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药物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纯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二)背景技术
益肝灵片为我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收载品种,为水飞蓟素单味制剂,由于它具有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多年来一直作为保肝药物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经调研,目前该药销售量较低,一则是由于治疗肝炎的新药不断问世,老药受到冲击,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水飞蓟素本身是水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却被制成了片剂剂型。该片剂的制备工艺是将该药物与几种辅料混合后经过压制成型,剂型本身存在着影响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问题。有文献研究了益肝灵片剂的溶出度,其结果为:国内6个厂家生产的益肝灵片剂及德国MADAUS药厂生产的利肝隆片的溶出度:30min益肝灵片溶出均低于30%,利肝隆为50%;120min最大溶出益肝灵不超过43%,利肝隆约55%。该结果表明了益肝灵片溶出缓慢,溶出率低,故生物利用度差。同时,提示了对于水难溶性的水飞蓟素制成片剂欠合理,应进行剂型改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药物的缺点,提供一种由水飞蓟素为有效成分、溶出速度快、溶出量大、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以及这种药物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药物,是由水飞蓟素作为有效成分制成的滴丸。
本发明的治疗急、慢性肝炎地药物,其最佳配比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水飞蓟素 4-13g
聚乙二醇 27-36g
吐温-80 适量
本发明的治疗急、慢性肝炎的药物,所述的聚乙二醇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聚乙二醇10000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药物的制备工艺,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水飞蓟素粉碎过筛,置适宜容器内与聚乙二醇混合均匀,置沸水浴上加热至基质熔化后,高速搅拌,保温20~40分钟,使之成为混合均匀的熔化液;
②将以上熔化液转移至滴丸装置的储液罐中,封闭,使其处于适宜的真空状态,70~85℃保温30分钟,同时以10~20转/分速度搅拌;
③冷却柱中加入二甲基硅油,冷凝液最下段的温度在10℃左右;
④滴头内径为2-5mm,滴速为25~35滴/分钟,将熔化液自上而下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凝液,整理即得。
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其中的一种即为水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载体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这是一种制备高效、速效制剂的新技术。其理论依据为,药物的吸收率取决于溶出速率,根据Noges-Whitneg方程,溶出速率随分散度的增加而提高。如果将药物形成分子分散体,而载体材料又为水溶性的,则可以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与吸收,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成为高效、速效制剂。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匀,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使之充分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使之迅速收缩凝固而成丸剂,该剂型是利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最适宜的剂型。故我们选择将益肝灵片剂改为滴丸剂型。
制备本发明的滴丸,我们选择常用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PEG4000,PE6000,PEG10000作为载体。该载体材料分子量大,分子是由两列平行的螺旋链状所组成,经熔融后再凝固时,螺旋的空间造成晶格的缺损,这种缺损可改变晶体的性质,如溶解度、溶出速率、吸附能力以及吸湿性等。水飞蓟素主要成分的分子量为482.43,分子量小,在熔融时可插入螺旋链中形成填充型固态溶液,即以分子状态进行分散。这种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高,吸收好。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我们选择熔融法,药物与载体的熔化温度约100℃,保温温度约80℃,冷凝液的温度10℃左右,当熔化液滴入冷凝液中时,由于骤冷,粘度迅速增大,便阻滞了已经分散了的水飞蓟素分子再聚集结晶,成为无定形状态或亚稳态,其溶解度和溶出速率都比多晶型的其它状态大。另外PEG4000、6000、10000均具有熔点低(55-60℃),毒性小,在胃肠道内不被吸收,不干扰药物的含量分析等优点。综上所述,选用水溶性的PEG4000、6000、10000作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滴丸,由于载体提高了水飞蓟素的可湿润性,保证了药物高度分散性及对药物的抑晶性,均对药物的溶出产生了促进作用,达到了提高水飞蓟素生物利用度,提高其疗效的目的。
1.本发明的滴丸与原剂型-益肝灵片剂崩解时限的比较
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IIA崩解时限检查法进行检查,该法用于检查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的崩解情况,该法规定糖衣片剂均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散。我们利用LB-881B型六管崩解仪(无锡科达仪器厂),按照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对国内三个厂家生产的益肝灵片(糖衣片)及本发明的滴丸分别进行了检查,其结果为:济南东风制药厂生产的0108014批片剂,34分钟内6片全部崩解;济南民康制药厂生产的000501批片剂,30分钟内,6片全部崩解,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000629批片剂,1小时内6片均为糖衣层沿圆周裂开,部分糖衣层脱落,片剂均没有崩解,本发明的滴丸,三批(021024、021028、021029)共18粒均在8分钟内全部溶散,以上结果表明,片剂的崩解时限是滴丸溶散时限的4倍以上。
2.本发明的滴丸与原剂型-益肝灵片剂体外溶出度的对比研究
溶出度是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是其吸收的限制过程。但片剂的崩解时限与体内的吸收并不都存在着平行关系,而了解机体吸收的可靠方法是对该制品进行活体的生物利用度测定,但测定血药浓度,尿药排泄速率及其代谢物等方法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以此来控制产品的质量,成本太高,不可能用作质量检查的常规方法。实验证明很多药物的片剂体外溶出与吸收有相关性,因此溶出度测定法作为反映或模拟体内吸收情况的试验方法在评定片剂质量上有着重要意义。故在片剂中除规定有崩解时限外,对含有在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与其他成分容易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久贮后溶解度降低的药物、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药物片剂需进行溶出度测定以控制或评价其质量。
益肝灵片剂为水难溶性药物压制成的片剂,应该对其进行溶出度测定,以反映该产品的质量。
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转篮法)规定仪器及方法进行测定,其中溶剂为PH1-2的酸水900ml,转速100转/分,水浴温度37±0.3℃,片剂投入1片,滴丸投入量相当水飞蓟宾38.5mg,分别于10、20、30、60、90、120、240分钟,取溶液5ml,0.8um滤膜过滤,同时补充同温度的溶剂5ml,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88nm处测定上述各时间点取出的各样品液的吸收值,计算水飞蓟素的含量,并计算每片的溶出量及溶出度,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滴丸及益肝灵片溶出度实验数据
溶出度(%)
10(min) 20(min) 30(min) 60(min) 90(min) 120(min) 240(min)
滴丸 58.17 66.84 70.43 71.19 71.39 71.76 70.89
济南民
无吸收 0.99 4.02 10.22 20.56 25.91 28.39
益 康药厂
肝 济南东
1.03 1.12 1.74 9.49 16.32 20.23 28.03
灵 风药厂
片 上海汉
无吸收 无吸收 2.45 20.74 36.40 39.77 43.44
殷药厂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的滴丸在PH为1-2的酸水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远远大于益肝灵片剂。本发明的滴丸的溶出速度相当快,在10分钟时溶出度达到58.6%,而三个药厂生产的片剂几乎无溶出;20分钟时,滴丸的溶出度达到68-71%,三个厂家的片剂的溶出很少,或几乎无溶出;30分钟时滴丸的溶出度达到近70.0%,分别为济南民康药厂生产的片剂的17倍,济南东风药厂生产的片剂的40倍,上海汉殷药厂生产的片剂的28倍;60分钟时,滴丸的溶出度依次为三个厂家生产片剂的7、7.5、3.43倍;120分钟时,依次为2.76、3.53、1.8倍。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滴丸的体外溶出速度比片剂快,溶出量比片剂多,这有利于机体的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保证药物的疗效。
3.药理毒理研究
水飞蓟滴丸具有改善肝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为验证其疗效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及主要药效学实验如下:
3.1急性毒性研究:
因本发明的滴丸为纯中药制剂,经预试无法测出LD50,故测定最大给药量。一日内给小鼠灌胃水飞蓟素滴丸11.44g/kg(相当于含水飞蓟素1.88g/kg·日),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480倍以上;在观察期间,动物饮食、活动均正常,毛色光洁,大、小便未见异常,连续观察七天,动物体重增加,无一死亡,表明滴丸小鼠的灌胃最大耐受量在11.44g/kg·日以上。
3.2长期毒性研究:
选用Wistar大鼠160只,5-6周龄,体重65g左右,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40只。空白组灌胃自来水,给药组分别按1.4g/kg、0.7g/kg、0.35g/kg鼠重灌胃,灌胃容量1ml/100g体重。相当于60kg人临床日用量的60倍、30倍、15倍,连续给药6个月,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体重变化、食量、水量,试验期间分别于给药第7周、20周末,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中随机取15只大鼠经颈静脉取血,检测血液常规、血生化学指标;于给药第13周、26周末每组各随机活杀动物15只,取血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主要脏器的组织学检查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表明:连续给滴丸6个月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比较血常规、血生化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各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病变。各组剩余的10只动物,停药并继续观察2个月后,重复检测以上指标,也未发现毒副作用和延迟毒性反应,说明本药拟采用的临床用药剂量和疗程是安全的。
3.3主要药效学实验:
3.3.1本发明的滴丸对小鼠D-半乳糖胺盐酸盐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96只体重30g左右,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滴丸高、中、低剂量组,片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按表1剂量(容量为0.2ml/10g体重)灌胃给药5天。于第4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盐酸盐650mg/kg,20小时后摘眼球取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取肝脏做组织学检查。结果见表2。
表2: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Tibl的影响:(n=2,x±s)
组别 剂量mg/kg ALT TIBL
正常组 N.S 49.4±23.2*** 10.6±8.0
模型组 N.S 267.8±212 9.6±2.4
滴丸 92.4 72.9±25.8** 9.11±5.3
滴丸 46.2 88.9±34.7* 10.1±5.9
滴丸 23.1 108.9±57.3* 12.4±8.1
益肝灵片 92.4 77.1±61.4* 10.1±5.7
益肝灵片 46.2 88.2±57.0* 8.0±3.1
益肝灵片 23.1 149.1±98.7 8.1±3.1
与模型组比*p<0.05;**p<0.01;***p<0.001;
由表2看出,模型组小鼠血清的ALT明显高于正常组,表明造模成功。滴丸三个剂量组及片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ALT明显低于模型组,且滴丸的该作用有优于片的趋势。
3.3.2本发明的滴丸对CCl4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取大鼠96只,雄性,体重28g左右,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滴丸高、中、低剂量组,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20%CCL4橄榄油溶液0.2m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7周,并同时给予相应药物,与实验末,动物麻醉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及肝脏的羟脯氨酸(HYP)含量,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见表3、4:
表3:对CCL4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TP、ALB的影响
组别 剂量 ALT(IU/L) AST(IU/L) TP(g/L) ALB(g/L)
(mg/kg)
正常组 N.S 32.5±5.5*** 92.4±19.5*** 47.1±6.8 26.2±3.5
模型组 N.S 1169.5±659.1 743.6±462.3 44.6±4.0 26.4±2.1
滴丸 69.3 57.1±34.2***△ 128.5±27.8***△ 56.0±6.9*** 30.7±4.2***
滴丸 34.6 217.8±109.7***△△ 236.6±88.4**△ 53.6±10.1** 29.9±5.1*
滴丸 17.3 544.1±283.7**△△ 376.3±159.6*△△ 49.7±3.9** 28.0±1.7*
益肝灵片 69.3 139.7±117.8*** 163.1±57.8*** 58.4±6.9*** 30.8±2.5***
益肝灵片 34.6 389.7±150.7** 335.9±117.6** 60.3±7.2*** 31.9±3.3***
益肝灵片 17.3 1054.4±489.9 695.0±295.3 55.8±7.9*** 30.2±3.7**
与模型组比*p<0.05;**p<0.01;***p<0.001;
与同剂量的阳性药益肝灵片比△P<0.05;△△P<0.01;△△△P<0.001
由表3看出,与模型组比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和片剂的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TP、ALB的含量;且滴丸降低ALT、AST的作用明显优于同剂量的片剂。
表4:对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肝脏系数及HYP含量的影响(n=10,x±s)
组别 剂量(mg/kg) 肝脏系数(g/100g) Hyp(μg/10mg)
正常组 N.S 3.401±0.438*** 0.01095±0.0036**
模型组 N.S 5.052±0.492 0.01589±0.0035
滴丸 69.3 4.079±0.300*** 0.0133±0.0014*
滴丸 34.6 4.471±0.557* 0.01315±0.0022*
滴丸 17.3 4.614±0.528* 0.01591±0.0039
益肝灵片 69.3 4.081±0.35*** 0.0139±0.0003
益肝灵片 34.6 4.507±0.712* 0.01599±0.003
益肝灵片 17.3 4.519±0.498* 0.01585±0.0021
与模型组比*p<0.05;**p<0.01;***p<0.001
由表4看出,与模型组比滴丸和片均能明显降低肝脏系数和肝组织中的羟脯氨酸的含量。
4.小结与评价
本发明的滴丸的溶散时限大大小于片剂的的崩解时限。并且本发明的滴丸的体外溶出的速度比片剂快得多,溶出量比片剂大,这有利于机体的吸收,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保证了疗效。
同时,由本发明的滴丸的药理毒研究表明:小鼠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在11.44g/kg·日以上。大鼠6个月的长期毒性研究及2个月的恢复期观察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表明临床上应用其常用量是安全的;药效学显示本发明的滴丸对D-半乳糖胺盐酸盐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优于益肝灵片剂。
因此,本发明的药物具有溶出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同时,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成品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四)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例
取水飞蓟素10.5g,粉碎为细粉,置容器内与31.5g聚乙二醇4000混合均匀,置沸水浴上加热至基质熔化后,高速搅拌,保温20分钟,使之成为色泽均匀的棕黄色熔化液;将以上熔化液转移至滴丸机的储液罐中,封闭,使其处于适宜的真空状态,70℃保温30分钟,同时以1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冷却柱中加入二甲基硅油,冷凝液的温度自顶端依次向下1/3处,1/2处梯度降温分别为40℃,28℃,10℃;滴头内径为3mm,外经为4mm。滴速为25滴/分钟,将熔化液自上而下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凝液,整理即得,制得滴丸为1000粒。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三次,一次9粒。
2.实施例
取水飞蓟素6g,粉碎为细粉,置容器内与36g聚乙二醇10000及适量的吐温-80混合均匀,置沸水浴上加热至基质熔化后,高速搅拌,保温40分钟,使之成为色泽均匀的棕黄色熔化液;将以上熔化液转移至滴丸机的储液罐中,封闭,使其处于适宜的真空状态,80℃保温30分钟,同时以1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冷却柱中加入二甲基硅油,冷凝液的温度自顶端依次向下1/3处,1/2处梯度降温分别为50℃,30℃,10℃;滴头内径为3mm,外经为4mm。滴速为25滴/分钟,将熔化液自上而下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凝液,整理即得,制得滴丸为1000粒。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三次,一次12粒。
3.实施例
取水飞蓟素8g,粉碎为细粉,置容器内与34g聚乙二醇6000混合均匀,置沸水浴上加热至基质熔化后,高速搅拌,保温30分钟,使之成为色泽均匀的棕黄色熔化液;将以上熔化液转移至滴丸机的储液罐中,封闭,使其处于适宜的真空状态,70℃保温30分钟,同时以1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冷却柱中加入二甲基硅油,冷凝液的温度自顶端依次向下1/3处,1/2处梯度降温分别为40℃,28℃,10℃;滴头内径为3mm,外经为4mm。滴速为30滴/分钟,将熔化液自上而下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除去表面的冷凝液,整理即得,制得滴丸为1000粒。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三次,一次12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