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避难运行系统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 2010-201427( 申请日 : 09/08/2010) 为基础, 享受该日本 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参照该日本专利申请, 包括其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火灾发生时的电梯的避难运行系统。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梯运行系统中, 例如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 电梯移动到避难楼层例如 一楼, 在乘客下梯之后, 停止运行。 这样, 在建筑物内有滞留者等情况下, 即使这些人在大厅 呼叫电梯, 该大厅呼叫也视为无效, 电梯无法作为避难工具使用。 为了将电梯作为避难工具 使用, 必须由消防员进行特殊操作。
在上述的以往的运行系统中, 在建筑物的较高楼层的滞留者或轮椅使用者, 无法 将电梯作为灾害发生时的避难工具使用。 这样, 在建筑物较高楼层的滞留者或轮椅使用者, 只能等待消防员以特殊运行进行营救。
发明内容 但是, 不单纯将电梯设为在避难楼层的运行休止状态, 在考虑安全性和使用优先 度的基础上也能够允许电梯的部分使用可是可能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提供一种即使在电梯位于避难楼层处处于运行休止状 态, 在满足安全性等条件时, 在消防员到达之前也可使用电梯进行避难的电梯的避难运行 系统。
实施方式的电梯避难运行系统, 包括 : 运行控制部、 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轿厢呼叫 检测器、 火灾检测器。运行控制部控制轿厢的运行 ; 候梯厅呼叫检测器设于各楼层的候梯 厅、 检测使用者的呼叫登记 ; 轿厢呼叫检测器检测轿厢内的使用者的呼叫登记 ; 火灾检测 器设于各楼层的大厅或升降通道内的、 检测火灾的发生。在基于火灾检测器的输出信号检 测出火灾发生时, 运行控制部使轿厢朝向避难楼层移动, 在轿厢内的乘客避难后, 检测出来 自候梯厅呼叫检测器的呼叫登记时, 基于预先设定的安全性或使用优先度的判断条件判断 是否可使用电梯, 将电梯作为避难工具来运行。
根据上述构成, 即使在电梯在避难楼层为运行休止状态下, 当满足安全性等条件 时, 在消防员到达之前也可使用电梯避难。
附图说明
图 1 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运行系统的构成图。 图 2 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 3 是显示图 1 所示的电梯的运行控制部的动作的概念图。 图 4 是显示火灾发生时由电梯的运行控制部生成的控制表格的一例的图。图 5 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运行系统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 6 是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 7 是显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 8 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运行系统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 9 是显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 10 是显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 11 是显示第六实施方式的, 并显示轿厢内显示器的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 12 是显示第六实施方式的, 并显示轿厢内显示器的显示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 第一实施方式 )
图 1 显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运行系统的概略构成。
在图 1 中, 电梯运行系统由 : 运行控制部 11、 多个候梯厅显示器 12、 多个候梯厅呼 叫检测器 13、 多个火灾检测器 14、 使用者所乘坐的电梯的轿厢 17 和存储部 21 构成。运行 控制部 11 控制电梯的运行。多个候梯厅显示器 12 设置在作为各楼层候梯厅的电梯厅, 向 使用者显示电梯的运行状况。多个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设于各电梯厅, 检测使用者的呼叫 登记。多个火灾检测器 14 对应于各电梯厅或作为轿厢移动通路的升降通路的各电梯厅进 行设置, 检测火灾的发生。 设置于各楼层的作为通知部的候梯厅显示器 12 和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通过传送 通路 15 连接于运行控制部 11。 通过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所检测出的候梯厅呼叫登记通过 传送通路 15 提供给运行控制部 11, 运行控制部 11 输出的信息通过传送通路 15 提供给各候 梯厅显示器 12 并进行显示。
设于各楼层的大厅或升降通路内的火灾检测器 14 通过传送通路 16 连接于运行控 制部 11。由各火灾检测器 14 检测出火灾时, 这一信息通过传送通路 16 提供给运行控制部 11。
电梯轿厢 17 内设有作为显示电梯运行状况的通知部的轿厢内显示器 18、 检测轿 厢内使用者的呼叫登记的轿厢呼叫检测器 19。轿厢内显示器 18 和轿厢呼叫检测器 19 通 过传送通路 20 连接于运行控制部 11。轿厢呼叫检测器 19 所检测出的轿厢内呼叫登记信 息通过传送通路 20 提供给运行控制部 11。又, 运行控制部 11 输出的信息通过传送通路 20 提供给轿厢内显示器 18 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 存储部 21 连接于运行控制部 11, 存储部 21 中存储各种信息。
在上述结构中, 对电梯的避难运行进行说明。
在以往的火灾发生时的运行中, 一旦由设于各个楼层的火灾检测器 14 中的任一 个检测到火灾的发生, 电梯的运行控制部 11 即使得电梯朝着避难楼层例如一楼移动, 并使 得轿厢内的乘客下梯, 然后停止运行。之后, 来自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和轿厢内呼叫检测 器 19 的乘客的呼叫登记被视为无效, 已登记的呼叫也被取消。这样, 位于建筑物较高楼层 的滞留者、 轮椅使用者将无法在火灾发生时采用电梯作为避难工具。 这样, 这些人要等待消 防员将电梯切换为特殊运行, 并过来救援。
与此相对的,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 即使在电梯停止在避难楼层之后, 当满足 安全性等条件时, 也将使用者的呼叫视为有效, 即使在消防员到达之前也可以利用电梯进 行避难。
图 2、 图 3 显示图 1 所示的运行控制部 11 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动作。如图 3 所 示, 例如 7 楼为起火点。
若运行控制部 11 检测到在各个楼层所设置的火灾检测器 14 中设于 7 楼的火灾检 测器输出的通知火灾发生的信息, 则首先, 使电梯往避难楼层例如一楼移动, 使得轿厢内的 乘客能够避难。
之后, 如图 2 所示, 运行控制部 11 考虑安全性, 在登记有火灾发生楼层的候梯厅 呼叫 (S11)、 远离避难楼层的方向的候梯厅呼叫 (S12)、 避难楼层周边的楼层的候梯厅呼叫 (S13)、 和来自避难楼层以外的轿厢呼叫 (S14) 的情况下, 将这些呼叫登记视为无效, 并将 通过电梯的避难设为不可行 (S16)。又, 运行控制部 11 将步骤 S11 ~ S14 以外的呼叫视为 有效, 将消防员到达之前以电梯作为避难工具使用设为可行 (S15)。
具体来说, 当检测出来自火灾检测器 14 动作的 7 楼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的呼 叫时 (S11), 运行控制部 11 的控制转到步骤 S16, 并将该候梯厅呼叫视为无效, 将电梯避难 设为不可行 ( 如图 3 所示的 (1))。并将 7 楼的轿厢呼叫视为无效 (S14 ~ S16)。
接着, 当检测到向着远离避难楼层方向的候梯厅呼叫时 (S12), 由于该呼叫是用于 避难以外的使用目的, 则运行控制部 11 将该候梯厅呼叫视为无效 (S16)。 即, 当一楼为最下 楼层作为避难楼层时, 运行控制部 11 对来自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的朝着避难楼层方向的 向下的呼叫进行应答, 但是将向上方向的呼叫视为无效 ( 图 3(2))。
进一步的, 运行控制部 11 为了将使用者限定为将较高楼层的滞留者, 即, 远离避 难楼层的滞留者, 因此将避难楼层周边的候梯厅呼叫全部视为无效, 对使用者进行限定。 这 样, 当避难楼层为一楼时, 检测到来自 2 楼、 3 楼等较低楼层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的候梯 厅呼叫时 (S12), 即使该呼叫为避难楼层方向 ( 向下方向 ) 也视为无效 (S16, 图 3(3))。
又, 当轿厢呼叫检测器 19 检测到登记了避难楼层以外的轿厢呼叫时 (S14), 由于 该呼叫为避难以外的使用目的, 因此运行控制部 11 将其全部视为无效 (S16)。
但是, 避难楼层的轿厢呼叫不视为无效 (S14 ~ S15), 当通过候梯厅呼叫朝向避难 楼层以外移动时, 运行控制部 11 自动登记避难楼层的轿厢呼叫 ( 图 3(4))。
图 4 显示在火灾发生时, 电梯的运行控制部 11 生成的控制图表的一例。该控制图 表根据火灾的发生楼层而生成。图 4 所示的控制图表, 显示如图 3 所示, 由设于 7 楼的火灾 检测器 14 检测到火灾的情况的实例。运行控制部 11 基于火灾发生楼层的信息, 根据考虑 安全性、 使用优先度等的判断条件, 生成如图 4 所示的控制图表。在图 4 中, 数据 “0” 表示 有效, 数据 “1” 表示无效。该控制图表例如存储于存储部 21。运行控制部 11 根据该控制图 表, 实行如图 2 所示的动作。
如上所述的, 在 7 楼发生火灾时, 7 楼以上的楼层的滞留者, 和 6 楼到 4 楼的滞留者 将向下方向的候梯厅呼叫视为有效, 可以使用电梯进行避难。即, 三楼、 二楼的滞留者采用 楼梯进行避难, 而高楼层的人优先使用电梯。
通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火灾发生时, 通过通常的避难运行轿厢移动到避难楼层 之后, 对于没有发生火灾的楼层, 考虑安全性和使用优先度之后即使在消防员到达之前也可将电梯作为避难工具。
又, 在建筑物的较高楼层的滞留者, 即, 远离避难楼层处的滞留者被限定为使用 者。因此, 可防止电梯的乱用, 可对情况紧急的高楼层的滞留者的避难进行优先。
( 第二实施方式 )
图 5 显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运行系统的概略构成, 图 6 是显示第二实施方 式的动作的一例。在图 5、 图 6 中,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
图 5 表示在如图 1 所示的构成上附加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和轮 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呼叫检测器 22 的构成。其他的构成与图 1 相同, 在图 5 中省略。轮椅使 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和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呼叫检测器 22 通过传送通路 15、 20 分别连接于各个电梯的运行控制部 11, 以能够传递信息。
在实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避难运行时, 由于使用者限于远离避难楼层的 高楼层的滞留者, 因此运行控制部 11 将避难楼层周边的大厅呼叫全部视为无效。因此, 当 避难楼层为一楼时, 将二楼、 三楼等的低楼层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所检测出的候梯厅呼 叫的向下方向也视为无效 ( 图 2S13、 图 3(3) 和图 4)。这样, 在 2 楼、 3 楼等的低楼层的轮椅 使用者, 由于难以利用楼梯进行避难, 结果导致无法进行避难。 因此,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即使在距离避难楼层较近的楼层, 当轮椅使用者发出候 梯厅呼叫, 该候梯厅呼叫也视为有效。
如图 5 所示, 设于电梯候梯厅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具有设有轮椅使用者用呼叫 检测器 21 的排布方式。如图 6 的步骤 S21 所示, 当该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被操作, 检测到轮椅使用者的呼叫时, 如果没有安全性问题, 即使是在避难楼层周边, 电梯 的运行控制部 11 也将呼叫视为有效。即, 呼叫发生楼层不是避难楼层 ( 一楼 ) 或火灾发生 楼层的话, 即使是避难楼层周边的呼叫也将其视为有效。即, 在最下层为一楼时, 即使是来 自二楼、 三楼的向下呼叫, 只要是轮椅使用者的呼叫, 也可将电梯作为避难工具。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 即使是避难楼层周边的呼叫, 只要是轮椅使用者用的候 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的呼叫, 即将其设为有效并实施电梯的运行。这样, 避难楼层周边的轮 椅使用者也可采用电梯进行避难。
( 第三实施方式 )
图 7 显示第三实施方式。当以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显示的方法实行避难运行时, 运 行控制部 11 将避难以外的使用目的的、 远离避难楼层方向的大厅呼叫和避难楼层以外的 轿厢呼叫都视为无效。例如, 一楼为最下层且为避难楼层时, 运行控制部 11 对候梯厅呼叫 检测器 13 检测出的向下方向的大厅呼叫进行应答, 但对向上方向的大厅呼叫视为无效 ( 图 2S12、 图 3(2) 和图 4)。又, 轿厢呼叫检测器 19 登记避难楼层以外的轿厢呼叫时, 运行控制 部 11 将避难楼层以外的所有轿厢呼叫视为无效 ( 图 2S14、 图 3(4) 和图 4)。
与此相对的, 第三实施方式为, 当以救助利用楼梯避难有困难的高龄者和轮椅使 用者为目的时, 将上述呼叫视为有效。
具体来说, 如图 7 所示, 图 5 所示的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检测出 避难楼层的大厅呼叫时 (S31), 运行控制部 11 在没有安全性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救助运行。
即, 如图 7 所示, 不是火灾发生楼层的呼叫 (S11) 而是远离避难楼层的方向的候梯 厅呼叫 (S12), 且轮椅使用者用的大厅呼叫为避难楼层时 (S31), 运行控制部 11 将该大厅呼
叫视为有效, 对避难楼层应答并开门。 对该大厅呼叫进行应答之后, 将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 呼叫登记设为一次有效 (S31), 进行救助运行 (S15)。从而, 运行控制部 11 朝着轮椅使用者 用轿厢呼叫检测器 22 所登记的楼层运行轿厢。
又, 通过电梯系统, 也有没有设置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或轿厢呼叫 检测器的情况。 此时, 通过长按通常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或轿厢呼叫检测器的按钮, 也可作 为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或轿厢呼叫。通过这样的构成, 可通过知道这一规定的人员 进行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或轿厢呼叫的登记。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 当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检测出在避难 楼层的向上方向的大厅呼叫时, 将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呼叫登记视为一次有效。 因此, 能够 以对轮椅使用者等的救助作为目的来使用电梯, 能够对难以利用楼梯进行避难的高龄者或 轮椅使用者进行救助。
( 第四实施方式 )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 通过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和轿厢呼叫检 测器 22 判断电梯的使用者是否为轮椅使用者。但是, 不管哪种呼叫检测器都是一般使用者 可使用的。因此, 有可能登记轮椅使用者以外的人的呼叫, 或者, 登记了朝向没有轮椅使用 者的楼层的呼叫而对电梯进行利用。 因此,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运行控制部 11 预先认识存在轮椅使用者的楼层, 将登 记了的楼层以外的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所检测到的大厅呼叫视为无效, 以限制一般使用者的使用。
图 8 为显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运行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 与图 1 相同的部 分赋予相同符号。
在图 8 中, 控制电梯运行的运行控制部 11 连接有例如用于管理人监视电梯的电梯 监视装置 31、 维护人员用于维护电梯的专用的维护装置 32、 远程管理电梯的管理中心 33 和 存储部 21。来自监视装置 31、 维护装置 32、 电梯管理中心 33 的信息通过传送通路 34 经由 运行控制器 11 存储于存储部 21。又, 在图 8 中, 其他构成和图 1 的相同, 在图 8 中省略。
在上述构成中, 电梯的运行控制部 11 预先认识存在轮椅使用者的楼层。具体来 说, 通过监视装置 31、 维护装置 32、 管理中心 33 经由传送通路 34 将有轮椅使用者的楼层信 息发送到运行控制部 11。运行控制部 11 将该送来的楼层信息存储到存储部 21 中。
运行控制部 11 将来自被存储的楼层之外的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和轿厢呼叫检测器 22 的呼叫登记视为无效。
图 9 是显示第四的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 与图 7 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 如图 9 所示, 当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检测到候梯厅呼叫时 (S41), 运行控制部 11 参照存储部 21 中存储的楼层信息, 判别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检测到大厅 呼叫的楼层是否为预先登记的楼层 (S42)。 当判断结果为, 预先登记的楼层的轮椅使用者用 的大厅呼叫时, 运行控制部 11 使得轿厢朝向大厅呼叫的发生楼层运行, 并开门。在对该大 厅呼叫应答后, 使例如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呼叫检测器 22 的轿厢呼叫登记仅一次有效。这 样, 如果通过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呼叫检测器 22 登记避难楼层, 则运行控制部 11 使得轿厢 朝向避难楼层运行。
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式, 预先将有轮椅使用者的楼层信息存储在存储部 21, 通过
轮椅使用者用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23 检测到的大厅呼叫为在存储部 21 中存储的楼层所检 测到的话, 进行避难运行。 这样, 可将已登记的楼层之外的由一般使用者发出的轮椅使用者 用的大厅呼叫视为无效, 可以以对轮椅使用者的救助为目的来使用电梯。 这样, 可优先考虑 难以采用楼梯进行避难的轮椅使用者的避难。
( 第五实施方式 )
图 10 是显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图, 与第一、 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符 号。又,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 装置构成与图 8 所示的构成相同。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实施避难运行时, 由于对远离避难楼层的较高楼层的滞 留者的使用优先, 电梯的运行控制部 11 将避难楼层周边的大厅呼叫都视为无效 (S13)。因 此, 当避难楼层为一楼时, 二楼、 三楼等较低楼层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所检测到的候梯 厅呼叫, 即使是往下的也视为无效 ( 如图 3 所示的 (3)、 图 4)。
因此,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 当完成使用优先度高的使用者的避难运行之后, 电梯的 运行控制部 11 允许使用优先度较低的使用者使用电梯作为避难工具。
具体来说, 如图 10 所示, 当远离避难楼层的较高楼层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在 持续规定时间 ( 例如 5 分钟 ) 以上没有检测到向下方向的呼叫登记时 (S12), 运行控制部 11 将来自避难楼层周边较低楼层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的向下方向的呼叫登记视为有效 (S13、 S51、 S14、 S15)。即, 当检测出来自避难楼层周边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的向下方向 的大厅呼叫时 (S13), 判断计时器是否计时 5 分钟以上 (S51), 当计时 5 分钟以上, 且没有避 难楼层以外的轿厢呼叫时 (S14), 将向下方向的呼叫视为有效 (S15), 轿厢朝着检测出候梯 厅呼叫的楼层移动, 从而避难楼层周边楼层的滞留者可进行避难。 又, 在步骤 S51 中, 计时器没有超过 5 分钟时, 将避难楼层周边的候梯厅呼叫检测 器 13 的向下方向的呼叫视为无效 (S16)。
进一步的, 在步骤 S13 中, 在没有检测到避难楼层周边的候梯厅呼叫检测器 13 的 情况下, 即, 检测到高楼层的呼叫时, 清零计时器 (S52), 控制转到步骤 S14。
为了实施上述动作, 运行控制部 11 内置有例如由软件构成的计时器。该计时器, 在没有检测到较高楼层的呼叫登记时, 开始计时, 当没有检测到避难楼层周边的呼叫时, 进 行清零。计时器所设定的规定时间如图 8 所示, 通过例如监视装置 31、 维护装置 32、 管理中 心 33 设定于运行控制部 11。
根据上述第五实施方式, 完成了远离避难楼层的楼层上使用优先度高的使用者的 避难之后, 也允许避难楼层周边的楼层上使用优先度低的使用者采用电梯作为避难工具。 这样, 可有效利用电梯。
( 第六实施方式 )
图 11、 图 12 显示第六实施方式。
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 通过限制候梯厅呼叫或轿厢呼叫, 能够进 行考虑了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性和使用优先度的避难运行。此时, 由于存在能够登记呼叫的 楼层和不能够登记呼叫的楼层, 因此可能发生使用者不了解为什么无法进行呼叫登记的混 乱而以为是故障这样的可能性。
因此, 如图 11 所示, 在避难运行中, 电梯的运行控制部 11 在候梯厅显示器 12 输出 例如 “无法进行向上的呼叫登记” 等显示。
进一步的, 如图 12 所示, 在轿厢内显示器 18 上也输出例如 “无法进行轿厢内呼叫 登记” 等显示, 并熄灭避难楼层以外的楼层按钮 19a。图 12 示出点亮作为避难楼层的一楼 的楼层按钮 19a, 熄灭 2 楼~ 9 楼的楼层按钮 19a。
具体来说, 运行控制部 11 根据火灾发生时生成的例如图 4 所示的图表, 控制候梯 厅显示器 12、 轿厢内显示器 18、 楼层按钮 19a 的显示状态。
又, 图 11、 图 12 所示的显示为一示例, 可对其进行变形。
根据上述第六实施方式, 在避难运行中, 候梯厅显示器 12、 和轿厢内显示器 18 分 别显示无法进行呼叫登记的信息, 轿厢内的楼层按钮 19a 仅点亮避难楼层, 而熄灭其他楼 层。这样, 可将当前的状况确切地通知给使用者。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 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实例被提出, 并不 是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 在不脱离发明 的要旨的范围内, 可以进行各种省略、 替换、 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 围、 主旨内, 同样也包含于记载于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发明及其同等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