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和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行器和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3272 A(43)申请公布日 2014.04.16CN103723272A(21)申请号 201410002865.1(22)申请日 2014.01.05B64C 27/24(2006.01)(71)申请人曹乃承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38号柏彦大厦501D(72)发明人曹乃承 曹可瀚(54) 发明名称飞行器和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57) 摘要一种飞行器,具有2个以上的旋翼,每个旋翼有至少2片桨叶。飞行器具有两种飞行模式:旋翼飞行姿态和定翼飞行姿态。飞行器在飞行中能够在旋翼飞行姿态和定翼飞行姿态间相互转换。旋翼飞行姿态时,飞行。
2、器能够以旋翼姿态垂直起飞,具有直升机的操控性能;定翼飞行姿态时,飞行器旋翼的桨叶折转至飞行器两侧成为飞行器的机翼,飞行器以定翼方式飞行,具有定翼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航程。旋翼状态时,飞行器可以是共轴双桨、交叉双桨和并列双桨等。(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1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17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23272 ACN 103723272 A1/2页21.一种飞行器,包括至少一第一旋翼和至少一第二旋翼,所述第一旋翼包括至少一第一桨叶和至少一第二桨叶,所述第二旋翼包括至少一第一桨叶和至。
3、少一第二桨叶; 所述飞行器具有旋翼飞行形态,在旋翼飞行形态,所述旋翼的桨叶旋转对称分布,旋翼能够旋转而产生升力;其特征是:所述飞行器还具有定翼飞行形态,在定翼飞行形态,所述第一旋翼和所述第二旋翼停止旋转;所述第一旋翼的所述第一桨叶分布于所述飞行器的左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所述第二桨叶分布于所述飞行器的左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或所述第二桨叶的翼尖指向飞行器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减少阻力;所述第二旋翼的所述第一桨叶分布于所述飞行器的右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所述第二桨叶分布于所述飞行器的右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或所述第二桨叶的翼尖。
4、指向飞行器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减少阻力;所述飞行器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在所述旋翼飞行形态和所述定翼飞行形态之间进行飞行形态的转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飞行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旋翼启停装置,用于在所述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所述飞行器从旋翼飞行形态转换到定翼飞行形态时停止旋翼的旋转并锁定旋翼位置,以及所述飞行器从定翼飞行形态转换到旋翼飞行形态时启动旋翼旋转并保持旋翼旋转状态;至少一个桨叶折转装置,用于在所述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所述飞行器从旋翼飞行形态转换到定翼飞行形态时驱动桨叶转动至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位置或桨叶指向飞行器前后方向的位置,和。
5、所述飞行器从定翼飞行形态转换到旋翼飞行形态时驱动桨叶转动至桨叶沿旋翼旋转中心旋转对称分布的位置,以及在定翼飞行形态时调整桨叶的前掠角和/或后掠角。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旋翼角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飞行器在定翼飞行形态时桨榖的方向。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桨叶上布置有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能够产生沿所述桨叶弦向的推进力。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是:所述桨叶包括宽弦翼段和窄弦翼段,所述宽弦翼段的弦长至少是所述窄弦翼段弦长的1.2倍以上。6.一种如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所述飞。
6、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旋翼飞行形态向定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旋翼停止步骤,旋翼启停装置停止旋翼的转动并锁止旋翼桨榖的位置;b、桨叶折转步骤,桨叶折转装置折转旋翼的桨叶至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7. 一种如权利要求1、2、3、4、5所述的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所述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定翼飞行形态向旋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桨叶折转步骤,桨叶折转装置转动桨叶到桨叶展向指向旋翼旋转面径向的位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723272 A2/2页3b、旋翼启动步骤,旋翼解除锁止,旋翼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开始旋转。8. 一种如权。
7、利要求1、2、3、4、5所述的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所述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旋翼飞行形态向定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刹车装置对旋转轴和/或旋翼进行刹车减速;b、在桨榖停止旋转前的最后1/4圈时,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桨榖相同的角速率向桨榖转动的反方向折转所述桨叶,以保持所述桨叶始终指向飞行器左右方向且前缘朝向飞机前方;c、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后方的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将所述桨叶向与桨榖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折转至所述桨叶的锁止位置;d、锁止桨榖和桨叶的位置;其中,步骤b、c能够同时进行,步骤d能够省略。9。
8、.一种如权利要求1、2、3、5所述的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所述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定翼飞行形态向旋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旋转轴锁止装置和/或桨叶锁止装置解锁;b、旋转轴与动力装置连接;c、在旋转轴开始旋转的最初1/4圈,在后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旋转轴相同的角速率向旋转轴转动的反方向折转所述在后桨叶,以保持所述在后桨叶的前缘朝向飞机前进方向;d、在前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向与旋转轴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折转所述在前桨叶至所述在前桨叶在旋翼状态时的初始位置;其中,步骤c、d能够同时进行。10. 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
9、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所述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定翼飞行形态向旋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在前桨叶的锁止装置解锁;b、在前的桨叶的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向与旋翼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折转所述在前桨叶至所述在前桨叶在旋翼状态时的初始位置;c、桨榖锁止装置和/或在后桨叶锁止装置解锁;d、在桨榖开始旋转的最初1/4圈,在后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桨榖相同的角速率向桨榖转动的反方向折转所述在后桨叶至所述在后桨叶在旋翼状态时的初始位置;其中步骤a能够省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723272 A1/16页4飞行器和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
10、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和其飞行时结构形态的转换方法,尤其是具有旋翼飞行形态和定翼飞行形态两种飞行形态的飞行器和其旋翼飞行形态和定翼飞行形态的转换方法。背景技术0002 常用的空气动力飞行器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利用一个或者多个旋翼旋转产生垂直向上的升力,并依靠旋翼平面的倾转使旋翼的升力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分力进而产生前进的推动力。直升机的优点是能够垂直起降,不需要跑道,能够悬停,使用灵活。直升机的不足之处是旋翼在直升机前飞时产生较大的阻力,因此其最大飞行速度受限,同时需要消耗较大的功率,航程短。固定翼飞机的机翼不能旋转,依靠水平方向的推进装置产生水平推进力推动飞机前进,气流流。
11、过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固定翼飞机前飞时受到的阻力比直升机小,具有相同起飞重量和巡航速度的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比较,固定翼飞机巡航时需要的推进功率小,燃料消耗少。因此,固定翼飞机在续航里程、飞行速度等方面都要优于可比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需要跑道,这一点不如直升机灵活。0003 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型飞行器方案,希望飞行器能够同时具有直升机垂直起降的特性和固定翼飞机巡航速度快、需要功率小的优点。例如,美国的V-22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具有旋翼飞行形态和定翼飞行形态两种形态的飞机,其在固定的机翼的末端布置了两个旋翼,旋翼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进行转换。当飞机起飞时,旋翼处于竖直方向,旋转产生。
12、升力,带动飞机象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飞。当飞机在水平方向飞行时,飞机的机翼产生升力,旋翼旋转到水平方向,产生飞机前进的推动力。倾转旋翼机的旋翼为了兼顾垂直起飞和水平巡航两种工作状态,旋翼的直径不能象直升机那样大,也不能象螺旋桨那样小。因此倾转旋翼机在直升机飞行状态时旋翼效率不如直升机旋翼,在水平飞行状态时旋翼效率不如螺旋桨。并且,由于倾转旋翼机的旋翼直径小,在飞机快速下降时,倾转旋翼机的旋翼很容易陷入自身旋翼的下洗气流中而失去升力,造成飞机失事。倾转旋翼机的固定机翼在其垂直上升时不提供任何升力,反而成为飞机的载荷。0004 西科斯基公司在上世纪 80 年代研制了 X 形翼研究机,其基本思路是在直升。
13、机和固定翼飞机之间架一座桥,机顶的 X 形机翼可以在直升机状态下旋转,产生升力;前飞达到一定速度后,X 形翼锁住固定,作为机翼使用,飞机转入固定翼状态。X 形翼在气动上虽然少见,但并非不可思议,就是一对后掠翼加一对前掠翼。直升机状态下,反扭力问题有尾桨解决,比较难的是采用刚性的单旋翼,如何解决非对称升力的问题。波音公司将 X 形翼的概念推向新的高度,研制了“蜻蜓”(Dragonfly)研究机。“蜻蜓”有鸭式前翼和宽大的水平尾翼,机顶上有“一”字形的旋翼-机翼。在直升机状态下,旋翼-机翼在喷气翼尖的作用下旋转,产生升力。一字形的旋翼-机翼相当于双叶旋翼,可以用跷跷板铰链完成挥舞和领先-滞后动作,。
14、所以“蜻蜓”对非对称升力的补偿还是常规的。“蜻蜓”的动力装置是一台涡扇发动机,从压缩机引出高压气流,通过管路输送到旋翼-机翼的翼尖,驱动喷气翼尖。由于喷气翼尖不产生反扭力,“蜻蜓”没有尾桨。达到一定的平飞速度后,鸭翼和平尾产生足说 明 书CN 103723272 A2/16页5够的升力,旋翼-机翼锁住,作为固定的机翼,飞机转入固定翼状态。上述两种飞机在旋翼飞行形态桨叶的前缘朝向旋翼旋转方向,进入定翼飞行形态后,必然会有一边的桨叶是“后缘”朝向飞行方向。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就要采用对称翼型,这样桨叶/机翼的气动性能就不如采用非对称翼型的飞行器。发明内容0005 为了克服现有飞行器的不足, 本发明的。
15、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旋翼飞行形态和定翼飞行形态两种飞行模式的新型飞行器和飞行器在旋翼飞行形态和定翼飞行形态间转换的方法。飞行形态即飞行器飞行时的结构形态,是飞行器的结构。对应每一种飞行形态,飞行器的各组成部分间具有特定的结构关系,尤其是飞行器的旋翼和旋翼桨叶在每种飞行形态具有特定的结构关系。本发明中飞行形态也可称为飞行状态、飞行姿态、飞行模式。在起飞和降落时,本发明的飞行器采用旋翼飞行形态飞行,在巡航飞行时,本发明的飞行器采用定翼形态飞行。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至少一第一旋翼和至少一第二旋翼,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布置在飞行器纵向对称面上或沿机体左右对称分布。旋翼包括至少两个桨叶,其。
16、中至少一个桨叶能够围绕折转机构转动。第一旋翼包括至少一第一桨叶和至少一第二桨叶,第二旋翼包括至少一第一桨叶和至少一第二桨叶。桨叶采用非对称翼型,即桨叶的横截面的翼型是非对称的,桨叶具有前缘和后缘;桨叶前缘圆滑,桨叶后缘尖锐;桨叶的平面形状,即桨叶的平面投影形状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飞行器具有旋翼飞行形态,在旋翼飞行形态,旋翼的桨叶沿旋转轴旋转对称均匀分布,桨叶前缘朝向旋翼旋转方向,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飞行器还具有定翼飞行形态,在定翼飞行形态,第一旋翼和第二旋翼停止旋转,旋翼的至少一个桨叶被折转到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的方向。如果旋翼停止在一个桨叶的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位置,则折转。
17、其它桨叶至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位置以产生升力或者桨叶翼尖指向飞行器前方/后方的位置以减少阻力。如果旋翼停止在桨叶或桨榖指向飞行器前后方向的位置,则折转至少一个桨叶到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位置以产生升力。在定翼飞行形态,第一旋翼的一个或两个或全部桨叶分布于飞行器的左侧且桨叶的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第二旋翼的一个或两个或全部桨叶分布于飞行器的右侧且桨叶的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第一旋翼的第一桨叶分布于飞行器的左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第二桨叶分布于飞行器的左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或第二桨叶指向飞行器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减少阻力;第二旋。
18、翼的第一桨叶分布于飞行器的右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第二桨叶分布于飞行器的右侧且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以产生升力或第二桨叶指向飞行器前后方向的位置以减少阻力。定翼飞行形态时,在俯视视角,第一旋翼的桨叶和第二旋翼的桨叶沿飞行器前后纵向中心线轴对称分布。飞行器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在旋翼飞行形态和定翼飞行形态之间进行飞行形态的转换。飞行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旋翼启停装置,用于在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飞行器从旋翼飞行形态转换到定翼飞行形态时停止旋翼的旋转并锁定旋翼位置,以及飞行器从定翼飞行形态转换到旋翼飞行形态时启动旋翼旋转并保持旋翼旋转状态。飞行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桨叶折转装置。
19、,用于在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飞行器从旋翼飞行形态转换到定翼飞行说 明 书CN 103723272 A3/16页6形态时驱动桨叶转动至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位置或桨叶指向飞行器前后方向的位置,和飞行器从定翼飞行形态转换到旋翼飞行形态时驱动桨叶转动至桨叶沿旋翼旋转中心旋转对称分布的位置,以及在定翼飞行形态时调整桨叶的前掠角和/或后掠角。飞行器还包括旋转轴角度调节装置,其布置在一个或者多个旋转轴上,用于调节飞行器在定翼飞行形态时桨榖的方向。旋翼的总矩和/或周期矩调节装置能够用于调整飞行器在定翼飞行形态时桨叶的上反角和/或下反角。本发明的飞行器在定翼飞行形态时同一侧的桨叶可以在。
20、纵向上存在不为零的夹角。本发明的飞行器还可以在桨叶上布置有推进装置,推进装置能够产生沿桨叶弦向的推进力。本发明的飞行器还包括至少一固定机翼,用于在飞行器前飞时提供额外的升力和/或横滚控制力矩。本发明的飞行器还能够采用鸭式布局结构,在飞行器的前部布置鸭翼。本发明的飞行器为共轴双桨形式。本发明的飞行器为交叉双桨结构。本发明飞行器为横列双桨结构。本发明飞行器为4个旋翼对称分布在飞行器机身两侧前后的结构。本发明的飞行器还包括至少一水平推进装置,水平推进装置可以是推进式的,也可以是拉动式的。本发明飞行器可以为无人驾驶飞行器,也可以是有人驾驶飞行器。0007 本发明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
21、在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旋翼飞行形态向定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旋翼停止步骤,旋翼启停装置停止旋翼的转动并锁止旋翼桨榖的位置;b、桨叶折转步骤,桨叶折转装置折转旋翼的桨叶至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0008 本发明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定翼飞行形态向旋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桨叶折转步骤,桨叶折转装置转动桨叶到桨叶展向指向旋翼旋转面径向的位置;b、旋翼启动步骤,旋翼解除锁止,旋翼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开始旋转。0009 本发明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旋翼。
22、飞行形态向定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刹车装置对旋转轴和/或旋翼进行刹车减速;b、在桨榖停止旋转前的最后1/4圈时,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桨榖相同的角速率向桨榖转动的反方向折转桨叶,以保持桨叶始终指向飞行器左右方向且前缘朝向飞机前方;左右方向即飞机的侧方;c、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后方的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将桨叶向与桨榖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折转至桨叶的锁止位置;d、锁止桨榖和桨叶的位置;其中,步骤b、c能够同时进行。步骤d能够省略。0010 本发明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定翼飞行形态向旋翼。
23、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旋转轴锁止装置和/或桨叶锁止装置解锁;b、旋转轴与动力装置连接;c、在旋转轴开始旋转的最初1/4圈,在后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旋转轴相同的角速率向旋转轴转动的反方向折转所述在后桨叶,以保持在后桨叶的前缘朝向飞机前进方向;d、在前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向与旋转轴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折转在前桨叶至在前桨叶在旋翼状态时的初始位置;其中,步骤c、d能够同时进行。0011 本发明飞行器的飞行时飞行器结构形态转换的方法,在飞行器的速度处于转换速度域之中时,从定翼飞行形态向旋翼飞行形态转换的过程包括步骤:a、在前桨叶的锁止装置解锁;b、在前的桨叶。
24、的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向与旋翼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折转说 明 书CN 103723272 A4/16页7在前桨叶至在前桨叶在旋翼状态时的初始位置;c、桨榖锁止装置和/或在后桨叶锁止装置解锁;d、在桨榖开始旋转的最初1/4圈,在后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桨榖相同的角速率向桨榖转动的反方向折转在后桨叶至在后桨叶在旋翼状态时的初始位置。其中步骤a能够省略。0012 用于本发明飞行器的桨叶的结构,桨叶从翼根到翼尖至少包括靠近翼根的宽弦翼段和靠近翼尖的窄弦翼段,宽弦翼段的弦长至少是窄弦翼段弦长的1.2倍以上。桨叶还包括过渡翼段,过渡翼段布置在宽弦翼段与窄弦翼段之间,过渡翼段与宽弦翼段。
25、相连接的位置的翼型相同,过渡翼段与窄弦翼段相连接的位置的翼型相同。桨叶还包翼根翼段,翼根翼段布置在宽弦翼段靠近翼根的一侧并与宽弦翼段连接,翼根翼段在翼根处的弦长短于翼根翼段与宽弦翼段相连接位置的弦长。翼根翼段的弦长从翼根翼段与宽弦翼段相连接位置向翼根方向变短,即翼根翼段的弦长从翼尖向翼根方向变短。弦长的变短可以是渐变也可以跃变。宽弦翼段上布置有副翼。桨叶在不同翼展处的翼型不同。0013 本发明的飞行器在旋翼飞行状态时具有直升机灵活性的优点,在固定翼飞行状态时具有固定翼飞机需要功率小、航程长的优点。与倾转旋翼机比较,本发明的飞行器重量更轻,同时起飞时旋翼直径大,下降时不容易陷入下洗气流而失事。与。
26、一字形的旋翼-机翼和x翼飞机比较,本发明的飞行器的桨叶/机翼采用非对称的高效能翼型,效率更高,升阻比更大。在起飞和降落时,本发明的飞行器采用旋翼飞行形态进行垂直起飞和降落,具有直升机相同的灵活性,不需要跑道;在巡航飞行时,本发明的飞行器采用定翼飞行形态飞行,具有固定翼飞机飞行速度快、航程长的优点。0014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0015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翼飞行形态的左视图;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翼飞行形态的前视图;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翼飞行形态的俯视图;图4是旋翼飞行形态时桨叶折转装置和桨榖位置示意图。
27、;图5是定翼飞行形态时桨叶折转装置和桨榖位置示意图;图6是图1中实施例的定翼飞行形态时的飞行器结构左视图;图7是图1中实施例的定翼飞行形态时的飞行器结构前视图;图8是图1中实施例的定翼飞行形态时的飞行器结构俯视图;图9是图1中实施例的定翼飞行形态时桨叶纵向存在夹角的飞行器结构左视图;图10是图1中实施例的定翼飞行形态时桨叶纵向存在夹角的飞行器结构前视图;图11是图1中实施例的定翼飞行形态时桨叶纵向存在夹角的飞行器结构俯视图;图12本发明的一个交叉双桨结构实施例的旋翼飞行形态的侧视图;图13本发明的一个交叉双桨结构实施例的旋翼飞行形态的前视图;图14本发明的一个交叉双桨结构实施例的旋翼飞行形态的。
28、俯视图;图15是图13中交叉双桨结构飞行器的旋转轴角度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图12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形态的侧视图;图17是图12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形态的前视图;说 明 书CN 103723272 A5/16页8图18是图12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形态的俯视图;图19是两个旋翼横列布置的飞行器的旋翼飞行形态的前视图;图20是图19中的飞行器的旋翼飞行形态的俯视图;图21是图19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形态的前视图;图22是图19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形态的俯视图;图23是具有4个旋翼的飞行器的俯视图;图24是桨叶上布置有推进装置的飞行器的旋翼飞行形态俯视图;图25是图24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
29、形态侧视图;图26是图24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形态前视图;图27是图24中的飞行器的定翼飞行形态俯视图;图28是单侧具有桨叶折转装置的旋翼在旋翼飞行形态时的结构图;图29是单侧具有桨叶折转装置的旋翼在定翼飞行形态时的结构图;图30是具有三个桨叶的旋翼在旋翼飞行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具有三个桨叶的旋翼在定翼飞行形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2是应用于本发明飞行器的桨叶的平面结构图;图33是应用于本发明飞行器的另一种桨叶的平面结构图。0016 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图3是本发明的飞行器的一个共轴双桨实施例的旋翼飞行形态的三视图,其中旋翼飞行形态即直升机飞行模式。图1是左视图,图2是前视图,图3是。
30、俯视图。飞行器的机身1的两侧布置有短翼2,短翼2能够在飞行器前飞时提供辅助升力。短翼2上布置有副翼,可在飞行器前飞时提供滚转控制力矩。机身1下方布置有起落架3。机身1后部有两个尾梁4,尾梁能够支撑水平尾翼5和垂直尾翼6。在水平尾翼5上布置有升降舵。在垂直尾翼6上布置有方向舵。机身1的后部布置有推进装置7,推进装置7为螺旋桨,推进装置7能够提供沿机身水平纵向,即x轴方向的推力。本发明的飞行器也可以把推进装置布置在其它位置,如机身前部,或者短翼上。本发明的飞行器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推进装置,如喷气发动机。本实施例中的飞行器为共轴双桨结构。机身上部布置有旋转轴20。旋转轴20与动力装置连接,能够在动。
31、力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螺旋桨与旋转轴20可以共用一套动力装置,在动力装置与旋转轴、螺旋桨轴间分别布置有离合器,用于根据需要断开或者连接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螺旋桨与旋转轴20也可以分别配置动力装置。旋转轴20为套筒轴,套筒轴的外轴与下旋翼连接,套筒轴的内轴与上旋翼连接。共轴双桨用套筒轴驱动上下两副旋翼反向旋转。下旋翼包括两片桨叶,桨叶11和桨叶12。桨叶11通过一个折转铰31与桨榖41连接。桨叶12通过折转铰32与桨榖41连接。在旋翼飞行形态时,桨叶11与桨叶12指向旋翼的旋转面的径向,桨叶11和桨叶12围绕旋转轴旋转对称分布。桨叶11、桨叶12和桨榖41在一条直线上。上旋翼包括两片桨叶,桨叶13。
32、和桨叶14。桨叶13通过折转铰33与桨榖43连接,桨叶14通过折转铰34与桨榖43连接。桨叶13、桨叶14在一条直线上。上旋翼和下旋翼构成了一副升力翼对。升力翼对是旋转方向相反、转动惯量互相平衡的两个旋翼,通常升力翼对的两个旋翼的转动速率相同。图3中,在旋翼飞行形态,上旋翼顺时针旋转,下旋翼逆时针旋转。上旋翼和下旋翼设置有周期矩和总矩控制机构,能够提供旋翼的周期矩和总矩控制。本发明的飞行器在旋翼飞行形态时,按照直升飞机的飞行说 明 书CN 103723272 A6/16页9模式飞行,能够垂直起降,飞行控制方法与共轴双桨直升机相同。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总矩,旋翼的升力发生改变,飞行器能够垂直上升或下。
33、降。通过向前倾斜旋翼的旋转面,旋翼的升力在水平方向产生分力,能够推动飞机前飞。同时,本发明的飞行器还能够在螺旋桨的推动下向前飞行。上旋翼和下旋翼都是双叶旋翼,用一个单一的“跷跷板”铰链同时代替挥舞铰和摆振铰。为了防止旋翼飞行形态时上下旋翼桨叶发生相互碰撞,在“跷跷板”铰链上布置限位装置,以限制桨叶的上下挥舞幅度。优选的,可以采用刚性连接代替“跷跷板”铰链,即桨榖与旋转轴刚性连接,没有挥舞和摆振。因为上下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所以尽管在直升机前飞时单独一个旋翼的升力在旋翼旋转平面内是不均匀的,但是上下旋翼升力的不均匀程度是对称的,即使桨叶没有挥舞和摆振也不会出现横滚。本实施中还布置有短翼2,在前飞。
34、速度不为零时,短翼2上的副翼也能够产生横滚力矩,可以平衡上下旋翼产生的横滚力矩的不平衡情况。本发明的飞行器的旋翼的桨叶优选宽弦、刚性或者半刚性结构。对于桨叶上布置有挥舞铰和摆振铰的旋翼,折转铰可以与摆振铰合二为一。对于采用柔性桨榖的旋翼和/或有两片桨叶的旋翼,需要设置单独的折转铰。优选的,桨榖采用刚性桨榖结构,桨榖与桨叶通过折转铰连接。双桨布局的上下旋翼采用分别的总距和周期距控制,所有桨叶都有各自的“三铰”,即变距铰、挥舞铰、摆振铰,或起同等作用的相应的弹性元件。本实施例中上旋翼和下旋翼具有两片桨叶,上旋翼和下旋翼还可以具有2片以上的桨叶。0017 图4是图1、图2、图3中飞行器实施例在旋翼飞。
35、行形态时桨叶折转装置和桨榖位置结构示意图。上旋翼与桨榖的连接结构与下旋翼与桨榖的连接结构相同。桨榖41与旋转轴20刚性固定连接,桨榖41能够随着旋转轴20一起旋转。桨叶11通过桨叶梁51连接到折转铰31。折转铰属于折转机构的一种,还可以采用其它公知的折转机构。桨榖轴61沿旋翼径向布置在桨榖41内,桨榖轴61的一端与折转铰31连接,另一端与摇臂71连接。桨榖轴61可以在桨榖41内沿桨榖轴61自身的轴线转动。桨榖轴是变矩铰的一种形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公知形式的变矩铰。摇臂71的一端是支点,支点与连杆连接,连杆与上旋转斜板连接,上旋转斜板随旋翼转动。上旋转斜板紧贴下旋转斜板滑动,也可在接触面上安装滚珠。
36、减少摩擦阻力,上旋转斜板的倾斜角度由下旋转斜板决定。下旋转斜板不随旋翼转动,但倾斜角度可以通过机械连杆或液压作动筒控制,下旋转斜板带动上旋转斜板倾斜,上旋转斜板通过连杆带动摇臂71,摇臂71带动桨榖轴61旋转。桨榖轴61的转动带动桨叶绕旋翼梁51转动。桨榖轴61能够传递总矩和周期矩控制。当摇臂71被向下拉时,桨叶11的迎角增大,当摇臂71被向上推时,桨叶11的迎角减小。桨叶12通过桨叶梁52与折转铰32连接,桨榖轴62的一端与折转铰32连接,另一端与摇臂72连接。桨叶折转装置包括动作机构和折转机构。动作机构包括动作筒或其它形式的能够产生线性位移或角位移的机构。折转机构包括折转铰或者其它形式的能。
37、够产生角度位移的机构。桨叶11和桨叶12分别与一套桨叶折转装置连接。在桨榖41的一侧布置有动作筒81和动作筒82。动作筒81的一端与桨叶梁51连接,另一端与桨榖41连接。动作筒的与桨叶梁和桨榖相连的两端为球形铰链,能够在三维方向上转动。动作筒可以是液压动作筒,或者气压、电磁、机械等其它形式的动作筒,动作筒能够伸长和缩短。动作筒82的一端与桨榖41连接,另一端与桨叶梁52连接。当动作筒81缩短时,能够带动桨叶11绕折转铰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即沿与旋翼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动作筒82缩短时,能够带动桨叶12绕折转铰3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即沿与旋翼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动作筒可以起到阻尼器的作。
38、用以衰减桨叶的振说 明 书CN 103723272 A7/16页10动,也可以布置单独的阻尼机构衰减桨叶的振动。桨榖41的与动作筒相对的另一侧布置有平衡块22,平衡块22能够平衡动作筒造成的转动惯量不平衡,使旋翼旋转平稳。两个桨叶折转机构也可以布置在桨榖的不同侧。桨叶的折转机构布置在桨榖的不同侧时,在从旋翼形态向定翼形态转换时,一侧的动作筒拉动叶片绕折转铰转动,另一侧的动作筒推动叶片绕折转铰转动。桨叶11和桨叶12绕旋转轴20逆时针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上旋翼具有与下旋翼相同的结构。上旋翼与下旋翼具有相同的桨叶折转装置。图中x正方向为飞行器的前方。0018 图5是图1、图2、图3中飞行器实施例。
39、在定翼飞行形态时桨叶折转装置和桨榖位置结构示意图。飞行器处于定翼飞行形态时,旋转轴20停止转动并锁止保持位置不动。桨榖41处于与飞行器x轴平行的位置,即桨榖41指向飞行器前后的方向。动作筒81缩短,带动桨叶11绕折转铰31逆时针转动至桨叶11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的方向,即x轴正方向,并保持不动。根据动作筒81缩短程度的不同,桨叶11可以与机身垂直,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后掠角。动作筒82缩短,带动桨叶12绕折转铰32顺时针转动至桨叶12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此时桨叶11和桨叶12位于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右侧。根据动作筒82缩短程度的不同,桨叶12可以与机身垂直,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前掠角。桨叶11的后掠。
40、角的角度与桨叶12的前掠角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改变桨叶的前掠角或后掠角可以改变飞行器在不同飞行速度时的升力和阻力情况,改善飞行品质,使飞行器始终处于最佳飞行状态。上旋翼的两个叶片被上旋翼的桨叶折转机构折转,两个叶片朝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左侧,两个叶片的前缘朝向飞行器前进的方向。当同时下拉摇臂71和72时,即增加下旋翼的总矩时,桨榖轴61带动桨叶11绕x轴逆时针转动,桨叶11的翼尖向上方移动,桨叶11具有上反角;桨榖轴62带动桨叶12绕x轴顺时针转动,桨叶12的翼尖向下方移动,桨叶12具有下反角。桨叶11和桨叶12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夹角,能够避免流过桨叶12的气流对桨叶11产生干扰。当上。
41、推摇臂71和72时,桨叶间的夹角减小。当下拉摇臂71而上推摇臂72时,能够同时增加两个桨叶的上反角。当同时下拉摇臂72而上推摇臂71时,能够同时减少两个桨叶的上反角。下拉摇臂71而上推摇臂72的情况与下拉摇臂72而上推摇臂71的情况对应的是对周期矩的操作。为了保证桨叶能够处于正确的位置,可以在桨叶与桨榖之间布置位置锁止装置来限定并保持桨叶在旋翼状态和定翼状态的位置。位置锁止装置是公知技术。动作筒可以即是动作装置,同时起到锁止装置的作用。0019 为了保证飞行器在飞行形态转换过程中飞行的平稳性,当本发明的飞行器从旋翼飞行形态向定翼飞行形态转换时,对于有两片桨叶的旋翼的转换过程如下:在旋转轴被锁止。
42、前的1/4圈,即桨榖指向飞行器左右方向时,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前方的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旋转轴相同的角速率向旋转轴转动的反方向折转该桨叶,以保持该桨叶始终指向飞行器左右方向且前缘朝向飞机前方,能够为飞行器提供升力;同时,桨叶前缘朝向飞行器后方的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向与旋转轴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折转该桨叶至桨叶的锁止位置。采用上述转换过程,能够保证每个旋翼有一片桨叶在最后1/4圈始终朝向飞行器前方以产生升力,保证了转换过程的平稳。0020 当本发明的飞行器从定翼飞行形态向旋翼飞行形态转换时,对于有两片桨叶的旋翼的转换过程如下:在旋转轴开始旋转的最初1/4圈,在后的桨叶的桨叶折转装置启动,桨叶折转装置以与旋转轴相同的角速率向旋转轴转动的反方向折转该桨叶,以保持该桨叶指说 明 书CN 103723272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