磁波等而产生的噪声,能够提高信息输入装置10的位置检测的精度。此外,与上述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同样地,也可以在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设置密封层64。
(防反射层)
如图63A所示,优选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进一步设置防反射层65。防反射层65例如设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两主面中与设有透明导电层12的一侧相反侧的主面。
作为防反射层65,能够采用例如低折射率层或蛾眼构造体等。作为防反射层65采用低折射率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基体材料11与防反射层65之间进一步设置硬涂层61。此外,与上述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同样地,也可以在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进一步设置防反射层65。
图63B是示出设有防反射层65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适用例的截面图。如图63B所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以使它们的两主面中设有防反射层65的一侧的主面与显示装置4的显示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在显示装置4上。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来自显示装置4的显示面的光的透射率,并能提高显示装置4的显示性能。
<2.第2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构成]
(透明电极部、透明绝缘部)
图14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4B是沿着图14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4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绝缘部14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4D是沿着图14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之中透明电极部13是连续设置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绝缘部14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绝缘部14的图案是多个岛部14a的图案。多个岛部14a的图案是规则图案。
如图14A及图14B所示,透明电极部13是第1区域(电极区域)R1中不会通过孔部露出基体材料11的表面而连续设置的透明导电层(连续膜)12。但是,是除了第1区域(电极区域)R1和第2区域(绝缘区域)R2的边界部的部分。作为连续膜的透明导电层12,优选具有大致一样的膜厚。另一方面,如图14C及图14D所示,透明绝缘部14是具有分开而有规则地设置的多个岛部14a的透明导电层12,在相邻的岛部14a之间隔着作为绝缘部的间隙部14b。此外,图14C中,示出了岛部14a具有四边形状的例,但岛部14a的形状不限于此。
(边界部)
图15A~图15C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在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部,设有规则的形状图案。通过这样在边界部设置规则的形状图案,能够抑制边界部的视觉辨认性。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岛部14a的整体及岛部14a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形状。具体而言例如,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1)岛部14a的整体(图15A)、(2)岛部14a的一部分(图15B)、或(3)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15C)。
优选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也以与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同样的配置图案设置。由此,无需只将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设为与透明绝缘部14不同的图案,因此能够简化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构成。
以下,参照图15A~图15C,对这些(1)~(3)的形状图案的具体例依次进行说明。
(1)岛部14a的整体
图15A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岛部14a的整体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2)岛部14a的一部分
图15B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岛部14a的一部分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一部分例如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3)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
图15C中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的例。该例中,边界部所包含的岛部14a的整体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岛部14a的一部分例如具有岛部14a被边界L局部切断的形状,其切断边与透明绝缘部14侧的边界L相切地设置。
此外,在上述(1)~(3)的形状图案的具体例中,以岛部14a成列,且位于该列的一端的岛部14a全部包括在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16A所示,也可以使位于列的一端的岛部14a的一部分包括在边界部的形状图案。
另外,如图16B所示,也可以在边界L上使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同步地设置。更具体而言,也可以在边界L上将多个反转部15分开并有规则地设置。反转部15具有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部分或整体,具有以边界L为界从孔部13a反转为岛部14a的构成。此外,也可以使反转部15所具有的孔部13a及岛部14a中的一方为一部分,另一方为整体。
第2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3.第3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构成]
(透明电极部、透明绝缘部)
图17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7B是沿着图17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7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绝缘部14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7D是沿着图17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之中透明电极部13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绝缘部14是内部具有随机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电极部13的图案为多个孔部13a的图案,透明绝缘部14的图案为多个岛部14a的图案。多个孔部13a的图案为规则图案,而多个岛部14a的图案为随机图案。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透明电极部13是多个孔部13a分开并有规则地设置的透明导电层12,导电部13b介于相邻的孔部13a之间。另一方面,如图17C及图17D所示,透明绝缘部14是具有分开并随机设置的多个岛部14a的透明导电层12,在相邻的岛部14a之间隔着作为绝缘部的间隙部14b。
(边界部)
图18A~图21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在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部,设有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通过这样在边界部设置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能够抑制边界部的视觉辨认性。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孔部13a的整体、孔部13a的一部分、岛部14a的整体及岛部14a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形状。优选的是,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孔部13a的整体、孔部13a的一部分及岛部14a的整体和一部分的双方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形状。这是因为在随机设置岛部14a的情况下,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岛部14a的整体和一部分的双方的构成容易制作。
具体而言例如,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1)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整体(图18A);(2)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一部分(图18B);(3)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和另一方的一部分(图18C、图18D);(4)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图19A、图19B);(5)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19C、图19D);(6)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图20A、图20B);(7)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一部分(图20C、图20D);(8)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21A);或(9)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21B)。
优选的是,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5)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19C、图19D);(6)孔部13a的整体(图20A);(7)孔部13a的一部分(图20C);(8)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21A);或(9)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21B)。
在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不包含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即,仅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成为规则的形状图案。另一方面,在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成为随机的形状图案。
此外,在上述(1)~(9)的形状图案的具体例中,以在边界L上将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非同步地设置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形状图案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如图21C及图21D所示,也可以在边界L上将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同步地设置。更具体而言,也可以在边界L上将多个反转部15分开并规则或随机地设置。该反转部15优选以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的规则图案、或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的随机图案配置,也可以在边界L上混合上述规则图案和随机图案。此外,图21C中示出反转部15在边界L以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的规则图案设置的例。另一方面,图21D中示出反转部15在边界L以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的随机图案的例。
[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
以下,说明用于形成岛部14a的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这里,以生成圆形状的随机图案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随机图案的形状不限于此。
(随机图案生成的基本算法)
使圆的半径在设定范围内随机变化,以使邻接的圆始终相切的方式计算圆的中心坐标并配置,从而生成兼顾配置的随机性和高密度填充的图案。通过如下的算法,能以较少的计算量取得高密度且一样地随机配置的图案。
(1)以使X轴上“半径在某一范围内随机”的圆相切的方式排列。
(2)决定“随机的半径的圆”,使已有的2个圆相切,以不与其他圆重叠的方式从下方依次堆叠。
以下,示出随机图案生成时使用的参数:
Xmax:生成圆的区域的X坐标最大值;
Ymax:生成圆的区域的Y坐标最大值;
Rmin:生成的圆的最小半径;
Rmax:生成的圆的最大半径;
Rfill:为提高填充率而辅助地设定圆时的最小半径;
Rnd:在0.0~1.0的范围能取得的随机数值;
Pn:以X坐标值xn、Y坐标值yn、半径rn定义的圆。
(1)以使X轴上“半径在某一范围随机”的圆相切的方式排列。
以下,示出所使用的参数:
Xmax:生成圆的区域的X坐标最大值;
Yw:在X轴上配置圆时,取得的Y坐标的最大值的设定;
Rmin:生成的圆的最小半径;
Rmax:生成的圆的最大半径;
Rnd:在0.0~1.0的范围能取得的随机数值;
Pn:以X坐标值xn、Y坐标值yn、半径rn定义的圆。
如图22所示,从处于X轴上的0.0到大概Rmin的值的范围随机决定Y坐标值,另外反复以使在Rmin到Rmax的范围内随机决定半径的圆与已有的圆相切的方式排列,在X轴上随机地排1列的圆。
以下,利用图2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算法。
首先,步骤S1中,设定必要的参数。接着,步骤S2中,如下设定圆P0(x0,y0,r0)。
x0=0.0
y0=0.0
r0=Rmin+(Rmax-Rmin)×Rnd
接着,步骤S3中,根据以下式决定圆Pn(xn,yn,rn)。
rn=Rmin+(Rmax-Rmin)×Rnd
yn=Yw×Rnd
xn=xn-1+(rn-rn-1)×cos(asin(yn-yn-1)/(rn-rn-1))
接着,步骤S4中,判别是否为xn>Xmax。在步骤S4中判别为xn>Xmax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步骤S4中判别为不是xn>Xmax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5。步骤S5中,存储圆Pn(xn,yn,rn)。接着,在步骤S6中,增加n的值,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
(2)决定“随机的半径的圆”,以与已有的2个圆相切、不与其他圆重叠的方式从下方依次堆叠。
以下,示出所使用的参数:
Xmax:生成圆的区域的X坐标最大值;
Ymax:生成圆的区域的Y坐标最大值;
Rmin:生成的圆的最小半径;
Rmax:生成的圆的最大半径;
Rfill:为了提高填充率而辅助地设定圆时的最小半径;
Rnd:在0.0~1.0的范围能取得的随机数值;
Pn:以X坐标值xn、Y坐标值yn、半径rn定义的圆。
如图24所示,基于以(1)决定的、在X轴上排1列的圆,在Rmin到Rmax的范围内,决定随机的半径的圆,以从Y坐标较小的一方起与其他圆相切的方式配置并重叠圆。另外,设定比Rmin小的Rfill,仅在所决定的圆中出现不能填埋的间隙时,填埋间隙来提高填充率。在不采用比Rmin小的圆的情况下,设定为Rfill=Rmin。
以下,利用图25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算法。
首先,步骤S11中,设定必要的参数。接着,在步骤S12中,求出圆P0到圆Pn之中Y坐标值yi最小的圆Pi。接着,在步骤S13中,判别是否为yi<Ymax。在步骤S13中判别为yi<Ymax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步骤S13中,判别为不是yi<Ymax的情况下,步骤S14中,将追加的圆Pk的半径rk设为rk=Rmin+(Rmax-Rmin)×Rnd。接着,在步骤S15中,求出在圆Pi附近除圆Pi之外Y坐标值yi最小的圆Pj。
接着,在步骤S16中,判别是否存在最小的圆Pj。在步骤S16中判别不存在最小的圆Pj的情况下,步骤S17中,以后使Pi无效。在步骤S16中判别存在最小的圆Pi的情况下,在步骤S18中,求出是否存在与圆Pi和圆Pj相切的半径rk的圆Pk。图26示出步骤S18中求出将任意半径的圆配置成与相切的2个圆相切时的坐标的方法。
接着,在步骤S19中,判别是否存在与圆Pi和圆Pj相切的半径rk的圆Pk。在步骤S19中判别为不存在圆Pk的情况下,步骤S20中,以后排除圆Pi、圆Pj的组合。在步骤S19中判别为存在圆Pk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判别圆P0到圆Pn中是否存在与圆Pk重叠的圆。在步骤S21判别为不存在重叠的圆的情况下,步骤S24中,存储圆Pk(xk,yk,rk)。接着,在步骤S25中,增加n的值,将处理转移至步骤S12。
在步骤S21中判别为存在重叠的圆的情况下,步骤S22中判别如果将圆Pk的半径rk在Rfill以上的范围减小是否能回避重叠。在步骤S22判别不能回避重叠的情况下,步骤S20中,以后排除圆Pi、圆Pj的组合。在步骤S22判别为能回避重叠的情况下,使半径rk为能回避重叠的最大值。接着,步骤S24中,存储圆Pk(xk,yk,rk)。接着,在步骤S25中,增加n的值,将处理转移至步骤S12。
图27A是示出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的图像的示意图。图27B是示出将圆的面积比率设为80%的随机图案生成的例的图。如图27A所示,在设定的范围内使圆的半径随机变化并堆叠,从而能够生成弃规则性的密度高的图案。由于图案没有规则性,能够抑制信息输入装置10的透明绝缘部14等的莫尔条纹的产生。
图28A是示出使圆半径比生成图案的圆还小的例的图。通过在生成的圆内描绘比其小的圆,能够形成使各个圆不用相切而分开的图案。利用这样分开的图案,能够形成透明绝缘部14、24。
图28B是示出将生成图案的圆变更为其它形状的例的图。通过在生成的图案圆内描绘任意形状的图形,能够改变图案的趋势,或者调整面积占用率。作为在圆内描绘的图形的形状例,能举出圆、椭圆、多边形、倒角的多边形、不定形等,图28B中示出倒角的多边形(正方形)的例。
第3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3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即,通过分开并随机地设置的多个岛部14a来构成透明绝缘部14,因此能够抑制透明绝缘部14中的莫尔条纹的产生。
<4.第4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构成]
(透明电极部、透明绝缘部)
图29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9B是沿着图29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29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绝缘部14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9D是沿着图29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之中透明电极部13是内部具有随机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绝缘部14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部13的图案为多个孔部13a的图案,透明绝缘部14的图案为多个岛部14a的图案。多个孔部13a的图案为随机图案,而多个岛部14a的图案为规则图案。
如图29A及图29B所示,透明电极部13是多个孔部13a分开并随机设置的透明导电层12,在相邻的孔部13a之间隔着导电部13b。另一方面,如图29C及图29D所示,透明绝缘部14是具有分开并有规则地设置的多个岛部14a的透明导电层12,在相邻的岛部14a之间隔着作为绝缘部的间隙部14b。
(边界部)
图30A~图33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在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部,设有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通过这样在边界部设置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能够抑制边界部的视觉辨认性。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孔部13a的整体、孔部13a的一部分、岛部14a的整体及岛部14a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形状。优选的是,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孔部13a的整体和一部分的双方、岛部14a的整体及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形状。这是因为在孔部13a被随机设置的情况下,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和一部分的双方的构成容易制作。
具体而言例如,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1)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整体(图30A);(2)孔部13a及岛部14a双方的一部分(图30B);(3)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和另一方的一部分(图30C、图30D);(4)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图31A、图31B);(5)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31C、图31D);(6)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整体(图32A、图32B);(7)孔部13a及岛部14a的一方的一部分(图32C、图32D);(8)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33A);或(9)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33B)。
优选的是,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4)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和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一方(图31A、图31B);(6)岛部14a的整体(图32B);(7)岛部14a的一部分(图32D);(8)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33A);或(9)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双方(图33B)。
在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不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即,仅包含岛部14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情况下,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成为规则的形状图案。另一方面,在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孔部13a的整体及一部分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成为随机的形状图案。
此外,在上述(1)~(9)的形状图案的具体例中,以边界L上将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非同步地设置的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形状图案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如图33C及图33D所示,也可以在边界L上使孔部13a及岛部14a与边界L的延展方向同步地设置。更具体而言,也可以在边界L上将多个反转部15分开并规则或随机地设置。优选该反转部15以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的随机图案、或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的规则图案设置。也可以在边界L上混合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的随机图案和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的规则图案。此外,图33C中示出反转部15以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的规则图案设在边界L的例。另一方面,图33D中示出反转部15以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的随机图案设在边界L的例。
第4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4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即,由于透明电极部13具有分开并随机设置的多个孔部13a,所以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13中的莫尔条纹的产生。
<5.第5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构成]
(透明电极部、透明绝缘部)
图34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4B是沿着图34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4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绝缘部14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4D是沿着图34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之中透明电极部13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绝缘部14是内部具有随机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部13的图案为多个孔部13a的图案,透明绝缘部14的图案为多个岛部14a的图案。多个孔部13a的图案为规则图案,而多个岛部14a的图案为随机图案。
如图34A及图34B所示,透明电极部13是多个孔部13a分开并有规则地设置的透明导电层12,在相邻的孔部13a之间隔着导电部13b。
如图34C及图34D所示,透明绝缘部14是间隙部14b以随机的网孔状设置的透明导电层12。具体而言,配置在透明绝缘部14的透明导电层12,因在随机的方向延伸设置的间隙部14b而分割为独立的岛部14a。即,这是因为透明绝缘部14利用透明导电层12构成,通过在随机的方向延伸设置的间隙部14b分割透明导电层12而成的岛部14a的图案作为随机图案而配置。这些的岛部14a的图案(即随机图案),例如通过在随机的方向延伸设置的间隙部14b,被分割为随机的多边形。此外,延伸设置方向随机的间隙部14b本身也成为随机图案。间隙部14b例如在从设置透明导电层12的一侧的面观看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情况下,具有随机的线状。间隙部14b例如为在岛部14a间设置的槽部。
这里,设在透明绝缘部14的各间隙部14b在透明绝缘部14中沿随机的方向延伸设置。相对于延伸设置方向而言垂直方向的宽度(称为线宽度)例如选为相同的线宽度。在该透明绝缘部14中,根据各间隙部14b的线宽度,调整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优选将该透明绝缘部14中的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设定为与透明电极部13中的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相同程度。这里相同程度是指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无法被视觉辨认为图案的程度。
优选设在第1区域(电极区域)R1的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和设在第2区域(绝缘区域)R2的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0<La、Lb≤20mm/mm2的范围内。通过使平均边界线长度La、Lb处于上述的范围内,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参照图35A、图35B,对求出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及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的方法进行说明。
能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求出透明电极部13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a。
设有网孔状的间隙部14b的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能如下求出。透明绝缘部14的平均边界线长度Lb是通过图像解析测量边界线(Σli=l1+???+ln),除得到边界线长度L1、????、L10[mm/mm2]以外,能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求出。但是,边界线li(l1、???、ln)是指各岛部14a与间隙部14b的边界线。
(边界部)
图36A、图36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在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部,设有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通过这样在边界部设置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能够抑制边界部的视觉辨认性。此外,图36A示出设有随机的形状图案的边界部的例。另一方面,图36B示出设有规则的形状图案的边界部的例。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中,通过上述透明绝缘部14的随机图案形成透明绝缘部14侧的形状图案以外的情形与第3实施方式的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同样。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
第5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制造方法,除作为绝缘区域的透明绝缘部14的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以外,其它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制造方法同样。以下,对透明绝缘部14的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
首先,生成圆形状的随机图案。作为圆形状的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能够采用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生成方法。接着,如图37A所示,在生成的圆形状的随机图案中,产生连结外周相切的圆的中心彼此的直线。由此,如图37B所示,生成由沿随机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线段构成的多边形的随机图案。接着,如图37C所示,将构成多边形的随机图案的线段扩展为既定的线宽度。由此,能得到图34C所示的透明绝缘部14中的间隙部14b的随机图案。
如图38所示,对于随机的圆的图案,以随机的角度拉线而形成网图案也可。即,将各圆的中心坐标按照原样利用,拉出通过各圆的中心的直线。此时在0度~180度的范围内随机决定各直线的旋转角度,从而如图38所示形成随机斜率的线。这样的情况下,也能生成随机网图案。
如图39所示,间隙部14b能够变化为各种线宽度W。通过改变间隙部14b的线宽度W,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调整由间隙部14b分割的透明导电层12导致的透明绝缘部14的覆盖率。下述的表1中示出根据作为随机图案生成的圆的半径r的范围(Rmin~Rmax)、及间隙部14b的每个线宽度W,算出透明导电层12导致的透明绝缘部14的覆盖率[%]的结果。
[表1]

如上述表1所示,可知通过间隙部14b分割透明导电层12的透明绝缘部14中,能够在28.5%~74.9%的较宽的范围内调整透明导电层12导致的覆盖率。
相对于此,例如将图34A所示的透明电极部13的反转图案设为绝缘区域的情况下(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明电极部13的情况(图3C)),该绝缘区域中的透明导电层12的覆盖率是根据下面的计算以上限65%左右为极限值而导出的。
即,在某一区域排列圆的情况下,关于圆的填充率的最大值,将圆交错排列的状态成为理论上的最大值90.7%。这里,将圆的半径设为50μm的情况下,为了独立配置各圆而在圆与圆之间设置8μm的间隔时,各圆的半径被缩小为(50-8/2)=46μm。该状态下的圆的面积率成为(46×46)/(50×50)=0.846,圆的填充率成为(90.7%)×(0.846)=76.7%。
这里,在使各圆的半径为随机的情况下,圆与圆的间隙进一步扩大,实际的填充率成为交错排列下的填充率(90.7%)和格子排列下的填充率(78.5%)之间的值。该值随着随机生成的圆的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之比(分布)而发生变化,但是大概最大成为80%左右。
因此,初期将作为随机图案生成的圆的半径r的范围设为Rmin=35μm~Rmax=50μm,在圆与圆之间设置8μm的间隔。在该情况下的圆的填充率成为80%×(31×31)/(35×35)=62.76%~80%×(46×46)/(50×50)=67.71%之间。将随机生成的圆的分布,向活用稍大的圆偏移也是填充率65%左右作为极限值而被导出。可知这样算出的填充率65%左右的极限值,比利用间隙部14b分割透明导电层12的透明绝缘部14中算出的覆盖率74.9%低。
第5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5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6.第6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构成]
(透明电极部、透明绝缘部)
图40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0B是沿着图4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0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绝缘部14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0D是沿着图40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之中透明电极部13是内部具有随机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绝缘部14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部13的图案为多个孔部13a的图案,透明绝缘部14的图案为多个岛部14a的图案。多个孔部13a的图案为随机图案,而多个岛部14a的图案为规则图案。
如图40A及图40B所示,透明电极部13是由设成随机的网孔状的导电部13b构成的透明导电层12。导电部13b沿着随机的方向延伸设置,通过延伸设置的导电部13b形成独立的孔部13a。因此,在透明电极部13随机设有多个孔部13a。导电部13b例如在从设有透明导电层12的一侧的面观看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情况下,具有随机的线状。
如图40C及图40D所示,透明绝缘部14是具有分开并以规则图案设置的多个岛部14a的透明导电层12,在相邻的岛部14a之间隔着作为绝缘部的间隙部14b。
(边界部)
图41A、图41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在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边界部,设有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通过这样在边界部设置规则或随机的形状图案,能够抑制边界部的视觉辨认性。此外,图41A示出设有随机的形状图案的边界部的例。另一方面,图41B示出设有规则的形状图案的边界部的例。
边界部的形状图案除了通过上述透明电极部13的随机图案形成透明电极部13侧的形状图案以外,与第4实施方式的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同样。
透明电极部13的随机的网孔状的图案,能够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的透明绝缘部14的随机的网孔状的图案同样地生成。
第6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6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7.第7实施方式>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构成]
图42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2B是示出本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第7实施方式除了透明电极部13、透明绝缘部14、透明电极部23及透明绝缘部24的构成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透明电极部13具备多个焊盘(pad)部(单位电极体)13m和连结多个焊盘部13m彼此的多个连结部13n。连结部13n沿X轴方向延展,连结相邻的焊盘部13m的端部彼此。焊盘部13m和连结部13n整体地形成。
透明电极部23具备多个焊盘部(单位电极体)23m和连结多个焊盘部23m彼此的多个连结部23n。连结部23n沿Y轴方向延展,连结相邻的焊盘部23m的端部彼此。焊盘部23m和连结部23n整体地形成。
作为焊盘部13m及焊盘部23m的形状,能够采用例如菱形(金刚石形)、矩形等的多边形状、星形、及十字形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
作为连结部13n及连结部23n的形状能够采用矩形状,但是连结部13n及连结部23n的形状为能够连结相邻的焊盘部13m及焊盘部23m彼此的形状即可,并非特别限定在矩形状。作为矩形状以外形状的例,能举出线状、长圆状、三角形状、不定形状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视觉辨认性,优选设定重叠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X电极)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Y电极)2双方的状态下的两元件的覆盖率的关系。以下,对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覆盖率的关系的具体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43A是示出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平面图。图43B是放大表示图43A所示的区域R的平面图。此外,图43A、图43B中以虚线示出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以使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电极部23互相正交的方式重叠配置。在从用户进行触摸操作的输入面侧观看这样重叠配置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情况下,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重叠的部分(输入面形成部分)全部能够分类到区域AR1、AR2、AR3的任一个。区域AR1是透明电极部13、23重叠的区域。区域AR2是透明绝缘部14、24重叠的区域。区域AR3是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24重叠、或透明绝缘部14和透明电极部23重叠的区域。
在叠合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状态下,优选在从输入面方向观看的全部的区域AR1、AR2、AR3中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导电材料部的覆盖率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中的导电材料部的覆盖率的相加值之差在0%以上60%以下的范围内。由此,能够抑制区域AR1、AR2、AR3的视觉辨认性,并能实现进一步提高非视觉辨认性。
另外,在透明电极部13、23具有上述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透明电极部13、23具有导电材料部的覆盖率不同的2种类以上的区域。以下,以透明电极部13为例说明具有这样的构成的透明电极部13、23。
如图44所示,透明电极部13例如具有作为连结部13n的区域A和作为焊盘部13m的区域B。另外,将相当于透明绝缘部14的部分设为区域C。将区域A的宽度设为WA、将长度设为LA。区域B的宽度WB为WB=(区域B的面积)/LB。LB是区域B在透明电极部13的延展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
在透明电极部13具有2个以上的区域的情况下,优选L(x)/W(x)值更大的区域中,设定孔部13a的覆盖率更小(=使导电部13b的覆盖率更大)。这是因为L(x)/W(x)值更大的区域中,该区域本来的电阻值较大,伴随孔部13a的覆盖率增加的电阻增加的影响更大。以图44的情况而言,对于区域B而言区域A的L(x)/W(x)值大、本来的电阻值大。因此,如图44所示,可考虑区域B中例如将导电部13b的覆盖率设为79%(孔部13a为21%),在区域A中将导电部13b的覆盖率设为100%(孔部13a为0%)等情况。此外,该覆盖率只是一个例子。
另外,关于区域C、即透明绝缘部14,以与上述的X、Y电极叠合时的覆盖率的相加值之差的条件一致的方式,设定导电材料部(岛部14a)的覆盖率即可。
如该例那样,通过局部地控制导电材料部的覆盖率,在印刷形成电极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导电材料的使用量(=抑制材料成本)。另外,从图案非视觉辨认化的观点来说,优选区域A~C中的导电材料的覆盖率差在0%以上30%以下的范围内。
第7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7实施方式,能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8.第8实施方式>
[信息输入装置的构成]
图45是示出本技术的第8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第8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在基体材料21的一个主面(第1主面)具备透明导电层12,在另一个主面(第2主面)具备透明导电层22,在这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不同。透明导电层12具备透明电极部和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层22具备透明电极部和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层12的透明电极部是沿X轴方向延展的X电极部,透明导电层22的透明电极部是沿Y轴方向延展的Y电极部。因此,透明导电层12及透明导电层22的透明电极部处于互相正交的关系。
第8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8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即,由于在基体材料21的一个主面设置透明导电层12,在另一个主面设置透明导电层22,因此能够省略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体材料11(图1)。因此,能够将信息输入装置10进一步薄型化。
<9.第9实施方式>
[信息输入装置的构成]
图46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9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6B是沿着图46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信息输入装置10是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如图46A及图46B所示,具备基体材料11、多个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电极部23、透明绝缘部14、和透明绝缘层51。多个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电极部23设在与基体材料11的相同的表面。透明绝缘部14设在基体材料11的面内方向上的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电极部23之间。透明绝缘层51介于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电极部23的相交部间。
另外,如图46B所示,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形成有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电极部23的基体材料11的表面还具备光学层52。此外,图46A中省略了光学层52的记载。光学层52具备贴合层53、和基体54,通过贴合层53使基体54贴合到基体材料11的表面。信息输入装置10是对显示装置的显示面适用并适宜的装置。基体材料11及光学层52优选例如对于可见光具有透明性,其折射率n在1.2以上1.7以下的范围内。以下,将在信息输入装置10的表面的面内互相正交的2个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将与其表面垂直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透明电极部)
透明电极部13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中沿X轴方向(第1方向)延展,而透明电极部23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中沿Y轴方向(第2方向)延展。因此,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电极部23互相以正交相交。在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电极部23相交的相交部C,隔着用于将两电极间绝缘的透明绝缘层51。在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电极部23的一端分别电连接有取出电极,该取出电极和驱动电路通过FPC(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连接。
图47A是放大示出图46A所示的相交部C附近的平面图。图47B是沿着图47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具备多个焊盘部(单位电极体)13m和连结多个焊盘部13m彼此的多个连结部13n。连结部13n沿X轴方向延展,连结相邻的焊盘部13m的端部彼此。透明电极部23具备多个焊盘部(单位电极体)23m和连结多个焊盘部23m彼此的多个连结部23n。连结部23n沿Y轴方向延展,连结相邻的焊盘部23m的端部彼此。
相交部C中,连结部23n、透明绝缘层51、连结部13n按照该顺序层叠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连结部13n以横截跨过透明绝缘层51的方式形成,横跨透明绝缘层51的连结部13n的一端与相邻的焊盘部13m的一方电连接,横跨透明绝缘层51的连结部13n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焊盘部13m的另一方电连接。
焊盘部23m和连结部23n整体地形成,而焊盘部13m和连结部13n分开形成。焊盘部13m、焊盘部23m、连结部23n、及透明绝缘部14,例如由设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的单层的透明导电层12构成。连结部13n例如由导电层构成。
作为焊盘部13m及焊盘部23m的形状,能够采用例如菱形(金刚石形)、矩形等的多边形状、星形、及十字形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形状。
作为构成连结部13n的导电层,能够采用例如金属层或透明导电层。作为主成分,金属层包含金属。作为金属,优选采用导电性高的金属,作为这样的材料,能举出例如Ag、Al、Cu、Ti、Nb、添加杂质的Si等,若考虑导电性的高度、以及成膜性及印刷性等,优选Ag。作为金属层的材料优选采用导电性高的金属,从而缩窄连结部13n的宽度、减薄其厚度、缩短其长度。由此能够提高视觉辨认性。
作为连结部13n及连结部23n的形状能够采用矩形状,但是连结部13n及连结部23n的形状为能够连结相邻的焊盘部13m及焊盘部23m彼此的形状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在矩形状。作为矩形状以外的形状的例,能举出线状、长圆状、三角形状、不定形状等。
(透明绝缘层)
透明绝缘层51最好具有比连结部13n和连结部23n相交的部分大的面积,例如,具有被位于相交部C的焊盘部13m及焊盘部23m的前端覆盖的程度的大小。
作为主成分,透明绝缘层51包含透明绝缘材料。作为透明绝缘材料,最好采用具有透明性的高分子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能举出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其他烃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乙烯单体的共聚物等的(甲基)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CR-39)等的聚碳酸酯类树脂;(溴化)双酚A型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单独聚合物或共聚物、(溴化)双酚A单(甲基)丙烯酸酯的尿烷改性单体的聚合物及共聚物等这一热硬化性(甲基)丙烯类树脂;聚酯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不饱和聚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氯化乙烯、聚尿烷、环氧树脂、聚芳酯、聚醚砜、聚醚酮、环烯烃聚合物(商品名:ARTON、ZEONOR(ゼオノア))、环烯烃共聚合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考虑了耐热性的芳族聚酰胺类树脂。这里,(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透明绝缘层51的形状是在相交部C中介于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电极部23之间,能够防止两电极的电接触的形状既可,并无特别限定,但是如果例示,能够举出四边形等的多边形、椭圆形、圆形等。作为四边形,能举出例如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给角赋予曲率R的矩形状。
第9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情况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效果]
依据第9实施方式,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外还能得到以下效果。即,由于在基体材料11的一个主面设置透明电极部13、23,所以能够省略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体材料21(图1)。因此,能够进一步将信息输入装置10薄型化。
<10.第10实施方式>
本技术涉及的第10实施方式,在取代蚀刻法而采用印刷法制造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此外,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能够与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大致同样地制作,因此省略对于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制造方法的说明。
[母盘]
图48是示出在本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母盘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母盘100例如为具有作为转印面的圆柱面的辊式母盘,在其圆柱面以平面交替并邻接地设有作为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的第1区域R1及作为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第2区域R2。第1区域R1及第2区域R2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在第1区域R1及第2区域R2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图49A是放大示出母盘100的第1区域R1的平面图。图49B是沿着图49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9C是放大示出母盘100的第2区域R2的平面图。图49D是沿着图49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在第1区域R1中以规则地分开设有具有凹状的多个孔部113a,该孔部113a之间是通过凸部113b来分开的。孔部113a用于通过印刷来形成透明电极部13的孔部13a,凸部113b用于通过印刷来形成透明电极部13的导电部13b。在第2区域R2以规则地分开设有具有凸状的多个岛部114a,该岛部114a之间是通过凹部114b来分开的。岛部114a用于通过印刷来形成透明绝缘部14的岛部14a,凹部114b用于通过印刷来形成透明绝缘部14的间隙部14b。
图50A是放大示出第1区域R1及第2区域R2的边界部的平面图。图50B是沿着图5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在透明电极部和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规则的形状图案。关于该形状图案,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形状图案同样。
[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51A及图51B,对本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1A所示,在母盘100的转印面涂敷导电性墨,将涂敷后的导电性墨印刷到基体材料11的表面。作为导电性墨,能够采用例如包含金属纳米粒子或金属线等的墨。作为印刷法,能够采用例如网版印刷、无水平板印刷、柔性版(fleox)印刷、凹版印刷、凹版偏置印刷、反转偏置印刷等。接着,如图51B所示,根据需要,加热印刷到基体材料11的表面的导电性墨,从而将导电性墨干燥和/或烧成。由此,能得到目标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
这里,对利用印刷法来制造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印刷法来制作第2~第9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在该情况下,使母盘100的转印面的凹凸形状,对应于第2~第9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构成即可。具体而言,使透明电极部13、23,透明绝缘部14、24,孔部13a,23a,导电部13b、23b,岛部14a、24a及间隙部14b、24b的形状、排列等对应于第2~第9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即可。
[效果]
依据第10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印刷法来制作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能够比第1实施方式简化制造工序及制造设备。
<11.第11实施方式>
第1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具备第1~第10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任一个。以下,对本技术的第1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例进行说明。
图52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电视机200的例的外观图。电视机200具备由平板面板202、滤波器玻璃203等构成的显示部201,该显示部201还具备第1~第10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任一个。
图53A、图53B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数码相机的例的外观图。图53A是从表面侧观看数码相机的外观图。图53B是从背面侧观看数码相机的外观图。数码相机210具备闪光用的发光部211、显示部212、菜单开关213、快门按钮214等,该显示部212具备第1~第10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任一个。
图54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例的外观图。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220中,主体221具备输入字符等时操作的键盘222、显示图像的显示部223等,该显示部223具备第1~第10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任一个。
图55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摄像机的例的外观图。摄像机230具备主体部231、朝前方的侧面的被照体撮影用的透镜232、撮影时的启动/停止开关233、显示部234等,该显示部234具备第1~第10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任一个。
图56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便携终端装置240的例的外观图。便携终端装置例如为便携电话机,具备上侧壳体241、下侧壳体242、连结部(这里为铰接部)243、显示部244,该显示部244具备第1~第10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任一个。
[效果]
以上说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由于具备第1~第10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任一个,所以能够抑制显示部中的信息输入装置10的视觉辨认性。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1)
图57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7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7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如下制作具有图57A~图57C所示的X电极部、绝缘部及边界部的透明导电性片。此外,在图57A~图57C中,以黑色涂盖的部分表示设置ITO层(透明导电层)的部分,未以黑色涂盖的部分表示未设置ITO层(透明导电层),而露出片(基体材料)表面的部分。以下的图58A~61C中也同样,以黑色涂盖的部分表示设置ITO层(透明导电层)的部分,未以黑色涂盖的部分表示未设置ITO层(透明导电层),而露出片(基体材料)表面的部分。
首先,利用溅射法,在厚度125μm的PET片的表面形成ITO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性片。接着,利用4探针法测定了该透明导电性片的片电阻。此外,作为测定装置,采用了株式会社三菱化学ANALYTECH制造的Loresta(ロレスタ)EP、MCP-T360型。其结果,片电阻为150Ω/□。接着,在透明导电性片的ITO层上形成抗蚀剂层之后,利用Cr光掩模,曝光了抗蚀剂层。作为该Cr光掩模,采用了具有用于形成X电极部的X电极部形成区域和用于形成X电极部间的绝缘部的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掩模。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设有规则的圆形状的开口部的图案。在绝缘部形成区域设有规则的圆形状的遮光部的图案。在两区域的边界部设有规则图案形状。具体而言,在两区域的边界L上,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圆形状,绝缘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遮光部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圆形状。
接着,将抗蚀剂层显影而形成抗蚀剂图案,以该抗蚀剂图案为掩模,将ITO层湿法蚀刻之后,利用灰化处理来除去抗蚀剂层。由此,得到图57A~图57C所示的X电极部、绝缘部及边界部。由以上所述,能得到作为X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1-2)
作为Cr光掩模,采用具有用于形成Y电极部的Y电极部形成区域和设于Y电极部形成区域间的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掩模。Y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开口部的图案、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遮光部的图案、及两区域的边界部的图案形状,与实施例1-1同样。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作为Y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1-3)
通过粘着层叠合了实施例1-1的透明导电性片(X电极片)和实施例1-2的透明导电性片(Y电极片)。此时,以使实施例1-1的透明导电性片的X电极部和实施例1-2的透明导电性片的PET片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得到了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实施例2-1)
图58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8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8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如下制作了具有图58A~图58C所示的X电极部、绝缘部及边界部的透明导电性片。
作为Cr光掩模,采用了具有用于形成X电极部的X电极部形成区域和设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间的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掩模。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不设置开口部的图案,而设置了对X电极部形成区域整体进行遮光的遮光部。在绝缘部形成区域设置了规则的长方形状的遮光部的图案。在两区域的边界部,设置了规则图案形状。具体而言,以边界L为界设置从孔部反转为岛部的长方形状的反转部。此外,使反转部的长方形状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遮光部的长方形状为相同形状。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得到了具有图58A~图58C所示的X电极部、绝缘部及边界部的作为X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2-2)
作为Cr光掩模,采用了具有用于形成Y电极部的Y电极部形成区域和设在Y电极部形成区域间的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掩模。使Y电极部形成区域的遮光部、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遮光部的图案、及两区域的边界部的图案形状与实施例2-1同样。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2-1同样而得到作为Y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2-3)
通过粘着层叠合了实施例2-1的透明导电性片(X电极片)和实施例2-2的透明导电性片(Y电极片)。此时,以使实施例2-1的透明导电性片的X电极部和实施例2-2的透明导电性片的PET片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得到了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实施例3-1)
图59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9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9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如下制作具有图59A~图59C所示的X电极部、绝缘部及边界部的透明导电性片。
作为Cr光掩模,采用了具有用于形成X电极部的X电极部形成区域和设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间的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掩模。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设有规则的圆形状的开口部的图案。在绝缘部形成区域设有规则的长方形状的遮光部的图案。在两区域的边界部设有规则图案形状。具体而言,在两区域的边界L上,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圆形状,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长方形状的遮光部在其长边的中点的位置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长方形状。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得到了具有图59A~图59C所示的X电极部、绝缘部及边界部的作为X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3-2)
作为Cr光掩模,采用了具有用于形成Y电极部的Y电极部形成区域和设在Y电极部形成区域间的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掩模。使Y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开口部的图案、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遮光部的图案、及两区域的边界部的图案形状与实施例3-1同样。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3-1同样而得到作为Y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3-3)
通过粘着层叠合了实施例3-1的透明导电性片(X电极片)和实施例3-2的透明导电性片(Y电极片)。此时,以使实施例3-1的透明导电性片的X电极部和实施例3-2的透明导电性片的PET片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得到了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实施例4-1~4-3)
利用涂敷法,在厚度125μm的PET片的表面形成银纳米丝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性膜。接着,利用4探针法测定了该透明导电性片的片电阻。此外,作为测定装置,采用了株式会社三菱化学ANALYTECH制造的Loresta EP、MCP-T360型。其结果,片电阻为130Ω/□。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1-3同样,得到了透明导电性膜及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实施例5-1~5-3)
利用涂敷法,在厚度125μm的PET片的表面形成银纳米丝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性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2-3同样,得到了透明导电性膜及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实施例6-1~6-3)
利用涂敷法,在厚度125μm的PET片的表面形成银纳米丝层,从而得到透明导电性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3-1~3-3同样,得到了透明导电性膜及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比较例1-1)
图60A是放大示出比较例1-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如下制作具有图60A所示的边界部的透明导电性片。
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和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没有设置规则图案形状。具体而言,使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及绝缘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遮光部从两区域的边界L分开10μm。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具有图60A所示的边界部的作为X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比较例1-2)
Y电极部形成区域和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的形状,与比较例1-1同样。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2同样而得到作为Y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比较例1-3)
通过粘着层叠合了比较例1-1的透明导电性片(X电极片)和比较例1-2的透明导电性片(Y电极片)。此时,以使比较例1-1的透明导电性片的X电极部和比较例1-2的透明导电性片的PET片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得到了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比较例1-4~1-6)
使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及绝缘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遮光部从边界L分开2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1~1-3同样,得到了透明导电性膜及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比较例2-1)
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和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没有设置规则图案形状。具体而言,使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及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长方形状的遮光部从两区域的边界L分开10μm。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6-1同样,得到了作为X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比较例2-2)
Y电极部形成区域和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的形状,与比较例2-1同样。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6-2同样而得到作为Y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比较例2-3)
通过粘着层叠合了比较例2-1的透明导电性片(X电极片)和比较例2-2的透明导电性片(Y电极片)。此时,以使比较例2-1的透明导电性片的X电极部和比较例2-2的透明导电性片的PET片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得到了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比较例2-4~2-6)
使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及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长方形状的遮光部从边界L分开2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1~2-3同样,得到了透明导电性膜及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比较例3-1)
图60B是放大示出比较例3-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如下制作具有图60B所示的边界部的透明导电性片。
在X电极部形成区域和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没有设置规则图案形状。具体而言,使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长方形状的遮光部从两区域的边界L分开10μm。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5-1同样,得到了具有图60B所示的边界部的作为X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比较例3-2)
Y电极部形成区域和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的形状,与比较例3-1同样。使除此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5-2同样而得到了作为Y电极片的透明导电性片。
(比较例3-3)
通过粘着层叠合了比较例3-1的透明导电性片(X电极片)和比较例3-2的透明导电性片(Y电极片)。此时,以使比较例3-1的透明导电性片的X电极部和比较例3-2的透明导电性片的PET片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得到了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比较例3-4~3-6)
使绝缘部形成区域的长方形状的遮光部从边界L分开2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3-1~3-3同样,得到了透明导电性膜及透明导电性层叠片。
(反射L值)
在透明导电性片的透明电极部和形成有透明绝缘部的一侧粘贴黑胶带的状态下,从与粘贴黑胶带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根据JIS Z8722,以X-Rite公司制造的彩色i5进行了测定。在从透明导电性片的透明电极部随意选出的5处进行该测定,将测定值单纯取平均(算术平均),求出透明电极部的平均反射L值。另外,对于透明导电性片的透明绝缘部也进行同样的测定,求出透明绝缘部的平均反射L值。将其结果示于表3。
(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
将上述的“反射L值的评价”的评价中求出的反射L值,代入以下的式,从而求出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将其结果示于表3。
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透明电极部的反射L值)-(透明绝缘部的反射L值)|
(光学特性)
对于如上那样得到的透明导电性片,如下评价透明电极部的非视觉辨认性、眩光、以及莫尔条纹及干涉光。首先,向对角3.5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上,通过粘着片以使透明导电性片的ITO侧或银丝侧的面与屏幕对置的方式进行贴合。接着,在透明导电性片的基体材料(PET片)一侧,通过粘着片贴合AR膜。其后,使液晶显示器进行黑显示或绿色显示,目视观察显示面,评价了非视觉辨认性、眩光、以及莫尔条纹及干涉光。将其结果示于表3及表5。
以下,示出非视觉辨认性、眩光、以及莫尔条纹及干涉光的评价基准。
<非视觉辨认性>
◎:无论从哪种角度观看都不能视觉辨认图案;
○:非常难以视觉辨认图案,但根据角度能够视觉辨认;
×:能够视觉辨认。
<眩光>
◎:从所有角度观察都不会感觉到眩光;
○:从正面观察无眩光,但从斜向观察能稍微感觉到眩光;
×:从正面观察能感觉到眩光。
<莫尔条纹及干涉光>
◎:从所有角度观察都不会感觉到莫尔条纹及干涉光;
○:从正面观察无莫尔条纹及干涉光,但从斜向观察能稍微感觉到莫尔条纹及干涉光;
×:从正面观察能感觉到莫尔条纹及干涉光。
表2示出实施例1-1~6-3的透明导电性片的构成。
[表2]

表3示出实施例1-1~6-3的透明导电性片的评价结果。
[表3]

表4示出比较例1-1~3-6的透明导电性片的构成。
[表4]

表5示出比较例1-1~3-6的透明导电性片的评价结果。
[表5]

由表2~表5可知以下情况。
在边界部设置图案形状的实施例1-1~6-3中,能够抑制电极部的视觉辨认性。相对于此,在边界部未设置图案的比较例1-1~3-6中,会视觉辨认到电极部。
(实施例7)
图61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7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变更Cr光掩模的绝缘部形成区域中的遮光部的形状、大小及间距,使图61A所示的形成绝缘部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了透明导电性片。此外,在两区域的边界L,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圆形状,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正方形状的遮光部在其对置的2边的中点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正方形状。
(实施例8)
图61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8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变更Cr光掩模的绝缘部形成区域中的遮光部的形状、大小及间距,使图61B所示的形成绝缘部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了透明导电性片。此外,在两区域的边界L,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开口部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圆形状,绝缘部形成区域的正方形状的遮光部在其对置的2边的中点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正方形状。
(实施例9)
图61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9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变更Cr光掩模的绝缘部形成区域中的遮光部的大小及间距,使图61C所示的形成绝缘部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了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10)
图62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0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变更Cr光掩模的X电极部形成区域中的开口部的大小及间距,使图62A所示的形成X电极部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了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11)
图62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变更Cr光掩模的X电极部形成区域中的开口部的大小及间距,使图62B所示的形成X电极部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了透明导电性片。
(实施例12)
图62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2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变更Cr光掩模的X电极部形成区域中的开口部的形状、大小及间距,使图62C所示的形成X电极部以外的情况与实施例1-1同样而得到了透明导电性片。此外,在两区域的边界L,X电极部形成区域的正方形状的开口部在其对置的2边的中点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正方形状,绝缘部形成区域的圆形状的遮光部被切断一半而成为半圆形状。
(莫尔条纹及干涉光)
对于如上述那样得到的透明导电性片,与上述实施例1-1~6-3同样地评价莫尔条纹及干涉光。将其结果示于表6。
表6示出实施例7~12的透明导电性片的评价结果。
[表6]

由表6可知最小间距大于30μm的情况下,不会感觉到莫尔条纹及干涉光。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举出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只是一例,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与之不同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构成、方法、工序、形状、材料及数值等,只要不超出本技术的主旨,可以互相组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也可以采用以与透明电极部的孔部及透明绝缘部的岛部不同的图案设置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也可以采用包含透明电极部的孔部和透明绝缘部的岛部以外的形状的构成。
另外,本技术也能采用以下构成。
(1)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2)根据(1)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孔部的整体、上述孔部的一部分、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3)根据(2)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上述岛部及上述孔部的整体,与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相切地设置。
(4)根据(2)或(3)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分别具有上述孔部及岛部被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局部切断的形状。
(5)根据(2)~(4)的任一个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双方为规则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规则的形状图案。
(6)根据(2)~(4)的任一个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一方为规则图案,而另一方为随机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随机的形状图案。
(7)根据(2)~(6)的任一个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具有点状。
(8)根据(2)~(6)的任一个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具有点状,上述岛部间的间隙部具有网孔状。
(9)根据(1)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上述孔部反转为上述岛部的多个反转部。
(10)根据(1)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透明导电部是在上述表面连续设置的透明导电层,
上述透明绝缘部是具有上述表面以规则图案设置的多个岛部的透明导电层,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11)根据(1)~(10)的任一个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为20mm/mm2以下。
(12)根据(1)~(10)的任一个所记载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3。
(13)一种输入装置,具备:
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4)一种输入装置,具备: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
设在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
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上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5)一种电子设备,具备透明导电性元件,
该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和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6)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
设在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
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上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
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17)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表面,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2 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3 光学层;4 显示装置;5、32 贴合层;10 信息输入装置;11、21、31 基体材料;12、22 透明导电层;13、23 透明电极部;14、24 透明绝缘部;13a、23a 孔部;13b、23b 导电部;14a、24a 岛部;14b、24b 间隙部;15 反转部;41 抗蚀剂层;33 开口部;L 边界;R1 第1区域;R2 第2区域。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删除)。
2.(删除)。
3.(删除)。
4.(删除)。
5.(删除)。
6.(删除)。
7.(删除)。
8.(删除)。
9.(删除)。
10.(删除)。
11.(删除)。
12.(删除)。
13.(删除)。
14.(删除)。
15.(删除)。
16.(删除)。
17.(删除)。
18.(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孔部的整体、上述孔部的一部分、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岛部及上述孔部的整体,以与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相切地设置。
19.(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孔部的整体、上述孔部的一部分、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分别具有上述孔部及岛部被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局部切断的形状。
20.(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上述孔部反转为上述岛部的多个反转部。
21.(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双方为规则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规则的形状图案。
22.(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
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一方为规则图案,而另一方为随机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随机的形状图案。
23.(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具有点状。
24.(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具有点状,上述岛部间的间隙部具有网孔状。
25.(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为20mm/mm2以下。
26.(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3。
27.(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绝缘部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岛部的整体或一部分在上述透明导电部中反转为孔部的多个反转部。
28.(追加)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为连续设在上述表面的透明导电层。
29.(追加)一种具备权利要求18~28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输入装置。
30.(追加)一种具备权利要求18~28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的电子设备。
31.(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表面,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孔部的整体、上述孔部的一部分、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岛部及上述孔部的整体,以与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相切地设置。
32.(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表面,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孔部的整体、上述孔部的一部分、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分别具有上述孔部及岛部被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局部切断的形状。
33.(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表面,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孔部的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上述孔部反转为上述岛部的多个反转部。
34.(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表面,
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岛部的整体或一部分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中反转为孔部的多个反转部。
35.(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绝缘部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上述透明导电部为连续设置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岛部的整体,以与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相切地设置。
36.(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
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
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
上述透明绝缘部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上述透明导电部为连续设置的透明导电层,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岛部的一部分分别具有上述岛部被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局部切断的形状。
37.(追加)一种具备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输入装置。
38.(追加)一种具备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的电子设备。
39.(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表面,
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具有满面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岛部的整体,以与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相切地设置。
40.(追加)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
具有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表面,
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
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具有满面图案,
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
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含有的上述岛部的一部分,具有上述岛部被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局部切断的形状。

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pdf(1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48537 A(43)申请公布日 2014.04.23CN103748537A(21)申请号 201380002813.8(22)申请日 2013.01.242012-012527 2012.01.24 JPG06F 3/041(2006.01)B32B 7/02(2006.01)G06F 3/044(2006.01)H01B 5/14(2006.01)(71)申请人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水野干久 井上纯一 金子直人(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代理人何欣亭 汤春龙(54) 发明名称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

2、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57) 摘要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的图案的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中设有形状图案。(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2.25(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51375 2013.01.24(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11795 JA 2013.08.01(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4页 附图63页按照条约。

3、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4页 附图63页按照条约第19条修改的权利要求书4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48537 ACN 103748537 A1/2页21.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

4、案,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孔部的整体、上述孔部的一部分、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上述岛部及上述孔部的整体,与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相切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所包含的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的一部分分别具有上述孔部及岛部被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局部切断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双方为规则图案,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规则的形状图案。。

5、6.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多个孔部的图案及上述多个岛部的图案的一方为规则图案,而另一方为随机图案,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为随机的形状图案。7.根据权利要求26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及上述岛部具有点状。8.根据权利要求26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孔部具有点状,上述岛部间的间隙部具有网孔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的图案为多个孔部的图案,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图案为多个岛部的图案,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上述孔部反转为上述岛部的多个反转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

6、电部是在上述表面连续设置的透明导电层,上述透明绝缘部是具有在上述表面以规则图案设置的多个岛部的透明导电层,上述边界部的形状图案包含从由上述岛部的整体及一部分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11.根据权利要求11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为20mm/mm2以下。12.根据权利要求110的任一个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反射L值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3。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748537 A2/2页313.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

7、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14.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设在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上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上述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15.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透明导电性元件,该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

8、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16.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设在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上述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上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上述第1表面及上述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及上述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

9、有形状图案。17.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其中,具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表面,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在上述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上述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748537 A1/44页4透明导电性元件、 输入装置、 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技术领域0001 本技术涉及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master)。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高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在便携电话、便携音乐终端等的。

10、移动设备搭载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情况越来越多。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中,使用设有在基体材料膜表面构图的透明导电层的透明导电性膜。然而,具有这样的构成的现有的透明导电性膜中,具有透明导电层的部分和被除去的部分的光学特性的差异较大,因此会看到透明导电层的图案,存在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低下的问题。0003 因此,提出了在透明导电性薄膜层与基体材料膜之间,设置层叠了折射率不同的电介质层的层叠膜,利用这些层叠膜的光学干涉,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0004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2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294号公报。发明。

11、内容0005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技术中,层叠膜的光学调整功能有波长依赖性,因此充分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上有困难。因此,近年来,作为提高透明导电性膜的视觉辨认性的技术,期望取代上述层叠膜的技术。0006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输入装置、电子设备及透明导电性元件制作用母盘。0007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技术是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其中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0。

12、008 第2技术是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第1表面及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说 明 书CN 103748537 A2/44页5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0009 第3技术是一种输入装置,其中具备: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设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

13、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0010 第4技术是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透明导电性元件,该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第1表面及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0011 第5技术是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具备: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以及设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表面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及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具备:具有第1表面及第2表面的基体材料;以及在第1表面及第2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透。

14、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至少一方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在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0012 第6技术是一种透明导电性元件形成用母盘,其中,具有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以平面交替地设置的表面,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至少一方在区域内具有规则图案,在透明导电部形成区域及透明绝缘部形成区域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0013 本技术中,由于在基体材料的表面以平面交替地设有透明导电部及透明绝缘部,所以能够降低设有透明导电部的区域和未设置透明导电部的区域的反射率差。0014 由于在透明电极部和透明绝缘部的边界部设有形状图案,所以能够防止直线状边界继续变长。

15、。因此,能够抑制边界的视觉辨认。0015 发明效果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依据本技术,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视觉辨认性的透明导电性元件。附图说明0016 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图2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说 明 书CN 103748537 A3/44页6的平面图;图3D是沿着图3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A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电。

16、极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图4B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图5A图5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6A图6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7A图7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8A、图8B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9A图9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0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1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1A是示出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平面图;图11B是放大表示图11A所示的区域R的平面图;图12。

17、A图12D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图13A图13D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4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4B是沿着图14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4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4D是沿着图14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5A图15C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16A、图16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7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7B是沿着图17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7C是。

18、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7D是沿着图17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18A图18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19A图19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20A图20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21A、图21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21C、图21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22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简略线图;图23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流程图;图24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简略线图;图25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流程图;图26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生成的算法的简略线图;图27A。

19、是示出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的图像的示意图;图27B是示出设圆的面积比率为80的随机图案生成的例的图;图28A是示出使圆半径比生成图案还小的例的图;图28B是示出以倒角的正方形生成图案的例的图;图29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9B是沿着说 明 书CN 103748537 A4/44页7图29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29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9D是沿着图29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0A图30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31A图31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32A图32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

20、例的平面图;图33A、图33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33C、图33D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34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4B是沿着图34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4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4D是沿着图34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5A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电极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图35B是用于说明求出透明绝缘部的平均边界线长度的方法的平面图;图36A、图36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37A图37C是用于说明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简略线图;图38是用于。

21、说明随机图案的生成方法的变形例的简略线图;图39是示出槽图案的宽度(间隙部的线宽度)的变更例的平面图;图40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电极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0B是沿着图4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0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透明绝缘部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0D是沿着图40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1A、图41B是示出边界部的形状图案的例的平面图;图42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2B是示出本技术的第7实施方式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3A是示出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平面图。

22、;图43B是放大表示图43A所示的区域R的平面图;图44是示出透明电极部及透明绝缘部的区域的例的简略线图;图45是示出本技术的第8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图46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9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46B是沿着图46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7A是放大示出图46A所示的相交部C附近的平面图;图47B是沿着图47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8是示出用于本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母盘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49A是放大示出母盘的第1区域的平面图;图49B是沿着图49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49C是放大示出母盘的第2区域。

23、的平面图;图49D是沿着图49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50A是放大示出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边界部的平面图;图50B是沿着图50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51A、图51B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第10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说 明 书CN 103748537 A5/44页8图52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电视机的例的外观图;图53A、图53B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数码相机的例的外观图;图54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例的外观图;图55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摄像机的例的外观图;图56是作为电子设备示出便携终端装置的例的外观图;图57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

24、的平面图;图57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7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8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8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8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2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9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9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59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3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0A是放大示出比较例11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0B是放大示出比较例31。

25、的X电极部和绝缘部的边界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1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7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1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8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1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9的绝缘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2A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0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2B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1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2C是放大示出实施例12的X电极部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63A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63B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 按照以下顺序,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0018 1第1实施方式(在。

26、透明电极部及透明绝缘部设有规则图案的例)2第2实施方式(在透明电极部设有连续膜的例)3第3实施方式(在透明绝缘部设有随机图案的例)4第4实施方式(在透明电极部设有随机图案的例)5第5实施方式(在透明绝缘部设有网孔状的槽部的例)6第6实施方式(在透明电极部设有网孔状的导电部的例)7第7实施方式(设有连结焊盘部的形状的透明电极部的例)8第8实施方式(在基体材料的两面设有透明电极部的例)9第9实施方式(透明电极部相交设在基体材料的一主面的例)10第10实施方式(用印刷法来制造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例)11第11实施方式(向电子设备的适用例)1第1实施方式信息输入装置的构成说 明 书CN 103748537。

27、 A6/44页9图1是示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信息输入装置的一构成例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信息输入装置10设在显示装置4的显示面上。信息输入装置10例如用贴合层5来贴合到显示装置4的显示面。0019 (显示装置)适用信息输入装置10的显示装置4没有特别限定,如果例示,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器、CRT(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EL)显示器、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元件显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

28、SED)等的各种显示装置。0020 (光学层)光学层3例如具备基体材料31和在基体材料31与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之间设置的贴合层32,经由该贴合层32使基体材料31贴合到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表面。光学层3并不限定于该例,也可为SiO2等的陶瓷涂层(保护层)。0021 (信息输入装置)信息输入装置10是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具备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设在该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表面上的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和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是通过贴合层6来贴合的。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第2透明导电性元件2的表面上还具备光学层3。0022 (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图2A是示出。

29、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这里,将在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面内正交的2个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0023 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具备:具有表面的基体材料11、和设在该表面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层12具备透明电极部(透明导电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透明电极部13是沿X轴方向延展的X电极部。透明绝缘部14是所谓的伪电极部,是沿着X轴方向延展并且介于透明电极部13之间而将相邻的透明电极部13之间绝缘的绝缘部。这些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在基体材料11的表面朝着Y轴方向以平面交替地邻接设置。。

30、此外,在图2A、图2B中,第1区域R1表示透明电极部13的形成区域,第2区域R2表示透明绝缘部14的形成区域。0024 (透明电极部、透明绝缘部)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形状最好根据屏幕形状、驱动电路等而适当选择,例如,能够举出直线状、将多个菱形状(金刚石形状)以直线状连结的形状等,但并没有特别限定于这些形状。此外,在图2A、图2B中例示了将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形状设为直线状的构成。0025 图3A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电极部13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C是示出第1透明导电性元件1的透明绝缘部14的一构成例的平面图。图3D是。

31、沿着图3C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透明电极部13及透明绝缘部14的双方都是内部具有规则图案的透明导电层12。透明导电部13的图案为多个孔部13a的图案,透明绝缘部14的图案为多个岛部14a的图案。多个孔部13a的图案及多个岛部14a的图案的双方均为规则图案。说 明 书CN 103748537 A7/44页100026 如图3A及图3B所示,透明电极部13是多个孔部13a分开并以规则图案设置的透明导电层12,导电部13b介于相邻的孔部13a之间。另一方面,如图3C及图3D所示,透明绝缘部14是具有分开并以规则图案设置的多个岛部14a的透明导电层12,作为绝缘部的间隙部14b介于相邻的岛部14a之间。

32、。岛部14a例如为以透明导电材料为主成分的岛状的透明导电层12。这里,优选透明导电层12在间隙部14b中被完全除去,但是,只要间隙部14b处于作为绝缘部起作用的范围内,透明导电层12的一部分也可以岛状或薄膜状残留。0027 这里,规则图案是指间距P1、P2、P3为规则性的。因此,即便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形状或大小随机变化,只要间距P1、P2、P3为规则性的,就包括在规则图案内。“间距P1、P2、P3为规则性的”是指,间距P1、P2、P3为等间隔,或者间距P1、P2、P3即便变动也是周期性变动。0028 孔部13a及岛部14a的所有方向的间距P1、P2、P3(即间距P1、P2、P3中最小的间。

33、距)优选大于30m。若大于30m,则能够抑制产生衍射光。因此,能够提高信息输入装置10及显示装置4的视觉辨认性。0029 作为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形状,例如能够采用点状。作为点状,例如能够采用从由圆形状、椭圆形状、切去圆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切去椭圆形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多边形状、倒角的多边形状及不定形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以上。作为多边形状,例如能举出三角形状、四边形状(例如菱形等)、六边形状、八边形状等,但是不限于此。孔部13a及岛部14a也可以采用不同形状。这里,圆形不仅包含数学上定义的完整的圆(正圆),还包含被赋予一些变形的圆形。椭圆形状不仅包含数学上定义的完整的椭圆,还包含被赋予一些。

34、变形的椭圆(例如长圆、蛋型等)。多边形不仅包含数学上定义的完整的多边形,还包含对边赋予变形的多边形、赋予圆角的多边形、及对边赋予变形且赋予倒角的多边形等。作为给予边的变形,能举出凸状或凹状等的弯曲等。0030 孔部13a及岛部14a最好是不能通过目视识别的尺寸。具体而言,孔部13a或岛部14a的尺寸优选为100m以下,更优选为60m以下。这里,尺寸(直径)意味着孔部13a及岛部14a的直径的长度中最大的值。若孔部13a及岛部14a的尺寸为100m以下,则能够抑制目视辨认到孔部13a及岛部14a。具体而言,例如在孔部13a及岛部14a为圆形状的情况下,优选这些的直径为100m以下。0031 第1。

35、区域R1中,例如,多个孔部13a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露出区域,而介于相邻的孔部13a间的导电部13b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覆盖区域。另一方面,第2区域R2中,多个岛部14a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覆盖区域,而介于相邻的岛部14a间的间隙部14b成为基体材料表面的露出区域。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的覆盖率差为60以下,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并且,优选以不能通过目视辨认的大小形成孔部13a及岛部14a的部分。以目视比较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时,感觉上透明导电层12覆盖成在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相同,因此能够抑制透明电极部13和透明绝缘部14的视觉辨认。0032 优选提高第1区域R1中的导电部13b的覆盖面积的比例。随着覆盖率的降低,要想具有相同导电性,则必须增加导电部13b的厚度,但是考虑蚀刻加工的情况下,必须加厚最初的整个面制膜时的厚度,这是因为成本与覆盖率反比例地增大。例如,覆盖率为50的情况下材料费成为2倍,覆盖率为10的情况下材料费成为10倍。除此之外还产生的问题是:随着导电部13b的膜厚变厚,光学特性变差,或者在将导电材料做成涂料印刷细微图案说 明 书CN 103748537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