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加固支座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震加固支座。
背景技术
由于隔震加固支座的设备轻而小,安装搬迁和制作都较为快捷方便,抗震性能也较好,加固柱子和梁、板的空间布置较少受到限制,与工程实际环境和建筑内部结构容易协调,安全,且造价较低,只要设计的合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行业的抗震加固和建筑物隔震减震工程中,同样会发挥很好的耗能减震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工程上常使用的加固支座存在的缺点是整体性较差,吸震能力不强,隔震能力较低,承载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吸震能量大,隔震能力强的隔震加固支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一种隔震加固支座,包括上弹性减震片、下弹性减震片和钢垫块;所述钢垫块设置在上弹性减震片和下弹性减震片之间;所述钢垫块通过钢筋锚固。
作为优选,所述上弹性减震片和下弹性减震片同为橡胶减震片,橡胶材料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的材料替代传统的金属垫片,可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可极大吸收地震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灾害。
作为优化,所述钢筋锚固安装在钢垫块中部,增加钢垫块放置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吸收地震能量大,隔震能力强,整体性强及承载力较高。从减震机理上讲隔震加固支座属于耗能减震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时,隔震加固支座通过吸收地震能量来减轻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这种支座通过组合,并对建筑物中柱子进行改造之后,便将其纳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柱子及楼板的承载能力,达到耗能减震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上弹性减震片1、下弹性减震片2、钢垫块3、钢筋4和混凝土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隔震加固支座,包括上弹性减震片1、下弹性减震片2和钢垫块3;所述钢垫块3设置在上弹性减震片1和下弹性减震片2之间;所述钢垫块3通过钢筋4锚固。
使用实施方式:首先制作柱子混凝土5外壳,千斤顶支撑,打入契形钢垫块3,加入弹性减震片,锚固钢筋,撤出千斤顶,浇筑混凝土填补柱子。上下弹性减震片橡胶隔震片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千斤顶支撑。在安装完毕以后移出千斤顶并同时加入钢筋4进行锚固。本实用新型从减震机理上讲隔震加固支座属于耗能减震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时,隔震加固支座通过吸收地震能量来减轻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隔震加固支座吸收地震能量大,隔震能力强,整体性强及承载力较高。这种支座通过组合,并对建筑物中柱子进行改造之后,便将其纳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柱子及楼板的承载能力,达到耗能减震的目的。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上下弹性减震片的材料进行优选设计,所述上弹性减震片1和下弹性减震片2同为橡胶减震片。橡胶材料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的材料替代传统的金属垫片,可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可极大吸收地震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减轻地震灾害。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钢筋4固定安装在钢垫块3上的位置进行优化设计,所述钢筋4锚固安装在钢垫块3中部,增加钢垫块3放置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