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67542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19649.3

申请日:

2011.12.15

公开号:

CN102445075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7B 14/06登记生效日:20151009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邹建明变更后权利人:周俊和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99号3栋1单元601变更后权利人: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山楂巷40号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杜艳华变更后权利人:杜艳华|||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7B 14/06申请日:20111215|||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7B 14/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贵州铝城铝业原材料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邹建明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云环东路铝城铝业变更后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99号3栋1单元601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后权利人:杜艳华登记生效日:20131118|||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7B 14/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王钢变更后权利人:贵州铝城铝业原材料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跃四3-1-4-501变更后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云环东路铝城铝业登记生效日:20130929|||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7B 14/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邹建明变更后权利人:王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99号3栋1单元601变更后权利人: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跃四3-1-4-501登记生效日:20130807|||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7B 14/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贵州铝城铝业原材料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邹建明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云环东路铝城铝业变更后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99号3栋1单元601登记生效日:20130716|||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27B 14/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邹建明变更后权利人:贵州铝城铝业原材料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99号3栋1单元601变更后权利人: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云环东路铝城铝业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阮正林登记生效日:20130418|||公开

IPC分类号:

F27B14/06; F27B14/14; F27B14/08; F27D17/00

主分类号:

F27B14/06

申请人:

邹建明; 阮正林

发明人:

邹建明; 阮正林

地址: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99号3栋1单元6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代理人:

张浩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压型,得到焙烧物料,其特征在于,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堆积在石墨加热环四周,通过石墨加热环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通过气体,气体通过热风炉,对炉体热能进行回收。中频感应焙烧炉加热温度高,可达1700℃以上,不仅缩短焙烧时间,还能够将原料中的杂质气化逸出。同时,焙烧炉焙烧后的热能还能有效的进行回收利用,把焙烧物料和石墨加热环直接在炉体或送至冷却室内,通入气体,通过热风炉进行余热回收,再将热能用于原材料的加热捏合,工厂采暖、循环热水等方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 压型, 得到焙烧 物料, 其特征在于, 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 堆积在石墨加热环四周, 通过石 墨加热环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 焙烧结束后, 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通过气体, 气体通过 热风炉, 对炉体热能进行回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频感应 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 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 焙烧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 四周后, 再通过活动底座送入炉体, 对焙烧物料进行加热, 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从炉体中退 出, 将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送入冷却室内, 在冷却室通过气体, 气体连通热风炉, 对热能 进行回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炉体 或冷却室为 2 个以上, 通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将炉体或冷却室并联, 把各个炉体或冷却 室的热能送至热风炉。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气体为氮 气或惰性气体。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通过热风炉后 的气体再通过水冷盘管, 再送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循环冷却。
6: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方法采用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包 括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炉体上设有感应线圈和保温层, 在炉体内设有石墨加热环, 在炉体 上方设有热风管道, 热风管道依次连接热风炉和风机, 风机通过冷风管道连接至炉体底部。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频感应 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 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 活动底座连接移动车架, 移动车 架的轨道连接至冷却室, 冷却室上设有保温层, 在冷却室上方设有热风管道, 热风管道依次 连接热风炉和风机, 风机通过冷风管道连接至冷却室底部。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炉体或冷 却室为 2 个以上, 通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与炉体或冷却室并联后, 进风管和出风管再与 热风炉和风机串联。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热风炉和 风机还串联有水冷盘管。

说明书


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 属于中频感应焙烧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炼铝碳素材料分为两种, 用作电解槽的阳极, 把电流导入电解槽, 并参与电化学反 应; 用作电解槽的阴极内衬, 盛装铝液和电解质, 并把电流导出电解槽外。现有的阳极和阴 极, 是将碳粉经过煅烧、 破碎、 分级、 按 - 定的配方与沥青、 焦油混捏, 混捏后的糊料经成型、 焙烧, 根据采用碳粉的质量不同, 最后得到阳极或阴极炭块。 其中, 沥青作为黏结剂, 焦油作 为浸润剂。 由于现有铝工业的迅猛发展, 消耗的碳素材料也迅速上升, 而现有碳素材料焙烧 多采用敞开式环式焙烧炉。它是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焙烧室组成, 每个焙烧室又分隔成若 干个炭块箱, 在炭块箱内分层堆放炭块, 在炭块与炭块、 炭块与炉墙之间, 以及炭块上下均 用焦粒填充作为保护介质。存在焙烧温度低, 生产时间长, 热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采用中频感 应焙烧炉炼制炼铝碳素材料, 焙烧温度高, 时间短, 还能对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进行回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 合、 压型, 得到焙烧物料, 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 堆积在石墨加热环四周, 通 过石墨加热环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 焙烧结束后, 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通过气体, 气体 通过热风炉, 对炉体热能进行回收。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所述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 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 焙烧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四周后, 再通过活动底座送 入炉体, 对焙烧物料进行加热, 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从炉体中退出, 将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 料送入冷却室内, 在冷却室通过气体, 气体连通热风炉, 对热能进行回收。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所述炉体或冷却室为 2 个以上, 通过进风 管和出风管分别将炉体或冷却室并联, 把各个炉体或冷却室的热能送至热风炉。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所述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 通过热风炉后的气体再通过水冷盘管, 再 送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循环冷却。
     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包括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炉体上设有感应线圈 和保温层, 在炉体内设有石墨加热环, 在炉体上方设有热风管道, 热风管道依次连接热风炉 和风机, 风机通过冷风管道连接至炉体底部。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所述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 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 活动底座连接移动车架, 移动车架的轨道连接至冷却室, 冷 却室上设有保温层, 在冷却室上方设有热风管道, 热风管道依次连接热风炉和风机, 风机通
     过冷风管道连接至冷却室底部。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所述炉体或冷却室为 2 个以上, 通过进风 管和出风管分别与炉体或冷却室并联后, 进风管和出风管再与热风炉和风机串联。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所述热风炉和风机还串联有水冷盘管。
     本发明的中频感应焙烧炉内采用石墨加热环作为加热源, 加热温度高, 可达 1700℃以上, 高温焙烧的优点, 不仅是缩短焙烧时间, 还能够将原料中的杂质气化逸出, 因 此, 得到的碳素材料灰分更少, 质量更高。同时, 中频感应焙烧炉焙烧后的热能还能有效的 进行回收利用, 把焙烧后的物料和石墨加热环直接在炉体或送至冷却室内, 通入气体, 通过 热风炉进行余热回收, 再将回收的热能用于原材料的加热捏合, 以及工厂采暖、 循环热水等 方面。 本发明采用的中频感应焙烧炉, 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 能够在加热后将石墨 加热环和焙烧物料退出, 让物料在冷却系统内隔绝空气冷却, 防止被氧化, 而中频感应焙烧 炉中还能放入下一个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进行焙烧, 实现流水线生产, 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 流水线生产带来的结果是, 在同一时间会有多炉 / 室的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在冷 却, 而处于不同冷却的温度。 为了稳定热能回收系统的工作温度, 将多个炉体或冷却室采用 进风管和出风管进行并联后, 使得不同温度的气体在进风管混合并达到较为稳定的温度, 再进入热风炉。由于不断有冷却好的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离开冷却系统, 并有刚焙烧好 的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进入冷却系统, 因此可以保障进入热风炉的气体温度控制在一定 范围内。 附图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中频感应焙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 附图 2 为本发明冷却室的结构示意图 ; 附图 3 为本发明炉体或冷却室的第一种并联结构示意图 ; 附图 4 为本发明炉体或冷却室的第二种并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 1。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如图 1 所示, 制作中频感应焙 烧炉的炉体 1, 在炉体 1 上安装感应线圈 2, 在炉体 1 内砌筑保温层 3, 在炉体 1 内安装石墨 加热环 4 作为加热源。炉体 1 上方连接热风管道 5, 热风管道 5 依次连接热风炉 6 和风机 7, 风机 7 通过冷风管道 10 连接至炉体 1 底部。热风管道 5 应设置在炉体 1 的顶部, 冷风管 道 10 应设置在炉体的底部, 也可设置在活动底座 8 中间。
     炉体 1 安装活动底座 8, 石墨加热环 4 设置在活动底座 8 上。活动底座 8 还可以 设置在移动车架 9 上, 移动车架 9 的轨道连接至冷却室 11。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采用活 动底座 8, 焙烧物料可以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 4 四周后, 再通过活动底座 4 送入炉体 1, 对焙 烧物料进行加热, 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 8 从炉体 1 中退出, 通过移动车架 9 上移动, 将石墨 加热环 4 和焙烧物料送入冷却室 11 内, 冷却室 11 上砌筑保温层 12, 在冷却室 11 上方连接 热风管道 5, 热风管道 5 依次连接热风炉 6 和风机 7, 风机 7 通过冷风管道 10 连接至冷却室 11 底部。冷却室 11 的构造同炉体 1 相比, 主要是少了感应线圈 2, 其他结构相类似。采用 冷却室 11, 让物料在冷却室 11 内隔绝空气冷却, 防止被氧化, 而炉体 1 中还能放入下一个石墨加热环 4 和焙烧物料进行焙烧, 根据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的设计, 一个炉体 1 能够匹配多 个冷却室 11, 实现流水线生产, 提高了生产效率。 , 降低了投资建设成本。
     炉体 1 或冷却室 11 为 2 个以上, 通过进风管 13 和出风管 14 分别与炉体 1 或冷却 室 11 并联后, 进风管 13 和出风管 14 再与热风炉 6 和风机 7 串联。热风炉 6 和风机 7 还串 联有水冷盘管 15。
     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如下 : 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 压型, 得到焙 烧物料, 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中, 堆积在石墨加热环 4 四周, 通过石墨加热 环 4 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 焙烧结束后, 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中通过气体, 气体通过热 风管道 5 依次连接热风炉 6 和风机 7, 对炉体 1 热能进行回收。为防止物料氧化, 气体应为 氮气或惰性气体。
     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还可以采用活动底座 8, 石墨加热环 4 安装在活动底座 8 上, 焙烧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 4 四周后, 再通过活动底座 8 送入炉体 1, 对焙烧物料进行 加热, 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 8 从炉体 1 中退出, 将石墨加热环 4 和焙烧物料送入冷却室 11 内, 在冷却室 11 通过气体, 气体连通热风炉 6, 对热能进行回收。
     如图 3 和 4 所示, 炉体 1 或冷却室 11 为 2 个以上, 通过进风管 13 和出风管 14 分 别将炉体 1 或冷却室 11 并联, 把各个炉体 1 或冷却室 11 的热能送至热风炉。根据工厂场 地和设计要求, 炉体 1 或冷却室 11 可以并行设置, 或环形设置。
     通过热风炉 6 后的气体还可以通过水冷盘管 15, 再送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中 循环冷却, 进一步回收热能, 降低进入冷风管道 10 内的气体温度, 提高热能回收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 2。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如图 1 所示, 制作中频感应焙 烧炉的炉体 1, 在炉体 1 上安装感应线圈 2, 在炉体 1 内砌筑保温层 3, 在炉体 1 内安装石墨 加热环 4 作为加热源。炉体 1 上方连接热风管道 5, 热风管道 5 依次连接热风炉 6 和风机 7, 风机 7 通过冷风管道 10 连接至炉体 1 底部。热风管道 5 应设置在炉体 1 的顶部, 冷风管 道 10 应设置在炉体的底部, 也可设置在活动底座 8 中间。
     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如下 : 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 压型, 得到焙 烧物料, 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中, 堆积在石墨加热环 4 四周, 通过石墨加热 环 4 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 焙烧结束后, 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中通过气体, 气体通过热 风管道 5 依次连接热风炉 6 和风机 7, 对炉体 1 热能进行回收。为防止物料氧化, 气体应为 氮气或惰性气体。
     本发明的实施例 3。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 如图 1 所示, 制作中频感应焙 烧炉的炉体 1, 在炉体 1 上安装感应线圈 2, 在炉体 1 内砌筑保温层 3, 在炉体 1 内安装石墨 加热环 4 作为加热源。炉体 1 上方连接热风管道 5, 热风管道 5 依次连接热风炉 6 和风机 7, 风机 7 通过冷风管道 10 连接至炉体 1 底部。热风管道 5 应设置在炉体 1 的顶部, 冷风管 道 10 应设置在炉体的底部, 也可设置在活动底座 8 中间。炉体 1 安装活动底座 8, 石墨加热 环 4 设置在活动底座 8 上。活动底座 8 设置在移动车架 9 上, 移动车架 9 的轨道连接至冷 却室 11。冷却室 11 上砌筑保温层 12, 在冷却室 11 上方连接热风管道 5, 热风管道 5 依次 连接热风炉 6 和风机 7, 风机 7 通过冷风管道 10 连接至冷却室 11 底部。冷却室 11 采用 6 个, 通过进风管 13 和出风管 14 分别与 6 个冷却室 11 并联后, 进风管 13 和出风管 14 再与 热风炉 6 和风机 7 串联。热风炉 6 和风机 7 还串联有水冷盘管 15。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如下 : 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 压型, 得到焙 烧物料, 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 1 中, 堆积在石墨加热环 4 四周, 通过石墨加热 环 4 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 焙烧结束后, 活动底座 8 从炉体 1 中退出, 将石墨加热环 4 和焙 烧物料送入第一个冷却室 11 内, 在第一个冷却室 11 通过气体, 气体连通热风炉 6 和水冷盘 管 15, 对热能进行回收。 炉体 1 继续对第二炉物料进行焙烧, 焙烧后的石墨加热环 4 和焙烧 物料送入第二个冷却室 11 内, 重复上面步骤, 当第六个冷却室 11 装入石墨加热环 4 和焙烧 物料对热能进行回收时, 第一个冷却室 11 的石墨加热环 4 和焙烧物料刚好冷却结束, 炉体 1 焙烧的第七炉物料即可放入第一个冷却室 11 内, 实现流水线的循环生产。炉体 1 和冷却 室 11 的数量可由焙烧时间和冷却时间来确定。

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45075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9CN102445075A*CN102445075A*(21)申请号 201110419649.3(22)申请日 2011.12.15F27B 14/06(2006.01)F27B 14/14(2006.01)F27B 14/08(2006.01)F27D 17/00(2006.01)(71)申请人邹建明地址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育才路99号3栋1单元601申请人阮正林(72)发明人邹建明 阮正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代理人张浩宇(54) 发明名称一种中。

2、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压型,得到焙烧物料,其特征在于,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堆积在石墨加热环四周,通过石墨加热环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通过气体,气体通过热风炉,对炉体热能进行回收。中频感应焙烧炉加热温度高,可达1700以上,不仅缩短焙烧时间,还能够将原料中的杂质气化逸出。同时,焙烧炉焙烧后的热能还能有效的进行回收利用,把焙烧物料和石墨加热环直接在炉体或送至冷却室内,通入气体,通过热风炉进行余热回收,再将热能用于原材料的加热捏合,工厂采暖、循环热水等方面。

3、。(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CN 102445094 A 1/1页21.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压型,得到焙烧物料,其特征在于,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堆积在石墨加热环四周,通过石墨加热环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通过气体,气体通过热风炉,对炉体热能进行回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焙烧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四周后,再通。

4、过活动底座送入炉体,对焙烧物料进行加热,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从炉体中退出,将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送入冷却室内,在冷却室通过气体,气体连通热风炉,对热能进行回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或冷却室为2个以上,通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将炉体或冷却室并联,把各个炉体或冷却室的热能送至热风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热风炉后的气体再通过水冷盘管,再送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循环冷却。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采用的中频感应焙。

5、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炉体上设有感应线圈和保温层,在炉体内设有石墨加热环,在炉体上方设有热风管道,热风管道依次连接热风炉和风机,风机通过冷风管道连接至炉体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活动底座连接移动车架,移动车架的轨道连接至冷却室,冷却室上设有保温层,在冷却室上方设有热风管道,热风管道依次连接热风炉和风机,风机通过冷风管道连接至冷却室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或冷却室为2个以上,通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与炉体。

6、或冷却室并联后,进风管和出风管再与热风炉和风机串联。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炉和风机还串联有水冷盘管。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45075 ACN 102445094 A 1/4页3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属于中频感应焙烧炉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炼铝碳素材料分为两种,用作电解槽的阳极,把电流导入电解槽,并参与电化学反应;用作电解槽的阴极内衬,盛装铝液和电解质,并把电流导出电解槽外。现有的阳极和阴极,是将碳粉经过煅烧、破碎、分级、按-定的配方与沥青、焦油混捏,。

7、混捏后的糊料经成型、焙烧,根据采用碳粉的质量不同,最后得到阳极或阴极炭块。其中,沥青作为黏结剂,焦油作为浸润剂。由于现有铝工业的迅猛发展,消耗的碳素材料也迅速上升,而现有碳素材料焙烧多采用敞开式环式焙烧炉。它是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焙烧室组成,每个焙烧室又分隔成若干个炭块箱,在炭块箱内分层堆放炭块,在炭块与炭块、炭块与炉墙之间,以及炭块上下均用焦粒填充作为保护介质。存在焙烧温度低,生产时间长,热效率低等问题。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及装置。采用中频感应焙烧炉炼制炼铝碳素材料,焙烧温度高,时间短,还能对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进行回收。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

8、案。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压型,得到焙烧物料,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堆积在石墨加热环四周,通过石墨加热环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通过气体,气体通过热风炉,对炉体热能进行回收。0005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所述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焙烧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四周后,再通过活动底座送入炉体,对焙烧物料进行加热,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从炉体中退出,将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送入冷却室内,在冷却室通过气体,气体连通热风炉,对热能进行回收。0006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所。

9、述炉体或冷却室为2个以上,通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将炉体或冷却室并联,把各个炉体或冷却室的热能送至热风炉。0007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所述气体为氮气或惰性气体。0008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通过热风炉后的气体再通过水冷盘管,再送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中循环冷却。0009 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包括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炉体上设有感应线圈和保温层,在炉体内设有石墨加热环,在炉体上方设有热风管道,热风管道依次连接热风炉和风机,风机通过冷风管道连接至炉体底部。0010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所述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采用活动底座,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活动。

10、底座连接移动车架,移动车架的轨道连接至冷却室,冷却室上设有保温层,在冷却室上方设有热风管道,热风管道依次连接热风炉和风机,风机通说 明 书CN 102445075 ACN 102445094 A 2/4页4过冷风管道连接至冷却室底部。0011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所述炉体或冷却室为2个以上,通过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与炉体或冷却室并联后,进风管和出风管再与热风炉和风机串联。0012 上述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所述热风炉和风机还串联有水冷盘管。0013 本发明的中频感应焙烧炉内采用石墨加热环作为加热源,加热温度高,可达1700以上,高温焙烧的优点,不仅是缩短焙烧时间,还能够将原。

11、料中的杂质气化逸出,因此,得到的碳素材料灰分更少,质量更高。同时,中频感应焙烧炉焙烧后的热能还能有效的进行回收利用,把焙烧后的物料和石墨加热环直接在炉体或送至冷却室内,通入气体,通过热风炉进行余热回收,再将回收的热能用于原材料的加热捏合,以及工厂采暖、循环热水等方面。本发明采用的中频感应焙烧炉,石墨加热环安装在活动底座上,能够在加热后将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退出,让物料在冷却系统内隔绝空气冷却,防止被氧化,而中频感应焙烧炉中还能放入下一个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进行焙烧,实现流水线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流水线生产带来的结果是,在同一时间会有多炉/室的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在冷却,而处于不同冷却的。

12、温度。为了稳定热能回收系统的工作温度,将多个炉体或冷却室采用进风管和出风管进行并联后,使得不同温度的气体在进风管混合并达到较为稳定的温度,再进入热风炉。由于不断有冷却好的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离开冷却系统,并有刚焙烧好的石墨加热环和焙烧物料进入冷却系统,因此可以保障进入热风炉的气体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附图说明0014 附图1为本发明中频感应焙烧炉的结构示意图;0015 附图2为本发明冷却室的结构示意图;0016 附图3为本发明炉体或冷却室的第一种并联结构示意图;0017 附图4为本发明炉体或冷却室的第二种并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如图1。

13、所示,制作中频感应焙烧炉的炉体1,在炉体1上安装感应线圈2,在炉体1内砌筑保温层3,在炉体1内安装石墨加热环4作为加热源。炉体1上方连接热风管道5,热风管道5依次连接热风炉6和风机7,风机7通过冷风管道10连接至炉体1底部。热风管道5应设置在炉体1的顶部,冷风管道10应设置在炉体的底部,也可设置在活动底座8中间。0019 炉体1安装活动底座8,石墨加热环4设置在活动底座8上。活动底座8还可以设置在移动车架9上,移动车架9的轨道连接至冷却室11。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采用活动底座8,焙烧物料可以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4四周后,再通过活动底座4送入炉体1,对焙烧物料进行加热,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8从炉体1。

14、中退出,通过移动车架9上移动,将石墨加热环4和焙烧物料送入冷却室11内,冷却室11上砌筑保温层12,在冷却室11上方连接热风管道5,热风管道5依次连接热风炉6和风机7,风机7通过冷风管道10连接至冷却室11底部。冷却室11的构造同炉体1相比,主要是少了感应线圈2,其他结构相类似。采用冷却室11,让物料在冷却室11内隔绝空气冷却,防止被氧化,而炉体1中还能放入下一个石说 明 书CN 102445075 ACN 102445094 A 3/4页5墨加热环4和焙烧物料进行焙烧,根据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的设计,一个炉体1能够匹配多个冷却室11,实现流水线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投资建设成本。002。

15、0 炉体1或冷却室11为2个以上,通过进风管13和出风管14分别与炉体1或冷却室11并联后,进风管13和出风管14再与热风炉6和风机7串联。热风炉6和风机7还串联有水冷盘管15。0021 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如下: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压型,得到焙烧物料,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中,堆积在石墨加热环4四周,通过石墨加热环4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中通过气体,气体通过热风管道5依次连接热风炉6和风机7,对炉体1热能进行回收。为防止物料氧化,气体应为氮气或惰性气体。0022 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还可以采用活动底座8,石墨加热环4安装在活动底座8上,。

16、焙烧物料先放置在石墨加热环4四周后,再通过活动底座8送入炉体1,对焙烧物料进行加热,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8从炉体1中退出,将石墨加热环4和焙烧物料送入冷却室11内,在冷却室11通过气体,气体连通热风炉6,对热能进行回收。0023 如图3和4所示,炉体1或冷却室11为2个以上,通过进风管13和出风管14分别将炉体1或冷却室11并联,把各个炉体1或冷却室11的热能送至热风炉。根据工厂场地和设计要求,炉体1或冷却室11可以并行设置,或环形设置。0024 通过热风炉6后的气体还可以通过水冷盘管15,再送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中循环冷却,进一步回收热能,降低进入冷风管道10内的气体温度,提高热能回收效率。。

17、0025 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制作中频感应焙烧炉的炉体1,在炉体1上安装感应线圈2,在炉体1内砌筑保温层3,在炉体1内安装石墨加热环4作为加热源。炉体1上方连接热风管道5,热风管道5依次连接热风炉6和风机7,风机7通过冷风管道10连接至炉体1底部。热风管道5应设置在炉体1的顶部,冷风管道10应设置在炉体的底部,也可设置在活动底座8中间。0026 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如下: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压型,得到焙烧物料,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中,堆积在石墨加热环4四周,通过石墨加热环4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在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中通。

18、过气体,气体通过热风管道5依次连接热风炉6和风机7,对炉体1热能进行回收。为防止物料氧化,气体应为氮气或惰性气体。0027 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制作中频感应焙烧炉的炉体1,在炉体1上安装感应线圈2,在炉体1内砌筑保温层3,在炉体1内安装石墨加热环4作为加热源。炉体1上方连接热风管道5,热风管道5依次连接热风炉6和风机7,风机7通过冷风管道10连接至炉体1底部。热风管道5应设置在炉体1的顶部,冷风管道10应设置在炉体的底部,也可设置在活动底座8中间。炉体1安装活动底座8,石墨加热环4设置在活动底座8上。活动底座8设置在移动车架9上,移动车架9的轨道连接至冷却。

19、室11。冷却室11上砌筑保温层12,在冷却室11上方连接热风管道5,热风管道5依次连接热风炉6和风机7,风机7通过冷风管道10连接至冷却室11底部。冷却室11采用6个,通过进风管13和出风管14分别与6个冷却室11并联后,进风管13和出风管14再与热风炉6和风机7串联。热风炉6和风机7还串联有水冷盘管15。说 明 书CN 102445075 ACN 102445094 A 4/4页60028 中频感应焙烧炉热能回收方法如下:将炼铝碳素材料原料进行捏合、压型,得到焙烧物料,焙烧物料放入中频感应焙烧炉炉体1中,堆积在石墨加热环4四周,通过石墨加热环4发热对物料进行焙烧,焙烧结束后,活动底座8从炉体。

20、1中退出,将石墨加热环4和焙烧物料送入第一个冷却室11内,在第一个冷却室11通过气体,气体连通热风炉6和水冷盘管15,对热能进行回收。炉体1继续对第二炉物料进行焙烧,焙烧后的石墨加热环4和焙烧物料送入第二个冷却室11内,重复上面步骤,当第六个冷却室11装入石墨加热环4和焙烧物料对热能进行回收时,第一个冷却室11的石墨加热环4和焙烧物料刚好冷却结束,炉体1焙烧的第七炉物料即可放入第一个冷却室11内,实现流水线的循环生产。炉体1和冷却室11的数量可由焙烧时间和冷却时间来确定。说 明 书CN 102445075 ACN 102445094 A 1/2页7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45075 ACN 102445094 A 2/2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45075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炉;窑;烘烤炉;蒸馏炉〔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