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光纤连接基础设施装置 优先权申请
本申请案主张 2009 年 6 月 19 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 61/218,882 号的权益, 所述申请案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案的技术涉及用于互连数个部件的光纤装置, 包括在高容量光纤连接基础 设施中的光纤装置, 所述光纤连接基础设施经设计以基于系统的数据容量而在所述系统中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之间提供光学连接能力。 背景技术 尤其用于企业用途的计算化通信和应用的日益流行导致呈数字数据形式的信息 激增。 过去记载并记录在纸张上的内容现在可以记录在某一类型的电子媒介上以用于传播 和 / 或存储。结果, 形成了对存储和检索数据的途径的需要。已设计数据中心来回应这种 需要。 按照这种方式, 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中心位置来存储数据, 所述数据对于企业的持续 经营而言是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将企业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中, 所述企业可以确保数据 存储在受环境调节的安全可靠的位置中。此外, 系统可以并入在数据中心中以管理数据的 存储和检索, 从而便于企业持续发挥经营机能。
随着企业持续经营, 对数字数据的使用的需求扩大。这导致需要在数据中心中增 加数据存储容量还需要额外的结构和应用以在数据中心中有效并高效地管理数据的接收、 存储和检索。 离散部件和硬件可以并入以提供用于有效且高效地管理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 中的数据的必要功能。具体来说, 数据中心可以含有某一类型的数据存储设备, 例如, 存储 区域网络。 因此, 为了按照协调的方式起作用, 部件和硬件必须能够通过相互间传输和接收 数据来通信。 这种通信可以通过使用连接基础设施互连所述部件来促进。 然而, 数据中心中 的设备和部件会占据相对大量的空间, 且尤其占据相对大量的占地面积。 因此, 随着数据中 心的数据容量增加, 设备和部件 ( 包括连接基础设施 ) 占据的占地面积的量也会增加。这 给企业带来额外成本。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装置, 所述光纤装置具有用于管理数据 的部件。 所述光纤装置包含光纤设备, 所述光纤设备经设置以提供光学连接能力, 以用于在 至少两个部件之间通过光纤来传输数据。所述光纤设备支持每四十二个 (42 个 )U 架子空 间传输至少约 7300 兆兆位的数据。所述至少 7300 兆兆位的数据是所述至少两个部件的数 据管理容量。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一可以是数据存储设备。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一可以是 服务器。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一可以是交换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装置, 所述光纤装置具有用于管理数据 的部件。 所述光纤装置包含光纤设备机架, 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经设置以提供光学连接能力,
以用于在至少两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所述光纤设备支持每四十二个 (42 个 )U 架子空间 传输至少约 14,400 兆兆位的数据。所述至少 7300 兆兆位的数据是所述至少两个部件的数 据管理容量。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一可以是数据存储设备。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一可以是 服务器。所述至少两个部件之一可以是交换机。
另一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光纤装置, 所述光纤装置包含光纤设备机架, 所述光纤设 备机架经设置以固持光纤设备, 所述光纤设备提供光学连接能力, 以用于在部件中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之间传输数据其中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经设置以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容量来支 持数据的传输。所述数据中心的数据容量可以是每 42 个 U 架子空间至少 7300 兆兆位的数 据和 14,400 兆兆位的数据之一。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经设置以占据约 3.20 平方英尺到约 3.76 平方英尺的占地面积。
另一实施方式包括一种数据中心体系结构, 所述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具有 : 数据存 储设备, 所述数据存储设备具有数据存储容量 ; 设备分布区域 ; 和主分布区域。所述设备分 布区域包含服务器与交换机的一或两者以处理数据存储设备的数据。 所述主分布区域包含 光纤设备, 所述光纤设备经设置以基于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的数据存储容量而在数据存储设 备服务器和交换机中的至少两个之间支持数据的传输。 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另外的特征结构和优势, 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容易部分明了所述特征结构和优势, 或者通过实践本文所述的本发明 ( 包括上文的权利要求书、 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 ) 将部分认识到所述特征结构和 优势。
应理解, 上文的发明内容和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呈现若干实施方式, 且打算提供 用于理解本公开案的本质和特性的概观或框架。附图包括在本文中以提供进一步理解, 且 附图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部分。附图说明各种实施方式, 并与具体实施方 式一起用来解释所公开的概念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 1 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光纤设备机架的前视透视图, 其中所装设的示 例性 1-U 大小的底盘支持高密度光纤模块以提供既定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能力 ;
图 2 是图 1 的底盘的后视透视放大图, 其中光纤模块装设在光纤设备托盘中, 所述 光纤设备托盘装设在光纤设备中 ;
图 3 是一个光纤设备托盘的前视透视图, 其中所装设的光纤模块经设置以装设在 图 1 的底盘中 ;
图 4 是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的放大图, 其中未装设光纤模块 ;
图 5 是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的放大图, 其中装设了光纤模块 ;
图 6 是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的前视透视图, 其中未装设光纤模块 ;
图 7 是支持光纤模块的光纤设备托盘的前视透视图, 其中一个光纤设备托盘从图 1 的底盘延伸出 ;
图 8 是布置在图 1 的底盘中的示例性托盘导槽的左视透视图, 所述托盘导槽经设 置以收纳图 6 的光纤设备托盘, 所述光纤设备托盘能够支持一或多个光纤模块 ;
图 9A 和图 9B 分别是示例性托盘轨道的透视图和俯视图, 所述托盘轨道布置在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的每一侧上且经设置以通过图 8 的托盘导槽收纳在图 1 的底盘中 ;
图 10A 和图 10B 分别是示例性光纤模块的前视右视透视图和前视左视透视图, 所 述光纤模块可以布置在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中 ;
图 11 是图 10A 和图 10B 中的光纤模块的透视分解图 ;
图 12 是图 11 的光纤模块的透视俯视图, 其中去除了盖子并显示光纤模块中所装 设的光纤线束 ;
图 13 是图 11 的光纤模块的前视图, 其中未装设光纤部件 ;
图 14 是另一替代光纤模块的前视右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模块支持十二 (12) 纤 MPO 光纤部件且可以装设在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中 ;
图 15 是另一替代光纤模块的前视右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模块支持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部件且可以装设在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中 ;
图 16 是替代光纤模块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模块装设在图 3 的光纤设备托盘 中;
图 17 是图 16 的光纤模块的前视右视透视图 ;
图 18 是图 16 和图 17 的光纤模块的前视图 ;
图 19 是另一替代光纤模块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模块装设在图 3 的光纤设备托 盘中 ;
图 20 是图 19 的光纤模块的前视右视透视图 ;
图 21 是图 19 和图 20 的光纤模块的前视图 ;
图 22 是另一替代光纤模块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模块装设在替代光纤设备托 盘中, 所述光纤设备托盘可以装设在图 1 的底盘中 ;
图 23 是图 22 的光纤模块的前视右视透视图 ;
图 24 是图 22 和图 23 的光纤模块的前视图 ;
图 25 是替代示例性 4-U 大小光纤底盘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底盘可以支持根据 所公开的光纤设备托盘和光纤模块的光纤设备托盘和光纤模块。
图 26 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数据中心体系结构的示意图, 所述数据中心体 系结构具有数个部件, 包括服务器、 交换机、 存储器和光纤互连结构 ;
图 27 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纤设备机架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设备机架 中布置了光纤设备 ; 和
图 28 是设备机架的安排方案的前视正视图, 所述设备机架容纳图 26 的数据中心 的部件和光纤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某些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的实例说明在附图中, 在附图中, 显 示了一些 ( 但并不是全部 ) 特征结构。确实, 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按照许多不同 形式来实施, 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文中所陈述的实施方式 ; 实际上, 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 得本公开案将符合适用法律规定。 只要有可能, 相似元件符号将用来表示相似部件或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高密度光纤模块和光纤模块外壳以及相 关设备。在某些实施方式中, 光纤模块和 / 或光纤模块外壳的前开口的宽度和 / 或高度,可以根据分别与光纤模块和光纤模块外壳的主体的前侧的宽度和 / 或高度的设计关系, 来 提供以支持光纤部件或连接。按照这种方式, 光纤部件可以装设在光纤模块的前侧的既定 百分比或区域中以给一或多个既定光纤部件类型提供高密度的光纤连接。在另一实施方 式中, 光纤模块和 / 或光纤模块外壳的前开口可以经提供以针对光纤模块和 / 或光纤模块 外壳的前开口的既定宽度和 / 或高度, 支持设计连接密度的光纤部件或连接。具体实施方 式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高连接密度和带宽的光纤装置和相关设备。 在某些实施方式 中, 提供了光纤装置, 且所述光纤装置包含底盘, 所述底盘界定一或多个 U 空间光纤设备单 元, 其中所述一或多个 U 空间光纤设备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经设置以在 1-U 空间中并针对一 或多个既定光纤部件类型支持既定的光纤连接密度或带宽。
此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纤装置, 所述光纤装置具有用于管理 数据的部件。所述光纤装置包含光纤设备机架, 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界定至少 42 个 U 空间光 纤设备单元且经设置以固持光纤设备, 所述光纤设备提供光纤连接能力, 以用于在所述部 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之间传输数据。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经设置以基于至少约 7300 兆兆 位的数据的部件数据管理容量来支持数据的传输。在另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 纤装置, 所述光纤装置具有用于管理数据的部件。 所述光纤装置包含光纤设备机架, 所述光 纤设备机架界定至少 42 个 U 空间光纤设备单元且经设置以固持光纤设备, 所述光纤设备 提供光纤连接能力, 以用于在所述部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之间传输数据。所述光纤设备 机架经设置以基于至少约 7300 兆兆位的数据与约 14,400 兆兆位的数据之间的部件数据 管理容量来支持数据的传输。另一实施方式包括一种光纤装置, 所述光纤装置包含光纤设 备机架, 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经设置以固持光纤设备, 所述光纤设备提供光学连接能力, 以用 于在部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之间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经设置以占据约 3.20 平方英尺到约 3.76 平方英尺的占地面积。所述光纤设备机架经设置以基于具有至少 7300 兆兆位的数据的管理容量的系统来支持数据的传输。
此外,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 希望术语 “光纤光缆” 和/或 “光纤” 包括所有类型的单 模式和多模式光波导, 包括一或多个裸光纤、 松管光纤、 紧套光纤、 带状光纤、 抗弯光纤, 或 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媒介的任何其它应急手段。
就这点来说, 图 1 用前视透视图说明示例性 1-U 大小光纤设备 10。如下文将更详 细描述的, 光纤设备 10 支持高密度光纤模块, 所述光纤模块在 1-U 空间中支持高光纤连接 密度和带宽。光纤设备 10 可以提供在数据分布中心或中心站处以支持光缆间光纤连接并 管理数个光纤光缆连接。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 光纤设备 10 具有一或多个光纤设备托 盘, 所述光纤设备托盘各自支持一或多个光纤模块。然而, 光纤设备 10 也可以用于支持一 或多个光纤配线板或其它支持光纤部件和连接能力的光纤设备。
光纤设备 10 包括光纤设备底盘 12( 简称为 “底盘 12” )。底盘 12 显示为装设在 光纤设备机架 14 中。光纤设备机架 14 含有两个垂直轨道 16A、 16B, 所述垂直轨道 16A、 16B 垂直延伸, 并包括一系列孔隙 18, 所述孔隙 18 用于便于将底盘 12 附接在光纤设备机架 14 内。 底盘 12 由光纤设备机架 14 附接并支持, 所述光纤设备机架 14 呈架子的形式, 所述架子 在垂直轨道 16A、 16B 内堆叠在彼此上。如图所示, 底盘 12 附接到垂直轨道 16A、 16B。光纤 设备机架 14 可以支持 1-U 大小的架子, 其中 “U” 等于如下标准 : 高度 1.75 英寸及宽度十九 (19) 英寸。在某些应用中, “U” 的宽度可以是二十三 (23) 英寸。并且, 术语光纤设备机架14 应理解为也包括呈机柜形式的结构。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底盘 12 是 1-U 大小 ; 然而, 底 盘 12 也可以提供成大于 1-U 的大小。
如下文稍后将更详细论述的, 光纤设备 10 包括数个可延伸光纤设备托盘 20, 所述 光纤设备托盘 20 各自支承一或多个光纤模块 22。底盘 12 和光纤设备托盘 20 支持光纤模 块 22, 底盘 12 和光纤设备托盘 20 在既定空间中 ( 包括在 1-U 空间中 ) 支持高密度光纤模 块和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连接。 图 1 显示布置在光纤模块 22 中的示例性光纤部件 23, 所述 光纤部件 23 支持光纤连接。举例来说, 光纤部件 23 可以是光纤适配器或光纤连接器。如 下文稍后也将更详细论述的, 例如, 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光纤模块 22 可以经提供以使得光纤 部件 23 可以通过光纤模块 22 的前侧或正面的宽度的至少百分之八十五 (85% ) 而布置。 这个光纤模块 22 设置可以提供约 90 毫米 (mm) 或 90 毫米 (mm) 以下的前开口, 其中针对单 联或双联光纤部件 23, 光纤部件可以通过光纤模块 22 的前开口而布置并且按照光纤模块 22 的前开口的宽度的每 7.0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而布置。在这个实例中, 六个 (6 个 ) 双联光纤部件或十二个个 (12 个 ) 单联光纤部件可以装设在每个光纤模块 22 中。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设备托盘 20 在 1-U 空间的约整个宽度中支持多达四个 (4 个 ) 光纤模块 22, 并在 1-U 空间的高度中支持三个 (3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 从而在 1-U 空间中 支持总计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因此, 举例来说, 如果六个 (6 个 ) 双联光纤部件布 置在图 1 所示的底盘 12 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所装设的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 中的 每一个光纤模块中, 那么总计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连接或七十二个 (72 个 ) 双向通 道 ( 即, 传输通道和接收通道 ) 将由底盘 12 在 1-U 空间中支持。如果五个 (5 个 ) 双联光 纤适配器布置在底盘 12 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所装设的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 中的 每一个中, 那么总计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或六十个 (60 个 ) 双向通道将由底盘 12 在 1-U 空间中支持。底盘 12 也在 1-U 空间中支持至少九十八个 (98 个 ) 光纤部件, 其中所 述光纤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单联或双联光纤部件。
如果多纤光纤部件 ( 例如, MPO 部件 ) 装设在光纤模块 22 中, 那么较高光纤连接 密度和带宽将可能在使用类似光纤部件的其它底盘 12 上实现。 举例来说, 如果多达四个 (4 个 ) 十二 (12) 纤 MPO 光纤部件布置在每一光纤模块 22 中, 且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 在 1-U 空间中布置在底盘 12 中, 那么底盘 12 将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五百七十六个 (576 个 ) 光纤连接。如果多达四个 (4 个 ) 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部件布置在每一光纤模块 22 中, 且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 布置在底盘 12 中, 那么底盘 12 将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 达一千一百五十二个 (1152 个 ) 光纤连接。
图 2 是图 1 的底盘 12 的后视透视放大图, 其中光纤模块 22 载有光纤部件 23 并装 设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所述光纤设备托盘 20 装设在底盘 12 中。模块轨道 28A、 28B 布置 在每个光纤模块 22 的每一侧上。如图 3 到图 5 更详细说明, 模块轨道 28A、 28B 经设置以插 入在模块轨道导槽 32 的托盘通道 30 内, 所述模块轨道导槽 32 布置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应注意, 可以提供任何数量的模块轨道导槽 32。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模块 22 可以从光 纤设备托盘 20 的前端 34 与后端 36 两者装设。如果希望从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后端 36 将 光纤模块 22 装设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那么光纤模块 22 的前端 33 可以从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后端 36 插入。更具体来说, 光纤模块 22 的前端 33 插入到模块轨道导槽 32 的托盘通 道 30 中。光纤模块 22 可以接着在托盘通道 30 内向前推动, 直到光纤模块 22 抵达模块轨道导槽 32 的前端 34 为止。如本说明书中稍后描述的, 光纤模块 22 可以朝着前端 34 移动, 直到光纤模块 22 抵达前端 34 中所布置的挡止件或锁定特征结构为止。图 6 也说明光纤设 备托盘 20, 其中未装设光纤模块 22, 以说明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托盘通道 30 和其它特征结 构。
光纤模块 22 可以通过将光纤模块 22 向前推动到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前端 33 而在 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锁定到适当位置。如图 3 说明和图 4 的放大图更详细说明的, 呈前挡止 件 38 的形式的锁定特征结构布置在模块轨道导槽 32 中。如图 5 中装设了光纤模块 22 的 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放大图所说明的, 前挡止件 38 防止光纤模块 22 延伸超出前端 34。当希 望从光纤设备托盘 20 去除光纤模块 22 时, 也布置在模块轨道导槽 32 中并连结到前挡止件 38 的前模块舌片 40 可以向下推动以啮合前挡止件 38。结果, 前挡止件 38 将从光纤模块 22 向外移开, 以使得光纤模块 22 未被阻碍向前拉动。光纤模块 22 且尤其光纤模块 22 的模块 轨道 28A、 28B( 图 2) 可以沿着模块轨道导槽 32 向前拉动以从光纤设备托盘 20 去除光纤模 块 22。
光纤模块 22 也可以从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后端 36 去除。为了从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后端 36 去除光纤模块 22, 通过朝着光纤模块 22 向内推动控制杆 46( 参见图 2 和图 3 ; 也 参见图 10A 和图 10B) 以使闩锁 44 从模块轨道导槽 32 释放来松开闩锁 44。为了便于朝着 光纤模块 22 向内推动控制杆 46, 指钩 48 提供邻近控制杆 46 以使得控制杆 46 可以容易由 拇指和食指挤入指钩 48 中。 继续参照图 3 到图 6, 光纤设备托盘 20 也可以含有延伸构件 50。布线导槽 52 可 以便利地布置在延伸构件 50 上以给连接到布置在光纤模块 22( 图 3) 中的光纤部件 23 的 光纤或光纤光缆提供布线路径。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末端上的布线导槽 52′可以相对于模 块轨道导槽 32 成角度以按照相对于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侧面的某一角度布设光纤或光纤光 缆。拉片 54 也可以连接到延伸构件 50 以提供一种允许光纤设备托盘 20 容易从底盘 12 拉 出及推进底盘 12 中的手段。
如图 3 和图 6 所示, 光纤设备托盘 20 也含有托盘轨道 56。如图 7 所示, 托盘轨道 56 经设置以收纳在底盘 12 中所布置的托盘导槽 58 中, 以固定光纤设备托盘 20 并允许光 纤设备托盘 20 移到底盘 12 中和移出底盘 12。在下文参照图 8 和图 9A 到图 9B 来论述有 关托盘轨道 56 和托盘轨道 56 与底盘 12 中的托盘导槽 58 的连结的更多细节。光纤设备托 盘 20 可以通过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托盘轨道 56 在托盘导槽 58 内移动来移到底盘 12 中和 移出底盘 12。按照这种方式, 光纤设备托盘 20 可以独立地沿在底盘 12 中的托盘导槽 58 来 回移动。图 7 说明一个从底盘 12 拉出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设备托 盘 20 是布置在底盘 12 的托盘导槽 58 内的三个 (3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 之一。托盘导槽 58 可以布置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左侧末端 60 和右侧末端 62 两者上。托盘导槽 58 在底 盘 12 中装设成相互对置并相互面对以给收纳在托盘导槽 58 中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托盘 轨道 56 提供互补的托盘导槽 58。如图 7 所示, 如果希望操作特定光纤设备托盘 20 和 / 或 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的特定光纤模块 22, 那么所需要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拉片 54 可以向前 拉动以使光纤设备托盘 20 从底盘 12 向前延伸出。如先前所论述的, 光纤模块 22 可以从光 纤设备托盘 20 去除。在完成操作时, 光纤设备托盘 20 可以推回到底盘 12 中, 其中托盘轨 道 56 在底盘 12 中所布置的托盘导槽 58 内移动。
图 8 是布置在图 1 的底盘 12 中的示例性托盘导槽 58 的左视透视图。如上文所论 述的, 托盘导槽 58 经设置以在底盘 12 中收纳光纤设备托盘 20, 所述光纤设备托盘 20 支持 一或多个光纤模块 22。如图 7 所示, 托盘导槽 58 允许从底盘 12 拉出光纤设备托盘 20。在 这个实施方式中, 托盘导槽 58 包含导槽面板 64。导槽面板 64 可以由所需要的任何材料构 造而成, 所述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或金属。如图 8 所示, 导槽面板 64 含有一系列孔隙 66 以便于将导槽面板 64 附接到底盘 12。导槽构件 68 布置在导槽面板 64 中并且经设置以 收纳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托盘轨道 56。在图 8 的实施方式中, 三个 (3 个 ) 导槽构件 68 布置 在导槽面板 64 中, 以能够在 1-U 空间中收纳三个 (3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多达三个 (3 个 ) 托盘轨道 56。然而, 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导槽构件 68 可以提供在托盘导槽 58 中以涵 盖小于或大于 1-U 空间的大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导槽构件 68 各自包括导槽通道 70, 所 述导槽通道 70 经设置以收纳托盘轨道 56 且允许托盘轨道 56 沿着导槽通道 70 移动以在底 盘 12 中来回平移光纤设备托盘 20。
片簧 72 布置在托盘导槽 58 的导槽构件 68 中的每一个中, 并且片簧 72 各自经设置 以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在导槽构件 68 中的移动期间为托盘轨道 56 提供挡止位置。片簧 72 各自含有止动装置 74, 止动装置 74 经设置以收纳布置在托盘轨道 56 中的突起部分 76( 图 9A 到图 9D), 以提供挡止或搁置位置。托盘轨道 56 含有安装平台 75, 所述安装平台 75 用于 将托盘轨道 56 附接到光纤设备托盘 20。可能需要在托盘导槽 56 中提供挡止位置以允许 光纤设备托盘 20 在移到底盘 12 中和移出底盘 12 时具有挡止位置。托盘轨道 56 中的两个 (2 个 ) 突起部分 76 在任何既定时间布置在托盘导槽 58 中的两个 (2 个 ) 止动装置 74 中。 当光纤设备托盘 20 在第一挡止位置中完全缩回到底盘 12 中时, 托盘轨道 56 的两个 (2 个 ) 突起部分 76 布置在邻近导槽通道 70 的后端 77 的一个止动装置 74 中, 且中间止动装置 74 布置在导槽通道 70 的后端 77 与前端 78 之间。当光纤设备托盘 20 从底盘 12 拉出时, 托盘 轨道 56 的两个 (2 个 ) 突起部分 76 布置在邻近导槽通道 70 的前端 78 的一个止动装置 74 中, 且中间止动装置 74 布置在导槽通道 70 的后端 77 与前端 78 之间。
如图 8 所示, 随着托盘轨道 56 在导槽通道 70 内拉动, 布置在托盘轨道 56 中并说 明在图 9A 和图 9B 中的突起部分 80 经弹压以越过布置在片簧 72 之间的过渡构件 82。如图 9A 和图 9B 所示, 突起部分 80 提供在托盘轨道 56 中所布置的片簧 81 中。过渡构件 82 具有 倾斜表面 84, 所述倾斜表面 84 允许突起部分 80 随着光纤设备托盘 20 通过导槽通道 70 平 移而越过过渡构件 82。由于突起部分 80 含有过渡构件 82, 因此施加到突起部分 80 上的力 使片簧 81 向内弯曲, 从而允许突起部分 80 越过过渡构件 82。为了防止托盘轨道 56 且因 此防止光纤设备托盘 20 延伸超出导槽通道 70 的前端 78 与后端 77, 挡止构件 86 布置在导 槽通道 70 的前端 78 与后端 77 处。挡止构件 86 不具有倾斜表面 ; 因此托盘轨道 56 中的突 起部分 80 邻接挡止构件 86 并被防止延伸超过挡止构件 86 以及防止在导槽通道 70 的前端 78 之外延伸。
针对 1-U 底盘 12 和光纤设备托盘 20 以及可以装设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的光纤 模块 22 的上文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背景, 现在将描述光纤模块 22 的形状因数。光纤模块 22 的形状因数允许在光纤模块 22 的前部的某一百分比的区域内布置高密度的光纤部件 23, 因此针对既定类型的光纤部件 23 支持特定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当这个光纤模块 22 形状 因数与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 的能力 ( 如上文示例性底盘 12的实例所描述的 ) 组合时, 较高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得到支持并成为可能。
就这点来说, 图 10A 和图 10B 是示例性光纤模块 22 的右视透视图和左视透视图。 如上文所论述, 光纤模块 22 可以装设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以在底盘 12 中提供光纤连接。 光纤模块 22 包含收纳了盖子 92 的主体 90。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 内部腔室 94( 图 11) 布置在主体 90 和盖子 92 内, 并经设置以收纳或固定光纤或光纤光缆线束。主体 90 布置在 主体 90 的前侧 96 与后侧 98 之间。光纤部件 23 可以通过主体 90 的前侧 96 而布置, 且经 设置以收纳连接到光纤光缆 ( 未图示 ) 的光纤连接器。在这个实例中, 光纤部件 23 是双联 LC 光纤适配器所述双联 LC 光纤适配器经设置以收纳并支持与双联 LC 光纤连接器的连接。 然而, 任何所需要的光纤连接类型可以提供在光纤模块 22 中。光纤部件 23 连接到光纤部 件 100, 光纤部件 100 通过主体 90 的后侧 98 而布置。按照这种方式, 与光纤部件 23 的连接 会形成与光纤部件 100 的光纤连接。在这个实例中, 光纤部件 100 是多纤 MPO 光纤适配器, 所述多纤 MPO 光纤适配器经装备以建立与多个光纤 ( 例如, 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或二十四 个 (24 个 ) 光纤 ) 的连接。光纤模块 22 也可以管理光纤部件 23、 100 之间的极性。
模块轨道 28A、 28B 布置在光纤模块 22 的每一侧 102A、 102B 上。如先前所论述的, 模块轨道 28A、 28B 经设置以插入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模块轨道导槽 32 内, 如图 3 所示。 如 先前所论述的, 按照这种方式, 当希望将光纤模块 22 装设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时, 光纤模 块 22 的前侧 96 可以从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前端 33 或后端 36 插入。 图 11 以分解图说明光纤模块 22, 其中光纤模块 22 的盖子 92 经去除以说明内部 腔室 94 和光纤模块 22 的其它内部部件。图 12 说明已组装的光纤模块 22, 但盖子 92 未装 设在主体 90 上。盖子 92 包括侧面 108、 110 中所布置的凹口 106, 所述凹口 106 经设置以 在盖子 92 附接到光纤模块 22 的主体 90 时与布置在主体 90 的侧面 102A、 102B 上的突起部 分 112 互锁, 以将盖子 92 紧固到主体 90。盖子 92 也含有凹口 114、 116, 所述凹口 114、 116 分别布置在盖子 92 的前侧 118 和后侧 120 上。凹口 114、 116 经设置以在盖子 92 附接到主 体 90 时与分别布置在主体 90 的前侧 96 和后端 98 中的突起部分 122、 124 互锁, 以同样将 盖子 92 紧固到主体 90。图 12 未显示突起部分 122、 124。
继续参照图 11, 光纤部件 23 通过前开口 126 而布置, 所述前开口 126 在主体 90 的 前侧 96 中沿着纵轴 L1 而布置。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部件 23 是双联 LC 适配器 128, 所 述双联 LC 适配器 128 支持单联或双联光纤连接和连接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双联 LC 适配 器 128 含有突起部分 130, 所述突起部分 130 经设置以与布置在主体 90 上的孔口 135 啮合, 以将双联 LC 适配器 128 紧固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的主体 90 中。光缆线束 134 布置在内部腔 室 94 中, 其中光纤连接器 136、 138 布置在光纤 139 的每一端上, 光纤 139 连接到双联 LC 适 配器 128 和布置在主体 90 的后侧 98 中的光纤部件 100。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光纤部件 100 是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十二 (12) 纤 MPO 光纤适配器 140。如图 12 所示, 两个垂直构件 142A、 142B 布置在主体 90 的内部腔室 94 中, 以固定光缆线束 134 的光纤 139 的环圈。在这个实 施方式中, 垂直构件 142A、 142B 和垂直构件 142A、 142B 两者之间的距离经设计以在光纤 139 中提供不大于四十 (40)mm 且优选二十五 (25)mm 或二十五 (25)mm 以下的弯曲半径 R。
图 13 说明光纤模块 22 的前视图, 其中所述光纤模块 22 在前侧 96 中未载有光纤 部件 23, 以进一步说明光纤模块 22 的形状因数。如先前所论述的, 前开口 126 通过主体 90 的前侧 96 而布置以收纳光纤部件 23。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越大, 可以布置在光纤模块 22
中的光纤部件 23 的数量越大。光纤部件 23 的数量越大, 光纤连接越多, 较多的光纤连接能 够支持较高的光纤连接能力和带宽。然而, 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越大, 需要在底盘 12 中为 光纤模块 22 设置的区域越大。因此,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设计为光纤 模块 22 的主体 90 的前侧 96 的宽度 W2 的至少百分之八十五 (85% )。宽度 W1 比宽度 W2 的 百分比越大, 在不增加宽度 W2 的情况下, 在前开口 126 中提供以收纳光纤部件 23 的区域越 大。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宽度 W3, 即光纤模块 22 的总宽度可以是 86.6mm, 即, 3.5 英寸。在 这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模块 22 的总深度 D1 是 113.9mm, 即, 4.5 英寸 ( 图 12)。如先前所论 述的, 光纤模块 22 经设计以使得四个 (4 个 ) 光纤模块 22 可以布置在底盘 12 中的光纤设 备托盘 20 中的 1-U 宽度空间中。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底盘 12 的宽度经设计以容纳 1-U 空 间宽度。
在三个 (3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 布置在底盘 12 的 1-U 高度中的情况下, 可以在 既定 1-U 空间中支持总计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如图 1 的底盘 12 所示, 支持每光 纤模块 22 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底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 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连接或七十二个 (72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十二 个 (12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因此, 底盘 12 能够通过在光纤模 块 22 中布置十二个 (12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六个 (6 个 ) 双联光纤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 中支持多达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连接。支持每光纤模块 22 多达十个 (10 个 ) 光纤 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底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或六十个 (60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十个 (10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 块 22)。因此, 底盘 12 也能够通过在光纤模块 22 中布置十个 (10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五 个 (5 个 ) 双联光纤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
本文中所公开的底盘 12 和光纤模块 22 的这个实施方式可以在 1-U 空间内支持某 一光纤连接密度, 其中, 光纤部件 23 在 1-U 空间中的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 中占据的 区域等于 1-U 空间中的全部光纤设备机架 14 区域的至少百分之五十 (50% )( 参见图 1)。 在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 提供在底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的情况下, 1-U 空间包含占据 光纤模块 22 的前侧 96 的区域的至少百分之七十五 (75% ) 的光纤部件 23。
提供一个 (1 个 ) 传输 / 接收对的两个 (2 个 ) 双联光纤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中实现 每秒十 (1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或在全双工模式中实现每秒二十 (2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因此,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 如果使用了十 (1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使用至少一个双联或单 联光纤部件而在 1-U 空间中提供至少七十二个 (72 个 ) 双工传输和接收对可以在 1-U 空间 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七百二十 (72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或在 1-U 空间中在全 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一千四百四十 (144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如果使用了一百 (10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这个设置也可以分别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六百 (6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以及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一千两百 (12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如果使用了四十 (4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这个设置也可以分别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四百八十 (48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以及在 1-U 空间中 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九百六十 (96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当使用了十 (10) 千兆 位收发器时, 在 1-U 空间中提供至少六十个 (60 个 ) 双工传输和接收对可以在 1-U 空间中 在半双工模式中实现至少每秒六百 (6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或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实现至少每秒一千两百 (12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当使用了十 (10) 千兆位收发器时, 在 1-U 空间中提供至少四十九个 (49 个 ) 双工传输和接收对可以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工模 式中实现至少每秒四百八十一 (481)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或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实 现至少每秒九百六十二 (962)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可以设计为大于光纤模块 22 的主体 90 的前侧 96 的宽度 W2 的百分之八十五 (85% )。 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设计为介于宽度 W2 的百分之九十 (90% ) 与百分之九十九 (99% ) 之间。 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小于九十 (90)mm。 另外举例来说, 宽 度 W1 可以小于八十五 (85)mm 或小于八十 (80)mm。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是八十三 (83) mm, 且宽度 W2 可以是八十五 (85)mm, 宽度 W1 比宽度 W2 的比率是 97.6%。在这个实例中, 前开口 126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的每 7.0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此外, 光纤模块 22 的前开口 126 可以在宽 度 W1 中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的每 6.9mm 至少一个 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
此外, 如图 13 所示, 前开口 126 的高度 H1 可以设计为光纤模块 22 的主体 90 的前 侧 96 的高度 H2 的至少百分之九十 (90% )。按照这种方式, 前开口 126 具有足够高度来 收纳光纤部件 23, 并且使得三个 (3 个 ) 光纤模块 22 可以布置在 1-U 空间高度中。举例来 说, 高度 H1 可以是十二 (12)mm 或十二 (12)mm 以下, 或十 (10)mm 或十 (10)mm 以下。举例 来说, 高度 H1 可以是十 (10)mm, 且高度 H2 可以是十一 (11)mm( 即, 7/16 英寸 ), 高度 H1 比 高度 H2 的比率是 90.9%。 具有替代光纤连接密度的替代光纤模块是可能实现的。图 14 是替代光纤模块 22′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模块 22′可以装设在图 1 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光纤模块 22′的形状因数与图 1 到图 13 所示的光纤模块 22 的形状因数相同。然而, 在图 14 的光 纤模块 22′中, 两个 (2 个 )MPO 光纤适配器 150 通过光纤模块 22′的前开口 126 而布置。 MPO 光纤适配器 150 连接到两个 (2 个 )MPO 光纤适配器 152, 所述 MPO 光纤适配器 152 布置 在光纤模块 22′的主体 90 的后侧 98 中。因此, 如果 MPO 光纤适配器 150 各自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 那么光纤模块 22′可以支持多达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因此, 在这个 实例中, 如果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提供在底盘 12 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那么 多达两百八十八个 (288 个 ) 光纤连接可以由底盘 12 在 1-U 空间中支持。此外, 在这个实 例中, 光纤模块 22′的前开口 126 可以在宽度 W1( 图 13) 中支持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 接, 以支持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的每 3.4 到 3.5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应 理解, 关于模块的论述也可以适用于面板。 出于本公开案的目的, 面板可以在一侧上具有一 或多个适配器, 而在相对侧上不具有适配器。
因此,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 如果使用了十 (1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使用至少一个 十二 (12) 纤 MPO 光纤部件而在 1-U 空间中提供至少两百八十八个 (288 个 ) 双工传输和接 收对可以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两千八百八十 (2880) 千兆位的数据 速率或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五千七百六十 (5760) 千兆位的数据速 率。如果使用了一百 (10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这个设置也可以分别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 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四千八百 (48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以及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 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九千六百 (96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如果使用了四十 (40) 千兆位收
发器, 那么这个设置也可以分别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一千九百二十 (192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以及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三千八百四十 (384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使用至少一个十二 (12) 纤 MPO 光纤部件, 在使用十 (10) 千兆位 收发器时, 这个设置也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四千三百二十二 (4322)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或使用至少一个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部件, 在使用十 (10) 千兆位收 发器时, 这个设置也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两千一百六十一 (2161)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如果光纤模块 22′中的 MPO 光纤适配器 150 支持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 那么光 纤模块 22′可以支持多达四十八个 (48 个 ) 光纤连接。 因此, 在这个实例中, 如果多达十二 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提供在底盘 12 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那么在光纤模块 22′布置 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的情况下, 多达五百七十六个 (576 个 ) 光纤连接可以由底盘 12 在 1-U 空间中支持。此外, 在这个实例中, 光纤模块 22′的前开口 126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 多达四十八个 (48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的每 1.7mm 至少一个光纤连 接的光纤连接密度。
图 15 是另一替代光纤模块 22″的前视透视图, 所述光纤模块 22″可以装设在图 1 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光纤模块 22″的形状因数与图 1 到图 13 所示的光纤模块 22 的 形状因数相同。然而, 在光纤模块 22″中, 四个 (4 个 )MPO 光纤适配器 154 通过光纤模块 22″的前开口 126 而布置。MPO 光纤适配器 154 连接到四个 (4 个 )MPO 光纤适配器 156, 所 述 MPO 光纤适配器 156 布置在光纤模块 22′的主体 90 的后端 98 中。因此, 如果 MPO 光纤 适配器 150 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 那么光纤模块 22″可以支持多达四十八个 (48 个 ) 光纤连接。因此, 在这个实例中, 如果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提供在底盘 12 的 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那么多达五百七十六个 (756 个 ) 光纤连接可以由底盘 12 在 1-U 空间 中支持。此外, 在这个实例中, 光纤模块 22″的前开口 126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的每 1.7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 密度。
如果布置在光纤模块 22″中的四个 (4 个 )MPO 光纤适配器 154 支持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 那么光纤模块 22″可以支持多达九十六个 (96 个 ) 光纤连接。因此, 在这个实例 中, 如果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光纤模块 22″提供在底盘 12 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 那么多达 一千一百五十二个 (1152 个 ) 光纤连接可以由底盘 12 在 1-U 空间中支持。此外, 在这个实 例中, 光纤模块 22″的前开口 126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多达九十六个 (96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126 的宽度 W1 的每 0.85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
此外,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 如果使用了十 (1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使用至少一个 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部件而在 1-U 空间中提供至少五百七十六个 (576 个 ) 双工传输 和接收对可以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五千七百六十 (5760) 千兆位的 数据速率或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一万一千五百二十 (11520) 千兆 位的数据速率。如果使用了一百 (10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这个设置也可以分别在 1-U 空 间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四千八百 (48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以及在 1-U 空间 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九千六百 (96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如果使用了四十 (40) 千兆位收发器, 那么这个设置也可以分别在 1-U 空间中在半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三千八百四十 (384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以及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 秒七千六百八十 (768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使用至少一个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部件, 在使用十 (10) 千兆位收发器时, 这个设置也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 八千六百四十二 (8642)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或使用至少一个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部件, 在使用十 (10) 千兆位收发器时, 这个设置也在 1-U 空间中在全双工模式中支持至少每秒 四千三百二十一 (4321)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
图 16 说明替代光纤模块 160, 所述光纤模块 160 可以提供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以 支持光纤连接和连接密度与带宽。图 17 是图 16 的光纤模块 160 的右视前视透视图。在这 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模块 160 经设计以在两组模块轨道导槽 32 上装配。通道 162 通过光纤 模块 160 的中心轴线 164 而布置以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收纳模块轨道导槽 32。类似于图 1 到图 13 的光纤模块 22 的模块轨道 28A、 28B, 模块轨道 165A、 165B 布置在光纤模块 160 的 通道 162 内并经设置以与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的托盘通道 30 啮合。类似于图 1 到图 13 的 光纤模块 22 的模块轨道 28A、 28B, 模块轨道 166A、 166B 布置在光纤模块 160 的每一侧 168、 170 上, 所述模块轨道 166A、 166B 经设置以与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的托盘通道 30 啮合。模块 轨道 166A、 166B 经设置以与模块轨道导槽 32 中的托盘通道 30 啮合, 所述模块轨道导槽 32 布置在与光纤模块 160 两侧 168、 170 上的模块轨道导槽 32 啮合的模块轨道导槽 32 之间。
多达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部件 23 可以布置在光纤模块 160 的前侧 172 中。 在这 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部件 23 包含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双联 LC 光纤适配器, 所述双联 LC 光 纤适配器连接到布置在光纤模块 160 的后端 176 中的一个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连接器 174。因此, 在三个 (3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 布置在底盘 12 的高度中的情况下, 在既定 1-U 空间中可以支持总计六个 (6 个 ) 光纤模块 160。支持每光纤模块 160 多达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底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 连接或七十二个 (72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六 个 (6 个 ) 光纤模块 160)。因此, 底盘 12 能够通过在光纤模块 160 中布置二十四个 (24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十二个 (12 个 ) 双联光纤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连接。支持每光纤模块 160 多达二十个 (20 个 ) 光纤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底 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或六十个 (60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二十个 (20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六个 (6 个 ) 光纤模块 160)。因此, 底盘 12 也 能够通过在光纤模块 160 中布置二十个 (20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十个 (10 个 ) 双联光纤 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
图 18 说明图 16 到图 17 的光纤模块 160 的前视图, 其中所述光纤模块 160 在前侧 172 中未载有光纤部件 23, 以进一步说明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光纤模块 160 的形状因数。 布置 在通道 162 的每一侧上的前开口 178A、 178B 通过光纤模块 160 的主体 180 的前侧 172 而布 置以收纳光纤部件 23。宽度 W1 和 W2 以及高度 H1 和 H2 与图 13 所示的光纤模块 22 相同。 因此,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前开口 178A、 178B 的宽度 W1 设计为光纤模块 160 的主体 180 的 前侧 172 的宽度 W2 的至少百分之八十五 (85% )。宽度 W1 比宽度 W2 的百分比越大, 在不 增加宽度 W2 的情况下, 提供在前开口 178A、 178B 中以收纳光纤部件 23 的区域越大。
前开口 178A、 178B 的宽度 W1 可以各自设计为大于光纤模块 160 的主体 180 的前 侧 172 的宽度 W2 的百分之八十五 (85% )。 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设计为介于宽度 W2 的百分之九十 (90% ) 与百分之九十九 (99% ) 之间。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小于九十 (90)mm。 另外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小于八十五 (85)mm 或小于八十 (80)mm。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 以是八十三 (83)mm, 且宽度 W2 可以是八十五 (85)mm, 宽度 W1 比宽度 W2 的比率是 97.6%。 在这个实例中, 前开口 178A、 178B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 前开口 178A、 178B 的宽度 W1 的每 7.0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此外, 每个前 开口 178A、 178B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178A、 178B 的宽度 W1 的每 6.9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
此外, 如图 18 所示, 前开口 178A、 178B 的高度 H1 可以设计为光纤模块 160 的主体 180 的前侧 172 的高度 H2 的至少百分之九十 (90% )。按照这种方式, 前开口 178A、 178B 具 有足够高度来收纳光纤部件 23, 同时三个 (3 个 ) 光纤模块 160 可以布置在 1-U 空间的高度 中。举例来说, 高度 H1 可以是十二 (12)mm 或十二 (12)mm 以下, 或十 (10)mm 或十 (10)mm 以下。举例来说, 高度 H1 可以是十 (10)mm, 且高度 H2 可以是十一 (11)mm, 高度 H1 比高度 H2 的比率是 90.9%。
图 19 说明另一替代光纤模块 190, 所述光纤模块 190 可以提供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以支持光纤连接和连接密度与带宽。图 20 是图 19 的光纤模块 190 的右视前视透视图。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模块 190 经设计以在两组模块轨道导槽 32 上装配。纵向收纳部 192 通过中心轴线 194 而布置并经设置以通过收纳部 192 中的开口 193 而在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收纳模块轨道导槽 32。类似于图 1 到图 13 的光纤模块 22 的模块轨道 28A、 28B, 模块 轨道 195A、 195B 布置在光纤模块 190 的每一侧 198、 200 上, 所述模块轨道 195A、 195B 经设 置以与光纤设备托盘 20 中的托盘通道 30 啮合。
多达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部件 23 可以布置在光纤模块 190 的前侧 202 中。 在这 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部件 23 包含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双联 LC 光纤适配器, 所述双联 LC 光 纤适配器连接到布置在光纤模块 190 的后端 206 中的一个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连接器 204。因此, 在三个 (3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 布置在底盘 12 的高度中的情况下, 在既定 1-U 空间中可以支持总计六个 (6 个 ) 光纤模块 190。支持每光纤模块 190 多达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底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 连接或七十二个 (72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六 个 (6 个 ) 光纤模块 190)。因此, 底盘 12 能够通过在光纤模块 190 中布置二十个 (24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十二个 (12 个 ) 双联光纤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连接。支持每光纤模块 190 多达二十四个 (20 个 ) 光纤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 底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或六十个 (60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二十个 (20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六个 (6 个 ) 光纤模块 190)。因此, 底盘 12 也能够通过在光纤模块 190 中布置二十个 (20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十个 (10 个 ) 双联 光纤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
图 21 说明图 19 到图 20 的光纤模块 190 的前视图, 其中所述光纤模块 190 在前侧 202 中未载有光纤部件 23, 以进一步说明光纤模块 190 的形状因数。前开口 208A、 208B 布 置在收纳部 192 的每一侧上, 且通过光纤模块 190 的主体 210 的前侧 202 而布置以收纳光 纤部件 23。宽度 W1 和 W2 以及高度 H1 和 H2 与图 13 所示的光纤模块 22 相同。因此, 在这 个实施方式中, 前开口 208A、 208B 的宽度 W1 设计为光纤模块 190 的主体 210 的前侧 202 的宽度 W2 的至少百分之八十五 (85% )。宽度 W1 比宽度 W2 的百分比越大, 在不增加宽度 W2 的情况下, 提供在前开口 208A、 208B 中以收纳光纤部件 23 的区域越大。
前开口 208A、 208B 的宽度 W1 可以各自设计为大于光纤模块 190 的主体 210 的前 侧 202 的宽度 W2 的百分之八十五 (85% )。 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设计为介于宽度 W2 的百 分之九十 (90% ) 与百分之九十九 (99% ) 之间。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小于九十 (90)mm。 另外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以小于八十五 (85)mm 或小于八十 (80)mm。举例来说, 宽度 W1 可 以是八十三 (83)mm, 且宽度 W2 可以是八十五 (85)mm, 宽度 W1 比宽度 W2 的比率是 97.6%。 在这个实例中, 前开口 208A、 208B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 前开口 208A、 208B 的宽度 W1 的每 7.0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此外, 每个前 开口 208A、 208B 可以在宽度 W1 中支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208A、 208B 的宽度 W1 的每 6.9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
此外, 如图 21 所示, 前开口 208A、 208B 的高度 H1 可以设计为光纤模块 190 的主体 210 的前侧 202 的高度 H2 的至少百分之九十 (90% )。按照这种方式, 前开口 208A、 208B 具 有足够高度来收纳光纤部件 23, 同时三个 (3 个 ) 光纤模块 190 可以布置在 1-U 空间的高度 中。举例来说高度 H1 可以是十二 (12)mm 或十二 (12)mm 以下, 或十 (10)mm 或十 (10)mm 以 下。举例来说, 高度 H1 可以是十 (10)mm, 且高度 H2 可以是十一 (11)mm, 高度 H1 比高度 H2 的比率是 90.9%。 图 22 说明另一替代光纤模块 220, 所述光纤模块 220 可以提供在光纤设备托盘 20′中以在 1-U 空间中支持较大数量的光纤连接和连接密度与带宽。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光 纤设备托盘 20′类似于上文早先论述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然而, 光纤设备托盘 20′仅含有 三个 (3 个 ) 模块轨道导槽 32, 而不是五个 (5 个 ) 模块轨道导槽 32。因此, 光纤设备托盘 20′在整个 1-U 宽度空间中仅支持两个光纤模块 220。 因此, 光纤模块 220 并不必须分别提 供光纤设备托盘 20′内所布置的光纤模块 160 的通道 162 或光纤模块 190 的收纳部 192。 图 23 是图 22 的光纤模块 220 的右视前视透视图。光纤模块 220 经设计以在光纤设备托盘 20′中在一组模块轨道导槽 32 上装配。如图 22 所示, 类似于图 1 到图 13 的光纤模块 22 的模块轨道 28A、 28B, 模块轨道 225A、 225B 布置在光纤模块 220 的每一侧 228、 230 上, 所述 模块轨道 225A、 225B 经设置以与光纤设备托盘 20′中的托盘通道 30 啮合。
多达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部件 23 可以布置在光纤模块 220 的前侧 232 中。在 这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部件 23 包含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双联 LC 光纤适配器, 所述双联 LC 光纤适配器连接到布置在光纤模块 220 的后端 236 中的一个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连接 器 234。因此, 在三个 (3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布置在底盘 12 的高度中的情况下, 在既定 1-U 空间中可以支持总计六个 (6 个 ) 光纤模块 220。 支持每光纤模块 220 多达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底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 连接或七十二个 (72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六 个 (6 个 ) 光纤模块 220)。因此, 底盘 12 能够通过在光纤模块 220 中布置二十个 (24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十二个 (12 个 ) 双联光纤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四十四个 (144 个 ) 光纤连接。支持每光纤模块 220 多达二十个 (20 个 ) 光纤连接等于底盘 12 在底 盘 12 中的 1-U 空间中支持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或六十个 (60 个 ) 双向通道 ( 即, 在 1-U 空间中, 二十个 (20 个 ) 光纤连接乘以六个 (6 个 ) 光纤模块 220)。因此, 底盘 12 也
能够通过在光纤模块 220 中布置二十个 (20 个 ) 单联光纤适配器或十个 (10 个 ) 双联光纤 适配器而在 1-U 空间中支持多达一百二十个 (120 个 ) 光纤连接。
图 24 说明图 22 到图 23 的光纤模块 220 的前视图, 其中所述光纤模块 220 在前侧 232 中未载有光纤部件 23, 以进一步说明这个实施方式中的光纤模块 220 的形状因数。前 开口 238 通过光纤模块 220 的主体 240 的前侧 232 以收纳光纤部件 23。前开口 238 的宽 度 W4 是图 13 所示的光纤模块 22 的前开口 98 的宽度 W1 的两倍。前侧 232 的宽度 W5 是约 一百八十八 (188) 毫米, W5 略大于图 13 所示的光纤模块 22 的宽度 W3 的约两倍。高度 H1 和 H2 与图 13 所示的光纤模块 22 相同。因此, 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前开口 238 的宽度 W4 设 计为光纤模块 220 的主体 240 的前侧 232 的宽度 W5 的至少百分之八十五 (85% )。宽度 W4 比宽度 W5 的百分比越大, 在不增加宽度 W4 的情况下, 提供在前开口 238 中以收纳光纤部件 23 的区域越大。
前开口 238 的宽度 W4 可以设计为大于光纤模块 220 的主体 240 的前侧 232 的宽 度 W5 的百分之八十五 (85% )。举例来说, 宽度 W4 可以设计为介于宽度 W5 的百分之九十 (90% ) 与百分之九十九 (99% ) 之间。举例来说, 宽度 W4 可以小于一百八十 (180)mm。另 外举例来说, 宽度 W4 可以小于一百七十 (170)mm 或小于一百六十 (160)mm。举例来说, 宽 度 W4 可以是一百六十六 (166)mm, 且宽度 W5 可以是 171mm, 宽度 W4 比宽度 W5 的比率是 166/171 = 97%。在这个实例中, 前开口 238 可以在宽度 W4 中支持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 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238 的宽度 W4 的每 7.0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此外, 前开口 238 可以在宽度 W4 中支持二十四个 (24 个 ) 光纤连接, 以支持前开口 238 的宽度 W4 的每 6.9mm 至少一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
此外, 如图 24 所示, 前开口 238 的高度 H1 可以设计为光纤模块 220 的主体 240 的 前侧 232 的高度 H2 的至少百分之九十 (90% )。按照这种方式, 前开口 238 具有足够高度 来收纳光纤部件 23, 同时三个 (3 个 ) 光纤模块 220 可以布置在 1-U 空间的高度中。举例来 说, 高度 H1 可以是十二 (12)mm 或十二 (12)mm 以下, 或十 (10)mm 或十 (10)mm 以下。举例 来说, 高度 H1 可以是十 (10)mm, 且高度 H2 可以是十一 (11)mm, 高度 H1 比高度 H2 的比率是 90.9%。
图 25 说明光纤设备 260 的另一实施方式, 所述光纤设备 260 可以包括上文先前描 述并说明支持光纤模块的光纤设备托盘。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光纤设备 260 包括 4-U 大小 的底盘 262, 所述底盘 262 经设置以固持光纤设备托盘, 所述光纤设备托盘各自支持一或多 个光纤模块。所支持的光纤设备托盘可以是上文先前描述的光纤设备托盘 20、 20′中的任 一个且此处将不再进行描述。 所支持的光纤模块可以是上文先前描述的光纤模块 22、 22′、 22″、 160、 190、 220 中的任一个且此处将不再进行描述。在这个实例中, 底盘 262 说明为支 持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 所述光纤设备托盘 20 各自能够支持光纤模块 22。
先前描述的托盘导槽 58 用于底盘 262 中以在托盘导槽 58 中支持光纤设备托盘 20 的托盘轨道 56 且允许每一光纤设备托盘 20 独立地从底盘 262 延伸出及缩回到底盘 262 中。前门 264 附接到底盘 262 并经设置以闭合底盘 262, 从而紧固底盘 262 中所含的光纤设 备托盘 20。盖子 266 也附接到底盘 262 以紧固光纤设备托盘 20。然而, 在底盘 262 中, 可 以提供多达十二个 (12 个 ) 光纤设备托盘 20。然而, 每 1-U 空间的光纤连接密度和连接带 宽仍然相同。光纤连接密度和连接带宽能力先前已描述且同样适用于图 25 的底盘 262, 且因此, 此处将不再进行描述。
因此, 概括来说, 下表总结一些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 所述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可 能提供在使用上文所述的光纤模块、 光纤设备托盘和底盘的各种实施方式的 1-U 和 4-U 空 间中。举例来说, 经过双联以用于一个 (1 个 ) 传输 / 接收对的两个 (2 个 ) 光纤可以在半 双工模式中实现每秒十 (1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或在全双工模式中实现每秒二十 (20) 千兆 位的数据速率。另外举例来说, 经过双联以用于四个 (4 个 ) 传输 / 接收对的十二 (12) 纤 MPO 光纤连接器中的八个 (8 个 ) 光纤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中实现每秒四十 (40) 千兆位的数 据速率或在全双工模式中实现每秒八十 (8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另外举例来说, 经过双联 以用于十个 (10 个 ) 传输 / 接收对的二十四 (24) 纤 MPO 光纤连接器中的二十个光纤可以 在半双工模式中实现每秒一百 (1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或在全双工模式中实现每秒两百 (200) 千兆位的数据速率。应注意, 这个表是示例性的, 并且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 于下文提供的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
上文论述的光纤设备可以位于数据中心中。 所述数据中心可以安排在便于数据的 接收、 存储、 检索和传输的体系结构中。一种此体系结构可以包括一种类型的数据存储设
备, 例如, 存储区域网络。图 26 说明一种类型的数据中心体系结构 310 的实施方式。数据 中心体系结构 310 包含服务器 312、 交换机 314 和数据存储设备 316。虽然服务器 312、 交换 机 314 和数据存储设备 316 各自显示为一个功能块, 但应理解, 服务器 312、 交换机 314 和数 据存储设备 316 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这些部件、 相关硬件和软件, 相关硬件和软件例如可 以包括但不限于代理服务器、 负载均衡器、 路由器等等。 服务器 312、 交换机 314 和数据存储 设备 316 通过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相互互连。在图 26 中, 从服务器 312、 交换机 314 和数 据存储设备 316 到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的通信是双向的。因此, 数据是通过光纤连接基 础设施 318 由服务器 312、 交换机 314 和数据存储设备 316 传输和接收, 且在服务器 312、 交 换机 314 和数据存储设备 316 之间传输和接收。
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可以包括专用端口以建立与服务器 312、 交换机 314 和数 据存储设备 316 中的每一个的光学连接能力。因此, 服务器 312 将通过一或多个服务器端 口 320 与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光学连接。因此, 交换机 312 将通过一或多个交换机端口 322 与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光学连接。 且, 数据存储设备 316 将通过一或多个存储器端口 324 与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光学连接。按照这种方式, 可以通过服务器端口 320 在服务 器 312 与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之间建立双向通信通道 326, 通过交换机端口 322 在交换机 314 与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之间建立双向通信通道 326, 并通过存储器端口 324 在数据存 储设备 316 与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之间建立双向通信通道 326。 此外, 可以在服务器端口 320、 交换机端口 322 和存储器端口 324 之间在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中建立双向通信通道 328。双向通信通道 326 可以基于呈一或多个干线光缆形式的一或多个光纤光缆。双向通 信通道 328 可以基于呈一或多个跨接光缆形式的一或多个光纤光缆。
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可以经设置以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容量 330 在数据中心中 支持数据的传输和接收。这可以在图 26 中通过数据存储设备 316 的交叉影线部分来说明。 数据容量 330 可以按照兆兆位的数据来表达。因此, 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经设置以处置 数据中心数据容量 330 的至少若干兆兆位的数据。如稍后将更详细论述的, 光纤连接基础 设施 318 包含一或多个光纤设备机架 332。 光纤设备机架 332 经设置以固持光纤设备, 所述 光纤设备包含服务器端口 320、 交换机端口 322 和存储器端口 324。光纤设备机架 332 可以 处置的数据量可以基于可以在光纤设备机架 332 上连接到服务器端口 320、 交换机端口 322 和存储器端口 324 的光纤的数量。此外, 每个光纤设备机架 332 在数据中心中占据某一量 的占地面积。因此, 光纤设备机架 332 可以处置的数据容量 330 越大, 数据中心中需要的光 纤设备机架 332 越少, 且所使用的数据中心的占地面积越少。
图 27 说明光纤设备机架 332 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光纤设备机架 332 可以包含数 个 “U” 空间光纤设备单元。1-U 空间光纤设备单元 334 的尺寸为约 19 英寸宽和 1.75 英寸 高。另一 1U 空间可以是 23 英寸宽和 1.75 英寸高。在图 27 中, 光纤设备机架 332 包含 42 个 U 空间光纤设备单元 334, 所述光纤设备单元 334 以垂直安排方案堆叠, 或换句话说, 所 述光纤设备单元 334 在 “Y” 尺寸上堆叠。光纤设备可以在一或多个 “U” 空间光纤设备单元 中位于光纤设备机架 332 上和 / 或由光纤设备机架 332 固持。在图 27 中的实施方式中, 在 光纤设备机架 332 中显示了三个 1U 空间大小的光纤设备底盘 336 和三个 4U 空间大小的光 纤设备底盘 334。干线光纤光缆 340 和跨接光纤光缆 342 沿着光纤设备机架 332 的侧面从 1U 空间大小的光纤设备底盘 336 和 4U 空间大小的光纤设备底盘 334 向上布设到架空的光缆托架 344。干线光纤光缆 340 和跨接光纤光缆 342 将在适当时布设到其他部件和设备。
如上文所论述光纤设备机架 332 可以处置的数据量可以基于可以在光纤设备机 架 332 上连接到服务器端口 320、 交换机端口 322 和存储器端口 324 的光纤的数量。 在图 27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光纤设备机架 332 经设置以连接至少多达约 5760 个光纤。所述光纤设 备机架 332 经设置以基于具有管理容量为至少 7300 兆兆位的数据的系统的数据中心体系 结构来支持数据的传输。此外, 所述光纤设备机架 332 经设置以基于具有管理容量为至少 7300 兆兆位的数据到至少 14,400 兆兆位的数据的系统的数据中心体系结构来支持数据的 传输。此外, 所述光纤设备机架 332 经设置以基于具有管理容量为至少 14,400 兆兆位的数 据的系统的数据中心体系结构来支持数据的传输。
在图 27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光纤设备机架 332 是落地安装的。因此, 光纤设备机 架 332 将占据某一量的占地面积。虽然光纤设备机架 332 的实际基座 346 可以是某一量的 占地面积, 但实际占据的占地面积可以基于会延伸超过基座 346 的光纤设备的任何部分而 较大。换句话说, 光纤设备机架 332 的覆盖区可能大于基座 346。在图 27 中, 可以根据 “X” 和 “Z” 尺寸来确定光纤设备机架 332 的覆盖区。在图 27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X” 尺寸是光 纤设备机架 332 的宽度, 且可以是约 20.18 英寸。 “Z” 尺寸是光纤设备机架 332 的深度, 且 可以是约 22.86 英寸。可如下计算覆盖区的占地面积量 :
20.18 英寸 ×22.86 英寸= 461.31 平方英寸, 即, 461.31/144 = 3.20 平方英尺。
此外, “Z” 尺寸可以例如因 4U 空间大小的光纤设备底盘 334 的深度而增加到约 26.86。在这种情况下, 占地面积的计算将是 :
20.18 英寸 ×22.86 英寸= 542.03 平方英寸, 即, 542.03/144 = 3.76 平方英尺。
因此, 每个光纤设备机架 332 可以在数据中心中占据约 3.20 平方英尺、 3.76 平方 英尺的占地面积。基于光纤设备机架 332 的类型, 其它覆盖区大小是可能的。
现在参照图 28, 显示数据中心 410 中的部件和光纤连接基础设施 318 的安排方案 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数据中心 410 包括一个主分布区域 (MDA) 光纤设备机架 412。在图 28 中, 显示 MDA 光纤设备机架 412 具有三个 4U 空间大小的光纤设备底盘, 所述光纤设备底盘 用作交换机端口 414、 服务器端口 416 和存储器端口 418。交换机端口 414、 服务器端口 416 和存储器端口 418 可以安置在模块 420 中。跨接光纤光缆 422 在交换机端口 414、 服务器端 口 416 和存储器端口 418 之间布设。干线光纤光缆 424 将在 MDA 光纤设备机架 412 与交换 机光纤设备机架 426、 服务器光纤设备机架 428 和数据存储设备 430 之间布设。 交换机光纤 设备机架 426、 服务器光纤设备机架 428 和数据存储设备 430 可以位于数据中心 410 的设备 分布区域 (EDA) 中。
交换机光纤设备机架 426 固持交换机 432 和交换机端口 414。布设到交换机光纤 设备机架 426 的干线光纤光缆 424 光学连接到位于交换机光纤设备机架 426 中的交换机端 口 414。跨接光纤光缆 422 将交换机 432 光学连接到位于交换机光纤设备机架 426 中的交 换机端口 414, 且因而连接到干线光纤光缆 424 和位于交换机光纤设备机架 426 中的交换机 端口 414。服务器光纤设备机架 428 固持服务器 434 和服务器端口 416。布设到服务器光 纤设备机架 428 的干线光纤光缆 424 光学连接到位于服务器光纤设备机架 428 中的服务器 端口 416。跨接光纤光缆 422 将服务器 434 光学连接到位于服务器光纤设备机架 428 中的 服务器端口 416, 且因而连接到干线光纤光缆 424 和位于服务器光纤设备机架 426 中的服务器端口 416。布设到数据存储设备 430 的干线光纤光缆 424 将数据存储设备 430 光学连接 到位于交换机光纤设备机架 426 中的存储器端口 418。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 术语 “光纤光缆” 和/或 “光纤” 包括所有类型的单模式和多模 式光波导, 包括一或多个光纤, 所述光纤可以是上覆光纤、 着色光纤、 包覆光纤、 带状光纤和 / 或在光缆中具有其他组织或保护结构, 例如, 一或多个套管、 加强构件、 护套等等。 同样, 其 它类型的适当光纤包括抗弯光纤或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媒介的任何其它应急手段。 抗弯光纤 的实例是可以从 Corning Incorporated. 购买到的 ClearCurve 多模式光纤。
数据中心 310 和光纤连接基础设施的其他安排、 设置和体系结构是可能实现的。 因此, 应理解, 本公开案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且希望多个修改和其它实施方式 包括在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内。虽然在本文中使用了具体术语, 但是仅按照一般且描述 性的意义来使用这些术语, 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来使用这些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