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66819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47837.3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738225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公布日:201507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张松波

发明人:

张松波

地址:

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环城北二路16号2栋1-2-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代理人:

石晓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200~5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1~3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15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5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2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h,经揉捻和干燥工序后,即得高香乌龙茶。本发明采用三级纳米级保鲜袋储存乌龙茶鲜叶,可有效控制乌龙茶的氧化进程,保证茶叶的“绿叶红镶边”,既具有红茶的醇厚,又具有绿茶的清香。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200~5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1~3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15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5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2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h,经揉捻和干燥工序后,即得高香乌龙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乌龙茶鲜叶装入孔径为50~150nm的保鲜袋时可在鲜叶中喷洒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喷洒量为0.5~1.5ml/kg鲜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溶液中柠檬酸的浓度为0.1~0.5mol/L。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是指真空冷冻干燥。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乌龙茶香气是乌龙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香气物质是构成香气品质的物质基础。乌龙茶香气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它是鲜叶内含物(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在茶树生长和茶叶加工过程中进行生物合成和剧烈的酶促反应和热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这些香气物质一旦形成后,便吸附在茶叶表面和孔隙中,从而表现出茶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五个工序,萎凋是通过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以便于揉捻成型,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做青是将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再静置一段时间,氧化作用相对减缓,使叶柄叶脉中的水分缓慢扩散至叶片,此时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色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炒青是为了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避免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然而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不仅费时,而且容易流失大量的香气物质,造成乌龙茶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该工艺采用带小孔的保鲜袋代替传统的萎凋、做青和炒青工艺,可以大大减少香气物质的流失,提高乌龙茶的香气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200~5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1~3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15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5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2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h,经揉捻和干燥工序后,即得高香乌龙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保鲜袋上均匀分布有小孔,小孔的孔径为200~500nm,相当于在孔径为200~500nm的纳米膜制成的保鲜袋中储藏1~3h。采用这种保鲜袋可有效抑制降低茶叶的呼吸强度,抑制鲜叶中茶多酚的酶促氧化,而保鲜袋上的小孔又能一定程度上保证鲜叶中的酶活性,使内含物质发生湿度的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青臭味并促进良好的香气形成。由于孔径为 纳米级,可确保水分蒸发的同时散发青臭味。
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15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5h,孔径减小可在不降低保鲜袋内空气流通的基础上,保证酶促反应的氧气供给,同时能保证香气成分不溢出,保留在保鲜袋内,使之更好的吸附于茶叶的表面及孔隙中。
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2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h,孔径继续减少可降低保鲜袋内空气流通,减少氧气供给,抑制氧化反应,避免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
在乌龙茶鲜叶装入孔径为50~150nm的保鲜袋时可在鲜叶中喷洒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喷洒量为0.5~1.5ml/kg鲜叶。柠檬酸溶液不仅能起到很好的护色效果,还能促进茶叶中糖苷类物质水解生成萜烯类香气物质,大大提高茶叶的香气。
上述柠檬酸溶液中柠檬酸的浓度为0.1~0.5mol/L。
上述干燥是指真空冷冻干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三级纳米级保鲜袋储存乌龙茶鲜叶,可有效控制乌龙茶的氧化进程,保证茶叶的“绿叶红镶边”,既具有红茶的醇厚,又具有绿茶的清香。
2)纳米级保鲜袋可保证水分和不良气味的溢出,又能保证香味物质的保留,使之能最大程度的吸附于茶叶的表面和孔隙中,大大提高成品茶叶的香气以及品质。
3)柠檬酸溶液能促进茶叶中重要的香味前体物质--糖苷类物质水解产生萜烯类香气物质,不仅能提高乌龙茶的香气,还能改善香气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2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1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nm的保鲜袋,可在鲜叶中喷洒0.1mol/L的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喷洒量为0.5ml/kg鲜叶,然后储藏0.5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h,然后送入揉捻机中,在55转/分下揉捻23min,真空冷冻,即得高香乌龙茶。
实施例2
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3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50nm的保鲜袋,可在鲜叶中喷洒0.5mol/L的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喷洒量为1.5ml/kg鲜叶,然后储藏1.5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20nm的保鲜袋中储藏1h,然后送入揉捻机中,在55转/分 下揉捻23min,真空冷冻,即得高香乌龙茶。
实施例3
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3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2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00nm的保鲜袋,在鲜叶中喷洒0.3mol/L的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喷洒量为1ml/kg鲜叶,然后储藏1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75h,然后送入揉捻机中,在55转/分下揉捻23min,真空冷冻,即得高香乌龙茶。
实施例4
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2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3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nm的保鲜袋,可在鲜叶中喷洒0.5mol/L的柠檬酸溶液,柠檬酸溶液的喷洒量为0.5ml/kg鲜叶,然后储藏1.5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nm的保鲜袋中储藏1h,然后送入揉捻机中,在55转/分下揉捻23min,真空冷冻,即得高香乌龙茶。

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香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将乌龙茶鲜叶立即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200500nm的保鲜袋中储藏13h,然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5015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5h,最后换装入带有小孔孔径为120nm的保鲜袋中储藏0.51h,经揉捻和干燥工序后,即得高香乌龙茶。本发明采用三级纳米级保鲜袋储存乌龙茶鲜叶,可有效控制乌龙茶的氧化进程,保证茶叶的“绿叶红镶边”,既具有红茶的醇厚,又具有绿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