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84591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1.21CN102784591A*CN102784591A*(21)申请号 201210256137.4(22)申请日 2012.07.24B01J 3/02(2006.01)B01J 3/04(2006.01)(71)申请人苏州市华元化工有限公司地址 215214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北厍镇厍西路4号(72)发明人徐永华(74)专利代理机构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代理人王凌霄(54) 发明名称一种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由进料斗、料斗盖、通气管。
2、路、进液管路、通气阀、进液阀,所述进料斗底部高于反应釜内正常工作液面,所述料斗盖与料斗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通气管路连接高压反应釜上部与进料斗上部,其上装有通气阀,所述进液管路连接高压反应与料斗下部,其上有进液阀;该反应釜进液装置可以保证在高压反应釜高压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液体物料的加入,生产操作十分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1/1页21.一种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装于高压反应釜(9)上,包括进料斗(1)、料斗盖(2)、通气管路(3)、进液管路(4)、通。
3、气阀(5)、进液阀(6),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底部高于高压反应釜(9)内正常工作液面,所述料斗盖(2)与料斗(1)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通气管路(3)连接高压反应釜(9)上部与进料斗(1)上部,其上装有通气阀(5),所述进液管路连接高压反应釜(9)与料斗(1)下部,其上有进液阀(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4)为双通,与高压反应釜(9)相连的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9)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路(41)为双通,与高压反应釜(9)相连的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9)的工作液面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
4、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阀(6)包括下进液阀(61)、上进液阀(62);所述进液管(42)路为三通,与高压反应釜有两端相连,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下(9)部,其上装有下进液阀(61),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9)的工作液面处,其上装有上进液阀(6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进液装置主体材料选用镍基合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阀(5)选用球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阀(6)选用止回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盖(2)与料斗(。
5、1)之间铰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784591 A1/3页3一种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使高压反应釜在高压环境下可以进液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背景技术0002 反应釜的是一种承载物理或者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随之反应过程中的压力要求对容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特点,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在现代化的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在高压的环境下进行,于是各种的高压。
6、反应釜应运而生,因为高压下的化学反应危险性会大增,如何保证高压反应釜的安全就成了反应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同时因为反应釜内部内部为高压,与外部的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差,通常的反应釜时把原料加入进去之后,封闭高压反应釜后,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才能泄压收取反应或的产品。这样一旦添加的反应原料的比例出现误差,就会破坏整个反应的效果,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一种可以在高压反应釜高压条件下可以加料的装置成为了化工生产中的迫切需求。发明内容0003 对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方便,在生产过程中,高压反应釜在高压环境下,可以进液的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7、是:该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包括进料斗、料斗盖、通气管路、进液管路、通气阀、进液阀,所述进料斗底部高于反应釜内正常工作液面,所述料斗盖与料斗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通气管路连接高压反应釜上部与进料斗上部,其上装有通气阀,所述进液管路连接高压反应与料斗下部,其上有进液阀。0005 所述通气阀、进液阀在高压反应釜工作时为长闭状态;而当需要在反应釜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加液时,其工作原理为:打开料斗盖加入液体原料,密封锁紧料斗盖,缓慢打开通气阀,同时高压反应釜内应打开增压装置,保持总的压力稳定,待进料斗和高压反应釜上部压强一样时,打开进液阀进液,进液结束时,关闭通气阀、进液阀,操作结束。0006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
8、管路为双通,与高压反应釜相连的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下部。0007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管路为双通,与高压反应釜相连的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的工作液面处。0008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阀包括下进液阀、上进液阀;所述进液管路为三通,与高压反应釜有两端相连,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下部,其上装有下进液阀,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的工作液面处,其上装有上进液阀。0009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进液装置主体材料选用镍基合金。说 明 书CN 102784591 A2/3页40010 作为优选,所述通气阀选用球阀。0011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阀选用止回阀。0012 作为优选,所述料斗盖与料斗之间铰连接。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9、在于:该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不仅使得高压反应釜进料方便,而且特有的封闭进料结构,可以保证在高压反应釜高压工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液体物料的加入,生产操作十分方便。附图说明0014 图1是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中:1、进料斗;2、料斗盖;3、通气管路;4、进液管路;41、42、进液管路;5、通气阀;6、进液阀;61、下进液阀;62、上进液阀;9、高压反应釜。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
10、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装于高压反应釜9上,包括进料斗1、料斗盖2、通气管路3、进液管路4、通气阀5、进液阀6,所述进料斗1底部高于高压反应釜9内正常工作液面,所述料斗盖2与料斗1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通气管路3连接高压反应釜9上部与进料斗1上部,其上装有通气阀5,所述进液管路连接高压反应釜9与料斗1下部,其上有进液阀6。此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主要是针对高压反应釜9在高压反应的状态下进行添加液体物料而设计。0017 高压反应釜9反应工作前,可以从高压反应釜9直接加料,或者通过高压反应釜进液装置加料,然后关闭通气阀5、进液阀6,所述通气阀5、进液阀6在高压反应釜工作时为长闭状态;而当。
11、需要在高压反应釜9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加液时,其工作原理为:打开料斗盖3向进料斗1中加入液体原料,密封锁紧料斗盖2,缓慢打开通气阀5,联通高压反应釜内9上部的空腔和进料斗1的上部空腔,此时反应釜内9上部的空腔气压高于进料斗1的上部空腔,气体由于扩散作用会从反应釜内9上部的空腔气压进入进料斗1的上部空腔,反应釜内9上部的空腔气压会减小,这时高压反应釜内9应打开增压装置,保持总的压力稳定,待进料斗1和高压反应釜9上部压强一样时,打开进液阀6进液,进液结束时,关闭通气阀5、进液阀6,操作结束。0018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路4为双通,与高压反应釜9相连的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9下部,这样在高压环境下加入密。
12、度较原高压反应釜9中液小时,加入的液体会从下部由于浮力的原因产生对流,更快的与原反应液混合。0019 如图2所示,此为高压反应釜9进液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液管路41为双通,与高压反应釜9相连的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9的工作液面附近,这种从高压反应釜9上部进液的形式在从进料斗1加入密度更大的液体时,加入液体由于密度相对压反应釜9中液体大会下沉,产生对流加快混合。说 明 书CN 102784591 A3/3页50020 如图3所示,此为高压反应釜9进液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液阀6包括下进液阀61、上进液阀62;所述进液管路42为三通,与高压反应釜有两端相连,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下9部,其。
13、上装有下进液阀61,一端位于高压反应釜9的工作液面附近,其上装有上进液阀62,这种实施方式具有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优点,可以更方便的选用进液的位置。当上进液阀62常闭时,其使用方法同第一种实施方式,当下进液阀61常闭时,其使用方法同第二种实施方式。0021 反应釜进液装置主体材料选用镍基合金,镍基合金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价格适中,加工方便,性价比较高。0022 所述通气阀5选用球阀,球阀控制气体的流量更加的精细,而高压气体需要缓慢的释放,在此处选用更加合适。所述进液阀6选用止回阀,这样可以防止进入高压反应釜9的液体在流回进液管路。0023 所述料斗盖2与进料斗1之间铰连接,这样料斗盖2可以方便的在进料斗1上进行开合操作。说 明 书CN 102784591 A1/2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4591 A2/2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7845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