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难于根治,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比例(7-10%)最终会发展为胃癌。因此,如何治疗慢性胃炎,并阻止向胃癌发展,是目前胃病治疗中的主要课题。常见的西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方面无特效药,它的治疗方案采用的仅仅是给予对症治疗,监测病变情况,一旦发现其癌变,即给予手术切除。相对于西药,中成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目前正式投放市场的仅仅有养阴清胃颗粒、摩罗丹等几个品种,而且它们在临床应用上还存在如下的缺点:(1)养阴清胃颗粒由石斛、知母、竟连、苦参、茯苓、白术、黄芪等组成,以养阴清胃、健脾和中为治则,主要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郁热蕴胃、伤及气阴证,虽然疗效尚满意,但价格较高,口感较差;(2)摩罗丹,其主要成分为三七、茵陈、鸡内金等,功能主要为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和不典型增生有消除的作用,但对其它症型无明显消除作用,因此其治疗症型有局限,难于满足广大患者的临床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克服现有中药价格高、口感差和治疗症型有局限的缺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包括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组分:
黄连 1-6 白花蛇舌草 3-9 沙棘油 0.3-3
元胡 3-6 焦山楂 3-6 生麦芽 1-6
鸡内金 1-6 干姜 1-6
上述中药配方的优选配比是:
黄连 3-5 白花蛇舌草 6-8 沙棘油 0.5-1份
元胡 3-4.5 焦山楂 4-6 生麦芽 3-5
鸡内金 3-5 干姜 4-5.5
一种上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的制备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一)黄连粉碎成细粉;(二)提取干姜中的挥发油;(三)将元胡、白花蛇舌草、山楂用乙醇提取,醇提后的药渣与姜药渣、麦芽、鸡内金一起加水煎煮,滤过,浓缩成浸膏,备用;(四)混合:上述三个步骤完成后,将沙棘油与黄连细粉拌匀,再与提取浸膏混合。
上述制备工艺还包括剂型制备。
上述剂型为胶囊时,将上述中药的混合物烘干、粉碎、制粒,装入胶囊中,即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组方合理,适应症全面:不仅考虑到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又考虑到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因素,因此本发明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症等,因而有较全面地适应症。
2、成本低:本发明组方药物原料资源丰富,工艺简单易行,因此降低了成本,为患者长期服用创造了条件。
3、无毒副作用:本发明进行毒性试验显示,未见明显毒性和副作用,未测出半数致死量,因而长期服用无毒副反应。
4、服用方便,口感良好:本发明制剂合理,口感良好,患者易于接受。
5、疗效显著:经初步临床试验,本发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病变治疗有良好疗效。经治疗后胃镜检查94.5%胃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83.5%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或达到轻度;该药还有良好的促进溃疡愈合作用,溃疡愈合率8&5%;尤其在抗腺体萎缩、肠化增生方面有较理想的疗效。
6、适应症广泛:不仅可很好地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各种症状,药效学方面也表明在抗炎、抗溃疡、止血等方面也有良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与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及劳倦过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其病位随以胃为中心,但涉及肝、胆、脾、肾诸脏腑;病机常与寒热错杂,脾胃不和有密切关系,并涉及痰、气、食积等。治疗方法目前甚多不一。本发明采用了温中消痞,清热化滞,理气止痛之法,在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方选用干姜辛开温中,调胃暖脾;用黄连解毒泄火,健胃;鸡内金健脾消滞,行气活血;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萎防癌;元胡疏肝理气止痛;沙棘油具有防萎抗癌之功效;辅以山楂、生麦芽等消积开胃、扶助后天,诸药合用,供奏辛开苦降,调中健胃之功,并有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效。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论述。
以下以重量来计算组分。
实施例1:
黄 连60g 白花蛇舌草30 沙棘油10g 元胡30g
焦山楂30g 生麦芽 10g 鸡内金20g 干姜40g
实施例2:
黄 连10g 白花蛇舌草30g 沙棘油30g 元胡30g
焦山楂60g 生麦芽 10g 鸡内金50g 干姜10g
实施例3:
黄 连30g 花蛇舌草 60g 沙棘油10g 元胡30g
焦山楂40g 生麦芽 50g 鸡内金40g 干姜40g
实施例4:
黄 连50g 白花蛇舌草60g 沙棘油10g 元胡45g
焦山楂55g 生麦芽 30g 鸡内金5g 干姜40g
实施例5:
黄 连46g 白花蛇舌草70g 沙棘油6g 元胡38g
焦山楂48g 生麦芽 35g 鸡内金35g 干姜45g
其中以实施例5的配比为最佳实施例,实施例3、4的治疗效果优于实施例1、2。
上面所说到的实施例1~5中的中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黄连粉碎成细粉,粉碎目数为120目;
(二)提取干姜中的挥发油;
(三)将元胡、白花蛇舌草、山楂用乙醇提取,醇提后的药渣与姜药渣、
麦芽、鸡内金一起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h,滤过,浓缩成浸膏,备
用;
(四)混合:上述三个步骤完成后,将沙棘油与黄连细粉拌匀,再与提取
浸膏混合。
上述实施例还可包括剂型的制备步骤,以剂型是胶囊为例,将上面第四步骤得到的混合物烘干、粉碎、制粒,装入胶囊中即成。若制备冲剂,黄连粉碎目数应当为200目。
服用方法:每天三次,每次服用量相当于生药16~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