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6110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15288.9

申请日:

2003.11.27

公开号:

CN1621268A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N2/42

主分类号:

B60N2/42

申请人:

邱宏勇;

发明人:

邱宏勇

地址:

台湾省台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践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平衡装置,其包括:一支持台;至少三个被固定在支持台一表面的承接座;至少三连接杆,各连接杆一端枢接在承接座转动,另一端设枢转轴;一底座,由一筒体内置入一拉杆、一迫压体、一弹性元件,且被一盖体封闭,该拉杆一端由筒体端面的孔伸出与连接杆枢接,拉杆另端与迫压体互以螺旋面贴接,迫压体被弹性元件顶推,弹性元件另端与盖体顶接,盖体则封闭于筒体另端;该平衡装置能在车辆行进当中达到平衡舒适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持台;至少三个被固定在支持台一表面的承接座;至少三连接杆,各连接杆一端枢接在承接座转动,另一端设枢转轴;一底座,由一筒体内置入一拉杆、一迫压体、一弹性元件,且被一盖体封闭,该拉杆一端由筒体端面的孔伸出与连接杆枢接,拉杆另端与迫压体互以螺旋面贴接,迫压体被弹性元件顶推,弹性元件另端与盖体顶接,盖体则封闭于筒体另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座设有球铰座各连接杆有球头可置入在该球铰座内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座被一盖板封罩,该盖板设有供连接杆一端伸出的孔。

说明书

平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衡装置,尤指一种可用于交通工具,使人员或物体在交通工具紧急刹车时,能在行进当中达到平衡舒适效果的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车辆的坐椅或置物盘与车身底盘之间,以焊接或螺栓等定位元件予以固定,当车辆在行进中突然起动、刹车、转弯时,由于乘坐人员、所盛置的物体,由于行进中的惯性力作用,会造成人员的前倾、后仰、左、右倾斜,但是,人体或物体对车辆底盘而言,没有形成防移动的固定关系,当突然受到外力作用时,人体或物体则无法保持与地平面呈垂直或近似垂直的平衡状态,使人员产生不舒服感,甚至对人体或物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于交通工具,以解决交通工具在行进中,遇到突然起动、刹车、转弯时,所造成的重心惯性偏移问题,使乘坐人员或物体始终都能处于较舒适状态的平衡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持台;至少三个被固定在支持台一表面的承接座;至少三连接杆,各连接杆一端枢接在承接座转动,另一端设枢转轴;一底座,由一筒体内置入一拉杆、一迫压体、一弹性元件,且被一盖体封闭,该拉杆一端由筒体端面的孔伸出与连接杆枢接,拉杆另端与迫压体互以螺旋面贴接,迫压体被弹性元件顶推,弹性元件另端与盖体顶接,盖体则封闭于简体另端。其中:
所述承接座设有球铰座,各连接杆有球头可置入在该球铰座内转动。
所述承接座被一盖板封罩,该盖板设有供连接杆一端伸出的孔。
本发明的平衡装置,具有当交通工具在行进中有外来力量时,该支持台可以因该外来力量而作相对移动,因此,该外来力量将可以因为支持台的移动而被抵消,使置在该支持台上的物体或乘座人员,会有较佳的平稳性及舒适感。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A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侧视动作示意图。
为了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见图1-3所示,一种平衡装置,主要由支持台1、承接座2、连接杆3及底座4等构件所构成。其中:
支持台1,具有适当的面积,其表面可与置物盘、坐椅结合,该支持台1底面设有三个以上的承接座2,可以稳固平衡地支撑于该支持台1。
承接座2,(如图1、2所示)被固定在支持台1的底面,该承接座2设有一凹入的球铰座21,该球铰座21可供连接杆3的球头31置入作各种角度的转动,该球铰座21被一盖板22罩盖,该盖板22通过定位元件23被固定在承接座2上。
连接杆3,为一适当长度的杆体,其一端设有可置入承接座2球铰座21内转动的球头31,另一端从盖板22的孔24穿过伸出,该伸出端设一供枢转轴32插入的通孔,并枢接于一底座4的拉杆42的一端部。
底座4,包括有筒体41、拉杆42、迫压体43、弹性元件44及一可封闭筒体41的盖体45,该底座4通过筒体41固定于车身底盘上。其中:
筒体41,呈圆筒状,其内可容入拉杆42、迫压体43及弹性元件44,并由盖体45封闭,该筒体41的另一端具有孔411,该孔411可供拉杆42的一端伸出,筒体41内具有导引迫压体43作直线运动的导槽412。
拉杆42,设有可置入筒体41内沿内壁移动的一圆柱部,该拉杆42的一端经筒体41的孔411伸出,该伸出端上设有一枢接孔421,上述的枢转轴32通过连接杆3上的通孔及枢接孔421与拉杆42相枢接,拉杆42圆柱部的端面形成有与拉杆42中心线成非垂直的螺旋面422,该螺旋面422与迫压体43上的螺旋面431作匹配贴接。
迫压体43,亦具有可沿筒体41内壁贴接移动的圆柱部,该迫压体43一端形成有螺旋面431,该螺旋面431与拉杆42的螺旋面422相互匹配贴接,迫压体43本身具有一导块432,该导块432嵌卡于筒体41的导槽412,使迫压体43沿导槽412直线移动,迫压体43另一端可供弹性元件44一端顶接,该弹性元件44另一端则顶接于盖体45,盖体45固定在筒体41内,可以螺纹螺合(如图3所示)。
参见图3、4所示,本发明组合时,将各承接座2固定在支持台1底部,各承接座2以球铰座21供连接杆3一端所设的球头31插入转动,该连接杆3的另一端以枢转轴32枢接于拉杆42一端,拉杆42置入在筒体41内,其螺旋面422与迫压体43的螺旋面431相互匹配贴接,迫压体43底部所设导块432嵌卡于筒体41的导槽412内移动,迫压体43另一端被弹性元件44一端顶推,弹性元件44另一端顶接封闭在筒体41的盖体45上。
参见图5所示,当车辆等交通工具加速时,该支持台1因受惯性力作用而向后位移,但被连接杆3牵制即向前倾斜;若减速时则支持台1因受惯性力作用而向前位移,但被连接杆3牵制即向后倾斜;若转弯时该支持台1因受离心力作用而向外侧位移,且被连接杆3牵制即向内侧倾斜,若惯性力及离心力消失,该支持台1因受弹性元件44作用而复位。
参见图6、7所示,由于该底座4被固定在交通工具的底盘,因此,当交通工具在行进中,突然受到外力作用时,该支持台1的移动,将使连接杆3相对承接座2转动,连接杆3将引拉底座4的筒体41旋转或向外拉伸,此时,迫压体43将因弹性元件44的设置,使该迫压体43压迫弹性元件44,或因弹性元件44的伸胀,迫使迫压体43朝拉杆42贴接,而且当该支持台1的移动力消失时,该迫压体43将因弹性元件44的复位力,使该迫压体43及拉杆42复位。因此,就置物盘的物体或乘坐人员而言,该支持台1的移动,将可抵消来自交通工具于行进中的外力作用,以降低、减少物体、人员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的偏移,而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及舒适感。
本发明可在不偏离主要的精神及特征下以其它不同的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地实施例只是以举例的方式被举出,且不应将其视为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下面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而非由说明书的内容所定义。甚者,属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等效的变化或修改都应落于本发明的范围。

平衡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平衡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平衡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衡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平衡装置,其包括:一支持台;至少三个被固定在支持台一表面的承接座;至少三连接杆,各连接杆一端枢接在承接座转动,另一端设枢转轴;一底座,由一筒体内置入一拉杆、一迫压体、一弹性元件,且被一盖体封闭,该拉杆一端由筒体端面的孔伸出与连接杆枢接,拉杆另端与迫压体互以螺旋面贴接,迫压体被弹性元件顶推,弹性元件另端与盖体顶接,盖体则封闭于筒体另端;该平衡装置能在车辆行进当中达到平衡舒适的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