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693669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5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14326.X

申请日:

2010.03.01

公开号:

CN102438780A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32B 7/02申请公布日:201205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2F 7/06申请日:20100301|||公开

IPC分类号:

B22F7/06; C22C26/00; C22C29/08

主分类号:

B22F7/06

申请人:

六号元素控股有限公司

发明人:

I·Y·康亚辛; S·R·拉瓦特什克; B·H·瑞斯; F·F·拉齐曼

地址:

德国布格豪恩

优先权:

2009.02.27 GB 0903322.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李跃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包含在界面处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30)的多晶超硬组织(20)的超硬元件(10),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通过金属粘合剂结合到一起的金属碳化物晶粒,-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超硬材料;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邻近该界面的表面区(32)和远离该界面的芯区(36),该表面区和该芯区是邻接的,该芯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小于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还涉及制造用于此类元件的硬质合金本体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超硬元件, 其包含在界面处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的多晶超硬组织, 所述硬质合金本 体包含金属碳化物晶粒和金属粘合剂 ; 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超硬材料 ; 该硬质合金本体包 含邻近该界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界面的芯区, 该表面区和芯区是邻接的, 芯区内的平均粘 合剂分数小于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超硬元件, 该金属粘合剂包含用于该超硬材料的烧结助剂。
3: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其中该多晶超硬材料是多晶金刚石, 该金 属粘合剂包含用于金刚石的溶剂 / 催化剂材料。
4: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其中该表面区和该芯区基本不含 η- 相。
5: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其中该表面区基本不含铬或钒或其碳化 物, 或其任何组合。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其中该金属粘合剂基于钴或钴和镍, 该 硬质合金的平均磁矩 σ, 以微特斯拉 × 立方米 / 千克为单位计, 在该芯区中为 0.131Y 至 0.161Y, 在该表面区中为 0.110X 至 0.147X, 其中 X 和 Y 分别是在表面区和芯区中的以重 量%计的钴分数。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其中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硬度比该 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硬度高至少 2%。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其中该表面区具有至少 0.2 毫米的厚度。
9: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其中芯区中的平均金属粘合剂分数比在表 面区中的平均金属粘合剂分数低到一定因数 (factor), 该因数为 0.05 至约 0.90。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 包含多晶金刚石复合片。
11: 包含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的工具。
12: 制造用于如权利要求 1 至 10 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的硬质合金本体的方法, 该 方法包括 : 提供包含分散在金属粘合剂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未烧结生坯, 并且在该生坯 中具有起始的高碳含量 ; 该生坯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表面的芯区 ; 在真空或惰 性气氛中在低于 1,280℃的温度下热处理该生坯一段时间, 该温度足够低以避免该金属粘 合剂显著熔融, 该温度和时间足以保持在生坯表面区中的开口孔隙率 ; 向孔隙中引入气态 脱碳剂以便在该生坯中形成脱碳的表面区, 并在该芯区的至少一部分中保持起始的高碳含 量; 和液相烧结该生坯。
13: 制造如权利要求 1 至 10 任一项所述的多晶金刚石 (PCD) 元件的方法, 该多晶金刚 石 (PCD) 元件包含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的 PCD 组织, 该方法包括 : 提供包含碳化钨晶粒的硬 质合金本体和包含用于金刚石的溶剂 / 催化剂材料例如钴、 镍、 铁、 锰及包含其任何种类的 合金的的粘合剂材料, 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表面的芯区, 该表 面区和该芯区是邻接的, 芯区中金属粘合剂的平均重量分数小于表面区中金属粘合剂的平 均重量分数 ; 使金刚石晶粒的聚集体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接触以形成预烧结组件 ; 使 该预烧结组件经受金刚石热力学稳定的压力与温度以烧结该金刚石晶粒并形成整体结合 到该硬质合金本体的 PCD 组织。
14: 如权利要求 12 和 13 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除去至少一部分该硬质合金本 体的表面区。

说明书


超硬元件、 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硬元件、 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其的方法。本发明更特别但非排它地 涉及超硬元件和包含该超硬元件的工具, 该工具用于钻地、 破裂或钻入岩石、 路面、 沥青和 其它硬质或磨料材料。此外, 本发明更具体涉及包含接合于烧结碳化物基材的多晶金刚石 组织的多晶金刚石元件, 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其的方法。背景技术
     本文中所用的硬质合金 (hard metal) 是包含分散在含金属例如钴 (Co)、 镍 (Ni) 或金属合金的粘合剂相中的金属碳化物例如碳化钨 (WC) 或碳化钛 (TiC) 的晶粒的材料。 可 认为粘合剂相将所述晶粒粘结在一起作为烧结元件, 通常具有微不足道的孔隙率。最常见 的硬质合金是 Co 粘结的 WC。
     超硬材料如金刚石以多种形式用于机加工、 钻孔和破碎硬质或磨料工件材料。这 些材料可以以包含形成骨架组织的金刚石晶粒的直接烧结块 ( 其限定了金刚石晶粒间的 间隙的网络 ) 的单晶或多晶组织的形式提供。该间隙可含有填料材料, 所述填料材料可包 含用于金刚石的烧结助剂, 还可能包含硬质相, 例如金属间化合物或陶瓷材料。 该填料材料 可以完全或部分去除以改变该金刚石组织材料的某些性质。
     多晶金刚石 (PCD) 是包含共格 (coherent) 烧结在一起的金刚石晶粒块的超硬材 料。金刚石含量通常可为至少约 80 体积%, 并形成限定了间隙网络的骨架块。该间隙可含 有包含钴的填料材料。 许多商业开发的 PCD 材料具有至少约 1 微米的平均金刚石晶粒尺寸。 包含平均尺寸为约 0.1 微米至约 1.0 微米的金刚石晶粒的 PCD 也是已知的, 并且已经公开 了包含平均尺寸为约 5 纳米至约 100 纳米的纳米晶粒尺寸金刚石晶粒的 PCD。
     硬质合金本体可用作多晶超硬材料, 特别是多晶金刚石组织的基材。包含接合于 硬质合金基材的多晶超硬组织的超硬元件可用于攻击工具和刀具, 例如镐、 冲击钻钻头和 旋转钻钻头, 这些可用在采矿、 隧道掘进、 元件以及油气工业中加工或破碎路面或岩层, 或 钻入地中。该硬质合金本体可以通过液体钎焊料接合于刀架。
     PCT 专利公开号 WO 02/14568 公开了一种包含碳化钨与粘合剂合金的切削插入 件, 该基材具有主体区和粘合剂合金富集的表面区, 所述粘合剂合金富集的表面区域具有 高于基材本体区中粘合剂合金含量的最大粘合剂合金含量。 该切削插入件在该基材上可包 含硬质涂层。
     PCT 专利公开号 WO 02/42515 公开了制造烧结碳化物插入件的方法。该插入件首 先在脱碳气氛中热处理以形成含有 η- 相的表面区域, 随后在中性气体气氛中或在真空中 热处理, 以便将表面区域中的 η- 相完全再转化成 WC+Co。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 2008/0240879 公开了用于钻头刀具的块材, 该块材已经通 过浸润法 (imbibation) 处理过。
     PDC( 多晶金刚石复合片 ) 或 TSP( 热稳定多晶金刚石 ) 类型的金刚石台 (table) 可以通过高压高温法直接施加到预先通过浸润法处理过的块材。 还可将该金刚石台施加到不同的均相陶瓷支承块材, 其随后通过浸润法施加到通过浸润法处理过的第一块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用于切割和 / 或研磨岩石的钻探工具 ( 例如 PDC 钻头、 TSP 钻 头、 勘探钻头、 采矿镐、 三锥齿轮钻头、 浸渍工具 ) 的刀具包含由分散在粘合剂相 ( 尤其为 WC-Co 类型 ) 中的金属碳化物构成并任选添加有金刚石的块材, 其包含由该工具的功能决 定的形式的在该粘合剂相中的连续组成梯度, 以获得富含粘合剂相的韧性芯和具有高硬度 的贫粘合剂相的表面。
     该刀具还可以在块材一个面上覆盖 PDC 或 TSP 类型的金刚石台。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提高的耐破裂性的多晶超硬元件。
     本文中所用的 “超硬” 指的是具有至少约 25GPa 的维氏硬度。
     本文中所用的 “金属” 指的是单质形式的金属或具有典型金属性能例如导电性的 合金。
     本文中所用的 “粘合剂分数” 是在本体或其一部分中每单位体积粘合剂平均重量 与每单位体积硬质合金平均重量之比。
     本文中所用的 “基本不含” 指的是如果在硬质合金本体中某种材料、 物质或相是可 检测的, 则该量太小以致于在提高的温度例如 700 至 800 摄氏度下对该硬质合金本体的性 能没有实质性影响。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超硬元件, 其包含在界面处接合于包含金属碳化物晶 粒和金属粘合剂的硬质合金本体的多晶超硬组织 ; 多晶超硬组织包含超硬材料 ; 该硬质合 金本体包含邻近该界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界面的芯区, 该表面区和芯区是邻接的, 芯区内 的平均粘合剂分数小于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
     本文中所用的 “基于” 指的是 “包含” 。
     本文中所用的 “烧结助剂” 是能够促进超硬材料的晶粒烧结在一起的材料。用于 金刚石的已知烧结助剂材料包括铁、 镍、 钴、 锰和包括这些元素的某些合金。这些烧结助剂 还可以称为用于金刚石的溶剂 / 催化剂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金属粘合剂包含用于该超硬材料的烧结助剂。在一个实施 方案中, 该金属粘合剂基于钴或钴和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金属碳化物是碳化钨。
     本文中所用的 “多晶金刚石” (PCD) 是包含大量基本共生的金刚石晶粒, 形成限定 了金刚石晶粒之间间隙的骨架组织的材料, 该材料包含至少 80 体积%的金刚石。
     本文中所用的 “多晶立方氮化硼” (PCBN) 是包含分散在基质中的立方氮化硼 (cBN) 晶粒的材料, 该材料包含至少 50 体积%的 cBN。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多晶金刚石 (PCD), 该金属粘合剂包含用 于金刚石的溶剂 / 催化剂材料。在另一实施方案中, 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多晶立方氮化硼 (PCBN)。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粘合剂中的平均碳浓度在表面区中小于在芯区中。
     η- 相组合物指的是具有通式 MxM’ 其中 M 是选自 W、 Mo、 Ti、 yCz 的碳化物化合物, Cr、 V、 Ta、 Hf、 Zr 和 Nb 的至少一种元素 ; M’ 是选自 Fe、 Co、 Ni 的至少一种元素, 且 C 是碳。 当 M 是钨 (W) 且 M’ 是钴 (Co) 时, 如是最典型组合那样, 那么 η- 相在本文中理解为指的是 Co3W3C(η-1) 或 Co6W6C(η-2), 以及其份数低于和高于化学计量比的变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表面区和该芯区基本不含 η- 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硬 质合金本体基本不含 η- 相, 并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本体基本不含 η- 相和游 离碳。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该表面区基本不含晶粒生长抑制剂或它们的前体。在某些实 施方案中, 该表面区基本不含铬或钒或它们的碳化物, 或其任何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具有在表面区中不存在晶粒生长抑制剂的优点, 这将避免晶粒 生长抑制剂对该本体的硬质合金材料的某些性质尤其是断裂韧性的有害作用。
     本文中所用的材料的磁矩 σ 的单位是微特斯拉 × 立方米 / 千克材料。由磁矩将 其乘以 4π 以获得该材料的磁饱和。
     在该金属粘合剂基于钴或钴和镍的某些实施方案中, 该硬质合金的平均磁矩 σ( 以微特斯拉 × 立方米 / 千克为单位 ) 在该芯区为 0.131Y 至 0.161Y, 在该表面区为 0.110X 至 0.147X, 其中 X 和 Y 分别是在表面区和芯区的以重量%计的钴分数。在一个实施 方案中, 在芯区中的平均磁矩为至少 0.140Y, 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磁矩为小于 0.140X。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磁矫顽力 Hc 为在芯区中的 5% 以内, 或是芯区中的平均磁矫顽力的 1.05 至 1.80 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硬质合金在表 面区中的平均磁矫顽力 Hc 为在芯区中的 5%以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硬度比该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 平均硬度高至少 2%或至少 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硬度比 该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硬度高最多 5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表面区具有与 ( 邻近 ) 该芯区整体形成的层片 (stratum) 或层的形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该表面区的厚度为至少约 0.2 毫米、 至少约 0.5 毫米或甚 至至少约 1 毫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 该表面区具有最多约 5 毫米或甚至最多约 10 毫米的 厚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表面区的厚度为 0.2 毫米至 10 毫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并根 据表面区的厚度, 该芯区具有距离表面为约 0.5 毫米至约 15 毫米、 约 1 毫米至约 10 毫米或 约 2 毫米至约 5 毫米的最大深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芯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是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的约 5%至约 29%。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在表面区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为在芯区中的 5%以内, 或是芯区中的 1.05 至 1.50 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表面区中的金属粘合剂分数在表面区中任何深度范围中随距 离表面的深度单调降低, 并且表面区中的硬度在表面区中任何深度范围内随距离表面的深 度单调升高。术语 “单调” 指的是该曲线是平滑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断裂韧性比在表面区中的高 5% 至 5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硬质合金以金属碳化物或粘合剂中溶体的形式包含一定浓 度的 Cr、 V、 Ta、 Ti、 Nb、 Zr、 Hf 或 Mo, 并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浓度为 2 重量%或更低、 0.5 重量%或更低、 或甚至 0.3 重量%或更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在粘合剂中的浓度在整个表 面区与芯区中基本均匀地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 该超硬元件包含多晶金刚石复合片。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本发明的超硬元件的实施方案的工具。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具有相对低的钴含量的相 对坚硬的芯区, 和具有相对更多钴的相对不坚硬的表面区。这使得该超硬组织在使用中具 有改善的耐破裂性, 由此延长了包含本发明的超硬元件的实施方案的工具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容易钎焊到刀架上, 例如钻头, 因为表面区中过量的钴可促进 该本体表面被某些钎焊剂 (brazes) 和钎焊焊料润湿。
     本文中所用的碳含量指的是在硬质合金本体或其一部分中每单位体积的总碳含 量, 包括游离的和反应的碳以及包括在金属碳化物晶粒中的碳。 “高碳含量” 理解为指的是 这样的总碳含量 : i) 足够低, 以致基本不具有游离碳形式, 和 ii) 足够高, 以致该硬质合金 的磁矩 σ( 单位为微特斯拉 × 立方米 / 千克 ) 为 0.131Y 至 0.161Y, 其中 Y 是以重量%计 的钴分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的那样, 相应于低碳含量的碳含量范围取决于与该硬 质合金的性质与组成相关的多种因素。
     生坯 (green body) 是本领域中已知的术语, 是指计划烧结但还未烧结的制品。其 通常是自支承的, 并具有计划的成品的一般形状。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制造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超硬元件的硬质合金 本体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 : 提供包含分散在金属粘合剂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未烧结生坯, 并且在该生坯中具有起始的高碳含量 ; 该生坯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表面并邻接 该表面区的芯区 ; 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在低于 1,280℃的温度下热处理该生坯一段时间, 该温度足够低以避免金属粘合剂显著熔融, 该温度和时间足以保持在生坯表面区中的开口 孔隙率 ; 向孔隙中引入气态脱碳剂以便在该生坯中形成脱碳的表面区, 并在该芯区的至少 一部分中保持起始的高碳含量 ; 和液相烧结该生坯。 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 :
     (1) 提供包含分散在金属粘合剂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未烧结多孔生坯, 该粘合 剂具有高的总碳含量 ;
     (2) 在低于 1,280℃的特定温度下, 在真空或保护性 ( 惰性 ) 气氛中预烧结该生坯 以便在表面区中获得所需开口孔隙率和在芯区中获得基本封闭的孔隙 ;
     (3) 在脱碳气氛中在低于 1,280℃的温度下将该预烧结生坯选择性脱碳一段时间 以仅将表面层脱碳并在芯区基本保持该高碳含量, 和
     (4) 在高于 1,300℃的温度下在真空或保护性气氛中最终烧结该预烧结和渗碳的 生坯以获得全密度。
     本方法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因受控的开口孔隙率, 碳可以以有规律的方式 由相当大的深度渗透该硬质合金, 并因此避免在芯中的 η- 相以及避免在表面区中的游离 碳。
     本方法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通过碳含量和通过设计表面区与芯区中的 WC 平均晶粒尺寸来控制表面区与芯区的钴含量。这可以避免对局部引入晶粒生长抑制剂 ( 这 在技术上是困难的, 并容易降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断裂韧性 ) 的需要。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制造包含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的 PCD 组织的本发明的多 晶金刚石 (PCD) 元件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 : 提供包含碳化钨晶粒的硬质合金本体和包含选 自钴、 镍、 铁、 锰及包含任何这些的合金的用于金刚石的溶剂 / 催化剂材料的粘合剂材料,
     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表面的芯区, 该表面区和该芯区是邻接 的, 芯区中的粘合剂分数小于表面区中的粘合剂分数 ; 使金刚石晶粒的聚集块与该硬质合 金本体的表面接触以形成预烧结组件 ; 使该预烧结组件经受金刚石热力学稳定的压力与温 度以烧结该金刚石晶粒并形成整体结合到该硬质合金本体的 PCD 组织。
     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除去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区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个 实施方案中, 除去足够的表面区以暴露该芯区。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提供接合于具有提高的坚硬度的硬质合金本体 的充分烧结的超硬组织, 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具有提高的耐磨性。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 促进超硬组织形成的烧结助剂材料可以从 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区 ( 其与芯区相比该表面区相对富含烧结助剂 ) 提取, 而不要求烧 结助剂材料含量在整个硬质合金本体中都高。 这允许优异地烧结超硬组织的实施方案以整 体形成到基材本体上。 例如, 当该超硬材料是金刚石, 且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钴粘结碳化钨 时, 可以在高于约 5GPa 的超高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的烧结步骤中形成 PCD 组织并整体结合 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 用于该金刚石的钴烧结助剂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富钴表面区提 取。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下列附图描述非限制性优选实施方案, 其中
     图 1 显示了 PCD 元件的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 2 显示了 PCD 元件的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
     图 3A 显示了梯度 (graded) 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粘合剂含量与距离表面的深度的 函数关系示意图。
     图 3B 显示了梯度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硬度与距离表面的深度的函数关系示意 图。
     图 3C 显示了梯度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碳化物晶粒尺寸与距离表面的深度的函数 关系示意图。
     图 3D 显示了梯度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碳含量与距离表面的深度的函数关系的示 意图。
     图 4A 和图 4B 分别显示了烧结碳化物本体的实施方案的表面区与芯区的显微照 片, 放大率为 1000 倍。
     相同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指代相同特征。
     实施方案详述
     参照图 1 和图 2, 超硬元件的实施方案 10 各自包含在界面 14 处结合于硬质合金本 体 16 的多晶超硬组织 12, 该硬质合金本体 16 包含通过金属粘合剂 ( 未显示 ) 结合到一起 的金属碳化物晶粒 ( 未显示 )。 金属粘合剂的固有功能是结合晶粒, 尽管该晶粒不能直接结 合在一起。该多晶超硬组织 12 各自包含超硬材料。该硬质合金本体 16 各自包含邻近界面 14 的表面区 18 和远离该界面 14 的芯区 19, 该表面区和芯区 18 和 19 是邻接的, 芯区 19 中 的平均粘合剂分数低于表面区 18 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
     参照图 3A, 在该本体的钴含量轴 120 与距表面深度轴 130 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质
     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钴粘合剂分数 120。对于硬质合金本体的距表面的深度 ( 轴 130), 钴粘合剂分数 120 单调降低, 其具有经过表面区 18 和芯区 19 的平均钴粘合剂分数 122。
     参照图 3B, 在该本体的硬度轴 140 与距表面的深度轴 130 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质 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硬度 140。随着距表面深度的增加 ( 轴 130), 硬度 140 增加, 在表面 区 18 中的平均硬度小于在芯区 19 中的平均硬度。
     参照图 3C, 在该本体的碳含量轴 150 与距表面的深度轴 130 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 质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平均碳化钨晶粒尺寸 150。 在表面区 18 和芯区 19 之间, 平均碳化 钨晶粒尺寸 150 的变化不超过约 ±5%。
     参照图 3D, 在该本体的硬度轴 160 与距表面的深度轴 130 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质 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平均碳含量 160。通过表面区 18 和芯区 19, 平均碳含量 160 通常随 距表面的深度 ( 轴 130) 而提高, 在表面区 18 中的平均碳含量小于在芯区 19 中的平均碳含 量。该表面区 18 和芯区 19 不含 η- 相和游离碳。
     参照图 4A 和图 4B, 硬质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表面区中 WC 晶粒的平均尺寸基本 上与其在芯区中的相同。显微照片的白色部分代表 WC 晶粒, 黑色部分代表钴粘合剂。
     该硬质合金的磁性质与重要的组织和组成特征有关。测量烧结碳化物中碳含 量的最常见技术是间接地通过测量与其间接成比例的溶解在该粘合剂中的钨浓度 : 溶 解在粘合剂中的碳含量越高, 溶解在粘合剂中的钨浓度就越低。在粘合剂中的钨含量可 以由磁矩 σ 或磁饱和 μ = 4πσ 的测量值来确定, 这些值具有与钨含量成反比的关系 (Roebuck(1996), “Magnetic moment(saturation)measurements on hard-metals” , Int. J.Refractory Met., 卷 14, 页 419-424)。 硬质合金中粘合剂钴的含量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多种方法测得, 包括间接法, 例如硬质合金的磁性质, 或更直接地通过 EDX, 但是最精确的方法基于 Co 的化学浸出。 碳化 物晶粒例如 WC 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可通过采用例如平均线性截距技术检查硬质合金本体 冶金学制备的横截面的 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 或光学显微术图像来确定。或者, 可以 通过测量该硬质合金的磁矫顽力来间接测得该 WC 晶粒的平均尺寸, 该磁矫顽力显示晶粒 间 Co 的平均自由程, 由此可以用本领域公知的简单式子计算该 WC 晶粒尺寸。该式子量化 了 Co 粘结的 WC 硬质合金的磁矫顽力与 Co 平均自由程之间及因此与 WC 晶粒尺寸之间的反 比关系。
     优选和新颖的制造梯度硬质合金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1. 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 通过合适方法制备包含 WC 和 Co 粉末的生坯, 确保碳含量 是成品本体的芯区所需的碳含量 ;
     2. 在真空或者惰性或保护性气氛中使未烧结的硬质合金生坯经受热处理一段时 间。重要的是, 该温度足够低以便不会导致钴粘合剂熔融, 即该温度必须低于约 1,280℃。 为了保持特定的所需生坯开口孔隙率而选择温度与时间的组合。 开口孔隙率允许气体以取 决于开口孔隙的组织与数量和气体压力的速率渗透该本体, 所述气体压力为 1 至 2 巴。已 经经受预烧结热处理的多孔生坯具有特定的所需开口孔隙率。 将导致所需孔隙率的热处理 温度与时间周期的关系最好试错法经验地确定, 因为其取决于多种因素, 例如钴分数和气 体渗透的所需深度, 并因此取决于表面区的厚度 ;
     3. 在包含脱碳剂例如 H2 或 CO2 的气氛中使多孔的、 未烧结的生坯经受进一步的热
     处理一段时间, 以便将其在表面区内部分地脱碳。气压应为约 1 至 2 巴。另外重要的是, 该 温度足够低, 不会导致钴粘合剂熔融, 即该温度必须低于约 1,280 摄氏度。通过开口孔隙令 气体渗透该本体, 渗透深度由时间段控制。 在该脱碳阶段后, 多孔本体在表面区内部分耗尽 碳, 碳浓度在表面区内较低, 随进入本体的深度而单调升高。
     4. 在脱碳阶段后, 如本领域已知那样, 在高于 1,320℃的温度下烧结该制品。在该 烧结阶段过程中, 钴液化并填充孔隙, 碳因碳梯度而从芯区向表面区扩散。 该扩散与公知的 称为 “钴迁移 (cobalt drift)” 的现象相关, 其中钴倾向于在碳移动的方向中由高碳浓度区 域向较低碳浓度区域迁移, 并使得钴以及碳由芯区向表面移动。 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 选 择用于液相烧结的温度和时间的组合以实现细 WC 晶粒在表面和芯区中溶解和再析出的特 定所需速率。
     通过烧结与本发明的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基材接触的金刚石晶粒层以形成整 体结合到该硬质合金本体的 PCD 元件来形成多晶金刚石 (PCD) 元件的实施方案。在使用超 高压力和温度 (HpHT) 烧结金刚石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采用本领域已知的超高 压设备如何实现这一点。该硬质合金基材包含表面区和芯区, 在 HpHT 烧结步骤之前, 表面 区中的钴分数高于在芯区中的钴分数。 在该烧结步骤过程中, 当基材中的钴熔融时, 来自于 邻近金刚石晶粒层的表面区的某些钴渗透到金刚石晶粒层中并充当烧结助剂, 促进金刚石 晶粒的共生以形成整体结合于该基材的共格结合金刚石块。
     尽管不想被特定假设束缚, 但认为该方法利用了称为 “钴迁移” 的已知现象, 其中 被烧结的硬质合金中的液体钴倾向于在与碳移动的相同方向中迁移。 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碳 梯度并令碳由高浓度区域扩散到低浓度区域来控制钴的移动。 可以通过另一种公知的可能 机理促进钴的这种移动, 该机理与这样的事实有关 : 低碳含量倾向于导致更细的 WC 晶粒尺 寸, 这会导致在低碳区域中更高的毛细管力以及随之发生的液态钴向该区域中的迁移。 实施例 参照下面的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这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 1
     将 碳 化 钨 粉 末 在 球 磨 机 中 在 醇 中 以 6 ∶ 1 的 球 与 粉 末 之 比 进 行 碾 磨 120 小 时, 在 该 碳 化 钨 粉 末 中, WC 晶 粒 具 有 约 30 至 50 微 米 的 平 均 晶 粒 尺 寸 和 6.13 重 量 % (MAS3000-5000, H.C.Starck) 的碳含量。在随后的干燥后, 碾磨的 WC 粉末在 Turbular 干 式混合机中与 10 重量%的钴粉末和 0.1 重量%的炭黑掺混, 在所述钴粉末中钴晶粒具有约 1 微米的平均晶粒尺寸。
     在干燥该掺混物后, 压制柱形生坯, 并在 1,000℃下在真空中热处理 1 小时。
     随后在氢气气氛中在 700℃下热处理多孔生坯一小时以便将表面区部分脱碳。
     渗碳的生坯随后在 1420℃下烧结 75 分钟, 包括 45 分钟的真空烧结阶段和在氩气 氛中在 50 巴压力下进行的 30 分钟的高等静压 (HIP) 烧结阶段。
     烧结的硬质合金本体具有 26 毫米的直径和 30 毫米的高度。通过如下方式准备径 向横截表面 : 通过 EDM 从本体切割 4 毫米厚盘状物并随后按照标准冶金学方法抛光该横截 表面。
     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抛光的横截面的显微组织。 该盘状物不含可观察到的游离碳
     或 η- 相。采用平均线性截距法分析表面区和芯区内的平均 WC 晶粒尺寸。
     为了测量该表面区和芯区中的钴含量, 从该盘状物切割厚度 3 毫米的两个环状 物。最外面的环状物相应于表面区, 内部的环状物相应于芯区。直径为 14 毫米的残余盘状 物相应于芯区的内部主体。通过各种方法检查该环状物和盘状物, 包括 Co 的化学浸出。还 计算了比磁饱和 SMS( 磁饱和与标称纯 Co 的磁饱和相比的百分数 ) 的值。结果显示在表 1 中。表面区和芯区的显微组织分别显示在图 2(a) 和 (b) 中。如本领域公知的那样, 由于钴 粘合剂中碳的浓度与比磁饱和 (SMS) 正相关 (positively related), 后者给出了在区域中 粘合剂的相对碳浓度的指示。 在该实施例中, 碳含量随距表面的深度而提高, 由比磁饱和随 距表面的深度而提高的事实表示。在该硬质合金的任何部分中没有可检测的 η- 相。
     表1
     实施例 2
     如实施例 1 中那样制造了柱形本体, 并用作烧结并支承整体结合到其平坦端部之 一 ( 将其称为工作端 ) 的 PCD 层的基材。除使用梯度基材之外, PCD 元件制造的其它方面 如常规上采用的那样。
     在 PCD 烧结步骤后, 分析该 PCD 元件。PCD 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是优异的。来自本 体表面区的一些钴已经如所需那样渗透到 PCD 层中, 在邻近基材与 PCD 层之间界面处的表 面区的层中略微降低了钴含量。如所需那样, 基材的芯中的钴含量测得为约 8.9 重量%, 低 于常规 PCD 基材。
    

超硬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超硬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超硬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硬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硬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38780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2CN102438780A*CN102438780A*(21)申请号 201080014326.X(22)申请日 2010.03.010903322.6 2009.02.27 GBB22F 7/06(2006.01)C22C 26/00(2006.01)C22C 29/08(2006.01)(71)申请人六号元素控股有限公司地址德国布格豪恩(72)发明人 IY康亚辛 SR拉瓦特什克BH瑞斯 FF拉齐曼(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代理人李跃龙(54) 发明名称超硬元件、包。

2、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涉及包含在界面处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30)的多晶超硬组织(20)的超硬元件(10),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通过金属粘合剂结合到一起的金属碳化物晶粒,-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超硬材料;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邻近该界面的表面区(32)和远离该界面的芯区(36),该表面区和该芯区是邻接的,该芯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小于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还涉及制造用于此类元件的硬质合金本体的方法。(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9.29(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IB2010/050872 2010.03.01(87)PCT申请的公。

3、布数据WO2010/103418 EN 2010.09.16(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4 页CN 102438788 A 1/1页21.超硬元件,其包含在界面处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的多晶超硬组织,所述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金属碳化物晶粒和金属粘合剂;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超硬材料;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邻近该界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界面的芯区,该表面区和芯区是邻接的,芯区内的平均粘合剂分数小于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元件,该金属粘合剂包含用于该超硬材料的烧结助剂。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

4、述的超硬元件,其中该多晶超硬材料是多晶金刚石,该金属粘合剂包含用于金刚石的溶剂/催化剂材料。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其中该表面区和该芯区基本不含-相。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其中该表面区基本不含铬或钒或其碳化物,或其任何组合。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其中该金属粘合剂基于钴或钴和镍,该硬质合金的平均磁矩,以微特斯拉立方米/千克为单位计,在该芯区中为0.131Y至0.161Y,在该表面区中为0.110X至0.147X,其中X和Y分别是在表面区和芯区中的以重量计的钴分数。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其中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硬度比该硬质合。

5、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硬度高至少2。8.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其中该表面区具有至少0.2毫米的厚度。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其中芯区中的平均金属粘合剂分数比在表面区中的平均金属粘合剂分数低到一定因数(factor),该因数为0.05至约0.90。10.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包含多晶金刚石复合片。11.包含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的工具。12.制造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超硬元件的硬质合金本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包含分散在金属粘合剂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未烧结生坯,并且在该生坯中具有起始的高碳含量;该生坯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表。

6、面的芯区;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在低于1,280的温度下热处理该生坯一段时间,该温度足够低以避免该金属粘合剂显著熔融,该温度和时间足以保持在生坯表面区中的开口孔隙率;向孔隙中引入气态脱碳剂以便在该生坯中形成脱碳的表面区,并在该芯区的至少一部分中保持起始的高碳含量;和液相烧结该生坯。13.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多晶金刚石(PCD)元件的方法,该多晶金刚石(PCD)元件包含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的PCD组织,该方法包括:提供包含碳化钨晶粒的硬质合金本体和包含用于金刚石的溶剂/催化剂材料例如钴、镍、铁、锰及包含其任何种类的合金的的粘合剂材料,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表面的芯区,。

7、该表面区和该芯区是邻接的,芯区中金属粘合剂的平均重量分数小于表面区中金属粘合剂的平均重量分数;使金刚石晶粒的聚集体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接触以形成预烧结组件;使该预烧结组件经受金刚石热力学稳定的压力与温度以烧结该金刚石晶粒并形成整体结合到该硬质合金本体的PCD组织。14.如权利要求12和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除去至少一部分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区。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38780 ACN 102438788 A 1/8页3超硬元件、 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这种超硬元件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超硬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其的方法。本发明更特别但非排它地涉及超硬元件和包含该。

8、超硬元件的工具,该工具用于钻地、破裂或钻入岩石、路面、沥青和其它硬质或磨料材料。此外,本发明更具体涉及包含接合于烧结碳化物基材的多晶金刚石组织的多晶金刚石元件,包含其的工具和制造其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 本文中所用的硬质合金(hard metal)是包含分散在含金属例如钴(Co)、镍(Ni)或金属合金的粘合剂相中的金属碳化物例如碳化钨(WC)或碳化钛(TiC)的晶粒的材料。可认为粘合剂相将所述晶粒粘结在一起作为烧结元件,通常具有微不足道的孔隙率。最常见的硬质合金是Co粘结的WC。0003 超硬材料如金刚石以多种形式用于机加工、钻孔和破碎硬质或磨料工件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以包含形成骨架组织的金刚。

9、石晶粒的直接烧结块(其限定了金刚石晶粒间的间隙的网络)的单晶或多晶组织的形式提供。该间隙可含有填料材料,所述填料材料可包含用于金刚石的烧结助剂,还可能包含硬质相,例如金属间化合物或陶瓷材料。该填料材料可以完全或部分去除以改变该金刚石组织材料的某些性质。0004 多晶金刚石(PCD)是包含共格(coherent)烧结在一起的金刚石晶粒块的超硬材料。金刚石含量通常可为至少约80体积,并形成限定了间隙网络的骨架块。该间隙可含有包含钴的填料材料。许多商业开发的PCD材料具有至少约1微米的平均金刚石晶粒尺寸。包含平均尺寸为约0.1微米至约1.0微米的金刚石晶粒的PCD也是已知的,并且已经公开了包含平均尺。

10、寸为约5纳米至约100纳米的纳米晶粒尺寸金刚石晶粒的PCD。0005 硬质合金本体可用作多晶超硬材料,特别是多晶金刚石组织的基材。包含接合于硬质合金基材的多晶超硬组织的超硬元件可用于攻击工具和刀具,例如镐、冲击钻钻头和旋转钻钻头,这些可用在采矿、隧道掘进、元件以及油气工业中加工或破碎路面或岩层,或钻入地中。该硬质合金本体可以通过液体钎焊料接合于刀架。0006 PCT专利公开号WO 02/14568公开了一种包含碳化钨与粘合剂合金的切削插入件,该基材具有主体区和粘合剂合金富集的表面区,所述粘合剂合金富集的表面区域具有高于基材本体区中粘合剂合金含量的最大粘合剂合金含量。该切削插入件在该基材上可包含。

11、硬质涂层。0007 PCT专利公开号WO 02/42515公开了制造烧结碳化物插入件的方法。该插入件首先在脱碳气氛中热处理以形成含有-相的表面区域,随后在中性气体气氛中或在真空中热处理,以便将表面区域中的-相完全再转化成WC+Co。0008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8/0240879公开了用于钻头刀具的块材,该块材已经通过浸润法(imbibation)处理过。0009 PDC(多晶金刚石复合片)或TSP(热稳定多晶金刚石)类型的金刚石台(table)可以通过高压高温法直接施加到预先通过浸润法处理过的块材。还可将该金刚石台施加到说 明 书CN 102438780 ACN 102438788 A 。

12、2/8页4不同的均相陶瓷支承块材,其随后通过浸润法施加到通过浸润法处理过的第一块材。001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切割和/或研磨岩石的钻探工具(例如PDC钻头、TSP钻头、勘探钻头、采矿镐、三锥齿轮钻头、浸渍工具)的刀具包含由分散在粘合剂相(尤其为WC-Co类型)中的金属碳化物构成并任选添加有金刚石的块材,其包含由该工具的功能决定的形式的在该粘合剂相中的连续组成梯度,以获得富含粘合剂相的韧性芯和具有高硬度的贫粘合剂相的表面。0011 该刀具还可以在块材一个面上覆盖PDC或TSP类型的金刚石台。0012 发明概述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提高的耐破裂性的多晶超硬元件。0014 本文中所。

13、用的“超硬”指的是具有至少约25GPa的维氏硬度。0015 本文中所用的“金属”指的是单质形式的金属或具有典型金属性能例如导电性的合金。0016 本文中所用的“粘合剂分数”是在本体或其一部分中每单位体积粘合剂平均重量与每单位体积硬质合金平均重量之比。0017 本文中所用的“基本不含”指的是如果在硬质合金本体中某种材料、物质或相是可检测的,则该量太小以致于在提高的温度例如700至800摄氏度下对该硬质合金本体的性能没有实质性影响。0018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超硬元件,其包含在界面处接合于包含金属碳化物晶粒和金属粘合剂的硬质合金本体的多晶超硬组织;多晶超硬组织包含超硬材料;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

14、邻近该界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界面的芯区,该表面区和芯区是邻接的,芯区内的平均粘合剂分数小于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0019 本文中所用的“基于”指的是“包含”。0020 本文中所用的“烧结助剂”是能够促进超硬材料的晶粒烧结在一起的材料。用于金刚石的已知烧结助剂材料包括铁、镍、钴、锰和包括这些元素的某些合金。这些烧结助剂还可以称为用于金刚石的溶剂/催化剂材料。002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金属粘合剂包含用于该超硬材料的烧结助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金属粘合剂基于钴或钴和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金属碳化物是碳化钨。0022 本文中所用的“多晶金刚石”(PCD)是包含大量基本共生的金刚石晶粒,形成。

15、限定了金刚石晶粒之间间隙的骨架组织的材料,该材料包含至少80体积的金刚石。0023 本文中所用的“多晶立方氮化硼” (PCBN)是包含分散在基质中的立方氮化硼(cBN)晶粒的材料,该材料包含至少50体积的cBN。0024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多晶金刚石(PCD),该金属粘合剂包含用于金刚石的溶剂/催化剂材料。在另一实施方案中,该多晶超硬组织包含多晶立方氮化硼(PCBN)。002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粘合剂中的平均碳浓度在表面区中小于在芯区中。0026 -相组合物指的是具有通式MxMyCz的碳化物化合物,其中M是选自W、Mo、Ti、Cr、V、Ta、Hf、Zr和Nb的至少一种元素。

16、;M是选自Fe、Co、Ni的至少一种元素,且C是碳。当M是钨(W)且M是钴(Co)时,如是最典型组合那样,那么-相在本文中理解为指的是Co3W3C(-1)或Co6W6C(-2),以及其份数低于和高于化学计量比的变体。说 明 书CN 102438780 ACN 102438788 A 3/8页5002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表面区和该芯区基本不含-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本体基本不含-相,并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本体基本不含-相和游离碳。0028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表面区基本不含晶粒生长抑制剂或它们的前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表面区基本不含铬或钒或它们的碳化物,或其任何组合。00。

17、29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具有在表面区中不存在晶粒生长抑制剂的优点,这将避免晶粒生长抑制剂对该本体的硬质合金材料的某些性质尤其是断裂韧性的有害作用。0030 本文中所用的材料的磁矩的单位是微特斯拉立方米/千克材料。由磁矩将其乘以4以获得该材料的磁饱和。0031 在该金属粘合剂基于钴或钴和镍的某些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的平均磁矩(以微特斯拉立方米/千克为单位)在该芯区为0.131Y至0.161Y,在该表面区为0.110X至0.147X,其中X和Y分别是在表面区和芯区的以重量计的钴分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芯区中的平均磁矩为至少0.140Y,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磁矩为小于0.140X。0032 在一个实施。

18、方案中,该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磁矫顽力Hc为在芯区中的5以内,或是芯区中的平均磁矫顽力的1.05至1.80倍。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磁矫顽力Hc为在芯区中的5以内。0033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硬度比该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硬度高至少2或至少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硬度比该硬质合金在表面区中的平均硬度高最多50。0034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表面区具有与(邻近)该芯区整体形成的层片(stratum)或层的形式。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表面区的厚度为至少约0.2毫米、至少约0.5毫米或甚至至少约1毫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表面。

19、区具有最多约5毫米或甚至最多约10毫米的厚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表面区的厚度为0.2毫米至10毫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并根据表面区的厚度,该芯区具有距离表面为约0.5毫米至约15毫米、约1毫米至约10毫米或约2毫米至约5毫米的最大深度。003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芯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是表面区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的约5至约29。0036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表面区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为在芯区中的5以内,或是芯区中的1.05至1.50倍。003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表面区中的金属粘合剂分数在表面区中任何深度范围中随距离表面的深度单调降低,并且表面区中的硬度在表面区中任何深度范围内随距离。

20、表面的深度单调升高。术语“单调”指的是该曲线是平滑的。0038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在芯区中的平均断裂韧性比在表面区中的高5至50。0039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硬质合金以金属碳化物或粘合剂中溶体的形式包含一定浓度的Cr、V、Ta、Ti、Nb、Zr、Hf或Mo,并且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浓度为2重量或更低、0.5重量或更低、或甚至0.3重量或更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粘合剂中的浓度在整个表面区与芯区中基本均匀地分布。004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超硬元件包含多晶金刚石复合片。说 明 书CN 102438780 ACN 102438788 A 4/8页60041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

21、含本发明的超硬元件的实施方案的工具。0042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具有相对低的钴含量的相对坚硬的芯区,和具有相对更多钴的相对不坚硬的表面区。这使得该超硬组织在使用中具有改善的耐破裂性,由此延长了包含本发明的超硬元件的实施方案的工具的使用寿命。0043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容易钎焊到刀架上,例如钻头,因为表面区中过量的钴可促进该本体表面被某些钎焊剂(brazes)和钎焊焊料润湿。0044 本文中所用的碳含量指的是在硬质合金本体或其一部分中每单位体积的总碳含量,包括游离的和反应的碳以及包括在金属碳化物晶粒中的碳。“高碳含量”理解为指的是这样的总碳含量:i)足够低,以致基本不。

22、具有游离碳形式,和ii)足够高,以致该硬质合金的磁矩(单位为微特斯拉立方米/千克)为0.131Y至0.161Y,其中Y是以重量计的钴分数。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的那样,相应于低碳含量的碳含量范围取决于与该硬质合金的性质与组成相关的多种因素。0045 生坯(green body)是本领域中已知的术语,是指计划烧结但还未烧结的制品。其通常是自支承的,并具有计划的成品的一般形状。0046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制造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超硬元件的硬质合金本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包含分散在金属粘合剂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未烧结生坯,并且在该生坯中具有起始的高碳含量;该生坯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

23、离该表面并邻接该表面区的芯区;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在低于1,280的温度下热处理该生坯一段时间,该温度足够低以避免金属粘合剂显著熔融,该温度和时间足以保持在生坯表面区中的开口孔隙率;向孔隙中引入气态脱碳剂以便在该生坯中形成脱碳的表面区,并在该芯区的至少一部分中保持起始的高碳含量;和液相烧结该生坯。0047 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0048 (1)提供包含分散在金属粘合剂中的金属碳化物晶粒的未烧结多孔生坯,该粘合剂具有高的总碳含量;0049 (2)在低于1,280的特定温度下,在真空或保护性(惰性)气氛中预烧结该生坯以便在表面区中获得所需开口孔隙率和在芯区中获得基本封闭的孔隙;0050 (3)在。

24、脱碳气氛中在低于1,280的温度下将该预烧结生坯选择性脱碳一段时间以仅将表面层脱碳并在芯区基本保持该高碳含量,和0051 (4)在高于1,300的温度下在真空或保护性气氛中最终烧结该预烧结和渗碳的生坯以获得全密度。0052 本方法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因受控的开口孔隙率,碳可以以有规律的方式由相当大的深度渗透该硬质合金,并因此避免在芯中的-相以及避免在表面区中的游离碳。0053 本方法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碳含量和通过设计表面区与芯区中的WC平均晶粒尺寸来控制表面区与芯区的钴含量。这可以避免对局部引入晶粒生长抑制剂(这在技术上是困难的,并容易降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断裂韧性)的需要。005。

25、4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制造包含接合到硬质合金本体的PCD组织的本发明的多晶金刚石(PCD)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包含碳化钨晶粒的硬质合金本体和包含选自钴、镍、铁、锰及包含任何这些的合金的用于金刚石的溶剂/催化剂材料的粘合剂材料,说 明 书CN 102438780 ACN 102438788 A 5/8页7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邻近表面的表面区和远离该表面的芯区,该表面区和该芯区是邻接的,芯区中的粘合剂分数小于表面区中的粘合剂分数;使金刚石晶粒的聚集块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接触以形成预烧结组件;使该预烧结组件经受金刚石热力学稳定的压力与温度以烧结该金刚石晶粒并形成整体结合到该硬质合金本体的P。

26、CD组织。0055 该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除去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区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除去足够的表面区以暴露该芯区。0056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提供接合于具有提高的坚硬度的硬质合金本体的充分烧结的超硬组织,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具有提高的耐磨性。0057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促进超硬组织形成的烧结助剂材料可以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区(其与芯区相比该表面区相对富含烧结助剂)提取,而不要求烧结助剂材料含量在整个硬质合金本体中都高。这允许优异地烧结超硬组织的实施方案以整体形成到基材本体上。例如,当该超硬材料是金刚石,且该硬质合金本体包含钴粘结碳化钨时,。

27、可以在高于约5GPa的超高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的烧结步骤中形成PCD组织并整体结合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表面,用于该金刚石的钴烧结助剂从该硬质合金本体的富钴表面区提取。附图说明0058 现在参照下列附图描述非限制性优选实施方案,其中0059 图1显示了PCD元件的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0060 图2显示了PCD元件的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0061 图3A显示了梯度(graded)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粘合剂含量与距离表面的深度的函数关系示意图。0062 图3B显示了梯度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硬度与距离表面的深度的函数关系示意图。0063 图3C显示了梯度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碳化物晶粒尺寸与距离表面的。

28、深度的函数关系示意图。0064 图3D显示了梯度硬质合金实施方案的碳含量与距离表面的深度的函数关系的示意图。0065 图4A和图4B分别显示了烧结碳化物本体的实施方案的表面区与芯区的显微照片,放大率为1000倍。0066 相同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指代相同特征。0067 实施方案详述0068 参照图1和图2,超硬元件的实施方案10各自包含在界面14处结合于硬质合金本体16的多晶超硬组织12,该硬质合金本体16包含通过金属粘合剂(未显示)结合到一起的金属碳化物晶粒(未显示)。金属粘合剂的固有功能是结合晶粒,尽管该晶粒不能直接结合在一起。该多晶超硬组织12各自包含超硬材料。该硬质合金本体16各自包含。

29、邻近界面14的表面区18和远离该界面14的芯区19,该表面区和芯区18和19是邻接的,芯区19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低于表面区18中的平均粘合剂分数。0069 参照图3A,在该本体的钴含量轴120与距表面深度轴130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质说 明 书CN 102438780 ACN 102438788 A 6/8页8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钴粘合剂分数120。对于硬质合金本体的距表面的深度(轴130),钴粘合剂分数120单调降低,其具有经过表面区18和芯区19的平均钴粘合剂分数122。0070 参照图3B,在该本体的硬度轴140与距表面的深度轴130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质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硬度140。随着。

30、距表面深度的增加(轴130),硬度140增加,在表面区18中的平均硬度小于在芯区19中的平均硬度。0071 参照图3C,在该本体的碳含量轴150与距表面的深度轴130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质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平均碳化钨晶粒尺寸150。在表面区18和芯区19之间,平均碳化钨晶粒尺寸150的变化不超过约5。0072 参照图3D,在该本体的硬度轴160与距表面的深度轴130的示意图上绘制了硬质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平均碳含量160。通过表面区18和芯区19,平均碳含量160通常随距表面的深度(轴130)而提高,在表面区18中的平均碳含量小于在芯区19中的平均碳含量。该表面区18和芯区19不含-相和游离碳。

31、。0073 参照图4A和图4B,硬质合金本体的实施方案的表面区中WC晶粒的平均尺寸基本上与其在芯区中的相同。显微照片的白色部分代表WC晶粒,黑色部分代表钴粘合剂。0074 该硬质合金的磁性质与重要的组织和组成特征有关。测量烧结碳化物中碳含量的最常见技术是间接地通过测量与其间接成比例的溶解在该粘合剂中的钨浓度:溶解在粘合剂中的碳含量越高,溶解在粘合剂中的钨浓度就越低。在粘合剂中的钨含量可以由磁矩或磁饱和4的测量值来确定,这些值具有与钨含量成反比的关系(Roebuck(1996),“Magnetic moment(saturation)measurements on hard-metals”,In。

32、t.J.Refractory Met.,卷14,页419-424)。0075 硬质合金中粘合剂钴的含量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多种方法测得,包括间接法,例如硬质合金的磁性质,或更直接地通过EDX,但是最精确的方法基于Co的化学浸出。碳化物晶粒例如WC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可通过采用例如平均线性截距技术检查硬质合金本体冶金学制备的横截面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或光学显微术图像来确定。或者,可以通过测量该硬质合金的磁矫顽力来间接测得该WC晶粒的平均尺寸,该磁矫顽力显示晶粒间Co的平均自由程,由此可以用本领域公知的简单式子计算该WC晶粒尺寸。该式子量化了Co粘结的WC硬质合金的磁矫顽力与Co平均自由程。

33、之间及因此与WC晶粒尺寸之间的反比关系。0076 优选和新颖的制造梯度硬质合金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0077 1.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通过合适方法制备包含WC和Co粉末的生坯,确保碳含量是成品本体的芯区所需的碳含量;0078 2.在真空或者惰性或保护性气氛中使未烧结的硬质合金生坯经受热处理一段时间。重要的是,该温度足够低以便不会导致钴粘合剂熔融,即该温度必须低于约1,280。为了保持特定的所需生坯开口孔隙率而选择温度与时间的组合。开口孔隙率允许气体以取决于开口孔隙的组织与数量和气体压力的速率渗透该本体,所述气体压力为1至2巴。已经经受预烧结热处理的多孔生坯具有特定的所需开口孔隙率。将导致所需孔隙。

34、率的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周期的关系最好试错法经验地确定,因为其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钴分数和气体渗透的所需深度,并因此取决于表面区的厚度;0079 3.在包含脱碳剂例如H2或CO2的气氛中使多孔的、未烧结的生坯经受进一步的热说 明 书CN 102438780 ACN 102438788 A 7/8页9处理一段时间,以便将其在表面区内部分地脱碳。气压应为约1至2巴。另外重要的是,该温度足够低,不会导致钴粘合剂熔融,即该温度必须低于约1,280摄氏度。通过开口孔隙令气体渗透该本体,渗透深度由时间段控制。在该脱碳阶段后,多孔本体在表面区内部分耗尽碳,碳浓度在表面区内较低,随进入本体的深度而单调升高。008。

35、0 4.在脱碳阶段后,如本领域已知那样,在高于1,320的温度下烧结该制品。在该烧结阶段过程中,钴液化并填充孔隙,碳因碳梯度而从芯区向表面区扩散。该扩散与公知的称为“钴迁移(cobalt drift)”的现象相关,其中钴倾向于在碳移动的方向中由高碳浓度区域向较低碳浓度区域迁移,并使得钴以及碳由芯区向表面移动。如本领域中已知的那样,选择用于液相烧结的温度和时间的组合以实现细WC晶粒在表面和芯区中溶解和再析出的特定所需速率。0081 通过烧结与本发明的钴粘结碳化钨硬质合金基材接触的金刚石晶粒层以形成整体结合到该硬质合金本体的PCD元件来形成多晶金刚石(PCD)元件的实施方案。在使用超高压力和温度(。

36、HpHT)烧结金刚石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采用本领域已知的超高压设备如何实现这一点。该硬质合金基材包含表面区和芯区,在HpHT烧结步骤之前,表面区中的钴分数高于在芯区中的钴分数。在该烧结步骤过程中,当基材中的钴熔融时,来自于邻近金刚石晶粒层的表面区的某些钴渗透到金刚石晶粒层中并充当烧结助剂,促进金刚石晶粒的共生以形成整体结合于该基材的共格结合金刚石块。0082 尽管不想被特定假设束缚,但认为该方法利用了称为“钴迁移”的已知现象,其中被烧结的硬质合金中的液体钴倾向于在与碳移动的相同方向中迁移。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碳梯度并令碳由高浓度区域扩散到低浓度区域来控制钴的移动。可以通过另一种公知的可能机。

37、理促进钴的这种移动,该机理与这样的事实有关:低碳含量倾向于导致更细的WC晶粒尺寸,这会导致在低碳区域中更高的毛细管力以及随之发生的液态钴向该区域中的迁移。实施例0083 参照下面的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这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0084 实施例10085 将碳化钨粉末在球磨机中在醇中以61的球与粉末之比进行碾磨120小时,在该碳化钨粉末中,WC晶粒具有约30至50微米的平均晶粒尺寸和6.13重量(MAS3000-5000,H.C.Starck)的碳含量。在随后的干燥后,碾磨的WC粉末在Turbular干式混合机中与10重量的钴粉末和0.1重量的炭黑掺混,在所述钴粉末中钴晶粒具有约1微。

38、米的平均晶粒尺寸。0086 在干燥该掺混物后,压制柱形生坯,并在1,000下在真空中热处理1小时。0087 随后在氢气气氛中在700下热处理多孔生坯一小时以便将表面区部分脱碳。0088 渗碳的生坯随后在1420下烧结75分钟,包括45分钟的真空烧结阶段和在氩气氛中在50巴压力下进行的30分钟的高等静压(HIP)烧结阶段。0089 烧结的硬质合金本体具有26毫米的直径和30毫米的高度。通过如下方式准备径向横截表面:通过EDM从本体切割4毫米厚盘状物并随后按照标准冶金学方法抛光该横截表面。0090 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抛光的横截面的显微组织。该盘状物不含可观察到的游离碳说 明 书CN 1024387。

39、80 ACN 102438788 A 8/8页10或-相。采用平均线性截距法分析表面区和芯区内的平均WC晶粒尺寸。0091 为了测量该表面区和芯区中的钴含量,从该盘状物切割厚度3毫米的两个环状物。最外面的环状物相应于表面区,内部的环状物相应于芯区。直径为14毫米的残余盘状物相应于芯区的内部主体。通过各种方法检查该环状物和盘状物,包括Co的化学浸出。还计算了比磁饱和SMS(磁饱和与标称纯Co的磁饱和相比的百分数)的值。结果显示在表1中。表面区和芯区的显微组织分别显示在图2(a)和(b)中。如本领域公知的那样,由于钴粘合剂中碳的浓度与比磁饱和(SMS)正相关(positively related)。

40、,后者给出了在区域中粘合剂的相对碳浓度的指示。在该实施例中,碳含量随距表面的深度而提高,由比磁饱和随距表面的深度而提高的事实表示。在该硬质合金的任何部分中没有可检测的-相。0092 表10093 0094 实施例20095 如实施例1中那样制造了柱形本体,并用作烧结并支承整体结合到其平坦端部之一(将其称为工作端)的PCD层的基材。除使用梯度基材之外,PCD元件制造的其它方面如常规上采用的那样。0096 在PCD烧结步骤后,分析该PCD元件。PCD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是优异的。来自本体表面区的一些钴已经如所需那样渗透到PCD层中,在邻近基材与PCD层之间界面处的表面区的层中略微降低了钴含量。如所需那样,基材的芯中的钴含量测得为约8.9重量,低于常规PCD基材。说 明 书CN 102438780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