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8440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06606.2

申请日:

2014.09.28

公开号:

CN104317301A

公开日:

2015.01.2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5D 1/10申请日:20140928|||公开

IPC分类号:

G05D1/10

主分类号:

G05D1/10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发明人:

陈盈果; 邢立宁; 杨振宇; 刘晓路; 李菊芳; 王沛; 陈成; 贺仁杰; 姚锋; 刘嵩; 张忠山; 褚骁庚

地址:

41000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砚瓦池正街4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包括: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动,进行轨道重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
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
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动,进行轨道重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任务完成后,管理控制系统控制卫星系统,将已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回复至轨道重构之前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备选卫星在进行轨道重构过程中不进行卫星倾角、升交点赤经变化。

说明书

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以及国家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像范围广、在轨时间长等优点,实现了在军事侦察、信息支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军事行动或灾害救援依赖于各种卫星,这其中不仅包括一些传统的观测需求,还包括未来国家安全所关心的新问题,如:1、应对周边热点地区(如东海、南海等)的突发事件;2、做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和评估工作。这些新需求与传统的观测需求相比,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特点,因此情报支援的反应速度成为衡量空间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空间系统以提供战略服务为目的,而且研制时间长、成本昂贵,难以满足如地震灾区、海上事故发生地等提出的情报保障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面向短效目标,可提高空间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响应时间短且效率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包括:
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
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
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动,进行轨道重构。
优选地,任务完成后,管理控制系统控制卫星系统,将已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回复至轨道重构之前状态。
优选地,备选卫星在进行轨道重构过程中不进行卫星倾角、升交点赤经变化。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可以根据短效目标的需求,对卫星系统的卫星进行轨道重构,从而提升空间系统对长效目标的响应能力;通过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可以调整备选卫星的空间位置,对任务目标进行协同观测,从而调整卫星系统对任务目标的观测力度,实现对任务需求的快速响应,由于整个响应过程,只需对卫星进行轨道重构,其响应时间短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出详细说明,应当了解,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任何在本发明基础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的结构框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包括:
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
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
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动,进行轨道重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短效目标的需求,对卫星系统的卫星进行轨道重构,从而提升空间系统对长效目标的响应能力;通过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可以调整备选卫星的空间位置,对任务目标进行协同观测,从而调整卫星系统对任务目标的观测力度,实现对任务需求的快速响应,由于整个响应过程,只需对卫星进行轨道重构,其响应时间短且效率高。
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任务完成后,管理控制系统控制卫星系统,将已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回复至轨道重构之前状态,从而回归对常规任务的观测,并为下一次面对短效目标的任务观测做好准备。
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备选卫星在进行轨道重构过程中不进行卫星倾角、升交点赤经变化,从而可以降低卫星重构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卫星在轨重构过程的经济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17301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17301A21申请号201410506606222申请日20140928G05D1/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地址410003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砚瓦池正街47号72发明人陈盈果邢立宁杨振宇刘晓路李菊芳王沛陈成贺仁杰姚锋刘嵩张忠山褚骁庚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包括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管理控制。

2、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动,进行轨道重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17301ACN104317301A1/1页21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

3、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动,进行轨道重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任务完成后,管理控制系统控制卫星系统,将已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回复至轨道重构之前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备选。

4、卫星在进行轨道重构过程中不进行卫星倾角、升交点赤经变化。权利要求书CN104317301A1/2页3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空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背景技术0002传统的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以及国家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像范围广、在轨时间长等优点,实现了在军事侦察、信息支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当前,越来越多的军事行动或灾害救援依赖于各种卫星,这其中不仅包括一些传统的观测需求,还包括未来国家安全所关心的新问题,如1、应对周边热点地区(如东海、南海等)的突发事件;2、做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和评估。

5、工作。这些新需求与传统的观测需求相比,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特点,因此情报支援的反应速度成为衡量空间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空间系统以提供战略服务为目的,而且研制时间长、成本昂贵,难以满足如地震灾区、海上事故发生地等提出的情报保障需求。0003因此,提供一种面向短效目标,可提高空间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其响应时间短且效率高。000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包括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

6、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动,进行轨道重构。0006优选地,任务完成后,管理控制系统控制卫星系统,将已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回复至轨道重构之前状态。0007优选地,备选卫星在进行轨道重构过程中不进行卫星倾角、升交点赤经变化。0008本发明中所提出的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可以根据短效目标的需求,对卫星系统。

7、的卫星进行轨道重构,从而提升空间系统对长效目标的响应能力;通过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可以调整备选卫星的空间位置,对任务目标进行协同观测,从而调整卫星系统对任务目标的观测力度,实现对任务需求的快速响应,由于整个响应过程,只需对卫星进行轨道重构,其响应时间短且效率高。说明书CN104317301A2/2页4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出详细说明,应当了解,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任。

8、何在本发明基础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0011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的结构框图。0012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面向短效目标的卫星在轨重构系统,包括任务分析模块,用于对任务需求进行分析,并获取上述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任务分析模块获取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通过卫星系统获取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并发送指令至卫星系统;卫星系统,具有多颗可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并根据管理控制系统的指令,将备选卫星进行在轨机。

9、动,进行轨道重构。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短效目标的需求,对卫星系统的卫星进行轨道重构,从而提升空间系统对长效目标的响应能力;通过根据任务需求的位置信息和各卫星的运行状态信息,选择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确定待进行轨道重构的备选卫星拟进入轨道,可以调整备选卫星的空间位置,对任务目标进行协同观测,从而调整卫星系统对任务目标的观测力度,实现对任务需求的快速响应,由于整个响应过程,只需对卫星进行轨道重构,其响应时间短且效率高。0014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任务完成后,管理控制系统控制卫星系统,将已进行轨道重构的卫星回复至轨道重构之前状态,从而回归对常规任务的观测,并为下一次面对短效目标的任务观测做好准备。0015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备选卫星在进行轨道重构过程中不进行卫星倾角、升交点赤经变化,从而可以降低卫星重构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提高卫星在轨重构过程的经济性。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317301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31730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控制;调节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