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6673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5589.5

申请日:

2005.01.21

公开号:

CN1645904A

公开日:

2005.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H04N1/56; H04N1/60; B41J2/52; B41J2/525; G06T1/00; G06T5/00

主分类号:

H04N1/56; H04N1/60; B41J2/52; B41J2/525; G06T1/00; G06T5/00

申请人:

柯尼卡美能达影像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野博明; 伊藤司; 水口淳; 中嶋丈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4.01.21 JP 013173/200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莹;邵亚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在将摄像装置取得的色域、亮度域的信息压缩记录为假设最佳化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时,抑制伴随图像编辑而产生的图像质量恶化,同时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如果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则使用色外观模型来变换该摄影图像数据,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如果进行CRT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该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通过观看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数据的用户对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进行对摄影图像数据的色域调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图像处理以优化输出介 质上的浏览观赏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输入工序,输入用户的编辑指示; 读取工序,读取在输入工序中输入的用户的每一个编辑指示的场景参照 原始数据;以及 色域调整工序,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基于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所读取 的场景参照原始数据进行变换,进行每一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色调变换工序,根据用户编辑指示,调整所读取的场景参照原始数据的 色调; 其中对于每一个输出介质,色域调整工序进行其色调已经在色调变换工 序中被调整了的场景参照原始数据的色域映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场景参照原始数据的色空 间变换成亮度扩展色空间之后,色调变换工序调整场景参照原始数据的色调。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工序,使用在色域调整工序中的色域调整处理来进行每一个输出介 质的色域映射,以对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同时生成至少两组观赏图像参 照数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工序,在色域调整工序中对至少一个输出介质获得的一组观赏图像 参照数据进行色域调整处理,以便生成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介质不同的另一 个输出介质的另一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工序,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使用色域调整处理进行每一个输出介 质的色域映射,对其色调已经在色调变换工序中被调整了的场景参照原始数 据进行变换,以对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同时生成至少两组观赏图像参 照数据。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工序,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使用色域调整处理进行每一个输出介 质的色域映射,对其色调已经在色调变换工序中被调整了的场景参照原始数 据进行变换,以便获得针对至少一个输出介质而获得的一组观赏图像参照数 据,并对所获得的该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进行色域调整处理以生成与所述至 少一个输出介质不同的另一个输出介质的另一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工序,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使用色域调整处理进行每一个输出介 质的色域映射,在其色调已经在色调变换工序中被调整了的场景参照原始数 据的色空间已经被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之后,对所述场景参照原始数据进 行变换,以便对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同时生成至少两组观赏图像参照 数据。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生成工序,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使用色域调整处理进行每一个输出介 质的色域映射,在其色调已经在色调变换工序中被调整了的场景参照原始数 据的色空间已经被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之后,对所述场景参照原始数据进 行变换,以便获得针对至少一个输出介质而获得的一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并对所获得的该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进行色域调整处理以生成与所述至少一 个输出介质不同的另一个输出介质的另一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10: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生成工序中生成的至少 两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的至少一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一输出介质的图像 数据,以便通过自发光作用输出图像,并且输出介质显示所述至少一组观赏 图像参照数据作为验证图像,用于验证将输出到另一个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
11: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在生成工序中生成的另一 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一输出介质的图像数据,以便通过自发光作用输出图 像,并且输出介质显示所述至少一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作为验证图像,用于 验证将输出到另一个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
1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亮度扩展色空间是scRGB 色空间。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根据输入信息的结果或场 景参照原始数据的主要目标,在读出工序中调整一次色调变换的处理条件。
14: 如权利要求1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根据输入信息的结果或场景参 照原始数据的主要被摄体,在读出工序中调整一次色域映射的处理条件。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输入信息包括图像分析结 果、元数据以及对每一个图像文件以可确定格式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信息的 至少一个。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色外观模型是根据 CIE-CAM97s的色外观模型或者根据CIE-CAM02s的色外观模型。
17: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图像处理以优化输出 介质上的浏览观赏来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包括: 输入部件,输入用户编辑指示; 读取部件,读取在输入部件中输入的用户的每一个编辑指示的场景参照 原始数据;以及 色域调整部件,通过利用色外观模型,基于用户编辑指示,对所读取的 场景参照原始数据进行变换,进行每一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说明书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根据摄影图像数据而在输出介质上形成观赏图像中实施最佳化处理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在输出介质上形成观赏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彩色照相胶片的扫描图像、用数字照相机等的摄影装置拍摄的数字图像数据经由CD-R、软盘(注册商标)、存储器卡等的存储装置或因特网来分配,被显示在CRT(Cathode Ray Tube)、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携带电话的小型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上,并且使用数字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热敏打印机等的输出装置将其作为硬拷贝图像进行打印等,其显示方法、打印方法多种多样。

    对应于这样的多样的显示方法和打印方法,尽量努力提高数字图像数据的通用性。作为其一环,尝试将数字RGB信号表现的色空间标准化为不依赖于摄影装置特性地色空间,目前,作为大多数字图像数据标准化的色空间,采用‘sRGB’(参照“IEC 61966-2-1‘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ColorMeasurment and Management-Part2-1:Color Management-Default RGB ColorSpace-sRGB’”。)这种sRGB色空间与标准的CRT显示监视器的色再现区域对应设定。

    可是,用CRT显示监视器等的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由各种打印装置打印的硬拷贝图像的色再现区域因使用的荧光体或色材的结构而有所不同。例如,对应于sRGB标准色空间的CRT显示监视器的色再现区,亮的绿和蓝的区域宽,有在银盐照片打印、喷墨打印机、打印等的硬拷贝中不能再现的区域。相反,在打印和喷墨的蓝绿色区域或银盐照相的黄色区域中,存在对应于sRGB标准色空间的CRT显示监视器中不能再现的区域(例如,コロナ社‘ファインイメ-ジングとディジタル写真’,参照(社)日本照相学会出版委员会编444页)。另一方面,在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摄体场景中,即使在其任何一个色再现区域中也可能存在呈现不能再现的区域。

    这样,以特定的装置的显示或打印作为前提来进行最佳化的色空间(包含sRGB)中,由于在可记录的色域上有限制,所以在对摄影装置取得的信息进行记录时,需要压缩在可记录的色域中来进行映射的调整。作为映射的方法,将位于可记录的色域之外的色度点向最近的色域边界进行映射的截取(clipping)最简单,但在该方法中色域外的层次被破坏,成为观赏时感觉不舒服的图像。因此,在目前,一般采用将色饱和度大于或等于适当的阈值的区域的色度点根据色饱和度的大小而平滑地进行压缩的非线性压缩。其结果,在可记录的色域内部的色度点中色饱和度也被压缩记录(有关色域的匹配方法的细节,例如参照コロナ社‘ファインイメ-ジングとディジタル写真’,记载于(社)日本照相学会出版委员会编444页)。

    此外,CRT显示监视器等的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图像、通过各种打印装置打印的硬拷贝图像、或以这些装置的显示和打印作为前提的最佳化的色空间(包含sRGB),可记录和再现的亮度域被限定为约100∶1数量级。相反,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摄体场景的亮度域宽,在室外不断产生达到数千∶1的数量级的情况(例如,参照东京大学出版会‘新编色彩科学ハンドブック第2版’日本色彩学会编926页)。因此,在记录摄影装置取得的信息时,对于亮度,同样需要进行压缩。这种处理,根据摄影场景的动态范围、摄影场景内的主要被摄体的亮度范围,需要对每个图像设定合适的条件。

    可是,在进行上述那样的色域和亮度域的压缩操作的情况下,因根据以离散的数值记录的数字图像的原理,被压缩的层次信息和截取信息在该时刻会丢失,不能再次返回到原来的状态。由此,在图像质量高的数字图像的通用性中成为极大的制约。

    例如,在对sRGB标准色空间中记录的图像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根据sRGB标准色空间和打印装置的色再现域的差异,需要再次进行映射。但是,由于记录时暂时压缩的区域的层次信息被丢失,所以与将摄影装置取得的信息直接映射在打印装置的色再现区域的情况相比,层次的平滑性恶化。此外,因记录时的色调压缩条件不合适,在存在图画发白、面部发暗、阴影的破损和高亮区域的飞白显著的问题的情况下,即使变更色调设定,但因被压缩的层次信息、破损、飞白部分的信息已经丢失,所以与从摄影装置取得的信息来形成新的图像的情况相比,不能进行显著充分的改善。

    将图像编辑的过程作为备份来保存,根据需要返回到编辑前的状态的技术早为人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对于数字图像数据,在通过图像处理来实施局部的变更的情况下,将图像处理前后的数字图像数据的差分图像数据作为备份数据保存的备份装置。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预先保存图像处理前后的数字图像数据的差分图像数据,可恢复编辑前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问题,原因在于将摄影装置取得的宽色域和亮度域的信息假设为观赏图像而压缩为最适合状态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来进行记录。相反,如果将摄影装置取得的宽色域和亮度域的信息作为不压缩的场景参照图像数据来记录,则可以防止不留意的信息损失。作为适合记录这样的场景参照图像数据的色空间(以下,称为‘亮度扩展色空间’),例如,已知‘RIMM RGB’和‘ERIMM RGB’(参照Journal of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5卷418~426页(2001年))或‘scRGB’(IEC61966-2-2)。

    此外,在色再现域上进行映射时,已知变换到不依赖于装置的中间的色空间(称为‘设备独立色空间’或‘Device Independent Color’)的方法。作为这种中间的色空间,例如已知CIE(国际照明委员会)确定的色空间——XYZ(CIE/XYZ)和L*a*b*(CIE/L*a*b*)。但是,根据观察打印图像、显示图像的视环境(周围的光的亮度或色度、背景等),因观察者的视觉灵敏度发生变化,而产生观察者实际感觉的‘色外观’(Color Appearance Model)有所不同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在打印图像中,通过相对于视觉的视环境的适应作用,对于降低视环境的影响来说,在CRT等自发光型装置中,装置自身产生与视环境不同的色度,所以在打印图像和CRT显示图像中产生‘色外观’不一致的问题。

    在打印图像和CRT显示图象之间,为了解决‘色外观’不一致的问题,作为对视环境的差异进行了校正的中间的色空间,已知采用色外观模型(Color Appearance Model)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作为这样的色外观模型,已知‘CIECAM97s’、‘CIECAM02’(カラ-フオ-ラムJAPA2003矢口博久)。

    [专利文献1]特开平7-57074号公报(日本)

    [专利文献2]特开2001-947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7-222196号公报

    如果使用色外观模型,则可以使打印图像和CRT显示图像之间的‘色外观’一致。但是,尽管是使用上述色外观模型,用户一边观察CRT显示图像一边进行图像编辑,将编辑结果作为打印图像输出的状况,但现有的色外观模型存在对于随着图像编辑的图像质量恶化、以及作业性的改善缺乏考虑的问题。在考虑到图像编辑的现状的情况下,摄影图像数据保持的信息量和作业性受到器件特性的限制,尽管受到极大限制,但也难以充分抑制图像质量恶化和提高作业效率。今后,摄影图像数据保持的信息量越大,越会增大随着图像编辑的图像质量恶化和作业性的难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将摄影装置取得的色域、亮度域的信息假设成观赏图像而压缩记录为最佳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时,抑制随着图像编辑产生的图像质量恶化,同时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色域调整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2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色调映射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色域调整工序,将所述色调映射工序中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3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色调映射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色域调整工序,将所述色调映射工序中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4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生成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5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色域调整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工序,对所述色域调整工序中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6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色调映射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生成工序,将所述色调映射工序中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7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色调映射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

    色域调整处理,将所述色调映射工序中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工序,对所述色域调整工序中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8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色调映射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生成工序,将所述色调映射工序中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9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色调映射工序,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

    色域调整工序,将所述色调映射工序中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工序,对所述色域调整工序中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1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4、6、8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在所述生成工序中生成的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至少一个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用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其他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的验证用图像。

    方案1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5、7、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述生成工序中生成的与所述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用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其他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的验证用图像。

    方案1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8、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述亮度扩展色空间是scRGB。

    方案1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2、3、6~12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述摄影图像数据是RAW数据。

    所述色调映射的其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所述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在进行图像读取时至少被调整一次。

    方案1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述色域映射的其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所述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而被调整。

    方案1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3或14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述输入信息至少包括图像解析结果、元数据、对每个图像文件以可确定的形式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信息中至少一个。

    方案1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所述色外观模型是CIECAM97s或CIECAM02。

    方案17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色域调整部件,该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18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以及

    色域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19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色域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20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生成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2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色域调整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部件,对所述色域调整部件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22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生成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23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

    色域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部件,对所述色域调整部件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24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生成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25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

    色域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部件,对所述色调调整部件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2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20、22、24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由所述生成部件生成的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至少一个是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用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其他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的验证用图像。

    方案2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21、23、25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由所述生成部件生成的与所述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用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其他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的验证用图像。

    方案2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9、24、25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亮度扩展色空间是scRGB。

    方案2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8、19、22~28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摄影图像数据是RAW数据,

    所述色调映射的其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或所述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在图像读取时至少被调整一次。

    方案30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7~29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色域映射的其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所述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而被调整。

    方案3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29或30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输入信息至少包括图像解析结果、元数据、对每个图像文件以可确定的形式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信息中至少一个。

    方案3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7~31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色外观模型是CIECAM97s或CIECAM02。

    方案33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调调整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34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色域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35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色调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

    方案36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生成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37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域调整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部件,对所述色域调整部件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38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生成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39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

    色域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部件,对所述色域调整部件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40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以及

    生成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4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最适合于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图像处理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并将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形成在输出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色调映射部件,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并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处理;

    色域调整部件,将所述色调映射部件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及

    生成部件,对所述色调调整部件获得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方案4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6、38、40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中,由所述生成部件生成的所述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至少一个是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用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其他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的验证用图像。

    方案4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7、39、41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中,由所述生成部件生成的与所述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用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其他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的验证用图像。

    方案4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5、40、41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亮度扩展色空间是scRGB。

    方案4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4、35、38~44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述摄影图像数据是RAW数据,

    所述色调映射的其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所述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在图像读取时至少被调整一次。

    方案4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3~45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述色域映射的其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所述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而被调整。

    方案4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45或4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述输入信息至少包括图像解析结果、元数据、对每个图像文件以可确定的形式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信息中至少一个。

    方案4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33~47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述色外观模型是CIECAM97s或CIECAM02。

    下面,详细说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

    在本发明的记载中,‘摄影图像数据’是将被摄体信息作为电信号值来保持的数字图像数据。在彩色照相胶片上被作为色素图像信息记录、以扫描的读取方式生成的数字图像数据、或以数字照相机的摄影方式生成的数字图像数据等的、可获得数字图像数据的处理是任何处理都可以。

    但是,在从彩色负胶片中,以扫描读取方式生成数字图像数据时,通过实施最大透光量的校准和反转处理,以使彩色负胶片的未曝光部(浓度最低部)的数字图像数据的RGB值全部为0,并实施从与透光量成正比的标尺向对数(浓度)标尺的变换处理、以及彩色负胶片的伽马校正处理,期望再现与被摄体的亮度变化大致成正比的状态。而在以数字照相机的摄影方式生成的数字图像数据中,同样期望再现与被摄体的亮度变化大致成正比的状态。作为在这样的状态下保存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文件形式,已知‘RAW数据’。即,在本发明中,期望摄影图像数据是RAW数据。此外,作为在与被摄体的亮度变化大致成正比的状态下记录的文件形式,还已知后述的‘场景参照图像数据’。而且,还可以将后述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用作摄影图像数据。此外,期望场景参照图像数据、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色空间为后述的‘亮度扩展色空间’(例如,scRGB)。

    以下,说明场景参照图像数据及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一般的摄影场景,照明的不匀多,亮度比超过1000倍不足为奇(例如,参照日本色彩学会编色彩科学手册第2版东京大学出版会p925-926(1998))。与此相对,各种介质可显示的亮度比为100倍量级。照片色调必然与场景色调不同,在100倍量级的亮度比的介质上,如何适当地显现1000倍量级的亮度比的场景的印象是照片设计的基础。

    从这种场景色调向照片色调的变换,合适的匹配条件因场景的状态(构图内的亮度比、主要被摄体的亮度等)而有所不同,不能一律地决定。因此,在银盐照片的情况下采用下述的结构。

    [设计1]负胶片根据数千倍量级的亮度比来进行浓度线性变化的软色调设计。由此,场景的亮度信息被不遗漏地记录在负胶片上。

    [设计2]通过将上述的软色调的负胶片图像印相在硬色调的印相纸上,形成适合观赏的色调。通过调节印相的曝光量,选择以宽的场景亮度的哪里为中心来再现照片色调。

    在设计2中,通过打印机自动解析负胶片图像来计算合适的条件。在该计算结果与摄影的意图不一致时,如果用户提示该情况而进行‘印相校正’,则可以制作合适的照片。作为用户的提示,例如,可列举对于风景描写优先的打印,提出想重视背阴处的人物的提示的例子。

    反转胶片的情况下,由于在胶片显影中直接生成观赏用图像,所以不能进行设计1那样的软色调设计。因此,反转胶片的可记录的亮度比的宽度窄,为了拍摄合适的图像,在摄影时需要慎重地设定摄影条件(照明、光圈、快门),在摄影后不能以‘印相校正’等方式进行修正。因此,反转胶片被作为专业爱好者专用的高端商品来销售。这样,可以说,银盐照片的负胶片和正胶片除了负和正的色调差以外,图像数据的性质也有所不同。

    以这样的观点来比较DSC(Digital Still Camera)和银盐照片的结构时,一般使用的(生成sRGB的可视图像胶片)DSC的机构相当于反转胶片的机构。即,以宽场景亮度的哪里为中心来再现照片色调,依赖于露出控制程序的精度,在摄影后不能进行修正。另一方面,专业用户利用对Raw数据(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接收光后的原数据)进行记录的DSC,指定在摄影后软显像方式中以场景亮度的哪里为中心来再现照片色调。这种方法相当于负胶片的结构。这样,在由一般的DSC摄影中生成的sRGB图像和Raw数据中,可以说图像数据的性质有所不同。

    这样的图像数据的性质的差异,是因图像数据的再现状态的差异而产生的,作为表示这种‘图像数据的再现状态’的概念,采用‘Image State’这样的术语。Image State的详细定义,例如公开在下述的文献中。“Requirementsfor Unambiguous Specification of a Color Encoding ISO 2028-1”,KevinSpaulding,in Proc.Tenth Color Imaging Conference:Color Science andEngineering Systems,Technologies,Applications IS&T,Springfield,VA,p.106-111(2002)。

    作为表示Image State的术语,有‘scene-rererred’和‘output-referred’。‘scene-referred’意味着表现了风景场景的色度评价值,例如,在DSC的Raw数据中仅实施分光灵敏度等的校正,相当于不施加有意的强调的图像的状态。场景参照图像数据是相对地表现场景的色度评价值的数据,还可通过参照附加的标度信息将其换算为绝对的色度评价值。作为标度信息,可列举OECF(光电变换特性,由ISO14524定义),光圈的F数值、曝光时间。‘output-referred’意味着相对于特定的输出设备、观察条件再现为合适的表现的状态。例如,一般的DSC生成的JPEG图像在显示器显示上被最佳化,所以相当于‘观赏图像参照数据’。

    本发明的‘场景参照图像数据’是属于scene-referred的image state的图像数据的一种,特别意味着被记录的像素的亮度值和场景亮度的关系大体上为一次直线的关系。此外,本发明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意味着属于output-referred的image state的图像数据。

    归纳来说,‘场景参照图像数据’意味着至少将各色通道(channel)的信号强度根据摄影元件自身的分光灵敏度而匹配在RIMM RGB、ERIMMRGB、scRGB等的色空间(后述的‘亮度扩展色空间’)即可,为了提高色调变换、强调鲜锐性、强调色度的图像观赏时的效果而省略了改变数据内容的图像处理状态下的图像数据。此外,场景参照图像数据最好是对摄影装置的光电变换特性(ISO1452定义的opto-electronic conversion function,例如,参照コロナ社‘ファインイメ-ジングとディジタル写真’,(社)日本照相学会出版委员会编479页)进行了校正的数据。标准化的场景参照图像数据的信息量(例如色调数)最好是根据A/D变换器的性能,大于等于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所需的信息量(例如色调数)。例如,在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色调数每一通道为8bit的情况下,场景参照图像数据的色调数在12bit以上就可以,在14bit以上较好,在16bit以上更好。

    在本发明中,‘将输出介质上的观赏最佳化的图像处理’,是用于在CRT、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的显示器、银盐印相纸、喷墨纸、热敏打印用纸等的输出介质上,获得最佳的图像的处理,例如,在依据sRGB规格的在CRT显示监视器上进行显示为前提的情况下,意味着进行处理,以在sRGB规格的色域内获得最佳的色再现。此外,在对银盐印相纸的输出为前提的情况下,意味着进行处理,以在银盐印相纸的色域内获得最佳的色再现。此外,除了色域的压缩以外,还包括从16bit至8bit的色调压缩、对输出像素数的降低和输出装置的输出特性(LUT)的对应处理等。而且,不用说,还包括噪声抑制、清晰化、灰度平衡调整、色度调整或覆盖印制处理等的色调压缩处理。

    此外,进行了‘输出介质上的观赏最佳化’的图像数据,意味着在CRT、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银盐印相纸、喷墨纸、热敏打印纸等的输出介质上的硬拷贝图像生成中使用的数字图像数据。在摄影图像数据为场景参照图像数据的情况下,进行了输出介质上的观赏最佳化’的图像数据相当于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以下,将由RAW数据或场景参照图像数据来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情况称为‘电子显影处理’(或简称为‘显影处理’),将具备这样的处理功能的应用软件称为‘电子显影软件’(或简单地称为‘显影软件’)。

    本发明中‘色域调整工序’意味着一连串的作业工序,实施用于抑制每个输出介质的图像的外观差异的处理。在本发明中,具有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进行色域调整的特征。‘色域调整’例如是对于输出用的数字图像数据,实施预先根据各自的输出特性(例如‘色域’)定义的检查表(以下,简单地称为‘LUT’或‘分布’)等的变换处理(称为‘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以在银盐印相纸和喷墨纸上形成的外观图像相同,以往作为一般的方法是已知的。此外,在实施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时,已知事先变换为不依赖于装置的中间的色空间(称为‘装置独立色空间’或‘Device Independent Color’)的方法。作为这种中间的色空间,例如有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定义的色空间——XYZ(CIE/XYZ)和L*a*b*(CIE/L*a*b*)。在本发明中,在对这种中间的色空间的变换中,还具有采用后述的CIECAM97s或CIECAM02的特征。

    本发明中进行‘将摄影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是对于摄影图像数据,校正摄影时的光源色温等的视环境的差异,同时实施与输出介质的观察时假设的视环境匹配的变换处理。

    ‘色外观模型’是可预测各种观察条件下的‘色外观’的模型,更具体地说,是根据测色值来进行将观察条件作为参数的变换,计算用于表现指定的观察条件下的‘色外观’的值的模型。作为这样的色外观模型,期望采用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作为标准模型推荐的CIECAM97s或CIECAM02。

    <色外观模型>

    以下,详细地说明色外观模型。以下,作为色外观模型,说明采用了CIECAM97s的情况。首先,参照图1的流程图,说明基于色外观模型的正变换。作为对色外观模型的输入数据,必要的数据有以下数据。

    要预测色外观的三刺激值:X、Y、Z

    有关输入图像的观察条件参数

    适应视野中的白色的三刺激值:Xw、Yw、Zw

    适应视野的平均亮度:LA

    背景的相对亮度:Yb

    由周边的条件决定的常数:c、Nc、FLL、F

    在步骤T1中,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RGB值被变换为色的三刺激值XYZ。在图像数据以scRGB记载的情况下,RGB值根据下式被变换为色的三刺激值X、Y、Z。

    [式1]

    R,G,B,=(R÷8192.0)-0.5(G÷8192.0)-0.5(B÷8192.0)-0.5]]>

    XYZ=0.41240.35760.18050.21260.71520.07220.01930.11920.9505R,G,B,]]>

    而在sRGB的情况下,RGB值根据下式被变换为色的三刺激值X、Y、Z。

    [式2]

    RsRGB=R/255

    GsRGB=G/255

    BsRGB=B/255

    [式3]

    RsRGB、GsRGB、BsRGB≤0.04045

    R’=RsRGB/12.92

    G’=GsRGB/12.92

    B’=BsRGB/12.92

    [式4]

    RsRGB、GsRGB、BsRGB>0.04045

    R’=[(RsRGB+0.055)/1.055]2.4

    G’=[(GsRGB+0.055)/1.055]2.4

    B’=[(BsRGB +0.055)/1.055]2.4

    [式5]

    XYZ=0.41240.35760.18050.21260.71520.07220.01930.11920.9505R,G,B,]]>

    而在RaW数据的情况下,采用记述了数字照相机的特性的ICC分布来进行变换。具体地说,采用分布内记述的3×3矩阵信息,执行与上述同样的变换。

    接着,在步骤T2中,根据设定的观察条件参数,计算在后面的计算中使用的以下值。

    [式6]

    k=15·LA+1]]>

    FL=0.2·k4·(5·LA)+0.1·(1-k4)2·(5·LA)13]]>

    n=YbYw]]>

    Nbb=Ncb=0.725·(1n)0.2]]>

    z=1+FLL·n1/2

    接着,在步骤T3中,对图像数据进行色适应变换。色适应变换是改善冯克利斯型(フオンクリスタイプ)的色适应变换,考虑了观察条件下的相对于白色的适应情况。首先,根据下式,将X、Y、Z进行

    [式7]

    R,G,B

    的变换(以下,在说明书中分别表现为R1、G1、B1)。

    [式8]

    R‾G‾B‾=MB·X/YY/YZ/Y]]>

    这里,作为变换矩阵MB,使用以下矩阵。

    [式9]

    MB=0.89510.2664-0.1614-0.75021.71350.03670.03890.06851.0296]]>

    从如上述那样变换后的R1、G1、B1中,根据下式来计算色适应变换后的响应、RC、GC、BC。

    [式10]

    RC=[DRw+(1-D)]·R‾]]>

    GC=[DGw+(1-D)]·G‾]]>

    BC=[DBwp+(1-D)]·|B‾|p]]>

    p=Bw0.0834

    D=F-F/[1+2(LA1/4)+(LA2)/300]

    这里,RW、GW、BW是将适应白色的三刺激值通过矩阵MB变换后得到的。

    接着,在步骤T4中,实施了色适应处理的图像数据被变换为与人的视觉系统的感觉相当的锥体响应R’、G’、B’。首先,如下式那样,进行基于矩阵MB变换的逆变换,然后乘以被称为Hunt-Pointer-Estevez变换的3×3矩阵。

    [式11]

    R,G,B,=MHPE.MB-1Rc·YGc·YBc·Y]]>

    MB-1=0.9870-0.14710.16000.43230.51840.0493-0.00850.04000.9685]]>

    MHPE=0.389710.68898-0.07868-0.229811.183400.04641001]]>

    接着,在步骤T5中,对于变换为锥体响应的图像数据,进行与视觉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对应的以下变换。

    [式12]

    Ra,=[40·(FL·R,/100)0.73(FL·R,/100)0.73+2]+1]]>

    Ga,=[40·(FL·G,/100)0.73(FL·G,/100)0.73+2]+1]]>

    Ba,=[40·(FL·B,/100)0.73(FL·B,/100)0.73+2]+1]]>

    最后,在步骤T6中,分别根据下述的算式来计算对色外观进行预测的数值、色彩角h、亮度J、色饱和度C。

    [式13]

    h=tan-1(a/b)

    a=Ra’-12·Ga’/11+Ba’/11

    b=(1/9)·(Ra’+Ga’-2·Ba’)

    J=100·(A/Aw)c’z

    A=[2·Ra’+Ga’+(1/20)·Ba’-0.305]·Nbb

    (Aw根据将Xw、Yw、Zw同样地变换后的Ra’、Ga’、Ba’来计算)

    C=2.44·s0.69(J/100)0.67n(1.64-0.29n)

    s=50·(a2+b2)1/2100·e·(10/13)Nc·NcbRa,+Ga,+(21/20)·Ba,]]>

    e=e1+(e2-e1)(h-h1)/(h2-h1)

    对于h1、h2、e1、e2,从以下的表中进行检索。在h<h1时h’=h+360,除此以外h’=h,表1中求满足hi≤h’<hi+1的i,用作h1=hi、h2=hi+1、e1=ei、e2=ei+1。

    [表1]i1    2    3    4    5

     hi 20.14 90.00 164.25 237.53 380.14 ei 0.8 0.7 1.0 1.2 0.8 Hi 0.0 100.0 200.0 300.0 400.0

    作为色外观模型,在使用CIECAM02的情况下,将步骤T2以后的处理进行如下那样替换。

    在步骤T2中,从设定的观察条件参数中,计算在后面的计算中使用的以下值。

    [式14]

    k=15·LA+1]]>

    FL=0.2·k4·(5·LA)+0.1·(1-k4)2·(5·LA)13]]>

    n=YbYw]]>

    Nbb=Ncb=0.725·(1n)0.2]]>

    z=1.48+n]]>

    接着,在步骤T3中,对于图像数据实施色适应变换。色适应变换是改善了冯克利斯型(フオンクリスタイプ)的色适应变换,考虑了观察条件下的相对于白色的适应情况。首先,根据下式,将X、Y、Z变换为R1、G1、B1。

    [式15]

    R‾G‾B‾=MCAT02·XYZ]]>

    这里,作为变换矩阵MCAT02,使用以下矩阵。

    MCAT02=0.73280.4296-0.1624-0.70361.69750.00610.00300.01360.9834]]>

    接着,从变换后的R1、G1、B1中,通过下式来计算色适应变换后的响应、Rc、Gc、Bc。

    [式17]

    Rc=[Yw·DRw+(1-D)]·R‾]]>

    Gc=[Yw·DGw+(1-D)]·G‾]]>

    Bc=[Yw·DBw+(1-D)]·B‾]]>

    D=F[1-(13.6)e(-LA-4292)],]]>e为自然对数的底

    这里,Rw、Gw、Bw是将适应白色的三刺激值通过矩阵MCAT02变换后得到的。

    接着,在步骤T4中,实施了色适应处理的图像数据被变换为与人的视觉系统的感觉相当的锥体响应R’、G’、B’。首先,进行基于变换矩阵MCAT02变换的逆变换,然后乘以被称为Hunt-Pointer-Estevez变换的3×3矩阵。

    [式18]

    R,G,B,=MHPE·MCAT02-1RcGcBc]]>

    MCAT02-1=1.096124-0.2788690.1827450.4543690.4735330.072098-0.009628-0.0056981.015326]]>

    MHPE=0.389710.68898-0.07868-0.229811.183400.04641001]]>

    接着,在步骤T5中,对于变换为锥体响应的图像数据,进行与视觉系统的非线性响应对应的以下变换。

    [式19]

    Ra,=400·(FL·R,/100)0.4227.13+(FL·R,/100)0.42+0.1]]>

    Ga,=400·(FL·G,/100)0.4227.13+(FL·G,/100)0.42+0.1]]>

    Ba,=400·(FL·B,/100)0.4227.13+(FL·B,/100)0.42+0.1]]>

    最后,在步骤T6中,分别根据下述的算式来计算对色外观进行预测的数值、色彩角h、亮度J、色饱和度C。

    [式20]

    h=tan-1(b/a)

    a=Ra’-12·Ga’/11+Ba’/11

    b=(1/9)·(Ra’+Ga’-2·Ba’)

    J=100·(A/Aw)c·z

    A=[2·Ra’+Ga’+(1/20)·Ba’-0.305]·Nbb

    (Aw根据将Xw、Yw、Zw同样地变换后的Ra’、Ga’、Ba’来计算)

    C=t0.9J/100·(1.64-0.29n)0.73]]>

    t=e1·(a2+b2)1/2Ra,+Ga,+(21/20)·Ba,]]>

    e1=(1250013·Nc·Ncb)·[cos(h·π180+2)+3.8]]]>

    通过以上变换,图像数据的RGB值成为表示了‘色外观’的J、C、h的值。

    下面,参照图2的流程图,说明基于色外观模型的逆变换。

    首先,在步骤T11中,从关系到输出图像的第2观察条件参数Xw’、Yw’、Zw’、LA’、Yb’、c’、Nc’、FLL’、F’中计算下述变量。

    [式21]

    k,=15·LA,+1]]>

    FL,=0.2·k,4·(5·LA,)+0.1·(1-k,4)2·(5·LA,)13]]>

    n,=Yb,Yw,]]>

    Nbb,=Ncb,=0.725·(1n,)0.2]]>

    z’=1+FLL’·n’1/2

    此外,将图1的步骤T3~T6的运算应用于Xw’、Yw’、Zw’,计算Aw’。

    接着,在步骤T12中,根据表现色外观的参数J、C、h来计算非线性响应值Ra’、Ga’、Ba’。首先,从J、C中,根据下式来求A和s。

    [式22]

    A=Aw’·(J’/100)1/c’·z’

    s=C’1/0.69/[2.44·(J’/100)0.67n’(1.64-0.29n’)]1/0.69

    接着,根据下式来求a、b。

    [式23]

    a=s·(A/Nbb,+2.05){[1+tan2(h)]1/2[50000·e·Nc,·Ncb,/13]+s[11/23+(108/23)·tan(h)]}]]>

    b=a·tan(h)

    这里,在[1+tan2(h)]1/2的计算中,通过h的值将结果表示为以下的符号。

    [式24]

    0≤h<90    ...[1+tan2(h)]1/2

    90≤h<270  ...-[1+tan2(h)]1/2

    270≤h<360 ...[1+tan2(h)]1/2

    此外,e=e1+(e2-e1)(h-h1)/(h2-h1)

    关于h1、h2、e1、e2,从以下的表进行检索。在h<h1时h’=h+360,除此以外h’=h,表2中求满足hi≤h’<hi+1的i,用作h1=hi、h2=hi+1、e1=ei、e2=ei+1。

    [表2]    i    1    2    3    4    5    hi    20.14    90.00    164.25    237.53    380.14    ei    0.8    0.7    1.0    1.2    0.8

    Ra’、Ga’、Ba’根据下式来计算。

    [式25]

    Ra’=(20/61)·(A/Nbb’+2.05)+(41/61)·(11/23)·a+(288/61)·(1/23)·b

    Ga’=(20/61)·(A/Nbb’+2.05)-(81/61)·(11/23)·a-(261/61)·(1/23)·b

    Ba’=(20/61)·(A/Nbb’+2.05)-(20/61)·(11/23)·a-(20/61)·(315/23)·b

    接着,在步骤T13中,进行非线性响应值Ra’、Ga’、Ba’的逆变换,求锥体响应R’、G’、B’。

    [式26]

    R’=100·[(2·Ra’-2)/(41-Ra’)]1/0.73

    G’=100·[(2·Ga’-2)/(41-Ga’)]1/0.73

    B’=100·[(2·Ba’-2)/(41-Ba’)]1/0.73

    这里,在Ra’-1<0时,使用下式。对于Ga’、Ba’也是同样。

    [式27]

    R’=-100·[(2-2·Ra’)/(39-Ra’)]1/0.73

    进而,在步骤T14中,进行锥体响应的逆变换,计算RcY、GcY、BcY。

    [式28]

    RcYGcYBcY=MB·MHPE-1R,G,B,]]>

    MHPE=1.91019-1.112140.201950.370950.629050001]]>

    接着,在步骤T15中,进行色适应逆变换,返回到测色值。

    首先,根据下式来计算Yc。

    [式29]

    Yc=0.43231·RcY+0.51836·GcY+0.04929·BcY

    接着,根据下式,计算(Y/Yc)R、(Y/Yc)1/pB。

    [式30]

    (Y/Yc)R=(Y/Yc)Rc/[D(1/Rw)+1-D]

    (Y/Yc)G=(Y/Yc)Gc/[D(1/Gw)+1-D]

    (Y/Yc)1/pB=[|(Y/Yc)Bc|]1/p/[D(1/Bwp)+1-D]1/p

    这里,(Y/Yc)<0的情况下,(Y/Yc)1/pB的值为负。

    接着,根据下式计算Y’。

    [式31]

    Y’=0.43231·YR+0.51836·YG+0.04929·(Y/Yc)1/pBYc

    三刺激值X”、Y”、Z”根据下式来计算。

    [式32]

    X,,Y,,Z,,=M-1Yc(Y/Yc)RYc(Y/Yc)GYc(Y/Yc)1/pB/Yc(Y,/Yc)(1/p-1)]]>

    通过以上计算,从表示色外观的值、第2观察环境参数中,计算与该环境指定的可见相当的色的三刺激值X”、Y”、Z”。该值在步骤T16中被变换为输出装置的色空间后输出。具体地说,采用记述了监视器和打印机的特性的ICC简档中记述的3×3矩阵信息或三维检查表来进行变换。

    再有,作为色外观模型,采用CIEAM02情况下的逆变换如下那样。

    首先,在步骤T11中,根据第2观察条件参数来计算下述变量。

    [式33]

    k,=15·LA,+1]]>

    FL,=0.2·k,4·(5·LA,)+0.1·(1-k,4)2·(5·LA,)13]]>

    n,=Yb,Yw,]]>

    Nbb,=Ncb,=0.725·(1n,)0.2]]>

    z,=1.48+n,]]>

    此外,对于适应视野中的白色的三刺激值Xw’、Yw’、Zw’采用第2观察条件参数,应用图1的步骤T3~T6的运算,来计算Aw’。

    下面,说明根据色外观值的非线性响应计算。

    首先,用表3来检索色彩角的输入值,求满足了hi≤h’<hi+1的i。

    [表3]    i    1    2    3    4    5    hi    20.14    90.00    164.25    237.53    380.14    ei    0.8    0.7    1.0    1.2    0.8    Hi    0.0    100.0    200.0    300.0    400.0

    采用上述i和色外观的色彩分量H的输入值,来计算下式。

    [式34]

    h,=(H-Hi)(ei+1·hi-ei·hi+1)-100·hi·ei+1(H-Hi)(ei+1-ei)-100·ei+1]]>

    这里,h’>360的情况下为减去了360的值。

    接着,采用用于表示色外观的色饱和度C和表示亮度的J的输入值来计算下述变量。

    [式35]

    t=(C,J,/100(1.64-0.29n,)0.73)10.9]]>

    e=(1250013·Nc,·Ncb,)(cos(h,π180+2)+3.8)]]>

    A=Aw,(J,/100)1c,·z,]]>

    p1=e/t

    p2=(4/Nbb’)+0.305

    p3=21/20

    hr=h,π180]]>

    接着,如果|sin(hr)|≥|cos(hr)|,则计算下式。

    [式36]

    p4=p1/sin(hr)

    b=p2(2+p3)(460/1403)p4+(2+p3)(220/1403)(cos(hr)/sin(hr))-(27/1403)+p3(6300/1403)]]>

    a=b(cos(hr)/sin(hr))

    而如果|sin(hr)|<|cos(hr)|,则计算下式。

    [式37]

    p5=p1/cos(hr)

    a=p2(2+p3)(460/1403)p5+(2+p3)(220/1403)-((27/1403)-p3(6300/1403))(sin(hr)/cos(hr))]]>

    b=a(sin(hr)/cos(hr))

    接着,进行以下的计算。

    [式38]

    Ra,=4601403p2+4511403a+2881403b]]>

    Ga,=4601403p2-8911403a-2611403b]]>

    Ba,=4601403p2-2201403a-63001403b]]>

    下面,说明步骤T13中的非线性响应逆变换的计算。

    [式39]

    R,=sign(Ra,-0.1)·100FL,·(27.13·|Ra,-0.1|400-|Ra,-0.1|)10.42]]>

    G,=sign(Ga,-0.1)·100FL,·(27.13·|Ga,-0.1|400-|Ga,-0.1|)10.42]]>

    B,=sign(Ba,-0.1)·100FL,·(27.13·|Ba,-0.1|400-|Ba,-0.1|)10.42]]>

    其中,sign(x)是x>0时取1、x=0取0、x<0时取-1的值的函数。

    接着,说明步骤T14的锥体响应逆变换的计算。

    [式40]

    RcGcBc=0.73280.4296-0.1624-0.70361.69750.00610.00300.01360.98341.910197-1.1121240.2019080.3709500.6290540.000008001R,G,B,]]>

    接着,说明步骤T15的色适应逆变换的计算。

    [式41]

    R=Rc(Yw,·D/Rw,+1-D)]]>

    G=Gc(Yw,·D/Gw,+1-D)]]>

    B=Bc(Yw,·D/Bw,+1-D)]]>

    X,,Y,,Z,,=1.096124-0.2788690.1827450.4543690.4735330.072098-0.009628-0.0056981.015326RGB]]>

    色的三刺激值X”、Y”、Z”在步骤T16中被变换成输出装置的色空间后输出。

    再有,在色外观模型中,除了CIECAM97s、CIECAM02以外,还公开了纳谷模型、Hunt模型、RLab模型、LLab模型等一些模型。也可以取代CIECAM97s、CIECAM02而使用这些模型。

    在本发明中,‘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而抑制每个输出介质的可见图像的差异,对采用色外观模型变换的图像数据,实施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处理。

    在本发明中,‘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进行色域映射’,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软件中包括的图像质量(例如‘色再现性’)调整功能,接受为达到用户期望的图像质量而提供的校正值,变更色域调整的处理条件并每次执行。作为显影软件中包括的图像质量调整功能,包含噪声抑制、清晰化、灰度平衡调整、色度调整、覆盖印制处理等的色调压缩处理。

    在本发明中,‘实施对色调进行调整的处理的色调映射工序’,是根据为了达到用户期望的色调而提供的编辑指示来进行色调调整处理的工序,但本发明的‘色调映射’的特征在于,包括保持摄影图像数据宽的亮度域信息情况下的亮度域调整功能。此外,本发明的色调映射还具有伴随色域调整工序的执行的特征。

    此外,色调映射的亮度域调整与色域调整同样,不仅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执行,而且如方案13、29、45所述那样,在摄影图像数据是RAW数据时,色调映射的处理条件具有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在图像读取时至少被调整一次的特征。

    这里,‘输入信息’如方案15、31、47所述那样,在图像解析结果、元数据(光源信息)、每个图像文件中以可确定的形式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信息中,期望至少具有其中一个信息。

    此外,‘图像解析结果’,作为摄影图像数据的特征,例如意味着摄影场景的类别、主要被摄体的特征等事先记录了被解析的结果的文件。在本发明中,由于在色调映射的亮度调整功能上使用这些信息,特别是作为摄影场景的类别,所以期望具有作为获取对被摄体亮度域进行调整的程度的线索的、逆光摄影程度、接近闪光程度等的解析结果。此外,作为‘主要被摄体的特征’,期望具有面部的亮度与面部区域的大小、面部区域的亮度或图像整体的亮度域的偏差(以下也称为‘肤色亮度偏差量’)等的解析结果。

    此外,在所述输入信息中,‘元数据(光源信息)’是填充在文件的规定区域(称为‘标记区域’)中的信息,例如,是作为Exif文件的非压缩文件采用的‘Baseline Tiff Rev.6.0RGB Full Color Image’和基于JPEG格式的压缩数据文件形式已知的Exif信息。

    在上述输入信息中,‘每个图像文件中以可确定的形式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信息’,意味着不是作为元数据,而在每个图像文件中以可确定的形式记录了与Exif信息同样的内容的附加信息文件。这种信息对于图像文件、信息文件的一方或双方进行附加,是记载了用于将两者相关联的信息或其他用途关联信息的状态文件。

    此外,在本发明中‘依据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影软件进行上述摄影场景的类别、主要被摄体的特征等的图像解析,根据其结果,执行色调映射的亮度域调整。

    此外,本发明的记载中进行‘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向亮度扩展色空间变换’是指以下意图:在本发明的色调映射对保持了宽亮度域的信息的摄影图像数据调整了亮度域后,变换为临时保持未使用的剩余的亮度域信息的文件形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亮度扩展色空间’。

    目前,在DSC图像中普遍采用的sRGB色空间,根据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作为IEC61966-2-1被规范定义。例如,8bit的情况下,规定为黑色点为8bit的最小值0、白色点为8bit的最大值的255,并且在对图像数据进行显示、打印时的伽马被规定为2.2。这里白色点指的是什么成为问题。作为白色点,考虑了[1]进行显示、打印时的介质的白底、[2]摄影场景中的完全扩展反射板的白底、[3]摄影场景中的亮度最大值(包含镜面反射和发光部)三种情况,但目前市场中的显示装置和打印机及图像关联的应用软件将上述[1]看作白色点来运行。

    在将由DSC的摄影所获得的Raw数据变换为观赏图像参照数据(output-referred)时,在显示和打印时在要进行白色显示的场景亮度中分配白色点,但这种情况下,[2]和[3]的区域与该白色点相比摄影亮度值高很多,不能记录白色点以上的像素值,所以将该区域填涂白色。但是,DSC的曝光调整不是万能的,所以需要在后面对图像进行调整。例如,可列举在额头和鼻子上光进行反射,在面部中产生白斑的情况。可是,在sRGB色空间中记录的图像中,该区域用白色(8bit情况下为255)来截取,该区域的摄影信息损失,所以不能对其进行修正。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考虑将上述[3]作为白色点而进行数据记录,但显示装置和打印机及图像关联的应用软件将该白色点作为[1]来处理,所以这样的图像被暗软调地显示和打印而不适合观赏。

    为了对付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可进行超过白色点的亮度值的记录的色空间。例如,可列举IEC6196-2-2规定的scRGB、scRGB-nl、scYCC-nl,或ANSI/I3AIT10.7466规定的RIMM RGB、ERIMM RGB。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色空间统称为亮度扩展色空间。

    通过例子来说明16bit的scRGB色空间。将CIE 1931 XYZ空间中的测色值以黑色点为0、白色点为1的标准化的值设为X、Y、Z,则scRGB的R、G、B值如式(1)那样定义。

    [式42]

    R,G,B,=3.240625-1.537208-0.498629-0.9689311.8757560.0415180.055710-0.2040211.056996XYZ---(1)]]>

    [式43]

    RGB=round[(R,×8192.0)+4096]round[(G,×8192.0)+4096]round[(B,×8192.0)+4096]---(2)]]>

    相反,从scRGB的R、G、B值到X、Y、Z值可以如式(3)和式(4)那样进行变换。

    [式44]

    R,G,B,=(R÷8192.0)-0.5(G÷8192.0)-0.5(B÷8192.0)-0.5---(3)]]>

    [式45]

    XYZ=0.41240.35760.18050.21260.71520.07220.01930.11920.9505R,G,B,---(4)]]>

    在式(1)中,R’、G’、B’表示未被量化为整数的浮点的值。根据上述定义,黑色点的(R’、G’、B’)为(0、0、0),其16bit表现(R、G、B)为(4096、4096、4096)。而D65白色点的(R’、G’、B’)为(1、1、1),其16bit表现(R、G、B)为(12288、12288、12288)。在16bit表现中,从0至4095相当于黑色点以下的亮度,从4096至12288为黑色点以上白色点以下的亮度,从12289至65535相当于超过白色点的亮度,在将黑色点规范化为0.0、白色点规范化为1.0的值中,可以表现从-0.5至7.4999的亮度范围。

    式(2)是将色空间用16bit的无符号整数表现的变换,在图像处理装置可高速进行浮点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内部运算中采用以式(1)定义的浮点值(R’、G’、B’)。该(R’、G’、B’)值相对于亮度具有比例关系,所以图像处理的运算式变得简单,作为允许浮点处理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内部运算,是优选的方式。

    再有,scRGB记录了与亮度值具有一次式关系的整数,所以记录在文件中时的尺寸增大。因此,记录在文件中,并且将数据传送到其他图像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及打印机时,也可以将数据变换到能够以比scRGB小的尺寸记录的亮度扩展空间。作为这样的色空间,可列举IEC61966-2-2 Annex B规定的scRGB-nl、scYCC-nl,或ANSI/I3A规定的RIMM RGB。相反地,在数据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取代整数值的scRGB,在文件中记录浮点表记的数据,并且还考虑向其他图像处理装置、显示装置、打印机传输数据的方式。这样,具体的亮度扩展色空间的选择,可根据采用了本发明的装置的规格而任意地决定。

    在本发明中,在亮度域调整前,期望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此外,期望亮度扩展色空间为scRGB。而且,在本发明中,期望实施用于原样保持亮度扩展色空间的色域调整工序。再有,期望被输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文件形式也为亮度扩展色空间。

    方案4、20、36的记载中的‘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摄影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使用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用于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假设具有以往一般的显影软件中没有的、选择输出介质(也包含输出装置的种类)的功能,具有在每次用户编辑中,生成多个观赏图像数据的特征。此外,如方案10、26、42中记载的那样,也可以在生成多个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内,通过将至少一个设为在CRT等显示监视器上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对输出介质上的效果进行确认,并且可以进行用户的编辑作业。

    方案5的记载中的‘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对所述色域调整工序中获得的至少一个用于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用于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假设具有以往一般的显影软件中没有的、选择输出介质(也包含输出装置的种类)的功能,具有在每次用户编辑中,生成观赏图像数据,由生成的至少一个观赏图像参照数据重新形成用于其他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特征。此外,如方案11、27、43中记载的那样,也可以通过将由重新形成的观赏图像数据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作为在CRT等显示监视器上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对输出介质上的效果进行确认,并且进行用户的编辑作业。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在摄影图像数据为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削减从RAW数据经由场景参照图像数据而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工序,使作业效率高。在摄影图像数据为场景参照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也是同样。

    根据本发明,在由摄影图像数据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将摄影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从而可以抑制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外观差异。此外,通过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进行色域调整,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以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此外,通过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色调映射处理,然后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根据最合适的亮度域,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

    而且,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实施色调映射处理,在将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亮度扩展色空间来保持的状态下,进行色域调整处理,从而根据最佳的亮度域,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此外,可以输出亮度扩展色空间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可以提高再处理时的作业效率。

    此外,通过同时生成用于假设多个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所以可以提高对输出介质进行切换时的作业效率。特别是通过形成多个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是自发光并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等显示监视器)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输出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而且,对于通过色域调整处理而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再次实施色域调整处理,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数数据,从而在摄影图像数据为RAW数据以外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削减用于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工序,提高作业效率。特别是通过色域调整处理而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自发光并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等的显示监视器)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输出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色外观模型的变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2表示色外观模型的逆变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7表示由图5的图像调整处理部执行的摄影场景估计处理的流程图。

    图8表示通过从RGB变换为HSV表色系而获得的色彩值、彩度值、亮度值的变换程序(HSV变换程序)的示例图。

    图9表示用色彩值H和亮度值V来表示像素的累计度数分布的二维直方图。

    图10表示由图5的图像调整处理部执行的色调变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1表示亮度扩展色空间中的被摄体亮度值和基准色空间中的被摄体亮度值的关系图。

    图12表示色调变换曲线的示例图。

    图1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4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5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6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7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8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19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20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3和图4,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中共用的结构,说明图像记录装置1的外观结构和内部结构。

    <图像记录装置的外观结构>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9中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图像记录装置1在机架2的一侧面上包括用于装填感光材料的胶片盒装填部3。在机架2的内侧,包括对感光材料进行曝光的曝光处理部4、以及对被曝光的感光材料进行显影处理后进行干燥并形成打印的打印形成部5。在机架2的另一侧面,包括用于将打印形成部5形成的打印件排出的托架6。

    此外,在机架2的上部,包括作为显示装置的CRT(Cathode Ray Tube)8、作为读取透过原稿的装置的胶片扫描部9、反射原稿输入装置10、操作部11。该CRT8构成显示部件,将要形成打印的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在画面上。而且,在机架2中,包括可读取在各种数字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部14、可在各种数字记录介质中写入(输出)图像信号的图像写入部15。此外,在机架2的内部,包括对这些各部进行集中控制的控制部7。

    在图像读取部14中,包括PC卡适配器14a、软盘(注册商标)适配器14b,可插入PC卡13a和软盘(注册商标)13b。PC卡13a例如具有记录了由数字照相机拍摄的多个定格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在软盘(注册商标)13b中,例如记录了由数字照相机拍摄的多个定格图像数据。除了PC卡13a和软盘(注册商标)13b以外,作为记录定格图像数据的记录介质,例如有多媒体卡(注册商标)、存储棒(注册商标)、MD数据、CD-ROM等。

    在图像写入部15中,包括软盘(注册商标)用适配器15a、MO用适配器15b、光盘用适配器15c,可分别插入FD16a、MO16b、光盘16c。作为光盘16c,有CD-R、DVD-R等。

    再有,在图3中,操作部11、CRT8、胶片扫描部9、反射原稿输入装置10、图像读取部14为一体地包括在机架2中的构造,但它们的任何一个以上也可以作为单体来设计。

    此外,在图3所示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例示了在感光材料上进行曝光并显影后形成打印的方式,但打印形成方式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喷墨方式、电子照相方式、热敏方式、升华方式等的方式。

    <图像记录装置1的内部结构>

    图4是表示图像记录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如图4所示,图像记录装置1由控制部7、曝光处理部4、打印生成部5、胶片扫描部9、反射原稿输入装置10、图像读取部14、通信部件(输入)32、图像写入部15、数据存储部件71、模板存储部件72、操作部11、CRT8、通信部件(输出)33构成。

    控制部7由微计算机构成,通过与ROM(Read Only Memory)等的存储部(省略图示)中存储的各种控制程序和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未图示)的协同,对构成图像记录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7具有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图像处理部70,根据来自操作部11的输入信号(指令信息),对从胶片扫描部9和反射原稿输入装置10读取的图像信号、从图像读取部14读取的图像信号、从外部装置经由通信部件32输入的图像信号,实施图像处理而形成曝光用图像信息,并将其输出到曝光处理部4。此外,图像处理部70对图像处理过的图像信号实施与输出方式对应的变换处理后将其输出。作为图像处理部70的输出目的地,有CRT8、图像写入部15、通信部件(输出)33等。

    曝光处理部4在感光材料上进行图像的曝光,将该感光材料输出到打印形成部5。打印形成部5对曝光后的感光材料进行显影处理及干燥,并形成打印P1、P2、P3。打印P1是服务尺寸、高清晰尺寸、全景尺寸等的打印,打印P2是A4尺寸的打印,打印P3是名片尺寸的打印。

    胶片扫描部9读取通过模拟照相机拍摄的显影后的负胶片N、反转胶片等的透过原稿上记录的定格图像,取得定格图像的数字图像信号。反射原稿输入装置10通过平面扫描,读取打印P(照片打印、书画、各种印刷物)上的图像,取得数字图像信号。

    图像读取部14读出在PC卡13a和软盘(注册商标)13b上记录的定格图像信息后将其传送到控制部7。该图像读取部14作为图像传输部件30,具有PC卡用适配器14a、软盘(注册商标)用适配器14b等。图像读取部14读取被插入PC卡适配器14a中的PC卡13a、或被插入软盘(注册商标)适配器14b中的软盘(注册商标)13b中记录的定格图像信息,将其传送到控制部7。作为PC卡用适配器14a,例如采用PC卡引导器或PC卡槽。

    通信部件(输入)32从设置了图像记录装置1的设施内的其他计算机、通过因特网等的远程计算机接收用于表示摄影图像的图像信号和打印命令信号。

    图像写入部15作为图像运送部31,包括软盘(注册商标)用适配器15a、MO用适配器15b、光盘用适配器15c。图像写入部15根据从控制部7输入的写入信号,在被插入在软盘(注册商标)用适配器15a中的软盘(注册商标)16a、被插入在MO用适配器15b中的MO16b、被插入在光盘用适配器15c中的光盘16c中,写入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生成的图像信号。

    数据存储部件71存储图像信息和与其对应的请求信息(从哪个定格的图像来形成多少张打印的信息、打印尺寸信息等),并依次存储。

    模板存储部件72存储至少一个模板的数据,该数据设定了对与样本识别信息D1、D2、D3对应的作为样本图像数据的背景图像、插图图像等和合成区域。通过操作员的操作进行设定后,从模板存储部件72中预先存储的多个模板中选择规定的模板,并通过选择的模板来合成定格图像信息,将根据指定的样本识别信息D1、D2、D3选择的样本图像数据、基于请求的图像数据和/或字符数据进行合成,基于指定的样本而形成打印。这种模板的合成根据公知的色度键法来进行。

    再有,对打印的样本进行指定的样本识别信息D1、D2、D3为可从操作部211输入的结构,但这些样本识别信息被记录在打印的样本或请求板中,所以可以通过OCR等读取部件来读取。或者,也可以通过操作员的键盘操作来输入。

    这样,与对打印的样本进行指定的样本识别信息D1相对应来记录样本图像数据,输入对打印的样本进行指定的样本识别信息D1,并根据该输入的样本识别信息D1而选择样本图像数据,将该选择的样本图像数据和基于请求的图像数据和/或字符数据进行合成,根据指定的样本而形成打印,所以用户实际取得各种实物大小的样本来进行打印的请求,可以应对各种用户的多样的要求对应的打印。

    此外,存储对第1样本进行指定的第1样本识别信息D2和第1样本的图像数据,而且存储对第2样本信息进行指定的第2样本识别信息D3和第2样本的图像数据,将根据指定的第1和第2样本识别信息D2、D3选择的样本图像数据、以及基于请求的图像数据和/或字符数据进行合成,根据指定的样本形成打印,所以可以进一步合成多种多样的图像,可以形成与更多用户的多样的要求。

    操作部11具有信息输入部件12。信息输入部件12例如由触摸板等构成,将信息输入部件12的按压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而输出到控制部7。再有,操作部11也可以包括键盘和鼠标等。CRT8根据从控制部7输入的显示控制信号,来显示图像信息等。

    通信部件(输出)33将表示实施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后的摄影图像的图像信号、以及其上附带的指令信息经由设置了图像记录装置1的设施内的其他计算机、或通过因特网等发送到远程计算机。

    如图4所示,图像记录装置1包括:图像输入部件,读取对各种数字介质的图像及图像原稿进行分割测光而获得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部件;图像输出部件,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显示、打印输出、写入在图像记录介质中;以及发送部件,将图像数据和附带的指令信息经由通信线路发送到设施内的其他计算机或经由因特网等发送到远程计算机。

    [实施方式1]

    参照图5和图6,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首先,说明实施方式1的结构。

    <图像处理部的内部结构>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如图5所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由图像调整处理部701、胶片扫描数据处理部702、反射原稿扫描数据处理部703、图像数据格式解读处理部704、模板处理部705、CRT固有处理部706、打印机固有处理部A707、打印机固有处理部B708、图像数据形成处理部709构成。

    胶片扫描数据处理部702对从胶片扫描部9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胶片扫描部9固有的校正操作、正负反转(负原稿的情况)、除去灰痕、对比度调整、除去粒状噪声、清晰化增强等的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此外,将胶片尺寸、正负类别、有关胶片上光学或磁方式记录的主要被摄体的信息、有关摄影条件的信息(例如,APS的记载信息内容)等一并输出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

    反射原稿扫描数据处理部703对从反射原稿输入装置10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发射原稿输入装置10固有的校正操作、正负反转(负原稿的情况)、除去灰痕、对比度调整、除去噪声、清晰化增强等的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

    图像数据格式解读处理部704对从图像传送部件30和/或通信部件(输入)32输入的图像数据,根据该图像数据的数据格式,根据需要来实施压缩符号的复原、色数据的表现方法的变换等的处理,变换为适合图像处理部70内的运算的数据形式,并将其输出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此外,图像数据格式解读处理部704在从操作部11、通信部件(输入)32、图像传送部件30的其中一个的输出图像的大小被指定的情况下,对该指定的信息进行检测,并将其输出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再有,有关由图像传送部件30指定的输出图像大小的信息,填入在图像传送部件30取得的图像数据的首标信息、标记信息中。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或控制部7的指令,对从胶片扫描部9、反射原稿输入装置10、图像传送部件30、通信部件(输入)32、模板处理部705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最佳化处理,生成最适合输出介质上的观赏的输出用数字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到CRT固有处理部706、打印机固有处理部A707、打印机固有处理部B708、图像数据形成处理部709、数据存储部件71。

    在最佳化处理中,例如在基于sRGB规格的CRT显示监视器上进行显示作为前提的情况下,以可在sRGB规格的色域内获得最佳的色再现而进行处理。在对银盐印相纸的输出作为前提的情况下,以可在银盐印相纸色域内获得最佳的色再现而进行处理。而即使在色域的压缩以外,也包含从16bit向8bit的色调压缩、输出像素数的降低、对输出装置的输出特性(LUT)的对应处理等。而且,不用说,还包括噪声抑制、清晰化、灰度平衡调整、色度调整或覆盖印制处理等的色调压缩处理。

    本实施方式1的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执行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图像调整处理部701通过该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8上显示的图像成为用于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上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观察着CRT8上显示的图像,同时通过操作部11的操作,发出编辑指示。此外,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时,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并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执行对摄影图像数据的色域调整处理。再有,实施方式1(以及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色域映射的其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摄影数据的主要被摄体进行调整。

    模板处理部705根据来自图像调整处理部701的指令,从模板存储部件72中读出规定的图像数据(模板),进行将图像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和模板进行合成的模板处理,将模板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

    CRT固有处理部706对从图像调整处理部701输入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而实施像素数变更和彩色映射等的处理,并将与控制信息等显示所需的信息合成后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输出到CRT8。

    打印机固有处理部A707根据需要而进行打印机固有的校正处理、彩色映射、像素数变更等的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曝光处理部4。

    在图像记录装置1中,在可连接大开纸喷墨打印机等的外部打印机51的情况下,在每个连接的打印机装置中包括打印机固有处理部B708。该打印机固有处理部B708实施打印机固有的校正处理、彩色映射、像素数变更等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外部打印机51。

    图像数据格式形成处理部709对从图像调整处理部701输入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而实施向JPEG、TIFF、Exif等为代表的各种通用图像格式的变换,并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运送部31和通信部件(输出)33。

    再有,图5所示的胶片扫描数据处理部702、反射原稿扫描数据处理部703、图像数据格式解读处理部704、图像调整处理部701、CRT固有处理部706、打印机固有处理部A707、打印机固有处理部B708、图像数据形成处理部709这样的区分,是用于有助于理解图像处理部70的功能而设置的区分,不必作为独立的装置而物理性地实现,例如,也可以作为单一的CPU的软件处理的种类区分来实现。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动作。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100),将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101),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步骤S102)。步骤S101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102的色域映射对应于本发明色域调整工序。

    在步骤S102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时,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103),该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104)。

    通过由观察着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数据的用户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5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106)。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101,重复进行步骤S101~S104的处理。

    通过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输出指示(例如,向外部打印机的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05为“否”),生成用于向指定的输出介质进行图像输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107),该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指定的输出介质(步骤S108),结束本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由摄影图像数据来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从而可以抑制每个输出介质的可视差异。此外,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进行色域调整,从而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以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实施方式2]

    参照图7~图13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首先,说明实施方式2的结构。实施方式2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2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对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实施色调映射(参照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将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执行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图像调整处理部701通过该色域调整处理而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8上显示的图像为用于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中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通过操作部11的操作来输出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在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有编辑指示时,根据该编辑指示来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执行对摄影图像数据的色调映射和色域调整处理。

    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6~9)中的‘色调映射’具备在摄影图像数据保持宽亮度域的信息的情况下的亮度域调整功能。此外,本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6~9)的色调映射伴随着色域调整的执行。此外,色调映射的亮度域调整与色域调整同样,不仅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执行,而且在摄影图像数据为RAW数据时,色调映射的处理条件根据输入信息的解析或摄影图像数据的主要被摄体,在图像读取时至少调整一次。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2中的动作。首先,参照图7的流程图,说明由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的摄影图像数据来估计(判别)投影场景的摄影场景估计处理。本摄影场景估计处理通过ROM等的存储部(省略图示)中存储的摄影场景估计处理程序和与CPU协同的软件处理来实现,通过从胶片扫描数据处理部702、反射原稿扫描数据处理部703、图像数据格式解读处理部704的其中一个中输入摄影图像数据(图像信号)而开始。

    在从胶片扫描数据处理部702、反射原稿扫描处理部703、图像数据格式解读处理部704的其中一个输入摄影图像数据时,对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以下,称为输入图像数据)实施灰度平衡调整,从RGB的表色系变换为L*a*b*或HSV等的表色系,从而取得该输入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色调值和亮度值(步骤S1),并被存储在未图示的RAM中。

    以下,表示用于从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RGB值变换为色调值、色度值及亮度值的算式的具体例。图8通过程序码(C语言)表示通过从RGB变换为HSV表色系而获得色调值、色度值、亮度值的变换程序(HSV变换程序)的一例。HSV表色系用色调(Hue)、色度(Saturation)、亮度(Value或Brightness)三个元素来表示颜色,是根据芒塞尔提出的表色体系而设计的。

    在图8所示的HSV变换程序中,将作为输入图像数据的数字图像数据的值定义为InR、InG、InB,计算出的色调值为OutH,将标尺定义为0~360,色度值为OutS,亮度值为OutV,将单位定义为0~255。

    在表色系中,除了HSV以外,也可以采用L*a*b*、L*u*v*、赫特(ハンタ-)L*a*b*、YCC、YUV、YIQ等任何一个,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期望采用直接获得色调值和亮度值的HSV。

    作为采用HSV以外的表色系的例子,以下说明采用L*a*b*的例子。L*a*b*表色系(CIE1976)是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在1976年确定的一个均等色空间,通过采用IEC61996-2-1规定的式(5)~式(8)、JISZ8729规定的式(9),从RGB值取得L*a*b*值。从取得的a*b*中根据式(10),取得色调值(H’)、色度值(S’)。但是,这里求出的色调(H’)、色度(S’)与上述HSV表色系的色调值(H)、色度值(S)有所不同。再有,在本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6~9)中,假设摄影图像数据作为8bit的RAW数据来记载。此外,在摄影图像数据处于亮度扩展色空间的scRGB色空间的情况下,将后述的图11所示的色调映射处理作为前处理来实施,必须采用变换为基准色空间的sRGB空间的图像数据。

    [式46]

    R’sRGB=RsRGB(8)/255

    G’sRGB=GsRGB(8)/255

    B’sRGB=BsRGB(8)/255

    [式47]

    sRGB’>0.03928

    RsRGB={(R’sRGB+0.055)/1.055}2.4

    GsRGB={(G’sRGB+0.055)/1.055}2.4

    BsRGB={(B’sRGB+0.055)/1.055}2.4

    [式48]

    sRGB’≤0.03928

    RsRGB=R’sRGB/12.92

    GsRGB=G’sRGB/12.92

    BsRGB=B’sRGB/12.92

    [式49]

    RGB→CIE XYZ CCIR709(D65)

    XYZ=0.41240.35760.18050.21260.71520.07220.01930.11920.9505RsRGBGsRGBBsRGB]]>

    [式50]

    CIE XYZ→CIE L*a*b*

    a*=500×{f(X/Xn)-f(Y/Yn)}

    b*=200×{f(Y/Yn)-f(Z/Zn)}

    Yn=1(D65)

    [式51]

    H.=tan-1b*a*]]>

    S,=(a*)2+(b*)2]]>

    式(46)~式(49)表示从8bit的输入图像数据(RsRGB(8)、GsRGB(8)、BsRGB (8))变换为等色函数的三刺激值(X、Y、Z)。这里,等色函数是表示人眼的分光灵敏度分布的函数。此外,式(46)中的输入图像数据(RsRGB(8)、GsRGB(8)、BsRGB(8))的sRGB表示输入图像数据的RGB值符合sRGB规格,(49)表示是8bit(0~255)的图像数据。

    此外,式(50)表示从三刺激值(X、Y、Z)变换为L*a*b*。式(50)的Xn、Yn、Zn分别表示标准白色板的X、Y、Z,D65表示将色温为6500K的光照明到标准白色板时的刺激值。在式(50)中,Xn=0.95、Yn=1.00、Zn=1.09。

    在步骤S1中取得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色调值和亮度值时,在x轴为色调值(H)、y轴为亮度值(V)的坐标平面内,形成用于表示像素的累计频数分布的二维直方图(步骤S2)。

    在图9中,表示二维直方图的一例。图9所示的二维直方图表示在x轴为色调值(H)、y轴为亮度值(V)的坐标平面内,具有像素的累计频数分布的值的阵点。处于坐标平面边缘的阵点保持被分布在色调值(H)为18、亮度值(V)约13的范围内的像素数的累计频数。除此以外的阵点保持被分布在色调值(H)为36、亮度值(S)约25的范围内的像素频数。图9的二维直方图上的区域A表示色调值为70~184的绿色调区域。

    接着,根据步骤S2形成的二维直方图,输入图像数据被分割在规定的亮度区域中(步骤S3)。

    具体地说,步骤S2形成的二维直方图将预先定义的至少一个亮度值为边界,通过至少分割在两个平面中,从而输入图像数据被分割在规定的亮度区域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期望至少根据两个亮度值,分割为三个平面。作为形成边界的亮度值,期望以图8的HSV变换程序的计算值定义为85、170。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假设将二维直方图(输入图像数据)用85、170的亮度值分割为三个亮度区域。由此,可将二维直方图(输入图像数据)分割为阴影区域(亮度值0~84)、中间区域(亮度值85~169)、高亮度区域(亮度值170~255)。

    如果输入图像数据被分割在规定的亮度区域,则对于被分割的各个亮度区域,通过将各区域内的累计频数分布的西格玛值除以输入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数,可计算出各亮度区域在输入图像的画面内所占的比例、即每个亮度区域的占有率(步骤S4)。

    接着,根据形成的二维直方图,输入图像数据被分割在规定的色调及亮度组合构成的区域中(步骤S5)。

    具体地说,形成的二维直方图以预先定义的至少一个色调值和一个亮度值为边界,通过至少分割成四个区域,从而输入图像数据被分割在规定的色调和亮度组合构成的区域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期望根据至少一个色调值、两个亮度值,分割成6个区域。作为形成边界的色调值,期望以图8的HSV变换程序的计算值定义为70,另外,作为形成边界的亮度值,期望以图8的HSV变换程序的计算值定义为85、170。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假设将二维直方图(输入图像数据)至少由70的色调值、85、170的亮度值进行分割。由此,可将二维直方图(输入图像数据)至少分割为肌肤色调阴影区域(色调值0~69、亮度值0~84)、肌肤色调中间区域(色调值0~69、亮度值85~169)、肌肤色调高亮度区域(色调值0~69、亮度值170~255)。

    如果输入图像数据被分割在规定的色调和亮度组合构成的区域中,则对于被分割的各个区域,通过将各区域内的像素累计频数分布的西格玛值除以输入图像数据的所有像素数,可计算出各分割区域在输入图像的画面内所占的比例、即每个分割区域的占有率(步骤S6)。

    接着,根据步骤S4及S6求出的占有率,来估计输入图像数据的摄影场景(步骤S7)。具体地说,根据阴影、中间、高亮度区域的占有率、以及肌肤色调阴影区域、肌肤色调中间区域、肌肤色调高亮度区域的占有率,来估计是逆光、半逆光场景、闪光摄影、接近闪光摄影、还是普通场景,并结束该摄影场景估计处理。作为估计方法,例如,如<定义1>所示,对摄影场景、阴影、中间、高亮度区域的各占有率的大小关系和肌肤色调阴影、肌肤色调中间、肌肤色调高亮度区域的各占有率的大小关系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义而形成表并存储在ROM等中,根据这种定义,可估计摄影场景。

    <定义1>

    阴影区域的占有率...Rs

    中间区域的占有率...Rm

    高亮度区域的占有率...Rh

    肌肤色调阴影区域的占有率...SkRs

    肌肤色调中间区域的占有率...SkRm

    肌肤色调高亮度区域的占有率...SkRh

    逆光场景...Rs>Rm、Rh>Rm、SkRs>SkRm>SkRh

    接近闪光摄影...Rh>Rs、Rh>Rm、SkRh>SkRm>SkRs

    普通场景...上述以外

    上述的定义在逆光场景、接近闪光摄影场景的各自中的阴影、中间、高亮度区域的大小关系中,添加了肌肤色调区域中的阴影、中间、高亮度区域的大小关系的经验规则(在逆光场景时以作为光源的太阳光为背面来对被摄体进行摄影,所以被摄体的肌肤区域偏向亮度低的区域,在接近闪光摄影中闪光照射到被摄体上,所以肌肤区域偏向亮度高的区域),与以往那样仅用逆光场景、接近闪光摄影场景的各自中的阴影、中间、高亮度区域的大小关系来估计摄影场景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精度高的估计结果。

    下面,参照图10的流程图,说明将摄影场景估计处理的估计结果用于色调变换处理的例子。

    这里,作为进行色调变换处理时需要的、确定色调变换后的目标值的指标,一般采用图像整体亮度的平均值。但是,在逆光场景、闪光摄影场景等中,具有在图像中混杂非常亮的区域、暗的区域,并且重要的被摄体的面部区域的亮度偏向亮的区域和暗的区域的其中一个的特征。即,在逆光场景、闪光摄影场景中的色调变换处理中,与图像整体的亮度平均值相比,采用面部区域的亮度平均值进行调整更理想,以将面部区域的亮度校正为合适的值。在实际的摄影中,亮的区域和暗的区域的亮度差异各式各样,所以期望根据该差异的程度,来调整用于重视面部区域亮度的比例(以下,称为面部区域的贡献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摄影场景的估计结果,进行考虑了面部区域和图像整体的亮度差异程度的色调变换处理(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色调映射)由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执行,通过ROM等的存储部(省略图示)中存储的色调变换处理程序和与CPU协同的软件处理来实现,通过从胶片扫描数据处理部702、反射原稿扫描数据处理部703、图像数据格式解度处理部704的任何一个向图像调整处理部701输入摄影图像数据(图像信号)而开始。

    首先,进行摄影场景的估计(步骤S11)。在步骤S11中,执行图7所示的摄影场景估计处理,摄影场景被估计为逆光场景、半逆光场景、闪光摄影、接近闪光摄影、普通场景的其中之一。

    接着,从输入图像数据中提取面部区域(步骤S12)。就面部区域的提取方法来说,已知各种方法,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期望是形成以x轴为色调(H)、y轴为色度(S)的二维直方图,将规定的色调和色度的组合构成的肤色区域中分布的像素作为面部区域来提取。期望在图8所示的HSV变换程序的计算值下,采用二维直方图的情况下的肤色区域的色调值为0~50、色度值为10~120。

    再有,期望与提取上述肤色区域的方法配合,另外进行用于提取面部区域的图像处理,提高提取精度。在提取面部区域的图像处理中,采用公知的任何处理都可以。作为公知的提取面部区域的图像处理的例子,可列举单纯区域扩展法等。单纯区域扩展法,在适合肤色的定义的像素(肤色像素)被离散地提取的情况下,对于周围的像素,求与该离散提取的肤色像素之差,在差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肤色像素,并逐渐地扩展面部区域,从而可作为面部区域来提取。此外,也可以使用神经元网络产生的学习功能而从肤色区域中提取面部区域。

    如果面部区域被提取,则计算被提取的面部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和图像整体的平均亮度值(步骤S13)。此外,根据步骤S11估计出的摄影场景,来决定面部区域的贡献率(步骤S14)。面部区域的贡献率,例如如下述的<定义2>那样,根据经验值,与摄影场景预先对应设定。将这种摄影场景和面部区域的贡献率的关系作成表并存储在ROM等中,通过参照这种表,决定基于摄影场景的面部区域的贡献率。

    <定义2>

    逆光场景=100(%)

    半逆光场景=50(%)

    接近闪光摄影=100(%)

    普通场景=30(%)

    闪光场景=80(%)

    期望逆光场景根据面部区域的平均亮度值或对图像整体的亮度偏向量(细节后述)来调整面部区域的贡献率。在上述例子中,表示了在面部区域的平均亮度值中设置阈值,以是否超过阈值来将逆光场景的程度分为两级的例子,而也可以更细地设定逆光场景的程度。

    接着,根据决定的面部区域的贡献率,决定作为亮度域的限制指标的‘黑色饱和点’、‘白色饱和点’和输入图像数据上采用的‘色调变换曲线的种类’(步骤S15)。这里的色调映射处理,是将摄影图像数据的亮度域的一部分例如作为显示器用的再现亮度域来限制的‘基准色空间’,具体地说,意味着分配在sRGB色空间中。即,在8bit的图像数据(0~255)的情况下,黑色饱和点对应于sRGB空间中的0,白色饱和点对应于sRGB空间中的255。

    图11表示亮度域调整的概略。在图11中,横轴表示‘亮度扩展色空间’中的被摄体亮度值,纵轴表示‘基准色空间’中的被摄体亮度值。图11的A点表示亮度扩展色空间上的黑色饱和点,C点表示亮度扩展色空间上的白色饱和点。图11的A’点表示基准色空间上的黑色饱和点,C’点表示基准色空间上的白色饱和点。8bit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A’点为0,C’点为255。图11的B点在A点和C点的中间,B’点在A’点和C’点的中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B点设定为摄影图像数据的平均亮度输入值,从而决定A点和C点。平均亮度输入值c在图像整体的平均亮度值为a、面部区域的平均亮度值为b、面部区域的贡献率为Rsk时,根据下述的式(52)来求。

    平均亮度输入值c=a×{1-(Rsk×0.01)}+(b×Rsk×0.01)  (52)

    如图12所示,决定色调变换曲线,以将该平均亮度输入值变换为预先设定的平均亮度值变换目标值。

    在图12中,主要是在逆光场景的情况下,平均亮度输入值为C1、C2,以输出值更明亮来决定色调变换曲线。在普通场景的情况下,平均亮度输入值为C3,以输出值稍稍明亮来决定色调变换曲线。在接近闪光摄影的情况下,平均亮度输入值为C4、C5,以输出值与输入值相等或稍低来决定色调变换曲线。

    决定色调变换曲线,可以根据计算出的平均亮度输入值,通过每次改变形成色调变换曲线来进行,也可以预先准备多个色调变换曲线,根据平均亮度输入值而选择采用色调变换曲线的方式。

    如果色调变换曲线被调整,则通过将该色调变换曲线应用于输入图像数据(色调映射处理),从而对输入图像数据实施色调变换处理(步骤S16),并结束该色调变换处理。

    下面,参照图13的流程图,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200),对于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步骤S201)。接着,将色调映射后的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202),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步骤S203)。步骤S202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203的色域映射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在步骤S203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时,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204),该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205)。

    通过观察着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数据的用户对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206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207)。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201,重复进行步骤S201~S205的处理。

    通过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输出指示(例如,对外部打印机的输出指示)时(步骤S206为“否”),生成用于对指定的输出介质进行图像输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208),该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指定的输出介质(步骤S209),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2,在从摄影图像数据来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色调映射处理,以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可从最佳的亮度域中,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此外,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通过进行色调映射和色域调整,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以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4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首先,说明实施方式3的结构。实施方式3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3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实施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此外,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通过色调映射获得的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执行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图像调整处理部701通过该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8上显示的图像为用于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中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通过操作部11的操作来输出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执行对摄影图像数据的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色调映射和色域调整处理。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动作。参照图14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3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300),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被变换为亮度扩展色空间(步骤S301),对色空间变换后的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步骤S302)。步骤S301的向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和步骤S302的色调映射与本发明的色调映射工序对应。

    接着,对色调映射后的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303),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步骤S304)。步骤S303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304的色域映射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如果在步骤S304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305),该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306)。

    通过观察着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用户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07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308)。在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301,重复进行步骤S301~S306的处理。

    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输出指示(例如,向外部打印机的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07为“否”),生成用于对指定的输出介质进行图像输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309),该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指定的输出介质(步骤S310),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3,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实施色调映射处理,将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亮度扩展色空间来保持的状态下,进行色域调整处理,从而从最佳的亮度域中,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此外,可输出亮度扩展色空间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可提高再处理时的作业效率。此外,可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通过进行对摄影图像数据的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色调映射和色域调整,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5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首先,说明实施方式4的结构。实施方式4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4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CRT8、外部打印机51等)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成为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形成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进行用于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CRT8、外部打印机51等)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处理。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动作。参照图15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4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400),将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401),对两个不同的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步骤S402、S403)。在步骤S402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在步骤S403中,进行与CRT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步骤S401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402及S403的色域映射与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如果在步骤S402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404),该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405)。在步骤S403中,如果进行CRT以外的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对该输出介质进行图像输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408)。

    通过观察着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用户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406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407)。在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401,重复进行步骤S401~S405和S408的处理。

    在步骤S406中,在没有编辑指示,有图像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406为“否”),步骤S408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步骤S409),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4,在从摄影图像数据来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对摄影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进行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从而可抑制每个输出介质的可视差异。此外,可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进行色域调整,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特别是通过色域映射,同时生成用于假设多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从而可以提高用于切换输出介质时的作业效率。此外,形成多个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的一个数据是在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因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5]

    参照图16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首先,说明实施方式5的结构。实施方式5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5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此外,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该色域映射中获得的一个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再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进行其他输出介质(例如,CRT)用的色域映射,生成该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成为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形成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进行上述色外观模型变换、色域映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5的动作。参照图16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5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500),将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501),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步骤S502),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503)。在步骤S502中,例如,进行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在步骤S503中,生成用于输出到外部打印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501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502的色域映射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接着,将步骤S503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504),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步骤S505),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506)。然后,步骤S506中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507)。步骤S504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505的色域映射也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通过观察着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用户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08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509)。在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501,重复进行步骤S501~S507的处理。

    在步骤S508中,在没有编辑指示,有图像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08为“否”),步骤S503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步骤S510),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5,在从摄影图像数据来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对摄影图像数据使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进行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从而可抑制每个输出介质的可视差异。此外,可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进行色域调整,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特别是通过对于色域调整处理所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再次实施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用于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从而在摄影图像数据是RAW数据以外的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削减用于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工序,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此外,由色域调整处理所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在自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因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输出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6]

    参照图17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首先,说明实施方式6的结构。实施方式6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6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对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实施色调映射(参照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将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采用进行了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CRT8、外部打印机51等)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成为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发出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将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进行用于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CRT8、外部打印机51等)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处理。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6的动作。参照图17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6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600),对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步骤S601)。接着,色调映射后的图像数据被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602),对两个不同的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步骤S603、S604)。在步骤S603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在步骤S604中,进行与CRT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步骤S602的色外观模型变换、步骤S603和S604的色域映射与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如果在步骤S603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605),该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606)。在步骤S604中,如果进行CRT以外的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向该输出介质进行图像输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609)。

    通过观察着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数据的用户对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07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608)。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601,重复进行步骤S601~S606及S609的处理。

    在步骤S607中,在没有编辑指示,而有图像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607为“否”),步骤S609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上(步骤S610),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6,在由摄影图像数据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色调映射处理,从而实施色域调整处理,因而从最佳的亮度域中始终补充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此外,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进行色调映射和色域调整,从而始终填补必要的信息,可生成恶化被抑制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特别是根据色域映射,同时生成用于假设了多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从而可以提高在切换输出介质时的作业效率。此外,形成多个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的一个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在自身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输出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7]

    参照图18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首先,说明实施方式7的结构。实施方式7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7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对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实施色调映射(参照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将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此外,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在该色域映射中获得的一个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再次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从而进行其他输出介质(例如,CRT)用的色域映射,生成该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成为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发出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进行上述色调映射、色外观模型变换及色域映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7的动作。参照图18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7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700),对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步骤S701)。接着,色调映射后的图像数据被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702),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步骤S703),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704)。在步骤S703中,例如进行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在步骤S704中,生成用于输出到外部打印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702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703的色域映射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接着,步骤S704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705),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步骤S706),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707)。然后,步骤S707中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708)。步骤S705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706的色域映射也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通过观察着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数据的用户对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709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710)。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701,重复进行步骤S701~S708的处理。

    在步骤S709中,在没有编辑指示,而有图像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709为“否”),步骤S704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上(步骤S711),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7,在由摄影图像数据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对摄影图像数据实施色调映射处理,并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从而可以抑制每个输出介质的可视差异。此外,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来进行色域调整,从而始终补充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特别是对通过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再次实施色域调整处理,从而生成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因而在摄影图像数据为RAW数据以外的情况下,可削减用于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工序,可提高作业效率。此外,通过由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在自身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等的显示监视器)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输出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8]

    参照图19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首先,说明实施方式8的结构。实施方式8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8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从而实施色调映射(参照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此外,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通过将色调映射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同时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CRT8、外部打印机51等)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成为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发出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对摄影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采用用于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的色域调整处理,进行用于生成至少两个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CRT8、外部打印机51等)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处理。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8的动作。参照图19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8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800),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被变换为亮度扩展色空间(步骤S801),对色空间变换后的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步骤S802)。步骤S801的对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及步骤S802的色调映射与本发明的色调映射工序对应。

    接着,将色调映射后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803),对两个不同的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步骤S804、S805)。在步骤S804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在步骤S805中,进行与CRT不同的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步骤S803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804及步骤S805的色域映射与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如果在步骤S804中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806),该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807)。在步骤S805中,如果进行CRT以外的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向该输出介质进行图像输出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810)。

    通过观察着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数据的用户对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808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809)。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801,重复进行步骤S801~S807以及步骤S810的处理。

    在步骤S808中,在没有编辑指示,而有图像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808为“否”),步骤S810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上(步骤S811),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8,在由摄影图像数据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过程中,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实施色调映射处理,将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亮度扩展色空间来保持的状态下,进行色域调整处理,从而从最佳的亮度阈中,始终补充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此外,可以输出亮度扩展空间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可以提高再次处理时的作业效率。此外,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进行对摄影图像数据的向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色调映射及色域调整,从而始终补充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特别是通过色域映射,同时生成用于假设多个不同的输出介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从而可以提高在切换输出介质时的作业效率。此外,形成多个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中的一个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在自身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输出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9]

    参照图20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首先,说明实施方式9的结构。实施方式9的图像处理部70的内部结构,省略其与实施方式1中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图示,并使用相同标号。以下,在构成实施方式9的图像处理部70的各部中,仅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70不同的部分。

    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实施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从而实施色调映射(参照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此外,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通过将色调映射获得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并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此外,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将该色域映射中获得的一个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再次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从而进行其他输出介质(例如,CRT)用的色域映射,生成该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CRT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成为用其他输出介质(例如,外部打印机51)进行观赏的验证用图像(测试图像),用户一边观察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一边进行操作部11的操作,发出编辑指示。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根据操作部11的操作,如果有对CRT8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则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再次进行上述的向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色调映射、色外观模型变换及色域映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9的动作。参照图20的流程图,说明实施方式9的图像记录装置1中执行的图像处理。

    在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时(步骤S900),该输入的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被变换为亮度扩展色空间(步骤S901),对色空间变换后的图像数据实施用于调整色调的色调映射(图10的色调变换处理)(步骤S902)。步骤S901的向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及步骤S902的色调映射与本发明的色调映射工序对应。

    接着,将色调映射后的图像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903),对每个输出介质进行色域映射(步骤S904),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905)。在步骤S904中,例如进行外部打印机用的色域映射,在步骤S905中,生成用于输出到外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903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904的色域映射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接着,将步骤S905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用色外观模型进行变换(步骤S906),进行CRT用的色域映射(步骤S907),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步骤S908)。然后,步骤S908中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显示在CRT8上(步骤S909)。步骤S906的色外观模型变换和步骤S907的色域映射也与本发明的色域调整工序对应。

    通过观察着被显示在CRT8上的图像数据的用户对操作部11的操作,在有图像数据的编辑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910为“是”),根据该编辑指示进行信息填补处理(重读摄影图像数据,仅填补必要的信息)(步骤S911)。信息填补处理后,返回到步骤S901,重复进行步骤S901~S909的处理。

    在步骤S910中,在没有编辑指示,而有图像输出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910为“否”),步骤S905中生成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被输出到对应的输出介质上(步骤S912),结束该图像处理。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9,在将摄影图像数据的色空间变换到亮度扩展色空间,实施色调映射处理,将色调映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亮度扩展色空间来保持的状态下,进行色域调整处理,从而从最佳的亮度阈中,始终补充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此外,可以输出亮度扩展色空间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可以提高再次处理时的作业效率。此外,根据用户的编辑指示,进行对摄影图像数据的向亮度扩展色空间的变换、色调映射及色域调整,从而始终补充必要的信息,可以生成抑制了恶化的数字图像数据,同时可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

    特别是对通过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再次实施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用于与该输出介质不同的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从而在摄影图像数据为RAW以外的情况下,可以削减用于生成观赏图像参照数据的工序,可以提高作业效率。此外,通过由色域调整处理生成的至少一个输出介质用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是在自身发光输出的输出介质(例如,CRT等的显示监视器)上可观察的验证用图像,从而用户可以一边观察该输出介质上的图像一边进行编辑作业,编辑作业变得容易。

    再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记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pdf(8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在将摄像装置取得的色域、亮度域的信息压缩记录为假设最佳化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时,抑制伴随图像编辑而产生的图像质量恶化,同时提高用户的编辑作业效率。如果摄影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调整处理部(701),则使用色外观模型来变换该摄影图像数据,进行每个输出介质的色域映射。如果进行CRT的色域映射,则生成用于将摄影图像数据显示在CRT(8)上的观赏图像参照数据,该生成的图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