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池检测模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池检测模具.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0153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30CN102901533A*CN102901533A*(21)申请号 201210434127.5(22)申请日 2012.11.05G01D 21/00(2006.01)(71)申请人辽宁弘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118319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马家店镇弘马大街129号(72)发明人贾东镇(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代理人孙国瑞(54) 发明名称模拟电池检测模具(57) 摘要一种模拟电池检测模具,在下体上安装测试单体,上体安装在测试单体上,卡箍将上体和下体连接成一体。本模。
2、具各部分为独立加工,可以保证精度和垂直度,并且有绝缘密封圈和万向导盘的缓冲,可以保证均匀,互换性强,成本低。采用独立的电池极片载体,电池极片载体由于使用模具一次成型,加工精度好,清洗方便,适合流水线批量检测,清洗成本低。本模具不采用螺纹加工或是机械扭紧等操作,使得各加工面为面接触,电池极片在其中受力均匀。对于电池的一致性和成功率得到大幅提高。本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上手,效率极高,可反复使用,节省材料,电池制成测试成功率达到99.7%。(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9 页1/1页21.一种模拟电池检测模具,其特征是:由上体(1)、下体(2)、测试单体(3)和卡箍(4)构成,其中:在下体(2)上安装测试单体(3),上体(1)安装在测试单体(3)上,卡箍(4)将上体(1)和下体(2)连接成一体;上体(1)由上模(11)、上定位凹槽(12)、上电极压块(13)、上电极压块凸台(14)和上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15)构成,上定位凹槽(12)设置在上模(11)的底部,上模(11)的中间位置处装有上电极压块(13),上电极压块(13)的底部设有上电极压块凸台(14),在上模(11)和上电极压块凸台(14)之间装有上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15);下体(2)由下模(21)。
4、、弹簧(22)、弹簧腔体(23)、万向导盘(24)、下电极压块(25)、下电极压块凸台(26)、下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27)、下定位凹槽(28)和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构成,下定位凹槽(28)设置在下模(21)的上部,在下定位凹槽(28)处装有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在下模(21)的中间处设有弹簧腔体(23),弹簧腔体(23)内装有弹簧(22),弹簧腔体(23)的上部装有万向导盘(24),弹簧腔体(23)的下部装有下电极压块(25),下电极压块(25)的上部设有下电极压块凸台(26),在下电极压块凸台(26)与下模(21)之间装有下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27),在上模(11)和下模(21。
5、)的两端装有卡箍(4),在上电极压块(13)和万向导盘(24)之间装入测试单体(3);测试单体(3)由载体上端(31)、绝缘涂层(32)、载体下端(33)、电极压块(34)、对电极(35)、隔膜(36)和极片(37)构成:极片(37)放置在载体下端(33)的底部,在极片(37)之上依次放入隔膜(36)和对电极(35),将电极压块(34)压到对电极(35)之上,内壁附有绝缘涂层(32)的载体上端(31)放置在电极压块(34)之上;卡箍(4)由左卡箍体(41)、右卡箍体(42)、连接板(43)、连接板转轴(44)、紧固螺栓(45)、紧固转轴(46)、紧固螺母(47)和紧固螺栓槽(48)组成:连接板。
6、转轴(44)插入设置在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上的连接板转轴孔(44)中,连接板(43)通过连接板转轴(44)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连接成一体,紧固转轴(46)插入设置在右卡箍体(42)上的紧固转轴孔(46)中,紧固螺栓(45)通过紧固转轴(46)连接到右卡箍体(42)上,紧固螺母(47)与紧固螺栓(45)连接,紧固螺栓(45)插入到设置在左卡箍体(41)上的紧固螺栓槽(48)中。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01533 A1/3页3模拟电池检测模具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检测模具,具体说是涉及一种模拟电池检测模具。背景技术0002 目前,电池电极材料常用。
7、的测试方法是制作扣式模拟电池进行测试,由于扣式模拟电池加工的精度和封口模具的损耗,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品率会大幅下降,模具的加工成本较高,经济上不合算。之后有人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电池检测模具,有的是螺纹的封口模式,端面和螺纹的加工精度难已达到,由于垂直度和端面光洁度保证不了,所以成品率低,互换性差。还有部分采用螺丝紧固,由于各方位受力不均,使得电池极片受力不均,充放电也不均匀。同时上面提到的大多是极片直接放置于模具中,对于使用后的清理极其不方便,成本较高,效率非常低。发明内容0003 针对现有电池检测模具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独立的电池极片载体,使用模具一次成型,加工精度好,清洗方便,结构简。
8、单,操作方便,效率高,节省材料,可反复使用的模拟电池检测模具。0004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是:一种模拟电池检测模具,其特征是:由上体1、下体2、测试单体3和卡箍4构成,其中:在下体2上安装测试单体3,上体1安装在测试单体3上,卡箍4将上体1和下体2连接成一体;上体1由上模11、上定位凹槽12、上电极压块13、上电极压块凸台14和上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15构成,上定位凹槽12设置在上模11的底部,上模11的中间位置处装有上电极压块13,上电极压块13的底部设有上电极压块凸台14,在上模11和上电极压块凸台14之间装有上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15;下体2由下模21、弹簧22、弹簧腔体2。
9、3、万向导盘24、下电极压块25、下电极压块凸台26、下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27、下定位凹槽28和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构成,下定位凹槽28设置在下模21的上部,在下定位凹槽28处装有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在下模21的中间处设有弹簧腔体23,弹簧腔体23内装有弹簧22,弹簧腔体23的上部装有万向导盘24,弹簧腔体23的下部装有下电极压块25,下电极压块25的上部设有下电极压块凸台26,在下电极压块凸台26与下模21之间装有下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27,在上模11和下模21的两端装有卡箍4,在上电极压块13和万向导盘24之间装入测试单体3;测试单体3由载体上端31、绝缘涂层32、载体下端33、电极压。
10、块34、对电极35、隔膜36和极片37构成:极片37放置在载体下端33的底部,在极片37之上依次放入隔膜36和对电极35,将电极压块34压到对电极35之上,内壁附有绝缘涂层32的载体上端31放置在电极压块34之上;卡箍4由左卡箍体41、右卡箍体42、连接板43、连接板转轴44、紧固螺栓45、紧固转轴46、紧固螺母47和紧固螺栓槽48组成:连接板转轴44插入设置在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上的连接板转轴孔44中,连接板43通过连接板转轴44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连接成一体,紧固转轴46插入设置在右卡箍体42上的紧固转轴孔说 明 书CN 102901533 A2/3页446中,紧固螺栓45通。
11、过紧固转轴46连接到右卡箍体42上,紧固螺母47与紧固螺栓45连接, 紧固螺栓45插入到设置在左卡箍体41上的紧固螺栓槽48中。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模具各部分为独立加工,可以保证精度和垂直度,并且有绝缘密封圈和万向导盘的缓冲,可以保证均匀,互换性强,成本低。本模具采用独立的电池极片载体,电池极片载体由于使用模具一次成型,加工精度非常好,由于极片载体的引入,使得效率大大提高,并且清洗方便,适合流水线批量检测,清洗成本非常低。在进行极片分析中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极片不受应力的条件下进行解剖,方便分析反应情况,避免了以前的模具测试体系分解过程中,正负极片隔膜发生分离错位、变形、大卷、极粉受。
12、应力脱落等情况的发生,便于进行对应点的分析。本模具不采用螺纹加工或是机械扭紧等操作,使得各加工面为面接触,电池极片在其中受力均匀。万向导盘的使用进一步消除或减弱因加工精度或是弹簧缠绕加工、端面切削平整等方面的精度、平整度、垂直度的影响,使得极片受力进一步均匀,对于电池的一致性和成功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本模具可以满足不同厚度的极片的测试要求,仅需要调节或更换电极压块、弹簧、密封垫圈,即可配合不同厚度极片的测试。采用特定的对电极配合即可进行相应的电极测试,避免了使用三电极体系,极大地避免了操作上的麻烦,节省材料,提高效率。本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上手,效率极高,可反复使用,节省材料。电池制成。
13、测试成功率达到99.7%,精度偏差1mAh/g,容量平均偏差小于0.5%。本模具中的上下电极压块、弹簧、万向导盘、极片载体和电极压块采用金属如铜或不锈钢制作外,其余部分均可采用聚四氟、树脂等材料制作,成本进一步降低。附图说明0006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测试单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本发明中卡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中左卡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右视图;图10是本发明中右卡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0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14、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08 一种模拟电池检测模具,如图1、图2所示,由上体1、下体2、测试单体3和卡箍4构成,其中:在下体2上安装测试单体3,上体1安装在测试单体3上,卡箍4,将上体1和下体2连接成一体。0009 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上体1的结构示意图,上体1由上模11、上定位凹槽12、上电极压块13、上电极压块凸台14和上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15构成,上定位凹槽12设置在说 明 书CN 102901533 A3/3页5上模11的底部,上模11的中间位置处装有上电极压块13,上电极压块13的底部设有上电极压块凸台14,在上模11和上电极压块凸台14之间装有上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15。0010 图4。
15、是本发明中下体的结构示意图;下体2由下模21、弹簧22、弹簧腔体23、万向导盘24、下电极压块25、下电极压块凸台26、下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27、下定位凹槽28、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构成,下定位凹槽28设置在下模21的上部,在下定位凹槽28处装有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在下模21的中间处设有弹簧腔体23,弹簧腔体23内装有弹簧22,弹簧腔体23的上部装有万向导盘24,弹簧腔体23的下部装有下电极压块25,下电极压块25的上部设有下电极压块凸台26,在下电极压块凸台26与下模21之间装有下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27,在上模11和下模21的两端装有卡箍4,在上电极压块13和万向导盘24之间装入测试单。
16、体3。0011 图5和图6是本发明中测试单体的结构示意图,测试单体3由载体上端31、绝缘涂层32、载体下端33、电极压块34、对电极35、隔膜36和极片37构成:极片37放置在载体下端33的底部,在极片37之上依次放入隔膜36和对电极35,将电极压块34压到对电极35之上,内壁附有绝缘涂层32的载体上端31放置在电极压块34之上。 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是本发明中卡箍体的结构示意图,卡箍4由左卡箍体41、右卡箍体42、连接板43、连接板转轴44、紧固螺栓45、紧固转轴46、紧固螺母47和紧固螺栓槽48组成:连接板转轴44插入设置在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上的连接板转轴孔44中,连接。
17、板43通过连接板转轴44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连接成一体,紧固转轴46插入设置在右卡箍体42上的紧固转轴孔46中,紧固螺栓45通过紧固转轴46连接到右卡箍体42上,紧固螺母47与紧固螺栓45连接, 紧固螺栓45插入到设置在左卡箍体41上的紧固螺栓槽48中,将紧固螺母47旋入到紧固螺栓45上,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卡紧,同时使得上体1和下体2将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卡紧。0012 本发明使用时,将上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15套入上电极压块13中,卡在上电极压块凸台14上,再套上上模11,形成上体1。如图3所示。将下电极压块绝缘密封圈27套入下电极压块25中,卡在下电极压块凸台26上,套入。
18、下模21,将弹簧22放入弹簧腔体23之中,再将万向导盘24平面朝上放置在弹簧22之上,最后将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放置在下模21的下定位凹槽28之内,形成下体2。如图4所示。将连接板转轴44插入设置在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上的连接板转轴孔44中,连接板43通过连接板转轴44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连接成一体,紧固转轴46插入设置在右卡箍体42上的紧固转轴孔46中,紧固螺栓45通过紧固转轴46连接到右卡箍体42上,紧固螺母47与紧固螺栓45连接。如图7所示。将极片37放入载体下端33中,滴入适量电液,放入隔膜36,滴入适量电液,再将用刀片等工具刮平或压平的对电极35放入,压入电极压块34。
19、,盖好内壁附有绝缘涂层32的载体上端31,组成测试单体3,如图5所示。然后将测试单体3放到下体2的万向导盘24上,将上体1盖上,并使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对准上模11的上定位凹槽12。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打开,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套在组合好的上体1和下体2上。紧固螺栓45插入到设置在左卡箍体41上的紧固螺栓槽48中,将紧固螺母47旋入到紧固螺栓45上,将左卡箍体41和右卡箍体42卡紧,同时使得上体1和下体2将定位凹槽绝缘密封圈29卡紧,完成测试模具的组装。说 明 书CN 102901533 A1/9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1533 A2/9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1533 A3/9页8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1533 A4/9页9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1533 A5/9页10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01533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