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76588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2.16CN101976588A*CN101976588A*(21)申请号 201010279994.7(22)申请日 2010.09.06G21B 1/11(2006.01)G21B 1/05(2006.01)(71)申请人杜志刚地址 045000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二矿小南坑63-1-3(72)发明人杜志刚(54) 发明名称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57) 摘要众所周知氢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也是自然界储存量最多的能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高效无污染、可再生、可循环的新能源,氢能中的重氘和氚是氢能中储存能量最多的同位。
2、素氢能,其四个氢原子聚合反应放出的能量是300升汽油氧化反应放出的能量,本发明是利用高温高压使重氢原子聚合获取能量的一种简单方法。(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CN 101976593 A 1/1页21.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其特征是耐高温高压的大型储能保安容器中放置一个反应球,反应球的中心位置放置有氢聚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中的耐高温高压的大型储能保安容器的特征是其壳体由超厚超高强度耐温、耐压金属构成,在大型储能保安容器的底部中央安装有反应球支架,支架底部安装有电。
3、源线路,电源线的一极与支架顶部安装的反应球相连,反应球为良好的耐高温高压导电材料构成,在反应球内表面上布置有成千上万个微小尖端放电体,尖端放电体的尖端指针均指向反应球的球心,在反应球的球心处安装有氢聚腔,氢聚腔的表层由耐高温高压导电材料构成,氢聚腔内部装有定量的重氢氘或氚,同时聚氢腔底部表面与电源线的另一个极相连接,反应球内部与聚氢腔外部之间充满高压惰性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当将电源接通后通过调压器逐步升高电压,使反应球内表面上布置的成千上万个微型尖端放电体同时指向反应球球心上的氢聚腔表层产生电火花,同时由电火花激活反应球内表面与氢聚腔外表面之间的。
4、高压惰性气体,使惰气电离,使每个尖端放电体之间与聚氢腔外壳上产生1万度左右的超高温等离子体,成千上万个尖端放电体均激活惰性气体并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全部作用在氢聚腔上,由于反应球内部凹形结构高温等离子体产生的辐射能、热传导、光能等相互震荡叠加,放大均指向聚氢腔外壳,使氢聚腔的温度上升到十几亿到几十亿度高温,促使聚氢腔内的重氢原子核产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子,并放出大量能量,4个重氢原子核聚变生成2个氦子,并放出300升汽油完全氧化所放出的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其特征是耐高温高压大型储能保安容器中充满水溶液,由于反应球位于耐高温高压的大型储能保安容器内,因此核聚。
5、变产生的高温全部由容器中的水所吸收,并通过热交换器使水中的热用于工农业生产。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其特征是可以将反应球制成微小化,多数量化并逐一进行人工控制核聚变反应,放出热量,同时将储能保安容器制成超大型化,或多个储能保安容器串并联使用,为增加安全性可以将储能保安容器制成敞开式常压储能容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76588 ACN 101976593 A 1/2页3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0001 技术领域: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属于原子核能利用领域,特别适用于无污染氢原子同位素中的氘和氚原子核的聚核反应。0002 背景技术:目前的氢能利用。
6、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液氢火箭等氢气和氧化反应利用,而氢核能的利用主要是氢弹,通过全面检索,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氢核能利用处于研究阶段的是“托马斯”,非常复杂,即利用超强磁能,还利用高温激光,其成本非常昂贵,其安全性和可控性还在研制当中,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0003 发明内容:众所周知氢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也是自然界储存量最多的能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高效无污染、可再生、可循环的新能源,氢能中的重氘和氚是氢能中储存能量最多的同位素氢能,其四个氢原子聚合反应放出的能量是300升汽油氧化反应放出的能量,本发明是利用高温高压使重氢原子聚合获取能量的一种简单方法。0。
7、004 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其特征是耐高温高压的大型储能保安容器中放置一个反应球,反应球的中心位置放置有氢聚腔;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中的耐高温高压的大型储能保安容器的特征是其壳体由超厚超高强度耐温、耐压金属构成,在大型储能保安容器的底部中央安装有反应球支架,支架底部安装有电源线路,电源线的一极与支架顶部安装的反应球相连,反应球为良好的耐高温高压导电材料构成,在反应球内表面上布置有成千上万个微小尖端放电体,尖端放电体的尖端指针直指反应球的球心,在反应球的球心处安装有氢聚腔,氢聚腔的表层由耐高温高压导电材料构成,氢聚腔内部装有定量的重氢氘或氚,同时聚氢腔底部表面与电源线的另一个极相连接,。
8、反应球内部与聚氢腔外部之间充满高压惰性气体;当将电源接通后通过调压器逐步升高电压,使反应球内表面上布置的成千上万个微型尖端放电体同时指向反应球球心上的氢聚腔表层产生电火花,同时由电火花激活反应球内表面与氢聚腔外表面之间的高压惰性气体,使惰气电离,使每个尖端放电体之间与聚氢腔外壳上产生1万度左右的超高温等离子体,成千上万个尖端放电体均激活惰性气体并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全部作用在氢聚腔上,由于反应球内部凹形结构高温等离子体产生的辐射能、热传导、光能等相互震荡叠加,放大均指向聚氢腔外壳,使氢聚腔的温度上升到十几亿到几十亿度高温,促使聚氢腔内的重氢原子核产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子,并放出大量能量,4个重氢原子。
9、核聚变生成2个氦子,并放出300升汽油完全氧化所放出的热量。0005 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06 1、该方法轻而易举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超高温等离子状态,并使温度达到6000度以上。0007 2、因电弧电离惰气并使电弧和惰气实现高温等离子状态,从而产生1万度左右的等离子状态。因高温等离子体在电弧形成的空间产生,因此解决了不需要耐高温材料的问题。0008 3、可轻而易举地,实现无污染大规模制造微型氢弹工业爆炸,特别是用于大型露天矿物爆破开采。说 明 书CN 101976588 ACN 101976593 A 2/2页40009 4、可用多种电源实现超高温等离子状。
10、态,甚至可使用干电池与电容器电路,就能实现高温等离子电源。0010 5、方便、简单易于实施,氢核反应装置可大可小,便于携带、运输和使用,特别是现有材料在等离子态形成前,完全能满足制造和生产的需要,坚持到产生核反应,由于核反应是在皮秒状态下瞬间产生,因此内外球体在瞬间被核能熔毁。0011 6、由于外球体内表面为凹形结构,外球体与内球体之间的等离子高温体等产生热辐射、强光线、热传导等相互叠加震荡共振放大的能量均指向内球体,从而进一步促进内球体内的温度压力进一步升高,使氢核之间的相互聚合反应更加强烈,从而实现了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0012 7、可将反应球制成微小化、数量化,并逐一进行人工控制核。
11、聚变反应,放出热量。0013 8、将储能保安容器制为超大型化,或多个储能保安容器串并联使用,能同时承受多个反应球聚核反应放出的热量。0014 9、为增加安全性可以将储能保安容器制成敞开或常压储能容器。附图说明 :0015 附图为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示意图。0016 1、储能保安容器;2、反应球;3、氢聚腔;0017 4、微小尖端放电体;5、电源线路;6、热交换器。0018 具体实施方式:现以附图为例说明:一种氢核聚变能量利用方法是在储能保安容器(1)中底部安装有反应球(2)支架,支架底部安装有电源线路(5),电源线路(5)的一极与反应球(2)中的微小尖端放电体(4)相连接,另一极与氢聚腔(。
12、3)的表面底部相连接,氢聚腔(3)位于反应球(2)的正中央,氢聚腔底部由耐高温耐火材料棒支撑,耐高温耐火材料棒的另一端与反应球(2)底部的支架相连接,当将电源接通后通过调压器逐步升高电压,使反应球内表面上布置的成千上万个微型尖端放电体同时指向反应球球心上的氢聚腔表层产生电火花,同时由电火花激活反应球内表面与氢聚腔外表面之间的高压惰性气体,使惰气电离,使每个尖端放电体之间与聚氢腔外壳上产生1万度左右的超高温等离子体,成千上万个尖端放电体均激活惰性气体并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全部作用在氢聚腔上,由于反应球内部凹形结构高温等离子体产生的辐射能、热传导、光能等相互震荡叠加,放大均指向聚氢腔外壳,使氢聚腔的温度上升到十几亿到几十亿度高温,促使聚氢腔内的重氢原子核产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子,并放出大量能量,4个重氢原子核聚变生成2个氦子,并放出300升汽油完全氧化所放出的热量;热核聚变放热过程将彻底损坏氢聚腔(3)和反应球(2),由于整个反应过程是在巨大的储能保安容器(1)内的水中进行的,因此大量的水吸收了核反应放出的热量,而水中的热量又经过热交换器(6)输送到各使用地点。说 明 书CN 101976588 ACN 101976593 A 1/1页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197658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