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69866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4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75078.5

申请日:

2012.07.30

公开号:

CN102794798A

公开日:

2012.11.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7K 3/02申请日:20120730|||公开

IPC分类号:

B27K3/02

主分类号:

B27K3/02

申请人:

王宜梁

发明人:

王宜梁

地址:

313300 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胜利西路时代新城4-1-2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属于人造板材制造技术领域。重组材是由预制的细条状植物原料经浸胶、压制、胶结而成的人造板材。本发明采用在胶液内混合一定比例滑石粉的工艺方法,使重组材原料的表面均匀附着一层用作润滑剂的滑石粉;本发明还采用二次浸胶的工艺方法,使得胶液的浓度和滑石粉的比例更易控制。本发明实际应用后,可改善重组材在压制成型模具内的流动性,从而显著减小了重组材内部的空隙。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压制时的压力需求,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重组材内应力,使其不易变形,同时显著地降低了压制重组材的压机的损耗和电力消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次浸胶和第二次浸胶2个步骤。所述
第一次浸胶和第二次浸胶的配方及操作要点如下:
(一)在第一次浸胶的一次浸胶池内所用的胶液的成分、浓度范围、PH值以及浸胶时间的长度与重组
材生产厂商原来的生产工艺相同;
(二)第二次浸胶是在所述一次浸胶池相邻的位置另设二次浸胶池,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在所述二次
浸胶池内除了加注与一次浸胶池相同的胶液外,还加入按池内胶液重量计算3%到5%的超细滑
石粉,并经连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悬胶液;将第一次浸胶完毕的重组材原料稍加沥干即浸入所
述二次浸胶池,并使所述混悬胶液在所述重组材原料中充分流动,以求所述重组材原料表面均
匀附着所述超细滑石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浸胶池不经常调
整胶液浓度,只在每班浸胶开始前且所述超细滑石粉充分沉淀的情况下,按重组材生产厂商原来的
生产工艺调整胶液浓度;所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要连续不断地搅拌并经常测量胶液密度以测量所
述超细滑石粉的含量;当胶液密度显示所述超细滑石粉的含量接近于3%时,应及时添加所述超细滑
石粉并搅拌均匀;所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还要注意PH值的变化,其控制范围应与所述第一次浸胶
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浸胶池设有高压
喷水装置,所述高压喷水装置可喷出强力水雾,用于消除所述二次浸胶池内因搅拌而产生的泡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次浸胶过程完
成后,所述重组材原料经初步沥干后,应掉头静置进一步沥干,以利于胶液和滑石粉在所述重组材
原料的整个长度上均匀附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滑石粉的粒度应
在1250目或更细。

说明书

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属于人造板材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组材是由预制成细条状的植物原料,经浸胶、压制、胶结而成的人造板材。我国目前已经普遍应
用重组材技术制造人造板材。特别是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制造重组材的工厂在江南一带已经星罗棋布。所生
产的重组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木材,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大量细条状原材料在
压制时不可避免地互相交错,造成重组材内部存在大量空隙,给切割成型后要求保证外观光滑平整的后道
工序带来很大困扰。为了减少重组材内部的空隙,目前的办法是加大压机的压力。其结果是:干燥竹材密
度一般在0.6g/cm2左右,而最终制造出来的合格产品的密度往往大于1g/cm2。加大压机的压力虽然显著减
小了重组材内部的空隙,但是原料利用率大大下降,电力消耗显著增大,重组材内应力升高因此容易变形,
同时显著地加速了压制重组材的压机和模具的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用在胶液内混合
一定比例滑石粉的方法使浸胶后重组材原料的表面均匀附着一层滑石粉,利用滑石粉的润滑性改善重组材
在压制成型模具内的流动性,促使重组材原料在压制时自动向空隙处滑动,使得绝大部分空隙都被填充或
缩小。达到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重组材内应力使其不易变形,同时显著地降低压制重组材的压机和模具
的损耗,降低电力消耗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包括:第一次浸胶和第二次浸胶2个步骤。所述第一次浸胶和
第二次浸胶的配方及操作要点如下:

(一)第一次浸胶池内所用的胶液的成分、浓度范围、PH值以及浸胶时间的长度与重组材生产厂商原来
的生产工艺相同。

(二)第二次浸胶是在一次浸胶池相邻的位置另设二次浸胶池,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在所述二次浸胶池
内注入与第一次浸胶所用相同的胶液后,加入按池内胶液重量计算5%左右的超细滑石粉并连续搅
拌成均匀的混悬胶液。将第一次浸胶完毕的原料稍加沥干即浸入二次浸胶池,并使胶液在所述重
组材原料中充分流动,以求所述重组材原料表面均匀附着所述超细滑石粉。使所述混悬胶液在所
述重组材原料中充分流动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将所述重组材原料在所述混悬胶液中浸没后就提升
出胶液液面,然后再次浸没再次升起,反复5次即完成第二次浸胶。

所述二次浸胶池不需要经常调整胶液浓度,只要在每天浸胶开始前且滑石粉充分沉淀的情况下,按
重组材生产厂商原来的生产工艺调整胶液浓度即可。所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要连续不断地搅拌并经常测
量胶液密度,当胶液密度显示所述重组材的含量小于等于3%时,应及时添加超细滑石粉并搅拌均匀。所
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还要注意PH值的变化,其控制范围应与所述第一次浸胶相同。所述超细滑石粉的
粒度应在1250目或更细。

所述二次浸胶池内会因搅拌而产生大量泡沫,因而影响操作。因此所述二次浸胶池边设有高压喷水
装置,所述高压喷水装置可喷出强力水雾,用于消除泡沫。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是:为了使胶液和滑石粉在所述重组材原料的整个长度上均匀附着,当所述第
二次浸胶过程完成后,不应将其直接静置沥干;而应该待所述重组材原料初步沥干后,再将其上下掉头、
静置,进一步沥干。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滑石粉的润滑性,改善了重组材在压制成型模具内
的流动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和机械寿命,具有明显的节能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
够促进重组材的生产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浸胶池和沥干槽的示意图。图中:

1——一次浸胶池

2——二次浸胶池

3——沥干槽

4——搅拌机

具体实施方式

1.开始浸胶前的准备工作:在一次浸胶池和二次浸胶池内注入能充分浸没重组材原料的足量胶液,测量
其浓度(一般用密度法测量)、PH值必须符合原有工艺标准;开动二次浸胶池搅拌机,加入按池内胶
液重量计算5%左右的超细滑石粉(1250目或更细)待其搅拌均匀;在玻璃容器内盛放搅拌均匀的胶
液并立即测量此时的胶液密度,应符合之前在实验室测得的密度范围。二次浸胶池搅拌机在整个浸胶
过程中不能停止,否则超细滑石粉会很快沉淀。

2.第一次浸胶:用行车(起重机)把重组材原料吊入一次浸胶池,充分浸没并计时。

3.第一次浸胶后沥干:浸胶时间到,用行车把重组材原料吊离一次浸胶池液面之上,待重组材原料中只
有少量胶液滴沥时把重组材原料吊到二次浸胶池液面之上。

4.第二次浸胶:用行车把重组材原料吊入二次浸胶池,充分浸没后即吊离液面之上,然后再次浸没再次
吊起,反复5次。

5.第二次浸胶后沥干:用行车把重组材原料吊离二次浸胶池液面之上,待重组材原料中只有少量胶液滴
沥时把重组材原料吊到沥干槽之上。

6.掉头静置沥干:用行车或辅以其它机械把重组材原料上下掉头放置,在沥干槽上静置沥干。沥干槽
中流出的胶液应流入二次浸胶池。

7.浸胶过程中胶液浓度的调整:随着浸胶次数的增加,一次浸胶池内不仅胶液总量在减少,而且由于
大量水分渗入重组材原料内部,所以胶液的浓度也在上升,所以要向一次浸胶池内补充较淡的胶液和
水。二次浸胶池因为浸入的不是干燥的重组材原料所以在较长的时间里胶液浓度不会有大的变化,而
且随着沥干槽中胶液的流入胶液总量还在逐渐增加。多余的部分应及时抽出,沉淀掉滑石粉的胶液可
补充到一次浸胶池;沉淀下来的滑石粉可补充到二次浸胶池。

8.浸胶过程中超细滑石粉含量的调整:随着浸胶次数的增加,二次浸胶池内超细滑石粉含量逐渐减少。
因此在整个浸胶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胶液密度,经常添加超细滑石粉。使超细滑石粉在胶液中的含量保
持在3%到5%的范围内。

9.浸胶过程中胶液PH值的调整:由于重组材原料有一定的酸度,特别是经过炭化处理的重组材原料酸
度较大,所以对于使用容易引起凝胶现象的胶液,例如某些在合成时加入尿素、三聚氰胺等的改性水
溶性酚醛胶,在浸胶时必须经常测试PH值。当发现PH值有明显下降时,例如PH值从11下降到10
时,应及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

10.浸胶过程中消除泡沫操作:二次浸胶池内会因搅拌而产生泡沫,泡沫越聚越多因而影响操作。因此
当泡沫太多时,用高压喷水装置对准泡沫,喷出强力水雾,消除泡沫。

以上说明表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
发明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
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9479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1.28CN102794798A*CN102794798A*(21)申请号 201210275078.5(22)申请日 2012.07.30B27K 3/02(2006.01)(71)申请人王宜梁地址 313300 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胜利西路时代新城4-1-201(72)发明人王宜梁(54) 发明名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属于人造板材制造技术领域。重组材是由预制的细条状植物原料经浸胶、压制、胶结而成的人造板材。本发明采用在胶液内混合一定比例滑石粉的。

2、工艺方法,使重组材原料的表面均匀附着一层用作润滑剂的滑石粉;本发明还采用二次浸胶的工艺方法,使得胶液的浓度和滑石粉的比例更易控制。本发明实际应用后,可改善重组材在压制成型模具内的流动性,从而显著减小了重组材内部的空隙。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压制时的压力需求,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重组材内应力,使其不易变形,同时显著地降低了压制重组材的压机的损耗和电力消耗。(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1/1页21.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次浸胶和第。

3、二次浸胶2个步骤。所述第一次浸胶和第二次浸胶的配方及操作要点如下:(一)在第一次浸胶的一次浸胶池内所用的胶液的成分、浓度范围、PH值以及浸胶时间的长度与重组材生产厂商原来的生产工艺相同;(二)第二次浸胶是在所述一次浸胶池相邻的位置另设二次浸胶池,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在所述二次浸胶池内除了加注与一次浸胶池相同的胶液外,还加入按池内胶液重量计算3到5的超细滑石粉,并经连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悬胶液;将第一次浸胶完毕的重组材原料稍加沥干即浸入所述二次浸胶池,并使所述混悬胶液在所述重组材原料中充分流动,以求所述重组材原料表面均匀附着所述超细滑石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

4、征在于:所述二次浸胶池不经常调整胶液浓度,只在每班浸胶开始前且所述超细滑石粉充分沉淀的情况下,按重组材生产厂商原来的生产工艺调整胶液浓度;所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要连续不断地搅拌并经常测量胶液密度以测量所述超细滑石粉的含量;当胶液密度显示所述超细滑石粉的含量接近于3时,应及时添加所述超细滑石粉并搅拌均匀;所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还要注意PH值的变化,其控制范围应与所述第一次浸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浸胶池设有高压喷水装置,所述高压喷水装置可喷出强力水雾,用于消除所述二次浸胶池内因搅拌而产生的泡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

5、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次浸胶过程完成后,所述重组材原料经初步沥干后,应掉头静置进一步沥干,以利于胶液和滑石粉在所述重组材原料的整个长度上均匀附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滑石粉的粒度应在1250目或更细。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94798 A1/3页3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属于人造板材制造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重组材是由预制成细条状的植物原料,经浸胶、压制、胶结而成的人造板材。我国目前已经普遍应用重组材技术制造人造板材。特别是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制。

6、造重组材的工厂在江南一带已经星罗棋布。所生产的重组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木材,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大量细条状原材料在压制时不可避免地互相交错,造成重组材内部存在大量空隙,给切割成型后要求保证外观光滑平整的后道工序带来很大困扰。为了减少重组材内部的空隙,目前的办法是加大压机的压力。其结果是:干燥竹材密度一般在0.6g/cm2左右,而最终制造出来的合格产品的密度往往大于1g/cm2。加大压机的压力虽然显著减小了重组材内部的空隙,但是原料利用率大大下降,电力消耗显著增大,重组材内应力升高因此容易变形,同时显著地加速了压制重组材的压机和模具的损耗。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7、提出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用在胶液内混合一定比例滑石粉的方法使浸胶后重组材原料的表面均匀附着一层滑石粉,利用滑石粉的润滑性改善重组材在压制成型模具内的流动性,促使重组材原料在压制时自动向空隙处滑动,使得绝大部分空隙都被填充或缩小。达到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重组材内应力使其不易变形,同时显著地降低压制重组材的压机和模具的损耗,降低电力消耗的目的。0004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5 一种改进重组材压制性能的浸胶工艺包括:第一次浸胶和第二次浸胶2个步骤。所述第一次浸胶和第二次浸胶的配方及操作要点如下:0006 (一)第一次浸胶池内所用的胶液的成分、浓度范围、P。

8、H值以及浸胶时间的长度与重组材生产厂商原来的生产工艺相同。0007 (二)第二次浸胶是在一次浸胶池相邻的位置另设二次浸胶池,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在所述二次浸胶池内注入与第一次浸胶所用相同的胶液后,加入按池内胶液重量计算5左右的超细滑石粉并连续搅拌成均匀的混悬胶液。将第一次浸胶完毕的原料稍加沥干即浸入二次浸胶池,并使胶液在所述重组材原料中充分流动,以求所述重组材原料表面均匀附着所述超细滑石粉。使所述混悬胶液在所述重组材原料中充分流动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将所述重组材原料在所述混悬胶液中浸没后就提升出胶液液面,然后再次浸没再次升起,反复5次即完成第二次浸胶。0008 所述二次浸胶池不需要经常调整胶液浓度。

9、,只要在每天浸胶开始前且滑石粉充分沉淀的情况下,按重组材生产厂商原来的生产工艺调整胶液浓度即可。所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要连续不断地搅拌并经常测量胶液密度,当胶液密度显示所述重组材的含量小于等说 明 书CN 102794798 A2/3页4于3时,应及时添加超细滑石粉并搅拌均匀。所述二次浸胶池在浸胶时还要注意PH值的变化,其控制范围应与所述第一次浸胶相同。所述超细滑石粉的粒度应在1250目或更细。0009 所述二次浸胶池内会因搅拌而产生大量泡沫,因而影响操作。因此所述二次浸胶池边设有高压喷水装置,所述高压喷水装置可喷出强力水雾,用于消除泡沫。0010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是:为了使胶液和滑石粉在所。

10、述重组材原料的整个长度上均匀附着,当所述第二次浸胶过程完成后,不应将其直接静置沥干;而应该待所述重组材原料初步沥干后,再将其上下掉头、静置,进一步沥干。0011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滑石粉的润滑性,改善了重组材在压制成型模具内的流动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原料利用率和机械寿命,具有明显的节能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够促进重组材的生产和应用。附图说明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浸胶池和沥干槽的示意图。图中:0014 1一次浸胶池0015 2二次浸胶池0016 3沥干槽0017 4搅拌机具体实施方式0018 1.开始浸胶前的准备。

11、工作:在一次浸胶池和二次浸胶池内注入能充分浸没重组材原料的足量胶液,测量其浓度(一般用密度法测量)、PH值必须符合原有工艺标准;开动二次浸胶池搅拌机,加入按池内胶液重量计算5左右的超细滑石粉(1250目或更细)待其搅拌均匀;在玻璃容器内盛放搅拌均匀的胶液并立即测量此时的胶液密度,应符合之前在实验室测得的密度范围。二次浸胶池搅拌机在整个浸胶过程中不能停止,否则超细滑石粉会很快沉淀。0019 2.第一次浸胶:用行车(起重机)把重组材原料吊入一次浸胶池,充分浸没并计时。0020 3.第一次浸胶后沥干:浸胶时间到,用行车把重组材原料吊离一次浸胶池液面之上,待重组材原料中只有少量胶液滴沥时把重组材原料吊。

12、到二次浸胶池液面之上。0021 4.第二次浸胶:用行车把重组材原料吊入二次浸胶池,充分浸没后即吊离液面之上,然后再次浸没再次吊起,反复5次。0022 5.第二次浸胶后沥干:用行车把重组材原料吊离二次浸胶池液面之上,待重组材原料中只有少量胶液滴沥时把重组材原料吊到沥干槽之上。0023 6.掉头静置沥干:用行车或辅以其它机械把重组材原料上下掉头放置,在沥干槽上静置沥干。沥干槽中流出的胶液应流入二次浸胶池。0024 7.浸胶过程中胶液浓度的调整:随着浸胶次数的增加,一次浸胶池内不仅胶液总量在减少,而且由于大量水分渗入重组材原料内部,所以胶液的浓度也在上升,所以要向一次浸胶池内补充较淡的胶液和水。二次。

13、浸胶池因为浸入的不是干燥的重组材原料所以在较说 明 书CN 102794798 A3/3页5长的时间里胶液浓度不会有大的变化,而且随着沥干槽中胶液的流入胶液总量还在逐渐增加。多余的部分应及时抽出,沉淀掉滑石粉的胶液可补充到一次浸胶池;沉淀下来的滑石粉可补充到二次浸胶池。0025 8.浸胶过程中超细滑石粉含量的调整:随着浸胶次数的增加,二次浸胶池内超细滑石粉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在整个浸胶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胶液密度,经常添加超细滑石粉。使超细滑石粉在胶液中的含量保持在3到5的范围内。0026 9.浸胶过程中胶液PH值的调整:由于重组材原料有一定的酸度,特别是经过炭化处理的重组材原料酸度较大,所以对于使。

14、用容易引起凝胶现象的胶液,例如某些在合成时加入尿素、三聚氰胺等的改性水溶性酚醛胶,在浸胶时必须经常测试PH值。当发现PH值有明显下降时,例如PH值从11下降到10时,应及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0027 10.浸胶过程中消除泡沫操作:二次浸胶池内会因搅拌而产生泡沫,泡沫越聚越多因而影响操作。因此当泡沫太多时,用高压喷水装置对准泡沫,喷出强力水雾,消除泡沫。0028 以上说明表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说 明 书CN 102794798 A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9479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木材或类似材料的加工或保存;一般钉钉机或钉U形钉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