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639652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53197.4

申请日:

2013.12.06

公开号:

CN104699925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日:2013120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B23Q1/01

主分类号:

G06F19/00

申请人: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桂林; 邹小堤; 樊启波; 张明庆

地址:

430205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产业园佛祖岭一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步骤和方法。首先检测出机床各环节的静态及动态反向间隙,其次以此数据为基础,编制插补点轨迹运算法则,然后留余量对立柱各导轨面进行加工,随后对导轨精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进而根据立柱的长度,确定插值密度和插值点位置,并根据检测的曲线图确定各段插补数值,接着按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插补点运算法则计算插补点坐标,并进行修正计算,最后按插值点编制精加工程序。本发明在加工过程中对反向间隙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实现对刀具轨迹的精确控制,提高了超长、超大型立柱的加工精度,减少了所需的插补加工的次数,提高了加工精度稳定性,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其采用的步骤是:
1)检测出机床各环节的静态及动态反向间隙;
2)以检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编制插补点轨迹运算法则;
3)在非插补模式下,利用机床自身的精度,对立柱各导轨面进行留余量 的加工,保证零件表面粗糙度至Ra3.2以上;
4)临床检测加工立柱的导轨面精度,并根据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
5)根据边界条件,确定插值密度和插值点位置,按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插 补点运算法则计算插补点坐标;
6)对插补点数值进行滞后量的修正叠加运算;
7)根据最终的插补数值编制精加工程序;
8)按数控插补程序进行立柱各导轨面的精密加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留余量加工是指对 立柱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临床检测加工立柱 导轨面的形位精度,是指对立柱导轨直线度、平行度的检测。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临床检测是采用自 准直仪对立柱导轨精度进行检测。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边界条件是指,刀 具直径、立柱导轨长度、宽度。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对插补点数值进行 滞后量的修正叠加运算,是使用EXCEL软件进行辅助计算的。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步骤和方法,可应用于 各重型机床、重型装备制造厂家,尤其适用于采用精度较低的数控机床加工 较高精度的大型立柱类零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长、超大型立柱,由于其尺寸规格较大,精度要求较高,因此, 只有采取重型龙门镗铣床进行铣削加工,但重型龙门镗铣床的精度一般难以 直接保证超长、超大型立柱的精度要求。针对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对超长、 超大型立柱的加工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通过调整垫铁,微调不同位置的高度,从而达到调整形位精度的 目的,但由于各调整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此质量不稳定,可控性较差, 主要应用于非数控机床,随着数控机床的普及,此种方法的应用逐步减少。
另一种是通过“加工——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插补”多次重复该 过程,直至达到图纸要求。但是由于机床各运动环节的静态及动态反向间隙 对插补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工精度的提升较为的有限。但若将此因素 考虑在内,则由于这些因素在运动方向变化时,存在超前及滞后现象,从而 导致插补点的数值计算相当繁杂,因此目前的插补加工方法无法满足超长、 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要求。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超长、超大型立柱的加工普遍存在加工精度低, 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长、超大型 立柱的加工方法,以解决此类立柱现有加工工艺方法存在的加工精度低下, 质量不稳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其步骤和方法是:
1)检测出机床各环节的静态及动态反向间隙;
2)以检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编制插补点轨迹运算法则;
3)在非插补模式下,利用机床自身的精度,对立柱各导轨面进行留余量 的加工,保证零件表面粗糙度至Ra3.2以上;
4)临床检测机床导轨精度,并根据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
5)根据刀具直径、立柱的长度、宽度等边界条件,确定插值密度和插值 点位置,按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插补点运算法则计算插补点坐标;
6)为了提高计算插补点的速度及准确度,采用EXCEL软件来辅助计算, 对插补点数值进行滞后量的修正叠加运算;
7)根据最终的插补数值编制精加工程序;
8)按数控插补程序进行立柱各导轨面的精密加工。
利用本发明所说的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工艺步骤,对机床加 工过程中的反向间隙进行了有效的补偿,通过编制插补点轨迹,使其根据运 动的方向、趋势,提前对各插值点数据进行叠加补偿;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的基础上,对导轨精度进行再次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根据刀 具直径、立柱导轨长度、宽度等边界条件,确定插值密度和插值点位置,并 按插值点编制精加工程序,实现加工过程中对刀具轨迹的精确控制,消除轨 迹滞后于位置的现象,达到精确控制加工轨迹的目的。
通过与现有技术对比可以得到,本发明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对机床加工过 程中的反向间隙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实现加工过程中对刀具轨迹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提高了超长、超大型立柱的加工精度,同时也减少了所需的插补加工 的次数,提高了加工方法的精度稳定性,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请参见图1 与图2中的对比。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的数控插补加工方法的原理和精度示意图;
图2为现在的数控插补加工方法的原理和精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加工步骤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数控插补加工方法的原理和精度;图1a)为未插补 轨迹,图1b)为修正轮廓所需的理论轨迹,图1c)为未消除反向间隙的插补 轨迹,图1d)为轨迹叠加;图1e)为未消除反向间隙的插补加工轨迹,图 1c)中的“a”为未消除反向间隙的滞后量。
图2为本发明的数控插补加工方法的原理和精度;图2a)为未插补轨迹, 图2b)为修正轮廓所需的理论轨迹,图2c)为未消除反向间隙的插补轨迹, 图2d)为轨迹叠加;图2e)为消除反向间隙的插补加工轨迹,图2c)中的 “b”为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滞后量。
图3为本发明所说的超长、超大型立柱的加工工艺步骤和方法,具体说 明如下:
1)首先,在质检部门配合下,检测出机床各环节的静态及动态反向间隙。
2)以检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编制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插补点运算法则, 使其能根据运动的方向趋势,提前对各插值点数据进行叠加补偿,以达到精 确控制加工轨迹的目的。
3)加工时,在非插补模式下,使用机床本身的精度对立柱进行粗加工、 半精加工,留精加工余量,保证零件表面粗糙度至Ra3.2,便于检测形位公 差。
4)质检人员临床检测机床导轨面的形位精度,(可以借助和采用自准直 仪对导轨精度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为直线度、平行度等,并绘制检测曲线图。
5)数控编程人员根据刀具直径、立柱导轨长度、宽度等因素对精度曲线 图进行量子化,选择合适的插补点数及确定插补点的位置。根据检测的曲线 图确定各段插补数值,最后按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插补点运算法则计算插补点 坐标。
6)根据前面编制好的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插补点运算法则,使用EXCEL 软件进行辅助计算,以便能快速、准确的进行插补点滞后量的修正叠加运算。
7)根据最终的插补数值进行数控编程。
8)按数控插补程序进行立柱各导轨面的精密加工。

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超大型高精度立柱的加工步骤和方法。首先检测出机床各环节的静态及动态反向间隙,其次以此数据为基础,编制插补点轨迹运算法则,然后留余量对立柱各导轨面进行加工,随后对导轨精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绘制曲线图,进而根据立柱的长度,确定插值密度和插值点位置,并根据检测的曲线图确定各段插补数值,接着按消除了反向间隙的插补点运算法则计算插补点坐标,并进行修正计算,最后按插值点编制精加工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