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03657.2
2015.04.24
CN104836867A
2015.08.12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M 1/02申请日:20150424|||公开
H04M1/02; G06K9/00
H04M1/02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房伟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龙东大道3000号5幢202-01室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吴圳添; 吴敏
一种手机盖模组和手机。其中,所述手机盖模组包括:前盖,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衬盖,所述衬盖与所述前盖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衬盖具有通孔;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手机盖模组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并且提高手机盖模组的装配良率。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衬盖,所述衬盖与所述前盖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衬盖具有通孔;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与所述衬盖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胶,所述衬盖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上保护壳和保护盖板,所述前盖与所述上保护壳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胶,所述上保护壳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保护盖板,所述前盖与所述保护盖板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胶,所述保护盖板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整面覆盖有固态光学胶,所述衬盖通过所述固态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结构通过所述固态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包括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上保护壳属于所述第一结构,所述下保护壳不属于所述第一结构。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厚度范围为0.15mm~0.5mm。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盖具有触摸功能层。9. 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机盖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盖和后盖,所述衬盖和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位于所述前盖和所述中盖之间,所述中盖位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10. 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手 机盖模组。
说明书手机盖模组和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和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盖模组和手机。 背景技术 指纹成像识别技术,是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到人体的指纹图像,然后与系统里的已有指纹成像信息进行比对,来判断正确与否,进而实现身份识别的技术。由于其使用的方便性,以及人体指纹的唯一性,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公安局、海关等安检领域,楼宇的门禁系统,以及个人电脑和手机等消费品领域等等。 当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其指纹成像模组大部分都设计在手机的正面,在手机的前盖上设计通孔,指纹成像模组的外壳和保护盖板穿过前盖通孔后漏出在外面。 图1示出现有手机未装配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局部示意图。所述手机包括前盖110和后盖120,前盖上设置有通孔111。 图2示出现有手机装配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未标注)后的局部示意图,并且图2为图1所示手机装配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后虚线框102包围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指纹成像模组具有上保护壳132和保护盖板131,上保护壳132和保护盖板131穿过图1所示的通孔111后,漏在外面。 更多有关手机和指纹成像模组的装配内容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2611774A(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手机盖模组和手机,从而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并提高手机盖模组和手机的装配良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盖模组,包括: 前盖,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衬盖,所述衬盖与所述前盖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衬盖具有通孔; 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前盖与所述衬盖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胶,所述衬盖通过所述第一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上保护壳和保护盖板,所述前盖与所述上保护壳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胶,所述上保护壳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保护盖板,所述前盖与所述保护盖板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胶,所述保护盖板通过所述第二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表面整面覆盖有固态光学胶,所述衬盖通过所述固态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结构通过所述固态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 可选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包括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上保护壳属于所述第一结构,所述下保护壳不属于所述第一结构。 可选的,所述前盖的厚度范围为0.15mm~0.5mm。 可选的,所述衬盖具有触摸功能层。 可选的,还包括后盖,所述衬盖和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位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之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手机盖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提供具有前盖、衬盖和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手机盖模组,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衬盖与所述前盖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衬盖具有通孔,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衬盖设置有通孔, 而前盖不设置通孔。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是一种整体实心的盖板结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而衬盖与前盖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因此,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与前盖相对设置,从而保证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能够实现相应的指纹识别功能。此时,所述技术方案避免在前盖设置通孔,而前盖不设置通孔能够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可见,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不需要在手机前盖上设置通孔的前提下,既能实现指纹功能的需求,又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 此外,由于所述通孔设置在衬盖中,而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也就是说,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装配在前盖的下方。此时,所述通孔与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之间的装配公差可以适当放大一些,降低了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装配难度,也就降低了手机盖模组的装配难度,提高了手机盖模组及相应手机的装配良率。 进一步,所述前盖与所述衬盖之间具有固态光学胶,所述衬盖通过所述固态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后续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也通过固态光学胶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固态光学胶能够保证所述衬盖和所述前盖紧密结合,同时使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前盖紧密结合。并且,所述固态光学胶能够从两个方面减小相应指纹光线进入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过程中的损耗:第一方面,所述固态光学胶的折射率可以与前盖的折射率相同,可以减少相应指纹光线的损耗;另一方面,由于固态光学胶的粘贴作用,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前盖之间不存在空气,可以大幅减小相应指纹光线的损耗,两个方面均有利于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指纹成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手机未装配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图2示出图1所示手机装配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机盖模组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手机盖模组沿AA点划线剖切后得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装配其它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6是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结构中虚线框包围部分其中一个例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结构中虚线框包围部分另一个例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结构中虚线框包围部分另一个例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机盖模组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手机盖模组沿BB点划线剖切后得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装配其它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中虚线框包围部分其中一个例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结构中虚线框包围部分另一个例子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手机盖模组中,前盖设置通孔以将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上保护壳和保护盖板漏出来,并且通孔与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装配公差,导致手机前盖上在指纹触摸区的不平整,降低了用户体验感。同时,现有手机盖模组中由于需要严格控制上述装配公差,也导致现有手机盖模组的装配难度较大,装配良率较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盖模组,包括:前盖,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衬盖,所述衬盖与所述前盖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衬盖具有通孔;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衬盖设置有通孔,而前盖不设置通孔。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是一种整体实心的盖板结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而衬盖与前盖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因此,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与前盖相对设置,从而保证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能够实现相应的指纹识别功能。此时,所述技术方案避免在前盖设置通孔,而前盖不设置通孔能够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可见,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不需要在手机前盖上设置通孔的前提下,既能实现指纹功能的需求,又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盖模组,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9。 请参考图3,所述手机盖模组包括前盖201,前盖201具有第一表面(图3中显示了前盖201的第一表面,图3中未标注)和第二表面(图3中未显示第二表面)。 本实施例中,图3显示了所述第一表面的正视图,图3中可以看到前盖201呈圆角矩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前盖201的所述第一表面正视图也可以呈其它形状,例如直角矩形等。并且,图3显示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位于中间位置的矩形区域和边框区域,其中,矩形区域可以对应于手机的屏幕所在区域。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前盖201也可以分为其它形状和比例的两个区域,或者分为三个以上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不分区域。 请参考图4,示出了图3所示手机盖模组沿AA点划线剖切后得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中显示手机盖模组包括前盖201和衬盖203。从图4可以进一步看到,前盖201具有第一表面201A和第二表面201B。第一表面201A可以为前盖201的上表面,第二表面201B可以为前盖201的下表面,即第一表面201A和第二表面201B可以为前盖201的两个相对应表面。衬盖203与前盖201的第二表面201B相对设置。前盖201与衬盖203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胶202。衬盖203通过第一光学胶202粘贴在第二表面201B。衬盖203具有通孔2031。衬盖203的通孔2031与第二表面201B配合形成用于收纳后续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第一结构的装配槽。 本实施例中,前盖201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透明,这是为了保证后续设置在前盖201下方的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能够尽量获取相应的指纹反射光线。前盖201和衬盖203的材料可以为玻璃、塑料或者其它适合的材料,其中,前盖可以为整体透明,也可以仅在手机屏幕对应位置和通孔2031正对位置透明,其它地方可以采用不透明的遮光材料进行涂布,形成边框或者图案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前盖201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透明也可以呈半透明,或者前盖201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涂布有白色的涂料。但是, 无论前盖201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状态如何,都需要保证手指按压在相应位置时,手指指纹的反射光线能够从前盖201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传播到后续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感光结构。反过来说,只需要保证前盖201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能够保证指纹的正常识别即可,具体这部分正对通孔2031的前盖201可以呈透明、半透明或者涂布白漆等状态。 本实施例中,前盖201整体可以为一个平板结构(纯平结构)。其它实施例中,前盖201也可以是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与此部分周边一定范围内设计为平板结构,而其它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非平板结构。 本实施例中,前盖201的厚度范围可以控制在0.15mm~0.5mm。前盖201的厚度范围小于0.5mm是为使相应手机的能够较好地感测指纹图像,因此其厚度越薄越好,但是同时需要保证前盖具有相应的机械强度,因此,控制前盖201的厚度大于0.15mm。具体前盖201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手机的需要决定。 本实施例中,衬盖203可以具有触摸功能层,此时所述手机盖模组为具有外挂式触控结构的手机盖模组。当衬盖203具有触摸功能层时,前盖201的材料可以为玻璃,衬盖203可以包括一层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材质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它实施例中,衬盖203也可以不具有触摸功能层,而仅作为保护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胶202可以是固体的光学胶,也可以是液体的光学胶。可以先使用液体的光学胶,然后通过紫外光固化和热固化,将前盖201和衬盖203粘贴在一起。由于光学胶的厚度通常较小,因此通过第一光学胶202将前盖201与衬盖203贴合到一起,能够减小前盖201和衬盖203贴合后的总厚度,从而保证后续的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能够尽量靠近前盖201的第二表面201B(请参考图4),以提高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指纹成像质量。 请参考图5,图5进一步示出了图4所示手机盖模的其它结构,也就是说,图5显示了图4所示结构装配其它结构后的示意图。图5中显示手机盖模组还包括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未标注),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第一结构所包括部分参考后续图7至图9相应内容)位于通孔2031内。所述手 机盖模组还包括中盖204和后盖208,衬盖203和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位于前盖201和中盖204之间,中盖204位于前盖201和后盖208之间。所述手机盖模组还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207(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和印制电路板206(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柔性印刷电路板207电连接至印制电路板206。图5中还显示手机盖模组具有显示组件205,显示组件205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图5中还显示了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至少部分被虚线框209所包围,被虚线框209所包围的结构可以参考后续的图7至图9,但为了方便理解,本说明书先通过图6对其中一种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结构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具体例子中,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包括上保护壳2091、保护盖板2092、芯片2093、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例如CMOS传感器或者CCD传感器)、光源2095、导光板2096、柔性印刷电路板2097(图6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097与图5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207为同一结构,只是不同图中显示不同部分)、侧保护壳2098和下保护壳2099。 本实施例中,上保护壳2091至少部分位于保护盖板2092上方,并且上保护壳2091还可以有部分位于保护盖板2092侧边。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位于保护盖板2092下方,用于接收指纹的反射光线。芯片2093用于处理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所接收到的指纹图像信息,芯片2093可以设置于保护盖板2092的其中一侧,并且同样设置在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上方(对应位置不用于接收光线),其它实施例中,芯片2093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光源2095可以为LED灯或者其它装置。光源2095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96的其中一侧。导光板2096位于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下方,用于将光源2095发出的光线分散后向上传播,以用于照射相应的手指指纹。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至少有部分区域能够透光过线,从而保证让导光板2096中传出的光线透过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所述光线继续传播至保护盖板2092、上保护壳2091和前盖201,直至所述光线照射到按压在前盖201相应位置的指纹上。所述光线的反射光线重新依次穿过前盖201、上保护壳2091和保护盖板2092,直至被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接收。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接收到的反射光线后,形成指纹图像信息,所述指纹图像信息经过芯片2093和相应软件的 处理后,可以得到相应手指的指纹图像。 本实施例中,柔性印刷电路板2097一端连接至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芯片2093,另一端连接至印制电路板206(请参考图5)。下保护壳2099位于整个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最下方,而侧保护壳2098位于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侧边。 本实施例中,上保护壳2091、侧保护壳2098和下保护壳2099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一起,并将保护盖板2092、芯片2093、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光源2095、导光板2096和柔性印刷电路板207等主要部件包裹在内。 请参考图7,图7显示了图5所示结构中,虚线框209包围部分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子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上保护壳2091和保护盖板2092。即图7中,将图6所示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装配在前盖201和衬盖203的组合中(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仅显示了上保护壳2091位于保护盖板2092两侧的部分,但是,上保护壳2091可以有部分直接覆盖在保护盖板2092上方,如图6所示)。并且,前盖201与上保护壳2091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胶210(第二光学胶210可以先使用液体的光学胶,然后通过紫外光固化和热固化,将前盖201和上保护壳2091粘贴在一起),上保护壳2091通过第二光学胶210粘贴在第二表面201B。 本实施例上述具体例子所提供的手机盖模组中,第二光学胶210能够使所述第一结构上表面与前盖201直接贴合,即所述第一结构上表面与前盖201之间不存在空气,可以大幅减小相应指纹光线的损耗。 本实施例上述具体例子所提供的手机盖模组中,包括具有第一表面201A和第二表面201B的前盖201,以及与前盖201的第二表面201B相对设置的衬盖203。 本实施例上述具体例子中,所述第一结构与通孔2031装配之后还具有位于第一结构同边的空隙(未标注),由于装配始终存在一定的装置公差,因此,所述空隙通常始终会存在。而本实施例中,由于整个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装配在前盖201的下方,因此,不必考虑第一结构与通孔2031的严密装配,因此, 所述空隙还可以适当调整得较大一些,以方便装配。 前面已经提到,衬盖203衬盖具有通孔2031。而所述手机盖模组还包括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所述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2031内,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上保护壳2091和保护盖板2092。由于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衬盖203设置有通孔2031,因而,前盖201不必设置用于安装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通孔,也就是说前盖201可以是一种整体实心的盖板结构。而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通孔2031内,衬盖203又与前盖201的第二表面201B相对设置,因此,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与前盖201相对设置。前盖201正对通孔2031的部分透明,保证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能够实现相应的指纹识别功能。此时,所述技术方案避免在前盖201设置通孔,而前盖201不设置通孔能够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可见,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不需要在手机前盖201上设置通孔201的前提下,既能实现指纹功能的需求,又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 此外,由于通孔2031设置在衬盖203中,而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也就是说,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装配在前盖的下方。此时,通孔2031与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之间的装配公差可以适当放大一些(即图7中,通孔2031与所述第一结构之间的所述空隙可以较大),降低了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装配难度,也就降低了手机盖模组的装配难度,提高了手机盖模组及相应手机的装配良率。 进一步,前盖201与衬盖203之间具有第一光学胶202,衬盖203通过第一光学胶202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第一光学胶202能够保证衬盖203和前盖201紧密结合,并且使结合后的厚度较薄,从而有利于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尽量靠近前盖201的第二表面201B。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具体例子中,也可以对图7所示结构进行简化,具体简化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图8中,省略了图6所示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上保护壳2091,也就是说,此时位于通孔2031中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保护盖板2092而不包括上保护壳2091,并且保护盖板2092通过第二光学胶210与第二表面201B粘接。通过省略上保护壳2091,不仅能够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减小厚度,而且能够使保护盖板2092更加靠近第二表面 201B,从而使光线能够更好地反射回光学指纹传感元件209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具体例子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对图7所示结构进行简化,具体简化后的结构如图9所示,图9中,省略了图7所示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上保护壳2091,并且省略了用于粘接上保护壳2091的第二光学胶210,此时位于通孔2031中的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保护盖板2092而不包括上保护壳2091,并且保护盖板2092没有采用光学胶与第二表面201B粘接。通过省略上保护壳2091和第二光学胶210,能够简化结构,节约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机盖模组,请结合参考图10至图14。 请参考图10,所述手机盖模组包括前盖301,前盖301具有第一表面(图10中显示了前盖301的第一表面,图10中未标注)和第二表面(图10中未显示第二表面)。 本实施例中,图10显示了所述第一表面的正视图,图10中可以看到前盖301呈圆角矩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前盖301的所述第一表面正视图也可以呈其它形状,例如直角矩形等。并且,图10显示的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位于中间位置的矩形区域和边框区域,其中,矩形区域可以对应于手机的屏幕所在区域。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前盖301也可以分为其它形状和比例的两个区域,或者分为三个以上的区域,当然也可以不分区域。 请参考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手机盖模组沿BB点划线剖切后得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1中显示手机盖模组包括前盖301和衬盖303。从图11可以进一步看到,前盖301具有第一表面301A和第二表面301B。第一表面301A可以为前盖301的上表面,第二表面301B可以为前盖301的下表面,即第一表面301A和第二表面301B可以为前盖301的两个相对应表面。衬盖303与前盖301的第二表面301B相对设置。前盖301与衬盖303之间具有固态光学胶302。第二表面301B整面覆盖有固态光学胶302,衬盖303通过固态光学胶302粘贴在第二表面301B。衬盖303具有通孔3031。并且,通孔3031暴露未与衬盖303粘贴的固态光学胶302。衬盖303的通孔3031与第二表面301B配合形成用于收纳后续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第一结构的装配槽。 本实施例中,前盖301正对通孔3031的部分透明,其原因可参考前述实 施例相应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前盖301正对通孔3031的部分透明也可以呈半透明,或者前盖301正对通孔3031的部分涂布有白色的涂料。但是,无论前盖301正对通孔3031的部分状态如何,都需要保证手指按压在相应位置时,手指指纹的反射光线能够从前盖301正对通孔3031的部分传播到后续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感光结构。反过来说,只需要保证前盖301正对通孔3031的部分能够保证指纹的正常识别即可,具体这部分正对通孔3031的前盖301可以呈透明、半透明或者涂布白漆等状态。 本实施例中,前盖301和衬盖303的材料和结构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前盖301的厚度范围可以控制在0.15mm~0.5mm,其原因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衬盖303可以具有触摸功能层,此时所述手机盖模组为具有外挂式触控结构的手机盖模组。其它实施例中,衬盖303也可以不具有触摸功能层,而仅作为保护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固态光学胶302。由于光学胶的厚度通常较小,因此通过固态光学胶302将前盖301与衬盖303贴合到一起,能够减小前盖301和衬盖303贴合后的总厚度,从而保证后续的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能够尽量靠近前盖301的第二表面301B(请参考图11),以提高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指纹成像质量。 请参考图12,图12进一步示出了图11所示手机盖模的其它结构,也就是说,图12显示了图11所示结构装配其它结构后的示意图。图12中显示手机盖模组还包括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未标注),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通孔3031内。所述手机盖模组还包括中盖304和后盖308,衬盖303和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位于前盖301和中盖304之间,中盖304位于前盖301和后盖308之间。所述手机盖模组还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307和印制电路板306。柔性印刷电路板307电连接至印制电路板306。图12中还显示手机盖模组具有显示组件305,显示组件305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有机发光显示面 板。 图12中还显示了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至少部分被虚线框309所包围,被虚线框309所包围的结构可以参考后续的图13。 请参考图13,显示了图12所示结构中,虚线框309包围部分其中一个例子的放大示意图。即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具体例子中,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包括上保护壳3091、保护盖板3092、芯片3093、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例如CMOS传感器或者CCD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上保护壳3091位于保护盖板3092侧边。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位于保护盖板3092下方,用于接收指纹的反射光线。芯片3093用于处理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所接收到的指纹图像信息,芯片3093可以设置于保护盖板3092的其中一侧,并且同样设置在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上方(对应位置不用于接收光线)。其它实施例中,芯片3093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 请参考图14,显示了图12所示结构中,虚线框309包围部分另一个例子的放大示意图。即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例子中,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还包括光源3095、导光板3096、柔性印刷电路板3097(图14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3097与图12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307为同一结构,只是不同图中显示不同部分)和侧保护壳3098。 本实施例中,光源3095可以为LED灯或者其它装置。光源3095可以设置在导光板3096的其中一侧。导光板3096位于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下方,用于将光源3095发出的光线分散后向上传播,以用于照射相应的手指指纹。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至少有部分区域能够透光过线,从而保证让导光板3096中传出的光线透过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所述光线继续传播至保护盖板3092和前盖301,直至所述光线照射到按压在前盖301相应位置的指纹上。所述光线的反射光线重新依次穿过前盖301和保护盖板3092,直至被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接收。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接收到的反射光线后,形成指纹图像信息,所述指纹图像信息经过芯片3093和相应软件的处理后,可以得到相应手指的指纹图像。 本实施例中,柔性印刷电路板3097一端连接至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芯片3093,另一端连接至印制电路板306(请参考图12)。下保护壳3099位于整个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最下方,而侧保护壳3098位于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侧边。 本实施例中,上保护壳3091、侧保护壳3098和下保护壳3099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一起,并将保护盖板3092、芯片3093、光学指纹传感元件3094、光源3095、导光板3096和柔性印刷电路板307等主要部件包裹在内。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上保护壳3091和保护盖板3092。即图13中,将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上保护壳3091和保护盖板3092装配在通孔3031中。并且,上保护壳3091和保护盖板3092通过固态光学胶302粘贴在第二表面301B。 本实施例上述具体例子所提供的手机盖模组中,包括具有第一表面301A和第二表面301B的前盖301,以及与前盖301的第二表面301B相对设置的衬盖303。本实施例上述具体例子中,所述第一结构与通孔3031装配之后还具有空隙(未标注),由于装配始终存在一定的装置公差,因此,所述空隙通常始终会存在。而本实施例中,由于整个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装配在前盖的下方,因此,不必考虑第一结构与通孔3031的严密装配,因此,所述空隙还可以适当调整得较大一些,以方便装配。 本实施例中,由于衬盖303衬盖具有通孔3031。所述手机盖模组还包括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上保护壳3091和保护盖板3092。由于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衬盖303设置有通孔3031,因而,前盖301不必设置用于安装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通孔,也就是说前盖301可以是一种整体实心的盖板结构。而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通孔3031内,衬盖303又与前盖301的第二表面301B相对设置,因此,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与前盖301相对设置,保证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能够实现相应的指纹识别功能。此时,所述技术方案避免在前盖301设置通孔,而前盖301不设置通孔能够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可见,所述手机盖模组中,在不需要在手机前盖301上 设置通孔301的前提下,既能实现指纹功能的需求,又能提高用户对手机的体验度。 此外,由于通孔3031设置在衬盖303中,而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也就是说,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装配在前盖的下方。此时,通孔3031与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之间的装配公差可以适当放大一些,降低了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装配难度,也就降低了手机盖模组的装配难度,提高了手机盖模组及相应手机的装配良率。 进一步,前盖301与衬盖303之间具有固态光学胶302,衬盖303通过固态光学胶302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 前盖301与衬盖303之间具有固态光学胶302,衬盖303通过固态光学胶302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后续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也通过固态光学胶302粘贴在所述第二表面301B。固态光学胶302能够保证衬盖303和前盖301紧密结合,同时使所述第一结构与前盖301紧密结合。并且,固态光学胶302能够从两个方面减小相应指纹光线进入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过程中的损耗:第一方面,固态光学胶302的折射率可以与玻璃材料的前盖301的折射率相同,从而可以减少相应指纹光线的损耗;另一方面,由于固态光学胶302的粘贴作用,所述第一结构与前盖301之间不存在空气,可以大幅减小相应指纹光线的损耗。两个方面均有利于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指纹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它具体例子中,还可以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去掉了上下保护壳,并在导光板四周设置侧保护壳,从而形成一个槽来容纳光学指纹传感元件、保护盖板、光源和芯片,并且可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弯折到导光板后作为反射层。 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例中,当手机盖模组只起到保护功能,不带触摸功能时,其前盖和衬盖可以都为一层玻璃的结构。例如将触摸功能集成在显示模组内部时,手机盖模组不需要再具有触摸功能,此时前盖和衬盖均可以为单层玻璃。 需要说明的是,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包括上保护壳和 下保护壳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上保护壳属于所述第一结构,所述下保护壳不属于所述第一结构。也就是说,上保护壳可以容纳在衬盖的通孔中,而下保护壳不容纳在衬盖的通孔中(衬盖的通孔与第二表面配合形成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装配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机,所述手机包括本说明书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意一种手机盖模组。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机具有本发明所提供的手机盖模组,因此,所述手机的用户体验度提高,并且所述手机的装配难度降低。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手机盖模组和手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机盖模组和手机.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手机盖模组和手机。其中,所述手机盖模组包括:前盖,所述前盖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衬盖,所述衬盖与所述前盖的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衬盖具有通孔;光学指纹成像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成像模组的第一结构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手机盖模组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度,并且提高手机盖模组的装配良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