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6800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2346.9

申请日:

2004.10.20

公开号:

CN1624004A

公开日:

2005.06.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8B 37/08申请日:20041020授权公告日:20061011终止日期:201210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8B37/08

主分类号:

C08B37/08

申请人:

天津科技大学;

发明人:

陈宁; 刘淑云; 王振声; 徐庆阳; 黎兴荣

地址:

300222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侯力;李益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新的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主要解决目前该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碱酸或盐用量较大、提取周期较长、收率较低等问题。该产品主要经过酶解、除蛋白、沉淀干燥等工序制得。该法只需一步酶解即可把硫酸软骨素从软骨中提取出,不需要碱解或用盐浸泡,产品色泽洁白、质松,收率可高达42%及其以上,且纯度较高,符合口服标准,生产工序简单,周期较短,反应时间只需要4~8小时,用碱量比稀碱酶解法节省80%以上,同时减少下游提纯的难度,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保。而且可采用原有的生产设备,易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包括: (1)将洁白干净的软骨块放入反应釜内,并加入适量水,加入软骨块重量的 0.1~
2: 5%的胰蛋白酶,调节pH在8.0~9.0之间,控制温度在45~55℃之 间,搅拌3~10小时; (2)当软骨块反应完全后,用盐酸或乙酸调节酶解液使pH在5~7之间,加 热至70~85℃,保温10~40分钟; (3)酶解液冷却后,过滤或离心除渣,得到较清的过滤酶解液,加入酶解液 重0.2~
3: 0%的活性炭,使pH在3~5之间搅拌20~60分钟,过滤或离心 除渣; (4)向上步得到的酶解液中加入酶解液体积的2.5~4倍的工业酒精,使乙醇 的浓度达到55~80%,沉淀; (5)将上步沉淀物用95%以上的酒精洗涤2至3遍,干燥后即得所述硫酸软 骨素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在(4)步中加入酶 解液重0.2~2.0%的乙酸钠盐析,以增强硫酸软骨素的沉淀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最佳水解温度为 4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最佳水解时间为 6h,最佳胰酶用量为0.7%倍鲜软骨重。

说明书


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生化药剂,特别是直接从动物软骨中提取硫酸软骨素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硫酸软骨素是动物软骨中提取的粘性多糖,多存在于动物的软骨、喉骨、鼻骨(猪含41%)、牛、马中膈和气管(含36%~39%)中,它是一种酸性粘多糖—糖胺聚糖,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糖胺聚糖可以从软骨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离解出来。可用于治疗头疼、偏头痛、冠心病、心绞痛、关节炎疼痛等症,在国外,对硫酸软骨素药理的研究已经达到分子的水平。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稀碱或浓碱与酶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取硫酸软骨素,还有报道用稀碱稀盐综合提取法、酶解-树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乙酸抽提法。硫酸软骨素的分离纯化有乙醇沉淀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季铵盐配合法、吸附法和纤维素分离法等。在以上的几种提取方法中,收率虽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如高华(硫酸软骨素生产新工艺研究,青岛大学学报,2003,18(4):55-58)等采用浓碱-复合酶酶解法,收率可达32.6%。但以上的生产方法都存在很大问题,稀碱酶解工艺中用的稀碱溶液量太大,大于6倍软骨重,在后面的酒精沉淀中,用酒精量更大,如浓缩原液,十分耗能。浓碱酶解工艺用碱量很大,如高华等所用碱量为软骨重的8%,给后面的提纯带来不便,若反应时间延长,又使硫酸软骨素的分子量下降,同样也存在步骤繁琐的问题。另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998年5月27日公开的专利申请号为96116057.8号,名称为《硫酸软骨素及其提取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采用的是稀盐稀碱法,其不足是盐碱用量较大,提取时间较长,提取不充分,收率较低。

    总之,目前的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有:用碱盐量大、高耗能、生产步骤繁琐和收率较低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地主要是从节能、节省试剂、缩短生产时间、简化工艺等角度出发,提供一种新的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由于硫酸软骨素和软骨中的蛋白质是以糖肽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在碱性条件下,以胰蛋白酶为催化剂,糖胺聚糖可以从软骨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中离解出来。根据这个原理,本工艺直接把胰蛋白酶加入,调节反应的pH,温度等条件,直接生产硫酸软骨素。这样以来,缩短了工艺流程,反应时间只需要4~8小时,用碱量比稀碱酶解法节省80%以上,收率并没有下降,而且比原来要高3~5个百分点。

    其具体提取方法,依次包括:

    (1)将洁白干净的软骨块放入反应釜内,并加入适量水,加入软骨块重量的0.1~1.5%的胰蛋白酶,调节pH在8.0~9.0之间,控制温度在45~55℃之间,搅拌3~10小时;

    (2)当软骨块反应完全后,用盐酸或乙酸调节酶解液使pH在5~7之间,加热至70~85℃,保温10~40分钟;

    (3)酶解液冷却后,过滤或离心除渣,得到较清的过滤酶解液,加入酶解液重0.2~2.0%的活性炭,使pH在3~5之间搅拌20~60分钟,过滤或离心除渣;

    (4)向上步得到的酶解液中加入酶解液体积的2.5~4倍的工业酒精,使乙醇的浓度达到55~80%,沉淀;

    (5)将上步沉淀物用95%以上的酒精洗涤2至3遍,干燥后即得所述硫酸软骨素成品。

    本方法的优点及效果:本方法通过对目前工艺的改进创新,采用一步酶解法生产硫酸软骨素(CS),通过正交试验,找到CS生产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为6h,水解温度为48℃,胰酶用量为0.7%倍鲜软骨重,三种因素中对水解影响程度主要为水解温度,其次为酶用量和水解时间。整个反应过程pH值在8.5~9.0之间。此最佳水平组合可使硫酸软骨素收率达到42%或更高。采用该新工艺后,可简化生产流程,大大缩短生产时间,减少用碱量,同时减少下游提纯的难度,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采用原有的生产设备,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硫酸软骨素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实施例1:

    (1)白干净的软骨块放入反应釜内,并加入适量水,加入0.7%软骨块重的胰蛋白酶,调节pH在8.5-9.0之间,控制温度在48℃,搅拌6小时;

    (2)当软骨块反应完全后,用乙酸调节酶解液pH在5-6之间,加热至80℃,保温15分钟;

    (3)酶解液冷却后过滤或离心除渣,得到较清的过滤酶解液,加入0.5%的活性炭,在pH调到4,搅拌30分钟,过滤或离心除渣;

    (4)向上步得到的酶解液中加入3倍的工业酒精,使乙醇的浓度达到70%,并加入0.5%的乙酸钠盐析;

    (5)将沉淀物用95%以上的酒精洗涤3遍,干燥后即得所述硫酸软骨素成品。

    将上述方法生产的硫酸软骨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项目                              结果

    含水量/%                         6.9

    含氮量/%                         3.12

    纯度/%                           88.6

    氯化物                           <0.14%

    无机硫酸盐(以SO4计)             <0.24%

    重金属(以Pb计)                   <40ppm

    50g/L CS溶液OD640值              0.03

    其他实施例参考数值(按实施例1反应顺序依次为),见下表:

    表1、胰蛋白酶温度搅拌时间酶解液pH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活性 炭pH值 搅拌 时间 加酒 精乙醇浓度乙酸钠0.3%45℃8h8.5-9.0℃15min 0.4%3.5 20h 2.5倍65%1.0%1.5%55℃4h8.5-9.0℃130min 1.5%5.0 50h 4倍74%0.3%

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新的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主要解决目前该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碱酸或盐用量较大、提取周期较长、收率较低等问题。该产品主要经过酶解、除蛋白、沉淀干燥等工序制得。该法只需一步酶解即可把硫酸软骨素从软骨中提取出,不需要碱解或用盐浸泡,产品色泽洁白、质松,收率可高达42及其以上,且纯度较高,符合口服标准,生产工序简单,周期较短,反应时间只需要48小时,用碱量比稀碱酶解法节省80以上,同时减少下游提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