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618062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3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582987.7

申请日:

2016.06.14

公开号:

CN205895059U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IPC(主分类):E06B 5/00申请日:20160614授权公告日:20170118放弃生效日:20170922|||授权

IPC分类号:

E06B5/00; E05D7/00

主分类号:

E06B5/00

申请人:

惠州八毫米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吕菲

地址:

516025 广东省惠州市惠澳大道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华泰南路2号惠南科技创业中心2号楼一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蒋剑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包括:休息舱壳体、龙骨架、摇杆臂、扭力调节装置及位置调节装置,扭力调节装置通过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龙骨架上,龙骨架设于休息舱壳体内。休息舱壳体上转动设有舱门,舱门通过摇杆臂与扭力调节装置转动连接。扭力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外壳锁定片、设于外壳内的端盖、角度限位片、限位螺丝、轴套、转动轴、第一扭力调节片、第二扭力调节片及扭力弹簧。本实用新型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可以实现在断电的情况下使舱门自动恢复到开启的状态,从而解决了舱门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不能打开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舱体内空间利用率大大加强,由此使使用者能够得到更加舒适的享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休息舱壳体、龙骨架、摇杆臂、扭力调节
装置及位置调节装置,所述扭力调节装置通过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龙骨架上,所
述龙骨架设于所述休息舱壳体内;
所述休息舱壳体上转动设有舱门,所述舱门通过所述摇杆臂与所述扭力调节装置转动
连接;
所述扭力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外壳锁定片、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端盖、角度限位片、限位
螺丝、轴套、转动轴、第一扭力调节片、第二扭力调节片及扭力弹簧;
所述轴套、所述角度限位片及所述端盖通过所述限位螺丝依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
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轴套内并与所述角度限位片配合连接,所述轴套穿设于所述扭力弹簧
上,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角度限位片上,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
一扭力调节片上,所述第二扭力调节片与所述第一扭力调节片远离所述扭力弹簧的端面配
合连接,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外壳锁定片与所述外壳锁定配合;
所述角度限位片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转动轴固定配合的定位卡槽、用于与所述扭力弹
簧安装配合的弹簧固定孔及角度调节槽,所述限位螺丝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槽与所述端盖固
定连接;
所述第一扭力调节片上开设有扭力调节孔,所述第一扭力调节片通过所述扭力调节孔
与所述扭力弹簧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舱壳体为分体式结
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架包括底座及固定
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龙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为圆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槽为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槽设有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诉弹簧固定孔设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调节孔设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为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调节装置还包括
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
摇杆臂转动连接。

说明书

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休息舱,特别是涉及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不断加快。快节奏生活是种社会现
象,随着农业社会时代进行工业化时代,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工业生产,信息产业的
升级中,大量的技术知识的涌现,在有限的资源下,在单位时间内个人间,团队间,公司间,
甚至国家间必然会加强竞争,必然会以提高效率为己任,从而营造出一种快节奏生活的氛
围。如果想要在这个大氛围中立足,就必需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

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环境里,容易造成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紧张与不安,引发心理
忧郁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快节奏综合症”使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会引起类
似“神经症”类的症状,如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或其它生理上的失调现象。
长期处在“快节奏”中的人,大脑的活动也就经常处于连续的、快速的状态中。应接不暇的生
活与工作使大脑得不到的应有的休息和复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上也往往产生一种紧张、
沉重、不安和忧虑感。

为了改善上述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们通常会采取运动、听音乐、阅
读、看电影、旅行、踏青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克服紧张的情绪,从而达到身心的愉悦。

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研发人员设计了休息舱,人们可以置身于与外界隔离的
休息舱内,通过设置于休息舱内的各种高科技设备的作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听觉、视觉、
嗅觉、触觉等神经系统得到身心上的放松,从而可以享受到陶渊明式的桃花源世界。

然而现有的休息舱都是需要通过电力提供能源,当突然断电的时候,休息舱可能
会处于关闭的状态从而使使用者不能打开或难以打开舱门,由此对使用者造成一定困扰。
而一些休息舱会通过备用电源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添加备用电源不单只会提高生产成
本,而且会占有休息舱内的一定空间,从而使空间变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
从而可以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对休息舱的舱门进行自动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包括:休息舱壳体、龙骨架、摇杆臂、扭力调节装置及位置
调节装置,所述扭力调节装置通过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龙骨架上,所述龙骨架设
于所述休息舱壳体内;

所述休息舱壳体上转动设有舱门,所述舱门通过所述摇杆臂与所述扭力调节装置
转动连接;

所述扭力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外壳锁定片、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端盖、角度限位片、
限位螺丝、轴套、转动轴、第一扭力调节片、第二扭力调节片及扭力弹簧;

所述轴套、所述角度限位片及所述端盖通过所述限位螺丝依序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轴套内并与所述角度限位片配合连接,所述轴套穿设于所述扭力弹
簧上,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角度限位片上,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
第一扭力调节片上,所述第二扭力调节片与所述第一扭力调节片远离所述扭力弹簧的端面
配合连接,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外壳锁定片与所述外壳锁定配合;

所述角度限位片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转动轴固定配合的定位卡槽、用于与所述扭
力弹簧安装配合的弹簧固定孔及角度调节槽,所述限位螺丝通过所述角度调节槽与所述端
盖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扭力调节片上开设有扭力调节孔,所述第一扭力调节片通过所述扭力调
节孔与所述扭力弹簧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休息舱壳体为分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龙骨架包括底座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的龙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龙骨为圆弧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槽为圆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槽设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诉弹簧固定孔设有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扭力调节孔设有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定位卡槽为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扭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动齿轮,所述转动
齿轮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摇杆臂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可以实现在断电的情况下使舱门自动恢复到开
启的状态,从而解决了舱门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不能打开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设计巧
妙,使舱体内空间利用率大大加强,由此使使用者能够得到更加舒适的享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龙骨架的结构构中图;

图3为图1中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的摇杆臂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的扭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图3中扭力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扭力调节装置的外壳内构件的分解图;

图7为图1中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图7中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10的整体结构图,结合图2
所示,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10,包括:休息舱壳体100、龙骨架200、摇杆臂300、扭力调节装
置400及位置调节装置500,扭力调节装置400通过位置调节装置500安装在龙骨架200上,龙
骨架200设于休息舱壳体100内。

休息舱壳体100上转动设有舱门110,舱门110通过摇杆臂300与扭力调节装置400
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休息舱壳体100为分体式结构。

要说明的是,休息舱壳体100采用分体式结构的设计,一方面便于产品的运输与安
装,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模具设计的难度,通过设计简单的块板将其组合安装起来即可,相同
的块板可以采用统一的模具进行生产,由此降低模具的设计成本,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龙骨架200包括底座210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210上的龙骨220,进一
步的,龙骨220为圆弧形结构。

龙骨架200通过底座210安放在平面上,龙骨220设计成圆弧形结构,从而使休息舱
壳体100内部的空间更大。

如图3所示,摇杆臂300包括:第一摇杆310、第二摇杆320及第三摇杆330,第一摇杆
310的一端与第二摇杆320固定连接,第一摇杆310的另一端与舱门110连接,第三摇杆330的
一端与第二摇杆320固定连接,第三摇杆330的另一端与扭力调节装置400连接。

第一摇杆310及第三摇杆330分别与第二摇杆320连接形成U型结构,第一摇杆310
与第三摇杆330形成角度。

要说明的是,摇杆臂300通过第一摇杆310与舱门110,通过第三摇杆330与扭力调
节装置400连接,从而实现扭力调节装置400与舱门110的驱动连接。

第一摇杆310及第三摇杆330分别与第二摇杆320连接形成U型结构,U型结构是根
据龙骨220的具体宽度大小进行设计的,使摇杆臂300的在转动过程中错开龙骨220,不会与
其发生碰撞。第一摇杆310与第三摇杆330形成角度具体是根据舱门110需要转动的角度进
行设计的,从而保证舱门110的转动范围。

摇杆臂300由于体积小,所以其转动的空间也相对较小,从而有效的节省了空间,
使休息舱壳体100内的空间更大、更宽敞。

结合图4-图6所示,扭力调节装置400包括:外壳410、外壳锁定片420、设于外壳410
内的端盖430、角度限位片440、限位螺丝450、轴套460、转动轴470、第一扭力调节片480、第
二扭力调节片490及扭力弹簧491。

如图5所示,轴套460、角度限位片440及端盖430通过限位螺丝450依序固定连接在
一起,转动轴470穿设于轴套460内并与角度限位片440配合连接,轴套460穿设于扭力弹簧
491上,扭力弹簧491的一端安装在角度限位片440上,扭力弹簧491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扭
力调节片480上,第二扭力调节片490与第一扭力调节片480远离扭力弹簧491的端面配合连
接,轴套460通过外壳锁定片420与外壳410锁定配合。

如图6所示,角度限位片440上开设有用于与转动轴470固定配合的定位卡槽441、
用于与扭力弹簧491安装配合的弹簧固定孔442及角度调节槽443,限位螺丝450通过角度调
节槽443与端盖430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扭力调节片480上开设有扭力调节孔481,第一扭力调节片480通过
扭力调节孔481与扭力弹簧491配合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扭力调节装置400还包括转动齿轮492,转动齿轮492安装在转动
轴470的一端,转动轴470通过转动齿轮492与摇杆臂300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槽443设有两个且相互对称为圆弧形结构,定
位卡槽441为方槽结构,弹簧固定孔442与扭力调节孔481均设有多个。

要说明的是,角度调节槽443为圆弧形结构,可根据舱门110具体的转动角度进行
设计,由此实现对舱门110转动范围的限定,角度调节槽443设有两个,能进提高转动的稳定
性,使舱门110转动角度更加精确,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定位卡槽441呈方槽结构,通过定位卡槽441将转动轴470的一端安装在角度限位
片440上,方槽的结构设计能使转动轴470安装更稳定,不轻易发生移动。

由于轴套460、角度限位片440及端盖430通过限位螺丝450依序固定连接在一起,
转动轴470通过定位卡槽441与角度限位片440安装配合,因此当转动轴470转动时,会带动
角度限位片440进行转动,然后再通过角度调节槽443对角度限位片44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
定,从而实现对转动轴470的角度限定。

扭力弹簧491的一端通过弹簧固定孔442与角度限位片440配合连接,扭力弹簧491
的另一端通过扭力调节孔481与第一扭力调节片480连接,弹簧固定孔442与扭力调节孔481
均设有多个,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弹簧固定孔442与扭力调节孔481进行选择,从而对扭
力弹簧491的扭力进行调整。

关于扭力弹簧491的作用,要说明的是,扭力弹簧491的一端与角度限位片440上的
弹簧固定孔442连接,由于转动轴470与角度限位片440连接,从而使扭力弹簧491间接与转
动轴470连接在一起。

扭力弹簧491的另一端与第一扭力调节片480连接,通过第一扭力调节片480对扭
力弹簧491的扭力进行调节,使扭力调节装置400产生的力能与舱门110的重力进行抵消,使
是舱门110处于一个开启的平衡状态,完成调节后再通过第二扭力调节片490进行锁死固
定。

当本实用新型在断电的情况下舱门110处于关闭的状态时,由于扭力调节装置400
对舱门110具有一定力的作用,当断电后,舱门110失去了原有的力的作用,主要受扭力调节
装置400的拉力与舱门110的重力的作用,所以舱门110在断电的情况下能自动恢复到原有
的开启状态,从而实现对舱门110的自动开启。

结合图7与图8所示,位置调节装置500包括:支撑块510、固定板520、水平调节螺丝
530及垂直调节螺丝540,水平调节螺丝530与固定板520螺合,垂直调节螺丝540与固定板
520抵触连接,固定板520通过水平调节螺丝530与垂直调节螺丝540活动设于支撑块510的
上方,扭力调节装置400固定安装在固定板520上。

支撑块510设有V型槽511,V型槽511安装有固定板520的端面上开设有腰圆孔512,
水平调节螺丝530通过腰圆孔512与固定板520螺合。

垂直调节螺丝540穿设于V型槽511的端面,垂直调节螺丝540安装有垂直调节螺母
541,垂直调节螺母541与垂直调节螺丝540螺合。

V型槽511能节省空间,使扭力调节装置400能在有限的位置进行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水平调节螺丝530与垂直调节螺母541分别设有四个。

关于位置调节装置500,要说明的是,水平调节螺丝530通过腰圆孔512对固定板
520进行水平位置的调节,腰圆孔512的加工简单且定位紧固,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工
件位置进行调节。当水平位置确定后,只需要将水平调节螺丝530进行锁紧即可。

当需要对固定板520进行垂直位置调节的时候,只需要调节垂直调节螺母541,使
垂直调节螺丝540进行上下的调节,从而完成对固定板520的垂直位置上的调节。

垂直调节螺丝540还可以实现角度的调节,至需要使各个垂直调节螺丝540不在同
一水平面上即可完成角度的调节。

固定板520通过水平调节螺丝530与垂直调节螺丝540实现位置的调节,从而完成
对固定板520上的扭力调节装置400的位置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10可以实现在断电的情况下使舱门自动恢复到
开启的状态,从而解决了舱门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不能打开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设计巧
妙,使舱体内空间利用率大大加强,由此使使用者能够得到更加舒适的享受。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
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
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包括:休息舱壳体、龙骨架、摇杆臂、扭力调节装置及位置调节装置,扭力调节装置通过位置调节装置安装在龙骨架上,龙骨架设于休息舱壳体内。休息舱壳体上转动设有舱门,舱门通过摇杆臂与扭力调节装置转动连接。扭力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外壳锁定片、设于外壳内的端盖、角度限位片、限位螺丝、轴套、转动轴、第一扭力调节片、第二扭力调节片及扭力弹簧。本实用新型的休息舱自动门结构可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