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珠磨抛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64449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9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66061.4

申请日:

2010.08.30

公开号:

CN101966674A

公开日:

2011.02.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24B 9/08申请日:20100830授权公告日:20120215终止日期:2014083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4B 9/08申请日:20100830|||公开

IPC分类号:

B24B9/08

主分类号:

B24B9/08

申请人:

常熟市沙家浜镇建国玻璃模具厂

发明人:

毛建国

地址:

215559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工业园区西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属于玻璃制品抛光机械。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具有泄水孔的集水盘,设在机架的顶部,在该集水盘上开设有轴孔;上磨盘座升降机构,设在机架上;上磨抛机构,与上磨盘升降机构连接;动力传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下磨抛机构,位于集水盘内,下磨抛机构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与上磨抛机构相配合,下磨抛机构包括下固定盘、下磨抛盘和下固定盘传动轴,下固定盘朝向下磨抛盘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凹设有一栈圈嵌槽,在栈圈嵌槽内嵌设有栈圈,栈圈与挡珠圈的内壁贴触,并且栈圈的上部探出于挡珠圈的上沿。优点:获得良好的圆整度,整体结构简练并且具有理想的磨抛效率,能避免损及玻璃珠,由栈圈适应玻璃珠的直径变化。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 (1), 该机架 (1) 的顶部的中央部位设 置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11) ; 一具有泄水孔 (22) 的集水盘 (2), 设在机架 (1) 的顶部, 在 该集水盘 (2) 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11) 的部位开设有一轴孔 (21) ; 一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设在所述机架 (1) 上, 并且以悬空状态对应于所述集水盘 (2) 的 上方 ; 一上磨抛机构 (4), 与所述上磨盘升降机构 (3) 连接 ; 一动力传动机构 (6), 安装在所 述机架 (1) 上 ; 一下磨抛机构 (5), 位于所述的集水盘 (2) 内, 该下磨抛机构 (5) 与所述的动 力传动机构 (6) 传动连接, 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 (4) 的下方, 与上磨抛机构 (4) 相 配合, 所述的下磨抛机构 (5) 包括下固定盘 (51)、 下磨抛盘 (52) 和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下固定盘 (51) 与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上端固定, 而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下端途经所 述的轴孔 (21) 与所述安装在机架 (1) 上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 (6) 传动连接, 而下固定盘传 动轴 (53) 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11) 上, 下固定盘 (51) 的四周边 缘部位并且朝向上构成有一圈突出于下固定盘 (51) 的盘面的用于防范玻璃珠逃逸的挡珠 圈 (511), 并且在下固定盘 (51) 的盘面上间隔开设有一组通水孔 (514), 下磨抛盘 (52) 位 于所述的挡珠圈 (511) 内, 下磨抛盘 (52) 与下固定盘 (51) 固定, 并且该下磨抛盘 (52) 与 所述的上磨抛机构 (4) 相配合, 所述的下固定盘 (51) 朝向所述下磨抛盘 (52) 的一侧的表 面的边缘部位凹设有一栈圈嵌槽 (513), 在该栈圈嵌槽 (513) 内嵌设有一栈圈 (5131), 栈圈 (5131) 与所述的挡珠圈 (511) 的内壁贴触, 并且栈圈 (5131) 的上部探出于挡珠圈 (511) 的 上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 (21) 的四周构成有一 用于阻挡所述集水盘 (2) 中的水溢入轴孔 (21) 的围堰 (21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包括第一电机 (31)、 第一减速机 (32)、 第一、 第二传动轮 (33、 34)、 第一传动带 (35)、 上横梁 (36)、 第一立柱 (37) 和第二立柱 (38), 第一立柱 (37) 的下端与所述机架 (1) 的左侧固定, 第二立柱 (38) 的下端与所述机架 (1) 的右侧固定, 第一、 第二立柱 (37、 38) 的上端均探出 机架 (1) 的顶部, 并且第一、 第二立柱 (37、 38) 彼此平行, 上横梁 (36) 的一端与第一立柱 (37) 的顶部固定, 另一端与第二立柱 (38) 的顶部固定, 其中 : 上横梁 (36) 与第一、 第二立 柱 (37、 38) 三者构成一龙门架的构造, 第一电机 (31) 和第一减速机 (32) 均安装在所述的 上横梁 (36) 上, 第一传动轮 (33) 固定在第一电机 (31) 上, 第二传动轮 (34) 固定在第一减 速箱 (32) 的动力输入轴上, 第一传动带 (35) 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 (33) 上, 另一端套 置在第二传动轮 (34) 上, 所述的上磨抛机构 (4) 与所述第一减速机 (32) 传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第二传动轮 (33、 34) 均为皮带轮或链轮, 所述的第一传动带 (35) 为皮带或链条, 所述的第一电机 (31) 为正 反转电机。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 (4) 包括上 固定盘 (41)、 螺杆 (42)、 螺杆套 (43)、 上磨抛盘 (44)、 一对导向套 (45) 和一对导柱 (46), 上磨抛盘 (44) 与上固定盘 (41) 的朝向所述的下磨抛机构 (5) 的一侧的表面固定, 并且在 该上磨抛盘 (44) 上开设有一上磨抛盘喷水孔 (441), 螺杆套 (43) 与上固定盘 (41) 朝向所 述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的一侧的表面的中央固定, 螺杆 (42) 设在螺杆套 (43) 内, 并且与 螺杆套 (43) 螺纹配合, 其中 : 螺杆 (42) 的上端探出螺杆套 (43) 与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 2 构 (3) 传动连接, 在上固定盘 (41) 上开设有一上固定盘喷水孔 (411), 该上固定盘喷水孔 (411) 与所述的上磨抛盘喷水孔 (441) 相对应并且彼此重合, 一对导向套 (45) 在上固定盘 (41) 的圆周方向彼此以 180°间隔, 并且各自的一端与上固定盘 (41) 固定, 各自的另一端 探出上固定盘 (41) 的盘沿, 并且套置在导柱 (46) 上, 一对导柱 (46) 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水 盘 (2) 的两侧的顶部, 并且与导向套 (45) 相对应。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 (6) 包括 第二电机 (61)、 第二减速机 (62)、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63、 64、 65、 66)、 第二传动 带 (67) 和第三传动带 (68), 第二电机 (61) 和第二减速机 (62) 均固定在所述的机架 (1) 上, 并且位于机架 (1) 的下部, 第三传动轮 (63) 固定在第二电机 (61) 的电机轴 (611) 上, 第四 传动轮 (64) 固定在第二减速机 (62) 的动力输入轴 (641) 上, 第五传动轮 (65) 固定在第二 减速机 (62) 的动力输出轴 (642) 上, 第六传动轮 (66) 固定在所述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 下端, 第二传动带 (67) 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 (63) 上, 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 (64) 上, 第三传动带 (68) 的一端套置在第五传动轮 (65) 上, 另一端则套置在第六传动轮 (66) 上。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三、 第四、 第五、 第 六传动轮 (63、 64、 65、 66) 均为皮带轮时, 则所述的第二、 第三传动带 (67、 68) 均为皮带 ; 当 所述的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63、 64、 65、 66) 均为链轮时, 则所述的第二、 第三传动 带 (67、 68) 均为链条。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水孔 (22) 开设在所述 集水盘 (2) 的盘腔底部的边缘部位, 并且在泄水孔 (22) 上配接有一污水引出管 (221)。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栈圈嵌槽 (513) 的宽度 与所述的栈圈 (5131) 的厚度是相适配的, 栈圈嵌槽 (513) 的深度为 1-5mm。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9 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栈圈 (5131) 为金 属带。

说明书


玻璃珠磨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制品抛光机械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 用于对 模制成型的带有飞边的并且表面粗糙的玻璃珠研磨抛光。
     背景技术 玻璃珠属于玻璃球范畴, 人们之所以习惯称其为珠而不称其为球, 这是因为依据 其直径相对较小而言的, 实际上珠与球之间没有明显的称谓界限, 例如眼球也称眼珠, 等 等。 通常情况下将小若油菜籽、 鱼卵尤其是河蚌的珍珠之类的大小的玻璃球称为玻璃珠。 玻 璃珠有着晶莹剔透的艺术效果而被广泛用于并不限于以下举及的物品上 : 首饰、 耳饰、 工艺 品、 灯具、 钟表、 文具、 服饰、 鞋帽、 票夹和箱包等等。
     在专利文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罕见有关玻璃珠磨抛机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 利授权公告号 CN2803610Y 推荐了一种水晶玻璃珠加工机的夹球机构, 该方案是针对具有 多棱面玻璃球的磨抛机而言的 ; CN2917939Y 提供了一种硬脆材料颗粒产品表面磨球削抛
     光机床, 该方案虽然也能适用于对玻璃球的磨削加工, 但是只能适应在玻璃球的表面加工 出棱面。 而本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的玻璃球磨抛机是指对由玻璃珠成型机模制成型的玻璃珠 进行研磨抛光, 因为由前道工序模制成型的玻璃珠不仅存在飞边 ( 也称翅边 ), 而且所有表 面十分粗糙, 因而必须加以后续的光洁化处理, 才能付诸市场, 应用于申请人在上面例举的 场合。
     已有技术将表面毛糙的玻璃珠随磨料投入具有翻搅功能的容器中反复搅拌, 此法 虽然能够奏效, 但是工艺比较麻烦, 因为需要进行后续的筛分, 而且效率较低并且存在易损 及玻璃珠之虞。
     因此不论是在已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 均未见诸有能够高效率地对玻璃珠 磨抛的技术启示, 也未闻有业界获得成功的报道, 为此, 本申请人进行了探索, 找到了解决 问题的办法, 下面所要提供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对模制成型的玻璃珠表面所存在的飞边、 毛 刺磨除并且使玻璃珠的圆整度得到保障的结构简练并且磨抛效率高和不会损及玻璃珠本 体以及能够适应玻璃珠的直径变化的玻璃珠磨抛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 包括一机架, 该机架的顶部 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 一具有泄水孔的集水盘, 设在机架的顶部, 在该集 水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的部位开设有一轴孔 ; 一上磨盘座升降机 构, 设在所述机架上, 并且以悬空状态对应于所述集水盘的上方 ; 一上磨抛机构, 与所述上 磨盘升降机构连接 ; 一动力传动机构, 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 一下磨抛机构, 位于所述的集水 盘内, 该下磨抛机构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的下 方, 与上磨抛机构相配合, 所述的下磨抛机构包括下固定盘、 下磨抛盘和下固定盘传动轴,
     下固定盘与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上端固定, 而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下端途经所述的轴孔与所述 安装在机架上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而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 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上, 下固定盘的四周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上构成有一圈突出于下固定盘 的盘面的用于防范玻璃珠逃逸的挡珠圈, 并且在下固定盘的盘面上间隔开设有一组通水 孔, 下磨抛盘位于所述的挡珠圈内, 下磨抛盘与下固定盘固定, 并且该下磨抛盘与所述的上 磨抛机构相配合, 所述的下固定盘朝向所述下磨抛盘的一侧的表面的边缘部位凹设有一栈 圈嵌槽, 在该栈圈嵌槽内嵌设有一栈圈, 栈圈与所述的挡珠圈的内壁贴触, 并且栈圈的上部 探出于挡珠圈的上沿。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轴孔的四周构成有一用于阻挡所述集水盘 中的水溢入轴孔的围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 第 一减速机、 第一、 第二传动轮、 第一传动带、 上横梁、 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 第一立柱的下端 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 第二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机架的右侧固定, 第一、 第二立柱的上端均 探出机架的顶部, 并且第一、 第二立柱彼此平行, 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立柱的顶部固定, 另 一端与第二立柱的顶部固定, 其中 : 上横梁与第一、 第二立柱三者构成一龙门架的构造, 第 一电机和第一减速机均安装在所述的上横梁上, 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电机上, 第二传动 轮固定在第一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 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 另一端套 置在第二传动轮上, 所述的上磨抛机构与所述第一减速机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第一、 第二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或链轮, 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皮带或链条, 所述的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上磨抛机构包括上固定盘、 螺杆、 螺杆 套、 上磨抛盘、 一对导向套和一对导柱, 上磨抛盘与上固定盘的朝向所述的下磨抛机构的一 侧的表面固定, 并且在该上磨抛盘上开设有一上磨抛盘喷水孔, 螺杆套与上固定盘朝向所 述上磨盘座升降机构的一侧的表面的中央固定, 螺杆设在螺杆套内, 并且与螺杆套螺纹配 合, 其中 : 螺杆的上端探出螺杆套与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传动连接, 在上固定盘上开设 有一上固定盘喷水孔, 该上固定盘喷水孔与所述的上磨抛盘喷水孔相对应并且彼此重合, 一对导向套在上固定盘的圆周方向彼此以 180°间隔, 并且各自的一端与上固定盘固定, 各 自的另一端探出上固定盘的盘沿, 并且套置在导柱上, 一对导柱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水盘的 两侧的顶部, 并且与导向套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 第二 减速机、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动带, 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机 均固定在所述的机架上, 并且位于机架的下部, 第三传动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 第 四传动轮固定在第二减速机的动力输入轴上, 第五传动轮固定在第二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 上, 第六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下端, 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 上, 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上, 第三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五传动轮上, 另一端则套置在 第六传动轮上。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当所述的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均 为皮带轮时, 则所述的第二、 第三传动带均为皮带 ; 当所述的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均为链轮时, 则所述的第二、 第三传动带均为链条。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泄水孔开设在所述集水盘的盘腔底 部的边缘部位, 并且在泄水孔上配接有一污水引出管。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栈圈嵌槽的宽度与所述的栈圈的 厚度是相适配的, 栈圈嵌槽的深度为 1-5mm。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栈圈为金属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上、 下磨抛机构的配合而可将位于上、 下磨抛机构之间 的玻璃珠抛光并且获得良好的圆整度, 整体结构简练并且具有理想的磨抛效率, 在磨抛过 程中, 由上磨盘座升降机构使上磨抛机构保持与下磨抛机构之间的合理距离, 从而能够避 免损及玻璃珠, 当被磨抛的玻璃珠探出挡珠圈的上沿的程度超过玻璃珠直径的二分之一 时, 由设置的栈圈救济, 因而由栈圈适应玻璃珠的直径变化。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玻璃珠磨抛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 2 为图 1 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 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 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 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参见图 1 和图 2, 给出的机架 1 犹如一茶几的形状, 但并不限于该形状, 优选的方 案还可在该机架 1 的一侧配置一电气控制箱 ( 图中未示出 ), 用于控制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的第一电机 31 和动力传动机构 6 的第二电机 61 的工作。机架 1 的顶部是封闭的, 并且在 中央部位设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11, 毫无疑问, 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11 上设置有具有轴承 孔 1111 的轴承 111。 在机架 1 的顶部以焊接或铆接或以其它类似的固定方式配置有一集水 盘 2, 在该集水盘 2 的中央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11 的部位开设有一轴孔 21, 为了阻止集水盘 2 的盘腔内的水侵入轴孔 21, 因此在轴孔 21 的周围构成有一围堰 211, 在集水盘 2 的盘腔的底部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泄水孔 22, 并且在泄水孔 22 上配接一污水排 出管 221。之所以称污水排出管 221, 这是因为在上、 下磨抛机构 4、 5 对位于两者 ( 上、 下磨 抛机构 4、 5) 之间的玻璃珠 8( 图 2 示 ) 磨抛的过程中, 由冷却水引入管 7 引入的冷却水变 为混浊的即夹杂有从玻璃珠 8 上磨抛下的残留物, 因此由污水引出管 221 引出后作沉淀处 理, 以免损及环境。
     本发明方案提供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的优选而非限于的结构如下 : 包括第一电 机 31、 第一减速机 32、 第一传动轮 33、 第二传动轮 34、 第一传动带 35、 上横梁 36、 第一立柱 37 和第二立柱 38, 以目前图 1 和图 2 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 第一立柱 37 的下端与机架 1 的 左侧固定, 而上端探出机架 1 的顶表面, 第二立柱 38 与第一立柱 37 相对应, 下端与机架 1 的右侧固定, 上端同样探出机架 1 的顶面。在第一立柱 37 的顶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螺 钉孔 371, 同例, 在第二立柱 38 的顶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固定螺钉孔 381。上横梁 36 的一 端即图示的左端通过固定螺钉 361 与前述的第一固定螺钉孔 371 固定, 另一端即图 1 所示
     的右端同样用固定螺钉 361 与前述的第二固定螺钉孔 381 固定。由上述说明特别是通过图 1 和图 2 的示意可知, 上横梁 36、 第一立柱 37 和第二立柱 38 这三者的配合而形成一门字形 即龙门架形状的构造。第一电机 31 和第一减速机 32 均安装在上横梁 36 上, 更确切地讲均 安置在上横梁 36 的朝向上的表面。第一传动轮 33 固定在第一电机 31 的电机轴轴端, 而第 二传动轮 34 则固定在第一减速箱 32 的动力输出轴上, 第一传动带 35 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 动轮 33 上, 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 34 上。
     前述的第一、 第二传动轮 33、 34 均为皮带轮或链轮, 而前述的第一传动带 35 为皮 带或链条, 更具体地讲, 当第一、 第二传动轮 33、 34 均为皮带轮时, 则第一传动带 35 为皮带 ; 而当第一、 第二传动轮 33、 34 均为链轮时, 则第一传动带 35 为链条, 本实施例选择前者。当 第一电机 31 工作, 由第一传动轮 33 经第一传动带 35 带动第二传动轮 34, 由于第二传动轮 34 与第一减速机 32 的动力输入轴固定, 因此经第一减速机 32 减速后带动与第一减速机 32 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上磨抛机构 4 运动, 又由于第一电机 31 为正反转电机, 因此 当第一电机 31 正转即顺时针转动时, 上磨抛机构 4 朝下位移, 以便与下磨抛机构 5 合拢, 反 之亦然, 即: 当第一电机 31 反转 ( 逆时针工作 ), 上磨抛机构 4 朝上位移, 即朝着省背离下 磨抛机构 5 的方向位移。 优选的上磨抛机构 4 的结构如下 : 包括上固定盘 41、 螺杆 42、 螺杆套 43、 上磨抛盘 44、 一对导向套 45 和一对导柱 46, 上磨抛盘 44 的材料优选采用聚氨酯, 即使用由聚氨酯制 作的具有一定柔顺性的上磨抛盘 44, 并且采用胶粘剂将上磨抛盘 44 与上固定盘 41 的朝向 下的表面即朝向下磨抛机构 5 的一侧的表面粘固。由图所示, 在该上磨抛盘 44 上并且位于 边缘部位开设有一上磨抛盘的喷水孔 441。螺杆套 43 的底部构成有一固定法兰边 431, 用 一组法兰边固定螺钉 4311 将螺杆套 43 与上固定盘 41 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螺杆 42 容纳 在螺杆套 43 内, 即螺杆 42 通过螺杆螺母 ( 图 2 示意 ) 与螺杆套 43 相配合, 并且螺杆 42 的 上端探出螺杆套 43 通过螺杆连接座 421( 配有轴承 ) 与前述的第一减速机 32 的末级动力 输出轴连接。在前述的上固定盘 41 上并且在对应于上磨抛盘喷水孔 441 的部位开设有一 上固定盘喷水孔 411, 该上固定盘喷水孔 411 与上磨抛盘喷水孔 441 重合。一对导向套 45 在上固定盘 41 的圆周方向以 180°间隔, 使两者保持面对面的对应关系, 各导向套 45 的一 端的导向套固定脚 452 用螺钉 4521 与上固定盘 41 固定, 而各导向套 45 的另一端的导套头 451 与导柱 46 滑配, 即套置在导柱 46 上。一对导柱 46 中的其中一根导柱 46 固定在前述的 集水盘 2 的一侧的顶部 ( 图示的左侧的顶部 ), 而一对导柱 46 中的另一根导柱 46 则固定在 集水盘 2 的另一侧的顶部 ( 图示的右侧的顶部 ), 一对导柱 46 彼此保持对应, 并且还与前述 的导向套 45 相对应。当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使螺杆 42 作顺时针旋转时, 螺杆套 43 便携上 固定盘 41 及上磨抛盘 44 向下位移, 即朝下磨抛机构 5 运动, 而当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使螺 杆 42 作逆时针旋转时, 那么螺杆套 43 便携上固定盘 41 及连同固定在上固定盘 41 上的上 磨抛盘 44 向上位移。当要对玻璃珠 8 研磨抛光时, 则上固定盘 41 向下移动, 抛光结束时, 则向上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下磨抛机构 5 的优选的结构如下 : 包括下固定盘 51、 下磨抛盘 52 和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下固定盘 51 的朝向所述的集水盘 2 的一侧的中央与下固定盘传动 轴 53 的上端固定, 在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上端具有一扩设盘 531, 由一组扩设盘固定螺钉 5311 使下固定盘 51 的中央与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上端固定连接, 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下
     端途经即借道于前述的轴孔 21 向下伸展直至与动力传动机构 6 连接, 而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中部在前述的轴承孔 1111 处转动地支承于下固定盘传动轴座 11 上, 也就是说, 该下固定 盘传动轴座 11 是专为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设置的, 前述的轴承 111 实质上套置在下固定盘 传动轴 53 上。在下固定盘 51 的四周构成有一道围合的挡珠圈 511, 由于挡珠圈 511 的表面 高出下固定盘 51 的平面, 从而使整个下固定盘 51 表现为盆形构造, 从而能够防止处于研磨 抛光状态的玻璃珠 8 逃逸, 更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下固定盘 51 的朝向上的边缘部位即与挡 珠圈 511 交界的部位开设一栈圈嵌槽 513, 在栈圈嵌槽 513 内插嵌一栈圈 5131。 当置于下磨 抛盘 52 上的被研磨抛光的玻璃珠 8 探出挡珠圈 511 的上边沿的程度达到大于玻璃珠 8 的 半径时, 那么可借助于栈圈 5131 救济, 反之, 无需使用栈圈 5131 来协助挡珠圈 511, 也就是 说, 只要被抛光的玻璃珠探出挡珠圈 511 的程度小于并且等于玻璃珠 8 的直径的二分之一 时, 那么不需要使用栈圈 5131。栈圈嵌槽 513 的宽度应与栈圈 5131 的厚度相适应, 而深度 优选为 1-5mm, 较好地为 2-4mm, 最好为 2.5-3.5mm, 本实施例选择 3mm。此外, 栈圈 5131 可 以有多种规格, 即有多种宽度, 以便应对直径不同的玻璃珠 8, 栈圈 5131 使用具有良好的挠 曲性的钢带或铝带或类似的材料。在下固定盘 51 的正中央开设有一压盘螺钉固定孔 512, 前述的下磨抛盘 52 的正中央开设有一螺钉孔 521, 对应于螺钉孔 521 的部位加设有一压盘 522, 用压盘固定螺钉 5221 依次经压盘 522 的通孔 5222 和螺钉孔 521 旋入压盘螺钉固定孔 512, 从而将下磨抛盘 52 固定在下固定盘 51 的朝向前述的上磨抛盘 44 的一侧的表面, 确保 上、 下磨抛盘 44、 52 两者的配合。下磨抛盘 52 采用金刚砂磨盘 ( 也可称金刚砂磨片 )。由 于压盘 522 的存在, 因此在上磨抛盘 44 的中央并且在对应于压盘 522 的部位开设有一压盘 让位孔 442, 由该压盘让位孔 442 供压盘 522 探入, 藉以保障上、 下磨抛盘 44、 52 的彼此的面 对面配合效果。
     请继续见图 1 和图 2, 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 6 的结构如下 : 包括第二电机 61、 第二 减速机 62、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63、 64、 65、 66、 第二传动带 67 和第三传动带 68, 第 二电机 61 及第二减速机 62 均固定在机架 1 的下部, 并且位于机架 1 的下部的空腔内, 第三 传动轮 63 固定在第二电机 61 的电机轴 611 上, 第四传动轮 64 固定在第二减速机 62 的动 力输入轴 641 上, 第五传动轮 65 固定在第二减速机 62 的动力输出轴 642 上, 而第六传动轮 66 固定在前述的下磨抛机构 5 的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的下端, 第二传动带 67 的一端套置在 第三传动轮 63 上, 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 64 上, 第三传动带 68 的一端套设在第五传动 轮 65 上, 另一端套设在第六传动轮 66 上。当第二电机 61 工作, 依次经第三传动轮 63、 第二 传动带 67、 第四传动轮 64、 第五传动轮 65、 第二传动带 68 和第六传动轮 66 使下固定盘传 动轴 53 旋转, 由于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与下固定盘 51 固定连接, 又由于由金刚砂磨盘充任 的下磨抛盘 52 与下固定盘 51 的盘腔固定, 因此, 由下固定盘传动轴 53 带动下固定盘 51 旋 转, 下磨抛盘 52 同时旋转。
     前述的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63、 64、 65、 66 均采用皮带轮或链轮, 第二、 第 三传动带 67、 68 均采用皮带或链条。也就是说, 当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63、 64、 65、 66 均为皮带轮时, 第二、 第三传动带 67、 68 均采用皮带 ; 而当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传动轮 63、 64、 65、 66 均为链轮时, 第二、 第三传动带 67、 68 均采用链条, 本实施例选择前者。
     由于上、 下磨抛机构 4、 5 在对玻璃珠 8 磨抛时需要冷却并且同时将磨屑带走, 因此 在上磨抛机构 4 的上固定盘 41 上设有一冷却水引入管 7, 具体是在上固定盘 41 固定一个管座 73, 将冷却水引入管 7 置入开设于管座 73 上的通孔中, 冷却水引入管 7 不与管座 73 固 定, 以确保管座 73 随上固定盘 41 上行或下移, 在冷却水引入管 7 上配有阀门 72, 并且该冷 却水引入管 7 与具有压力的水源管路如自来水管路连接, 该冷却水引入管 7 的出水口 71 恰 好对应于前述的上固定盘喷水孔 411 的上方。
     申请人结合图 1 和图 2 叙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首先将需要研磨抛光的玻璃珠 8 引至下磨抛盘 52 的盘面上, 在盘面上分摊而保证不出现玻璃珠 8 的堆叠情形, 否则会引起 碎裂。启动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使上磨抛盘 44 向下移动, 直至上磨抛盘 44 与玻璃珠 8 接 触, 此时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的第一电机 31 停止工作。接着使动力传动机构 6 的第二电机 61 工作, 按申请人在上面所提及的传动关系直至使下磨抛盘 52 携玻璃珠 8 运动, 同时由冷 却水引水管 7 的出水口 72 向上固定盘喷水孔 411 喷水, 经上磨抛盘 44 上的上磨抛盘喷水 孔 441 将水喷及位于下磨抛盘 52 上的玻璃珠 8, 淌及下磨抛盘 52 的盘面上的夹带有磨屑的 污水从下磨抛盘 52 与挡珠圈 511 之间的间隙中流出, 经以间隔开设在下固定盘 51 的盘体 上的通水孔 514 引出至集水盘 2 的盘腔, 最终由泄水孔 22 经污水引出管 221 引出。在上述 过程中, 由于上磨抛机构 4 处地静止状态, 而下磨抛机构 5 处于运动状态, 因此玻璃珠 8 在 上、 下磨抛盘 44、 52 之间相对摩擦, 使玻璃珠 8 表面的粗糙物及模制时遗留的飞边 ( 也可称 翅片 ) 磨除, 成为表面光滑并且圆整的玻璃珠 8。当磨抛结束后, 则使上磨盘座升降机构 3 的第一电机 31 反向工作, 使上磨抛盘 44 撤离下磨抛盘 52, 用吸珠装置例如吸尘器之类的工 具将玻璃珠 8 从下磨抛盘 52 上吸除, 再次向下磨抛盘 52 上播撒待研磨抛光的玻璃珠 8。如 此周而复始地进行, 便能对依需数量的待磨抛的玻璃珠 8 加工, 因而具有较高的磨抛效率。

玻璃珠磨抛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玻璃珠磨抛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玻璃珠磨抛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玻璃珠磨抛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珠磨抛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66674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2.09CN101966674A*CN101966674A*(21)申请号 201010266061.4(22)申请日 2010.08.30B24B 9/08(2006.01)(71)申请人常熟市沙家浜镇建国玻璃模具厂地址 215559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工业园区西区(72)发明人毛建国(74)专利代理机构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代理人朱伟军(54) 发明名称玻璃珠磨抛装置(57) 摘要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属于玻璃制品抛光机械。包括机架,机架的顶部设置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具有泄水孔的集水盘,设在机架的。

2、顶部,在该集水盘上开设有轴孔;上磨盘座升降机构,设在机架上;上磨抛机构,与上磨盘升降机构连接;动力传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下磨抛机构,位于集水盘内,下磨抛机构与动力传动机构连接,与上磨抛机构相配合,下磨抛机构包括下固定盘、下磨抛盘和下固定盘传动轴,下固定盘朝向下磨抛盘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凹设有一栈圈嵌槽,在栈圈嵌槽内嵌设有栈圈,栈圈与挡珠圈的内壁贴触,并且栈圈的上部探出于挡珠圈的上沿。优点:获得良好的圆整度,整体结构简练并且具有理想的磨抛效率,能避免损及玻璃珠,由栈圈适应玻璃珠的直径变化。(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

3、页 附图 2 页CN 101966674 A 1/2页21.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该机架(1)的顶部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一具有泄水孔(22)的集水盘(2),设在机架(1)的顶部,在该集水盘(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的部位开设有一轴孔(21);一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设在所述机架(1)上,并且以悬空状态对应于所述集水盘(2)的上方;一上磨抛机构(4),与所述上磨盘升降机构(3)连接;一动力传动机构(6),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一下磨抛机构(5),位于所述的集水盘(2)内,该下磨抛机构(5)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传动。

4、连接,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4)的下方,与上磨抛机构(4)相配合,所述的下磨抛机构(5)包括下固定盘(51)、下磨抛盘(52)和下固定盘传动轴(53),下固定盘(51)与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上端固定,而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下端途经所述的轴孔(21)与所述安装在机架(1)上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6)传动连接,而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上,下固定盘(51)的四周边缘部位并且朝向上构成有一圈突出于下固定盘(51)的盘面的用于防范玻璃珠逃逸的挡珠圈(511),并且在下固定盘(51)的盘面上间隔开设有一组通水孔(514),下磨抛盘(52)位于所述。

5、的挡珠圈(511)内,下磨抛盘(52)与下固定盘(51)固定,并且该下磨抛盘(52)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4)相配合,所述的下固定盘(51)朝向所述下磨抛盘(52)的一侧的表面的边缘部位凹设有一栈圈嵌槽(513),在该栈圈嵌槽(513)内嵌设有一栈圈(5131),栈圈(5131)与所述的挡珠圈(511)的内壁贴触,并且栈圈(5131)的上部探出于挡珠圈(511)的上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21)的四周构成有一用于阻挡所述集水盘(2)中的水溢入轴孔(21)的围堰(2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

6、电机(31)、第一减速机(32)、第一、第二传动轮(33、34)、第一传动带(35)、上横梁(36)、第一立柱(37)和第二立柱(38),第一立柱(37)的下端与所述机架(1)的左侧固定,第二立柱(38)的下端与所述机架(1)的右侧固定,第一、第二立柱(37、38)的上端均探出机架(1)的顶部,并且第一、第二立柱(37、38)彼此平行,上横梁(36)的一端与第一立柱(37)的顶部固定,另一端与第二立柱(38)的顶部固定,其中:上横梁(36)与第一、第二立柱(37、38)三者构成一龙门架的构造,第一电机(31)和第一减速机(32)均安装在所述的上横梁(36)上,第一传动轮(33)固定在第一电机(。

7、31)上,第二传动轮(34)固定在第一减速箱(32)的动力输入轴上,第一传动带(3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3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34)上,所述的上磨抛机构(4)与所述第一减速机(32)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33、34)均为皮带轮或链轮,所述的第一传动带(35)为皮带或链条,所述的第一电机(31)为正反转电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4)包括上固定盘(41)、螺杆(42)、螺杆套(43)、上磨抛盘(44)、一对导向套(45)和一对导柱(46),上磨抛盘(44)与上固定盘(41。

8、)的朝向所述的下磨抛机构(5)的一侧的表面固定,并且在该上磨抛盘(44)上开设有一上磨抛盘喷水孔(441),螺杆套(43)与上固定盘(41)朝向所述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的一侧的表面的中央固定,螺杆(42)设在螺杆套(43)内,并且与螺杆套(43)螺纹配合,其中:螺杆(42)的上端探出螺杆套(43)与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66674 A 2/2页3构(3)传动连接,在上固定盘(41)上开设有一上固定盘喷水孔(411),该上固定盘喷水孔(411)与所述的上磨抛盘喷水孔(441)相对应并且彼此重合,一对导向套(45)在上固定盘(41)的圆周方向彼此以180间隔,并且各。

9、自的一端与上固定盘(41)固定,各自的另一端探出上固定盘(41)的盘沿,并且套置在导柱(46)上,一对导柱(46)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水盘(2)的两侧的顶部,并且与导向套(45)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1)、第二减速机(62)、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63、64、65、66)、第二传动带(67)和第三传动带(68),第二电机(61)和第二减速机(62)均固定在所述的机架(1)上,并且位于机架(1)的下部,第三传动轮(63)固定在第二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上,第四传动轮(64)固定在第二减速机(62)的动力输入轴。

10、(641)上,第五传动轮(65)固定在第二减速机(62)的动力输出轴(642)上,第六传动轮(66)固定在所述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下端,第二传动带(67)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6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64)上,第三传动带(68)的一端套置在第五传动轮(65)上,另一端则套置在第六传动轮(66)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63、64、65、66)均为皮带轮时,则所述的第二、第三传动带(67、68)均为皮带;当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63、64、65、66)均为链轮时,则所述的第二、第三传动带(67、68)。

11、均为链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水孔(22)开设在所述集水盘(2)的盘腔底部的边缘部位,并且在泄水孔(22)上配接有一污水引出管(22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栈圈嵌槽(513)的宽度与所述的栈圈(5131)的厚度是相适配的,栈圈嵌槽(513)的深度为1-5mm。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玻璃珠磨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栈圈(5131)为金属带。权 利 要 求 书CN 101966674 A 1/6页4玻璃珠磨抛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玻璃制品抛光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用于对模制成型的带有飞。

12、边的并且表面粗糙的玻璃珠研磨抛光。背景技术0002 玻璃珠属于玻璃球范畴,人们之所以习惯称其为珠而不称其为球,这是因为依据其直径相对较小而言的,实际上珠与球之间没有明显的称谓界限,例如眼球也称眼珠,等等。通常情况下将小若油菜籽、鱼卵尤其是河蚌的珍珠之类的大小的玻璃球称为玻璃珠。玻璃珠有着晶莹剔透的艺术效果而被广泛用于并不限于以下举及的物品上:首饰、耳饰、工艺品、灯具、钟表、文具、服饰、鞋帽、票夹和箱包等等。0003 在专利文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罕见有关玻璃珠磨抛机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03610Y推荐了一种水晶玻璃珠加工机的夹球机构,该方案是针对具有多棱面玻璃球的磨抛机而言。

13、的;CN2917939Y提供了一种硬脆材料颗粒产品表面磨球削抛光机床,该方案虽然也能适用于对玻璃球的磨削加工,但是只能适应在玻璃球的表面加工出棱面。而本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的玻璃球磨抛机是指对由玻璃珠成型机模制成型的玻璃珠进行研磨抛光,因为由前道工序模制成型的玻璃珠不仅存在飞边(也称翅边),而且所有表面十分粗糙,因而必须加以后续的光洁化处理,才能付诸市场,应用于申请人在上面例举的场合。0004 已有技术将表面毛糙的玻璃珠随磨料投入具有翻搅功能的容器中反复搅拌,此法虽然能够奏效,但是工艺比较麻烦,因为需要进行后续的筛分,而且效率较低并且存在易损及玻璃珠之虞。0005 因此不论是在已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

14、文献中,均未见诸有能够高效率地对玻璃珠磨抛的技术启示,也未闻有业界获得成功的报道,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所要提供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对模制成型的玻璃珠表面所存在的飞边、毛刺磨除并且使玻璃珠的圆整度得到保障的结构简练并且磨抛效率高和不会损及玻璃珠本体以及能够适应玻璃珠的直径变化的玻璃珠磨抛装置。0007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珠磨抛装置,包括一机架,该机架的顶部的中央部位设置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一具有泄水孔的集水盘,设在机架的顶部,在该集水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的部位开设。

15、有一轴孔;一上磨盘座升降机构,设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以悬空状态对应于所述集水盘的上方;一上磨抛机构,与所述上磨盘升降机构连接;一动力传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一下磨抛机构,位于所述的集水盘内,该下磨抛机构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并且对应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的下方,与上磨抛机构相配合,所述的下磨抛机构包括下固定盘、下磨抛盘和下固定盘传动轴,说 明 书CN 101966674 A 2/6页5下固定盘与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上端固定,而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下端途经所述的轴孔与所述安装在机架上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而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上,下固定盘的四周边缘部位并且朝。

16、向上构成有一圈突出于下固定盘的盘面的用于防范玻璃珠逃逸的挡珠圈,并且在下固定盘的盘面上间隔开设有一组通水孔,下磨抛盘位于所述的挡珠圈内,下磨抛盘与下固定盘固定,并且该下磨抛盘与所述的上磨抛机构相配合,所述的下固定盘朝向所述下磨抛盘的一侧的表面的边缘部位凹设有一栈圈嵌槽,在该栈圈嵌槽内嵌设有一栈圈,栈圈与所述的挡珠圈的内壁贴触,并且栈圈的上部探出于挡珠圈的上沿。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轴孔的四周构成有一用于阻挡所述集水盘中的水溢入轴孔的围堰。000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一、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带、上横梁、第一立柱。

17、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机架的左侧固定,第二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机架的右侧固定,第一、第二立柱的上端均探出机架的顶部,并且第一、第二立柱彼此平行,上横梁的一端与第一立柱的顶部固定,另一端与第二立柱的顶部固定,其中:上横梁与第一、第二立柱三者构成一龙门架的构造,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机均安装在所述的上横梁上,第一传动轮固定在第一电机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第一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第一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所述的上磨抛机构与所述第一减速机传动连接。0010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或链轮,所述的第一传动带为皮带或链条,所述的。

18、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0011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磨抛机构包括上固定盘、螺杆、螺杆套、上磨抛盘、一对导向套和一对导柱,上磨抛盘与上固定盘的朝向所述的下磨抛机构的一侧的表面固定,并且在该上磨抛盘上开设有一上磨抛盘喷水孔,螺杆套与上固定盘朝向所述上磨盘座升降机构的一侧的表面的中央固定,螺杆设在螺杆套内,并且与螺杆套螺纹配合,其中:螺杆的上端探出螺杆套与所述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传动连接,在上固定盘上开设有一上固定盘喷水孔,该上固定盘喷水孔与所述的上磨抛盘喷水孔相对应并且彼此重合,一对导向套在上固定盘的圆周方向彼此以180间隔,并且各自的一端与上固定盘固定,各自的另一端探出上固定盘。

19、的盘沿,并且套置在导柱上,一对导柱分别固定在所述集水盘的两侧的顶部,并且与导向套相对应。0012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减速机、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动带,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机均固定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且位于机架的下部,第三传动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第四传动轮固定在第二减速机的动力输入轴上,第五传动轮固定在第二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上,第六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下固定盘传动轴的下端,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上,第三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五传动轮上,另一端则套置在第六传动轮上。0013 在本发明的。

20、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均为皮带轮时,则所述的第二、第三传动带均为皮带;当所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均为链轮时,则所述的第二、第三传动带均为链条。说 明 书CN 101966674 A 3/6页60014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泄水孔开设在所述集水盘的盘腔底部的边缘部位,并且在泄水孔上配接有一污水引出管。0015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栈圈嵌槽的宽度与所述的栈圈的厚度是相适配的,栈圈嵌槽的深度为1-5mm。0016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栈圈为金属带。0017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上、下磨抛。

21、机构的配合而可将位于上、下磨抛机构之间的玻璃珠抛光并且获得良好的圆整度,整体结构简练并且具有理想的磨抛效率,在磨抛过程中,由上磨盘座升降机构使上磨抛机构保持与下磨抛机构之间的合理距离,从而能够避免损及玻璃珠,当被磨抛的玻璃珠探出挡珠圈的上沿的程度超过玻璃珠直径的二分之一时,由设置的栈圈救济,因而由栈圈适应玻璃珠的直径变化。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发明玻璃珠磨抛装置的实施例结构图。0019 图2为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

22、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0021 请参见图1和图2,给出的机架1犹如一茶几的形状,但并不限于该形状,优选的方案还可在该机架1的一侧配置一电气控制箱(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的第一电机31和动力传动机构6的第二电机61的工作。机架1的顶部是封闭的,并且在中央部位设有一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毫无疑问,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上设置有具有轴承孔1111的轴承111。在机架1的顶部以焊接或铆接或以其它类似的固定方式配置有一集水盘2,在该集水盘2的中央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的部位开设有一轴孔21,为了阻止集。

23、水盘2的盘腔内的水侵入轴孔21,因此在轴孔21的周围构成有一围堰211,在集水盘2的盘腔的底部的边缘部位开设有一泄水孔22,并且在泄水孔22上配接一污水排出管221。之所以称污水排出管221,这是因为在上、下磨抛机构4、5对位于两者(上、下磨抛机构4、5)之间的玻璃珠8(图2示)磨抛的过程中,由冷却水引入管7引入的冷却水变为混浊的即夹杂有从玻璃珠8上磨抛下的残留物,因此由污水引出管221引出后作沉淀处理,以免损及环境。0022 本发明方案提供的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的优选而非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减速机32、第一传动轮33、第二传动轮34、第一传动带35、上横梁36、第一立柱37和。

24、第二立柱38,以目前图1和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第一立柱37的下端与机架1的左侧固定,而上端探出机架1的顶表面,第二立柱38与第一立柱37相对应,下端与机架1的右侧固定,上端同样探出机架1的顶面。在第一立柱37的顶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固定螺钉孔371,同例,在第二立柱38的顶端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固定螺钉孔381。上横梁36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通过固定螺钉361与前述的第一固定螺钉孔371固定,另一端即图1所示说 明 书CN 101966674 A 4/6页7的右端同样用固定螺钉361与前述的第二固定螺钉孔381固定。由上述说明特别是通过图1和图2的示意可知,上横梁36、第一立柱37和第二立柱38这。

25、三者的配合而形成一门字形即龙门架形状的构造。第一电机31和第一减速机32均安装在上横梁36上,更确切地讲均安置在上横梁36的朝向上的表面。第一传动轮33固定在第一电机31的电机轴轴端,而第二传动轮34则固定在第一减速箱32的动力输出轴上,第一传动带35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3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34上。0023 前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33、34均为皮带轮或链轮,而前述的第一传动带35为皮带或链条,更具体地讲,当第一、第二传动轮33、34均为皮带轮时,则第一传动带35为皮带;而当第一、第二传动轮33、34均为链轮时,则第一传动带35为链条,本实施例选择前者。当第一电机31工作,由第一传动。

26、轮33经第一传动带35带动第二传动轮34,由于第二传动轮34与第一减速机32的动力输入轴固定,因此经第一减速机32减速后带动与第一减速机3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上磨抛机构4运动,又由于第一电机31为正反转电机,因此当第一电机31正转即顺时针转动时,上磨抛机构4朝下位移,以便与下磨抛机构5合拢,反之亦然,即:当第一电机31反转(逆时针工作),上磨抛机构4朝上位移,即朝着省背离下磨抛机构5的方向位移。0024 优选的上磨抛机构4的结构如下:包括上固定盘41、螺杆42、螺杆套43、上磨抛盘44、一对导向套45和一对导柱46,上磨抛盘44的材料优选采用聚氨酯,即使用由聚氨酯制作的具有一定柔顺性的。

27、上磨抛盘44,并且采用胶粘剂将上磨抛盘44与上固定盘41的朝向下的表面即朝向下磨抛机构5的一侧的表面粘固。由图所示,在该上磨抛盘44上并且位于边缘部位开设有一上磨抛盘的喷水孔441。螺杆套43的底部构成有一固定法兰边431,用一组法兰边固定螺钉4311将螺杆套43与上固定盘41的中央部位固定连接。螺杆42容纳在螺杆套43内,即螺杆42通过螺杆螺母(图2示意)与螺杆套43相配合,并且螺杆42的上端探出螺杆套43通过螺杆连接座421(配有轴承)与前述的第一减速机32的末级动力输出轴连接。在前述的上固定盘41上并且在对应于上磨抛盘喷水孔441的部位开设有一上固定盘喷水孔411,该上固定盘喷水孔411。

28、与上磨抛盘喷水孔441重合。一对导向套45在上固定盘41的圆周方向以180间隔,使两者保持面对面的对应关系,各导向套45的一端的导向套固定脚452用螺钉4521与上固定盘41固定,而各导向套45的另一端的导套头451与导柱46滑配,即套置在导柱46上。一对导柱46中的其中一根导柱46固定在前述的集水盘2的一侧的顶部(图示的左侧的顶部),而一对导柱46中的另一根导柱46则固定在集水盘2的另一侧的顶部(图示的右侧的顶部),一对导柱46彼此保持对应,并且还与前述的导向套45相对应。当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使螺杆42作顺时针旋转时,螺杆套43便携上固定盘41及上磨抛盘44向下位移,即朝下磨抛机构5运动,而。

29、当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使螺杆42作逆时针旋转时,那么螺杆套43便携上固定盘41及连同固定在上固定盘41上的上磨抛盘44向上位移。当要对玻璃珠8研磨抛光时,则上固定盘41向下移动,抛光结束时,则向上移动。0025 本发明提供的下磨抛机构5的优选的结构如下:包括下固定盘51、下磨抛盘52和下固定盘传动轴53,下固定盘51的朝向所述的集水盘2的一侧的中央与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上端固定,在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上端具有一扩设盘531,由一组扩设盘固定螺钉5311使下固定盘51的中央与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上端固定连接,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下说 明 书CN 101966674 A 5/6页8端途经即借道于前述。

30、的轴孔21向下伸展直至与动力传动机构6连接,而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中部在前述的轴承孔1111处转动地支承于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上,也就是说,该下固定盘传动轴座11是专为下固定盘传动轴53设置的,前述的轴承111实质上套置在下固定盘传动轴53上。在下固定盘51的四周构成有一道围合的挡珠圈511,由于挡珠圈511的表面高出下固定盘51的平面,从而使整个下固定盘51表现为盆形构造,从而能够防止处于研磨抛光状态的玻璃珠8逃逸,更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下固定盘51的朝向上的边缘部位即与挡珠圈511交界的部位开设一栈圈嵌槽513,在栈圈嵌槽513内插嵌一栈圈5131。当置于下磨抛盘52上的被研磨抛光的玻璃珠8。

31、探出挡珠圈511的上边沿的程度达到大于玻璃珠8的半径时,那么可借助于栈圈5131救济,反之,无需使用栈圈5131来协助挡珠圈511,也就是说,只要被抛光的玻璃珠探出挡珠圈511的程度小于并且等于玻璃珠8的直径的二分之一时,那么不需要使用栈圈5131。栈圈嵌槽513的宽度应与栈圈5131的厚度相适应,而深度优选为1-5mm,较好地为2-4mm,最好为2.5-3.5mm,本实施例选择3mm。此外,栈圈5131可以有多种规格,即有多种宽度,以便应对直径不同的玻璃珠8,栈圈5131使用具有良好的挠曲性的钢带或铝带或类似的材料。在下固定盘51的正中央开设有一压盘螺钉固定孔512,前述的下磨抛盘52的正中。

32、央开设有一螺钉孔521,对应于螺钉孔521的部位加设有一压盘522,用压盘固定螺钉5221依次经压盘522的通孔5222和螺钉孔521旋入压盘螺钉固定孔512,从而将下磨抛盘52固定在下固定盘51的朝向前述的上磨抛盘44的一侧的表面,确保上、下磨抛盘44、52两者的配合。下磨抛盘52采用金刚砂磨盘(也可称金刚砂磨片)。由于压盘522的存在,因此在上磨抛盘44的中央并且在对应于压盘522的部位开设有一压盘让位孔442,由该压盘让位孔442供压盘522探入,藉以保障上、下磨抛盘44、52的彼此的面对面配合效果。0026 请继续见图1和图2,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6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二电机61、第二减速。

33、机62、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63、64、65、66、第二传动带67和第三传动带68,第二电机61及第二减速机62均固定在机架1的下部,并且位于机架1的下部的空腔内,第三传动轮63固定在第二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上,第四传动轮64固定在第二减速机62的动力输入轴641上,第五传动轮65固定在第二减速机62的动力输出轴642上,而第六传动轮66固定在前述的下磨抛机构5的下固定盘传动轴53的下端,第二传动带67的一端套置在第三传动轮63上,另一端套置在第四传动轮64上,第三传动带68的一端套设在第五传动轮65上,另一端套设在第六传动轮66上。当第二电机61工作,依次经第三传动轮63、第二传动。

34、带67、第四传动轮64、第五传动轮65、第二传动带68和第六传动轮66使下固定盘传动轴53旋转,由于下固定盘传动轴53与下固定盘51固定连接,又由于由金刚砂磨盘充任的下磨抛盘52与下固定盘51的盘腔固定,因此,由下固定盘传动轴53带动下固定盘51旋转,下磨抛盘52同时旋转。0027 前述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63、64、65、66均采用皮带轮或链轮,第二、第三传动带67、68均采用皮带或链条。也就是说,当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63、64、65、66均为皮带轮时,第二、第三传动带67、68均采用皮带;而当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传动轮63、64、65、66均为链轮时,第二、第三传动带。

35、67、68均采用链条,本实施例选择前者。0028 由于上、下磨抛机构4、5在对玻璃珠8磨抛时需要冷却并且同时将磨屑带走,因此在上磨抛机构4的上固定盘41上设有一冷却水引入管7,具体是在上固定盘41固定一个管说 明 书CN 101966674 A 6/6页9座73,将冷却水引入管7置入开设于管座73上的通孔中,冷却水引入管7不与管座73固定,以确保管座73随上固定盘41上行或下移,在冷却水引入管7上配有阀门72,并且该冷却水引入管7与具有压力的水源管路如自来水管路连接,该冷却水引入管7的出水口71恰好对应于前述的上固定盘喷水孔411的上方。0029 申请人结合图1和图2叙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

36、将需要研磨抛光的玻璃珠8引至下磨抛盘52的盘面上,在盘面上分摊而保证不出现玻璃珠8的堆叠情形,否则会引起碎裂。启动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使上磨抛盘44向下移动,直至上磨抛盘44与玻璃珠8接触,此时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的第一电机31停止工作。接着使动力传动机构6的第二电机61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所提及的传动关系直至使下磨抛盘52携玻璃珠8运动,同时由冷却水引水管7的出水口72向上固定盘喷水孔411喷水,经上磨抛盘44上的上磨抛盘喷水孔441将水喷及位于下磨抛盘52上的玻璃珠8,淌及下磨抛盘52的盘面上的夹带有磨屑的污水从下磨抛盘52与挡珠圈511之间的间隙中流出,经以间隔开设在下固定盘51的盘体上的。

37、通水孔514引出至集水盘2的盘腔,最终由泄水孔22经污水引出管221引出。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上磨抛机构4处地静止状态,而下磨抛机构5处于运动状态,因此玻璃珠8在上、下磨抛盘44、52之间相对摩擦,使玻璃珠8表面的粗糙物及模制时遗留的飞边(也可称翅片)磨除,成为表面光滑并且圆整的玻璃珠8。当磨抛结束后,则使上磨盘座升降机构3的第一电机31反向工作,使上磨抛盘44撤离下磨抛盘52,用吸珠装置例如吸尘器之类的工具将玻璃珠8从下磨抛盘52上吸除,再次向下磨抛盘52上播撒待研磨抛光的玻璃珠8。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便能对依需数量的待磨抛的玻璃珠8加工,因而具有较高的磨抛效率。说 明 书CN 101966674 A 1/2页10图1说 明 书 附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磨削;抛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