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4706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9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84179.X

申请日:

2010.09.17

公开号:

CN101973241A

公开日:

2011.02.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B60R 21/23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深圳街245号变更后: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南街777号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变更后: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21/237申请日:20100917|||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1/237

主分类号:

B60R21/237

申请人: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谭庆生; 崔向东

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深圳街24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代理人:

陈宏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起;沿中线,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将右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被折成长方形的气袋沿纵向分上片和下片,上片纵向长度小于下片纵向长度;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上片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置入壳体内的气体发生器旁边;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下片卷四周形成气袋第二折卷;气袋第二折卷置于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方。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包括架体,导轨;主折叠机构、左折叠机构、右折叠机构、锁止块、定位件、折叠尺;主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前后直线运动;左折叠机构、右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小,重量轻,操作维护简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 包括 : 将水平摊开的气袋横向折叠以减少其横向宽度 ; 其 特征在于 : 水平摊开的气袋, 沿中线分左片、 右片 ; 第一步 : 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 起, 起以减少其纵向宽度 ; 第二步 : 沿中线, 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 将右片气袋层叠两 次折起, 以减少其横向宽度, 经此步骤气袋被折成长方形 ; 将此步骤被折成长方形的气袋沿 纵向分上片和下片, 上片纵向长度大于下片纵向长度 ; 第三步 : 将第二步折叠后气袋下片 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 置入壳体内的气体发生器旁边 ; 第四步 : 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 上片卷四周形成气袋第二折卷 ; 气袋第二折卷置于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 方。
2: 实现权利要求 1 所述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的装置, 包括架体, 导轨 ; 架体上具有台架面 板; 导轨安装在架体上 ;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主折叠机构、 左折叠机构、 右折叠机构 ; 主折叠 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上方, 主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 主折叠机构可沿 导轨前后直线运动 ; 左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左侧, 左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 装有导轨, 左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 ; 右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右侧, 右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 右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主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翻 板、 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 第三左翻板、 第三右翻板 ; 每块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主折叠机 构上, 每块翻板均可以绕转轴转过一定角度 ; 翻板由下至上叠放, 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 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一翻板上, 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二左翻板和第二 右翻板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2、 3 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第一翻板宽度加上两倍 的折叠后气袋的厚度等于壳体内腔的宽度 ; 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 第三左翻板、 第三右 翻板宽度相等, 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 第三左翻板、 第三右翻板的尺寸小于壳体内腔的 一半 ; 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之间、 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 2 倍 气袋厚度, 第三左翻板、 第三右翻板的间隔与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的间隔一致。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左折叠机构包括左辅翻板, 左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左折叠机构上, 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 左辅翻板的上边缘与 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气袋下片宽度的一半。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右折叠机构包括右辅翻板, 右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右折叠机构上, 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 右辅翻板的上边缘与 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等于 150mm, 小于等于气袋纵向尺寸的一半。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定位件 ; 架体上还具 有台架罩板 ; 台架面板安装在台架罩板上, 定位件安装在台架面板上 ; 定位件中心线距台 架罩板边缘距离等于气袋定位中心距展开气袋的下边缘距离, 壳体中心线到工作台边缘的 距离等于气袋纵向宽度的五分之二。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锁止件, 锁止件包括 第一锁止块、 第二锁止块、 第三锁止块 ; 第一锁止块连接固定在主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 用于锁止主折叠机构 ; 第二锁止块连接固定在左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 用于锁止左折叠 机构 ; 第三锁止块连接固定在右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 用于锁止右折叠机构。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折叠尺, 折叠尺宽度 2 =壳体内腔宽度 - 气袋厚度 × 折叠次数。

说明书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与工装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 特别适用于汽车乘员安全气囊的折叠。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气囊组装设备价格昂贵, 占地面积大, 操作复杂, 维护困难。
     已知的环抱式气囊折叠机, 公告号 CN101654092A, 公开的是一种不同于本发明的 气囊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 包括机架、 工作台、 推压组件、 升降机构和控制装置, 其下压机构 由伺服电机驱动, 下模组件由设于工作台上的可拆卸的下模板、 下模底座、 安装于下模底座 上的可拆卸的下模具组成, 下模板嵌入工作台台面。其缺点是零件庞杂, 机构复杂, 设备体 积庞大, 运行繁琐, 维护困难。
     已知的一种折叠气袋的机械, 公告号 CN1132701A, 公开的是一种不同于本发明的 气囊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 包括一个横向折叠气袋的横向折叠单元, 以及一个纵向折叠气
     袋的纵向折叠单元, 工作台上装有一对夹具和一对纵向折叠棒。其缺点是折叠装置的结构 复杂, 折叠工序操作繁琐, 折叠方法繁琐, 节拍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方法繁 琐, 设备价格昂贵, 占地面积大, 操作复杂, 维护困难等问题。
     本发明气囊手工折叠方法, 包括 : 将水平摊开的气袋横向折叠以减少其横向宽度 ; 其特征在于 : 水平摊开的气袋, 沿中线分左片、 右片 ;
     第一步 : 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起, 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 使气袋左 片、 右片沿工作台的中线对称 ;
     第二步 : 沿中线, 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 将右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 以减少其 横向宽度, 经此步骤气袋被折成长方形 ;
     将被折成的长方形气袋沿纵向分上片和下片, 上片纵向长度大于下片纵向长度 ;
     第三步 : 将第二步折叠后气袋下片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 置入壳体内的气体 发生器旁边 ;
     第四步 : 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上片卷四周形成气袋第二折卷 ; 气袋第二折卷置于 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方。
     本发明气囊折叠装置包括架体, 导轨 ; 架体上具有台架面板 ; 导轨安装在架体上 ;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折叠机构、 左折叠机构、 右折叠机构 ; 主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 板的上方, 主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 主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前后直线运动 ; 左折叠 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左侧, 左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 左折叠机构可沿 导轨左右直线运动 ; 右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右侧, 右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 装有导轨, 右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主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翻板、 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 第三左翻板、 第三右翻板 ; 每块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主折叠机构上, 每块翻板均可以绕转轴转过一定角度 ; 翻板由下 至上叠放, 第一层是第一翻板, 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一翻板上, 构成 第二层 ; 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二层上, 构成第三层。
     第一翻板宽度加上两倍的折叠后气袋的厚度等于壳体内腔的宽度。
     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 第三左翻板、 第三右翻板宽度相等, 尺寸小于壳体内腔 的一半。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之间、 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 2 倍气袋厚度, 第三左翻板、 第三右翻板的间隔与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的间隔一致, 保证 气袋在折叠好后整个气袋能够完全装入壳体而不发生重叠或扭转变形。
     第二左翻板、 第二右翻板的间隔是气袋最厚处的 4 倍。
     左折叠机构包括左辅翻板, 左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左折叠机构上, 并可以绕轴 转动一定角度, 左辅翻板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气袋下片宽度的一半。
     右折叠机构包括右辅翻板, 右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右折叠机构上, 并可以绕轴 转动一定角度, 右辅翻板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等于 150mm, 小于等于气袋纵向 尺寸的一半, 保证气袋所有布片能够平整的展开。
     本发明还包括定位件 ; 架体上还具有台架罩板 ; 台架面板安装在台架罩板上, 定 位件安装在台架面板上 ; 定位件中心线距台架罩板边缘距离等于气袋定位中心距展开气袋 的下边缘距离。壳体中心线到工作台边缘的距离等于气袋纵向宽度的五分之二, 保证右辅 翻板抽出后, 初始折叠位置保持不变。 气袋的壳体由定位件在架体上定位, 防止折叠过程中 窜动。定位件与架体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 还可以采用定位销, 焊接等其他方式。
     本发明还包括折叠尺, 折叠尺宽度=壳体内腔宽度 - 气袋厚度 × 折叠次数。架体 上具有尺板筒 ; 折叠尺安装在尺板筒内。
     本发明还包括锁止件, 锁止件包括第一锁止块、 第二锁止块、 第三锁止块 ; 第一锁 止块连接固定在主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 用于锁止主折叠机构 ; 第二锁止块连接固定在 左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 用于锁止左折叠机构 ; 第三锁止块连接固定在右折叠机构下方 的架体上, 用于锁止右折叠机构 ; 工作时第一锁止块、 第二锁止块、 第三锁止块锁紧各折叠 机构, 不发生窜动, 保证气袋折叠尺寸。 第一锁止块、 第二锁止块、 第三锁止块均是通过螺纹 连接与架体固定连接, 还可以通过销钉、 焊接、 粘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
     本发明主折叠机构还包括拉杆、 手球 ; 拉杆通过轴销固定在主折叠机构上, 使拉杆 可以绕轴转动, 还可以通过小轴承等方式连接 ; 手球装配于拉杆端部, 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 纹、 粘接、 销钉等等。工作时, 握住手球沿导轨方向拉动或推动主折叠机构。拉动时, 向上微 抬手球, 使拉杆绕拉杆转轴旋转一个角度, 当主折叠机构拉近时, 转轴外轮廓将卡入锁止块 内, 放下手球, 拉杆自然下垂, 转轴外轮廓与锁止块形成自锁, 保证操作过程中主折叠机构 不会移位 ; 推动时, 微抬手球, 同时推动手球, 转轴外轮廓退出锁止块。
     工作过程如下 :
     取连接好气袋、 气体发生器、 线束等的壳体, 将预装好气体发生器、 气袋的壳体在 架体上定位, 将气袋上翻, 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 使气袋左片、 右片沿工作台的中线对 称, 并平整的铺在台架面板上。
     右折叠机构沿导轨推近至气袋, 放下右折叠机构的右辅翻板, 右辅翻板压在气袋的前后下片上, 将气袋的上片沿右辅翻板上边缘下翻, 右辅翻板的位置要保证能够压紧气 袋, 并且能在气袋沿上边缘下翻时能正好展开气袋的上片。使气袋的上片平整的铺在台架 面板上, 抽出右辅翻板, 实现第一步气囊手工折叠。
     将主折叠机构拉近气袋, 放下主折叠机构的第一翻板, 使第一翻板压在气袋中间 位置上, 翻起露在第一翻板左外侧的气袋, 沿着第一翻板的左侧边缘翻折叠在第一翻板上。 实现第二步气囊手工一次折叠。
     放下第二左翻板, 叠压在第一翻板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左翻板左外侧的气袋 翻折叠在第二左翻板上, 使左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左翻板宽度一致, 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左 翻板上, 放下第三左翻板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 实现第二步气囊左侧手工二次折叠。
     右侧与左侧折叠方法一致。
     放下第二右翻板, 叠压在第一翻板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右翻板右外侧的气袋 翻折叠在第二右翻板上, 使右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右翻板宽度一致, 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右 翻板上, 放下第三右翻板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 实现第二步气囊右侧手工二次折叠。
     将气袋纵向折叠成长方形后, 将主折叠机构推出至大于气袋一半的位置, 再将右 折叠机构的右辅翻板放下压在气袋上, 将右辅翻板下侧的气袋沿右辅翻板的下边缘向上翻 折。 取折叠尺, 将上翻的气袋由上至下紧缠在折叠尺上, 抽出折叠尺, 形成气袋第一折卷, 将 卷好的气袋第一折卷手工塞入壳体内, 实现第三步气囊折叠。 将主折叠机构完全推出气袋, 再将左折叠机构的左辅翻板放下压在气袋上, 将上 部的气袋沿左辅翻板的上边缘向下翻折。将折叠尺穿入左辅翻板在气袋中位置, 抽出左辅 翻板, 将气袋由上至下缠在折叠尺上, 折叠后抽出折叠尺, 形成气袋第二折卷, 将叠好的的 气袋第二折卷置于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方, 实现第四步气囊折叠。
     使用专用工具整理边缘, 将气袋边缘塞入壳体, 挂上保护盖布, 固定气袋。
     本发明的优点是 : 结构简单, 占地面积小, 重量轻, 维护简便。依靠主折叠机构、 左 折叠机构、 右折叠机构及锁止件、 定位件, 通过有序的使用翻板推入与拉出来控制乘员安全 气囊的折叠形状与尺寸, 操作简单, 节省节拍。
     附图说明
     图 1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一步示意图 ;
     图 2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二步示意图 ;
     图 3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三步示意图 ;
     图 4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四步示意图 ;
     图 5 气囊手工折叠后气囊安放位置示意图 ;
     图 6 乘员气囊手工折叠机示意图 ;
     图 7 乘员气囊手工折叠机俯视图 ;
     图 8 乘员气囊手工折叠机架体示意图 ;
     图 9 主折叠机构主视图 ;
     图 10 主折叠机构俯视图 ;
     图 11 左折叠机构主视图 ;
     图 12 左折叠机构俯视图 ;图 13 右折叠机构示意图 ;
     图 14 右折叠机构俯视图。
     图中 : j1 壳体、 j2 气体发生器、 Q1 气袋第一折卷、 Q2 气袋第一折卷、 1 架体、 2导 轨、 3 主折叠机构、 4 左折叠机构、 5 右折叠机构、 6 第一锁止块、 7 第二锁止块、 8 第三锁止块、 9 定位件、 10 折叠尺。其中 : 1a 框架梁、 1b 台架面板、 1c 台架罩板、 1d 尺板筒、 3a 第一翻板、 3b 第二左翻板、 3c 第二右翻板、 3d 第三左翻板、 3e 第三右翻板、 3f 拉杆、 3g 手球、 4a 左辅翻 板、 5a 右辅翻板、 H 定位件 9 中心线距台架罩边缘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气囊手工折叠方法, 如图 1 所示 : 第一步, 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 起, 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 使气袋左片、 右片沿工作台的中线对称 ; 如图 2 所示 : 第二 步, 沿中线, 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 将右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 以减少其横向宽度, 经此 步骤气袋被折成长方形 ; 将经第二步骤被折成长方形气袋, 被折成的长方形气袋沿纵向分 上片和下片, 上片纵向长度大于下片纵向长度 ; 如图 3 所示 : 第三步, 从气袋纵向前边缘开 始折卷, 将第二步折叠后气袋下片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 Q1, 置于壳体 j1 内的气体发生 器 j2 旁边 ; 如图 4 所示 : 第四步, 从气袋纵向后边缘开始折卷, 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的上片 卷四周形成气袋第二折卷 Q2 ; 如图 5 所示 : 气袋第二折卷 Q2 置于壳体 j1 内气袋第一折卷 Q1 和气体发生器 j2 的上方。 如图 6、 图 7 所示 : 本发明气囊折叠装置包括架体 1, 导轨 2 ; 主折叠机构 3、 左折叠 机构 4、 右折叠机构 5、 第一锁止块 6、 第二锁止块 7、 第三锁止块 8、 定位件 9、 折叠尺 10。
     如图 6、 图 7、 图 8 所示 : 架体 1 上具有台架面板 1b ; 导轨 2 安装在架体 1 上 ; 主折 叠机构 3 安装在架体 1 上台架面板 1b 的上方, 主折叠机构 3 与架体 1 之间安装有导轨 2, 主 折叠机构 3 可沿导轨 2 前后直线运动 ; 左折叠机构 4 安装在架体 1 上台架面板 1b 的左侧, 左折叠机构 4 与架体 1 之间安装有导轨 2, 左折叠机构 4 可沿导轨 2 左右直线运动 ; 右折叠 机构 5 安装在架体 1 上台架面板 1b 的右侧, 右折叠机构 5 与架体 1 之间安装有导轨 2, 右折 叠机构 5 可沿导轨 2 左右直线运动。
     架体 1 上还具有台架罩板 1c ; 台架面板 1b 安装在台架罩板 1c 上, 定位件 9 安装 在台架面板 1b 上 ; 定位件 9 中心线距台架罩板 1c 边缘距离 H 等于气袋定位中心距展开气 袋的下边距离。壳体中心线到工作台边缘的距离等于气袋纵向宽度的五分之二, 保证右辅 翻板抽出后, 初始折叠位置保持不变。气袋的壳体由定位件 9 在架体 1 上定位, 防止折叠过 程中窜动。定位件 9 与架体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
     折叠尺 10 的宽度等于壳体内腔的宽度减去气袋厚度与折叠次数之积。架体 1 上 具有尺板筒 1d ; 折叠尺 10 安装在尺板筒 1d 内。
     第一锁止块 6 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主折叠机构 3 下方的架体 1 上, 用于锁止主折 叠机构 ; 第二锁止块 7 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左折叠机构 4 下方的架体 1 上, 用于锁止左折叠 机构 4 ; 第三锁止块 8 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右折叠机构 5 下方的架体 1 上, 用于锁止右折叠 机构 5 ; 工作时第一锁止块 6、 第二锁止块 7、 第三锁止块 8 锁紧各折叠机构, 不发生窜动, 保 证气袋折叠尺寸。
     如图 9、 图 10 所示 : 主折叠机构 3 还包括第一翻板 3a、 第二左翻板 3b、 第二右翻板 3c、 第三左翻板 3d、 第三右翻板 3e、 拉杆 3f、 手球 3g ; 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主折叠机构 3 上, 每块翻板均可以绕转轴转过一定角度 ; 翻板由下至上叠放, 第一层是第一翻板 3a, 第二左 翻板 3b 和第二右翻板 3c 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一翻板 3a 上, 构成第二层 ; 第三左翻板 3d 和第 三右翻板 3e 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二层上, 构成第三层。
     第一翻版 3a 宽度加上两倍的折叠后气袋的厚度等于壳体 j1 内腔的宽度。
     第二左翻板 3b、 第二右翻板 3c、 第三左翻板 3d、 第三右翻板 3e 宽度均一致, 尺寸小 于壳体 j1 内腔的一半。
     第二左翻板 3b 和第二右翻板 3c 之间的间隔、 第三左翻板 3d 和第三右翻板 3e 之 间的间隔是气袋最厚处的 4 倍, 保证气袋在折叠好后整个气袋能够完全装入壳体而不发生 重叠或扭转变形。
     拉杆 3f 通过轴销固定在主折叠机构 3 上, 使拉杆 3f 可以绕轴转动, 还可以通过小 轴承等方式连接 ; 手球 3g 装配于拉杆端部, 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纹、 粘接、 销钉等等。工作 时, 握住手球 3g 沿导轨 2 方向拉动或推动主折叠机构 3。拉动时, 向上微抬手球 3g, 使拉杆 3f 绕拉杆转轴旋转一个角度, 当主折叠机构 3 拉近时, 转轴外轮廓将卡入锁止块 6 内, 放下 手球 3g, 拉杆 3f 自然下垂, 转轴外轮廓与锁止块形成自锁, 保证操作过程中主折叠机构 3 不 会移位 ; 推动时, 微抬手球 3g, 同时推动手球 3g, 转轴外轮廓退出锁止块 6。 如图 11、 图 12 所示 : 左折叠机构 4 包括左辅翻板 4a, 左辅翻板 4a 通过转轴连接在 左折叠机构 4 上, 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 左辅翻板 4a 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小 于气袋下片宽度的一半。
     如图 13、 图 14 所示 : 右折叠机构 5 包括右辅翻板 5a, 右辅翻板 5a 通过转轴连接在 右折叠机构 5 上, 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 右辅翻板 5a 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大 于等于 150mm, 小于等于气袋纵向尺寸的一半, 保证气袋所有布片能够平整的展开。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结构, 定位件 9 与架体 1 以定位销或焊接等连接固定方式 ; 锁止 块通过销钉或焊接或粘接等连接架体 1 固定方式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工作过程如下 :
     取连接好气袋、 气体发生器 j2、 线束等的壳体 j1, 将预装好气体发生器、 气袋的壳 体在架体 1 上定位, 将气袋上翻, 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 使气袋左片、 右片沿工作台的 中线对称, 并平整的铺在台架面板 1b 上。
     右折叠机构 5 沿导轨 2 推近至气袋, 并锁紧, 放下右折叠机构 5 的右辅翻板 5a, 右 辅翻板 5a 压在气袋的前后下片上, 将气袋的上片沿右辅翻板 5a 上边缘下翻, 右辅翻板 5a 的位置要保证能够压紧气袋, 并且能在气袋上边缘下翻时能正好展开气袋的上片, 使气袋 的上片平整的铺在台架面板 1b 上, 抽出右辅翻板 5a。实现第一步气囊手工折叠。
     将主折叠机构 3 拉近气袋, 放下主折叠机构 3 的第一翻板 3a, 使第一翻板 3a 压在 气袋中间位置上, 翻起露在第一翻板 3a 左外侧的气袋, 沿着第一翻板 3a 的左侧边缘翻折叠 在第一翻板 3a 上。实现第二步气囊手工一次折叠。
     放下第二左翻板 3b, 叠压在第一翻板 3a 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左翻板 3b 左外 侧的气袋翻折叠在第二左翻板 3b 上叠两次, 使左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左翻板 3b 宽度一致, 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左翻板 3b 上, 放下第三左翻板 3d 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实现第二步
     气囊左侧手工二次折叠。
     右侧与左侧折叠方法一致。
     放下第二右翻板 3c, 叠压在第一翻板 3a 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右翻板 3c 右外 侧的气袋翻折叠在第二右翻板 3c 上叠两次, 使右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右翻板 3c 宽度一致, 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右翻板 3c 上, 放下第三右翻板 3e 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实现第二步 气囊右侧手工二次折叠。
     将气袋纵向折叠成长方形后, 将主折叠机构 3 推出至大于气袋一半的位置, 再将 右折叠机构 5 的右辅翻板 5a 放下压在气袋上, 将右辅翻板 5a 下侧的气袋沿右辅翻板 5a 的 下边缘向上翻折, 取折叠尺 10, 将上翻的气袋由上至下紧缠在折叠尺 10 上, 抽出折叠尺 10, 形成气袋第一折卷 Q1, 将卷好的气袋第一折卷 Q1 手工塞入壳体 j1 内。实现第三步气囊折 叠。
     将主折叠机构 3 与右折叠机构 5 完全推出气袋, 再将左折叠机构 4 的左辅翻板 4a 放下压在气袋上, 将上部的气袋沿左辅翻板 4a 的上边缘向下翻折, 将折叠尺 10 穿入左辅翻 板 4a 在气袋中位置, 抽出左辅翻板 4a, 将气袋由上至下缠在折叠尺 10 上, 折叠后抽出折叠 尺 10, 形成气袋第二折卷 Q2, 将叠好的的气袋第二拆卷 Q2 塞入壳体 j1 中, 实现第四步气囊 折叠。
     使用专用工具整理边缘, 将气袋边缘塞入壳体 j1, 挂上保护盖布, 固定气袋。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73241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2.16CN101973241A*CN101973241A*(21)申请号 201010284179.X(22)申请日 2010.09.17B60R 21/237(2006.01)(71)申请人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深圳街245号申请人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长春)有限公司(72)发明人谭庆生 崔向东(74)专利代理机构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代理人陈宏伟(54) 发明名称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包括下。

2、列步骤: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起;沿中线,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将右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被折成长方形的气袋沿纵向分上片和下片,上片纵向长度小于下片纵向长度;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上片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置入壳体内的气体发生器旁边;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下片卷四周形成气袋第二折卷;气袋第二折卷置于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方。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包括架体,导轨;主折叠机构、左折叠机构、右折叠机构、锁止块、定位件、折叠尺;主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前后直线运动;左折叠机构、右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小,重量轻,操作维护简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3、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8 页CN 101973244 A 1/2页21.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包括:将水平摊开的气袋横向折叠以减少其横向宽度;其特征在于:水平摊开的气袋,沿中线分左片、右片;第一步: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起,起以减少其纵向宽度;第二步:沿中线,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将右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以减少其横向宽度,经此步骤气袋被折成长方形;将此步骤被折成长方形的气袋沿纵向分上片和下片,上片纵向长度大于下片纵向长度;第三步:将第二步折叠后气袋下片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置入壳体内的气体发生器旁边;第四步: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上片卷四周。

4、形成气袋第二折卷;气袋第二折卷置于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方。2.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的装置,包括架体,导轨;架体上具有台架面板;导轨安装在架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折叠机构、左折叠机构、右折叠机构;主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上方,主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主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前后直线运动;左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左侧,左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左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右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右侧,右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右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折叠机构还包。

5、括第一翻板、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第三左翻板、第三右翻板;每块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主折叠机构上,每块翻板均可以绕转轴转过一定角度;翻板由下至上叠放,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一翻板上,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翻板宽度加上两倍的折叠后气袋的厚度等于壳体内腔的宽度;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第三左翻板、第三右翻板宽度相等,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第三左翻板、第三右翻板的尺寸小于壳体内腔的一半;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之间、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2倍气袋厚度,第三左翻板、第三。

6、右翻板的间隔与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的间隔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折叠机构包括左辅翻板,左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左折叠机构上,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左辅翻板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气袋下片宽度的一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右折叠机构包括右辅翻板,右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右折叠机构上,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右辅翻板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小于等于气袋纵向尺寸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架体上还具有台架罩板;台架面板安装在台架罩板上,定位件安装在台架面板。

7、上;定位件中心线距台架罩板边缘距离等于气袋定位中心距展开气袋的下边缘距离,壳体中心线到工作台边缘的距离等于气袋纵向宽度的五分之二。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止件,锁止件包括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块、第三锁止块;第一锁止块连接固定在主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用于锁止主折叠机构;第二锁止块连接固定在左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用于锁止左折叠机构;第三锁止块连接固定在右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用于锁止右折叠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手工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尺,折叠尺宽度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244 A 2/2页3。

8、壳体内腔宽度-气袋厚度折叠次数。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244 A 1/6页4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安全与工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特别适用于汽车乘员安全气囊的折叠。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汽车气囊组装设备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维护困难。0003 已知的环抱式气囊折叠机,公告号CN101654092A,公开的是一种不同于本发明的气囊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包括机架、工作台、推压组件、升降机构和控制装置,其下压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下模组件由设于工作台上的可拆卸的下模板、下模底座、安装于下模底。

9、座上的可拆卸的下模具组成,下模板嵌入工作台台面。其缺点是零件庞杂,机构复杂,设备体积庞大,运行繁琐,维护困难。0004 已知的一种折叠气袋的机械,公告号CN1132701A,公开的是一种不同于本发明的气囊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包括一个横向折叠气袋的横向折叠单元,以及一个纵向折叠气袋的纵向折叠单元,工作台上装有一对夹具和一对纵向折叠棒。其缺点是折叠装置的结构复杂,折叠工序操作繁琐,折叠方法繁琐,节拍较长。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囊手工折叠方法与折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方法繁琐,设备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0006 本发明气囊手工折叠方法,包括:将水平摊开的。

10、气袋横向折叠以减少其横向宽度;其特征在于:水平摊开的气袋,沿中线分左片、右片;0007 第一步: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起,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使气袋左片、右片沿工作台的中线对称;0008 第二步:沿中线,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将右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以减少其横向宽度,经此步骤气袋被折成长方形;0009 将被折成的长方形气袋沿纵向分上片和下片,上片纵向长度大于下片纵向长度;0010 第三步:将第二步折叠后气袋下片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置入壳体内的气体发生器旁边;0011 第四步: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上片卷四周形成气袋第二折卷;气袋第二折卷置于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方。001。

11、2 本发明气囊折叠装置包括架体,导轨;架体上具有台架面板;导轨安装在架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折叠机构、左折叠机构、右折叠机构;主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上方,主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主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前后直线运动;左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左侧,左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左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右折叠机构安装在架体上台架面板的右侧,右折叠机构与架体之间安装有导轨,右折叠机构可沿导轨左右直线运动。说 明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244 A 2/6页50013 主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一翻板、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第三左翻板、第三右翻板;每块。

12、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主折叠机构上,每块翻板均可以绕转轴转过一定角度;翻板由下至上叠放,第一层是第一翻板,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一翻板上,构成第二层;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二层上,构成第三层。0014 第一翻板宽度加上两倍的折叠后气袋的厚度等于壳体内腔的宽度。0015 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第三左翻板、第三右翻板宽度相等,尺寸小于壳体内腔的一半。第二左翻板和第二右翻板之间、第三左翻板和第三右翻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2倍气袋厚度,第三左翻板、第三右翻板的间隔与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的间隔一致,保证气袋在折叠好后整个气袋能够完全装入壳体而不发生重叠或扭转变形。0016 。

13、第二左翻板、第二右翻板的间隔是气袋最厚处的4倍。0017 左折叠机构包括左辅翻板,左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左折叠机构上,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左辅翻板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气袋下片宽度的一半。0018 右折叠机构包括右辅翻板,右辅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右折叠机构上,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右辅翻板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小于等于气袋纵向尺寸的一半,保证气袋所有布片能够平整的展开。0019 本发明还包括定位件;架体上还具有台架罩板;台架面板安装在台架罩板上,定位件安装在台架面板上;定位件中心线距台架罩板边缘距离等于气袋定位中心距展开气袋的下边缘距离。壳体中心线到工作台边。

14、缘的距离等于气袋纵向宽度的五分之二,保证右辅翻板抽出后,初始折叠位置保持不变。气袋的壳体由定位件在架体上定位,防止折叠过程中窜动。定位件与架体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还可以采用定位销,焊接等其他方式。0020 本发明还包括折叠尺,折叠尺宽度壳体内腔宽度-气袋厚度折叠次数。架体上具有尺板筒;折叠尺安装在尺板筒内。0021 本发明还包括锁止件,锁止件包括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块、第三锁止块;第一锁止块连接固定在主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用于锁止主折叠机构;第二锁止块连接固定在左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用于锁止左折叠机构;第三锁止块连接固定在右折叠机构下方的架体上,用于锁止右折叠机构;工作时第一锁止块、第二锁。

15、止块、第三锁止块锁紧各折叠机构,不发生窜动,保证气袋折叠尺寸。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块、第三锁止块均是通过螺纹连接与架体固定连接,还可以通过销钉、焊接、粘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固定。0022 本发明主折叠机构还包括拉杆、手球;拉杆通过轴销固定在主折叠机构上,使拉杆可以绕轴转动,还可以通过小轴承等方式连接;手球装配于拉杆端部,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纹、粘接、销钉等等。工作时,握住手球沿导轨方向拉动或推动主折叠机构。拉动时,向上微抬手球,使拉杆绕拉杆转轴旋转一个角度,当主折叠机构拉近时,转轴外轮廓将卡入锁止块内,放下手球,拉杆自然下垂,转轴外轮廓与锁止块形成自锁,保证操作过程中主折叠机构不会移位;推动时,。

16、微抬手球,同时推动手球,转轴外轮廓退出锁止块。0023 工作过程如下:0024 取连接好气袋、气体发生器、线束等的壳体,将预装好气体发生器、气袋的壳体在架体上定位,将气袋上翻,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使气袋左片、右片沿工作台的中线对称,并平整的铺在台架面板上。0025 右折叠机构沿导轨推近至气袋,放下右折叠机构的右辅翻板,右辅翻板压在气袋说 明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244 A 3/6页6的前后下片上,将气袋的上片沿右辅翻板上边缘下翻,右辅翻板的位置要保证能够压紧气袋,并且能在气袋沿上边缘下翻时能正好展开气袋的上片。使气袋的上片平整的铺在台架面板上,抽出右辅翻板,实现。

17、第一步气囊手工折叠。0026 将主折叠机构拉近气袋,放下主折叠机构的第一翻板,使第一翻板压在气袋中间位置上,翻起露在第一翻板左外侧的气袋,沿着第一翻板的左侧边缘翻折叠在第一翻板上。实现第二步气囊手工一次折叠。0027 放下第二左翻板,叠压在第一翻板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左翻板左外侧的气袋翻折叠在第二左翻板上,使左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左翻板宽度一致,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左翻板上,放下第三左翻板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实现第二步气囊左侧手工二次折叠。0028 右侧与左侧折叠方法一致。0029 放下第二右翻板,叠压在第一翻板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右翻板右外侧的气袋翻折叠在第二右翻板上,使右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

18、右翻板宽度一致,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右翻板上,放下第三右翻板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实现第二步气囊右侧手工二次折叠。0030 将气袋纵向折叠成长方形后,将主折叠机构推出至大于气袋一半的位置,再将右折叠机构的右辅翻板放下压在气袋上,将右辅翻板下侧的气袋沿右辅翻板的下边缘向上翻折。取折叠尺,将上翻的气袋由上至下紧缠在折叠尺上,抽出折叠尺,形成气袋第一折卷,将卷好的气袋第一折卷手工塞入壳体内,实现第三步气囊折叠。0031 将主折叠机构完全推出气袋,再将左折叠机构的左辅翻板放下压在气袋上,将上部的气袋沿左辅翻板的上边缘向下翻折。将折叠尺穿入左辅翻板在气袋中位置,抽出左辅翻板,将气袋由上至下缠在折叠尺上,折叠。

19、后抽出折叠尺,形成气袋第二折卷,将叠好的的气袋第二折卷置于壳体内气袋第一折卷和气体发生器的上方,实现第四步气囊折叠。0032 使用专用工具整理边缘,将气袋边缘塞入壳体,挂上保护盖布,固定气袋。0033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重量轻,维护简便。依靠主折叠机构、左折叠机构、右折叠机构及锁止件、定位件,通过有序的使用翻板推入与拉出来控制乘员安全气囊的折叠形状与尺寸,操作简单,节省节拍。附图说明0034 图1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一步示意图;0035 图2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二步示意图;0036 图3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三步示意图;0037 图4气囊手工折叠方法第四步示意图;0038 图5气囊。

20、手工折叠后气囊安放位置示意图;0039 图6乘员气囊手工折叠机示意图;0040 图7乘员气囊手工折叠机俯视图;0041 图8乘员气囊手工折叠机架体示意图;0042 图9主折叠机构主视图;0043 图10主折叠机构俯视图;0044 图11左折叠机构主视图;0045 图12左折叠机构俯视图;说 明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244 A 4/6页70046 图13右折叠机构示意图;0047 图14右折叠机构俯视图。0048 图中:j1壳体、j2气体发生器、Q1气袋第一折卷、Q2气袋第一折卷、1架体、2导轨、3主折叠机构、4左折叠机构、5右折叠机构、6第一锁止块、7第二锁止块、8。

21、第三锁止块、9定位件、10折叠尺。其中:1a框架梁、1b台架面板、1c台架罩板、1d尺板筒、3a第一翻板、3b第二左翻板、3c第二右翻板、3d第三左翻板、3e第三右翻板、3f拉杆、3g手球、4a左辅翻板、5a右辅翻板、H定位件9中心线距台架罩边缘距离。具体实施方式0049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0050 本发明气囊手工折叠方法,如图1所示:第一步,将水平摊开的气袋纵向一次折起,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使气袋左片、右片沿工作台的中线对称;如图2所示:第二步,沿中线,将左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将右片气袋层叠两次折起,以减少其横向宽度,经此步骤气袋被折成长方形;将经第二步骤被折成长方。

22、形气袋,被折成的长方形气袋沿纵向分上片和下片,上片纵向长度大于下片纵向长度;如图3所示:第三步,从气袋纵向前边缘开始折卷,将第二步折叠后气袋下片卷两周形成气袋第一折卷Q1,置于壳体j1内的气体发生器j2旁边;如图4所示:第四步,从气袋纵向后边缘开始折卷,将第三步折叠后气袋的上片卷四周形成气袋第二折卷Q2;如图5所示:气袋第二折卷Q2置于壳体j1内气袋第一折卷Q1和气体发生器j2的上方。0051 如图6、图7所示:本发明气囊折叠装置包括架体1,导轨2;主折叠机构3、左折叠机构4、右折叠机构5、第一锁止块6、第二锁止块7、第三锁止块8、定位件9、折叠尺10。0052 如图6、图7、图8所示:架体1。

23、上具有台架面板1b;导轨2安装在架体1上;主折叠机构3安装在架体1上台架面板1b的上方,主折叠机构3与架体1之间安装有导轨2,主折叠机构3可沿导轨2前后直线运动;左折叠机构4安装在架体1上台架面板1b的左侧,左折叠机构4与架体1之间安装有导轨2,左折叠机构4可沿导轨2左右直线运动;右折叠机构5安装在架体1上台架面板1b的右侧,右折叠机构5与架体1之间安装有导轨2,右折叠机构5可沿导轨2左右直线运动。0053 架体1上还具有台架罩板1c;台架面板1b安装在台架罩板1c上,定位件9安装在台架面板1b上;定位件9中心线距台架罩板1c边缘距离H等于气袋定位中心距展开气袋的下边距离。壳体中心线到工作台边。

24、缘的距离等于气袋纵向宽度的五分之二,保证右辅翻板抽出后,初始折叠位置保持不变。气袋的壳体由定位件9在架体1上定位,防止折叠过程中窜动。定位件9与架体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0054 折叠尺10的宽度等于壳体内腔的宽度减去气袋厚度与折叠次数之积。架体1上具有尺板筒1d;折叠尺10安装在尺板筒1d内。0055 第一锁止块6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主折叠机构3下方的架体1上,用于锁止主折叠机构;第二锁止块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左折叠机构4下方的架体1上,用于锁止左折叠机构4;第三锁止块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右折叠机构5下方的架体1上,用于锁止右折叠机构5;工作时第一锁止块6、第二锁止块7、第三锁止块8锁紧各折叠机。

25、构,不发生窜动,保证气袋折叠尺寸。说 明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244 A 5/6页80056 如图9、图10所示:主折叠机构3还包括第一翻板3a、第二左翻板3b、第二右翻板3c、第三左翻板3d、第三右翻板3e、拉杆3f、手球3g;翻板通过转轴连接在主折叠机构3上,每块翻板均可以绕转轴转过一定角度;翻板由下至上叠放,第一层是第一翻板3a,第二左翻板3b和第二右翻板3c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一翻板3a上,构成第二层;第三左翻板3d和第三右翻板3e间隔对称叠放在第二层上,构成第三层。0057 第一翻版3a宽度加上两倍的折叠后气袋的厚度等于壳体j1内腔的宽度。0058 第二左翻板。

26、3b、第二右翻板3c、第三左翻板3d、第三右翻板3e宽度均一致,尺寸小于壳体j1内腔的一半。0059 第二左翻板3b和第二右翻板3c之间的间隔、第三左翻板3d和第三右翻板3e之间的间隔是气袋最厚处的4倍,保证气袋在折叠好后整个气袋能够完全装入壳体而不发生重叠或扭转变形。0060 拉杆3f通过轴销固定在主折叠机构3上,使拉杆3f可以绕轴转动,还可以通过小轴承等方式连接;手球3g装配于拉杆端部,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纹、粘接、销钉等等。工作时,握住手球3g沿导轨2方向拉动或推动主折叠机构3。拉动时,向上微抬手球3g,使拉杆3f绕拉杆转轴旋转一个角度,当主折叠机构3拉近时,转轴外轮廓将卡入锁止块6内,放。

27、下手球3g,拉杆3f自然下垂,转轴外轮廓与锁止块形成自锁,保证操作过程中主折叠机构3不会移位;推动时,微抬手球3g,同时推动手球3g,转轴外轮廓退出锁止块6。0061 如图11、图12所示:左折叠机构4包括左辅翻板4a,左辅翻板4a通过转轴连接在左折叠机构4上,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左辅翻板4a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气袋下片宽度的一半。0062 如图13、图14所示:右折叠机构5包括右辅翻板5a,右辅翻板5a通过转轴连接在右折叠机构5上,并可以绕轴转动一定角度,右辅翻板5a的上边缘与壳体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等于150mm,小于等于气袋纵向尺寸的一半,保证气袋所有布片能够平整的展开。006。

28、3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结构,定位件9与架体1以定位销或焊接等连接固定方式;锁止块通过销钉或焊接或粘接等连接架体1固定方式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0064 工作过程如下:0065 取连接好气袋、气体发生器j2、线束等的壳体j1,将预装好气体发生器、气袋的壳体在架体1上定位,将气袋上翻,调整气袋在工作台的位置,使气袋左片、右片沿工作台的中线对称,并平整的铺在台架面板1b上。0066 右折叠机构5沿导轨2推近至气袋,并锁紧,放下右折叠机构5的右辅翻板5a,右辅翻板5a压在气袋的前后下片上,将气袋的上片沿右辅翻板5a上边缘下翻,右辅翻板5a的位置要保证能够压紧气袋,并且能在气袋上边缘下翻时能正好展开气袋的。

29、上片,使气袋的上片平整的铺在台架面板1b上,抽出右辅翻板5a。实现第一步气囊手工折叠。0067 将主折叠机构3拉近气袋,放下主折叠机构3的第一翻板3a,使第一翻板3a压在气袋中间位置上,翻起露在第一翻板3a左外侧的气袋,沿着第一翻板3a的左侧边缘翻折叠在第一翻板3a上。实现第二步气囊手工一次折叠。0068 放下第二左翻板3b,叠压在第一翻板3a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左翻板3b左外侧的气袋翻折叠在第二左翻板3b上叠两次,使左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左翻板3b宽度一致,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左翻板3b上,放下第三左翻板3d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实现第二步说 明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

30、244 A 6/6页9气囊左侧手工二次折叠。0069 右侧与左侧折叠方法一致。0070 放下第二右翻板3c,叠压在第一翻板3a上的气袋上。将露在第二右翻板3c右外侧的气袋翻折叠在第二右翻板3c上叠两次,使右侧的气袋叠成与第二右翻板3c宽度一致,整齐的折叠在第二右翻板3c上,放下第三右翻板3e压紧在折叠好的气袋上。实现第二步气囊右侧手工二次折叠。0071 将气袋纵向折叠成长方形后,将主折叠机构3推出至大于气袋一半的位置,再将右折叠机构5的右辅翻板5a放下压在气袋上,将右辅翻板5a下侧的气袋沿右辅翻板5a的下边缘向上翻折,取折叠尺10,将上翻的气袋由上至下紧缠在折叠尺10上,抽出折叠尺10,形成气。

31、袋第一折卷Q1,将卷好的气袋第一折卷Q1手工塞入壳体j1内。实现第三步气囊折叠。0072 将主折叠机构3与右折叠机构5完全推出气袋,再将左折叠机构4的左辅翻板4a放下压在气袋上,将上部的气袋沿左辅翻板4a的上边缘向下翻折,将折叠尺10穿入左辅翻板4a在气袋中位置,抽出左辅翻板4a,将气袋由上至下缠在折叠尺10上,折叠后抽出折叠尺10,形成气袋第二折卷Q2,将叠好的的气袋第二拆卷Q2塞入壳体j1中,实现第四步气囊折叠。0073 使用专用工具整理边缘,将气袋边缘塞入壳体j1,挂上保护盖布,固定气袋。说 明 书CN 101973241 ACN 101973244 A 1/8页10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73241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