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6557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4905.6

申请日:

2015.02.14

公开号:

CN104692535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2F 3/32申请公布日:201506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32申请日:20150214|||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32

主分类号:

C02F3/32

申请人: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发明人:

程炯; 阮家进; 刘平

地址:

51065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代理人:

郑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包括同心重叠设置的上层圆形湿地和下层圆形湿地,沿下层圆形湿地的底部设有伸入上层圆形湿地内的进水管,上层圆形湿地内水平设有若干与进水管相连的布水支管,下层圆形湿地内设有若干可使得水流在下层圆形湿地内绕流的砖砌墙。此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通过上下叠加设置的圆形湿地,可使得水流在上下层圆形湿地中迂回,以延长水流在湿地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减少污染物处理负荷,并提高出水水质指标,此人工湿地构造的重叠同心圆结构设置,也利于增强结构整体的景观功能,利于环境美化,此发明用于人工湿地的池体构造领域。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心重叠设置的上层圆形湿地(1)和下层圆形湿地(2),沿所述下层圆形湿地(2)的底部设有伸入上层圆形湿地(1)内的进水管(3),所述上层圆形湿地(1)内水平设有若干与进水管(3)相连的布水支管(4),所述下层圆形湿地(2)内设有若干可使得水流在下层圆形湿地(2)内绕流的砖砌墙(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圆形湿地(1)为下流行的垂直流湿地,所述下层圆形湿地(2)为水平潜流湿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伸入上层圆形湿地(1)的圆心位置,各所述布水支管(4)呈辐射状分布在上层圆形湿地(1)内,各所述布水支管(4)上沿管长两侧均设有布水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圆形湿地(1)内设有将水流导入下层圆形湿地(2)内的导水腔(9)。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砖砌墙(5)设置于上层圆形湿地(1)的内壁与下层圆形湿地(2)的外壁之间,所述砖砌墙(5)包括紧贴下层圆形湿地(2)内壁彼此成90度间隔分布的外砌墙(52)及紧贴上层圆形湿地(1)外壁彼此成90度间隔分布的内砌墙(51),各所述内砌墙(51)与外砌墙(52)间隔分布。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圆形湿地(1)的内径为1米,所述上层圆形湿地(1)的高度为1米~1.5米,所述下层圆形湿地(2)的内径为2米。

7.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的进水端设有水表(6)和球阀(7)。

8.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圆形湿地(2)的底部引出有排水管(8)。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的池体构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
背景技术
复合型人工湿地技术比传统单一的人工湿地技术有更高效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其中垂直流与水平潜流复合湿地更为突出,被广泛运用于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
该种类湿地是组合了垂直流和水平潜流的特点,污水经过预处理后间歇性配水到垂直流湿地的滤床表面,然后向下纵向重力自流到水平潜流湿地中,结合基质的物理过滤和植物与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有效处理各类污水。
一般,传统的垂直流与水平潜流复合湿地,其整个湿地呈矩形,垂直流人工湿地由浆砌砖做成,一般有效高度为1.0~1.5m,污水由多孔PVC管均匀分布至滤床表面向下纵向重力自流至水平潜流湿地,水平潜流部分需要的占地面积约为垂直流的两倍。
传统的垂直与水平潜流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的垂直流部分,水力停留时间短,生化反应需要的时间长,未能完全反应,污水已流入水平潜流部分,从而加大了水平潜流部分的污染负荷,还有矩形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在景观功能上有所减弱,未能发挥人工湿地在经济、环境上的最大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且能延长水平潜流部分水力停留时间、减少污染物处理负荷,并增强景观功能的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包括同心重叠设置的上层圆形湿地和下层圆形湿地,沿下层圆形湿地的底部设有伸入上层圆形湿地内的进水管,上层圆形湿地内水平设有若干与进水管相连的布水支管,下层圆形湿地内设有若干可使得水流在下层圆形湿地内绕流的砖砌墙。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上层圆形湿地为下流行的垂直流湿地,下层圆形湿地为水平潜流湿地。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进水管伸入上层圆形湿地的圆心位置,各布水支管呈辐射状分布在上层圆形湿地内,各布水支管上沿管长两侧均设有布水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上层圆形湿地内设有将水流导入下层圆形湿地内的导水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砖砌墙设置于上层圆形湿地的内壁与下层圆形湿地的外壁之间,砖砌墙包括紧贴下层圆形湿地内壁彼此成90度间隔分布的外砌墙及紧贴上层圆形湿地外壁彼此成90度间隔分布的内砌墙,各内砌墙与外砌墙间隔分布。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上层圆形湿地的内径为1米,上层圆形湿地的高度为1米~1.5米,下层圆形湿地的内径为2米。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水表和球阀。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下层圆形湿地的底部引出有排水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通过上下叠加设置的圆形湿地,可使得水流在上下层圆形湿地中迂回,以延长水流在湿地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减少污染物处理负荷,并提高出水水质指标,此人工湿地构造的重叠同心圆结构设置,也利于增强结构整体的景观功能,利于环境美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发明为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包括同心重叠设置的上层圆形湿地1和下层圆形湿地2,沿下层圆形湿地2的底部设有伸入上层圆形湿地1内的进水管3,上层圆形湿地1内水平设有若干与进水管3相连的布水支管4,下层圆形湿地2内设有若干可使得水流在下层圆形湿地2内绕流的砖砌墙5。
此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通过上下叠加设置的上层圆形湿地1和下层圆形湿地2,可使得水流在上下层圆形湿地中迂回,以延长水流在湿地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减少污染物处理负荷,并提高出水水质指标,此人工湿地构造的重叠同心圆结构设置,也利于增强结构整体的景观功能,利于环境美化。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层圆形湿地1为下流行的垂直流湿地,下层圆形湿地2为水平潜流湿地。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水管3的进水端设有水表6和球阀7。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层圆形湿地2的底部引出有排水管8。
复合迂回流式湿地由浆砌砖构筑双层圆形的池体,上层圆形湿地1为下流行垂直流湿地,半径r≥1 m,具体根据现场的实际范围而定,高度1m~1.5m,通过多孔PVC管均匀布水,下层圆形湿地2为水平潜流湿地,半径R≥2 m,高度0.6m~1.0m,池身中增加浆砌砖而成的砖砌墙5,砖砌墙5的厚度为24cm,砖砌墙5的高度与下层圆形湿地2的池体一致,长度距离池壁10 cm,交错构筑。
污水由原有的排污沟中经水泵由进水管3加压抽进湿地中,进水管3为DN50PVC管,连接DN3多孔PVC管构成的布水支管4,铺设在复合迂回流式湿地中垂直流部分的表面。进水口处安装水表6和球阀7,记录进水水量和控制进水速度,当达到预设的水力停留时间出水时,球阀7不必再作调整。
经过此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排入渠道。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水管3伸入上层圆形湿地1的圆心位置,各布水支管4呈辐射状分布在上层圆形湿地1内,各布水支管4上沿管长两侧均设有布水孔。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层圆形湿地1内设有将水流导入下层圆形湿地2内的导水腔9。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砖砌墙5设置于上层圆形湿地1的内壁与下层圆形湿地2的外壁之间,砖砌墙5包括紧贴下层圆形湿地2内壁彼此成90度间隔分布的外砌墙52及紧贴上层圆形湿地1外壁彼此成90度间隔分布的内砌墙51,各内砌墙51与外砌墙52间隔分布。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上层圆形湿地1的内径为1米,上层圆形湿地1的高度为1米~1.5米,下层圆形湿地2的内径为2米。
水流经过进水管3和布水支管4上的若干布水孔,并通过导水腔9排入下层圆形湿地2后,可在外砌墙52和内砌墙51间迂回流动,以增长污水在湿地内的处理反应时间。
该人工湿地构造的处理水量50 m3/d,在污水沟旁构筑复合迂回流式人工湿地池体,池体结构是双层圆形结构,开挖深度0.4m,其中0.2m为池体基础;内圆半径2m,外圆形半径6m,池体内圆高出地面0.6m,外圆高出地面0.3m。在进水管道上安装水表6记录流量,同时设置球阀7来控制流速。
湿地池体中,多孔PVC布水支管4选用直径15 mm,底部两侧从顶端起每隔0.25 m钻孔,直至尾部,污水从布水支管4进入内圆后,通过重力从上往下自流。下层圆形湿地2的内圆与上层圆形湿地1的外圆间有20cm的浆砌砖悬空钢筋横梁支撑,污水从横梁下往外圆流动。外圆中设置浆砌砖挡墙,交叉构筑,以圆心为中心,每隔45°构筑一堵挡墙。出水口设置在距离排水沟相近处,离池面10 cm以下,处理后的水重新排入污水沟中。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包括同心重叠设置的上层圆形湿地和下层圆形湿地,沿下层圆形湿地的底部设有伸入上层圆形湿地内的进水管,上层圆形湿地内水平设有若干与进水管相连的布水支管,下层圆形湿地内设有若干可使得水流在下层圆形湿地内绕流的砖砌墙。此复合迂回流式的人工湿地构造通过上下叠加设置的圆形湿地,可使得水流在上下层圆形湿地中迂回,以延长水流在湿地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效减少污染物处理负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