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164820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01849.7

申请日:

2010.06.07

公开号:

CN102059601A

公开日:

2011.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4B 5/48申请日:20100607|||公开

IPC分类号:

B24B5/48

主分类号:

B24B5/48

申请人:

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谭义银

地址: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珠江路11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代理人:

曹祖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内孔加工设备的上下料装置,尤其是一种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相夹形成料道,在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的底端部架设有推料杆,所述推料杆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料与下料。本发明可以避免工件间用力挤压的情况,及轴承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伤与擦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包括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臂 (1) 与料 道右臂 (2), 料道左臂 (1) 与料道右臂 (2) 相夹形成料道, 其特征是 : 在料道左臂 (1) 与料 道右臂 (2) 的底端部架设有推料杆 (3), 所述推料杆 (3) 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 料与下料。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料道左臂 (1) 与料道右臂 (2) 呈平行设置。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料道左臂 (1) 与水平面呈 40 ~ 50°的夹角, 料道右臂 (2) 与水平面呈 40 ~ 50°的夹角。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推料杆 (3) 包 括主杆体 (3.1)、 左端块 (3.2) 与右端磁极孔板 (3.3), 在主杆体 (3.1) 的左端面内侧上固 定连接有左端块 (3.2), 在主杆体 (3.1) 的右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右端磁极孔板 (3.3), 在主杆体 (3.1) 上开设有主杆安装孔 (3.11), 所述主杆安装孔 (3.11) 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 向呈平行设置 ; 在左端块 (3.2) 上开设有端块孔 (3.21), 所述端块孔 (3.21) 的轴线与料道 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 ; 右端磁极孔板 (3.3) 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 (3.1) 的前壁面的后侧, 在 右端磁极孔板 (3.3) 上开设有磁极孔 (3.31), 在右端磁极孔板 (3.3) 的右端部前壁面固定 连接有挡板 (3.32), 所述挡板 (3.32) 与主杆体 (3.1) 的右端面形成料口 (3.4)。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的主杆体 (3.1) 为一长方柱体。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其特征是 : 在左端块 (3.2) 的 前壁面上固定设有凸棱 (3.22), 在左端块 (3.2) 的后壁面与主杆体 (3.1) 的后壁面平齐, 所 述凸棱 (3.22) 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 (3.1) 的前壁面的后侧。
7: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其特征是 : 所述右端磁极孔板 (3.3) 的后壁面位于主杆体 (3.1) 的后壁面的前侧。

说明书


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内孔加工设备的上下料装置, 尤其是一种轴承内孔磨床自动 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磨孔设备 3MZ203 上下料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第一工件是磨削部位的 工件, 其端面是磁极, 磁极的作用是将工件牢牢收住, 保证其端面贴紧在磁极的表面。第一 工件的外径上有后支承块和下支承块, 使用过程中, 通过调整后支承块和下支承的距离就 可以调整工件的中心位置 O 与磁极旋转中心 O1 的距离和位置 e。当工件中心 O 调整到磁极 旋转中心坐标的第四象限时, 工件就能稳定旋转定位, 实现磨孔工件的夹装。 压板通过弹簧 的弹力, 起到辅助稳固作用, 当第一工件完成内孔磨削后, 推料杆推动第二工件, 将第一工 件从磨削部位挤出去, 这时第二工件被推到第一工件的磨削区, 当推料杆缩回后, 第三工件 在重力的作用下, 落到第二工件的部位, 如此循环往复, 实现套圈的上下料。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在第二工件挤压第一工件的过程中, 由于后支承和下支承 都是合金类材料, 硬度很高, 因此工件表面碰伤很严重。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轴承行业的产 品质量, 尤其是现在用户对无异音轴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绝不能出现这种滚道表面碰 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工件间用力挤压 的情况、 可以避免轴承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伤与擦痕、 提高轴承质量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 上下料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 所述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包括间隔设置 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 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相夹形成料道, 在料道左臂与料 道右臂的底端部架设有推料杆, 所述推料杆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料与下料。
     所述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呈平行设置。所述料道左臂与水平面呈 40 ~ 50°的夹 角, 料道右臂与水平面呈 40 ~ 50°的夹角。
     所述推料杆包括主杆体、 左端块与右端磁极孔板, 在主杆体的左端面内侧上固定 连接有左端块, 在主杆体的右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右端磁极孔板, 在主杆体上开设有主 杆安装孔, 所述主杆安装孔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 ; 在左端块上开设有端块孔, 所述端块孔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 ; 右端磁极孔板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的前壁 面的后侧, 在右端磁极孔板上开设有磁极孔, 在右端磁极孔板的右端部前壁面固定连接有 挡板, 所述挡板与主杆体的右端面形成料口。
     所述的主杆体为一长方柱体。
     在左端块的前壁面上固定设有凸棱, 在左端块的后壁面与主杆体的后壁面平齐, 所述凸棱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的前壁面的后侧。所述右端磁极孔板的后壁面位于主杆体的后壁面的前侧。
     本发明在上下料时避免工件间用力挤压的情况, 避免了轴承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 伤与擦痕, 提高了轴承质量。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技术描述的自动磨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本发明中推料杆的主视图。 图 4 是本发明中推料杆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 : 该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包括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 臂 1 与料道右臂 2, 料道左臂 1 与料道右臂 2 相夹形成料道, 料道左臂 1 的底端部为下部左 料道 7, 料道右臂 2 的底端部为下部右料道 8, 在料道左臂 1 与料道右臂 2 的底端部架设有 推料杆 3, 所述推料杆 3 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料与下料。 所述料道左臂 1 与料道右臂 2 呈平行设置。所述料道左臂 1 与水平面呈 40 ~ 50 度的夹角, 料道右臂 2 与水平面呈 40 ~ 50 度的夹角。
     所述推料杆 3 包括主杆体 3.1、 左端块 3.2 与右端磁极孔板 3.3, 在主杆体 3.1 的 左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左端块 3.2, 在主杆体 3.1 的右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右端磁极 孔板 3.3, 在主杆体 3.1 上开设有主杆安装孔 3.11, 所述主杆安装孔 3.11 的轴线与料道长 度方向呈平行设置 ; 在左端块 3.2 上开设有端块孔 3.21, 所述端块孔 3.21 的轴线与料道长 度方向呈平行设置 ; 右端磁极孔板 3.3 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 3.1 的前壁面的后侧, 在右端 磁极孔板 3.3 上开设有磁极孔 3.31, 在右端磁极孔板 3.3 的右端部前壁面固定连接有挡板 3.32, 所述挡板 3.32 与主杆体 3.1 的右端面形成料口 3.4。
     所述的主杆体 3.1 为一长方柱体。
     在左端块 3.2 的前壁面上固定设有凸棱 3.22, 在左端块 3.2 的后壁面与主杆体 3.1 的后壁面平齐, 所述凸棱 3.22 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 3.1 的前壁面的后侧。
     所述右端磁极孔板 3.3 的后壁面位于主杆体 3.1 的后壁面的前侧。
     工作时, 推料杆 3 推进, 工件落入挡板 3.32 与主杆体 3.1 的右端面形成的料口 3.4 内, 推料杆 3 继续推进时将工件从顺着支承的方向推进磨削区, 工件被下支承 4、 后支承 5 承 托住, 磁极 6 与工件吸合后旋转研磨, 工件磨好后推料杆 3 向外拉出, 磨好后的工件即被挡 板 3.32 向外带出, 再从磨削区轻轻取出, 将下一工件轻轻放入磨削区。如此循环往复, 实现 套圈的上下料。
     由于在工件的上料、 下料过程中, 均不会出现工件间用力挤压的情况, 避免了轴承 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伤与擦痕, 提高了轴承质量。
    

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059601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5.18CN102059601A*CN102059601A*(21)申请号 201010201849.7(22)申请日 2010.06.07B24B 5/48(2006.01)(71)申请人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地址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珠江路116号(72)发明人谭义银(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代理人曹祖良(54) 发明名称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内孔加工设备的上下料装置,尤其是一种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

2、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相夹形成料道,在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的底端部架设有推料杆,所述推料杆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料与下料。本发明可以避免工件间用力挤压的情况,及轴承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伤与擦痕。(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CN 102059604 A 1/1页21.一种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臂(1)与料道右臂(2),料道左臂(1)与料道右臂(2)相夹形成料道,其特征是:在料道左臂(1)与料道。

3、右臂(2)的底端部架设有推料杆(3),所述推料杆(3)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料与下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料道左臂(1)与料道右臂(2)呈平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料道左臂(1)与水平面呈4050的夹角,料道右臂(2)与水平面呈4050的夹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推料杆(3)包括主杆体(3.1)、左端块(3.2)与右端磁极孔板(3.3),在主杆体(3.1)的左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左端块(3.2),在主杆体(3.1)的右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右端磁极孔。

4、板(3.3),在主杆体(3.1)上开设有主杆安装孔(3.11),所述主杆安装孔(3.11)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在左端块(3.2)上开设有端块孔(3.21),所述端块孔(3.21)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右端磁极孔板(3.3)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3.1)的前壁面的后侧,在右端磁极孔板(3.3)上开设有磁极孔(3.31),在右端磁极孔板(3.3)的右端部前壁面固定连接有挡板(3.32),所述挡板(3.32)与主杆体(3.1)的右端面形成料口(3.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杆体(3.1)为一长方柱体。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内孔磨。

5、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是:在左端块(3.2)的前壁面上固定设有凸棱(3.22),在左端块(3.2)的后壁面与主杆体(3.1)的后壁面平齐,所述凸棱(3.22)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3.1)的前壁面的后侧。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右端磁极孔板(3.3)的后壁面位于主杆体(3.1)的后壁面的前侧。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059601 ACN 102059604 A 1/2页3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内孔加工设备的上下料装置,尤其是一种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背景技术0002 目前自动磨孔设备3MZ203上下料的。

6、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第一工件是磨削部位的工件,其端面是磁极,磁极的作用是将工件牢牢收住,保证其端面贴紧在磁极的表面。第一工件的外径上有后支承块和下支承块,使用过程中,通过调整后支承块和下支承的距离就可以调整工件的中心位置O与磁极旋转中心O1的距离和位置e。当工件中心O调整到磁极旋转中心坐标的第四象限时,工件就能稳定旋转定位,实现磨孔工件的夹装。压板通过弹簧的弹力,起到辅助稳固作用,当第一工件完成内孔磨削后,推料杆推动第二工件,将第一工件从磨削部位挤出去,这时第二工件被推到第一工件的磨削区,当推料杆缩回后,第三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第二工件的部位,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套圈的上下料。0003 现有。

7、技术存在的缺点是在第二工件挤压第一工件的过程中,由于后支承和下支承都是合金类材料,硬度很高,因此工件表面碰伤很严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轴承行业的产品质量,尤其是现在用户对无异音轴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绝不能出现这种滚道表面碰伤。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工件间用力挤压的情况、可以避免轴承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伤与擦痕、提高轴承质量的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0005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相夹形成料道,在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的底端部架设有推料杆,所述推料。

8、杆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料与下料。0006 所述料道左臂与料道右臂呈平行设置。所述料道左臂与水平面呈4050的夹角,料道右臂与水平面呈4050的夹角。0007 所述推料杆包括主杆体、左端块与右端磁极孔板,在主杆体的左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左端块,在主杆体的右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右端磁极孔板,在主杆体上开设有主杆安装孔,所述主杆安装孔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在左端块上开设有端块孔,所述端块孔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右端磁极孔板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的前壁面的后侧,在右端磁极孔板上开设有磁极孔,在右端磁极孔板的右端部前壁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主杆体的右端面形成料口。0008。

9、 所述的主杆体为一长方柱体。0009 在左端块的前壁面上固定设有凸棱,在左端块的后壁面与主杆体的后壁面平齐,所述凸棱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的前壁面的后侧。说 明 书CN 102059601 ACN 102059604 A 2/2页40010 所述右端磁极孔板的后壁面位于主杆体的后壁面的前侧。0011 本发明在上下料时避免工件间用力挤压的情况,避免了轴承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伤与擦痕,提高了轴承质量。附图说明0012 图1是现有技术描述的自动磨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4 图3是本发明中推料杆的主视图。0015 图4是本发明中推料杆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

10、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7 如图所示:该轴承内孔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并相互配合的料道左臂1与料道右臂2,料道左臂1与料道右臂2相夹形成料道,料道左臂1的底端部为下部左料道7,料道右臂2的底端部为下部右料道8,在料道左臂1与料道右臂2的底端部架设有推料杆3,所述推料杆3推进与拉出实现待磨内孔轴承的上料与下料。0018 所述料道左臂1与料道右臂2呈平行设置。所述料道左臂1与水平面呈4050度的夹角,料道右臂2与水平面呈4050度的夹角。0019 所述推料杆3包括主杆体3.1、左端块3.2与右端磁极孔板3.3,在主杆体3.1的左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左端块3.2。

11、,在主杆体3.1的右端面内侧上固定连接有右端磁极孔板3.3,在主杆体3.1上开设有主杆安装孔3.11,所述主杆安装孔3.11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在左端块3.2上开设有端块孔3.21,所述端块孔3.21的轴线与料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右端磁极孔板3.3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3.1的前壁面的后侧,在右端磁极孔板3.3上开设有磁极孔3.31,在右端磁极孔板3.3的右端部前壁面固定连接有挡板3.32,所述挡板3.32与主杆体3.1的右端面形成料口3.4。0020 所述的主杆体3.1为一长方柱体。0021 在左端块3.2的前壁面上固定设有凸棱3.22,在左端块3.2的后壁面与主杆体3.1的后壁面。

12、平齐,所述凸棱3.22的前壁面位于主杆体3.1的前壁面的后侧。0022 所述右端磁极孔板3.3的后壁面位于主杆体3.1的后壁面的前侧。0023 工作时,推料杆3推进,工件落入挡板3.32与主杆体3.1的右端面形成的料口3.4内,推料杆3继续推进时将工件从顺着支承的方向推进磨削区,工件被下支承4、后支承5承托住,磁极6与工件吸合后旋转研磨,工件磨好后推料杆3向外拉出,磨好后的工件即被挡板3.32向外带出,再从磨削区轻轻取出,将下一工件轻轻放入磨削区。如此循环往复,实现套圈的上下料。0024 由于在工件的上料、下料过程中,均不会出现工件间用力挤压的情况,避免了轴承外圈体外表面出现碰伤与擦痕,提高了轴承质量。说 明 书CN 102059601 ACN 102059604 A 1/3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59601 ACN 102059604 A 2/3页6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59601 ACN 102059604 A 3/3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05960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磨削;抛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