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提高膜及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角提高膜及液晶显示装置.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3581 A(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0CN103403581A*CN103403581A*(21)申请号 201280011254.2(22)申请日 2012.02.282011-043722 2011.03.01 JPG02B 5/02(2006.01)G02B 5/30(2006.01)G02F 1/1335(2006.01)G09F 9/00(2006.01)(71)申请人东洋纺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久世胜朗 武川善纪 安井章文河井兼次 船城健一 松田明西睦夫(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
2、蒋亭(54) 发明名称视角提高膜及液晶显示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高水准地兼顾抑制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层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该视角提高膜的、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树脂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获得的、包含具有海岛结构的光扩散层的视角提高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32110m,所述光扩散层的海岛结构中的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为0.12.0m,所述光扩散层满足以下的式(I),并且波长440nm的光的主光扩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
3、宽度为18度以下。(光扩散层的厚度(m)构成光扩散层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岛相成分树脂的比例(质量)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m)=5005000(I)。(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3.09.02(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2/054951 2012.02.28(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118082 JA 2012.09.07(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9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9页 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03581 ACN 103403。
4、581 A1/1页21.一种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树脂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获得的、包含具有海岛结构的光扩散层的视角提高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32110m,所述光扩散层的海岛结构中的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为0.12.0m,所述光扩散层满足以下的式(I),并且波长440nm的光的主光扩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为18度以下,(光扩散层的厚度(m)构成光扩散层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岛相成分树脂的比例(质量)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m)=5005000 (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岛相的纵横比为5.018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
5、特征在于,至少两种树脂的折射率差为0.0030.07。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种树脂呈互不相容性,其中的至少一种为聚烯烃系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种树脂呈互不相容性,其中的两种为聚烯烃系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系树脂为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或环状聚烯烃系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还包含选自硬涂层、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至少一层功能性层,所述功能性层存在于视角提高膜的观察者侧的表面。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单元。
6、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设置有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一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垂直方向一致。11.一种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将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与偏振片层叠而获得。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单元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设置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偏振板。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中的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一致。。
7、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中的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垂直方向一致。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403581 A1/29页3视角提高膜及液晶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高水准地兼顾抑制由观看角度所致的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层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该视角提高膜的液晶显示装置。背景技术0002 液晶显示装置有效利用了薄型、轻量、低耗电等特征,大多作为平板显示器使用,其用途逐年扩大到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PDA)、个人计算机、电视等信息用显示设备。0003 但是,。
8、液晶显示装置与CRT相比,存在视角窄的问题。0004 视角是指如下现象:在改变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的角度时,随着相对于画面的垂线的角度的增大即成为更倾斜的方向,画面的图像的画质会比从正面观察时下降。作为该画质,可以列举由彩色图像的配色、图像的对比度、白显示图像的亮度及黑显示图像的漏光所致的白晕等现象。该画质下降的因素中,彩色图像的配色变化尤其重要。0005 上述色调变化可以按照下述现象的色调变化程度进行判断,所述现象例如为:在变换角度观察白色图像的情况下,若从斜向对在正面观察时看上去为白色的图像进行观察,则会变成带有黄色的色调。以下,将该色调变化的程度称为色移度,并且将抑制该色移的效果称为视。
9、角改善效果。0006 作为表现上述视角改善效果的方法,已知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的能见侧设置光扩散膜的方法。该方法由于可以不改变液晶层内部的液晶取向、电极结构等而表现出改善效果,因此,无需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增加工序等,简便且有用。但是,由画面射出的光通过扩散膜,从而使透射的光发生散射,因此存在从正面观看时画面的明亮度即亮度下降、图像变得发黑这样的问题。以下,将其称为正面亮度下降。即,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为彼此矛盾的现象,难以兼顾。因此,期待一种能够以尽量减小正面亮度下降的形态表现较大视角改善效果的视角提高膜。0007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在液晶显示画面上设置具有使。
10、入射光散射透射的功能的光扩散性膜的方案。该膜是将使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树脂形成海岛结构而得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片状、再进行拉伸而获得的,但是由专利文献1的图3及4所示的膜的扩散透射光的强度分布(以下也称为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几点启示。0008 图3的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4的方向的正面亮度的下降受到抑制,但视角改善效果差。在这样的膜方向上光扩散性不同的、所谓各向异性光扩散膜的情况下,正面亮度下降受光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正面亮度下降大。0009 即,无论在哪个方向中,均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0010 此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有因波长。
11、而异的散射角度分布、并且在相对于膜面的方位角相差90度的2个方向上扩散光分布不同的分光各向异性散射膜。由专利文献2的图3(a)及(b)所示的膜的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该膜的左右及上下中的任一侧均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2/29页4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具有优异的视角改善效果,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无法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0011 进而,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由单一热塑性树脂形成、内部具有包含多个微细空孔的部分的透射光散射控制膜。该膜是对熔融制膜而得的聚碳酸酯进行拉伸处理而成的,其利用了以沟状的龟裂实现的光散射,由专利文献3的图13的膜的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在。
12、90方位及0、180度方位中的任一情况下,正面亮度下降少且良好,但视角提高效果不充分。0012 进而,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透镜膜的方法。由专利文献4的图8(左右方向)及9(上下方向)所示的膜的配光分布图谱得出以下启示:图8的左右方向的视角提高良好,但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图7的上下方向的视角改善效果不充分。如上所述,在如此地使用具有各向异性的光扩散膜的情况下,正面亮度下降受光扩散度大的一方支配,因此在本公开技术中不论膜的使用方向如何均会使正面亮度大幅下降。0013 进而,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基材膜的表面形成包含透光性粒子和透光性树脂的光扩散层而成的透射光散射控制膜。由专利文献5的图2所。
13、示的膜的配光分布图谱可知:正面亮度下降少且良好,但视角提高效果不充分。0014 如上所述,在利用现有光扩散膜谋求提高视角的方法中,虽然存在满足了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中的任一特性的方法,但现状是尚不存在能够同时高水准地兼顾两种特性的方法。0015 现有技术文献0016 专利文献001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4013号公报001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41309号公报001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06836号公报0020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9-179113号公报0021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70409号公报发明内 容0022 发明要。
14、解决的问题0023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高水准地兼顾抑制色调变化的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层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的视角提高膜;以及使用该视角提高膜的液晶显示装置。0024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0025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包含具有海岛结构的光扩散层的视角提高膜中,将构成光扩散层的树脂的种类、岛相的浓度、岛相的尺寸及光扩散层的厚度等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而赋予特定的光学特性,由此,能够高水准地兼顾视角的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以至完成了本发明。0026 即,本申请发明。
15、具有以下的(1)(14)的构成。0027 (1)一种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树脂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获得的、包含具有海岛结构的光扩散层的视角提高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3/29页532110m,所述光扩散层的海岛结构中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为0.12.0m,所述光扩散层满足以下的式(I),并且波长440nm的光的主光扩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为18度以下。0028 (光扩散层的厚度(m)构成光扩散层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岛相成分树脂的比例(质量)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m)5005000 (I)0029 (2)根据(1)所述的视角提高。
16、膜,其特征在于,岛相的纵横比为5.0180。0030 (3)根据(1)或(2)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种树脂的折射率差为0.0030.07。0031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种树脂呈互不相容性,其中的至少一种为聚烯烃系树脂。0032 (5)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种树脂呈互不相容性,其中的两种为聚烯烃系树脂。0033 (6)根据(4)或(5)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系树脂为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或环状聚烯烃系树脂。0034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其还包含选自硬涂层。
17、、减反射层及防眩层中的至少一层功能性层,所述功能性层存在于视角提高膜的观察者侧的表面。0035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单元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设置有(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0036 (9)根据(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一致。0037 (10)根据(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垂直方向一致。0038 (11)一种偏振板,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将(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视角提高膜与偏振片层叠而获得。0039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18、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单元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设置有(11)所述的偏振板。0040 (13)根据(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中的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一致。0041 (14)根据(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板中的视角提高膜的主光扩散方向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垂直方向一致。0042 发明效果0043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通过将视角提高膜中的光扩散层的构成树脂的种类、岛相的浓度、岛相的粒径及光扩散层的厚度等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可赋予兼具直进透射性和扩散透射性这两个特性的配光分布图谱,因此,可利用出射光的角度控制射出的光的波长依赖性以对视角的。
19、改善、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比液晶单元更靠近观察者的一侧,能够高水准地兼顾视角的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能够提供兼顾视角的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的液晶显示装置。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4/29页6附图说明0044 图1是表示通过高光扩散性的光扩散膜改善视角时的、由观察角度所致的亮度变化的一个例子的图。(虚线表示通过高光扩散性的光扩散膜改善视角时的结果,实线表示空白的结果)。0045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的优选配光分布图谱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46 (视角提高膜的基。
20、本特性)0047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其特征在于,其为将包含至少两种树脂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获得的、包含具有海岛结构的光扩散层的视角提高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32110m,所述光扩散层的海岛结构中的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为0.12.0m,所述光扩散层满足以下的式(I),并且通过后述的方法测定的波长440nm的光的主光扩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图谱的半值宽度(以下,有时也简称为半值宽度光扩散度)为18度以下。0048 (光扩散层的厚度(m)构成光扩散层的树脂组合物中的岛相成分树脂的比例(质量)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m)5005000 (I)0049 以下,有时也将上述岛相的短径的平均粒径简称为岛。
21、相的平均粒径。此外,有时也将由上述(1)式计算出的数值称为岛相的个数的代用测定(measure)。0050 (光扩散层厚度)0051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的光扩散层厚度需要为32110m。更优选33105m、进一步优选34100m。0052 小于32m时,合计的厚度方向的粒子数变少,视角改善效果下降,因此不优选。相反,超过110m时,合计的厚度方向的粒子数变多,并且整体的透射率也下降,因此,正面亮度下降增大,因此不优选。0053 (岛相的个数的代用测定)0054 上述的(I)式如后述那样为光扩散层中的岛相的个数的代用测定。0055 光通过光扩散层时受到遭遇岛相的数目和该岛相的粒径的影响很大,就该。
22、点而言,上述(I)式是重要的。它们的作用机理如后所述。0056 上述式(I)的值需要为5005000。更优选5004500、进一步优选5004000。0057 超过5000时,有时正面亮度下降增大,因此不优选。相反,小于500时,有时视角改善效果下降,因此不优选。0058 予以说明,在本发明中,岛相成分树脂的质量采用光扩散层组合物中比率低的树脂成分的成分量。在等量混合物的情况下,自然设定为50。0059 予以说明,上述的岛相的粒径使用短径的值。0060 上述岛相的短径是指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激光散射法测定的值(计算出条纹的短轴方向的半值宽度),表示与各向异性散射的主光扩散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岛相的平。
23、均粒径。在岛相的长径相等的情况下,上述(I)式成为反映出岛相的个数的尺度。0061 容易使光沿岛相的短径方向扩散,而且扩散光沿厚度方向前进,因此,在岛相的短径大时,根据上述(I)式的值,主光扩散方向的光扩散特性受到很大影响。0062 而且,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的岛相的短径的粒径也需要为0.12.0m。更优选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5/29页70.151.5m、进一步优选0.151.3m、更进一步优选0.151.2m。小于0.1m时,视角改善效果下降,因此不优选。相反,超过2.0m时,视角改善效果饱和,并且正面亮度下降增大,因此不优选。0063 同时满足以上要件是重要的。只有同时满足。
24、上述要件,才能够打破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并且能够高水准地兼顾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0064 本发明人等推定其作用机理如下所述。0065 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包含光扩散膜,该光扩散膜是将包含至少两种树脂的组合物熔融挤出成型而成的,因此,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光扩散层包含所谓的内部光扩散层,使光散射的岛相重叠地存在于光扩散层的厚度方向。因此,光通过膜中时,所通过的光由于这些岛相而多次反复地进行散射,引起所谓的多重散射。因此,该多重散射的程度对于赋予上述优选的光学特性有很大帮助。0066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该多重散射的程度与岛相的个数成正比。岛相的个数与。
25、光扩散层组合物中的岛相成分树脂的质量比例和光扩散层厚度成正比,与岛相粒径成反比。0067 在本发明中,如前所述主光扩散方向的光扩散特性是重要的。该主光扩散方向为与岛相的长径正交的方向。因此,作为岛相的粒径,短径是重要的。即,可以说岛相的短径对上述的优选光学特性有很大影响。考虑到这些情况,创造出作为反映出多重散射程度的尺度的式(I)。从在与膜面垂直方向引起多重光散射,并且保持亮度的方面考虑,短径是重要的。0068 在岛相的长径相等的情况下,由式(I)求出的数值成为反映出岛相的个数的尺度。另一方面,如果岛相为圆柱形,则短径对于岛相的个数产生压倒性的重大贡献。由于个数受到体积分数的支配,因此短径对于。
26、个数产生以二次方计的影响。因此,上述式(I)可以视为与多重散射的程度有关的尺度。0069 另一方面,多重散射度增大时,正面亮度下降。因此,为了兼顾视角提高与正面亮度,如上述那样多重散射度存在最佳范围。0070 另外,式(I)为与岛相的粒径成反比的形态,显示出岛相的粒径较小的情况是优选的方向。0071 如上所述,为了表现出本发明的视角改善效果,优选消除由角度所致的色调变化。为此,优选在设置于显示画面时在高角度中使蓝色的光大量透射。作为增加蓝色的光在该高角度中的透射的对策,有效的是以使短波长的光的光扩散度高于长波长的光的光扩散度的方式进行设计。在内部光扩散膜的情况下,可有效进行扩散的光的波长随光散。
27、射成分的粒径而变化。粒径越小,越有效地扩散短波长的光,因此,岛相的粒径变小的方向是使短波长的光更有效地扩散的方向,成为在低角度(正面方向)的光中使蓝色的光重点扩散、在上述的高角度中使显示画面的蓝色的光的透射变高的方向。0072 因此,式(I)不仅是多重散射程度的尺度,而且也是掺入上述的波长分散所提供的效果的尺度。0073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说式(I)为包含如下效果的尺度:对于上述的视角改善效果而言优选的光学特性、即在距离膜面的垂线的角度大的方向上射出的光使接近蓝色的440nm的波长的光的相对透射度升高的效果。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6/29页80074 多重散射的程度也对波长分散。
28、造成影响。因此,式(I)成为包含赋予上述的优选光学特性所需的多个要因的复杂贡献的内容的尺度。0075 根据上述的说明,仅通过式(I)应该就能够设定优选的范围。但是,还需要满足与光扩散层厚度的联立关系。0076 光扩散层的厚度也包含多重散射度的贡献,多重散射度成为接受双重贡献的形态。这启示了上述多重散射度的影响不是单纯的一次贡献,而是进行了多维的贡献。0077 此外,与该光扩散层厚度的联立是必要的,对此也包含受到以下制约的含义,即,在光扩散层厚度超过本发明的优选范围时,在想要满足式(I)的情况下,为了达到适当的多重散射的范围,需要使粒径为优选的范围以外。0078 通过提高各向异性度而使视角改善效。
29、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在更优选的方向上取得平衡的理由,推测如下:如前所述通过提高各向异性度,有助于出射光在特定方向上聚光,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是由该聚光效果的贡献度存在差异而产生的。0079 各向异性度优选4以上。更优选6以上。各向异性度小于4时,难以兼顾视角提高效果和正面亮度的抑制效果,因此不优选。上限没有限定,但从技术上的困难度出发,为300左右。0080 (岛相的纵横比)0081 对于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而言,通过后述的方法测定的岛相的纵横比(激光散射图谱的岛相的纵横比)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10以上。0082 岛相的纵横比会对岛相的个数的代用测定造成影响。即,在其他。
30、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岛相的个数与纵横比成正比地减少。此外,纵横比会对光的扩散方向造成影响。光的扩散性在岛相的短径方向较高。因此,随着纵横比增大,光扩散方向的各向异性变高。0083 当各向异性度变高时,光被聚光在特定方向上,因此,光的出射效率被提高。因此,通过提高视角提高膜的光扩散的各向异性度,可有利地作用于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两方面。岛相的纵横比小于5.0时,该效果下降,因此不优选。岛相的纵横比的上限为180,超过该值时,式(I)的值容易变小。0084 (半值宽度光扩散度)0085 对于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而言,通过后述的方法测定的波长440nm的光的主光扩散方向的配光分布图谱的。
31、半值宽度为18度以下是重要的。0086 在该半值宽度光扩散度超过18度时,正面亮度下降增大,无法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0087 该半值宽度光扩散度的优选上限为16度,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14度。此外,上述半值宽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度,进一步优选为4度。0088 一般而言,光扩散度以半值宽度光扩散度(配光分布图谱的峰顶的一半高度处的角度)进行评价,半值宽度光扩散度越大则光扩散度越高,半值宽度光扩散度越小则光扩散度越低。上述半值宽度光扩散度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其是一直以来广泛使用的光扩散度的尺度。以下,有时也将该测定值称为半值宽度光扩散度。0089 在此重要的是,在光扩散度随方。
32、向而不同的光扩散膜的情况下,对于视角提高特性、正面亮度特性而言,受到光扩散度大的方向即主光扩散方向的光扩散度的支配。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7/29页90090 如前所述,公知的是能够通过光扩散膜来表现视角改善效果。实际上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半值宽度为57度的高光扩散性膜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从倾斜方向(高角度)观察时的亮度,能够表现出所谓的视角提高效果,但同时正面亮度大幅下降。因此,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是彼此矛盾的现象。0091 图1的亮度的角度依赖性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0092 亮度的角度依赖性的测定方法0093 使用RISA-COLOR/ONE-I。
33、I(HI-LAND公司制)进行测定。将市售的VA型液晶显示装置水平地设置在试样台上,在该面板的中央部以131131mm的大小显示白图像(Nokia monitor test for windows V1.0(Nokia公司制)的Farbe模式),用滴管在该白图像上滴加3滴水,再在其上放置光扩散膜,使面板和膜之间的水均匀地展开而使二者密合,将CCD相机和显示器间的距离设为以垂直状态计为1m,将CCD相机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表面在从-70到+70之间的赤道上移动,按照以下条件测定亮度,求出亮度的角度依赖性的曲线。0094 空白测定则在未粘贴视角提高膜的情况下同样地进行测定。0095 将上述白图。
34、像分割成55即25个部分,测定其中心部的33即9个部分的全部像素的亮度,以其平均值来表示亮度。0096 因此,为了打破该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并高水准地兼顾这两个特性,需要如上所述将半值宽度光扩散度设定在较低范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赋予能够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的光扩散性。0097 因此,可以设想到:例如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获得的视角提高膜,由于半值宽度光扩散度大,因此视角改善效果优异,但是正面亮度下降变大。0098 (优选的配光分布图谱)0099 对于上述看似矛盾的课题,本发明人等发现:即使将半值宽度光扩散度设定为上述范围,通过提高以配光分布图谱的下降边的。
35、宽度所评价的光扩散度(以下,有时也称为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也能够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0100 图2示出对于满足上述光学特性而言优选的配光分布图谱的一个例子。即,为具有兼具直进透射性和扩散透射性这两种透射性的特征的特性配光分布图谱。0101 本配光分布图谱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而获得。0102 配光分布图谱的测定方法0103 使用自动变角光度计(GP-200:株式会社村上色彩研究所制)进行测定。在透射测定模式、光线入射角:0 (相对于试样面,上下、左右均成直角的角度)、受光角度:-9090 (赤道线面上的角度)、滤光器:使用ND10、光束光阑:10.5mm(VS-13.0)、受光光阑:9.1mm。
36、(VS-34.0)的条件下,按照主光扩散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试样台上,按照透射光的变角光度曲线的峰顶的值相对于满刻度达到约80的范围的方式来调整SENSITIVITY及HIGHVOLTON的设定,求出透射光的变角光度曲线。0104 (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0105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视角提高膜而言,利用后述的方法测定的、主光扩散方向的出射角度30度下的波长440nm的光的透射度优选为0.710,更优选为0.89,进一步优选为1.08。上限进一步优选为7以下,特别优选为6以下,最优选为5.5以下。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8/29页100106 该出射角度30度下的波长440nm。
37、的相对透射度,是着眼于光沿着与膜面正交的方向入射时出射光的配光分布图谱的下降边宽度的光扩散度的尺度,该值越大则下降边宽度、即出射光直至变为0的角度越大。以下将该特性称为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0107 该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小于0.7时,由于光扩散度不足而使视角改善效果不足,因此不优选。0108 另一方面,当该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超过10时,视角改善效果变得过度,倾斜观察时变成带有蓝色的色调,因此不优选。此外,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有时也会下降。0109 (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0110 上述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对于视角改善效果而言是重要的,但对于打破视角改善效果和正面亮度下降的抑制效果这一彼此矛盾的。
38、现象并高水准地兼顾这两个特性而言,并不能称为充分的特性。上述优选的配光分布图谱中,从抑制正面亮度下降的方面出发,优选直进透射性高。即,优选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度高。因此,为了高水准地兼顾上述两个特性,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度与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的平衡变得很重要。发现该平衡可以用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度(I0)与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度(I30)的比例(I30/I0100)来表示。即,主光扩散方向的波长440nm的光在出射角0度下的透射度(I0)与在出射角30度下的透射度(I30)的比例(I30/I0100)优选为0.255.5。0111 该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更优选为0.305.0,进一步优。
39、选为0.354.5。0112 以下,将上述特性称为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0113 通过使该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满足上述范围,能够高水准地兼顾上述两个特性这一彼此矛盾的现象。即,当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小于0.25时,正面亮度下降抑制效果虽良好,但视角改善效果不足,因此不优选。相反地,当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超过5.5时,正面亮度下降变大,因此不优选。此外,色移的修正效果变得过度,有时会成为带蓝色的色调。上述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更优选0.305.0,进一步优选0.354.5。0114 例如,当由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图求取该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时,专利文献1的高扩散度侧、专利文献2的图3的(b。
40、)及专利文献4的高光扩散度侧的光扩散度比率分别为88、60及78。因此可以说,与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膜相比,上述优选的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处于显著低的范围内。0115 (波长分散性)0116 在上述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的规定中,着眼于波长“440nm”也是本发明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如前所述,视角特性低这一现象是由如下引起的:从正面观察时看上去为白色的色调,当从高角度观察时则变成带有黄色的色调。本发明人等考虑到,作为用于表现出视角改善效果的一个方法,为了消除这样的色调变化,重要的是使蓝色的光在高角度下更易透射,从而着眼于440nm的波长。0117 因此,上述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下降边宽度光扩散度比率可以说是集光扩散性和波长分散性这两个要因于一体的新特性值。即,对于本发明的视角提高膜而言,其光学设计与现有公知的光扩散膜完全不同。0118 予以说明,在本发明中,上述半值宽度光扩散度也着眼于波长440nm。如后所述,对于正面亮度下降而言,550nm的波长的贡献较大。对于半值宽度光扩散度而言,光波长的影说 明 书CN 103403581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