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169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6289.1

申请日:

2002.12.27

公开号:

CN1608301A

公开日:

2005.04.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H 13/70申请日:20021227授权公告日:20090318终止日期:2010122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3/70; H01H11/00; B29C45/14

主分类号:

H01H13/70; H01H11/00; B29C45/14

申请人: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发明人:

重田裕康

地址: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优先权:

2001.12.28 JP 400612/2001; 2002.01.22 JP 12643/2002; 2002.02.25 JP 47524/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强;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背面一侧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7)的装饰薄片(2),和成为键按钮部(19)的多个透明树脂部件(11)一体化地构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键薄片部件,是将装饰薄片(2)放置在规定位置,并 使其向半透明基体薄片(3)一侧突出而形成多个键按钮部(19)地 预备成形为立体形状,然后配置在成形模具(12)内并注射熔融树脂, 通过使上述装饰薄片和由上述多个键按钮部(19)构成的透明熔融树 脂一体化得到的键薄片部件(1), 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 的背面一侧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7)且与成为上述键按钮部的多 个透明树脂一体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3) 为从厚度50~250μm的聚酰胺、聚酰亚胺、烯烃、氨基甲酸乙酯、聚 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树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合金树脂中选择的树脂薄膜,为了形成上述键按钮部(19)而 预备成形为立体形状的上述装饰薄片(2)的伸展率的范围为200~ 300%。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键按钮部(19)的周 缘附近用橡胶弹性层(21、29)衬里加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橡胶弹性层(21)由 成形树脂层构成,并且其位置为横跨上述装饰薄片的上述键按钮部的 周缘外侧部分和上述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背面。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橡胶弹性层(29)由印 刷层构成,其位置在上述基体薄片的图案层一侧的表面上并且横跨上 述装饰薄片的键按钮部周缘外侧部分和周缘内侧部分。
6: 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半透明 基体薄片(3)含有重量比例为1~30%的光扩散材料。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薄片部件,其特征为:上述半透明基 体薄片(3)在透明基体薄片(4)的表面一侧层叠了含有重量比例为 1~30%的光扩散材料的光扩散层(5)。
8: 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金属薄 膜层(7)的可视光线透过率为1~30%且部分地或整个面地形成。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薄片部件,在上述装饰薄片(2)上 形成有上述光扩散层(5),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3)、金属薄膜层 (7)和光扩散层(5)的三层的可视光线透过率的范围为10~30%。
10: 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半透明 基体薄片(3)在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部。

说明书


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背面通过光源来进行照射,用于即使在夜间或黑暗的室内也使文字或记号等透光图案部发光从而容易识别的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含有移动电话机等的多点输入对应键的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除了适用于移动电话,还可以适用于家电产品、汽车零件、办公用机器、通讯机器的按钮开关等。

    背景技术

    移动电话等的按钮开关,为了改善背面照明时的文字、记号的识别性,希望得到将光透过性装饰薄片作为底层并将遮光性装饰层部分地形成文字图案、从而显现文字、记号的键薄片部件,为了得到具有高档感的键薄片部件,希望键薄片部件的光透过性装饰薄片具有抑制了一定光亮的金属光泽。

    另外,作为得到这样构成的键薄片部件的方法,有下述方法:在树脂部件的表面上进行镀层加工,然后,通过喷涂法等,将利用透明树脂进行了防护涂层处理的多个按钮部粘接在塑料薄片上,使用具有形成了微细凹凸形状的腔室面的成形模具来成形所述树脂部件。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移动电话机等中,采用可以进行上下左右等多方向输入的称为多功能键或多向滚动键等地多触点键。通常,这些键构成在中央独立地具有可以向内输入的中心键的键薄片部件91。例如,图12所示的多触点键由:从筐体98的开口部98a露出并由凸部92构成的圆形中心键94、由同心圆状地围住圆形中心键94且呈圆环状等的框状凸部92构成的框状键95、连接中心键用凸部92和框状键用凸部92的联系部99构成,在两键94、95的内侧具有由树脂部件93构成的共计5处的触点按压部97。

    因为该现有方法的键薄片部件通过涂饰来形成防护涂层,所以存在按钮部的表面强度不足,长期使用中频繁接触的部位的金属光泽受损的问题。另外,存在由于镀层加工时的离散而使得用于得到所希望的消火花纹或细丝花纹的金属光泽的管理较难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表面强度优良且具有均匀的金属光泽的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如下地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1样式,提供将装饰薄片放置在规定位置,并使其向半透明基体薄片一侧突出而形成多个键按钮部地预备成形为立体形状,然后配置在成形模具内并注射熔融树脂,通过使上述装饰薄片和由上述多个键按钮部构成的透明熔融树脂一体化得到的键薄片部件,

    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的背面一侧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且与成为上述键按钮部的多个透明树脂一体化。

    但是,在多触点键中,在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为没有深拉特性的二轴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情况下,有时半透明基体薄片在预备成形时被强行拉长而变薄断裂,如果为了不断裂而加大厚度,则加热到预备成形的最佳状态需要花费时间,有时生产效率降低。

    因此,在具有多触点键的情况下,最好为下述的本发明的第2样式。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2样式,提供如第1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为从厚度50~250μm的聚酰胺、聚酰亚胺、烯烃、氨基甲酸乙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树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金树脂中选择的树脂薄膜,为了形成上述键按钮部,预备成形为立体形状的上述装饰薄片的伸展率的范围为200~300%。

    即使这样,在象移动电话这种使用频率高的键薄片部件中,如果由印刷形成基体薄片,则在长时间使用中,由于反复的弯曲动作和印刷溶剂的作用有时发生基体薄片的机械特性劣化,在装饰薄片的键按钮部的周缘产生龟裂(参照图23的参考标记99)的问题。

    在该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第3样式,提供如第2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键按钮部的周缘附近用橡胶弹性层衬里加固。

    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的第4样式,提供如第3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橡胶弹性层由成形树脂层形成,并且其位置为横跨上述装饰薄片的上述键按钮部的周缘外侧部分和上述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背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5样式,提供如第3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橡胶弹性层由印刷层形成,其位置在上述基体薄片的图案层一侧的表面上并且横跨上述装饰薄片的键按钮部周缘外侧部分和周缘内侧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6样式,提供如第1~5的任一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含有重量比例为1~30%的光扩散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7样式,提供如第6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为在透明基体薄片的表面一侧层叠了含有重量比例为1~30%的光扩散材料的光扩散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8样式,提供如第1~5的任一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金属薄膜层的可视光线透过率为1~30%且部分地或整个面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9样式,提供如第7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在上述装饰薄片上形成上述光扩散层,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金属薄膜层和光扩散层的三层的可视光线透过率的范围为10~30%。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样式,提供如第1~5的任一样式所述的键薄片部件,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在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及特征从下面关于附图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变得清楚。在该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多触点键薄片部件的剖视图。

    图8A和图8B分别为说明用于评价键薄片部件的制作的评价样品制作用吸引模具的图,和图8A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说明评价用键薄片部件的制作工序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评价用键薄片部件的制作工序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使用了评价用键薄片部件的评价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多触点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多触点键的A~A线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键薄片部件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过程中被立体成形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4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图14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过程中一体化粘接了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4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键薄片部件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9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过程中立体成形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图19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现有技术相关的键薄片部件的问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继续本发明的说明前,在附图中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参考标记。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装饰薄片的剖视图。图5~图6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视图。在图中,1是具有多个键按钮部19的键薄片部件,2是位于键薄片部件1的最表面一侧的装饰薄片,3是装饰薄片2的半透明基体薄片,4是配置在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内侧的透明基体薄片,5是配置在半透明基体薄片3上的外侧即透明基体薄片4的外侧的光扩散层,6是配置在透明基体薄片4的内表面一侧的锚固层,7是配置在锚固层6上的外侧的金属薄膜层,8是配置在键薄片部件1的键按钮部19的顶部的装饰薄片2的内表面上的透光性着色层,9是配置在金属薄膜层7的内表面上的遮光性着色层,10是配置在遮光性着色层9的内表面上的粘接层,11是配置在键薄片部件1的键按钮部19的内侧凹部内并粘接于粘接层10上的透明树脂部件,12是用于形成键薄片部件1的模具。

    安装上述构成的键薄片部件1,以使键按钮部19位于配置在按压开关的固定触点上的作为可动触点的金属穹顶71上,在用手指按下键按钮部19时,键按钮部19从非按下位置(参照图22的非按下位置II。)移动至按下位置(参照图22的按下位置I。),由键按钮部19下部的树脂部件11构成的触点按压部按压按压开关一侧的金属穹顶71,从而使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电接触,由此开关接通。另一方面,如果手指从键按钮部19离开,则由于金属穹顶71的弹性力,键按钮部19的触点按压部向上突出,两触点开放,从而使开关断开,并且键按钮部19从按下位置(参照图22的按下位置I。)恢复至非按下位置(参照图22的非按下位置II。)。在此,所谓的金属穹顶71为例如外径5毫米左右、弯曲高度0.25毫米左右、厚度60μm左右的薄碟形状的金属触点部件,具有点击触感功能和开关功能。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1为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背面一侧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7而构成的装饰薄片2和成为多个键按钮部19的多个透明树脂部件11一体化所得的部件(参照图1)。

    装饰薄片2为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背面一侧经由锚固层6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7的部件(参照图2~图4)。详细地说,作为一例,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1的上述装饰薄片2从外侧向内侧依次由上述半透明基体薄片3、上述锚固层6、上述金属薄膜层7、透光性着色层8、遮光性着色层9、粘接层10构成。另外,半透明基体薄片3由透明基体薄片4和光扩散层5构成。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1中,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可视光透过率为80~93%、模糊度为5~50%是重要的。作为这样的物质,有例如在基体薄片3的树脂中混合搅拌入光扩散材料而制膜的物质。如果可视光透过率在80~93%的范围内,则可以显现消火花纹或细丝花纹等优良的金属光泽。如果可视光透过率小于80%,则金属薄膜层7所形成的金属光泽不能再现。如果可视光透过率超过93%,则基体薄片3在接触到某物时受到的微细的伤痕很明显。另外,如果模糊度在5~50%范围内,则可以显现消火花纹或细丝花纹等优良的金属光泽。如果模糊度小于5%,则金属薄膜层7产生的金属光泽不能再现。如果模糊度超过50%,则背面照明时光过于散乱,整体变暗。

    作为基体薄片3的树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聚碳酸酯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树脂中的任一个单层或层叠了2层以上的任一种树脂所得的树脂。但是,在有多触点键的情况下,最好使用从聚酰胺、聚酰亚胺、烯烃、氨基甲酸乙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树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金树脂中选择的树脂薄膜。

    作为包含于基体薄片3的树脂中的光扩散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钛、氢氧化铝、硫酸钡、聚苯乙烯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类树脂等的微粒、或硅、氧化铝等填充颜料、或树脂制颗粒等。光扩散材料最好含有1~30%的重量。如果包含于基体薄片3的树脂中的光扩散材料在1~30%的重量的范围内,则可以显现消火花纹或细丝花纹等优良的金属光泽。如果光扩散材料的重量小于1%,则由于消光感等不足而使金属光泽感变得过强,所以在配合文字等进行显现的情况下,识别性可能受损。如果光扩散材料的重量超过30%,则金属薄膜层7所形成的金属光泽可能不能再现。

    另外,在基体薄片3的制膜时,可以使其通过形成了所希望的微细凹凸形状的金属辊之间,把在薄片表面上设置了微细凹凸部的膜作为半透明基体薄片3使用。在此,所谓所希望的微细凹凸部为可以得到与含有光扩散材料的情况相同的效果的凹凸程度,具体来说,是指具有表面平均粗糙度Ra为5~10μm的凹凸的部分。另外,半透明基体薄片3不限于如图2所示由单层构成,也可以将在透明基体薄片4的表面一侧层叠了含有重量比例为1~30%的光扩散材料的光扩散层5的层作为半透明基体薄片3使用(参照图3)。

    作为透明基体薄片4,可以使用与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树脂薄片同样的树脂薄片。作为光扩散层5的树脂,可以使用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作为包含于光扩散层5的树脂内的光扩散材料,可以使用与半透明基体薄片3中使用的光扩散材料同样的光扩散材料。

    图2和图3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厚度最好为15~250μm左右。如果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厚度小于15μm,则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制膜工序困难且各工序中的处理不好。另外,不能配合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预备成形时的伸展,在成为薄壁部的位置断裂的危险性较高。如果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厚度超过250μm,则将装饰薄片2加热到预备成形最佳状态需要较长时间,生产效率较低,即使考虑作为键薄片部件1的表面保护层的作用也不需要比250μm更厚的厚度,那样会导致成本上升。

    但是,在包含图12所示的多触点键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理由,图2和图3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厚度最好为50~250μm,形成有键按钮部19的装饰薄片2的伸展率最好在200~300%的范围。如果半透明基体薄片3预备成形时的伸展率大大超过300%,则不能配合伸展,中心键和框状键的联系部等的壁变薄,长期使用中断裂,或在使用时(按下时,参照图22的按下位置I。)键不能恢复至原来的位置(非按下位置、参照图22的非按下位置II。)。相反的,如果半透明基体薄片3预备成形时的伸展率远远达不到200%,则用手指按下键时的点击感变硬。本发明人通过以使用了最佳构成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各种伸展率而预备成形的装饰薄片来制作多触点键薄片部件,尝试了评价点击感、按键性、恢复性的结果,如下所述,如果在伸展率200~300%的范围内伸展并形成多触点键形状的凸部,则发现作为键薄片部件经久耐用。

    点击感、按键性、恢复性的评价方法分别如下所述。此外,评价用键薄片部件110如下所述地形成。即,将使用了图3的上述最佳构成的基体薄片3的装饰薄片2通过在中央具有宽度尺寸a且深度b的圆环状凹部111a的评价样品制作用吸引模具111(参照图8A和图8B)的多个吸引孔吸引在其上,向圆环状凹部111a内引入装饰薄片2的一部分来形成圆环状联系部59,由此预备成形为形成了中心键54的形状(参照图9)。其后,进而,通过去除中心键54的周缘的联系部59,使装饰薄片2和树脂部件11一体化,形成评价用键薄片部件110(参照图10)。

    [点击感的评价]

    在中央凹部的底面上具有金属穹顶113的评价用夹具112(参照图11)其上部112A和下部112B之间夹入评价用键薄片部件110地进行放置后,用手指对评价用键薄片部件110的中心键54施行输入测试,以按下负荷400克±20克为基准,将按下中心键54时的点击感收入其范围内的点击感判断为“好”。在此,所谓的金属穹顶为外径5毫米左右、弯曲高度0.25毫米左右、厚度60μm左右的薄碟形状的金属触点部件,具有点击触感功能和开关功能。点击时负荷测定方法是在将评价用键薄片部件110放置于评价用夹具112后,用φ10毫米的按键夹具114在落入中心键54的量为0.4毫米的条件下测定按键按下时的阻力负荷。

    [按键性的评价]

    以评价用键薄片部件110的中心键54位于金属穹顶113上的方式将评价用键薄片部件110放置在具有金属穹顶113的评价用夹具112上后,用外径φ10毫米的圆柱形状的按键夹具114向中心键54以负荷400g/cm2、落入量0.4毫米、2次/秒施行按键试验,判断到超过基准次数5万次为止,中心键54周缘的联系部59是否断裂。

    [恢复性的评价]

    清除上述按键试验后,判断中心键54是否恢复至原位置。

    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由评价结果可知,如果为使用了上述图3所示的最佳构成的基体薄片3的装饰薄片2,则关于点击感的伸展率在200~330%的范围内,关于按键性的伸展率在170~310%的范围内,关于恢复性的伸展率在170~300%的范围内,伸展形成多触点键形状的凸部状的中心键54的装饰薄片2都良好。即,从这些结果可知在全部的评价中良好的范围是伸展率为200~300%。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1中,在使用频率高的键薄片部件1中,由于上述理由,如图14和图19所示,键按钮部19的周缘附近可以用橡胶弹性层21、29衬里加固基体薄片3。作为这样的橡胶弹性层所形成的加固的第1样式,如图14所示,上述橡胶弹性层21由成形树脂层形成,且横跨键按钮部19背面的凹部36的周缘外侧部分和上述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相当于图1的透明树脂部件11。)背面的周围部分。作为第2样式,如图19所示,上述橡胶弹性层29由印刷层形成,在上述基体薄片3的图案层(例如,金属薄膜层7或遮光性着色层9或粘接层10的任一层)一侧的表面上并且横跨上述凹部36的周缘外侧部分和邻接于该周缘外侧部分的周缘内侧部分。

    为了利用这样构成的装饰薄片2来形成第1样式的键薄片部件1,可以如图14~图18所示地进行以下工序。

    首先,如图15所示,使用立体成形用模具26,为了在规定位置形成向作为外侧的基体薄片3一侧突出的键按钮部19,使在上述刚性优良的基体薄片3的一面上至少设有图案层(例如,金属薄膜层7或遮光性着色层9或粘接层10的任一层)的装饰薄片2立体成形。作为立体成形用模具26,对应于欲成形的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形状选择凸模或凹模,使用设有吸引孔26a的模具等。立体成形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配置在立体成形用模具26的内外或任一方的热源27加热软化装饰薄片2,并且通过吸引孔26a进行真空吸引及/或排空,使其紧贴于立体成形用模具26的表面。其结果,立体成形的装饰薄片2具有多个键按钮部19,并在各键按钮部19的内侧形成有成形树脂用凹部36。

    然后,在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注射成形用的模具32、33间配置立体成形的装饰薄片2。此时,可以一张张地送入单张的装饰薄片2,也可以间歇地送入长条的装饰薄片2的需要部分。

    然后,如图16所示,将模具32、33合模,在存在于装饰薄片2的键按钮部19的背侧的凹部36和具有流道部33a的模具33之间形成腔室34,向该腔室34内如箭头所示地注射由固体树脂形成的熔融状态的成形树脂35,使熔融状态的成形树脂35固化,从而在腔室34内形成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相当于图1的透明树脂部件11),同时如图17所示,将该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粘接在存在于装饰薄片2的键按钮部19的背侧的凹部36内使其一体化。在此,为了使成为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成形树脂35在用指尖或笔尖输入时不受伤,所谓作为固体树脂的成形树脂为聚碳酸酯、丙烯、或ABS等的合成树脂。

    然后,将模具32、33开模,使得在模具32内留下了与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一体化了的装饰薄片2。在将模具32、33开模时,使模具32、33中例如任一个的可动一侧模具相对于另一侧的固定模具沿离开固定模具的方向移动,来打开两模具32、33。在打开模具32、33后,把具有流道部33a的模具33替换为具有流道部39a的另一模具39,如图18所示,合模另一模具39和模具32,并在一体化粘接了上述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装饰薄片2和另一模具39之间形成圆环状的腔室37,该腔室37横跨上述装饰薄片2的各凹部38的周缘外侧部分和邻接于该周缘外侧部分的上述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背面,通过另一模具39的流道部39a向该各腔室37内注射由橡胶弹性材料构成的熔融状态的成形树脂38,通过使各腔室37内的成形树脂38固化,在横跨上述各凹部38的周缘外侧部分和上述各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背面的位置,相对于上述装饰薄片2一体化地粘接橡胶弹性层21,从而得到图14的键薄片部件1。输入时为了在按键应力集中的部位上分散该按键应力,另外在基体薄片3断裂时连结两方,作为成为橡胶弹性层21的成形树脂38,使用聚酯类、聚氨酯类、或者聚烯烃类等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另外,由于由键薄片部件1产生遮光性,所以可以在成为橡胶弹性层21的成形树脂38中搅拌入碳黑等着色颜料。

    此外,在上述橡胶弹性层21的成形工序中,尽管只把在上述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成形工序中使用的具有流道部33a的模具33替换成了具有流道部39a的另一模具39,但是也可以在上述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成形后,从一对模具32、33之间一次取出与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一体化了的装饰薄片2后,将其配置于用于成形橡胶弹性层21的另一对模具间。

    另外,为了得到第2样式的键薄片部件1,可以如图19~图21所示地进行以下工序。

    首先,作为装饰薄片2,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制作在基体薄片3的图案层(例如,金属薄膜层7或遮光性着色层9或粘接层10的任一层)一侧的表面上,在横跨上述凹部36的周缘外侧部分和周缘内侧部分的位置上设置了橡胶弹性层29的装饰薄片2。该橡胶弹性层29可以设置在基体薄片3和其上形成的印刷层或防护涂层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各层间的任一层间,另外,可以如图19所示设置为最外层。为了输入时在按键应力集中的部位上分散该按键应力,另外在基体薄片3断裂时连结两方,使用聚酯类、聚氨酯类、聚烯烃类等透明的热塑性合成橡胶树脂来作为橡胶弹性层29。作为橡胶弹性层29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通常的印刷法等。

    其后,和第1样式同样,使用立体成形用模具26,如图20所示,为了在规定位置上形成向作为外侧的基体薄片3一侧突出的键按钮部19,立体成形。

    然后,和第1样式同样,在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的注射成形用的模具40、41之间配置立体成形后的装饰薄片2。

    然后,和第1样式同样,如图21所示,将模具40、41合模,在存在于装饰薄片2的键按钮部19的背侧的凹部36和具有流道部41a的模具41之间形成腔室42,向该腔室42内注射由上述固体树脂形成的熔融状态的成形树脂35,使成形树脂35固化,从而在腔室42内形成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将该按钮形状保持用成形品23一体化地粘接在存在于装饰薄片2的键按钮部19的背侧的凹部36内,从而得到图19的键薄片部件1。

    另外,在第1样式和第2样式的任一情况下,在获得键薄片部件1后,将其从模具内取出,但是在从模具内取出后,根据需要,可以修剪键薄片部件1的装饰薄片2。此外,如果在把装饰薄片2放入模具内之前预先将其冲压加工为所希望的形状,则不需要修剪装饰薄片2。另外,注射成形用的上述模具在竖型注射成形机、横型注射成形机的场合都可以适用。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上述键薄片部件1中,如图14和图19所示,由于键按钮部19的周缘附近用橡胶弹性层21、29衬里加固基体薄片3,所以输入时在按键应力集中的部位上由橡胶弹性层21、29分散该按键应力,另外在基体薄片3断裂时由橡胶弹性层21、29连结两方。因此,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键薄片部件1经久耐用的按键特性功能优良。

    上述金属薄膜层7为用于显现金属光泽色的层。对应于欲显现的金属光泽色,可以使用铝、镍、金、白金、铬、铁、铜、锡、铟、银、钛、铅、锌等金属、它们的合金或化合物,用真空蒸镀法、喷溅法、电离镀法、金属镀层法等形成。

    上述金属薄膜层7的厚度最好形成在可视光线透过率1~30%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如果上述金属薄膜层7的可视光线透过率小于1%,则阻碍背面照明时的光透过性,如果上述金属薄膜层7的可视光线透过率超过30%,则金属光泽感受损。此外,本发明中的金属薄膜层7的可视光线透过率除去特别标注的场合,都是指金属薄膜层7单体的可视光线透过率。另外,如果从制造工序方面看,则上述金属薄膜层7的膜厚最好形成为10~40nm。这是因为在上述金属薄膜层7的膜厚小于10nm的情况下,蒸镀工序中的膜厚管理较难,在上述金属薄膜层7的膜厚超过40nm的情况下,有可能腐蚀。

    上述金属薄膜层7在整个面上或部分地形成。通过部分地形成金属薄膜层7,可以在键薄片部件1的背面一侧配置光源时,显现文字·记号等图案地构成。作为部分地形成金属薄膜层7的方法,有如下的腐蚀法:在基体薄片3的整个表面形成的金属薄膜层7上通过丝网印刷法等而部分地形成掩模层后,将其浸渍入酸或碱的水溶液中,从而去除其层叠部分以外的金属层。另外,还有如下的激光印标法:在基体薄片3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金属薄膜层7和遮光层后,由激光光线将金属薄膜层7和遮光层去除为所希望的图案形状。另外,为了使金属薄膜层7具有可靠的遮光性,可以形成遮光性着色层9。遮光性着色层9可以形成为兼用作部分地形成金属薄膜层7时的掩蔽层(参照图1)。

    另外,在需要强化基体薄片3和金属薄膜层7的层间的紧贴的情况下,可以设置锚固层6(参照图4)。作为锚固层6,可以采用双溶剂固化性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三聚氰氨类树脂或环氧类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作为锚固层6的形成方法,有凹版涂层法、滚筒涂层法、点涂层法等涂层法,还有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印刷法。另外,通过给锚固层6着色,可以使其具有金属光泽。

    另外,可以通过设置图案层(例如,金属薄膜层7或遮光性着色层9或粘接层10的任一层)来显现文字·记号·图案等。作为图案层的材质,使用含有聚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乙烯缩醛类树脂、聚酯型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纤维素酯类树脂、醇酸树脂等树脂作为粘结剂,含有适当颜色的颜料或染料作为着色剂的着色油墨。作为图案层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通常的印刷法等。图案层可以根据欲显现的图案而部分地形成。

    另外,在部分地形成金属薄膜层7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在其它部位上形成的可视光线透过率50~95%的透光性着色层8(参照图2~图4)。通过在不形成上述那样的金属薄膜层7的部分上形成上述透光性着色层8,其构成为可以在键薄片部件1的背面侧配置光源时,显现着色的文字或记号等图案。形成透光性着色层8的树脂可以从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中适当选择并加以使用。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上述粘接层10(参照图4)。粘接层10无论透明或半透明都可以着色。另外,可以兼用作遮光性着色层9或透光性着色层8地进行着色。粘接层10是在透明树脂部件11上粘接上述各层的层。作为粘接层10,适宜使用透明树脂部件11的材料所适合的热敏性或压敏性的树脂。例如,在透明树脂部件11的材质为聚碳酸酯类树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和这些树脂有亲和性的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等。作为粘接层10的形成方法,有凹版涂层法、滚筒涂层法、点涂层法等涂层法、和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等印刷法。另外,也可以用层叠法等贴合由上述材质构成的具有粘接性的层从而形成粘接层10。

    这样构成的装饰薄片2和成为键按钮部19的多个透明树脂部件11一体化而成为键薄片部件1。为了得到键薄片部件1,可以在由一个模具12和另一个模具12构成腔室的模具12内设置装饰薄片2,并向模具12内注射熔融树脂,从而使装饰薄片2和熔融树脂一体化,其中,所述的一个模具12具有形成键薄片部件1的键按钮部19的凹部36,另一个模具12具有形成位于键薄片部件1的背面的透明树脂部件11的流道。

    首先,如图5所示,向成形用模具12内送入装饰薄片2。

    作为模具12,使用可以由一个模具12A和另一个模具12B构成腔室12c的模具,其中,所述的一个模具12A具有形成键薄片部件1的键按钮部19的凹部12a,另一个模具12B具有形成位于键薄片部件1的背面的透明树脂部件11的流道12b。此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模具12A的凹部12a的表面上设置模具网纹13。

    装饰薄片2使用装饰薄片运送装置等,配置在模具12A、12B之间,用夹钳等机构固定。可以由热源加热软化装饰薄片2并且真空吸引使其紧贴于腔室面。

    然后,如图6所示,闭合成形用模具12A、12B后,从流道12b向模具12A、12B的腔室12c内注射并充满熔融树脂,形成透明树脂部件11的同时在其表面上粘接装饰薄片2。在模具12B的凹部12a上设有模具凹凸13的情况下,由熔融树脂的热和压力在装饰薄片2的表面上形成模具网纹13的凹凸。

    作为上述透明树脂部件11,最好使用透明性、耐热性、耐冲击性优良的聚碳酸酯树脂。另外,可以使用能采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等一般树脂作为键薄片部件1的透明树脂部件11。

    熔融树脂固化后,如果打开模具,则可以得到装饰薄片2和透明树脂部件11一体化后的图1的键薄片部件1。

    另外,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插入成形。首先,由夹钳等机构将装饰薄片2固定于具有和键按钮部同一形状的凹部的预备成形模具中,然后,由热源来加热软化装饰薄片2,并且真空吸引使其紧贴于预备成形模具的表面。然后,解除真空吸引,从预备成形模具中取出装饰薄片2。由此,可以得到预备成形后的装饰薄片2。然后,将预备成形后的装饰薄片2配置在模具12间,并用夹钳等机构固定。然后,合上模具12,注射熔融树脂从而使成形树脂成形。透明树脂部件11固化后,如果打开模具,则可以得到装饰薄片2和透明树脂部件11一体化了的键薄片部件1。

    (实施例1)

    使可视光线透过率80%、模糊度10%且在表面形成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厚度130μm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薄膜(バイエル株式会社制バイホ一ル薄膜)为半透明基体薄片,其上形成由丙烯多元醇构成的锚固层,然后在整个面上进行铝蒸镀从而形成金属薄膜层,然后使用由双溶剂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构成的黑色油墨(株式会社セイコ一アドバンス制SG410)由丝网印刷法在整个面上形成遮光性着色层,并进行80℃、5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由丝网印刷法在整个面上形成由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类树脂构成的粘接层,进行80℃、2小时的干燥得到装饰薄片。

    由高压成形法将这样得到的装饰薄片预备成形为立体形状,然后,将其配置在具有对应于该三维形状的腔室形状的成形模具内,把聚碳酸酯树脂(バイエル株式会社制マクロロン2205)作为熔融树脂注射,冷却固化得到键薄片部件。

    这样得到的键薄片部件,其表面具有均匀的消光的金属光泽,表面强度优良。

    (实施例2)

    使氧化钛微粒为光扩散材料且重量配合比例为20%的可视光线透过率90%、模糊度8%、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为半透明基体薄片,其上涂敷双溶剂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来进行易粘接处理,然后,其上形成由丙烯多元醇构成的锚固层,然后在整个面上进行铝蒸镀从而形成金属薄膜层,然后使用由双溶剂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构成的黑色油墨(株式会社セイコ一アドバンス制SG410)由丝网印刷法部分地形成遮光性着色层,并进行80℃、5分钟的热风干燥,然后,将其浸入碱溶液从而去除没有由遮光性着色层覆盖的位置的金属薄膜层,形成透光图案,然后用双溶剂固化型氨基甲酸乙酯油墨覆盖透光图案地形成透光性着色层,然后由丝网印刷法在整个面上形成由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类树脂构成的粘接层,进行80℃、2小时的干燥形成装饰薄片。

    由高压成形法将这样得到的装饰薄片预备成形为立体形状,然后,将其配置在具有对应于该三维形状的腔室形状的成形模具内,把聚碳酸酯树脂(バイエル株式会社制マクロロン2205)作为熔融树脂注射,冷却固化得到键薄片部件。

    这样得到的键薄片部件,其表面具有均匀的消光的金属光泽,表面强度优良。

    本发明由于具有上述构成,所以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的键薄片部件如下构成,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的背面一侧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的装饰薄片,和成为键按钮部的多个透明树脂一体化,所以经久耐用且表面强度优良。

    另外,本发明的键薄片部件的制造方法如下构成,在由一个模具和另一个模具构成腔室的模具内设置装饰薄片,并向模具内注射熔融树脂,从而使装饰薄片和熔融树脂一体化,其中,所述的一个模具具有形成键薄片部件的键按钮部的凹部,另一个模具具有形成位于键薄片部件的背面的透明树脂部件的流道,装饰薄片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的背面一侧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所以可以容易获得具有均匀的消火花纹或细丝花纹等金属光泽且经久耐用、表面强度优良的键薄片部件。

    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实施方式,可以发挥各自具有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充分说明了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对于该技术熟练的人来说,各种变形或修正都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要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理解为包含于其中。

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键薄片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可视光透过率8093、模糊度550的半透明基体薄片(3)的背面一侧至少层叠了金属薄膜层(7)的装饰薄片(2),和成为键按钮部(19)的多个透明树脂部件(11)一体化地构成。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