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条及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6813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1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3157.4

申请日:

2003.01.31

公开号:

CN1625504A

公开日:

2005.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J 6/20公开日:20050608|||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卡特林·扎布拉凯斯 申请人地址:德国汉堡变更后权利人:瓦西利奥斯·扎夫拉基斯 申请人地址:德国汉堡登记生效日:2006.6.3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J6/20; B60B1/00

主分类号:

B62J6/20; B60B1/00

申请人:

卡特林·扎布拉凯斯;

发明人:

卡特林·扎布拉凯斯

地址:

德国汉堡

优先权:

2002.01.31 DE 10203991.7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该辐条用于连接轮毂与轮圈及具有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特性。该特性是这样来实现的:在辐条的表面上粘接一个薄膜,该薄膜在背着辐条表面的一侧上设有一个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层。该方法用于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为此从一个卷上拉出该薄膜及分割成适当的段。设在薄膜上的粘剂在施加到辐条上以前设有一个保护层,在加工前该保护层被揭下。为了保证薄膜持久地保持在辐条上对薄膜与辐条表面之间的粘剂进行挤压。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连接轮毂与轮圈的辐条,其特征在于:在其表面(19)上 粘接一个薄膜(7),该薄膜在背着该表面(19)的一侧上设有一个反 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层(12)。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薄膜(7)在其背着层(12) 的一侧上涂有一层粘剂(10),它牢固地粘附在所述表面(19)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涂有粘剂(10)的 该侧被在粘接前要揭除的一个保护层(11)覆盖。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1)被构 成一个相连的覆盖层,在它被揭下时它使粘剂(10)保留在薄膜(7) 的用它设层的一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一项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薄膜(7)具 有紧靠在被卷绕表面(19)上的稳定性。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层(12)的该 薄膜(7)具有至多0.25mm的厚度。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层(12) 的该薄膜(7)具有至少5至50%的弹性。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一项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该未延伸的 薄膜(7)被构成一个条带(6),该条带的宽度大于所述辐条(1)的 周长。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该条带(6)被这样地卷 绕在该辐条(1)上,以致该条带(6)的一个起点及一个终点相搭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层(12)设有一个 保护设层(14)。
11: 根据权利要求10的辐条,其特征在于:从该薄膜(7)的所述 层(12)上可揭下该保护设层(14)。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设层(14) 具有防止该涂层薄膜(7)弯折的稳定性。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辐条,其特征在于:该保护设层(14)具 有至少为0.15mm的厚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一项的辐条,其特征在于:当施加该 薄膜(7)后该粘剂(10)在所述辐条(1)的表面(19)上的粘附比 该保护设层(14)在该层(12)上的粘附更牢固。
15: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一项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 设层(14)被构成一个相连层,当它被揭下时它使该层(12)仍保留 在该薄膜(7)上。
16: 用于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卷绕 成一个卷的薄膜上分割下一个条带(6);从该条带(6)上揭下覆盖 该粘剂(10)的一个保护层(11)的一个端部;将所述条带(6)的带 有未被覆盖的该粘剂(10)的该端部粘接到所述辐条(1)的表面(19) 上并从该粘剂(10)上揭下该保护层(11);及当揭下该保护层(11) 时,使该薄膜(7)涂有该粘剂(10)的一侧与所述辐条(1)的表面 (19)压紧。
17: 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条带(6)以一个 尺寸公差范围下限从该薄膜卷上分割下来,及当施加到该辐条(1) 的表面(19)上时使条带拉伸及在张力下与辐条(1)的表面(19) 相粘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条带(6) 以其背着该粘剂(10)的一侧插放到一个展开的模(23)中,将所述 辐条(1)下沉到该条带(6)的设有该粘剂(10)的表面上及此时从 该粘剂(10)上揭除该保护层(11),及接着合上该模(23),并且在 此将该条带(6)压到所述辐条(1)的表面(19)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该条带(6) 从它与所述辐条(1)的表面(19)粘接的端部开始以一个螺旋(30) 的形式绕所述辐条(1)引导,在此,揭下该保护层(11)及使该粘剂 (10)与所述辐条(1)的表面(19)相粘接。
20: 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辐条(1)沿纵 向在一个将该条带(6)向着所述辐条(1)的表面(19)方向导向的 过渡位置(31)旁导送过,及在此使该条带(6)用其粘剂(10)压 在所述辐条(1)的表面(19)上及使所述辐条(1)当它在纵向上运 动时绕其纵轴线转动。
21: 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方面所述辐条(1) 在纵向上的运动及另一方面所述辐条绕其纵轴线的转动彼此这样地 被协调,以使得所述辐条(1)以一个上升的螺旋(30)的形式被缠 绕。
22: 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用其一 个端部(32)粘接到所述辐条(1)的表面(19)上的该条带(6)上, 揭下该条带(6)的与该粘剂(10)对立的一侧上的一个保护设层(14)。
23: 根据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该薄膜(7)的所述 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层(12)上揭下该保护设层(14)。
24: 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中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薄 膜(7)施加到所述辐条(1)上以前,在一个溶解油脂的清洗液体中 清洗所述辐条(1)。
25: 根据权利要求16至24中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加到 所述辐条(1)上以前,使该薄膜(7)成型为软管形状及套到所述辐 条(1)上。
26: 根据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软管在所述辐条(1) 上被收缩。
27: 根据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软管与所述辐条(1) 相粘接。

说明书


辐条及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轮毂与轮圈的辐条。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

    在交通密度不断增长的状况下,自行车骑车人增大了不能无恙地结束自行车乘骑的危险。尤其在黑暗中骑自行车人及其自行车难以被汽车驾驶员辨认及易于与其它光源相混淆。

    由于该原因长期以来具有这样的趋势,在黑暗中通过反射光的或发出余辉的自行车部件来辨认自行车骑车人。尤其是尝试这样说明特定的运动过程,以使得它尤其可被汽车驾驶员明确地归结为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为此目的,例如在踩板上设置反射光的面,它对于在骑自行车的人后面附近的汽车驾驶员来说表现为上、下运动的光反射。这将被汽车驾驶员以正确方式归结为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的踩板运动。

    但至今难以辨认横着汽车行驶方向行驶地,例如在一个与汽车行驶方向十字交叉的道路上的骑自行车的人。虽然一个在与骑自行车的人的行驶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接近的汽车驾驶员一定可以辨认出应当安装在自行车上的一个聚光灯的光线。撇开在有些情况下聚光灯不能满意地工作不谈,聚光灯终究是一种不能清楚地归结为运动的自行车的光源。聚光灯不能归结为一个自行车的典型运动。

    虽然已有人提出建议,在自行车轮的辐条及轮圈上涂上发出余辉或反射光的层。其中也已提出在辐条及轮圈上设置反射光的薄膜层。但是已证实,这些薄膜不能与辐条或轮圈如此牢固地连接,以便产生持久的反射光或发出余辉的作用。此外也未建立法定的前提,即辐条及轮圈需具有反射光或发出余辉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反射光或发出余辉的效应的辐条,该功能可持久地与辐条相结合。此外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给出一种方法,借助该方法可用反射光或发出余辉的薄膜设置辐条上的层。

    在辐条方面,该任务这样来解决:在辐条的表面上粘接一个薄膜,该薄膜在背着辐条表面的一侧上设有一个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层。

    通过该粘接在辐条表面与薄膜之间产生紧密的连接,它也可承受恶劣的气候条件。此外该薄膜能以相对便宜的方式设置一个粘剂层,该粘剂层适合很好地附着在辐条的表面上。

    在方法方面,该任务这样来解决:从卷绕成一个卷的薄膜上分割下一个条带;从条带上揭下覆盖粘剂的保护层的一个端部;将带有未被覆盖的粘剂的条带的端部粘接到辐条的表面上并从粘剂上揭下保护层;及当揭下保护层时,使薄膜涂有粘剂的层的一侧与辐条的表面一起被压紧。

    通过该方法可用简单的技术措施在发出余辉或反射光的薄膜与辐条表面之间产生持久的连接。由此可使成批地制造的发出余辉或反射光的薄膜应用于产生辐条表面的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考虑了:从一个卷上退绕出并分割下一个条带,在该卷上存储着宽度为8mm及长度约为1.000m的薄膜。同样可以使条带连续地从卷中拉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涂有粘剂的一侧被在粘接前要揭除的一个保护层覆盖。该保护层可防止粘剂的粘接力受不利影响。这将保留它的全部粘接力,以使得薄膜可牢固地与辐条连接。例如通过粘剂的污染或其损坏引起的对粘接力的不利影响可被排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保护层被构成一个相关的覆盖层,在它被揭下时使粘剂保留在用它涂层的薄膜的一侧上。该覆盖层很细致地适配粘剂的质量,由此可保证,在揭下该覆盖层时粘剂仍保留在用它粘接辐条的薄膜的一侧上。以此方式,粘剂提供了薄膜与辐条表面的牢固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薄膜具有紧靠在被卷绕表面上的稳定性。该薄膜被这样地选择,即尽管辐条的横截面小也可实现其表面无折褶的粘接。在此情况下需要施加相对小的力,以使得在粘接该表面时可实现快速的工作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设有层的薄膜具有至多0.25mm的厚度,最好至多为0.1mm的厚度。这样薄的薄膜能以特别好的方式适合于辐条的横截面及可避免形成粘接差的区域,在该区域中可使侵入污物并促使薄膜脱离辐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设有层的薄膜具有至少5至50%的弹性,最好为5至25%的弹性。这种弹性薄膜有利于薄膜毫无问题地紧靠在辐条表面上,以致通过延展的薄膜内部的恢复力可保证薄膜在该表面上的最佳适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未延伸的薄膜被构成一个条带,该条带的宽度窄于辐条的周长。以此方式,在施加预延展时可使薄膜粘接在一个辐条的表面上,以使得相邻的边缘彼此接触,但不相重叠。以此方式可防止在被粘接的薄膜下面形成小的自由空隙,在其中可侵入来自环境的湿气。变换地,也可取代预延展而实现轻微的重叠,例如约1mm的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反射光)层上设有一个保护设层。该保护设层可防止(反射光)层受机械应力的损坏。因此该薄膜可借助机械加工过程施加到辐条的表面上,而不会使该反射光或发出余辉的层出现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从薄膜的(反射光)被涂覆的(beschichteten)一侧上可揭下保护设层。通过保护设层与被它保护的层之间的这种连接可简单且快速地从该层上揭下保护设层,而不会通过揭下保护设层使该层受伤。更确切的说通过这种保护设层可保证:在从该层上揭下保护设层后可在全部区域上具有反射光或发出余辉的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设层具有防止涂层薄膜弯折的稳定性。由此保护设层具有支持该层的特性,以致不会出现该层的弯折损坏。这是必需避免的,因为通过弯折可在层上形成很细的裂纹,通过该裂纹可使水侵入该层中。通过水的侵入将预期使该层从薄膜上脱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设层具有至少为0.15mm、最好为0.05mm的厚度。这样厚度的层能够避免保护设层的机械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当施加薄膜后粘剂在辐条的表面上的粘附比保护设层在(反射光)层上的粘附更牢固。通过单个粘剂层及层材料的选择可保证薄膜与辐条很好地粘接。即使在揭下保护设层时也不用担心:粘剂从辐条表面上脱开及由此该薄膜很差地粘附在辐条表面上及其反射光的特性不能被满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设层被构成一个相连层,当它被揭下时该层仍保留在薄膜上。即该层在薄膜上的粘附比保护设层在该层上的粘附更牢固。尽管如此,保护设层仍可满足其任务,即保护该层不受机械损伤。

    在方法方面,本发明的任务这样来解决:从卷绕成一个卷的薄膜上分割下一个条带;从条带上揭下覆盖粘剂的保护层的一个端部;将带有未被覆盖的粘剂的条带的端部粘接到辐条的表面上并从粘剂上揭下保护层;及当揭下保护层时,使薄膜涂有粘剂的层的一侧与辐条的表面一起被压紧。

    通过自粘性薄膜在一个条带的两个端部之一的区域中的该粘附使条带得到相对辐条明确的定向。接着条带将被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中,由此可合乎要求地从粘剂上揭下保护层。该揭下可在将粘剂压在辐条表面的紧前面进行,以致对粘剂的粘接力的不利影响总将被防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将具有一个尺寸下限的条带从薄膜卷上分割下来,及当施加到辐条的表面上时使条带拉伸及在该拉力下与辐条的表面相粘接。通过测定该条带定尺寸将达到:当条带被施加到辐条上时,条带的各端部可彼此直接相邻。所述端部的重叠可被避免。另一方面通过条带的预拉伸在条带中产生一个恢复力,该力适合使条带牢固地绕辐条压紧,以使得条带牢固地压紧在辐条的表面上。以此方式可避免折褶的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将条带以其背着粘剂的一侧插放到一个展开的模中,将辐条下沉地放到设有粘剂的条带面上及此时从粘剂上揭除保护层,及接着合上模并在此情况下将条带压到辐条的表面上。通过这种模的使用,使条带在辐条表面的粘接大大地机械化,由此每根辐条在其表面将形成可靠的粘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使该条带从它与辐条的表面粘接的端部开始以一个螺旋的形式绕辐条缠绕,在此情况下揭下保护层及使粘剂与辐条的表面相粘接。以此方式当在辐条表面上施加条带时在条带上可作用恒定的拉力。条带大面积施加具有的危险,即由此在条带内形成折褶,由此可被避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将辐条在纵向上引导到一个将在向着辐条表面的方向上引导条带的接口位置,及在此情况下使条带用其粘剂压在辐条表面上及此外使辐条当它在纵向上运动时绕其纵轴转动。以此方式,通过辐条以一定方式运动来导致条带的螺旋引导。

    该辐条的运动可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控制,由此可达到辐条表面被薄膜无缝地裹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一方面辐条在纵向上的运动及另一方面辐条绕其纵向轴的转动彼此这样地被调整,以使得辐条以一个缓慢上升的螺旋的形式被缠绕。该运动过程的控制相对地简单,由此视一定的薄膜类型及具有一定表面特性的辐条的应用而定,使辐条的运动适配相应的状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从用其一个端部粘接至辐条的表面上的条带上,揭下条带的与粘剂对立的一侧上的保护设层。该保护设层退揭可直接在过渡位置的区域中进行,由此可实现用于接收保护设层的退揭装置的良好导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从薄膜的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层上揭下保护设层。通过保护设层的正确选择可保证:薄膜的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层在揭下保护设层时不受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在将薄膜施加以前,在一个溶解油脂的清洗液体中清洗辐条。由此可作到设置在薄膜背面的粘剂与清洗过的辐条表面良好的粘接。

    由以下的详细描述及附图可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在附图中以例子形式表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

    附图中表示:

    图1:一个辐条的侧视图,

    图2:一个条带的俯视图,

    图3:具有置入的条带及置入的辐条的展开的模的俯视图,

    图4:相应于图3中剖线IV-IV的一个展开的模的剖面图,

    图5:一个合上的模的剖面图,

    图6:一个螺旋形地缠绕辐条的一个缠绕装置的概要视图,

    图7:一个螺旋形缠绕的辐条,及

    图8:沿图2的剖线VIII-VIII的一个条带的剖面图。

    一个辐条(1)基本上由一个辐条头(2),一个辐条杆(3)及一个辐条尾端(4)组成,在辐条尾端中被压有一个螺纹(5)。

    辐条头(2)穿过一个未示出的车轮的一个亦未示出的轮毂的孔及用辐条尾端(4)螺纹连接围绕轮毂的轮圈中。在此情况下,辐条(1)这样地布置,以使得轮圈同心地围绕着轮毂。

    在辐条杆(3)上将借助施加在两个表面(8,9)中的一个表面上的粘剂(10)一个薄膜(7)的条带(6)被固定。粘剂(10)上覆盖有一个保护层(11),该保护层将防止例如通过污染或剥落而使粘剂受损。

    在与粘剂(10)对立的薄膜(7)的表面(13)上设有一个层(12),该层由一种反射光的材料和/或发出余辉的材料构成。层(12)在背着薄膜(7)的表面(8)上覆盖有一个保护设层(14),该保护层整个面地覆盖着表面(8)及防止其受损。保护设层(14)由一个相关的层组成,该层的整体可从表面(8)上揭下。它被构成一个相对硬的层,该层非常能抗机械损伤。

    为了将条带(6)固定在辐条杆(3)上,将首先在条带(6)的一端(15)上将粘剂(10)的保护层(11)揭下。为此,例如可将保护层(11)用其端部(15)卷绕在一个卷绕棒(16)上,为了揭下保护层(11)该卷绕棒绕自己的轴在一个方向上扭转。由此从粘剂(10)上揭下保护层(11),并使得粘剂与辐条杆(3)的表面(19)可直接形成接触及固定地粘附在该辐条杆上。于是条带(6)在端部区域(17)中通过对无保护的粘剂(10)的按压得到一个立足点,以致可通过卷绕棒(16)继续卷绕使整个保护层(11)从粘剂(10)上揭下。现在随着保护层(11)从粘剂(10)上不断地揭下,条带(6)将在其整个宽度(20)上卷在辐条杆(3)上并与该辐条杆粘接。

    同时地,随着保护层(11)愈来愈展开,保护设层(14)也借助一个辊(21)从层(12)的表面(8)上揭下。该辊(21)具有比卷绕棒(16)大的横截面,因为层(12)由比保护层(11)抵抗能力大的材料组成。因此它不卷绕在具有小直径的卷绕棒(16)上。通过辊(21)绕自己轴在转动方向(22)上的转动将使保护设层(14)接收到辊(21)上。以此方式使层(12)的表面(8)保持所需的反射光或发出余辉的效应。

    在除去保护设层(14)后,可毫无困难地将条带(6)绕辐条杆(3)的轴包绕起来,以使得条带(6)牢固地粘附在辐条杆(3)的表面(19)上,因为薄膜(7)具有紧靠在被卷绕表面(19)上的稳定性,这使得当保护设层(14)被除去后条带(6)能牢固地贴靠在辐条杆(3)上。当除去保护设层(14)时层(12)牢固地附着在薄膜(7)的表面(13)上。为此同样考虑了:粘剂(10)如此牢固地粘附在辐条杆(3)的表面(19)上,以使得当借助辊(21)揭下保护设层(14)时粘剂(10)在辐条杆(3)的表面(19)上的粘附不会松脱。

    该薄膜(7)具有这样的材料特性,即它适合与辐条杆(3)的表面(19)产生牢固的连接。对此首先涉及薄膜(7)的良好柔性。

    该薄膜包括层(12)在内具有不大于0.25mm的厚度。鉴于该薄膜(7)上及附着在其上的层(12)薄膜(7)非常紧密地卷绕在辐条杆(3)上,由此可实现与辐条杆(3)形成无折褶的连接。通过薄膜(7)及其层(12)无折褶的施加可达到:层(12)产生出最佳的反射光或发出余辉效应。

    此外,设有层(12)的薄膜(7)具有至少5至50%的弹性。设有层(12)的薄膜(7)的该高弹性可以使粘剂(10)与辐条杆(3)的表面(19)的牢固连接。在此情况下,视薄膜(7)的质量而定,当薄膜(7)被施加在表面(19)上时无论在纵向上还是在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上或很强或较强地被预压紧。当在该预压力下薄膜(7)与表面(19)连接后,由薄膜(7)产生的及存在于薄膜中的回复力起到按压力的作用,由该力使薄膜(7)被压在表面(19)上。以此方式导入到薄膜(7)中的力起到使薄膜(7)与表面(19)无暇地连接的支持的作用。

    设有层(12)的薄膜(7)将由其制造者以卷的形式提供。该卷具有一定宽度,其宽度是这样被分配的,即在它在预拉伸的状态下能正好可包围辐条杆(3),以使得在与表面(19)粘接后一个从薄膜上切割下的条带(6)的两个纵向边缘彼此相对接。为此目的,薄膜的宽度这样被分配,该宽度窄于辐条(1)的周长。由此可保证,在施加了一个预计算的预压力后,从薄膜(7)上切割下的条带(6)的纵向边缘彼此可直接对接。薄膜的弹性愈大,用来粘接到表面(19)上的条带(6)的可作得愈窄。

    保护设层(14)可从层(12)上揭下,而不会使层(12)从薄膜(7)上脱开。此外,粘剂(10)与辐条杆(3)的表面(19)的连接这样地形成,以致当从该层(12)上揭下该保护设层(14)时可防止粘剂(10)脱开表面(19)。

    在将薄膜(7)施加到辐条(1)上以前,在一个溶解油脂的清洗液体中清洗辐条。该清洗过程被这样地控制,以使得当清洗结束时任何油脂剩余可从辐条杆的表面(19)脱下。然后为了在辐条杆(3)的表面(19)上施加设有层(12)的薄膜(7),首先在条带(6)的端部(15)从粘剂(10)上揭下保护层(11),及使粘剂(10)在表面(19)的为此预设的位置上与该表面相粘接。由此该条带(6)得到一个相对辐条(1)的预定对准。然后在条带(6)的纵向上从其上揭下保护层(11)及将条带(6)压到辐条杆(3)上。同时,从层(12)上揭下保护设层(14),以使得设有层(12)的薄膜(7)得到用于粘接到表面(19)上所需的弹性。从现在起可使薄膜(7)与表面(19)相挤压,以使得薄膜无间隙地粘附在表面(19)上。

    该挤压可在一个模(23)中进行,该模由两个可绕一个铰链(24)相互摆动的模半体(25,26)组成。在两个模半体(25,26)中设有一个凹陷(27),在其中可插入条带(6)。在此情况下每个条带(6)的一半延伸在两个模半体(25,26)的一个中。

    然后辐条(1)用其辐条杆(3)的表面(19)轻微地弯曲及在此状态下放置到粘剂(10)上,在此期间从粘剂揭下保护层(11)的端部(17)。以此方式,完成了表面(19)与粘剂的点状粘接,由此预给定了对粘接辐条(1)有决定性作用的起始点。从现在起可将保护层(11)从粘剂(10)上揭下,例如通过卷绕棒(16)的卷绕。在此情况下使辐条(1)继续地在向着粘剂(10)的方向上下降,以使得最后在辐条杆(3)的整个长度上实现了条带(6)的粘接。同时通过在转动方向(22)上的卷绕运动使保护设层(14)卷绕到辊(21)上。

    在辐条(1)被粘接及在条带的整个长度上进行了保护设层(14)的揭下后,使两个模半体(25,26)绕铰链(24)转动。在转动时使条带(6)绕着辐条杆(3)挤压,由此使条带(6)在整个长度上与辐条杆(3)粘接。通过该转动使固定地导入凹陷(27)中的条带(6)轻微拉伸,以使得条带(6)用其彼此平行延伸的纵向边缘(28,29)在辐条杆(3)的表面(19)上彼此对接。同时,由模(23)施加给条带(6)一个力,该力适于使粘剂(10)牢固地压在辐条杆(3)上及由此导致条带(6)与辐条杆(3)的表面(19)的良好粘接。

    而薄膜(7)也可用一个螺旋(30)的形式缠绕在辐条杆(3)上。为此目的,薄膜(7)从一个未示出薄膜卷被引导到一个过渡位置(31)上。在该过渡位置(31)的区域中使保护层(11)从薄膜(7)的粘剂(10)上揭下,及使一个设有未被覆盖的粘剂(10)的端部与辐条杆(3)的表面(19)相粘接。从薄膜(7)上揭下的保护层(11)被卷绕在一个卷绕棒(16)上,该卷绕棒在转动方向(18)上绕自己的轴转动。在此情况下,从薄膜(7)上揭下的保护层(11)粘附在卷绕棒(16)上及卷绕在该卷绕棒上。该卷绕棒(16)具有一个卷绕速度,它足够地大,以便在预给定的薄膜(7)的缠绕速度时使保护层(11)及时地从薄膜(7)上揭下,由此粘剂(10)可靠置到辐条杆的表面(19)上。为了能导致薄膜(7)无暇地粘接在表面(19)上,当薄膜的端部(32)粘附在辐条杆(3)的表面(19)上后,用一个小拉力使薄膜(7)保持住,而一方面将辐条(1)绕自己的纵向轴转动,及另一方面在其纵轴的方向(33)上推进辐条。在此情况下,薄膜(7)以螺旋(30)的形式被缠绕在辐条杆(3)的表面(19)上。通过导入一定的矫顽力可在薄膜(7)中产生一个张力,它将导致薄膜被绷紧地缠绕在该表面(19)上。

    根据薄膜(7)在该表面(19)上的缠绕速度,卷绕棒(16)在转动方向(18)上转动,以使得揭去保护层(11)的粘剂(10)紧靠在该表面上及与它一起被压紧。相应地,也借助辊(21)使保护设层(14)从薄膜(7)的层(12)上展开。

    通过使薄膜(7)施加到表面(19)的缠绕速度的相应调整,随着辐条(1)在其纵向轴的方向(33)上的纵向移动,在表面(19)上将以较大或不太大的节距构成螺旋(30)。在此情况下,两个相邻的圈的彼此相邻的纵向边缘(28,29)彼此对接。以此方式,产生出一个具有延伸在辐条杆(3)的整个长度上的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功能的平滑表面(34)。

    薄膜(1)例如可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其厚度在0.08至0.1mm范围中的第一覆盖膜上施加一个粘剂。该覆盖膜例如可由聚酯构成。在粘剂上设置一个载体层。该载体层例如可由纸构成或作为塑料作的薄膜来实现。在载体层上进行另一次粘剂的涂敷,通过该粘剂固定玻璃珠。这些玻璃珠最好具有小于1毫米的直径,优选为具有小于100μm的直径及具有气泡。尤其可考虑珠的直径为小于10μm。这些玻璃珠部分地在其外表面的区域中被镜面化。为此例如可使用铝。尤其可以考虑:在玻璃珠布置后在粘剂的区域中散布粉未状的铝。

    在玻璃珠上将施加另一覆盖层,该层可由纸或塑料构成。对于该覆盖层其厚度在0.15mm的范围上被证明是合适的。在辐条杆(3)的区域中施加薄膜前将进行两个覆盖膜的揭除。作为载体层的厚度大约0.25mm的尺寸被证明是合适的。

    也可对于用条带状薄膜卷绕辐条杆(3)变换地考虑:事先由薄膜做成一个软管状的产物及将它套到辐条杆(3)上。一个固定例如可通过一个收缩过程或一个粘剂层的活化来实现。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也可考虑:将玻璃珠直接地固定在辐条杆(3)上。这例如可通过电镀,超声波,熔化或浸入一种液体中来实现。

辐条及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辐条及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辐条及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条及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条及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的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该辐条用于连接轮毂与轮圈及具有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特性。该特性是这样来实现的:在辐条的表面上粘接一个薄膜,该薄膜在背着辐条表面的一侧上设有一个反射光和/或发出余辉的层。该方法用于在辐条表面施加自粘性薄膜。为此从一个卷上拉出该薄膜及分割成适当的段。设在薄膜上的粘剂在施加到辐条上以前设有一个保护层,在加工前该保护层被揭下。为了保证薄膜持久地保持在辐条上对薄膜与辐条表面之间的粘剂进行挤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