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钻 描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钻, 该模块化钻包括具有端侧的柄部以及连接到或可以在 其端侧连接到柄部的切削部。
以前, 钻, 尤其是由硬质合金制成的钻, 通常被构造为一体的。由于原材料价格的 飞涨, 尤其对于硬质合金, 然而制造商正在转变以制造和销售模块化的工具。
模块化钻首先包括柄部, 其次包括切削部, 柄部和切削部在分界点处相互连接或 能够相互连接。在模块化钻中, 施加到柄部上以便能够进行钻削操作的扭矩必须传递到切 削部。
在模块化钻中, 只有切削部通常或至少经常由硬质合金形成, 并且相反, 柄部由硬 化钢形成。
从 JP 2005161462、 DE 69629943T2、 WO 03/070408、 DE 4435857A1 以 及 DE 69825586T2 来看, 模块化钻是已知的。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钻的新分界点。此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 这样一种模块化钻, 其可以尽可能地传递扭矩, 并且此外, 还可以尽可能便宜地操作。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1 所要求保护的模块化钻来实现的, 有利的 实施方式以及改进的成果尤其来自于从属权利要求。
根据权利要求 1,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钻, 包括 :
a) 柄部, 其具有端侧 ;
a1) 所述柄部能绕着旋转轴线在旋转方向旋转 ;
b) 切削部, 其能绕着旋转轴线或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并且在其端侧连接到或能够 连接到所述柄部 ;
c) 所述柄部具有在所述端侧上突出的至少一个扭矩传递元件 ;
c1)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扭矩传递面, 用于在所述旋转方向 将扭矩从所述柄部传递到所述切削部 ;
d) 所述切削部具有至少一个扭矩接收区域, 用于接收扭矩 ;
d1)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接收区域具有对应于所述扭矩传递面的至少一个扭矩接收 面;
e) 所述切削部具有至少一个定心元件, 用于使所述切削部相对于所述柄部径向地 定心 ;
f) 所述切削部经由夹持元件夹持到或能够夹持到所述柄部, 所述夹持元件至少主 要在轴向方向起作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钻的帮助下, 分界点因此产生在柄部和切削部之间, 借助 于该分界点, 扭矩可以被有利地从柄部传递到切削部。 此外, 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钻允许相 对于柄部使切削部被径向定心和夹持。
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钻使得可以节省材料, 因为通常不再需要因磨损而替换整个 钻, 而只需要替换切削部。如果只有切削部被替换, 也可以省去钻的再磨削, 而这在非模块
化钻中是惯常性的, 这样的再磨削通常发生在钻的制造商处, 并且还会导致额外的运输成 本, 因此,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钻, 还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提供钻的物流成本。
柄部优选在其端侧具有分界面, 该分界面相对于旋转轴线至少基本上垂直地延 伸; 和 / 或切削部在其远离端侧的基侧上具有分界面, 该分界面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至少 基本上垂直地延伸, 所述柄部的所述分界面以及所述切削部的所述分界面尤其优选地彼此 毗连或能够彼此平坦地毗连, 尤其是彼此接触。这以附加的方式增加了所述切削部和所述 柄部连接的稳定性。
柄部优选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延伸或以螺旋角绕着所述旋转轴线螺旋地延伸的 恰好两个或至少两个钻体, 所述钻体通过凹槽互相分开, 所述扭矩传递元件或者在每种情 况中, 一个扭矩传递元件尤其优选地形成在钻体或每个钻体的端侧端或者形成所述端侧 端。扭矩可经由所述端侧端以特别有利的方式传递。
切削部优选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延伸或以螺旋角绕着所述旋转轴线螺旋地延伸 的至少两个钻体, 所述钻体通过凹槽互相分开, 所述钻体或每个钻体在其布置在旋转方向 的端侧边缘形成切削刃, 在所述切削刃或每个切削刃的外端形成有切削刃角。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所述钻体或每个钻体在其端侧端具有钻体端面, 所述钻 体端面尤其优选在相反的旋转方向通过钻体中间面毗连, 所述钻体中间面形成到所述凹槽 或凹槽的过渡。结果, 首先, 可以增加边缘的稳定性, 其次, 可以改进对积聚的切屑的排出。 扭矩接收元件或在每种情况中, 一个扭矩接收元件优选地从分界面延伸到钻体中 间面和 / 或钻体端面, 并毗连所述钻体中间面和 / 或所述钻体端面。以这种方式, 所述扭矩 接收元件和任选的所述扭矩传递元件可以是特别大的构型, 结果, 可以以特别有效的方式 传递扭矩。
作为替代或者此外, 扭矩接收区域在钻体端面和 / 或钻体中间面的方向平行于旋 转轴线延伸, 或具有与旋转方向相反的倾斜。这使得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将切削部安装 到柄部上, 因为所述切削部可以附接到所述柄部, 而不需要当其相互靠近时所需的所述切 削部相对于所述柄部的旋转。
扭矩传递元件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定心面, 用于使切削部相对于柄部径向地定心, 至少一个扭矩接收区域具有对应于所述定心面的匹配的定心面, 所述至少一个定心面连同 所述匹配的定心面一起形成定心元件。 所述扭矩传递元件上的定心面使得可以特别有效地 生产切削部和柄部,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扭矩传递元件可以与定心元件同时作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在切削部上, 沿着旋转轴线布置有销, 在柄部上, 沿着 旋转轴线布置有中心孔。
销优选地接合或能够接合到中心孔中, 和 / 或形成用于使切削部相对于柄部径向 地定心和 / 或使切削部相对于柄部稳定的定心元件。用作定心元件的沿着旋转轴线的销使 得可以进行简单的生产, 因为在所述切削部绕其旋转轴线旋转期间, 所述销可以以定心方 式并且简单的方式进行生产。
钻优选在切削部上具有钻直径, 夹持元件在所述切削部中具有用于紧固螺钉的 孔 ( 或者 : 通孔 ), 柄部具有用于紧固螺钉的螺纹孔 ( 或者 : 具有螺纹的孔 ), 优选是所述切 削部中的所述孔的延续, 所述紧固螺钉具有在所述钻直径的 10%和 30%之间, 优选为大约 15%的直径。 所述切削部上的紧固螺钉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用于夹持, 此外, 夹持力可以以简
单的方式通过张紧所述紧固螺钉期间使用的扭矩的固定来计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切削部具有钻直径, 所述切削部具有两个钻体, 第一平 面:
a) 远离旋转轴线所述钻直径一半的 40%至 70%, 优选为大约 60% ;
b) 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 ; 并且
c) 相对于通过所述两个钻体的柄侧切削刃角的第二平面旋转 50°至 85°, 优选 68°, 所述旋转轴线优选在所述第二平面中延伸 ;
d) 用于紧固螺钉的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一平面上延伸, 尤其是相对于平行 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直线成一角度, 优选是从螺旋角的大约 30%到 80%的角度, 尤其优选从 大约 40%到 60%。
中心轴线的这种布置首先可以简单地设定至预定的螺旋角, 其次, 由于两个螺纹 连接相对于彼此的相对角度, 使得其可以进行特别稳定的连接。
钻优选具有钻直径, 切削部具有两个钻体, 在每种情况中, 用于紧固螺钉的螺纹孔 或每个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在第一平面和第三平面上延伸, 所述第一平面 :
a) 相对于通过柄侧切削刃角并且至少大体上通过旋转轴线的第二平面以从 50° 至 85°, 优选大约 68°的角度延伸 ; 并且 b) 至少大体上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延伸, 所述第一平面距所述旋转轴线的间距是 所述钻直径一半的 40%至 70%, 优选大约 60% ; 并且
第三平面相对于第一平面成大约 90°的角度, 和 / 或倾斜螺旋角的大约 40%至 60%。
夹持元件在切削部上优选具有沿着旋转轴线的用于紧固螺钉的螺纹孔, 柄部具有 沿着所述旋转轴线的用于所述紧固螺钉的通孔。在该实施方式中, 可以很好计量的所述切 削部和柄部的有效夹持可以只通过单个螺钉来实现, 这种夹持额外地将直接的轴向力施加 到切削部上, 而且, 不会损害所述切削部的端面。
夹持元件优选包括紧固螺钉, 该紧固螺钉以一角度横向地拧到或能够拧到柄部 中, 所述紧固螺钉以一角度横向地接合到或能够接合到销中, 所述销具有用于接合的凹处。 切削部和柄部的这种连接也可称为口哨凹口, 其同样可以被很好地计量, 而不会损害钻的 端面, 此外, 即使当所述钻被夹持时也能进行设定和 / 或固定。
至少一个冷却通道孔或在每种情况中, 一个冷却通道孔优选在至少一个钻体或每 个钻体内延伸, 优选但不是必须地, 所述至少一个冷却通道孔延伸是可能的, 以便与所述钻 体相对于旋转轴线的路线对应, 尤其是可以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延伸或螺旋地绕着所述旋 转轴线延伸, 和 / 或, 所述至少一个冷却通道孔在柄部的至少一个凹槽中退出。这使得可以 提供冷却剂, 而不会损害切削部和 / 或不需要在所述切削部上具有用于提供冷却剂的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 扭矩传递面和 / 或扭矩接收面是直的、 凸的或凹的构型, 和 / 或, 所述扭矩传递面和 / 或所述扭矩接收面相对于旋转轴线以 5°和 35°之间的正角 或负角延伸, 优选是 15°和 30°之间, 尤其优选是至少大约 20°。
钻优选具有钻直径、 扭矩接收面、 和 / 或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二过渡区域 ; 所述扭矩 接收面相对于分界面以一角度延伸 ; 所述第一过渡区域在第一扭矩接收面和所述分界面之 间延伸, 所述第二过渡区域在第二扭矩接收面和所述分界面之间延伸 ; 所述第一过渡区域
的纵向边缘至少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过渡区域的纵向边缘延伸 ; 和 / 或, 相对于所述纵向 边缘的路线方向垂直地测量, 所述第一过渡区域的纵向边缘与所述第二过渡区域的纵向边 缘之间的间距是所述钻直径一半的大约 40%至 60%, 优选是大约 50%。
定心面和 / 或匹配的定心面优选是平坦的或弯曲的构型, 尤其构造为圆柱体壳面 的一部分, 所述圆柱体壳面具有作为中心轴线的旋转轴线。被构造为具有作为中心轴线的 旋转轴线的圆柱体壳面的一部分的定心面可同样以特别有效的方式生产, 由此, 钻也可以 以至少相对便宜的方式来操作。
该扭矩传递元件或每个扭矩传递元件优选地包括在其端侧端的端面, 以下项在逆 时针方向毗连所述端面 :
a) 在另一端合并到钻体的外面的至少一个外面 ;
b) 在另一端毗连分界面的扭矩传递面 ;
c) 在另一端毗连所述分界面的所述定心面或定心面 ;
d) 在另一端合并到凹槽中的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扭矩接收面优选地以一角度毗连匹配的定心面, 所述角度是大约 90° ; 扭矩传递 面以一角度尤其优选地或者替代地毗连所述定心面, 所述角度是大约 90°。这些变形例使 得可以很好地使切削部相对于柄部定心, 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扭矩的传递。
在下文中, 将使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 附图中 :
图 1 和图 2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钻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
图 3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柄部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 以及
图 4 至图 8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切削部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在每种情况下, 根据图 1 和图 2 的模块化钻 1 包括柄部 2 和可连接到柄部的切削 部 3( 或钻头 ), 在每种情况下, 所述柄部 2 和切削部 3 可绕着旋转轴线 D 在旋转方向旋转。 切削部 3 的基侧 39 可在柄部 2 的端侧 29 连接到柄部 2, 所述基侧 39 远离端侧。
为了容纳机器侧, 柄部 2 具有可按其已知的方式例如以柱形的形式构造的柄, 并 且图中没有示出。
柄部 2 具有两个钻体 22 和 23, 这两个钻体 22 和 23 绕着旋转轴线 D 以螺旋角 α1 螺旋地延伸。作为可选择的方案, 钻体也可以在平行于旋转轴线 D 的轴向方向延伸。更多 数量的钻体也是可能的。
在每种情况下, 柄部 2 的钻体 22 和 23 由凹槽 27 和 28 相互分开。
切削部 3 相应地具有绕着旋转轴线 D 同样以螺旋角 α1 螺旋地延伸的两个钻体 32 和 33。作为可选择的方案, 尤其是如果这是在柄部 2 中的情况下, 钻体 32 和 33 也可以在平 行于旋转轴线 D 的轴向方向延伸。相应地, 更多数量的钻体同样也是可能的。
在每种情况下, 切削部 3 的钻体 32 和 33 也由凹槽 37 和 38 相互分开。切削部 3 具有位于其面向柄部 2 的端部的分界面 34。
例如, 如可从图 6 看出的, 钻体 32 具有位于其端侧端的钻体端面 322, 所述钻体端 面 322 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与形成至凹槽 37 的过渡的钻体中间面 323 毗连。
尤其是如可从图 5 看出的, 切削部 3 的钻体 32 在其被布置在旋转方向的端侧边缘 处形成切削刃 321, 在该切削刃的外端形成有端侧切削刃角 324。切削刃在柄部 2 的方向延 伸直到分界面 34, 在该分界面 34 处, 切削刃形成柄侧切削刃角 325。相应地, 钻体 33 在其被布置在旋转方向的端侧边缘处形成切削刃 331, 在该切削 刃 331 的外端再次形成有端侧切削刃角 334。切削刃在柄部 2 的方向延伸直到分界面 34, 在该分界面 34 处, 切削刃形成柄侧切削刃角 335。
例如, 如可从图 7 看出的, 扭矩接收元件 30 从分界面 34 延伸到钻体中间面 323 并 且与钻体中间面 323 毗连。
在钻体中间面 323 的方向, 扭矩接收区域 30 具有与旋转方向相反的倾斜, 但是其 也可以平行于旋转轴线 D 延伸。
扭矩接收元件 31 相应地从分界面 34 延伸到钻体中间面 333, 并且与钻体中间面 333 毗连。
类似于扭矩接收区域 30, 扭矩接收区域 31 具有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钻体中间面 333 的方向上的倾斜, 但其也可以平行于旋转轴线 D 延伸。
如也可以从图 3 看出的, 柄部 2 具有位于其端侧 29 上的分界面 24, 该分界面 24 相 对于旋转轴线 D 垂直地延伸, 并且在分界面 24 的外边缘处, 柄部 2 具有在端侧上突出的两 个扭矩传递元件 20 和 21。
在端侧上, 扭矩传递元件 20 具有端面 202, 在每种情况中, 该端面 202 通过外面 203, 并且在柄部 2 处于逆时针方向的观察方向, 通过扭矩传递面 200、 向内指向的定心面 201 和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04, 以至少大约直角的角度毗连在外侧上。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部, 外面 203 平滑地合并到钻体 22 的外面 220, 并且具有至 少大约类似于钻体 22 的外面 220 的曲率。
扭矩传递面 200 和定心面 201 是平坦或弯曲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 部, 在每种情况中, 大约以直角或以另一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连接面 )24。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部, 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04 平滑地合并到凹槽 27。
以相应的方式, 扭矩传递元件 21 在其端侧具有端面 212, 在每种情况中, 该端面 212 通过外面 213, 并且在柄部 2 处于逆时针方向的观察方向, 通过扭矩传递面 210、 向内指 向的定心面 211 和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14, 以至少大约直角的角度毗连在外侧上。
在其远离端侧 212 的端部, 外面 213 平滑地合并到钻体 23 的外面 230, 并且具有至 少大约类似于钻体 23 的外面 230 的曲率。
扭矩传递面 210 和定心面 211 是平坦或弯曲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12 的端 部, 在每种情况中, 大约以直角或以另一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连接面 )24。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部, 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14 平滑地合并到凹槽 28。
以相应于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的方式, 切削部 3 形成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 面 )34, 该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34 同样相对于旋转轴线 D 垂直地延伸。
以相应于扭矩传递元件 20 的方式, 扭矩接收区域 30 形成在切削部 3 上, 所述扭矩 接收区域 30 具有可以平坦地支承扭矩传递面 200 的扭矩接收面 300 以及可以平坦地支撑 定心面 201 的匹配的定心面 301。这可以从图 2 以及从图 4 至图 8 中看出, 图 3 和图 7 示 出了可以相互组合的实施方式。至此, 扭矩接收面 300 对应于扭矩传递面 200, 并且匹配的 定心面 301 对应于定心面 201。匹配的定心面 301 和扭矩接收面 300 相互成大约 90°的角 度。
此外, 以相应于扭矩传递元件 21 的方式, 扭矩接收区域 31 形成在切削部 3 上, 所
述扭矩接收区域 31 具有扭矩接收面 310 以及匹配的定心面 311。这同样可以从图 2 以及 部分地从图 4 至图 8 中看出。这里, 扭矩接收面 310 对应于扭矩传递面 210, 并且匹配的定 心面 311 对应于定心面 211。匹配的定心面 311 和扭矩接收面 310 也相互成大约 90°的角 度。
此外, 根据图 1、 4、 6、 7 和 8, 中心销 340 被布置为切削部 3 上的中心销, 所述中心销 从分界面 34 的中心在柄部 2 的方向延伸。以相应的方式, 在柄部 2 中形成有中心孔 240, 销 340 圆形地接合到中心孔 240 内, 并因此同样使切削部 3 相对于柄部 2 居中。
作为可选择的方案, 图 2 示出了被引入到居中布置在柄部 2 内的对应的通孔 243 中的螺钉 42。 螺钉 42 以其第一端位于端侧上的方式在切削部 3 的方向延伸, 并且沿着柄部 2 的旋转轴线 D 与柄部 2 交叉, 相对的第二端具有用于调节螺钉 42 的六边形插孔 420。
以相应的方式, 切削部 3 包括具有螺纹的螺纹孔 343, 螺钉 42 可以接合到螺纹孔 343 中。
图 6 示出了具有外部螺纹 430 的螺纹销 43, 该螺纹销 43 可以横向地以一角度通过 适当的螺纹孔 ( 未示出 ) 来拧紧, 所述螺纹孔被指向为远离端侧穿过柄部, 直到切削部 3 的 销 340 中的凹处 350, 所述凹处 350 布置在柄部内, 由此, 销 340, 并且因此, 切削部 3 可以固 定在柄部 ( 口哨凹口 ) 上。 相比之下, 图 1 示出了以一角度接合到切削部 3 的孔 341 和孔 342 中的两个螺钉 40 和 41, 在柄部 2 上另外形成有两个螺纹孔 241 和 242, 螺钉 40 和 41 可以接合到螺纹孔 241 和 242 中。
可以在柄部 2 的钻体 22 和 23 内形成冷却剂通道 221 和 231, 这些冷却剂通道 221 和 231 螺旋地或者以其已知的方式以直线形式延伸, 然而, 在图中, 只能看见冷却剂通道 221 的出口孔。
图 4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扭矩接收面 302 和匹配的定心面 303 的切削部 3 的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扭矩接收面 302 具有与旋转方向相反的弯曲部。
图 8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直的、 非弯曲的扭矩接收面 304 和匹配的定心面 305 的切削部 3 的另一实施方式。匹配的定心面 305 具有径向的弯曲部。柄部 2 的相关联的扭 矩传递元件 ( 未示出 ) 以对应的方式成形。
为了操作模块化钻 1, 为此切削部 3 通过螺钉 40 和 41 和 / 或螺钉 42 和 / 或销 340 紧固到柄部 2, 这导致在轴向方向进行固定, 并且, 尤其是由于销 340 的原因而在径向方向 固定。
此外, 切削部 3 可以通过定心面 201、 211 相对于柄部 2 在径向方向固定, 并且可以 经由扭矩传递面 200、 210 传递所需的扭矩 M。
与匹配的定心面 311 相一致的定心面 211 连同与匹配的定心面 301 相一致的定心 面 201 导致切削部 3 相对于柄部 2 的径向居中。
至此, 扭矩传递元件 20 和 21 使得切削部 3 相对于柄部 2 径向居中, 并且使得能够 将扭矩从切削部 3 很好地传递到柄部 2。
扭矩接收面 300 相对于钻轴 D 的角度 α3( 其可以在图 6 中看出 ) 在相反的旋转 方向优选为大约 20°。
在每种情况中, 在第一扭矩接收面 300 和分界面 34 之间以一角度设置第一过渡区
域 308, 并且, 第二过渡区域 318 在第二扭矩接收面 310 和分界面 34 之间延伸。这同样可以 在图 5 中看出。
第一过渡区域 308 平行于第二过渡区域 318 延伸。第一过渡区域 308 与第二过渡 区域 318 之间具有间距 A, 如相对于过渡区域 308 和 318 的纵向边缘的路线方向垂直测量 的, 该间距 A 是钻直径 B 一半的大约 50%。
如图 1 和图 5 所示, 在每种情况中, 螺钉 40 和 41 均相对于旋转轴线 D 以一角度倾 斜。这代表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倾斜的螺钉 40 和 41 使得切削部 3 的径向游隙 安装成为可能, 因为扭矩传递面和对应的匹配的扭矩传递面被相互夹紧。
为了实现螺钉 40 和 41 相对于旋转轴线 D 的角度, 相关联的螺纹孔 341、 342 的中 心轴线被倾斜地定位。
此处, 螺纹孔 341 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平面 K 和第三平面 P 上。
第一平面 K 相对于通过柄侧切削刃角 325、 335 并通过旋转轴线的第二平面 N 处于 大致在 50°和 85°之间的角度,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处在大约 68°的角度, 第一平面 K 与旋 转轴线 D 的间距大致为钻直径 B 一半的 40%和 70%之间,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为大约 60%。 平面 K 平行于旋转轴线 D 延伸。 第三平面 P 相对于第一平面 K 处于大约 90°的角度, 并且以螺旋角的大约 40%至 60%倾斜。
螺纹孔 342 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平面 L 和第三平面 Q 上。
第一平面 L 相对于通过柄侧切削刃角 325、 335 并通过旋转轴线的第二平面 N 处于 大致在 50°和 85°之间的角度,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处在大约 68°的角度, 第一平面 L 与旋 转轴线 D 的间距大致为钻直径 B 一半的 40%和 70%之间,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为大约 60%。 平面 L 平行于旋转轴线 D 延伸。
第三平面 Q 相对于第一平面 L 处于大约 90°的角度, 并且以螺旋角的大约 40%至 60%倾斜。
至此, 图 5 示出第一平面 K 和与其平行的平面 L, 所述平面 K、 L 远离钻轴 D 大致为 钻直径一半的 40%和 70%之间,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为大约 60% ; 所述平面 K、 L 均平行于 所述钻轴线 D ; 并且在每种情况中, 所述平面 K、 L 相对于通过柄侧切削刃角 325 和 335 并通 过旋转轴线 D 的第二平面 N 大致以 50°和 85°之间的角度旋转,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以大 约 68°的角度旋转。此外, 图 5 示出了通过平面 P 和 Q 的一部分, 所述平面 P 在切削部 3 的 端侧的方向上平行于螺纹孔 341 的中央轴线延伸, 并且所述平面 Q 在端侧的方向上平行于 螺纹孔 342 的中央轴线延伸。用于紧固螺钉 40 的螺纹孔 341 的中央轴线在第一平面 K 上 通过钻体 32 以螺旋角 α1 的大约 60%的角度延伸, 所述螺旋角 α1 相对于平行于旋转轴线 D 的直线成大约 30°。
用于紧固螺钉 41 的螺纹孔 342 的中央轴线在平面 L 上通过钻体 34 以螺旋角 α1 的大约 60%的角度延伸, 所述螺旋角 α1 相对于平行于旋转轴线 D 的直线成大约 60°。
在根据图 1 和图 5 的实施方式中, 螺钉 40 和 41 的螺钉直径 S 是钻 1 直径 B 的 10% 到 30%, 优选是大约 15%。
图 9 示出了相应于根据图 8 的切削部 3 的另一柄部 2。
柄部 2 在其端侧 29 上再次具有分界面 24 以及两个扭矩传递元件 20 和 21, 所述分
界面 24 相对于旋转轴线 D 垂直地延伸, 所述两个扭矩传递元件 20 和 21 在分界面 24 的外 边缘处在端侧上突出。
在其端侧上, 扭矩传递元件 20 具有端面 202, 在每种情况中, 该端面 202 通过外面 203, 并且在柄部 2 处于逆时针方向的观察方向, 通过扭矩传递面 200、 向内指向的定心面 201 和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04, 以至少大约直角的角度毗连在外侧上。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部, 外面 203 平滑地合并到钻体 22 的外面 220, 并且具有至 少大约类似于钻体 22 的外面 220 的曲率。
根据图 9 的扭矩传递面 200 是平坦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部, 以大 约 110°的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连接面 )24, 另一角度也是可能的。
以相应于根据图 8 的切削部 3 的面 305 的方式, 根据图 9 的定心面 201 是切向弯曲 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部, 大致以直角的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连接面 )24, 另一与根据图 8 的面 305 相一致的角度也是可能的。
在其远离端侧 202 的端部, 根据图 9 的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04 平滑地合并到凹槽 27。
以相应的方式, 扭矩传递元件 21 在其端侧具有端面 212, 在每种情况中, 该端面 212 通过外面 213, 并且在柄部 2 处于逆时针方向的观察方向, 通过扭矩传递面 210、 向内指 向的定心面 211 和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14, 以至少大约直角的角度毗连在外侧上。
在其远离端侧 212 的端部, 外面 213 平滑地合并到钻体 23 的外面 230, 并且具有至 少大约类似于钻体 23 的外面 230 的曲率。
扭矩传递面 210 是平坦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12 的端部, 以大约 110°的角 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连接面 )24, 与根据图 8 的切削部中的对应面相对应的另一角度也是可 能的。
以相应于根据图 8 的面 315 的方式, 根据图 9 的定心面 211 是切向弯曲的构型, 并 且, 在其远离端侧 212 的端部, 大致以直角的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以与面 315 相对应的方式的另一角度也还是可能的。
在其远离端侧 212 的端部, 根据图 9 的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14 平滑地合并到凹槽 28。
以相应于根据图 9 的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的方式, 根据图 8 的切削部 3 形成 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34, 该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34 同样相对于旋转轴线 D 垂直地延 伸。
此外, 根据图 9 的切削部 3 可以相对于柄部 2 通过定心面 201、 211 在径向方向固 定, 并且可以经由扭矩传递面 200、 210 传递所需的扭矩 M。
图 10 示出了与根据图 11 的切削部 3 相对应的另一柄部 2。
在其端侧 29 上, 根据图 10 的柄部 2 具有分界面 24, 该分界面 24 相对于旋转轴线 D 垂直地延伸, 并且, 柄部 2 具有在分界面 24 的外边缘处在端侧上突出的两个扭矩传递元件 20 和 21。
在其端侧, 扭矩传递元件 20 具有端面 207, 在每种情况中, 该端面 207 通过外面 208, 并且在柄部 2 处于逆时针方向的观察方向, 通过扭矩传递面 205、 向内指向的定心面 206 和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09, 以至少大约直角的角度毗连在外侧上。在其远离端侧 207 的端部, 外面 208 平滑地合并到钻体 22 的外面 220, 并且具有至 少大约类似于钻体 22 的外面 220 的曲率。
扭矩传递面 205 是平坦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07 的端部, 以大约 60°的角 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与根据图 11 的切削部 3 中的对应面相对应的另一角 度也是可能的。
根据图 10 的定心面 206 是弯曲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07 的端部, 大致以直 角的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以与根据图 11 的切削部 3 上的对应面相对应 的方式的另一角度也是可能的。
在其远离端侧 207 的端部, 根据图 10 的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09 平滑地合并到凹槽 27。
以相应的方式, 扭矩传递元件 21 具有位于其端侧上的端面 217, 在每种情况中, 该 端面 217 通过外面 218, 并且在柄部 2 处于逆时针方向的观察方向, 通过扭矩传递面 215、 向 内指向的定心面 216 和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19, 以至少大约直角的角度毗连在外侧上。
在其远离端侧 217 的端部, 外面 218 平滑地合并到钻体 23 的外面 230, 并且具有至 少大约类似于钻体 23 的外面 230 的切向曲率。
根据图 10 的扭矩传递面 215 是平坦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17 的端部, 以大 约 60°的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根据与根据图 11 相关联的面, 另一角度也 是可能的。
根据图 10 的定心面 216 是弯曲的构型, 并且, 在其远离端侧 217 的端部, 大致以直 角的角度合并到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根据与根据图 11 相关联的面, 另一角度也是可 能的。
在其远离端侧 217 的端部, 根据图 10 的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219 平滑地合并到凹槽 28。
以相应于根据图 10 的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24 的方式, 根据图 11 的切削部 3 形 成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34, 该分界面 ( 或者 : 连接面 )34 同样相对于旋转轴线 D 垂直地 延伸。
图 11 示出了属于根据图 10 的柄部 2 的切削部 3。
以相应于根据图 10 的扭矩传递元件 20 的方式, 扭矩接收区域 30 形成在根据图 11 的切削部 3 上, 所述扭矩接收区域 30 具有可以平坦地支承扭矩传递面 205 的扭矩接收面 306 以及可以平坦地支撑定心面 206 的匹配的定心面 307。
至此, 根据图 11 的扭矩接收面 306 对应于根据图 10 的扭矩传递面 205, 并且匹配 的定心面 307 对应于定心面 206。匹配的定心面 307 和扭矩接收面 306 相互成大约 90°的 角度。
扭矩接收面 306 相对于钻轴 D 的角度在旋转方向优选为大约 30°。
此外, 以相应于根据图 10 的扭矩传递元件 21 的方式, 具有扭矩接收面 316 和匹配 的定心面 317 的扭矩接收区域 31 形成在根据图 11 的切削部 3 上。
此处, 根据图 11 的扭矩接收面 316 对应于根据图 10 的扭矩传递面 215, 并且匹配 的定心面 317 对应于定心面 216。匹配的定心面 317 和扭矩接收面 316 相互成大约 90°的 角度。14102413974 A CN 102413988
说钻明书10/11 页附图标记说明 1 2 20, 21 200, 210 201, 211 202, 212 203, 213 204, 214 22, 23 220, 230 221, 231 24 240 241, 242 243 27, 28 29 3 30, 31 300, 302, 304, 310 301, 303, 305, 311 308, 318 32, 33 320, 330 321, 331 322, 332 323, 333 324, 334 325, 335 34 340 341, 342, 343 350 37, 38 39 40, 41, 42 420 43柄部 扭矩传递元件 扭矩传递面 定心面 端面 外面 匹配的扭矩传递面 钻体 钻体的外面 冷却通道孔 分界面 中心孔 螺纹孔 通孔 凹槽 端面 切削部 扭矩接收区域 扭矩接收面 匹配的定心面 过渡区域 钻体 钻体的外面 切削刃 钻体端面 钻体中间面 端侧切削刃角 柄侧切削刃角 分界面 销 孔 凹处 凹槽 基侧 螺钉 六边形插孔 螺纹销A, C, S B D K, L, N, P, Q M α1 α2 α3间距 钻直径 旋转轴线 平面 扭矩 螺旋角 旋转角 倾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