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 图像形成方法和记录介质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基于并且主张 2010 年 9 月 15 日提交的第 2010-206607 号日本专利申 请的优先权, 在此通过引用包括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记录头并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在该记录头上, 形成用于喷 射液滴的多个喷嘴和用于使液滴从多个喷嘴喷射的致动器, 且通过基于图像数据使得液滴 从多个喷嘴喷射而形成图像, 并且本发明涉及使用记录头并且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 在该记录头上, 形成用于喷射液滴的多个喷嘴和用于使得液滴从多个喷嘴喷射的致动器, 且通过基于图像数据使得液滴从多个喷嘴喷射而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设备具有安装在墨盒上的各种颜色的记录头。 在记录头上形成用于喷射 墨水的多个喷嘴。在使墨盒以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进行扫描的同时, 该记录设 备通过喷射墨水而形成图像。在记录设备中形成图像的情况下, 头驱动信号和用于使得致 动器部分形成图像的控制数据从该设备主体侧上的控制部分传送到记录头侧上的驱动器。 通常的传送系统是串行数据传送。 该头驱动信号是用于驱动设置在记录头中的致动器部分 的信号。
传送到记录头的控制数据包括图像数据和头驱动信号掩蔽 (masking) 信号。图像 数据确定从各个喷嘴喷出的墨滴类型。头驱动信号掩蔽信号掩蔽该头驱动信号, 以产生用 于使得各种颜色的记录头喷射对应于墨滴类型的墨水液滴的驱动波形。
第 2009-286112 号日本特开专利申请描述了将数据从主体侧上的控制部分传送 到记录头的图像形成设备。
参考图 1 至图 4 描述第 2009-286112 号日本特开专利申请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 1 是示出使得数据从控制部分传送到记录头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参考图 1, 图像形成设备 10 包括 : 控制部分 11, 提供在设备主体侧上 ; 以及多个记 录头 13, 提供在墨盒 12 中。
在图像显示设备 10 中, 控制硬件的固件包含在只读存储器 (ROM)14 中。根据图像 显示设备 10, 响应于来自主个人计算机 ( 主 PC)20 的打印作业 ( 图像数据 ) 的接收, 中央处 理单元 (CPU)21 使得该图像数据存储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15 内, 并且使得主扫描控制 部分 16 将墨盒 12 移动到记录介质之上的位置。记录头控制部分 30 将包括包含在 RAM 15 中的图像数据的数据与从主扫描编码器 17 接收到的墨盒的位置信息一起传送到记录头驱 动部分 40。记录头驱动部分 40 基于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30 传送的数据驱动记录头 13, 以使 得记录头 13 喷射墨滴。
图 2 是示出从记录头控制部分到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数据传送的示意图。记录头驱 动部分 30 产生头驱动信号 ( 下面称为公共驱动信号 )Vcom, 并且将该公共驱动信号 Vcom 输
出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40。在图 1 所示的情况下, 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30 到各记录头驱动部 分 40 的公共驱动信号也可以被统称为 “公共驱动信号 Vcom” 。记录头控制部分 30 将包括 图像数据和用于掩蔽公共驱动信号 Vcom 的头驱动波形掩蔽信号的数据传送到记录头驱动 部分 40。
记录头控制部分 30 将对应于要打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与串行数据 SD1 和 SD0( 下 面被标示为 SD[1:0]) 的传送时钟信号 SCK 一起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40 的移位寄存器 42。记录头驱动部分 40 的锁存部分 43 锁存移位寄存器 42 的每个寄存器值。
此外, 记录头控制部分 30 将串行数据中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与掩蔽模式传送时 钟信号 MCK 一起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40 的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46。 此外, 记录头控制部 分 30 将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传送到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锁存捕获到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46 内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并且切换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头驱动掩蔽模式 MN0 至 MN7), 并将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输出到解码器 44。 此时, 由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 存信号 MLn 的操作定时控制掩蔽模式的切换定时。
解码器 44 解码并输出图像数据 SD[1:0] 和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电平移位器 45 将作为解码器 44 的输出的逻辑电平电压信号的电平移位 ( 转换 ) 到允许模拟开关 41 的 操作的电平。基于经由电平移位器 45 提供的解码器 44 的输出, 模拟开关 41 被接通 / 断开 ( 开启 / 关闭 )。
图 3 是示出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的示意图。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包括触发电路 和复用器, 其构成锁存电路。 如果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低电平 ( 在此称为 L 电平 ) 并且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是 L 电平, 则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在掩蔽模式移位寄存 器 46 内锁存数据, 而如果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是 L 电平, 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是高电平 ( 在此称为 H 电平 ), 则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全部复位到 H 电平。
图 4 示出掩蔽模式串行传送信号的真值表。在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响应于掩蔽 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变成 L 电平而进入锁存状态时的时间,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基 于掩蔽模式传送数据的状态来确定是锁存还是复位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46 内的数据。如 果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确定要复位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46 内的数据, 则掩蔽模式锁存部 分 47 将全部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设置为 H 电平 ( 全 H), 从而复位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46 内的数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 通过基于图像数据使得液滴从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喷射来形成 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 记录头驱动部分, 配置为驱动该记录头 ; 公共驱动信号生成部 分, 配置为产生公共驱动信号 ; 以及数据传送部分, 配置为将该图像数据和控制数据传送到 该记录头驱动部分, 其中记录头驱动部分包括 : 存储部分, 配置为与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 号同步地捕获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以掩蔽公共驱动信号生成部分提供的公共驱动信号的多 个不同驱动信号中预定的一个或者多个驱动信号, 该掩蔽模式传送数据包括在该控制数据 中; 以及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配置为锁存掩蔽模式传送数据并且产生掩蔽模式信号, 以掩蔽 该公共驱动信号, 并且当使该得掩蔽模式锁存部分进入锁存状态时, 基于掩蔽模式传送数
据的值和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的值的组合, 来对存储在该存储部分内的掩蔽模式传送数 据选择性地执行多种控制操作中除锁存之外的一种控制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 通过基于图像数据使得液滴从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喷射来形成 图像的方法包括 : 产生公共驱动信号并且将所产生的公共驱动信号提供到配置为驱动该记 录头的记录头驱动部分 ; 将该图像数据和控制数据传送到该记录头驱动部分 ; 与掩蔽模式 传送时钟信号同步地捕获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以掩蔽公共驱动信号的多个不同驱动信号中 预定的一个或者多个驱动信号, 该掩蔽模式传送数据包括在该控制数据中, 并且将捕获的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存储在该记录头驱动部分的存储部分内 ; 锁存该掩蔽模式传送数据并且 产生掩蔽模式信号, 以掩蔽该公共驱动信号 ; 以及当进入锁存状态时, 基于掩蔽模式传送数 据的值和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的值的组合, 对存储在该存储部分内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选择性地执行多种控制操作中除锁存之外的一种控制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 提供了非临时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其中记录用于使得计算 机执行通过基于图像数据使得液滴从记录头的多个喷嘴喷射来形成图像的方法的程序, 该 方法包括 : 产生公共驱动信号并且将所产生的公共驱动信号提供到配置为驱动该记录头的 记录头驱动部分 ; 将该图像数据和控制数据传送到该记录头驱动部分 ; 与掩蔽模式传送时 钟信号同步地捕获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以掩蔽公共驱动信号的多个不同驱动信号中预定的 一个或者多个驱动信号, 该掩蔽模式传送数据包括在该控制数据中, 并且将所捕获的掩蔽 模式传送数据存储在该记录头驱动部分的存储部分内 ; 锁存该掩蔽模式传送数据并且产生 掩蔽模式信号, 以掩蔽该公共驱动信号 ; 以及当进入锁存状态时, 基于掩蔽模式传送数据的 值和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的值的组合, 对存储在该存储部分内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选择 性地执行多种控制操作中除锁存之外的一种控制操作。
利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要素和组合的方式, 可以实现并获得该实施例的目的和优点。 应当明白, 上面的一般说明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举例说明和解释, 而不限制要求 保护的本发明。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 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更加显 而易见, 其中 :
图 1 是示出将数据从控制部分传送到记录头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框图 ;
图 2 是示出从记录头控制部分到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数据传送的框图 ;
图 3 是示出掩蔽模式锁存部分的示意图 ;
图 4 示出掩蔽模式串行传送信号的真值表 ;
图 5A 和图 5B 是示出现有掩蔽模式串行传送情况下的信号的时序图 ;
图 6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 ;
图 7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
图 8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框图 ;
图 9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的示意图 ;
图 10 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的信号的真值表 ;
图 11A 和图 11B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从记录头控制部分到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数 据传送的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 ;
图 12A 和图 12B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从记录头控制部分到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数 据传送的其他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 ;
图 13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框图 ;
图 14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的示意图 ;
图 15 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的信号的真值表 ;
图 16A 和图 16B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从记录头控制部分到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数 据传送的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 ;
图 17 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的示意图 ;
图 18 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的信号的真值表 ; 以及
图 19A 和图 19B 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从记录头控制部分到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数 据传送的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开始锁存操作时, 通过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的两条线路, 上面描述的第 2009-286112 号日本特开专利申请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确定 是锁存还是复位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46 内的数据。因此, 在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开始锁 存操作的时间,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47 的操作只能是锁存或者全 H 复位 ( 全 H)。
因此, 例如, 如果全部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是 L 电平 ( 下面称为全 L), 则必须 将使得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46 内的数据设置为全 L 的该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与掩蔽模式 传送时钟信号 MCK 一起传送。
图 5A 和图 5B 是示出现有掩蔽模式串行传送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 5A 示出将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初始化为全 H, 然后, 将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设置为全 L, 以将公共驱动信号 Vcom 升高到基准电位的情况。 根据第 2009-286112 号日本特开专利申请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不可能缩短 ( 减少 ) 将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设置为图 5A 所示的全 L 的时段 t0。
此 外, 如 图 5B 所 示, 在 完 成 传 送 掩 蔽 模 式 传 送 数 据 MD 时 将 头 驱 动 掩 蔽 模 式 MN[7:0] 设置为全 L 的情况下, 不可能缩短将头驱动掩蔽模式 MN[7:0] 设置为如图 5A 所示 的全 L 的时段 t1。
因此, 在单个打印周期 H 中, 裕度时段 t3 用作数据传送相关的时段 t2 之外的裕 度, 防止裕度时段 t3 的时间足够长。打印周期 H 是墨盒 12 在主扫描方向上行进的周期, 该 打印周期 H 取决于墨盒的行进速度。因此, 如果打印周期 H 的裕度时段 t3 不够, 则墨盒 12 的行进速度的变化不能在裕度时段 t3 内吸收, 因此, 数据不能被正确传送。如果数据未被 正确传送, 则记录头 13 不能喷射墨滴, 因此产生瑕疵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 可以保证打印周期的足够裕度, 并且在从设备主体侧到记录 头侧的数据传送中提高喷射墨滴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 假定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对打印周期保证足够裕 度, 并且在从设备主体侧到记录头侧的数据传送中提高了喷射墨滴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 结合在图像形成设备内从设备主体侧到记录头侧串行传送的 三种信号 ( 时钟信号、 数据信号和锁存信号 ), 提供执行多控制操作的功能 ( 复位到全 H、 复 位到全 L 等 ), 还提供移位和锁存数据功能, 从而缩短打印周期 ( 打印时段 ) 中的数据传送 时段。
下面将参考图 6 至图 19A 和图 19B 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 第一实施例 ]
图 6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配置的示意图。
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00 包括 : 墨盒 111、 导杆 112、 主扫描马达 113 以及 正时皮带 114。墨盒 111 由导杆 112 保持, 以经由以张力缠绕驱动轮 101 的、 由主扫描马达 113 和驱动轮 102 旋转的正时皮带, 以主扫描方向执行扫描。
喷射诸如黄色 (Y)、 青色 (C)、 洋红色 (M) 和黑色 (K) 的彩色墨滴的记录头 115 安装 在墨盒 111 上。( 在图 6 中, 为了便于图形表示, 仅示出两个记录头 115。) 记录头 115 被配 置为从布置在记录头 115 上的喷墨嘴 116 喷射各种颜色的墨水。在图像形成设备 100 中, 通过在使得墨盒 111 在主扫描方向上行进 ( 移动 ) 的同时在要求的位置从喷墨嘴 116 喷射 墨滴, 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通过由固定在墨盒 111、 行进并读取以等间隔记录在固定到外壳的编码片 117 上 的图形的编码传感器 118 增加或者减小计数, 可以获取墨盒 111 的位置信息 ( 图中未示 出 )。
在图像形成设备 100 中, 随着墨盒 111 以主扫描方向行进并且进行单次喷墨操作, 可以形成其宽度等于喷墨嘴 116 形成的喷嘴阵列的长度的带的图像。完成形成一个带的图 像后, 图像形成设备 100 驱动副扫描马达 119, 以使记录介质以副扫描方向移动, 并且重复 形成一个带的另一图像的操作。因此, 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00 在记录介质上的 所需位置形成图像。
图 7 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00 的功能配置的框图。该实施例的 图像形成设备 100 包括提供在设备主体侧上的控制部分 200。控制部分 200 控制图像形成 设备 100, 并且将数据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下面描述 )。
根据该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 100 通过网络等连接到主计算机 ( 主 PC)400。在接 收到主计算机 400 创建的图像数据后, 控制部分 200 将该图像数据和用于使得形成对应于 该图像数据的图像的数据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100。记录头驱动部分 100 根据该传送数 据驱动相应的记录头 115。
该实施例的控制部分 200 包括 : CPU 210、 ROM 220、 RAM 230、 主接口 ( 主 I/F)240、 主扫描控制部分 250、 副扫描控制部分 260 和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CPU 210 控制整个控制部分 200。 此外, CPU 210 读取包含在 ROM 220 内的程序, 并 且执行读取的程序。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的程序也可以包含在 ROM 220 内。ROM 220 含有用于控制硬件的固件和用于使得驱动记录头 115 的驱动信号。该驱 动信号是下面描述的公共驱动信号 Vcom。
RAM 230 存储从主计算机 400 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主 I/F 240 将数据发送到主计 算机 400 并从主计算机 400 接收数据。主扫描控制部分 250 根据编码传感器 118 的输出 控制主扫描马达 113。副扫描控制部分 250 根据副扫描编码器 120 的输出控制副扫描马达
119。 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将存储在 RAM 230 内的图像数据和公共驱动信号 Vcom 与从 编码传感器 118 获得 ( 接收到 ) 的墨盒 111 的位置信息一起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此外, 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还将下面描述的控制数据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根据该实施例, 墨盒 111 包括配置为驱动对各种颜色提供的记录头 115 的记录头 驱动部分 300。 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基于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传送的数据驱动记录头 115 的致动器 121( 图 8), 以使得从记录头 115 喷射墨滴。
此外, 还可以通过诸如 CD-ROM、 USB 存储器和 SD 卡之类的记录介质 255 提供根据 本发明的方面的用于实现图像形成方法的程序。在将其中记录了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255 装 载到图像形成设备 100 的驱动单元 245 中后, 该程序通过驱动单元 245 装载到 RAM 23 中。 CPU 210 根据装载到 RAM 230 中的程序实现与图像形成设备 100 相关的功能。根据记录介 质 255 的类型, 允许装载来自记录介质 255 的程序的适当装置可以用作驱动单元 245。
下面将参考图 8 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图 7 所示的任何一个 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图 8 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的示意图。在图 8 中, 在墨盒 111 中提供的各种颜色的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中, 示出了驱动某个颜色的记录头的一个记录头 驱动部分 300。根据该实施例, 图 8 所示的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之外的墨盒 111 中提供的记 录头驱动部分 300 与图 8 所示的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具有相同的配置。
根据该实施例, 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包括公共驱动信号生成部分 510 和数据传送 部分 520。公共驱动信号生成部分 510 产生由多个不同驱动信号 ( 脉冲信号 ) 构成的记录 头驱动信号, 并且将所产生的记录头驱动信号输出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在下面该实施例 的描述中, 记录头驱动信号被称为 “公共驱动信号 Vcom” 。
该实施例的打印周期指的是记录头 115 喷射墨水液滴的时间段。例如, 如果图像 形成设备 100 具有 300dpi 的分辨率, 则打印周期是墨盒 111 行进 1 英寸的时段的三百分之 一 (1/300)。即, 打印周期取决于墨盒 111 的行进速度。如果墨盒 111 的行进速度发生变 化, 则打印周期也因为该变化而发生变化。
数据传送部分 520 将图像数据和控制数据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该控制数 据是用于根据图像数据使得驱动致动器 121 的数据。该控制数据包括例如传送移位时钟信 号 SCK、 锁存信号 SLn、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 数据锁存信号 Mln, 下面将描述它们。
下面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从数据传送部分 520 输出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的信 号。
根据该实施例, 数据传送部分 520 将串行数据 SD2、 SD1 和 SD0( 下面书写为 “串行 数据 SD[2:0]” )、 传送移位时钟信号 SCK、 锁存信号 SLn、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 式传送数据 MD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输出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串行数据 SD[2:0] 是 3 位串行数据。图像数据作为串行数据 SD[2:0] 传送。在下 面对该实施例所做的描述中, 串行数据 SD[2:0] 被称为 “图像数据 SD” 。
传送移位时钟信号 SCK 是用于传送图像数据 SD 的传送时钟信号。图像数据 SD 与 传送移位时钟信号 SCK 同步地从数据传送部分 520 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锁存信号
SLn 是用于命令锁存图像数据 SD 的信号。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是用于掩蔽公共驱动信号 Vcom 的数据。掩蔽模式传送时钟 信号 MCK 是用于传送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时钟信号。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与掩蔽模式 传送时钟信号 MCK 同步地从数据传送部分 520 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是用于确定在下面描述的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中捕获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锁存时序的信号。根据该实施例,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时处于锁存状态 ( 允许掩蔽模式锁存部 分 340 执行锁存 ), 而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H 电平时处于数据移位状态。
接着, 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根据该实施例, 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包括图像数据移位寄存器 310、 图像数据锁存部分 320、 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掩蔽 模式锁存部分 340、 色调解码器 350、 电平移位器 360 以及模拟开关 370。
图像数据移位寄存器 310 与传送移位时钟信号 SCK 同步地捕获图像数据 SD。 图像 数据锁存部分 320 根据锁存信号 SLn 锁存图像数据。
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与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同步地捕获掩蔽模式传送 数据 MD。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控制在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中捕获的掩蔽模式传送数 据 MD, 并且产生头驱动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头驱动掩蔽模式信号 MN0 至 MN7)。在下面 对实施例所做的描述中, 头驱动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称为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 掩 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将所产生的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输出到色调解码器 350。
根据该实施例, 将三种数据, 即,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输入到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根据该实施例, 掩 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基于这三种数据的组合切换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控制。
例如, 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时, 在锁存状态下基于掩蔽模 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值的组合,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可以选择 性地执行锁存之外的多种控制操作中的一种控制操作。 多种控制操作包括例如将掩蔽模式 信号 MN[7:0] 复位为全 H 状态和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复位为全 L 状态。下面将描述该 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的配置。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是两位信号, 用于基于墨滴地开启或者关闭模拟开关 370。 根据该实施例, 当对应于公共驱动信号 Vcom 的所需的驱动信号 ( 波形 ) 的掩蔽模式信号 MN(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中的任何一个 ) 处于 H 电平时, 提供到致动器 121 中相应的一个 致动器的驱动信号被掩蔽。当对应于公共驱动信号 Vcom 的所需的驱动信号 ( 波形 ) 的掩 蔽模式信号 MN(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中的任何一个 ) 处于 L 电平时, 驱动信号被提供到 致动器 121 中相应的一个, 以使得从喷嘴喷射液滴 ( 墨滴 )。
色调解码器 350 解码并输出图像数据 SD 和掩蔽模式信号 MN[7:0]。电平移位器 360 将色调解码器 350 的逻辑电平电压信号的电平移位 ( 转换 ) 到允许模拟开关 370 的操 作的电平。
模拟开关 370 基于通过电平移位器 360 提供的色调解码器 350 的输出被接通 / 断 开。模拟开关 370 连接到记录头 115 的致动器 121 的各个电极, 并且来自公共驱动信号生 成部分 510 的公共驱动信号 Vcom 输入到模拟开关 370。该实施例的致动器 121 是例如压电
元件。 根 据 该 实 施 例, 根 据 在 色 调 解 码 器 350 中 解 码 图 像 数 据 SD 和 掩 蔽 模 式 信 号 MN[7:0] 的结果来控制模拟开关 370。因此, 选择并对致动器 121 施加公共驱动信号 Vcom 的所需的驱动信号。 根据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00, 对驱动记录头的致动器的驱动进行 控制, 从而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 SD 的图像。
将参考图 9 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的配置。图 9 是示出第一 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的示意图。
根据该实施例,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包括触发电路 341 和复用器 342。 掩蔽模式 移位寄存器 330 的输出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被提供到复用器 342 的输入端。当掩蔽模 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处于 H 电平时, 复用器 342 输出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 并且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处于 L 电平时, 触发电路 341 锁存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的数据。此外, 当掩蔽模式传送 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 并且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处于 H 电平时, 触发电路 341 锁存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数据。
图 10 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的信号的真值表。
根据该实施例, 当响应于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MLn = L 电平 ) 进入锁 存状态时, 如果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的值与其在初始化时的值不同, 则掩蔽模式锁 存部分 340 执行锁存。此外, 当进入锁存状态时, 如果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的值与其 在初始化时的值相同, 则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执行复位, 复位是锁存之外的控制操作。
此外, 根据该实施例,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被配置无哦在锁存状态下, 在掩蔽模 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的值与其初始化时的值相同的情况下, 基于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值 执行从多种控制操作中选择的一种控制操作 ( 非锁存 )。
初始化指的是在取消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源复位之后, 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全 部设置为初始值。根据该实施例, 全部掩蔽模式信号 MN[7:0] 的初始值都是 H 电平, 并且在 初始化时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的值是 H 电平。
因此, 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 并且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处于 L 电平时,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锁存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此外, 当掩蔽模式传 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 并且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处于 H 电平时, 掩蔽模式 锁存部分 340 复位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此外, 根据该实施例, 如果在复位时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L 电平, 则掩蔽 模式锁存部分 340 将所有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复位为 L 电平 ( 全 L)。此外, 如果在复位 时,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H 电平, 则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将所有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复位为 H 电平 ( 全 H)。
即, 根据该实施例, 基于锁存操作时 ( 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 平时 )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的状态,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确定是锁存掩蔽模式传 送数据 MD 还是复位掩蔽模式信号 MN[7:0]。
此外, 根据该实施例,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基于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 确定是使得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处于全 L 还是全 H, 并且在复位时复位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图 11A 和图 11B 是示出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的数据传送 的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图 11A 是在初始化掩蔽模式信号 MN[7:0] 的时间的各信号的时 序图, 而图 11B 是在传送数据的时间的各信号的时序图。
根据该实施例, 如图 11A 所示, 在复位 ( 初始化 ) 为全 H 后,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设置为全 L, 并且公共驱动信号 Vcom 升高到基准电位。根据该实施例, 在掩蔽模式信号 MN[7:0] 的设置 ( 状态 ) 从全 H 切换到全 L 时,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可以被复位为全 L。
这样就不需要传送用于使得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处于全 L 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因此, 可以缩短掩蔽模式信号 MN[7:0] 从全 H 切换到全 L 之前的时段 ( 时间段 )t10。
接着, 将参考图 11B 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到记录头驱动部 分 300 的数据的传送。
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变成 L 电平时, 分别在时段 ( 时间段 )t1a 至 时段 ( 时间段 )t1d 内锁存在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内捕获的分段 1 数据至分段 4 数 据, 并且以一个时段的延迟输出以作为掩蔽模式信号 MN[7:0]。例如, 在下一个时段, 即, 时 段 t1b, 将在时段 t1a 在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内捕获的分段 1 数据作为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输出。 根据该实施例, 如果在打印周期 H 中输出掩蔽模式信号 MN[7:0] 的结束时使得掩 蔽模式信号 MN[7:0] 是全 L 的情况下, 则根据图 10 所示的真值表,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可以被复位为全 L。因此, 根据该实施例, 不需要为了使得掩蔽模式信号 MN[7:0] 为全 L 而 传送全 L 数据的时段 ( 对应于图 5B 所示的时段 t1)。
因此, 根据该实施例, 可以缩短用于传送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时段 t11。因此, 可以相对于打印周期 H 增加裕度时段 t12, 使得可以灵活地适应墨盒 111 在主扫描方向上的 行进速度的变化。
根据该实施例, 当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处于锁存状态时, 如果掩蔽模式传送时 钟信号 MCK 的值与其在初始化时的值相同, 则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执行复位操作, 而如果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的值是其在初始化时的值的反相值 ( 电平相反的值 ), 则执行锁 存操作。因此, 可以减少初始化之后的信号跃迁。此外, 由于信号跃迁的数量比传统的少, 所以可以减少工作时间功耗。
此外, 根据该实施例, 在打印周期 H 内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传送结束时, 使得掩 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执行复位。然而, 可以以其他定时 ( 在其他时间 ) 使用掩蔽模式锁存 部分 340 的复位功能。
图 12A 和图 12B 是示出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的数据传送 的其他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图 12A 示出数据传送的情况, 而图 12B 示出数据传送的另 一情况。
在图 11B 所示的情况下, 分别输出分段 0 数据至分段 3 数据的时段 t1a 至时段 t1d 比用于传送下一个分段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时段 (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的 8 个脉冲 ) 更长。
因此, 如果分段 0 数据、 分段 1 数据、 分段 2 数据、 分段 3 数据或者分段 4 数据等于 全 L 或者全 H 复位值, 则对该分段 ( 其数据等于全 L 或者全 H 复位值 ) 应用复位操作。
图 12A 和图 12B 中的每一个分别示出分段 1 数据等于全 L 值且分段 3 数据等于全
H 值的情况。在图 12A 中, 在传送分段 1 数据的时段 t2a 结束时,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 复位为全 L。此外, 在传送分段 3 数据的时段 t2c 结束时,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复位为 全 H。以这样的方式应用复位操作使得可以缩短其中要传送分段 1 数据的时段 t2a 和其中 要传送分段 3 数据的时段 t3a。
在图 12B 所示的情况下, 在应该传送分段 1 数据的时段 t3a 中传送分段 2 数据, 从 而缩短了应该传送分段 2 数据的时段 t3b。此外, 在应该传送分段 3 数据的时段 t3c 传送分 段 4 数据, 因此缩短了应该传送分段 4 数据的时段 t3d。
优选地, 由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内的寄存器设置确定要采用图 12A 和图 12B 所示 的传送系统中的哪个传送系统。
如上所述, 根据该实施例, 可以缩短打印周期中的数据传送时段, 并且在从设备主 体侧到记录头侧传送数据时对于打印周期保证足够的裕度时段。 因此, 在该裕度时段内, 可 以消减墨盒 111 的行进速度的变化, 从而可以改善喷射墨滴的稳定性。
[ 第二实施例 ]
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提供了在锁存状态下基于掩 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执行新 ( 附加 ) 控制的功能。因此, 在第二实施例中, 利用相同 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要素具有相同功能配置的要素, 并且省略其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 在确定要执行的锁存时,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可以是 H 电平或者 L 电平 ( 请参见图 10)。
根据该实施例, 当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处于 L 电平、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 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H 电平时, 执行锁存。当掩蔽模 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处于 L 电平、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处于 L 电平、 以及掩蔽模 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L 电平时, 选择图像数据的并行传送。
根据第一实施例, 图像数据是 8 个灰度级。如果图像数据的灰度级的数量大至 8, 则利用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在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与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之间执行数据的串行传送。
此外, 一些图像数据是较少灰度级的 ( 例如, 4 个灰度级 )。如果图像数据的灰度 级的数量少至 4 个, 则传送系统可以切换到并行传送, 以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直接从记 录头控制部分 500 传送到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
根据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 基于从为切换传送系统而提供的外部终端输入的用于 确定传送系统的信号来切换传送系统。
根据该实施例, 利用 3 种信号, 即,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锁存信号 MLn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组合来表示这种用于确定传送系统的信号。
图 13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记录头驱动部分的框图。
根据该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 100 包括控制部分 200A。控制部分 200A 包括记录 头控制部分 500A。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A 包括数据传送部分 520A。如果传送系统是并行传 送, 则数据传送部分 520A 利用图像数据 SD[1:4][1:0] 传送图像数据, 并且利用图像数据 SD[1:4][2] 传送掩蔽模式信号 MN[3:0], 图像数据 SD[1:4][2] 是不用于传送图像数据的信 号。根据该实施例, 墨盒 111 包括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A, 图 13 示出其中一个。记录头 驱动部分 300A 包括图像数据移位寄存器 310A。 在并行传送的情况下, 图像数据移位寄存器 310A 捕获图像数据 SD[1:4][1:0] 和掩蔽模式信号 MN[3:0]。
根据该实施例, 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A 包括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A。根据传送系 统,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A 确定是否在掩蔽模式移位寄存器 330 内锁存数据。
图 14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A 的示意图。
根据该实施例, 除了触发电路 341 和复用器 342,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A 还包括 “或” 电路 343 和复用器 344 和 345。
“或” 电路 343 被配置以切换传送系统。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 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输入到 “或” 电路 343。将 “或” 电路 343 的 输出 ( 下面称为 “MODE 信号” ) 作为选择信号提供到复用器 344 和 345。
复用器 344 具有提供有相应触发电路 341( 连接到复用器 344) 的输出的各个第一 输入端。 复用器 344 具有提供有图像数据 SD[1:4][2] 的各个第二输入端。 根据该实施例, 在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A 中, 端子 SD[1][2]/MN[0] 至 SD[4][2]/MN[3] 由图像数据 SD[1:4] [2] 和掩蔽模式信号 MN[3:0] 共享。掩蔽模式信号 MN[3:0] 输入到复用器 334。
复用器 345 具有提供有相应触发电路 341( 连接到复用器 345) 的输出的各个第一 输入端。复用器 345 具有被固定到 L 电平的各个第二输入端。
如果 MODE 信号是 H 电平, 则复用器 344 和 345 选择触发电路 341 的输出。如果 MODE 信号是 L 电平, 则复用器 344 选择图像数据 SD[1:4][2] 作为输出, 并且复用器 345 输 出 L 电平。
图 15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A 的信号的真值表。
根据该实施例, 如果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这 3 个信号中的每一个都处于 L 电平, 则掩蔽模式锁 存部分 340A 选择并行传送。
图 16A 和图 16B 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A 到记录头驱动部 分 300A 的数据传送的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图 16A 示出串行传送的情况, 而图 16B 示出 并行传送的情况。
在串行传送的情况下,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中的至少一个处于 H 电平。因此, MODE 是 H 电平。在 这种情况下, 复用器 344 和 345 输出触发电路 341 的输出, 作为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在并行传送的情况下, 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中的每一个都是 L 电平。因此, MODE 是 L 电平。在这 种情况下, 复用器 344 选择并且输出图像数据 SD[1:4][2], 而复用器 345 选择 L 电平。
在并行传送的情况下, 利用用于传送图像数据 SD[1:4][2] 的信号线来传送掩蔽 模式信号 MN[3:0]。 因此,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A 从图像数据 SD[1:4][2] 的信号线捕获掩 蔽模式信号 MN[3:0], 并且将这些掩蔽模式信号 MN[3:0] 输出到色调解码器 350( 图 13)。
根据该实施例, 控制部分 200A 可以基于例如图像数据的灰度级的数量选择传送 系统。
因此, 根据该实施例, 可以根据图像数据的灰度级的数量, 基于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组合切换传送系统。 因此, 根据该实施例, 不需要用于输入切换传送系统的 MODE 信号的外部终端, 因此, 可以防 止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A 的尺寸增大, 并且可以防止控制部分 200A 与墨盒 111 之间的信号 线的数量增多。
[ 第三实施例 ]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之处在于, 提供了在锁存状态下基于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执行新 ( 附加 ) 控制的功 能。 因此, 在第三实施例中, 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要素具有相同功能 配置的要素, 并且省略其描述。
根据该实施例, 存储锁存时的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下面称为 “MNi 信号” ) 的反 相信号 ( 相反电平 ( 状态 ) 的信号 )。根据该实施例, 在复位到全 H 的情况之外的复位情况 下, 对 MNi 信号的值 ( 电平 ) 执行复位。
图 17 是示出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的示意图。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可以代 替第一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 图 8)。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包括触发电路 341、 触发电路 346、 复用器 342 以及复用器 347。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输入到触发电路 346。触发 电路 346 输出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作为是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反相信号并且输入到复 用器 347 的 MNi 信号。 复用器 347 具有作为触发电路 346 的输出的提供有 MNi 信号的各个第一输入端, 并且具有被固定到 H 电平的各个第二输入端。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用作复用器 347 的选 择信号。
图 18 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的信号的真值表。
根据该实施例, 当锁存时在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是 L 电平, 而掩蔽模式传送 数据锁存信号 MLn 是 L 电平时,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H 电平, 此时掩蔽模式锁存 部分 340B 存储 MNi 信号, 作为 L 电平。此外, 当锁存时在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是 L 电平, 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是 L 电平时,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L 电 平, 此时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存储 MNi 信号, 作为 H 电平。
此外, 根据该实施例, 当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是 H 电平,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锁存信号 MLn 是 L 电平,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H 电平时,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复位到全 H。此外, 根据该实施例, 当掩蔽模式传送时钟信号 MCK 是 H 电平, 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是 L 电平, 以及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 是 L 电平时,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将所有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复位到 MNi 信号的值。
图 19A 和图 19B 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从记录头控制部分 500( 图 8) 到记录头驱 动部分 300( 图 8) 的数据传送的时序的各信号的时序图。图 19A 示出数据传送的情况, 而 图 19B 示出数据传送的另一情况。
根据该实施例, 锁存时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反相值 ( 电平 ) 被存储为 MNi 信号。 因此, 在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初始化为全 H 之后, 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复位为全 L 的情况下, 与第一实施例的时段 t10( 图 11A) 相同, 图 19A 中的时段 t40 可以被缩短。
此外, 如图 19B 所示, 在时段 t41 完成传送后,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复位到全
L, 时段 t41 是用于传送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时段。
根据该实施例, 在传送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时, 在完成传送分段 4 数据与开始传 送分段 0 数据之间, 记录头驱动部分 300B 将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保持在 H 电平。 因 此, 当掩蔽模式传送数据锁存信号 MLn 是 L 电平时,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保持锁存时掩 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 L 电平反相值, 作为 MNi 信号。
因此, 在时段 t41 完成之后,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复位到全 H 以外的状态的情 况下, 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复位到 L 电平, 该 L 电平是 MNi 信 号的值。
此外, 在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复位到全 L 并且打印周期 H 结束之后, 掩蔽模式 信号 MN[7:0] 被再次复位到全 H。
在紧接在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复位到全 L 之后开始的时段 t42 中, 掩蔽模式 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是 L 电平, 使得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保持 H 电平值, 作为 MNi 信号。 即, 在掩蔽模式锁存部分 340B 复位掩蔽模式信号 MN[7:0] 的下一个时间, 掩蔽模式锁存部 分 340B 将掩蔽模式信号 MN[7:0] 从 MNi 信号的值复位到全 H, 而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 态在锁存时不是 H 电平。 根据该实施例, 当打印周期 H 结束之后,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再次复位到全 H 时, 利用 MNi 信号的值, 掩蔽模式信号 MN[7:0] 被复位到全 H, 而代替使得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态为 H 电平。 根据该实施例, 上面描述的配置消除了对将掩蔽模式传送数据 MD 的状 态设置为 H 电平的时段的需要, 因此,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 相对于打印周期 H, 使得可以具有 较长的裕度时段。
因此, 根据该实施例, 在从设备主体侧到记录头侧的数据传送时, 可以对打印周期 保证足够裕度, 并且可以改善喷射墨滴的稳定性。
在此列举的所有例子和条件语言意在用于讲授的目的, 从而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 人对促进本技术领域有贡献的发明和原理, 并且应当认为并不局限于这样具体列举的例子 和条件, 并且说明中对这些例子的组织与说明本发明的优劣无关。尽管详细描述了本发明 的实施例, 但是应当明白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变、 替换和变型, 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