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6863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59080.X

申请日:

2015.04.03

公开号:

CN104773715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1B 25/37申请日:20150403|||公开

IPC分类号:

C01B25/37

主分类号:

C01B25/37

申请人:

安徽理工大学

发明人:

聂士斌; 董翔; 苏明清; 李本侠; 王德义

地址:

232001安徽省淮南市舜耕中路1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蘑菇状多孔磷酸镍的具有蘑菇状形貌,孔径为所述制备方法是先将镍源溶解于去离子水,搅拌状态下滴加磷酸,再加入氟化铵,并利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2.5,然后室温搅拌0.5小时后,将溶液密封于高温反应釜中,180℃晶化3天,产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过滤,干燥,即得到蘑菇状多孔磷酸镍。本发明提供的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形貌规整,具有高比表面积,便于大规模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本发明的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多孔磷酸镍的 具有蘑菇状形貌,孔径为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镍源溶解于去 离子水,搅拌状态下滴加磷酸,然后加入氟化铵,利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2.5,在室温搅拌0.5 小时后,将溶液密封于高温反应釜中,180℃晶化3天,产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过滤,干燥, 即得到蘑菇状多孔磷酸镍。

3.
  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特征在于所述原 料按摩尔比为镍源:磷酸:氟化铵:水=1:1:1~2:40;
所述镍源为氯化镍、硝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

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磷酸镍是一类具有分子筛结构的无机多孔材料,其骨架主要由磷氧和镍氧多面体构 成,骨架内部形成一维孔道结构。这类材料具备了传统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吸附、酸碱催化 等性能,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改变多孔材料的颗粒形貌,会使材料的部分性能发生相应改变(《分子催 化》,17(2):140-145,2003)。多孔磷酸镍主要呈针状(Journal ofCatalysis,239,97–104,2006)、 胶囊状(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89:9-15,2006)和扇状(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180:885-893,2007)颗粒形貌,形貌差异较大,显示出了该种类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 颗粒形貌可调节性。呈蘑菇状颗粒的多孔磷酸镍较为少见(Materials Science and Energy  Engineering(CMSEE 2014):pp.351-356),且目前该形貌的多孔磷酸镍制备方法较为复杂,必 须使用表面活性剂才能实现制备。
本发明合成了具有蘑菇状颗粒形貌的多孔磷酸镍材料,其颗粒形貌与现有的几种形貌差 异较大,形貌规整,具有高比表面积。同时,本发明涉及的方法简化了目前蘑菇状磷酸镍的 合成方法,不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便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所合成的多孔磷酸镍具有蘑菇 状的颗粒形貌,高比表面积,且形貌规整,制备不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便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多孔磷酸镍的具有蘑菇状形貌,孔 径为
本发明的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镍源溶解于去离子水,搅拌状态 下滴加磷酸,再加入氟化铵,并利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2.5,然后室温搅拌0.5小时后,将溶 液密封于高温反应釜中,170-180℃晶化3天,产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过滤,干燥,即得到蘑 菇状多孔磷酸镍。
所述原料按摩尔比为镍源:磷酸:氟化铵:水=1:1:1~2:40;
所述镍源为氯化镍、硝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
图2是实施例1产物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实施例2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
图4是实施例2产物的扫描电镜图。
图5是实施例3产物的X射线衍射图。
图6是实施例3产物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 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
实施例1:
以摩尔比氯化镍:磷酸:氟化铵:水=1:1:2:40配置原料,将26.43g氯化镍溶解于80ml 去离子水中,搅拌中滴加入12.81g磷酸,再加入8.25g氟化铵,利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2.5, 室温搅拌0.5小时后,将溶液密封于高压反应釜中,180℃晶化3天;产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 洗涤,80℃烘干。
将实施例1制得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图1是此次分析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与《材 料快报》(Materials letters 59:447,2005)报道的多孔磷酸镍X射线衍射图一致,证实了产物 为多孔磷酸镍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1制得多孔磷酸镍材料进行观察,图2是此次观察得到的 扫描电镜图,图中清晰观察到特殊的蘑菇状颗粒形貌。
实施例2:
以摩尔比氯化镍:磷酸:氟化铵:水=1:1:1:40配置原料,将53.9g氯化镍溶解于160ml 去离子水中,搅拌中滴加入25.6g磷酸,再加入8.57g氟化铵,利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2.5, 室温搅拌0.5小时后,将溶液密封于高压反应釜中,180℃晶化3天,产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 洗涤,80℃烘干。
将实施例2制得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图3是此次分析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与《材 料快报》(Materials letters 59:447,2005)报道的多孔磷酸镍X射线衍射图一致,证实了产物 为多孔磷酸镍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2制得多孔磷酸镍材料进行观察,图4是此次观察得到的 扫描电镜图,图中清晰观察到特殊的蘑菇状颗粒形貌。
实施例3:
以摩尔比硝酸镍:磷酸:氟化铵:水=1:1:1:40配置原料,将24.6g硝酸镍溶解于60ml去 离子水中,搅拌中滴加入9.6g磷酸,再加入3.2g氟化铵,利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2.5,室 温搅拌0.5小时后,将溶液密封于高压反应釜中,180℃晶化3天,产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洗 涤,80℃烘干。
将实施例3制得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图5是此次分析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与《材 料快报》(Materials letters 59:447,2005)报道的多孔磷酸镍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一致,证实 了产物为多孔磷酸镍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实施例3制得多孔磷酸镍材料进行观察,图6是此次观察得到的 扫描电镜图,图中清晰观察到特殊的蘑菇状颗粒形貌。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 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蘑菇状多孔磷酸镍的具有蘑菇状形貌,孔径为所述制备方法是先将镍源溶解于去离子水,搅拌状态下滴加磷酸,再加入氟化铵,并利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2.5,然后室温搅拌0.5小时后,将溶液密封于高温反应釜中,180晶化3天,产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过滤,干燥,即得到蘑菇状多孔磷酸镍。本发明提供的蘑菇状多孔磷酸镍形貌规整,具有高比表面积,便于大规模生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