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65930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04219.2

申请日:

2001.02.26

公开号:

CN1310164A

公开日:

2001.08.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1.5|||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1.2.26

IPC分类号:

C07C50/18; C07C45/90; A61K35/78

主分类号:

C07C50/18; C07C45/90; A61K35/78

申请人:

陈广耀;

发明人:

陈广耀; 马双成; 邓少伟

地址:

100053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线阁街10号基业大厦8层北京太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萃取法从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和物中分离纯化大黄素甲醚的方法。根椐酸碱质子理论的原理,选择适宜的溶剂,使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之间的Pka之差加大,进而用PH梯度萃取法使二者达到良好的分离。本方法制备的大黄素甲醚的纯度可达98.5%以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分离制备大黄素甲醚的方法,包括溶解、萃取、沉淀、过滤 和重结晶等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入含 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和物,所得乙酸乙酯溶液置于分离容器 中,加入1-3倍0.2-1%的强碱性无机试剂萃取2-3次,萃取液加 酸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即得大黄素甲醚。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强碱性无机试剂是氢 氧化钾。
3: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强碱性无机试剂是氢 氧化钠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以强碱性无机试剂萃 取2-3次后,萃取液加6NHCL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 结晶,即得大黄素甲醚。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含有大黄素甲醚和大 黄酚的混和物是按照下述方法制备获得:将含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 的原药材粉末,以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回收乙醇,在浓缩液当中加入 乙醚进行萃取,弃去残渣,在乙醚萃取液当中加入5%碳酸氢钠液, 进行萃取,取乙醚液,加入5%碳酸钠液萃取,进一步取乙醚液,加 入5%氢氧化钠液萃取,将所得水溶液酸化后过滤,得黄色粉末,加 入热异戊二醇,留取不容物,加入热吡啶液,使其溶解,取所得吡啶 液,浓缩得到红黄色结晶,即为含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合物。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含有大黄素甲醚和大 黄酚的原药材粉末是大黄。
7: 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含有大黄素甲醚和大 黄酚的原药材粉末是虎杖。
8: 一种分离制备大黄酚的方法,包括溶解、萃取、沉淀、过滤和重 结晶等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加入含有大 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和物,所得乙酸乙酯溶液置于分离容器中,加 入1-3倍0.2-1%的强碱性无机试剂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 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分离得到大黄素甲醚,萃 取后的乙酸乙酯溶液继续用0.2-1%的强碱性无机试剂萃取6-8次, 弃去萃取液,再用2-3%NaOH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中和至 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可得大黄酚。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强碱性无机试剂是氢 氧化钾。
10: 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强碱性无机试剂是氢 氧化钠。

说明书


一种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萃取法从含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中药提取混和物中分离纯化大黄素甲醚的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大黄素甲醚是一种存在于多种中草药当中的有效成份,对人体宫颈癌海拉(Hela)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植物体内的大黄素甲醚多与大黄酚共同存在。由于这两个化合物结构相似、极性相近,因而分离工作较为困难。目前,在大黄游离蒽醌的分离中,用PH梯度萃取法及分步结晶法可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达到很好的分离;而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和物之间的分离,只能用色谱法才能进行有效分离,但色谱法费时、收率低、成本高且工艺复杂。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筛选,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从而制备出纯度高的大黄素甲醚。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地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制备大黄素甲醚的方法,以及有效制备大黄酚的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是基于酸碱质子理论的原理,选择适宜的溶剂,使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之间的Pka之差加大,进而用PH梯度萃取法使二者达到良好的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按照常规方法制备含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合物。取大黄粉,以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回收乙醇,在浓缩液当中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弃去残渣,在乙醚萃取液当中加入5%碳酸氢钠液,进行萃取,取乙醚液,加入5%碳酸钠液萃取,进一步取乙醚液,加入5%氢氧化钠液萃取,将所得水溶液酸化后过滤,得黄色粉末,加入热异戊二醇,留取不容物,加入热吡啶液,使其溶解,取所得吡啶液,浓缩得到红黄色结晶,即为含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合物。

    然后,以乙酸乙酯作为溶剂,溶解上述混和物,将所得乙酸乙酯溶液置于分离容器中,加入1~3倍0.2~1%的强碱性无机试剂(KOH或NaOH)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即得大黄素甲醚。

    将上述方法萃取后的乙酸乙酯溶液继续用原试剂萃取6~8次,弃去萃取液,再用2~3%NaOH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可得大黄酚。

    由于现有技术当中的柱层析色谱法,用于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存在如上所述的缺点,本发明方法明显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关本发明方法的报道。以本方法制备的大黄素甲醚的纯度可达98.5%以上。

    概括来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与柱层析相比便于操作。

    ②节省费用,节约时间,降低成本。

    以制备1g大黄素甲醚为例对萃取法与柱层析法进行比较(以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和物为原料计算),详见下表:萃取法柱层析法工艺步骤溶解→萃取→沉淀→过滤→重结晶溶解→拌样→装柱→上柱→洗脱→检测→合并→重结晶关键步骤溶剂和萃取液的选择(一旦选择好,便于掌握)装柱、吸附剂的选择与处理、流速、环境温度(重现性较差)实验时间1-2天4-6天主要试剂与成本乙酸乙酯4000ml,氢氧化钠300g,盐酸1000ml,约合200元石油醚18000ml,乙酸乙酯1000ml,硅胶H 1000g,约合450元收率60%以上30-40%

    实施例1:大黄素甲醚的分离

    取大黄5公斤,粉碎,过10目筛,用95%乙醇回馏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所得流浸膏用适量蒸溜水稀释,然后用氯仿萃取5次(2000ml X3次,1500ml X2次)合并萃取液后,用5% Na2CO3水溶液萃取至不含有大黄素,弃去萃取液,母液回收氯仿至干,残渣用热异戊二醇溶解去掉芦荟大黄素,不溶物加入乙酸乙酯至完全溶解,加入相对于乙酸乙酯溶液1-3倍0.2-1%的强碱性无机试剂(KOH或NaOH)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即得大黄素甲醚。

    实施例2:大黄酚的分离

    重复实施例1的方法,获得大黄素甲醚后,剩余母液继续用0.2-1%的强碱性无机试剂(KOH或NaOH)萃取6-8次,弃去萃取液,再用2-3% NaOH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可得大黄酚。

    实施例3:从虎杖中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

    取虎杖10公斤,粉碎,过10目筛,用95%乙醇回馏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所得流浸膏用适量蒸溜水稀释,然后用氯仿萃取5次(2000ml X3次,1500ml X2次),合并萃取液后,用5% Na2CO3水溶液萃取至不含有大黄素,弃去萃取液,母液回收氯仿至干,残渣用乙酸乙酯溶解,加入1-3倍0.2-1%的强碱性无机试剂(KOH或NaOH)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即得大黄素甲醚。母液继续用原试剂萃取6-8次,弃去萃取液,再用2-3%NaOH萃取2-3次,萃取液用6NHCL中和至中性,沉淀、过滤、干燥、重结晶,可得大黄酚。

一种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分离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萃取法从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混和物中分离纯化大黄素甲醚的方法。根椐酸碱质子理论的原理,选择适宜的溶剂,使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之间的Pka之差加大,进而用PH梯度萃取法使二者达到良好的分离。本方法制备的大黄素甲醚的纯度可达98.5%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