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高效采苗方法及所用采苗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海产滩涂贝类工厂化苗种生产,具体地说是一种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高效采苗方法及所用采苗器。
背景技术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贝类养殖在整个海水养殖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滩涂贝类的产量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20%。我国现有浅海滩涂面积约2亿亩,其利用率目前不到20%,滩涂贝类增养殖的发展空间很大。文蛤、菲律宾蛤仔、青蛤、四角蛤、中华蛤蜊和鸟蛤等滩涂埋栖性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自然资源量和养殖产量都十分可观。上述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市场都十分畅销。近十几年来,由于过量采捕,一些滩涂贝类(如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人工育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滩涂贝类的育苗方式大部分是采用半人工采苗和土池育苗,这两种方式育苗成本较低,但效率较低,工厂化育苗方式由于效率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文蛤、菲律宾蛤仔和硬壳蛤的工厂化育苗已列入国家“863”计划。在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技术是一个关键技术。由于滩涂贝类幼虫不能像扇贝幼虫那样附着于网帘上,因此,在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不能用网帘作为附着基,其采苗方式与扇贝存在很大不同。目前,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所用的附着基一般是细砂,此方法采苗效率较低(只有一层),劳动强度大,稚贝成活率低(成活率约为30%),生长慢(生长率15~25μm/d)。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高效采苗方法及所用采苗器,采用本发明可以大幅度提高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当幼虫即将进行附着变态时,在育苗池中投放采苗器,让幼虫附着于采苗器上,以无砂条件完成变态过程,并进行稚贝中间培育;其投放采苗器的时间为20~60%的滩涂贝类幼虫出现眼点时,采苗器投放于育苗池中的方式为分层立体布置;
所述采苗器的最佳投放时机以30~50%的滩涂贝类幼虫出现眼点为佳;苗种生产中幼虫的培养密度根据贝类种类的不同而设定,采苗前幼虫密度一般为5~15个/ml水体;所述滩涂贝类为硬壳蛤、文蛤、菲律宾蛤仔、青蛤、四角蛤、中华蛤蜊或鸟蛤。
所用的采苗器,由多个采苗框分层立体设置结构,采苗框外设筛绢外套,采苗框之间用绳相连;其中所述采苗框为管状物或钢筋围成框架结构;所述筛绢外套可以为100~200目地筛绢;所述采苗框个数可为5~8个;所述采苗框之间可由尼龙绳连接,采苗框之间间距一般为10~30cm;可在采苗器下加设坠石或浮子,以调节采苗器在育苗池中的上下位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本发明所述采苗器和采苗方法本身不受应用条件的限制,本发明的应用不必整理育苗池,利用现有的扇贝育苗池、虾蟹育苗池和鱼类育苗池均可进行采苗;利用PVC管做成的采苗框可以使用5~10年,利用直径8~12mm的钢筋做成的采苗框和100~200目筛绢做成的筛绢外套可以使用2~3年,有效地降低了育苗成本。
2.本发明采苗方法为分层立体采苗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采苗效率是传统方法的5~7倍。
3.利用本发明进行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稚贝成活率高,生长快。稚贝成活率可以比传统方法提高30~50%以上,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以上。
4.本发明所涉及的采苗方法为无砂高效采苗方法,改变了以往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利用细砂作为附着基的传统,减少了劳动强度。
5.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所需的温度和盐度条件,既可应用于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的采苗,又可应用于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的室内稚贝中间培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苗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海产滩涂贝类硬壳蛤、文蛤、菲律宾蛤仔和青蛤几个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在以下实施例中。
实施例1
所述滩涂贝类为硬壳蛤;采苗框可以为由外径2.0~2.5cm的PVC管或直径8~12mm的钢筋围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框,本实施例为外径2.0cm的PVC管做成,长和宽分别为60cm和50cm,筛绢外套由100目筛绢做成。采苗器由6个采苗框组成(立体分层设置),中间用尼龙绳连接,采苗框之间间距为20cm,下部连接坠石。当20%幼虫出现眼点时,在育苗池中投放采苗器。实验条件为:水温:23~27℃,盐度:30~33,pH值:7.6~7.8,变态前幼虫密度6个/ml水体。硬壳蛤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见
表1。
表1 硬壳蛤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 类别 成活率(%) 生长率(μm/d) 采苗率(万粒/m3水体) 未使用采苗器 (以细砂为附着基) 33.5 22.27 43 使用采苗器 89.8 35.98 253
如图1所示,所用的采苗器由4个采苗框1分层立体设置(上下间隔100~300mm,本实施例为300mm)结构,采苗框1外设筛绢外套4,采苗框1之间用绳3相连;所述采苗框1为管状物或钢筋围成框架2结构;在采苗器1下加设坠石5,以调节采苗器在育苗池中的上下位置。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滩涂贝类为文蛤;筛绢外套由200目筛绢做成。采苗器由7个采苗框组成,中间用尼龙绳连接,采苗框之间间距为15cm,下部连接坠石。当40%幼虫出现眼点时,在育苗池中投放采苗器,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的采苗。实验条件为:水温:23~26℃,盐度:28~30,pH值:7.6~7.8,变态前幼虫密度7个/ml水体。文蛤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文蛤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 类别 成活率(%) 生长率(μm/d) 采苗率(万粒/m3水体) 未使用采苗器 (以细砂为附着基) 32.8 17.14 35 使用采苗器 56.7 27.37 21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滩涂贝类为菲律宾蛤仔,筛绢外套由150目筛绢做成。采苗器由7个采苗框组成,采苗框之间间距为25cm,下部连接坠石。当30%幼虫出现眼点时,在育苗池中投放采苗器。实验条件为:水温:23~29℃,盐度:30~32,pH值:7.6~7.8,变态前幼虫密度5个/ml水体。菲律宾蛤仔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菲律宾蛤仔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 类别 成活率(%)生长率(μm/d)采苗率(万粒/m3水体) 未使用采苗器 (以细砂为附着基) 35.518.1838 使用采苗器 60.628.23185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滩涂贝类为青蛤,筛绢外套由200目筛绢做成。采苗器由8个采苗框组成,采苗框之间间距为15cm,下部连接坠石。当55%幼虫出现眼点时,在育苗池中投放采苗器。实验条件为:水温:23~29℃,盐度:27~30,pH值:7.6~7.8,变态前幼虫密度12个/ml水体。青蛤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菲律宾蛤仔工厂化育苗过程中采苗效果比较结果 类别 成活率(%) 生长率(μm/d) 采苗率(万粒/m3水体) 未使用采苗器 (以细砂为附着基) 38.4 21.25 40 使用采苗器 65.8 27.23 223
总之,本发明所设计的采苗方法和采苗器和在滩涂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硬壳蛤、文蛤、菲律宾蛤仔、青蛤等滩涂贝类苗种生产的效率以及稚贝成活率和生长率。
本发明所述滩涂贝类亦可为四角蛤、中华蛤蜊或鸟蛤。另外,当后期苗种生长到足够大(很沉)时,可用浮子调整采苗器在水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