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6618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63418.9

申请日:

2015.03.30

公开号:

CN104800380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0申请日:2015033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0; A61K36/888; A61K36/88; A61P31/04

主分类号:

A61K36/80

申请人:

夏家玉

发明人:

夏家玉; 郭光艳

地址:

276400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健康路17号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祖国医学认为丹毒的发生是由于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或由于皮肤粘膜的破损,感染邪毒而诱发。本发明选择中药溪黄草、岩青兰、小龙胆草、红铁泡刺、翠羽草、大丁草、仙桃草、白背叶、惊风草、复叶披麻草根,水煎内服,选择狗脚迹、泡掌筒、观音莲、野席草根、苦草、功劳子,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为100%,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内服:溪黄草15-30份、岩青兰3-9份、小龙胆草9-15份、红铁泡刺30-40份、翠羽草6-12份、大丁草9-30份、仙桃草9-15份、白背叶5-9份、惊风草3-9份、复叶披麻草根3-9份;外用:狗脚迹9-15份、泡掌筒9-15份、观音莲3-9份、野席草根30-40份、苦草9-15份、功劳子5-9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内服:溪黄草22份、岩青兰6份、小龙胆草12份、红铁泡刺35份、翠羽草9份、大丁草20份、仙桃草12份、白背叶7份、惊风草6份、复叶披麻草根6份;外用:狗脚迹12份、泡掌筒12份、观音莲6份、野席草根35份、苦草12份、功劳子7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丹毒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因其发病时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故名丹毒。可发于头面部、躯干及下肢,其中以发于下肢者多见。下肢丹毒主要临床特点:患肢皮肤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稍微隆起,病变范围扩展较快,有的可起水疱,甚至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彻底,常可复发。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本中药组合物内外用药,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作用,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疏通淋巴管,调节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另外对于反复发作者,特别是患肢局部出现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皮肤弹力减退者,在症状消退后,要适当延长内外用药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祖国医学认为丹毒的发生是由于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或由于皮肤粘膜的破损,感染邪毒而诱发。发于头面者多兼有风热或毒热较盛;发于胁下腰胯者多兼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挟有湿热。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下肢丹毒的 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内服:溪黄草15-30份、岩青兰3-9份、小龙胆草9-15份、红铁泡刺30-40份、翠羽草6-12份、大丁草9-30份、仙桃草9-15份、白背叶5-9份、惊风草3-9份、复叶披麻草根3-9份。
外用:狗脚迹9-15份、泡掌筒9-15份、观音莲3-9份、野席草根30-40份、苦草9-15份、功劳子5-9份。
优选的,内服:溪黄草22份、岩青兰6份、小龙胆草12份、红铁泡刺35份、翠羽草9份、大丁草20份、仙桃草12份、白背叶7份、惊风草6份、复叶披麻草根6份。外用:狗脚迹12份、泡掌筒12份、观音莲6份、野席草根35份、苦草12份、功劳子7份。
制备方法 内服汤剂:水煎制成汤剂。外用洗剂: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
方中:溪黄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岩青兰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龙胆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红铁泡刺清热、利湿、凉血、止痛;翠羽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瘀;大丁草清热、利湿、凉血、消肿解毒;仙桃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化瘀;白背叶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止痛;惊风草解毒;复叶披麻草根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狗脚迹清湿热、解毒;泡掌筒利湿、理气、活血;观音莲清热祛湿、活血散瘀;野席草根清利湿热;苦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功劳子清热利湿、补肾。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科门诊,其中男56 例,女44例;年龄24-77岁;本次发病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10天;初次发病者72例,2次发病者20例,2次以上发病者8例。
2.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诊断。
3.治疗方法 内治法:治以清热利湿法。基本方:溪黄草22g、岩青兰6g、小龙胆草12g、红铁泡刺35g、翠羽草9g、大丁草20g、仙桃草12g、白背叶7g、惊风草6g、复叶披麻草根6g。煎汤服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半小时服。发病初期,红肿热痛明显,或伴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者,发病中后期,体温正常,红肿热痛渐退,皮色变紫黯、外治法:发病初期,阳热症状明显者,可外用本外敷中药:狗脚迹12g、泡掌筒12g、观音莲6g、野席草根35g、苦草12g、功劳子7g。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发病中后症状渐消,症转半阴半阳者,可外敷以疏风活血,消肿软坚。每日换药1次。
护理方法 治疗期间,应减少活动,适当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应忌食牛羊肉、海鲜等发性食物。
4.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全身与局部症状的消退程度和用药时间而定。显效:1周内发热等全身症状与局部红肿热痛全部消退;有效:1周内体温已正常,患肢红肿热痛逐渐好转,2周内症状全部消退,反复发作者,3周内皮色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弹力有所恢复;无效:2周内症状均未消退。
5.治疗结果 本组100例,显效32例,有效68例,总有效率100%。说明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通过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下肢 丹毒疗效显著,且患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内服汤剂:称取溪黄草22g、岩青兰6g、小龙胆草12g、红铁泡刺35g、翠羽草9g、大丁草20g、仙桃草12g、白背叶7g、惊风草6g、复叶披麻草根6g。水煎制成汤剂。外敷中药:称取狗脚迹12g、泡掌筒12g、观音莲6g、野席草根35g、苦草12g、功劳子7g。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
实施例二:内服汤剂:称取溪黄草30g、岩青兰9g、小龙胆草15g、红铁泡刺40g、翠羽草12g、大丁草30g、仙桃草15g、白背叶9g、惊风草9g、复叶披麻草根9g。水煎制成汤剂。外敷中药:称取狗脚迹15g、泡掌筒15g、观音莲9g、野席草根40g、苦草15g、功劳子9g。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
实施例三:内服汤剂:称取溪黄草15g、岩青兰3g、小龙胆草9g、红铁泡刺30g、翠羽草6g、大丁草9g、仙桃草9g、白背叶5g、惊风草3g、复叶披麻草根3g。水煎制成汤剂。外敷中药:称取狗脚迹9g、泡掌筒9g、观音莲3g、野席草根30g、苦草9g、功劳子5g。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组合物。祖国医学认为丹毒的发生是由于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或由于皮肤粘膜的破损,感染邪毒而诱发。本发明选择中药溪黄草、岩青兰、小龙胆草、红铁泡刺、翠羽草、大丁草、仙桃草、白背叶、惊风草、复叶披麻草根,水煎内服,选择狗脚迹、泡掌筒、观音莲、野席草根、苦草、功劳子,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外敷。经临床试验,总有效率为100,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