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肝病患者在全国范围内的比率有所上升,但中、西医药物都较难根治肝硬化、腹水症。查阅中国专利文献,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相关技术有:申请号93102748.9一种肝炎复康灵,该药液是以白花蛇舌草为主药的基本方加其它多味辅药,构成三种配方一湿热型、正虚型和气滞血淤型的中草药物。其中治疗正虚型乙型肝炎病的药物配方中有:舌草、黄芪等十八味中草药;治疗气滞血淤型乙型肝炎病的药物配方中有:白花蛇舌草、穿山甲等二十三味中草药。还有在中药大辞典中收集的“陈氏治肝硬化腹水方”(P99)方I:茵陈、甘遂、车前子等十四味中草药;方IV:黄芪、白茅根等十四味中草药。这些方药都或多或少地治疗好转了一些肝硬化腹水患者,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些方药彻底根治肝硬化腹水症还是不够的。申请号96102500.X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药物组成14味,只有3种原料与本发明相同,二者区别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的药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制成的:
木香 15-18份 青鱼胆 20-30份 金银花 35-50份
丁香 12-16份 麝香 2-4份 犀角 2-5份
百解 28-40份 羚羊角 6-9份 九厘杆 20-32份
芫花 5-7份 甘逐 5-7份 小血藤 60-80份
本发明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木香 13份 青鱼胆 25份 金银花 42份
丁香 16份 麝香 3份 犀角 3份
百解 33份 羚羊角 7份 九厘杆 26份
芫花 6份 甘逐 6份 小血藤 70份
本发明药物地制备方法是:
a.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
b.将上述原料炒熟、粉碎一起置于盒中或桶中;
c.加入米汤水搅拌、和匀;
d.做成绿豆大小,晒干或烘干即得。
该药为黑黄色颗粒状,味苦,具芳香气味,无毒、无刺激性,可制成丸药、胶囊及散药,暂命名为“肝复康”。
本发明药物经多年的试验及治疗,结果表明:该药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生血活血,软坚散瘀的功能,对治疗肝硬化、肝腹水疗效显著。其特征是:①止痛快,药效持久;②开胃,增强饮食;③治愈快,一小时见效,减轻病人痛苦;④一般不要求无菌环境下操作。
肝硬化、肝腹水、黄疽肝病,前代民间中医诊断辨症各为棕茅尖、铁抱肚、黄肿病,因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血行受阻或饮食失调、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蕴均可导致本病。本配方中的丁香、木香,散气理气去瘀;青鱼胆、麝香,清火、消炎止痛;羚羊角,清火去阳性;犀角,清肝火、肺火、消炎理气;芫花、甘逐,消气利水、清热解毒;小血藤,活血去瘀;金银花,止痛、消炎、解毒;百解,清火解毒止痛;九厘杆,散气去瘀。本发明的中成药,可达标本同治又兼顾止痛,开胃增加饮食两个方面,因而具有高效、速效等优点,而且制备容易,但成本较高。
本人在广西、长沙、贵州、海南、东安等地行医生涯中共治愈肝癌病人100余例,有效率达98%,且明显优于各种肝药。现列举几个病例介绍如下:
病例1:赵伏能,男,43岁,长沙人,经湖南省肿瘤医院检查诊断为肝癌,经多家医院治疗无好转,后于2002年9月在我处治疗,当天服药1小时内效果特别明显,经我治疗半个月之后,病人病情基本得到康复,现已在单位上班。
病例2:伍某,男,40岁,广西灌阳县人,经南宁肿瘤医院诊断为肝癌,经多家医院治疗无好转,后于2002年12月经人介绍到我处就医,当天服药后效果特别明显。第二天、第三天病人明显有所好转,现在病人病情一天比一天好。
病例3:黎胡美,男,44岁,湖南东安县人,2001年8月和2001年9月经东安县人民医院CT、B超检查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检查为肝癌晚期,医生说最多活2个月。10月经人介绍到我处就诊,来时茶水不进,在服用第一服药后的第二天病人就觉得轻松多了,第三天就吃得稀饭,第五天就吃得半碗的饭了,病人服用此药半月后,身体感到很舒服,痛也不痛了,胀也没那么胀了,饭也吃得1碗多了,身体一步步得到好转,后来由于病人经济条件差,没有前来继续治疗。
病例4:蒋腊英,女,71岁,邵阳县五丰铺板桥村人,经邵阳市中心医院及长沙肿瘤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经治3年余,无好转,后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复查为肝脏痿缩。2002年3月经人介绍在我处就诊在服用我配的第一服药后的第二天就开始舒服。经服用10天后的半个月,饮食比未服药前增加三分之二多,消化功能比以前强,小便比原来每天16-18次降至6-7次,未服药前胀在肝处部位,目前腹胀部位已转下腹部,现已大有好转,精神和饮食较正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选用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原料,按配方称取。
木香 15g 麝香 2g 百解 28g
芫花 5g 丁香 12g 金银花 35g
羚羊角 6g 甘逐 5g 青鱼胆 20g
犀角 2g 九厘杆 20g 小血藤 60g
将上列药物炒熟,研碎,加入米汤水,搅拌和匀,做成绿豆大小,烘干或晒干。服用时每次15粒左右,计3克,不能超过3克,每一次,早晨空服,7天为一小疗程,15天为一大疗程,一般一小疗程见特效,最佳服药量每次为2.5-2.7克。
实施例二:选用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原料,按配方称取。
木香 18g 麝香 4g 百解 40g
芫花 7g 丁香 16g 金银花 50g
羚羊角 9g 甘逐 7g 青鱼胆 30g
犀角 5g 九厘杆 32g 小血藤 8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