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607309 上传时间:2018-06-28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16625.1

申请日:

2011.03.30

公开号:

CN102821945A

公开日:

2012.12.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32B 9/00申请日:20110330|||公开

IPC分类号:

B32B9/00; B65D65/40; C09D123/04; C09D129/04; C09D133/02; C09D185/02

主分类号:

B32B9/00

申请人:

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田健太郎; 佐佐木良一; 表田护; 广濑航; 柴田学; 尾下龙也

地址:

日本冈山县仓敷市酒津1621番地

优先权:

2010.03.30 JP 2010-07703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孔青;孟慧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包含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层(Y)含有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的反应产物(R)。在800~1400cm-1范围内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书

1. 复合结构体,所述复合结构体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上述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是至少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2. 复合结构体,所述复合结构体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上述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是至少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来自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键、构成上述磷化合物B的键、以及上述金属氧化物A与上述磷化合物B自身和/或它们互相反应形成的键的所有红外线吸收峰中,来自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与来自上述化合物B的磷原子P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以M-O-P表示的键的红外线吸收峰为最大,上述为最大的红外线吸收峰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3. 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磷化合物B含有多个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4.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在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上述波数n1下的吸光度A1与波数n2下的吸光度A2满足吸光度A2/吸光度A1≤0.2的关系,上述波数n2是在2500~4000cm-1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5.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波数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200cm-1以下。6. 复合结构体,所述复合结构体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上述层Y具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结构。7. 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颗粒彼此结合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上述颗粒彼此结合的上述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内。8.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金属氧化物A为化合物L的水解缩合物,所述化合物L含有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结合的金属原子M。9. 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化合物L含有下式(I)所示的至少1种化合物L1,式(I)中,M1选自Al、Ti和Zr,X1选自F、Cl、Br、I、R2O-、R3C(=O)O-、(R4C(=O))2CH-和NO3,R1、R2、R3和R4分别选自烷基、芳烷基、芳基和链烯基,式(I)中存在多个X1时,各X1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1时,各R1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2时,各R2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3时,各R3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4时,各R4彼此相同或不同,n等于M1的原子价,m表示1~n的整数。10.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磷化合物B是选自磷酸、多聚磷酸、亚磷酸、膦酸和它们的衍生物的至少1种化合物。11.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层Y中,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NM与来自上述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摩尔数NP满足0.8≤(上述摩尔数NM)/(上述摩尔数NP)≤4.5的关系。12. 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层Y进一步包含聚合物C,所述聚合物C含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1种官能团f。13. 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聚合物C为选自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多糖类、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的盐、聚甲基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的至少1种聚合物。14.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基材X为层状。15. 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其中,上述基材X含有选自热塑性树脂膜层、纸层和无机蒸镀层的至少1种层。16.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所述复合结构体在40℃、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5g/(m2·天)以下。17. 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所述复合结构体在20℃、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为1ml/(m2·天·atm)以下。18. 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所述复合结构体在120℃的热水中浸渍30分钟后,在40℃、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浸渍前在40℃、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的2倍以下。19. 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所述复合结构体在120℃的热水中浸渍30分钟后,在20℃、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为浸渍前在20℃、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的2倍以下。20. 包装材料,所述包装材料包含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21. 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包装材料,其为蒸煮食品用的包装材料。22. 成形品,所述成形品是使用权利要求20或21中记载的包装材料而形成的。23. 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成形品,所述成形品为立式填充密封袋、真空包装袋、带嘴袋、复合管容器、输液袋、容器用盖材、纸容器或真空绝热体。24. 含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通过将金属氧化物A、含有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溶剂混合,制备含有上述金属氧化物A、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和上述溶剂的涂布液U;步骤(II),通过在上述基材X上涂布上述涂布液U,在上述基材X上形成上述层Y的前体层;以及步骤(III),对上述前体层进行处理而形成上述层Y,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包含磷化合物B,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上述磷化合物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内。25. 权利要求1或2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复合结构体含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通过将金属氧化物A、含有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溶剂混合,制备含有上述金属氧化物A、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和上述溶剂的涂布液U;步骤(II),通过在上述基材X上涂布上述涂布液U,在上述基材X上形成上述层Y的前体层;以及步骤(III),对上述前体层进行处理而形成上述层Y,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包含磷化合物B,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上述磷化合物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内。26. 权利要求24或25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步骤(III)是将上述前体层在11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步骤。27. 权利要求25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上述波数n1下的吸光度A1与波数n2下的吸光度A2满足吸光度A2/吸光度A1≤0.2的关系,上述波数n2是2500~4000cm-1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28. 权利要求25或27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波数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200cm-1以下。29. 权利要求24~28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步骤(I)包括下述步骤:步骤(a),制备含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液体S;步骤(b),制备含上述磷化合物B的溶液T;以及步骤(c),将上述液体S和上述溶液T混合。30. 权利要求29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步骤(a)包括将选自下述的至少1种物质缩合或水解缩合的步骤,所述物质为:含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结合的金属原子M的化合物L、上述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物、上述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上述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缩合物以及上述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的一部分缩合而成的产物。31. 权利要求30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化合物L含有下式(I)所示的至少1种化合物L1,式(I)中,M1选自Al、Ti和Zr,X1选自F、Cl、Br、I、R2O-、R3C(=O)O-、(R4C(=O))2CH-和NO3,R1、R2、R3和R4分别选自烷基、芳烷基、芳基和链烯基,式(I)中存在多个X1时,各X1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1时,各R1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2时,各R2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3时,各R3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4时,各R4彼此相同或不同,n等于M1的原子价,m表示1~n的整数。32. 权利要求24~31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涂布液U中进一步含有聚合物C,上述聚合物C是含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1种官能团f的聚合物。33. 权利要求24~32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涂布液U中进一步含有酸化合物D,上述酸化合物D是选自乙酸、盐酸、硝酸、三氟乙酸和三氯乙酸的至少1种化合物。34. 权利要求26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热处理的时间在0.1秒~1小时的范围内。35. 涂布液,所述涂布液含有金属氧化物A、磷化合物B和溶剂,上述磷化合物B含有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36. 权利要求35中记载的涂布液,所述涂布液中进一步含有选自聚合物C和酸化合物D的至少一种,上述聚合物C含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1种官能团f,上述酸化合物D是选自乙酸、盐酸、硝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的至少1种化合物。

说明书

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本发明还涉及该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可用于制造该复合结构体的涂布液。

背景技术

含有铝等金属原子和磷原子作为构成成分的被膜一直以来都是已知的。例如,具有由以铝作为主成分的金属的正磷酸盐构成的防透气膜的有机聚合物成形品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46969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5-46969号公报公开了通过在有机聚合物成形品上涂布金属正磷酸盐的分散液或溶液来形成防透气膜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5-46969号公报中,作为金属正磷酸盐的分散液或溶液的形成方法,公开了将铝的离子源和磷的离子源分别溶解于介质中之后,将这些溶液合并的方法。

另外,在由塑料膜构成的基材膜上设置无机氧化物蒸镀层,在该无机氧化物蒸镀层上设置金属磷酸盐被覆层的阻气性积层膜是已知的(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673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116737号公报中,作为金属磷酸盐被覆层的形成方法,公开了涂布通过将含磷酸离子的溶液与含金属离子的溶液混合而获得的特定涂布液的方法。

为了降低铁或玻璃等基体的表面粗糙度而使用磷酸铝的方法也是已知的(参照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6-515535号公报)。日本特表2006-515535号公报中公开了将液体介质中含铝离子和磷酸酯的磷酸铝化合物前体涂布在铁或玻璃等基体上,在基体上形成无定形的磷酸铝化合物的方法。另外,日本特表2006-515535号公报中记载:在不锈钢上形成的涂层在500℃下热处理5分钟后,在该涂层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基于Al-O-P基的振动的吸收峰出现在1180~1280cm-1(具体为1207cm-1)的范围内。

由含金属、金属合金、塑料等基材和特定的磷酸铝化合物的涂布成分构成的复合体也是已知的(参照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8-516015号公报)。日本特表2008-516015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有机溶剂中含有铝盐和磷酸酯的溶液来形成涂布液的方法。日本特表2008-516015号公报中还公开了涂布剂成分含有吸收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约1230cm-1的放射线的结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5-46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167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6-515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8-516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以往的涂层阻气性或水蒸气阻挡性不足。而且,上述以往的涂层耐热水性不足。因此,上述以往的涂层因蒸煮处理等热水处理阻气性或水蒸气阻挡性容易降低,用途大幅受限。例如,上述以往的涂层在进行蒸煮处理的食品用包装材料的使用上受到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均优异、即使在蒸煮处理后也可以高水平维持两种阻挡性的复合结构体。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该复合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使用该包装材料形成的成形品。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制造上述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可用于该制造方法的涂布液。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特定涂布液,可以形成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均优异、即使在蒸煮处理后也可以高水平维持两种阻挡性的涂层。该涂布液是通过将金属氧化物的微小颗粒与实质上不含金属原子的磷化合物混合而获得的,该金属氧化物的颗粒是通过使含有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结合的金属原子的化合物水解缩合而获得的。基于这一新发现继续反复研究,本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是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上述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至少是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其他复合结构体是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上述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至少是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来自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键、构成上述磷化合物(B)的键、以及上述金属氧化物(A)与上述磷化合物(B)自身和/或它们互相反应形成的键的所有红外线吸收峰中,来自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与来自上述化合物(B)的磷原子(P)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以M-O-P表示的键的红外线吸收峰为最大,上述为最大的红外线吸收峰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磷化合物(B)可以含有多个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在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上述波数(n1)下的吸光度(A1)与波数(n2)下的吸光度(A2)可以满足吸光度(A2)/吸光度(A1)≤0.2的关系。上述波数(n2)是在2500~4000cm-1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波数(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可以为200cm-1以下。

本发明的其他复合结构体是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该基材(X)上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上述层(Y)具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结构。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颗粒彼此结合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可以在上述颗粒彼此结合的上述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金属氧化物(A)可以为含有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结合的金属原子(M)的化合物(L)的水解缩合物。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化合物(L)可以含有下式(I)所示的至少1种化合物(L1)。

式(I)中,M1选自Al、Ti和Zr。X1选自F、Cl、Br、I、R2O-、R3C(=O)O-、(R4C(=O))2CH-和NO3。R1、R2、R3和R4分别选自烷基、芳烷基、芳基和链烯基。式(I)中存在多个X1时,各X1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1时,各R1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2时,各R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3时,各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存在多个R4时,各R4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n等于M1的原子价。m表示1~n的整数。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磷化合物(B)可以是选自磷酸、多聚磷酸、亚磷酸、膦酸和它们的衍生物的至少1种化合物。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层(Y)中,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NM)与来自上述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摩尔数(NP)可以满足0.8≤(上述摩尔数(NM))/(上述摩尔数(NP))≤4.5的关系。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层(Y)可以进一步包含聚合物(C),该聚合物(C)含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1种官能团(f)。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聚合物(C)可以为选自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多糖类、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的盐、聚甲基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的至少1种聚合物。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基材(X)可以为层状。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上述基材(X)可以含有选自热塑性树脂膜层、纸层和无机蒸镀层的至少1种层。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在40℃、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可以为5g/(m2·天)以下。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在20℃、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可以为1ml/(m2·天·atm)以下。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在120℃的热水中浸渍30分钟后,在40℃、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可以为浸渍前在40℃、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的2倍以下。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在120℃的热水中浸渍30分钟后,在20℃、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可以为浸渍前在20℃、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的2倍以下。

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包含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可以是蒸煮食品用的包装材料。

本发明的成形品用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形成。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为立式填充密封袋(縦製袋充填シール袋)、真空包装袋、带嘴袋、复合管容器(laminated tube container)、输液袋、容器用盖材、纸容器或真空绝热体。

用于制造复合结构体的本发明的方法是含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通过将金属氧化物(A)、含有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溶剂混合,制备含有上述金属氧化物(A)、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和上述溶剂的涂布液(U)的步骤(I);通过在上述基材(X)上涂布上述涂布液(U),在上述基材(X)上形成上述层(Y)的前体层的步骤(II);对上述前体层进行处理而形成上述层(Y)的步骤(III),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包含磷化合物(B),上述至少1种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上述磷化合物(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内。

通过采用上述制造方法,可以获得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步骤(III)可以是将上述前体层在11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上述波数(n1)下的吸光度(A1)与波数(n2)下的吸光度(A2)可以满足吸光度(A2)/吸光度(A1)≤0.2的关系。上述波数(n2)是2500~4000cm-1的范围内的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波数(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可以为200cm-1以下。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步骤(I)可以含有:制备含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液体(S)的步骤(a);制备含上述磷化合物(B)的溶液(T)的步骤(b);将上述液体(S)和上述溶液(T)混合的步骤(c)。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步骤(a)可以含有将选自以下的至少1种物质缩合或水解缩合的步骤,即,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结合的含金属原子(M)的化合物(L)、上述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物、上述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上述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缩合物、以及上述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的一部分缩合而成的产物。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化合物(L)可以含有上述式(I)所示的至少1种化合物(L1)。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涂布液(U)可以进一步含有聚合物(C)。上述聚合物(C)是含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1种官能团(f)的聚合物。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涂布液(U)可以进一步含有酸化合物(D)。上述酸化合物(D)是选自乙酸、盐酸、硝酸、三氟乙酸和三氯乙酸的至少1种化合物。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热处理的时间可以在0.1秒~1小时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涂布液是含有金属氧化物(A)、磷化合物(B)和溶剂的涂布液,上述磷化合物(B)含有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

本发明的涂布液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聚合物(C)和酸化合物(D)的至少一种。上述聚合物(C)含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1种官能团(f)。上述酸化合物(D)是选自乙酸、盐酸、硝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的至少1种化合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均优异,即使在蒸煮处理后也可以高水平维持两种阻挡性。本发明还可以获得外观优异的复合结构体。另外,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和涂布液可以容易地制造上述复合结构体。需说明的是,如无特别说明,本说明书中“阻气性”意味着阻挡水蒸气以外的气体的性能。此外,本说明书中,仅记载“阻挡性”时,意味着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这两种阻挡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加以说明。需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作为表现特定机能的材料有时会举例示出具体的材料(化合物等),但本发明不限于使用这些材料的方案。另外,如无特别记载,例示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

[复合结构体]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例子包括复合结构体(1)。复合结构体(1)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该基材(X)上的层(Y)。复合结构体(1)中的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是至少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800~1400cm-1的范围内的该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红外线吸收最大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另外,能够含复合结构体(1)的其他方案中,复合结构体是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上述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含有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r),来自该反应产物(r)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红外线吸收最大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

该波数(n1)下面有时称为“最大吸收波数(n1)”。金属氧化物(A)通常以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形态与磷化合物(B)反应。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例子还包括复合结构体(2)。复合结构体(2)含有基材(X)和层合在该基材(X)上的层(Y)。复合结构体(2)中的层(Y)具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结构。经由磷原子结合的形态包括经由含磷原子的原子团结合的形态,例如,包括经由含磷原子而不含金属原子的原子团结合的形态。

复合结构体(2)中的层(Y)中,优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彼此结合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彼此结合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例如0~0.9倍的范围)内,例如可以为0.3倍以下、0.05倍以下、0.01倍以下、或0倍。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具有的层(Y)可以部分含有不参与反应的金属氧化物(A)和/或磷化合物(B)。

如无特别说明,以下说明中对基材(X)、层(Y)、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的说明分别是对复合结构体(1)中所含的这些组成和复合结构体(2)中所含的这些组成两者的说明。

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是至少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800~1400cm-1的范围内该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另外,在能够含复合结构体(1)的其他方案中,为具有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上述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是至少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800~1400cm-1的范围内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来自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键、构成上述磷化合物(B)的键、以及上述金属氧化物(A)与上述磷化合物(B)自身和/或它们互相反应形成的键的所有红外线吸收峰中,来自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与来自上述化合物(B)的磷原子(P)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以M-O-P表示的键的红外线吸收峰为最大,该最大的红外线吸收峰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若金属化合物和磷化合物反应而产生构成金属化合物的金属原子(M)与来自磷化合物的磷原子(P)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以M-O-P表示的键,则在红外线吸收光谱中产生特性峰。此处,该特性峰因该键的周周环境或结构等在特定的波数下显示吸收峰。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基于M-O-P键的吸收峰位于1080~1130cm-1的范围内时,获得的复合结构体表现出优异的阻挡性和耐热水性。特别是,当该吸收峰在一般可见来自各种原子和氧原子的键的吸收的800~1400cm-1的区域表现为最大吸收波数的吸收峰时,获得的复合结构体表现出更为优异的阻挡性和耐热水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不受任何限定,但认为如果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且不经非来自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彼此结合,之后产生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和磷原子(P)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以M-O-P表示的键,则因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表面这一比较恒定的环境,该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基于M-O-P键的吸收峰在1080~1130cm-1范围内在800~1400cm-1的区域作为最大吸收波数的吸收峰出现。

与此相对,预先将未形成金属醇盐、金属盐等金属氧化物的金属化合物与磷化合物(B)混合后使其水解缩合时,来自金属化合物的金属原子与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大致均匀地互相混合、反应而获得复合体,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数(n1)不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

从成为阻挡性和耐热水性更优异的复合结构体的角度来看,优选上述最大吸收波数(n1)在1085~1120cm-1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90~1110cm-1的范围内。

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在2500~4000cm-1范围内有时可见与各种原子结合的羟基的伸缩振动的吸收。在该范围可见吸收的羟基的例子有:存在于金属氧化物(A)的部分表面的具有M-OH形态的羟基、与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P)结合而具有P-OH形态的羟基、后面描述的来自聚合物(C)的具有C-OH形态的羟基等。层(Y)中存在的羟基的量可以与2500~4000cm-1范围内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最大吸收的波数(n2)下的吸光度(A2)相联系。此处,波数(n2)是2500~4000cm-1范围内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下面有时将波数(n2)称为“最大吸收波数(n2)”。

层(Y)中存在的羟基的量越多,则羟基成为水分子的透过通路,水蒸气阻挡性或耐热水性有降低的倾向。另外,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上述最大吸收波数(n1)下吸光度(A1)与上述吸光度(A2)之比[吸光度(A2)/吸光度(A1)]越小,则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有效地结合。因此,从高度表现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该比率[吸光度(A2)/吸光度(A1)]为0.2以下,更优选0.1以下。层(Y)具有上述比[吸光度(A2)/吸光度(A1)]的复合结构体(1)可以通过调节后面描述的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NM)与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摩尔数(NP)之比或热处理条件等而获得。需说明的是,并非是特别限定,但在后面描述的层(Y)的前体层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有时800~1400cm-1范围内的最大吸光度(A1')与2500~4000cm-1范围内的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最大吸光度(A2')满足吸光度(A2')/吸光度(A1')>0.2的关系。

从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观点来看,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上述最大吸收波数(n1)下具有极大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优选为200cm-1以下,更优选150cm-1以下,更加优选130cm-1以下,更为优选110cm-1以下,进一步优选100cm-1以下,特别优选50cm-1以下。本发明不受任何限定,认为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磷原子彼此结合时,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且不经非来自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彼此结合,之后生成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与磷原子(P)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以M-O-P表示的键,因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表面这一比较恒定的环境,最大吸收波数(n1)下具有极大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在上述范围内。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最大吸收波数(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可以通过求出该吸收峰中具有吸光度(A1)的一半吸光度(吸光度(A1)/2)的2个点的波数,算出二者之差来获得。

上述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可以通过ATR法(全反射测定法)测定;或者由复合结构体取层(Y),用KBr法测定其红外线吸收光谱来获得。

需说明的是,一种观点认为:复合结构体(2)的实施方案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复合结构体(1)的实施方案中,复合结构体(2)中层(Y)的例子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复合结构体(1)中层(Y)的例子中。因此,对复合结构体(1)的层(Y)加以说明的事项是对复合结构体(2)的层(Y)的一种方案的说明。另外,对复合结构体(2)的层(Y)加以说明的事项是对复合结构体(1)的层(Y)的一种方案的说明。例如,对复合结构体(1)中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加以说明的事项有时也适合于复合结构体(2)的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具体来说,关于最大吸收波数(n1)和(n2)的位置、[吸光度(A2)/吸光度(A1)]的值、最大吸收波数(n1)下具有极大的红外线吸收峰的半值宽度,对复合结构体(1)中的层(Y)加以说明的事项有时也适合于复合结构体(2)中的层(Y)。

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中,金属氧化物(A)的各颗粒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球状、扁平状、多面体状、纤维状、针状等形状,从成为阻挡性和耐热水性更优异的复合结构体的角度来看,优选为纤维状或针状的形状。层(Y)可以仅含有具有单一形状的颗粒,也可以含有具有2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颗粒。另外,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的大小也没有特别限定,有纳米尺寸至亚微米尺寸的颗粒,从成为阻挡性和透明性更优异的复合结构体的角度来看,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的尺寸优选平均粒径在1~100nm的范围内。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通过具有上述微细结构,该复合结构体(2)的阻挡性和耐热水性得到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中的上述微细结构可以通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该层(Y)的截面来确认。另外,层(Y)中金属氧化物(A)的各颗粒的粒径可以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获得的层(Y)的截面观察图中,作为各颗粒的最长轴的最大长度和与其垂直的轴中该颗粒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求出,通过对截面观察图中任意选择的10个颗粒的粒径加以平均,可以求出上述平均粒径。

复合结构体(2)的一个例子中,层(Y)具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且不经非来自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结合而成的结构。此处,“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且不经非来自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结合而成的结构”意味着:结合的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间的结合的主链具有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且不具有非来自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的结构,该结合的侧链中也包含具有金属原子的结构。另外,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也可以具有一部分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和金属原子两者彼此结合的结构(结合的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间的结合的主链具有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和金属原子两者的结构)。

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中,金属氧化物(A)的各颗粒与磷原子的结合形态例如有: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与磷原子(P)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形态。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可以经由来自1分子的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P)彼此结合,也可以经由来自2分子以上的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P)彼此结合。作为结合的2个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间的具体结合形态,若将结合的构成一个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的金属原子表示为(Mα),构成另一个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的金属原子表示为(Mβ),则例如有(Mα)-O-P-O-(Mβ)的结合形态、(Mα)-O-P-[O-P]nO-(Mβ)的结合形态、;(Mα)-O-P-Z-P-O-(Mβ)的结合形态、(Mα)-O-P-Z-P-[O-P-Z-P]nO-(Mβ)的结合形态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合形态的例子中,n表示1以上的整数,Z表示磷化合物(B)的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磷原子时2个磷原子间存在的构成原子群,省略与磷原子结合的其他取代基的记载。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中,从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的观点来看,优选1个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与多个其他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结合。

[金属氧化物(A)]

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例如有原子价为2价以上(例如2~4价或3~4价)的金属原子,具体有例如:镁、钙等周期表第2族的金属;锌等周期表第12族的金属;铝等周期表第13族的金属;硅等周期表第14族的金属;钛、锆等过渡金属等。需要说明的是,硅有时被归类为半金属,但本说明书中将硅包括在金属中。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这些金属原子中,从制造金属氧化物(A)的操作容易程度或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更优异的角度来看,优选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是选自铝、钛和锆的至少1种,特别优选为铝。

金属氧化物(A)可以使用通过液相合成法、气相合成法、固体粉碎法等方法制造的氧化物,考虑获得的金属氧化物(A)的形状、大小的控制性和制造效率等,优选通过液相合成法制造的氧化物。

液相合成法中,通过用可水解的特性基团与金属原子(M)结合的化合物(L)作为原料,使其水解缩合,作为化合物(L)的水解缩合物可以合成金属氧化物(A)。另外,在用液相合成法制造化合物(L)的水解缩合物时,除了用化合物(L)本身作为原料的方法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化合物(L)部分水解而成的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物、化合物(L)完全水解而成的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化合物(L)部分水解缩合而成的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缩合物、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的一部分缩合而成的产物、或者将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用作原料,使其缩合或水解缩合来制造金属氧化物(A)。如此操作获得的金属氧化物(A)在本说明书中也称为“化合物(L)的水解缩合物”。对上述可水解的特性基团(官能团)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有卤素原子(F、Cl、Br、I等)、烷氧基、酰氧基、二酰基甲基、硝基等,从反应的控制性优异的角度来看,优选卤素原子或烷氧基,更优选烷氧基。

从反应的控制容易、且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优异的角度来看,化合物(L)优选含有下式(I)所示的至少1种化合物(L1)。

式(I)中,M1选自Al、Ti和Zr。X1选自F、Cl、Br、I、R2O-、R3C(=O)O-、(R4C(=O))2CH-和NO3。R1、R2、R3和R4分别选自烷基、芳烷基、芳基和链烯基。式(I)中,多个X1存在时,这些X1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多个R1存在时,这些R1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多个R2存在时,这些R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多个R3存在时,这些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式(I)中,多个R4存在时,这些R4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n等于M1的原子价。m表示1~n的整数。

R1、R2、R3和R4表示的烷基例如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等。R1、R2、R3和R4表示的芳烷基例如有:苄基、苯乙基、三苯甲基等。R1、R2、R3和R4表示的芳基例如有:苯基、萘基、甲苯基、二甲苯基、均三甲苯基等。R1、R2、R3和R4表示的链烯基例如有:乙烯基、烯丙基等。R1例如优选为碳数1~10的烷基,更优选碳数1~4的烷基。X1优选为F、Cl、Br、I、R2O-。化合物(L1)的优选的一个例子中,X1为卤素原子(F、Cl、Br、I)或碳数1~4的烷氧基(R2O-),m等于n(M1的原子价)。从制造金属氧化物(A)的操作容易程度或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更优异的角度来看,M1优选为Al、Ti或Zr,特别优选为Al。化合物(L1)的一个例子中,X1为卤素原子(F、Cl、Br、I)或碳数1~4的烷氧基(R2O-),m等于n(M1的原子价),M1为Al。

化合物(L1)的具体例子例如有:氯化铝、三乙醇铝、三正丙醇铝、三异丙醇铝、三正丁醇铝、三仲丁醇铝、三叔丁醇铝、三乙酸铝、乙酰丙酮酸铝、硝酸铝等铝化合物;四异丙醇钛、四正丁醇钛、四(2-乙基己醇)钛、四甲醇钛、四乙醇钛、乙酰丙酮酸钛等钛化合物;四正丙醇锆、四丁醇锆、四乙酰丙酮酸锆等锆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化合物(L1)优选选自三异丙醇铝和三叔丁醇铝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化合物(L1)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

只要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对化合物(L)中化合物(L1)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除化合物(L1)以外的化合物在化合物(L)中所占的比例例如为20摩尔%以下、10摩尔%以下、5摩尔%以下、0摩尔%。一个例子中,化合物(L)仅由化合物(L1)构成。

另外,作为除化合物(L1)以外的化合物(L),只要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上述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结合了镁、钙、锌、硅等金属原子的化合物等。

化合物(L)通过水解,化合物(L)具有的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的至少一部分被羟基取代。而且,其水解物通过缩合,形成金属原子(M)经由氧原子(O)结合的化合物。若重复该缩合,形成实质上可视为金属氧化物的化合物。需说明的是,如此操作形成的金属氧化物(A)的表面通常存在羟基。

本说明书中,相对于金属原子(M)的摩尔数,像M-O-M所示结构中的氧原子(O)一样,仅结合金属原子(M)的氧原子(例如,像M-O-H所示结构中的氧原子(O)一样,与金属原子(M)和氢原子(H)结合的氧原子除外)的摩尔数的比例([仅结合金属原子(M)的氧原子(O)的摩尔数]/[金属原子(M)的摩尔数])为0.8以上的化合物包括在金属氧化物(A)中。金属氧化物(A)优选上述比例为0.9以上,更优选1.0以上,进一步优选1.1以上。对上述比例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若将金属原子(M)的原子价作为n,通常以n/2表示。

由于发生上述的水解缩合,化合物(L)具有可水解的特性基团(官能团)是很重要的。这些基团未结合时,水解缩合反应不发生或者极为缓慢,因此难以制备作为目标的金属氧化物(A)。

水解缩合物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公知的溶胶凝胶法的手法由特定的原料制造。该原料中可以使用选自化合物(L)、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物、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缩合物、和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的一部分缩合而成的产物的至少1种(下面有时称“化合物(L)系成分”)。这些原料可以用公知的方法制造,也可以使用市售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2~10个左右的化合物(L)通过水解缩合获得的缩合物用作原料。具体来说,例如可以用使三异丙醇铝水解缩合而成的2~10聚体的缩合物作为原料的一部分。

化合物(L)的水解缩合物中缩合的分子数目可以根据化合物(L)系成分缩合或水解缩合时的条件加以控制。例如,缩合的分子数目可以根据水量、催化剂的种类或浓度、缩合或水解缩合时的温度或时间等控制。

如上所述,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是至少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另外,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具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特定结构。这种反应产物或结构可以通过将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混合,使其反应来形成。用于与磷化合物(B)混合(临混合前的)金属氧化物(A)可以是金属氧化物(A)本身,也可以是含金属氧化物(A)的组合物的形态。优选的一个例子中,以将金属氧化物(A)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获得的液体(溶液或分散液)的形态,使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混合。

下面记载用于制造金属氧化物(A)的溶液或分散液的优选方法。此处,以金属氧化物(A)是氧化铝时为例对制造其分散液的方法加以说明,制造其他金属氧化物的溶液或分散液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制造方法。优选的氧化铝的分散液可以如下获得:在根据需要用酸催化剂调节了pH的水溶液中对铝醇盐进行水解缩合,制成氧化铝的浆料,在特定量的酸的存在下将其解凝。

对铝醇盐进行水解缩合时对反应体系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定。该反应体系的温度通常在2~100℃的范围内。水与铝醇盐接触,则液体的温度上升,随着水解的进行副生出醇,该醇的沸点低于水时,通过该醇挥发,有时反应体系的温度不会达到醇的沸点附近以上。这种情况下,由于氧化铝的生成变慢,加热至95℃附近,除去醇是有效的。反应时间因反应条件(酸催化剂的有无、量或种类等)而异。反应时间通常在0.01~60小时的范围内,优选0.1~12小时的范围内,更优选0.1~6小时的范围内。另外,反应可以在空气、二氧化碳、氮、氩等各种气体的气氛下进行。

相对于铝醇盐,水解缩合时所用水的量优选为1~200摩尔倍,更优选10~100摩尔倍。水量不足1摩尔倍时,水解不能充分进行,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超过200摩尔倍时,制造效率低、粘度升高,因此不优选。使用含水成分(例如盐酸或硝酸等)时,优选也考虑该成分导入的水量来决定水的使用量。

水解缩合使用的酸催化剂可以使用盐酸、硫酸、硝酸、对甲苯磺酸、苯甲酸、乙酸、乳酸、丁酸、碳酸、草酸、马来酸等。其中优选盐酸、硫酸、硝酸、乙酸、乳酸、丁酸,更优选硝酸、乙酸。水解缩合时使用酸催化剂时,优选根据酸的种类使用适当的量,使水解缩合前的pH在2.0~4.0的范围内。

也可以将通过水解缩合获得的氧化铝的浆料直接用作氧化铝分散液,通过在特定量的酸的存在下将获得的氧化铝的浆料加热后解凝,可以获得透明且粘度稳定性优异的氧化铝的分散液。

解凝时使用的酸可以使用硝酸、盐酸、高氯酸、甲酸、乙酸、丙酸等1元无机酸或有机酸。其中优选硝酸、盐酸、乙酸,更优选硝酸、乙酸。

使用硝酸、盐酸作为解凝时的酸时,优选其量相对于铝原子为0.001~0.4摩尔倍,更优选0.005~0.3摩尔倍。不足0.001摩尔倍时,有时会出现解凝未充分进行、或者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等不希望的情形。超过0.4摩尔倍时,获得的氧化铝的分散液的经时稳定性有降低的倾向。

另一方面,使用乙酸作为解凝时的酸时,优选其量相对于铝原子为0.01~1.0摩尔倍,更优选0.05~0.5摩尔倍。不足0.01摩尔倍时,有时会出现解凝未充分进行、或者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等不希望的情形。超过1.0摩尔倍时,获得的氧化铝的分散液的经时稳定性有降低的倾向。

解凝时存在的酸可以在水解缩合时添加,优选在除去水解缩合副生的醇时损失酸的情况下,再次添加以达到上述范围的量。

通过在40~200℃的范围内进行解凝,可以在适度的酸的使用量下短时间解凝,制备具有规定的颗粒尺寸、粘度稳定性优异的氧化铝的分散液。解凝时的温度不足40℃时,解凝需要长时间,超过200℃时,升高温度引起的解凝速度的增加量很少,另一方面,需要高耐压容器等,在经济上不利,因此不优选。

解凝结束后,通过在必要时用溶剂进行稀释或进行加热浓缩,可以获得具有规定浓度的氧化铝的分散液。不过,为了抑制增粘或凝胶化,进行加热浓缩时,优选在减压下、60℃以下进行。

用于与磷化合物(B)(作为组合物使用时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混合的金属氧化物(A)优选实质上不含磷原子。然而,例如,因制备金属氧化物(A)时杂质的影响等,用于与磷化合物(B)(作为组合物使用时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混合的金属氧化物(A)中有时混有少量的磷原子。因此,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用于与磷化合物(B)(作为组合物使用时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混合的金属氧化物(A)可以含有少量的磷原子。从获得阻挡性和耐热水性更优异的复合结构体的角度来看,用于与磷化合物(B)(作为组合物使用时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混合的金属氧化物(A)中所含的磷原子的含量以该金属氧化物(A)中所含全部金属原子(M)的摩尔数为基准(100摩尔%),优选30摩尔%以下,更优选1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5摩尔%以下,特别优选1摩尔%以下,也可以为0摩尔%。

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中具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特定结构,该层(Y)中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的形状或尺寸、与用于与磷化合物(B)(作为组合物使用时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混合的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的形状或尺寸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即,用作层(Y)的原料的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在形成层(Y)的过程中,形状或尺寸可以变化。特别是,在使用后面描述的涂布液(U)形成层(Y)时,在涂布液(U)中或在可以用于形成涂布液(U)的后述液体(S)中,或者在将涂布液(U)涂布在基材(X)上之后的各步骤中,形状或尺寸有时发生变化。

[磷化合物(B)]

磷化合物(B)含有能与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代表性的是含有多个这种部位。在优选的一个例子中,磷化合物(B)含有2~20个这种部位(原子团或官能团)。这种部位的例子包括能与金属氧化物(A)的表面存在的官能团(例如羟基)反应的部位。例如,这种部位的例子包括直接与磷原子结合的卤素原子、直接与磷原子结合的氧原子。这些卤素原子或氧原子可以与金属氧化物(A)的表面存在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水解缩合反应)。金属氧化物(A)的表面存在的官能团(例如羟基)通常与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M)结合。

磷化合物(B)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卤素原子或氧原子直接与磷原子结合的结构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用这种磷化合物(B),与金属氧化物(A)的表面存在的羟基(水解)缩合来结合。磷化合物(B)可以是具有1个磷原子的化合物,也可以是具有2个以上磷原子的化合物。

磷化合物(B)例如有磷酸、多聚磷酸、亚磷酸、膦酸和它们的衍生物。多聚磷酸的具体例子有焦磷酸、三磷酸、4个以上的磷酸缩合而成的多聚磷酸等。上述衍生物的例子有磷酸、多聚磷酸、亚磷酸、膦酸的、盐、(部分)酯化合物、卤化物(氯化物等)、脱水物(五氧化二磷等)等。另外,膦酸的衍生物的例子也包括直接与膦酸(H-P(=O)(OH)2)的磷原子结合的氢原子被取代为可以具有各种官能团的烷基的化合物(例如次氮基三(亚甲基膦酸)、N,N,N',N'-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等)、其盐、(部分)酯化合物、卤化物和脱水物。而且,磷酸化淀粉等、具有磷原子的有机高分子也可以用作上述磷化合物(B)。这些磷化合物(B)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这些磷化合物(B)中,从后面描述的使用涂布液(U)形成层(Y)时涂布液(U)的稳定性和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更优异的角度来看,优选单独使用磷酸、或者将磷酸与磷酸以外的磷化合物并用。

如上所述,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上述层(Y)含有反应产物(R),上述反应产物(R)是至少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具有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特定结构。这种反应产物或结构可以通过将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混合,使其反应来形成。用于与金属氧化物(A)混合(临混合前)的磷化合物(B)可以是磷化合物(B)本身,也可以是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的形态,优选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的形态。优选的一个例子中,以将磷化合物(B)溶解于溶剂中获得的溶液的形态将磷化合物(B)与金属氧化物(A)混合。此时的溶剂可以使用任意溶剂,优选的溶剂有水或含水的混合溶剂。

从获得阻挡性和耐热水性更优异的复合结构体的角度来看,优选降低用于与金属氧化物(A)混合的磷化合物(B)或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中金属原子的含量。用于与金属氧化物(A)混合的磷化合物(B)或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中所含金属原子的含量以该磷化合物(B)或含磷化合物(B)的组合物中所含的全部磷原子的摩尔数为基准(100摩尔%),优选为100摩尔%以下,更优选3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5摩尔%以下,特别优选1摩尔%以下,也可以为0摩尔%。

[反应产物(R)]

反应产物(R)中包括仅由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反应产物(R)中还包括由金属氧化物(A)、磷化合物(B)和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的反应产物。反应产物(R)可以通过后面描述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方法形成。

[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之比]

在层(Y)中,关于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NM)与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摩尔数(NP)之比,优选满足0.8≤摩尔数(NM)/摩尔数(NP)≤4.5的关系,更优选满足1.0≤摩尔数(NM)/摩尔数(NP)≤3.6的关系,进一步优选满足1.1≤摩尔数(NM)/摩尔数(NP)≤3.0的关系。若摩尔数(NM)/摩尔数(NP)的值超过4.5,则金属氧化物(A)相对于磷化合物(B)过剩,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彼此之间的结合变得不充分,另外,金属氧化物(A)的表面存在的羟基的量增多,故阻挡性和耐热水性有降低倾向。另一方面,若摩尔数(NM)/摩尔数(NP)的值不足0.8,则磷化合物(B)相对于金属氧化物(A)过剩,不参与和金属氧化物(A)结合的过剩磷化合物(B)增多,另外来自磷化合物(B)的羟基的量容易增多,阻挡性和耐热水性还是有降低的倾向。

需说明的是,上述比可以根据用于形成层(Y)的涂布液中金属氧化物(A)的量与磷化合物(B)的量之比来调节。层(Y)中摩尔数(NM)与摩尔数(NP)之比通常为涂布液中的比,与构成金属氧化物(A)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与构成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摩尔数之比相同。

[聚合物(C)]

层(Y)可以进一步含有特定的聚合物(C)。聚合物(C)是具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1种官能团(f)的聚合物。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中的聚合物(C)可以通过其具有的官能团(f)直接或间接地与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和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一方或两方结合。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中,反应产物(R)可以具有聚合物(C)与金属氧化物(A)或磷化合物(B)反应等而生成的聚合物(C)部分。另外,复合结构体(2)中的层(Y)中,聚合物(C)可以通过其含有的官能团(f)直接或间接地与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和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一方或两方结合。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满足作为磷化合物(B)的要件的聚合物,即含官能团(f)的聚合物不包括在聚合物(C)中,作为磷化合物(B)对待。

聚合物(C)可以使用含具有官能团(f)的构成单元的聚合物。这种构成单元的具体例子有:乙烯醇单元、丙烯酸单元、甲基丙烯酸单元、马来酸单元、衣康酸单元、马来酸酐单元、邻苯二甲酸酐单元等具有1个以上官能团(f)的构成单元。聚合物(C)可以仅含1种具有官能团(f)的构成单元,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具有官能团(f)的构成单元。

为了获得具有更优异的阻挡性和耐热水性的复合结构体,具有官能团(f)的构成单元在聚合物(C)的所有构成单元中所占比例优选为10摩尔%以上,更优选2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4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70摩尔%以上,也可以为100摩尔%。

在聚合物(C)由具有官能团(f)的构成单元与该单元以外的其他构成单元构成时,该其他构成单元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该其他构成单元的例子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甲酯单元、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丙烯酸乙酯单元、甲基丙烯酸乙酯单元、丙烯酸丁酯单元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单元等(甲基)丙烯酸酯的构成单元;衍生自甲酸乙烯酯单元和乙酸乙烯酯单元等乙烯基酯的构成单元;衍生自苯乙烯单元和对苯乙烯磺酸单元等芳族乙烯酯的构成单元;衍生自乙烯单元、丙烯单元和异丁烯单元等烯烃的构成单元等。聚合物(C)含2种以上构成单元时,该聚合物(C)可以是交替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递变共聚物的任一种。

具有羟基的聚合物(C)的具体例子有: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的部分皂化物、聚乙二醇、聚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淀粉等多糖类、衍生自多糖类的多糖类衍生物等。具有羧基、羧酸酐基或羧基的盐的聚合物(C)的具体例子有: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它们的盐等。另外,包含不含官能团(f)的构成单元的聚合物(C)的具体例子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异丁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的皂化物等。为了获得具有更优异的阻挡性和耐热水性的复合结构体,聚合物(C)优选为选自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多糖类、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的盐、聚甲基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的至少1种的聚合物。

对聚合物(C)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为了获得具有更优异的阻挡性和力学物性(跌落冲击强度等)的复合结构体,聚合物(C)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8,000以上,进一步优选10,000以上。对聚合物(C)的数均分子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500,000以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阻挡性,层(Y)中聚合物(C)的含量以层(Y)的质量为基准(100质量%),优选50质量%以下,更优选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30质量%以下,也可以为20质量%以下。聚合物(C)可以与层(Y)中的其他成分反应,也可以不反应。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聚合物(C)与其他成分反应时也表述(表現)为聚合物(C)。例如,在聚合物(C)与金属氧化物(A)和/或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结合时,也表述为聚合物(C)。此时,上述聚合物(C)的含量用与金属氧化物(A)和/或磷原子结合前的聚合物(C)的质量除以层(Y)的质量算出。

复合结构体(1)具有的层(Y)可以仅由至少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R)(不过,包括具有聚合物(C)部分的产物)构成,也可以仅由该反应产物(R)与未反应的聚合物(C)构成,也可以进一步含有其他成分。另外,复合结构体(2)具有的层(Y)可以仅由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和结合这些颗粒的来自含磷原子的磷化合物(B)的成分构成,或者可以仅由它们与聚合物(C)(不过,包括与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和/或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结合的聚合物)构成,也可以进一步含有其他成分。

上述其他成分例如有:碳酸盐、盐酸盐、硝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硫酸氢盐、硼酸盐、铝酸盐等无机酸金属盐;草酸盐、乙酸盐、酒石酸盐、硬脂酸盐等有机酸金属盐;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乙酰丙酮铝等)、环戊二烯基金属络合物(二茂钛等)、氰基金属络合物等金属络合物;层状粘土化合物;交联剂;聚合物(C)以外的高分子化合物;增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等。

复合结构体(1)中的层(Y)或复合结构体(2)中的层(Y)中,上述其他成分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5质量%以下,也可以为0质量%(不含其他成分)。

[层(Y)的厚度]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具有的层(Y)的厚度(复合结构体具有2层以上层(Y)的情况下为各层(Y)的厚度之和)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更加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9μm以下。通过减薄层(Y),可以将印刷、层合等加工时复合结构体的尺寸变化抑制为较低水平,并且复合结构体的柔软性增加,可以使其力学特性接近于基材本身的力学特性。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即使在层(Y)的厚度之和为1.0μm以下(例如0.9μm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40℃、90/0%RH(相对湿度)条件下的透湿度为5g/(m2·天)以下,并且在20℃、85%RH(相对湿度)条件下的透氧度为1ml/(m2·天·atm)以下。此处“90/0%RH”意味着复合结构体一侧的相对湿度为90%,另一侧的相对湿度为0%。另外,层(Y)的厚度(复合结构体具有2层以上层(Y)的情况下为各层(Y)的厚度之和)优选为0.1μm以上(例如0.2μm以上)。需说明的是,从本发明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更好的观点来看,每一层层(Y)的厚度优选为0.05μm以上(例如0.15μm以上)。层(Y)的厚度可以通过层(Y)的形成中使用的后面描述的溶液(U)的浓度或涂布方法来控制。

[基材(X)]

对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具有的基材(X)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由各种材质构成的基材。基材(X)的材质例如有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树脂;布帛、纸类等纤维集合体;木材;玻璃;金属;金属氧化物等。需要说明的是,基材可以是由多种材质构成的复合构成或多层构成。

对基材(X)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膜或片材等层状基材,也可以为球、多面体和管等具有立体形状的各种成形体。其中,在用于包装食品等的包装材料使用复合结构体(积层结构体)时,层状基材特别有用。

层状基材例如有含有选自热塑性树脂膜层、热固性树脂膜层、纤维聚合物片材(布帛、纸等)层、木材片材层、玻璃层、无机蒸镀层和金属箔层的至少1种层的单层或多层基材。其中,优选含选自热塑性树脂膜层、纸层和无机蒸镀层的至少1种层的基材,此时的基材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使用这种基材的复合结构体(积层结构体)加工成包装材料的加工性或者用作包装材料时的诸多适宜性优异。

形成热塑性树脂膜层的热塑性树脂膜例如有:通过对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它们的共聚物等聚酯系树脂;尼龙-6、尼龙-66、尼龙-12等聚酰胺系树脂;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含羟基的聚合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聚碳酸酯;聚芳酯、再生纤维素、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离聚物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成形加工而获得的膜。作为包装食品等的包装材料中使用的积层体的基材,优选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6或尼龙-66构成的膜。

热塑性树脂膜可以是拉伸膜也可以是未拉伸膜。由于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加工适宜性(印刷、层合等)优异,优选为拉伸膜,特别是双轴拉伸膜。双轴拉伸膜可以是通过同步双轴拉伸法、顺序双轴拉伸法、或管式拉伸法(tubular stretching)制造的双轴拉伸膜。

纸层中使用的纸例如有:牛皮纸、优质纸、模造纸、玻璃纸、羊皮纸、合成纸、白板纸、马尼拉纸、牛奶盒原料纸、杯子原料纸、象牙色厚纸等。通过使用含纸层的基材,可以获得纸容器用的积层结构体。

无机蒸镀层优选对氧气或水蒸气具有阻挡性的层。无机蒸镀层可以适宜使用铝等金属蒸镀层这种具有遮光性的层、或者具有透明性的层。无机蒸镀层可以通过在基体上蒸镀无机物来形成,在基体上形成了无机蒸镀层的积层体整体可以用作多层构成的基材(X)。具有透明性的无机蒸镀层例如有由氧化铝、氧化硅、氧氮化硅、氧化镁、氧化锡或它们的混合物等无机氧化物形成的层;由氮化硅、碳氮化硅等无机氮化物形成的层;由碳化硅等无机碳化物形成的层等。其中,从对氧气、水蒸气的阻挡性优异的观点来看,优选由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氮化硅形成的层。

无机蒸镀层的优选厚度因构成无机蒸镀层的成分的种类而异,通常在2~500nm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选择使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或机械物性良好的厚度即可。无机蒸镀层的厚度不足2nm,则无机蒸镀层对氧气或水蒸气表现出的阻挡性的再现性有低下倾向,而且,无机蒸镀层有时不表现出充分的阻挡性。另外,若无机蒸镀层的厚度超过500nm,则拉伸或弯曲复合结构体时无机蒸镀层的阻挡性有容易降低的倾向。无机蒸镀层的厚度更优选在5~200n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100nm的范围内。

无机蒸镀层的形成方法例如有: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喷镀法、化学气相生长法(CVD)等。其中,从生产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真空蒸镀法。进行真空蒸镀时的加热方法优选电子射线加热方式、电阻加热方式或感应加热方式。另外,为了提高无机蒸镀层与形成的基材的贴合性以及无机蒸镀层的致密性,也可以采用等离子体辅助法、离子束辅助法进行蒸镀。为了提高无机蒸镀层的透明性,蒸镀时也可以采用吹入氧气等来发生反应的反应蒸镀法。

从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良好的观点来看,基材(X)为层状时其厚度优选在1~2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10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7~60μm的范围内。

[粘合层(H)]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层(Y)可以与基材(X)直接接触的方式来层合,也可以经由配置在基材(X)与层(Y)之间的粘合层(H)将层(Y)层合在基材(X)上。根据该构成,有时可以提高基材(X)与层(Y)的粘合性。粘合层(H)可以由粘合性树脂形成。由粘合性树脂构成的粘合层(H)可以通过用公知的锚涂剂处理基材(X)的表面、或者在基材(X)的表面涂布公知的粘合剂来形成。该粘合剂优选使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混合反应的双组分反应型聚氨酯系粘合剂。另外,通过在锚涂剂或粘合剂中加入公知的硅烷偶联剂等少量的添加剂,有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粘合性。硅烷偶联剂的优选例子有具有异氰酸酯基、环氧基、氨基、酰脲基、巯基等反应性基团的硅烷偶联剂。通过将基材(X)与层(Y)经由粘合层(H)强力粘合,在对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实施印刷和层合等加工时,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阻挡性或外观的恶化。

通过增厚粘合层(H),可以提高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强度。但是,若使粘合层(H)过厚,则外观有恶化倾向。粘合层(H)的厚度优选在0.03~0.18μm的范围内。根据该构成,对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实施印刷和层合等加工时,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阻挡性或外观的恶化,还可以提高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包装材料的跌落强度。粘合层(H)的厚度更优选在0.04~0.14μm的范围内,更加优选在0.05~0.10μm的范围内。

[复合结构体的构成]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积层体)可以仅由基材(X)和层(Y)构成,也可以仅由基材(X)、层(Y)和粘合层(H)构成。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也可以含有多个层(Y)。另外,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基材(X)、层(Y)和粘合层(H)以外的其他部件(例如热塑性树脂膜层、纸层、无机蒸镀层等其他层等)。这种具有其他部件(其他层等)的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可以如下制造:将层(Y)直接或经由粘合层(H)层合在基材(X)上之后,再直接或经由粘合层粘合或形成该其他部件(其他层等)。通过使复合结构体含有这种其他部件(其他层等),可以提高复合结构体的特性或者使其具有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具有热封性、或者进一步提高阻挡性或力学物性。

特别是,通过使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最表层为聚烯烃层,可以使复合结构体具有热封性、或者提高复合结构体的力学特性。从热封性或力学特性提高等的角度来看,优选聚烯烃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另外,为了提高复合结构体的力学特性,优选作为其他层层合选自由聚酯构成的膜、由聚酰胺构成的膜、和由含羟基聚合物构成的膜的至少一种的膜。从力学特性提高的角度来看,聚酯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优选尼龙-6,含羟基聚合物优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各层之间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由锚涂层或由粘合剂形成的层。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的具体例子如下所示。需说明的是,以下的具体例子中,各层可以替换为由其材料构成的成形体(具有立体形状的成形体)。另外,复合结构体可以具有粘合层(H)等粘合层,下面的具体例中省略该粘合层的记载。

(1) 层(Y)/聚酯层、

(2) 层(Y)/聚酯层/层(Y)、

(3) 层(Y)/聚酰胺层、

(4) 层(Y)/聚酰胺层/层(Y)、

(5) 层(Y)/聚烯烃层、

(6) 层(Y)/聚烯烃层/层(Y)、

(7) 层(Y)/含羟基聚合物层、

(8) 层(Y)/含羟基聚合物层/层(Y)、

(9) 层(Y)/纸层、

(10) 层(Y)/纸层/层(Y)、

(11) 层(Y)/无机蒸镀层/聚酯层、

(12) 层(Y)/无机蒸镀层/聚酰胺层、

(13) 层(Y)/无机蒸镀层/聚烯烃层、

(14) 层(Y)/无机蒸镀层/含羟基聚合物层、

(15) 层(Y)/聚酯层/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16) 层(Y)/聚酯层/层(Y)/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17) 聚酯层/层(Y)/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18) 层(Y)/聚酰胺层/聚酯层/聚烯烃层、

(19) 层(Y)/聚酰胺层/层(Y)/聚酯层/聚烯烃层、

(20) 聚酰胺层/层(Y)/聚酯层/聚烯烃层、

(21) 层(Y)/聚烯烃层/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22) 层(Y)/聚烯烃层/层(Y)/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23) 聚烯烃层/层(Y)/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24) 层(Y)/聚烯烃层/聚烯烃层、

(25) 层(Y)/聚烯烃层/层(Y)/聚烯烃层、

(26) 聚烯烃层/层(Y)/聚烯烃层、

(27) 层(Y)/聚酯层/聚烯烃层、

(28) 层(Y)/聚酯层/层(Y)/聚烯烃层、

(29) 聚酯层/层(Y)/聚烯烃层、

(30) 层(Y)/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31) 层(Y)/聚酰胺层/层(Y)/聚烯烃层、

(32) 聚酰胺层/层(Y)/聚烯烃层、

(33) 层(Y)/聚酯层/纸层、

(34) 层(Y)/聚酰胺层/纸层、

(35) 层(Y)/聚烯烃层/纸层、

(36) 聚烯烃层/纸层/聚烯烃层/层(Y)/聚酯层/聚烯烃层、

(37) 聚烯烃层/纸层/聚烯烃层/层(Y)/聚酰胺层/聚烯烃层、

(38) 聚烯烃层/纸层/聚烯烃层/层(Y)/聚烯烃层、

(39) 纸层/聚烯烃层/层(Y)/聚酯层/聚烯烃层、

(40) 聚烯烃层/纸层/层(Y)/聚烯烃层、

(41) 纸层/层(Y)/聚酯层/聚烯烃层、

(42) 纸层/层(Y)/聚烯烃层、

(43) 层(Y)/纸层/聚烯烃层、

(44) 层(Y)/聚酯层/纸层/聚烯烃层、

(45) 聚烯烃层/纸层/聚烯烃层/层(Y)/聚烯烃层/含羟基聚合物层、

(46) 聚烯烃层/纸层/聚烯烃层/层(Y)/聚烯烃层/聚酰胺层、

(47) 聚烯烃层/纸层/聚烯烃层/层(Y)/聚烯烃层/聚酯层。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满足以下的至少一种性能的复合结构体。优选的一个例子中,层(Y)的厚度(复合结构体含有2层以上层(Y)的情况下为各层(Y)的厚度之和)为1.0μm以下(例如0.9μm以下、0.8μm以下、或0.5μm以下)的复合结构体满足以下的至少一种性能。

(性能1) 在40℃、90/0%RH的条件下透湿度为5g/(m2·天)以下,更优选为1g/(m2·天)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g/(m2·天)以下。

(性能2) 在20℃、85%RH的条件下透氧度为1ml/(m2·天·atm)以下,更优选0.7ml/(m2·天·atm)以下,进一步优选0.4ml/(m2·天·atm)以下。

(性能3) 在120℃的热水中浸渍30分钟后,在40℃、90/0%RH的条件下的透湿度为浸渍前在40℃、90/0%RH的条件下的透湿度的2倍以下。

(性能4) 在120℃的热水中浸渍30分钟后,在20℃、85%RH的条件下的透氧度为浸渍前在20℃、85%RH的条件下的透氧度的2倍以下。

[用途]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均优异,即使在蒸煮处理后也可以高水平维持两种阻挡性。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外观优异的复合结构体。因此,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可适用于各种用途。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特别优选用作包装材料。包装材料以外的用途的例子有:LCD用基板膜、有机EL用基板膜、电子纸用基板膜、电子装置用密封膜、PDP用膜、LED用膜、IC标签用膜、太阳能电池用底座(back seat)、太阳能电池用保护膜等的电子装置相关膜,光通信用部件,电子仪器用柔性膜,燃料电池用隔膜,燃料电池用密封膜,各种功能性膜的基板膜。

该包装材料可适用于各种用途,优选用于要求对氧或水蒸气具有阻挡性的用途、包装材料的内部被各种功能性气体置换的用途。例如,本发明的包装材料优选用作食品用包装材料(特别是蒸煮食品用的包装材料)。用作蒸煮食品用的包装材料时,特别适合可以用于自立袋等具有折线的形态。另外,除食品用包装材料以外,本发明的包装材料还可以优选用作包装农药、药物等药品;医疗器材;机械零部件、精密材料等工业材料;服装面料等的包装材料。

本发明的成形品用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形成。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为立式填充密封袋、真空包装袋、带嘴袋、复合管容器、输液袋、容器用盖材、纸容器或真空绝热体。本发明的成形品还可以为真空绝热体以外的成形品。

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是包装例如液体、粘稠体、粉末、固体散装物或者上述物质组合的食品或饮料等的立式填充密封袋。本发明的立式填充密封袋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优异,即使在弯曲处理后或蒸煮处理后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降低也较小。因此,根据该立式填充密封袋,可以长期抑制内容物的品质劣化。

本发明的立式填充密封袋通常进行热封。因此,构成该立式填充密封袋的积层体通常需要在袋内侧配置可热封的层,或者在袋内侧和袋外侧两侧均配置可热封的层。在可热封的层仅位于袋内侧的情况下,通常,胴体部分的密封为对接接合密封(合掌貼りシール)。在可热封的层位于袋内侧和袋外侧两侧的情况下,通常,胴体部分的密封为信封式接合密封(封筒貼りシール)。可热封的层优选聚烯烃层(下面有时记作“PO层”)。

下面有时将含有基材(X)和层合在基材(X)上的层(Y)的多层膜称为阻挡性多层膜。该阻挡性多层膜也是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一种。阻挡性多层膜中可以层合赋予各种特性(例如热封性)的层。例如,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可以具有阻挡性多层膜/粘合层/聚烯烃层、或者聚烯烃层/粘合层/阻挡性多层膜/粘合层/聚烯烃层这样的构成。即,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可以含有配置在一侧最外面的聚烯烃层。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还可以含有配置在一侧最外面的第1聚烯烃层和配置在另一侧最外面的第2聚烯烃层。第1聚烯烃层和第2聚烯烃层可以相同或不同。

用作上述立式填充密封袋的复合结构体由立式填充密封袋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 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4)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5)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6)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7)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8)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9)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0)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1)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2)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3)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4)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5) 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6) 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7)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8)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9)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0)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1) 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2) 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23)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4) PO层/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5) PO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6) 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27) PO层/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8)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29) PO层/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30)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31) PO层/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2) PO层/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33)PO层/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34) PO层/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35) PO层/EVOH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6) PO层/EVOH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37) 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38) 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39)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40)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41)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42)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43)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44)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45) 纸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46)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47)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48)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烯烃层、

(49)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50) PO层/纸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1)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52)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作为立式填充密封袋特别优选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例如有: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这样的构成。这些构成中,作为阻挡性多层膜的基材,例如可以使用聚酰胺膜。该立式填充密封袋在制袋后、加热灭菌后、加热灭菌/输送后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特别优异。在构成上述立式填充密封袋的各层的层与层之间可设置粘合层。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层(Y)位于基材一面的情况下,层(Y)可以朝向该立式填充密封袋的外侧或内侧。

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是包装含有固形成分的食品等的真空包装袋。该真空包装袋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优异,即使在弯曲处理后或蒸煮处理后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降低也较小。因此,该真空包装袋在真空包装、加热灭菌处理时几乎没有因变形而引起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降低。该真空包装袋柔软,容易与含有固形成分的食品贴合,因此真空包装时容易脱气。因此,该真空包装袋可以减少真空包装体内的残留氧,食品的长期保存性优异。另外,真空包装后,难以生成有尖角或弯曲的部分,因此不易产生针孔或裂缝等缺陷。该真空包装袋可以抑制因真空包装袋之间、或者真空包装袋与瓦楞纸板磨擦而产生针孔。该真空包装袋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优异,因此可以长期抑制内容物(例如食品)的品质劣化。

用作上述真空包装袋的复合结构体由真空包装袋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 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4) 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6)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7)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8)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9)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0)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1)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2)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3)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4)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5) 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6)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7)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18) PO层/EVOH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9) 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0)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1)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22)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23)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4)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5)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作为真空包装袋特别优选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例如有: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和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这样的构成。在这些构成中,阻挡性多层膜的基材例如可以使用聚酰胺膜。使用这种复合结构体的真空包装袋在真空包装后或真空包装、加热灭菌后的阻气性特别优异。也可以在上述各层的层间设置粘合层。另外,在层(Y)仅层合在基材一个面上的情况下,层(Y)相对于基材可以位于真空包装袋的外侧,也可以位于内侧。

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是包装各种液状物质的带嘴袋。该带嘴袋可以用作液体饮料(例如清凉饮料)、凝胶饮料、酸奶、果汁、调味料、功能性水、流质饮食等的容器。该带嘴袋还可以优选用作氨基酸输液剂、电解质输液剂、糖质输液剂、输液用脂肪乳剂等液状医药品的容器。该带嘴袋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优异,即使在弯曲处理后或蒸煮处理后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低下也较小。因此,通过使用该带嘴袋,在蒸煮处理前、蒸煮处理中、蒸煮处理后、输送后、长期保存后均可防止内容物因氧气而变质。另外,该带嘴袋的透明性良好,因此容易确认内容物、或确认因劣化引起的内容物的变质。

用作上述带嘴袋的复合结构体由带嘴袋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 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4) 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6)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7)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8)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9)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0)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1)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2)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3)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4)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5) 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6)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7)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18) PO层/EVOH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9) 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0)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1)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22)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23)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4)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5)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作为带嘴袋特别优选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例如有: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和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在上述各层的层间设置粘合层。另外,在层(Y)仅层合在基材一个面上的情况下,层(Y)相对于基材可以位于带嘴袋的外侧,也可以位于内侧。

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是包装化妆品、药品、医药品、食品、牙膏等的复合管容器。该复合管容器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优异,即使在弯曲处理后或蒸煮处理后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降低也较小,使用时即使在挤压后仍维持优异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另外,该复合管容器的透明性良好,因此容易确认内容物、或确认因劣化引起的内容物的变质。

从热封性的观点来看,上述复合管容器的内侧层优选为聚烯烃层。用作复合管容器的复合结构体由复合管容器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 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 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3) PO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4)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6)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7)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8)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9) PO层/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0)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1)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2)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3) PO层/阻挡性多层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以下EVOH层)/PO层、

(14) 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EVOH层/PO层、

(15) PO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16)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17)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EVOH层/PO层、

(18)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19)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0)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EVOH层/PO层、

(21) PO层/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2)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3)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EVOH层/PO层、

(24) PO层/含颜料PO层/PO层/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作为复合管容器特别优选的构成例如有: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和PO层/含颜料PO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这样的构成。可以在上述各层的层间配置粘合层。另外,在层(Y)仅层合在基材一个面上的情况下,阻气层相对于基材可以位于复合管容器的外侧,也可以位于内侧。

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是输液袋,也可以是填充例如氨基酸输液剂、电解质输液剂、糖质输液剂、输液用脂肪乳剂等液状医药品的输液袋。该输液袋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优异,即使在弯曲处理后或蒸煮处理后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降低也较小。因此,该输液袋在加热灭菌处理前、加热灭菌处理中、加热灭菌处理后、输送后、保存后均可防止填充的液状医药品因氧气而变质。

用作上述输液袋的复合结构体由输液袋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 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4) 无机蒸镀膜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 PO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6) 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7)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8)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9)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0)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1)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2) 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3)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4)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5) 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6) 无机蒸镀膜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7) PO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8) 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9) 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PO层、

(20)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1) 无机蒸镀膜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2) PO层/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3) PO层/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4)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25) 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

(26)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

(27)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

(28) 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

(29) 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

(30) 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

(31) 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

(32) 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33)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34) 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PO层、

(35) 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6) 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7) 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8) 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39) 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40) 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41) 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42) 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43) 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PO层、

(44) PO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45) 无机蒸镀膜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46) PO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47) PO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PO层、

(48) 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49) 无机蒸镀膜层/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0) 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1) 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52) 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53) 无机蒸镀膜层/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54) PO层/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55) 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56) 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PO层、

(57) PO层/热塑性弹性体层/阻挡性多层膜/热塑性弹性体层/无机蒸镀膜层/PO层。

作为输液袋特别优选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例如有: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和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这样的构成。上述各层的层间可以配置粘合层。另外,在层(Y)仅层合在基材的一个表面的情况下,阻气层相对于基材可以位于输液袋的外侧,也可以位于内侧。

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是填充畜肉加工品、蔬菜加工品、水产加工品、水果等食品的容器的盖材。该容器用盖材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优异,即使在弯曲处理后或蒸煮处理后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降低也较小,因此可以长期抑制作为内容物的食品的品质劣化。而且,该容器用盖材优选用作用于保存食品等内容物所使用的容器的盖材,特别优选用作煮沸灭菌处理或蒸煮灭菌处理等加热灭菌处理的容器的盖材。

用作上述容器用盖材的复合结构体由容器用盖材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容器一侧)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 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4)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5) 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6) 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7)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8)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9)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0)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1) 聚酰胺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2)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3)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4)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5) 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6) 聚酯层/无机蒸镀膜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7)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PO层、

(18)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无机蒸镀膜层/聚酰胺层/PO层、

(19)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0) 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1) PO层/EVOH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2) PO层/EVOH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23) 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4) 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5)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26)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27)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28)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29)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EVOH层/PO层、

(30)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1)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32) 纸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3)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34) 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35)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6)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37) PO层/纸层/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38)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PO层、

(39) PO层/纸层/PO层/阻挡性多层膜/EVOH层/聚酰胺层/PO层。

作为容器用盖材特别优选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例如有: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和阻挡性多层膜/PO层这样的构成。这些构成中,阻挡性多层膜的基材例如可以使用聚酰胺膜。具有这种构成的盖材在加热灭菌后、加热灭菌/输送后的阻气性特别优异。上述各层的层间可以设置粘合层。另外,在复合结构体的层(Y)位于基材一面的情况下,层(Y)可以位于基材的内侧(容器一侧),也可以位于基材的外侧。

本发明的成形品可以是纸容器。该纸容器即使进行弯曲加工或蒸煮处理其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的降低也较少。另外,该纸容器即使在蒸煮处理后层(Y)的透明性仍良好,因此优选用于有窗容器。而且,该纸容器还适合用微波炉加热。

用作上述纸容器的复合结构体由纸容器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可以具有以下构成。

(1)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

(2)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含羟基聚合物层、

(3)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酯层、

(4)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酰胺层、

(5)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双轴拉伸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

(6)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双轴拉伸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含羟基聚合物层、

(7)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双轴拉伸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酯层、

(8)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双轴拉伸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酰胺层、

(9) 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

(10) 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含羟基聚合物层、

(11) 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酯层、

(12) 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酰胺层、

(13)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

(14)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含羟基聚合物层、

(15) 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酯层、

(16) 纸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酰胺层、

(17) 阻挡性多层膜/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

(18) 阻挡性多层膜/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含羟基聚合物层、

(19) 阻挡性多层膜/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酯层、

(20) 阻挡性多层膜/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聚酰胺层。

作为纸容器特别优选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例如有:耐热性聚烯烃层/纸层/耐热性聚烯烃层/阻挡性多层膜/耐热性聚烯烃层这样的构成。上述各层的层间可以配置粘合层。在上述例子中,耐热性聚烯烃层例如由双轴拉伸耐热性聚烯烃膜或未拉伸耐热性聚烯烃膜构成。从成型加工容易的观点来看,配置在复合结构体最外层的耐热性聚烯烃层优选为未拉伸聚丙烯膜。同样,配置在复合结构体最外层内侧的耐热性聚烯烃层优选为未拉伸聚丙烯膜。在优选的一个例子中,构成复合结构体的所有耐热性聚烯烃层为未拉伸聚丙烯膜。

本发明的成形品也可以是能够用于保冷或保温所必要的各种用途的真空绝热体。该真空绝热体可长期保持绝热效果,因此可用于冰箱、热水供应设备和电饭锅等家电制品用的绝热材料,墙壁部分、天棚部分、阁楼部分(屋根裏部)和地板部分(床部)等所使用的住宅用绝热材料,车辆的屋顶材料(車両屋根材),自动售卖机等的绝热面板等。

用作上述真空绝热体的复合结构体例如由真空绝热体的外侧层向内侧层可以具有以下的构成。

(1) 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 阻挡性多层膜/阻气性树脂层/PO层、

(3)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4)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5)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酯层/PO层、

(6) 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阻气性树脂层/PO层、

(7) 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阻气性树脂层/PO层、

(8) 阻挡性多层膜/聚酯层/PO层、

(9)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0) 阻挡性多层膜/聚酯层/阻气性树脂层/PO层、

(11) 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阻气性树脂层/PO层、

(12) PO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3) PO层/阻挡性多层膜/阻气性树脂层/PO层、

(14) 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

(15)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16) 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阻气性树脂层/PO层、

(17) PO层/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阻气性树脂层/PO层、

(18) 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酯层/PO层、

(19) PO层/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

(20) PO层/阻挡性多层膜/聚酯层/阻气性树脂层/PO层、

(21) PO层/聚酯层/阻挡性多层膜/阻气性树脂层/PO层。

作为真空绝热体特别优选的复合结构体的构成例如有:阻挡性多层膜/聚酰胺层/PO层、和聚酰胺层/阻挡性多层膜/PO层这样的构成。上述各层的层间可以设置粘合层。另外,在层(Y)仅层合在基材的一个表面的情况下,阻气层相对于基材可以位于真空绝热体的外侧,也可以位于内侧。

[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下面,对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加以说明。根据该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复合结构体(1)和(2))。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材料、和复合结构体的构成等与上述的同样,因此对于重复部分有时省略说明。例如,对于金属氧化物(A)、磷化合物(B)和聚合物(C),可以适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说明中的记载。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对该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事项,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另外,关于对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进行说明的事项,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I)、(II)和(III)。步骤(I)中,通过将金属氧化物(A)、含有能够与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的至少1种化合物和溶剂混合,制备含金属氧化物(A)、该至少1种化合物和该溶剂的涂布液(U)。步骤(II)中,通过在基材(X)上涂布涂布液(U),在基材(X)上形成层(Y)的前体层。步骤(III)中,通过处理该前体层,在基材(X)上形成层(Y)。

[步骤(I)]

下面有时将步骤(I)中使用的、含有能够与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的至少1种化合物称为“至少1种化合物(Z)”。步骤(I)中,至少将金属氧化物(A)、至少1种化合物(Z)和溶剂混合。1种观点认为,步骤(I)中,使含金属氧化物(A)和至少1种化合物(Z)的原料在溶剂中反应。该原料除金属氧化物(A)和至少1种化合物(Z)以外,还可以含有其他化合物。代表性的是,金属氧化物(A)以颗粒的形态混合。

至少1种化合物(Z)含磷化合物(B)。至少1种化合物(Z)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优选在磷化合物(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内。代表性的是,至少1种化合物(Z)是含有多个能够与金属氧化物(A)反应的部位的化合物,至少1种化合物(Z)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磷化合物(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1倍的范围内。

(至少1种化合物(Z)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磷化合物(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之比在0~1的范围(例如0~0.9的范围)内,则可以获得具有更优异的阻挡性和耐热水性的复合结构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和耐热水性,该比优选0.3以下,更优选0.05以下,进一步优选0.01以下,也可以为0。代表性的是,至少1种化合物(Z)仅由磷化合物(B)构成。步骤(I)中,可以容易地降低上述比。

步骤(I)优选包括以下的步骤(a)~(c):

步骤(a):制备含金属氧化物(A)的液体(S)的步骤;

步骤(b):制备含磷化合物(B)的溶液(T)的步骤;

步骤(c):混合上述步骤(a)和(b)中获得的液体(S)和溶液(T)的步骤。

步骤(b)可以在步骤(a)之前进行,可以与步骤(a)同时进行,也可以在步骤(a)之后进行。下面更具体地对各步骤加以说明。

在步骤(a)中制备含金属氧化物(A)的液体(S)。液体(S)为溶液或分散液。该液体(S)可以通过例如采用公知的溶胶凝胶法的手法制备。例如,可以通过将上述化合物(L)系成分、水、和根据需要的酸催化剂或有机溶剂混合,通过采用公知的溶胶凝胶法的手法使化合物(L)系成分缩合或水解缩合来制备。通过使化合物(L)系成分缩合或水解缩合获得的、金属氧化物(A)的分散液可以直接用作含金属氧化物(A)的液体(S)。然而,必要时也可以对该分散液进行特定的处理(用于上述解凝或浓度控制的溶剂的加减等)。

步骤(a)也可以包括使选自化合物(L)和化合物(L)的水解物的至少1种缩合(例如水解缩合)的步骤。具体来说,步骤(a)可以包括将选自化合物(L)、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物、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化合物(L)的部分水解缩合物、和化合物(L)的完全水解物的一部分缩合而成的产物的至少1种缩合或水解缩合的步骤。

用于制备液体(S)的方法的其他例子有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首先,通过热能使金属气化为金属原子,使该金属原子与反应气体(氧)接触生成金属氧化物的分子和簇。之后,将它们瞬时冷却,制造粒径小的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接下来,通过将该颗粒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得到液体(S)(含金属氧化物(A)的分散液)。为了提高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可以对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实施表面处理、或者添加表面活性剂等稳定化剂。另外,通过控制pH,也可以提高金属氧化物(A)的分散性。

制备液体(S)的方法的其他例子还有:使用球磨机或喷磨机等粉碎机将体积大的金属氧化物(A)粉碎,将其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制成液体(S)(含金属氧化物(A)的分散液)的方法。不过,此时,有时难以控制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分布。

对步骤(a)中可以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醇类。

液体(S)中金属氧化物(A)的含量优选在0.1~3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20质量%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2~15质量%的范围内。

在步骤(b)中制备含磷化合物(B)的溶液(T)。溶液(T)可以通过将磷化合物(B)溶解于溶剂中制备。磷化合物(B)的溶解性低时,可以通过实施加热处理或超声波处理来促进溶解。

溶液(T)的制备中所使用的溶剂根据磷化合物(B)的种类适宜选择即可,优选包含水。只要不妨碍磷化合物(B)的溶解,溶剂可以含有甲醇、乙醇等醇;四氢呋喃、二噁烷、三噁烷、二甲氧基乙烷等醚;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乙二醇、丙二醇等二元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正丁基溶纤剂等二元醇衍生物;甘油;乙腈;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二甲基亚砜;环丁砜等。

溶液(T)中磷化合物(B)的含量优选在0.1~99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1~95质量%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1~90质量%的范围内。另外,溶液(T)中磷化合物(B)的含量可以在0.1~50质量%的范围内,可以在1~40质量%的范围内,也可以在2~30质量%的范围内。

在步骤(c)中混合液体(S)和溶液(T)。在混合液体(S)和溶液(T)时,为了抑制局部的反应,优选在抑制添加速度、进行强力搅拌的同时进行混合。此时,可以向搅拌的液体(S)中添加溶液(T),也可以向搅拌的溶液(T)中添加液体(S)。另外,通过将混合时的温度维持在30℃以下(例如20℃以下),有时可以获得保存稳定性优异的涂布液(U)。而且,通过在混合结束时继续再搅拌30分钟左右,有时可以获得保存稳定性优异的涂布液(U)。

涂布液(U)中可以含有聚合物(C)。对涂布液(U)中含有聚合物(C)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向液体(S)、溶液(T)、或液体(S)和溶液(T)的混合液中以粉末或颗粒的状态添加聚合物(C),之后使其溶解。也可以向液体(S)、溶液(T)、或液体(S)和溶液(T)的混合液中添加聚合物(C)的溶液进行混合。还可以向聚合物(C)的溶液中添加液体(S)、溶液(T)、或液体(S)和溶液(T)的混合液进行混合。通过使溶液(T)中含有聚合物(C),在步骤(c)中混合液体(S)和溶液(T)时,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的反应速度得到缓和,结果有时可以获得经时稳定性优异的涂布液(U)。

通过使涂布液(U)含有聚合物(C),可以容易地制造具有含聚合物(C)的层(Y)的复合结构体。

涂布液(U)中在必要时可以含有选自乙酸、盐酸、硝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的至少1种酸化合物(D)。下面有时将该至少1种酸化合物(D)仅简称为“酸化合物(D)”。对涂布液(U)中含有酸化合物(D)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向液体(S)、溶液(T)、或液体(S)和溶液(T)的混合液中直接添加酸化合物(D)进行混合。也可以向液体(S)、溶液(T)、或液体(S)和溶液(T)的混合液中添加酸化合物(D)的溶液进行混合。还可以向酸化合物(D)的溶液中添加液体(S)、溶液(T)、或液体(S)和溶液(T)的混合液进行混合。通过使溶液(T)含有酸化合物(D),在步骤(c)中混合液体(S)和溶液(T)时,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的反应速度得到缓和,结果有时可以获得经时稳定性优异的涂布液(U)。

在含酸化合物(D)的涂布液(U)中,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的反应得到抑制,可以抑制涂布液(U)中反应物的沉淀或凝集。因此,通过使用含酸化合物(D)的涂布液(U),有时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外观改善。另外,由于酸化合物(D)的沸点为200℃以下,在复合结构体的制造过程中,通过使酸化合物(D)挥发等,可以容易地由层(Y)除去酸化合物(D)。

涂布液(U)中酸化合物(D)的含量优选在0.1~5.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2.0质量%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可以获得添加酸化合物(D)带来的效果,并且酸化合物(D)容易除去。液体(S)中酸成分残留时,考虑其残留量来决定酸化合物(D)的添加量即可。

通过在步骤(c)中混合获得的液体可以直接作为涂布液(U)使用。此时,通常,以液体(S)或溶液(T)中所含的溶剂作为涂布液(U)的溶剂。也可以通过对步骤(c)中混合获得的液体进行处理,制备涂布液(U)。例如,可以进行有机溶剂的添加、pH的调节、粘度的调节、添加物的添加等处理。

在不妨碍获得的涂布液(U)的稳定性的范围内,可以向通过步骤(c)的混合获得的液体中添加有机溶剂。通过添加有机溶剂,有时步骤(II)中涂布液(U)在基材(X)上的涂布变得容易。有机溶剂优选在获得的涂布液(U)中均匀混合的溶剂。优选的有机溶剂的例子例如有: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等醇;四氢呋喃、二噁烷、三噁烷、二甲氧基乙烷等醚;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乙烯基酮、甲基异丙基酮等酮;乙二醇、丙二醇等二元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正丁基溶纤剂等二元醇衍生物;甘油;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二甲基亚砜;环丁砜等。

从涂布液(U)的保存稳定性和涂布液(U)对基材的涂布性的角度来看,涂布液(U)的固形成分浓度优选在1~20质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15质量%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3~10质量%的范围内。涂布液(U)的固形成分浓度例如可以如下算出:向培养皿中加入一定量的涂布液(U),与该培养皿一起在100℃的温度下除去溶剂等挥发成分,用残留的固形成分的质量除以最初加入的涂布液(U)的质量算出。此时,优选测定每隔一定时间干燥残留的固形成分的质量,以达到可以无视连续2次的质量差的水平时的质量作为残留的固形成分的质量,算出固形成分浓度。

从涂布液(U)的保存稳定性和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的角度来看,涂布液(U)的pH优选在0.5~6.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5.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5~4.0的范围内。

涂布液(U)的pH可以用公知的方法调整,例如可以通过添加酸性化合物或碱性化合物来调整。酸性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盐酸、硝酸、硫酸、磷酸、乙酸、丁酸和硫酸铵。碱性化合物的例子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三甲胺、吡啶、碳酸钠和乙酸钠。

涂布液(U)随着时间的经过状态发生变化,最终成为凝胶状的组合物或者有生成沉淀的倾向。截至这种状态发生变化的时间依赖于涂布液(U)的组成。为了在基材(X)上稳定涂布涂布液(U),优选涂布液(U)的粘度长期稳定。优选制备的溶液(U)在以步骤(I)结束时的粘度作为基准粘度,即使在25℃下静置2天后,用布氏粘度计(B型粘度计:60rpm)测定的粘度仍为基准粘度的5倍以内。涂布液(U)的粘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大多可以获得贮存稳定性优异、同时具有更优异的阻挡性的复合结构体。

将涂布液(U)的粘度调节至上述范围内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调节固形成分的浓度、调节pH、添加粘度调节剂。粘度调节剂的例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淀粉、膨润土、黄蓍胶、硬脂酸盐、藻酸盐、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

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涂布液(U)中也可以含有上述物质以外的其他物质。例如,涂布液(U)中可以含有:碳酸盐、盐酸盐、硝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硫酸氢盐、硼酸盐、铝酸盐等无机酸金属盐;草酸盐、乙酸盐、酒石酸盐、硬脂酸盐等有机酸金属盐;乙酰丙酮金属络合物(乙酰丙酮铝等)、环戊二烯基金属络合物(二茂钛等)、氰基金属络合物等金属络合物;层状粘土化合物;交联剂;聚合物(C)以外的高分子化合物;增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等。

[步骤(II)]

步骤(II)中,通过在基材(X)上涂布涂布液(U),在基材(X)上形成层(Y)的前体层。涂布液(U)可以直接涂布在基材(X)的至少一个面上。另外,在涂布涂布液(U)之前,用公知的锚涂剂处理基材(X)的表面、或者在基材(X)的表面涂布公知的粘合剂等,可以在基材(X)的表面形成粘合层(H)。

涂布液(U)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脱气和/或脱泡处理。脱气和/或脱泡处理的方法例如有通过真空抽吸、加热、离心、超声波等进行的方法,可以优选使用包括真空抽吸的方法。

对将溶液(U)涂布在基材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优选的方法例如有:流延法、浸泡法、辊涂法、凹涂法、丝网印刷法、逆涂法、喷涂法、舐涂法、模涂法(ダイコート法)、刮棒涂法(メタリングバーコート法)、结合使用封闭式刮刀的涂布法、幕涂法等。

通常,在步骤(II)中,通过除去涂布液(U)中的溶剂来形成层(Y)的前体层。对溶剂的除去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干燥方法。具体来说,可以将热风干燥法、热辊接触法、红外线加热法、微波加热法等干燥方法单独或组合使用。优选干燥温度比基材(X)的流动起始温度低0~15℃以上。涂布液(U)含聚合物(C)含时,优选干燥温度比聚合物(C)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低15~20℃以上。干燥温度优选在70~2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80~18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90~160℃的范围内。溶剂的除去可以在常压下或减压下实施。也可以通过后述的步骤(III)中的热处理除去溶剂。

在层状的基材(X)两面层合层(Y)时,可以将涂布液(U)涂布在基材(X)的一面后,通过除去溶剂形成第1个层(第1个层(Y)的前体层),接着,将涂布液(U)涂布在基材(X)的另一面后,通过除去溶剂形成第2个层(第2个层(Y)的前体层)。各个面上涂布的涂布液(U)的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具有立体形状的基材(X)的多个面上层合层(Y)时,可以用上述方法在各个面上形成层(层(Y)的前体层)。或者,可以通过将涂布液(U)在基材(X)的多个面同时涂布,使其干燥,同时形成多个层(层(Y)的前体层)。

[步骤(III)]

步骤(III)中,通过处理步骤(II)中形成的前体层(层(Y)的前体层)来形成层(Y)。处理前体层的方法例如有:热处理、紫外线等电磁波照射等。在步骤(III)中进行的处理可以是使金属氧化物(A)与磷化合物(B)反应的处理。例如,在步骤(III)中进行的处理可以是:通过使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反应,经由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使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彼此结合的处理。通常,步骤(III)是将上述前体层在11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步骤。需说明的是,不是为了特别限定,上述前体层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最大吸光度(A1')与在2500~4000cm-1范围内的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最大吸光度(A2')有时满足吸光度(A2')/吸光度(A1')>0.2的关系。

步骤(III)中,进行金属氧化物(A)的颗粒经由磷原子(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反应。另一种观点是:步骤(III)中,进行生成反应产物(R)的反应。为了使该反应充分进行,热处理的温度为110℃以上,优选120℃以上,更优选140℃以上,进一步优选170℃以上。热处理温度低,则获得充分的反应度所需时间延长,成为生产性降低的原因。热处理的温度的优选上限因基材(X)的种类等而异。例如,用由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热塑性树脂膜作为基材(X)时,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90℃以下。用由聚酯系树脂构成的热塑性树脂膜作为基材(X)时,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220℃以下。热处理可以在空气中、氮气氛下或氩气氛下等实施。

热处理的时间优选在0.1秒~1小时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秒~15分钟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300秒的范围内。热处理的一个例子是在110~220℃的范围内进行0.1秒~1小时。热处理的另一个例子是在120~200℃的范围内进行5~300秒钟(例如60~300秒钟)。

用于制造复合结构体的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包括向层(Y)的前体层或层(Y)照射紫外线的步骤。紫外线照射可以在步骤(II)之后(例如涂布的涂布液(U)的溶剂除去差不多结束后)的任一阶段进行。对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用公知的方法。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优选在170~25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70~190nm的范围和/或230~250nm的范围内。另外,也可以进行电子线或γ线等放射线的照射来代替紫外线照射。通过进行紫外线照射,有时复合结构体的阻挡性能得到更好地表现。

为了在基材(X)与层(Y)之间配置粘合层(H),在涂布涂布液(U)之前,用公知的锚涂剂对基材(X)的表面进行处理、或者在基材(X)的表面涂布公知的粘合剂时,优选进行老化处理。具体来说,在涂布涂布液(U)之后、进行步骤(III)的热处理步骤之前,优选将涂布了涂布液(U)的基材(X)在较低温度下长时间放置。老化处理的温度优选为不足110℃,更优选100℃以下,进一步优选90℃以下。另外,老化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老化处理的时间优选在0.5~10天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7天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5天的范围内。通过进行这种老化处理,基材(X)与层(Y)之间的粘合力更加牢固。

经过步骤(III)的热处理而获得的复合结构体可以直接用作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但该复合结构体上可以进一步粘合或形成上述的其他部件(其他层等)后作为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该层材料的粘合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

[涂布液]

本发明的涂布液为上述的涂布液(U)。即,本发明的涂布液含有金属氧化物(A)、磷化合物(B)和溶剂。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涂布液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聚合物(C)和酸化合物(D)的至少一种。通过将本发明的涂布液(U)形成的层在110℃以上的温度下热处理,可以形成层(Y)。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任何限定。需说明的是,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各测定和评价按照下面(1)~(6)的方法实施。

(1) 层(Y)(或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

实施例中形成的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比较例中形成的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用下面的方法测定。

首先,对用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作为基材的复合结构体,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Perkin Elmer公司制,“Spectrum One”)测定层(Y)(或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红外线吸收光谱在ATR(全反射测定)的模式下在700~4000cm-1的范围内测定。层(Y)(或层(Y'))的厚度为1μm以下时,通过用ATR法的红外线吸收光谱检测来自基材(X)的吸收峰,有时可以正确求出仅来自层(Y)(或层(Y'))的吸收强度。这种情况下,另外测定仅基材(X)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对其进行扣除提取仅来自层(Y)(或层(Y'))的峰。对使用PET以外的基材(拉伸尼龙膜等)的复合结构体,也与上述同样进行测定。

基于如此操作获得的层(Y)(或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求出800~1400cm-1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数(n1)和最大吸收波数(n1)下的吸光度(A1)。再求出在2500~4000cm-1范围内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最大吸收波数(n2)和最大吸收波数(n2)下的吸光度(A2)。另外,最大吸收波数(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是通过求出该吸收峰下具有吸光度(A1)的一半的吸光度(吸光度(A1)/2)的2个点的波数,算出它们的波数之差而获得的。此外,最大吸收波数(n1)的吸收峰与来自其他成分的吸收峰重合时,用高斯函数通过最小二乘法分离为来自各成分的吸收峰,之后与上述情况同样地获得最大吸收波数(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需说明的是,峰的半值宽度和(吸光度(A2))/(吸光度(A1))的值仅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数(n1)位于1080~1130cm-1范围内时算出。不过,对于具有层(Y)的前体层的比较例3和4的复合结构体,算出相当于层(Y)的(吸光度(A2))/(吸光度(A1))的值的(吸光度(A2'))/(吸光度(A1'))的值。吸光度(A1')和吸光度(A2')分别为层(Y)的前体层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在800~1400cm-1范围内的最大吸光度(A1')和在2500~4000cm-1范围内的基于羟基的伸缩振动的最大吸光度(A2')。

(2) 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通过目测如下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S:为无色透明的均一外观,极为良好;

A:稍有雾状或深浅不匀,良好;

B:因涂布液的涂刷困难等,未获得连续的层。

(3) 蒸煮处理前的阻氧性

使用透氧量测定装置(Modern Control公司制,“MOCON OX-TRAN2/20”)测定透氧度(OTR)。具体来说,将复合结构体设置成层(Y)(或层(Y'))朝向供氧一侧,后述CPP层朝向载气一侧,在温度20℃、供氧一侧的湿度为85%RH、载气一侧的湿度为85%RH、氧压为1大气压、载气压力为1大气压的条件下测定透氧度(单位:ml/(m2·天·atm))。载气使用含有2体积%氢气的氮气。

(4) 蒸煮处理后的阻氧性

制作2片12cm×12cm大小的复合结构体。然后,将这2片复合结构体重叠,使后述CPP层为内侧,之后将其3个边在距其端部5mm处热封。在热封的2片复合结构体之间注入80g蒸馏水,之后将余下的第4个边同样热封。如此操作,制作其中装有蒸馏水的袋子。

接着,将该袋子放入蒸煮处理装置(株式会社日阪制作所制,Flavor Ace RCS-60),在120℃、30分钟、0.15MPa的条件下通过热水浸渍方式实施蒸煮处理。蒸煮处理后,从蒸煮处理装置中取出袋子,取10cm×10cm大小的复合结构体作为样品。

使用透氧量测定装置(Modern Control公司制,“MOCON OX-TRAN2/20”)测定透氧度(OTR)。具体来说,将复合结构体设置成层(Y)(或层(Y'))朝向供氧一侧,后述CPP层朝向载气一侧,在温度20℃、供氧一侧的湿度为85%RH、载气一侧的湿度为85%RH、氧压为1大气压、载气压力为1大气压的条件下测定透氧度(单位:ml/(m2·天·atm))。载气使用含有2体积%氢气的氮气。

(5) 蒸煮处理前的水蒸气阻挡性

透湿度(水蒸气透过度;WVTR)使用水蒸气透过量测定装置(Modern Control公司制“MOCON PERMATRAN3/33”)测定。具体来说,将复合结构体设置成层(Y)(或层(Y'))朝向水蒸气供给一侧,后述CPP层朝向载气一侧,在温度为40℃、水蒸气供给一侧的湿度为90%RH、载气一侧的湿度为0%RH的条件下测定透湿度(单元:g/(m2·天))。

(6) 蒸煮处理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蒸煮处理后的样品与“蒸煮处理后的阻氧性”项下叙述的方法同样地获得。获得的样品的透湿度(水蒸气透过度;WVTR)使用水蒸气透过量测定装置(Modern Control公司制“MOCON PERMATRAN 3/33”)测定。具体来说,将复合结构体设置成层(Y)(或层(Y'))朝向水蒸气供给一侧,后述CPP层朝向载气一侧,在温度为40℃、水蒸气供给一侧的湿度为90%RH、载气一侧的湿度为0%RH的条件下测定透湿度(单元:g/(m2·天))。

[实施例1]

将230质量份蒸馏水边搅拌边升温至70℃。用1小时向该蒸馏水中滴加88质量份异丙醇铝,将液体温度缓慢升至95℃,通过馏出产生的异丙醇进行水解缩合。其次,添加4.0质量份60质量%的硝酸水溶液,通过在95℃下搅拌3小时使水解缩合物的颗粒凝集体解凝。将如此获得的分散液浓缩,使固形成分浓度按氧化铝换算为10质量%,获得分散液(S1)。

通过向1.76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42.85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一,获得溶液(T1)。接下来,在对溶液(T1)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35.00质量份分散液(S1),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

其次,作为基材,准备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ray株式会社制,“Lumirror P60”(商品名),厚12μm,有时简称“PET”)。用棒涂机在该基材(PET)上涂布涂布液(U1),使干燥后的厚度为0.5μm,通过在100℃下干燥5分钟来形成层(Y1)的前体层。使用干燥机在180℃下对获得的积层体进行1分钟的热处理,获得具有层(Y1)(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通过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的层(Y1)(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准备未拉伸聚丙烯膜(Tohcello株式会社制,“RXC-21”(商品名),厚50μm,有时简称“CPP”)。在该CPP上涂布双组分型粘合剂(三井武田Chemical株式会社制,“A-520”(商品名)和“A-50”(商品名)),使其干燥。之后,将其与复合结构体(A1)层合。如此操作,获得具有层(Y1)/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2)。

向2.06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45.05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2)。接下来,在对溶液(T2)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32.50质量份分散液(S2),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2)。

除使用涂布液(U2)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的层(Y2)(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3)。

向2.35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47.26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3)。接下来,在对溶液(T3)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30.00质量份分散液(S3),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3)。

除使用涂布液(U3)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3)。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3)的层(Y3)(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3)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3)。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3)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4]

实施例4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4)。

向2.94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加入51.67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4)。接下来,在对溶液(T4)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5.00质量份分散液(S4),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4)。

除使用涂布液(U4)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4)(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4)。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4)的层(Y4)(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4)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4)/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4)。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4)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5]

实施例5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5)。

向3.53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6.08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5)。接下来,在对溶液(T5)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0.00质量份分散液(S5),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5)。

除使用涂布液(U5)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5)(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5)。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5)的层(Y5)(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5)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5)/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5)。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5)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6]

实施例6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6)。

向3.82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8.29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6)。接下来,在对溶液(T6)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7.50质量份分散液(S6),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6)。

除使用涂布液(U6)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6)(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6)。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6)的层(Y6)(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6)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6)/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6)。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6)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7]

实施例7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7)。

向4.12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60.49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7)。接下来,在对溶液(T7)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5.00质量份分散液(S7),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7)。

除使用涂布液(U7)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7)(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7)。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7)的层(Y7)(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7)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7)/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7)。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7)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8]

实施例8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5中获得分散液(U5)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8)。

除使用涂布液(U8)代替涂布液(U1)以及将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由180℃、1分钟变更为120℃、5分钟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8)(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8)。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8)的层(Y8)(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8)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8)/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8)。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8)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9]

实施例9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5中获得分散液(U5)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9)。

除使用涂布液(U9)代替涂布液(U1)以及将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由180℃、1分钟变更为150℃、1分钟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9)(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9)。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9)的层(Y9)(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9)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9)/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9)。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9)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5中获得分散液(U5)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10)。

除使用涂布液(U10)代替涂布液(U1)以及将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由180℃、1分钟变更为200℃、1分钟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0)(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0)。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0)的层(Y10)(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0)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0)/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0)。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0)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1)。

向3.68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7.07质量份蒸馏水、1.50质量份60质量%的硝酸水溶液和19.00质量份甲醇,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1)。接下来,在对溶液(T11)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8.75质量份分散液(S11),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1)。

除使用涂布液(U11)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1)(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1)。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1)的层(Y11)(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1)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1)/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1)。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1)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2)。

向3.68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7.07质量份蒸馏水、1.50质量份35质量%盐酸和19.00质量份甲醇,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2)。接下来,在对溶液(T12)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8.75质量份分散液(S12),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2)。

除使用涂布液(U12)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2)(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2)。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2)的层(Y12)(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2)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2)/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2)。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2)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中,向20.00质量份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中,加入57.47质量份蒸馏水和19.00质量份甲醇,搅拌均匀,获得溶液(S13)。另外,使用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作为溶液(T13)。接下来,在对分散液(S13)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3.53质量份溶液(T13),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3)。

除使用涂布液(U13)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3)(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3)。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3)的层(Y13)(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3)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3)/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3)。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3)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4]

实施例14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4)。

向3.53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7.47质量份蒸馏水和19.00质量份甲醇,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4)。接下来,在对溶液(T14)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0.00质量份分散液(S14),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4)。

除使用涂布液(U14)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4)(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4)。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4)的层(Y14)(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4)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4)/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4)。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4)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5]

实施例15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5)。

向3.18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3.43质量份蒸馏水、5.00质量份10质量%的淀粉水溶液、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5)。接下来,在对溶液(T15)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8.00质量份分散液(S15),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5)。

除使用涂布液(U15)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5)(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5)。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5)的层(Y15)(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5)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5)/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5)。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5)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6]

实施例16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6)。

向3.18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3.43质量份蒸馏水、5.00质量份10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6)。接下来,在对溶液(T16)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8.00质量份分散液(S16),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6)。

除使用涂布液(U16)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6)(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6)。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6)的层(Y16)(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6)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6)/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6)。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6)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7]

实施例17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7)。

向3.18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3.43质量份蒸馏水、5.00质量份10质量%的聚丙烯酸水溶液、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7)。接下来,在对溶液(T17)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8.00质量份分散液(S17),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7)。

除使用涂布液(U17)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7)(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7)。用上述方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7)的层(Y17)(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7)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7)/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7)。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7)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8]

实施例18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8)。

向3.49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5.51质量份蒸馏水、0.61质量份5质量%的次氮基三(亚甲基膦酸)水溶液、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8)。接下来,在对溶液(T18)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0.00质量份分散液(S18),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8)。

除使用涂布液(U18)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8)(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8)。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8)的层(Y18)(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8)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8)/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8)。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8)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19]

实施例19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19)。

向3.49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5.50质量份蒸馏水、0.67质量份5质量%的N,N,N',N'-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水溶液、19.01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19)。接下来,在对溶液(T19)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0.00质量份分散液(S19),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19)。

除使用涂布液(U19)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9)(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19)。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19)的层(Y19)(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19)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19)/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19)。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19)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0]

实施例20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20)。

向5.72质量份75质量%的磷酸三甲基水溶液中加入53.89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20)。接下来,在对溶液(T20)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0.00质量份分散液(S20),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20)。

除使用涂布液(U20)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0)(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0)。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0)的层(Y20)(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0)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0)/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0)。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0)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1]

实施例21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21)。

向20.92质量份10质量%的膦酸水溶液中加入33.69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21)。接下来,在对溶液(T21)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5.00质量份分散液(S21),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21)。

除使用涂布液(U21)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1)(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1)。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1)的层(Y21)(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1)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1)/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1)。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1)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2]

实施例22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22)。

向2.35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48.07质量份蒸馏水、4.18质量份10质量%的膦酸水溶液、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22)。接下来,在对溶液(T22)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5.00质量份分散液(S22),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22)。

除使用涂布液(U22)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2)(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2)。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2)的层(Y22)(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2)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2)/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2)。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2)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3]

实施例23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1中获得涂布液(U1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23)。

除使用涂布液(U23)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3)(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3)。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3)的层(Y23)(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3)代替复合结构体(A1)、将CPP贴合在层(Y)侧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PET/层(Y23)/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3)。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3)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4]

实施例24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1中获得涂布液(U1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24)。

除使用涂布液(U24)代替涂布液(U1)、和层(Y)的形成方法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4)(0.5μm)/PET(12μm)/层(Y24)(0.5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4)。实施例24中,在基材的两面形成层(Y24)。具体来说,首先,在基材的一个面上涂布涂布液(U24),在100℃下干燥5分钟后,在基材的另一个面上也涂布涂布液(U24),在100℃下干燥5分钟。如此操作,在基材的两个面上形成层(Y24)的前体层。之后,通过使用干燥机在180℃下进行1分钟热处理,在基材的两面上形成厚0.5μm的层(Y24)。

对于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4),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一侧的层(Y24)(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4)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4)/PET/层(Y24)/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4)。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4)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5]

实施例25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1中获得涂布液(U1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25)。

除使用涂布液(U25)代替涂布液(U1)和用拉伸尼龙膜代替PET作为基材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5)(0.5μm)/ONY(15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5)。拉伸尼龙膜使用Unitika株式会社制的拉伸尼龙膜(“Emblem ON-BC”(商品名),厚15μm,有时简称“ONY”)。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5)的层(Y25)(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5)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5)/ONY/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5)。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5)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6]

实施例26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1中获得涂布液(U1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26)。

除使用涂布液(U26)代替涂布液(U25)、和层(Y)的形成方法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5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6)(0.5μm)/ONY(15μm)/层(Y26)(0.5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6)。实施例26中,在基材的两面形成层(Y26)。具体来说,首先,在基材的一个面上涂布涂布液(U26),在100℃下干燥5分钟后,在基材的另一个面上也涂布涂布液(U26),在100℃下干燥5分钟。如此操作,在基材的两面形成层(Y26)的前体层。之后,通过使用干燥机在180℃下进行1分钟热处理,在基材的两面形成厚0.5μm的层(Y26)。

对于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6),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一侧的层(Y26)(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6)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6)/ONY/层(Y26)/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6)。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6)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7]

实施例27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1中获得涂布液(U1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27)。

除使用涂布液(U27)代替涂布液(U1)和用二氧化硅蒸镀PET膜(厚12μm)代替PET作为基材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7)(0.5μm)/二氧化硅蒸镀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7)。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7)的层(Y27)(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7)代替复合结构体(A23)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3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二氧化硅蒸镀PET/层(Y27)/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7)。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7)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8]

实施例28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1中获得涂布液(U1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28)。

除使用涂布液(U28)代替涂布液(U1)和用氧化铝蒸镀PET膜(厚12μm)代替PET作为基材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8)(0.5μm)/氧化铝蒸镀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8)。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8)的层(Y28)(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8)代替复合结构体(A23)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3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氧化铝蒸镀PET/层(Y28)/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8)。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8)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29]

使用耐压容器,边搅拌230质量份蒸馏水边升温至75℃。用1小时向该蒸馏水中滴加88质量份异丙醇铝,使液体温度缓慢升至95℃,馏出产生的异丙醇,由此进行水解缩合。其次,添加2.6质量份乙酸,在140℃下搅拌4小时,使其解凝。对如此操作获得的分散液进行浓缩,使固形成分浓度按氧化铝换算为10质量%,获得分散液(S29)。

向2.94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1.67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29)。接下来,在对溶液(T29)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5.00质量份分散液(S29),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29)。

除使用涂布液(U29)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9)(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29)。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29)的层(Y29)(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29)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29)/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29)。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29)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30]

实施例30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29中获得分散液(S29)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30)。

向2.94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1.56质量份蒸馏水、1.50质量份60质量%的硝酸水溶液和19.00质量份甲醇,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30)。接下来,在对溶液(T30)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5.00质量份分散液(S30),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30)。

除使用涂布液(U30)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0)(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30)。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30)的层(Y30)(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30)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0)/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30)。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30)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31]

向90质量份蒸馏水中加入0.28质量份60质量%的硝酸水溶液,边搅拌边升温至75℃。用1小时向获得的水溶液中滴加20质量份异丙醇铝,将液体温度缓慢升至95℃,馏出产生的异丙醇,由此进行水解缩合。其次,添加2.2质量份60质量%的硝酸水溶液,在95℃下搅拌1小时,使其解凝。将如此操作获得的分散液稀释,使固形成分浓度按氧化铝换算为10质量%,获得分散液(S31)。

向3.68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57.07质量份蒸馏水、1.50质量份60质量%的硝酸水溶液和19.00质量份甲醇,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31)。接下来,在对溶液(T31)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18.75质量份分散液(S31),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31)。

除使用涂布液(U31)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1)(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31)。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31)的层(Y31)(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31)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1)/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31)。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31)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实施例32]

实施例32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32)。

向3.53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45.75质量份蒸馏水、10.34质量份硝酸铝9水合物、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32)。此处,溶液(T32)中(金属原子的摩尔数)/(磷原子的摩尔数)之比为0.9。接下来,在对溶液(T32)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0.00质量份分散液(S32),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32)。

除使用涂布液(U32)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2)(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32)。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32)的层(Y32)(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32)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32)/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32)。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32)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比较例1]

比较例1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C1)。

加入29.61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C1)。接下来,在对溶液(TC1)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50.00质量份分散液(SC1),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C1)。

除使用涂布液(UC1)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1)(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C1)。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C1)的层(YC1)(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C1)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1)/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C1)。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C1)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比较例2]

向5.88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加入73.73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涂布液(UC2)。

接下来,用棒涂机在PET上涂布涂布液(UC2),使干燥后的厚度为0.5μm。然而,由于涂布液(UC2)的润湿性差,涂布液(UC2)表面涂布不均(はじかれた),因此未获得连续的层。

[比较例3]

比较例3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5中获得分散液(U5)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C3)。

除使用涂布液(UC3)代替涂布液(U1)和不进行热处理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3)(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C3)。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C3)的层(YC3)(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C3)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3)/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C3)。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C3)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比较例4]

比较例4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5中获得分散液(U5)同样的方法制备的涂布液(UC4)。

除使用涂布液(UC4)代替涂布液(U1)和将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由180℃、1分钟变更为80℃、5分钟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4)(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C4)。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C4)的层(YC4)(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C4)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4)/PET/粘合剂/CPP结构的的复合结构体(BC4)。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C4)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比较例5]

向51.49质量份硝酸铝·9水合物中加入48.51质量份蒸馏水,使其溶解,获得溶液(SC5)。需说明的是,该溶液(SC5)中铝原子以铝离子形式存在,未形成氧化铝颗粒。

向3.53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47.51质量份蒸馏水、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C5)。接下来,在对溶液(TC5)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8.57质量份溶液(SC5),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C5)。

接下来,用棒涂机在PET上涂布涂布液(UC5),使干燥后的厚度为0.5μm。然而,由于涂布液(UC5)的润湿性差,涂布液(UC5)表面涂布不均,因此未获得连续的层。

[比较例6]

向9.66质量份三叔丁醇铝中加入2.10质量份异丙醇,获得溶液(SC6)。需说明的是,该溶液(SC6)中未形成氧化铝颗粒。

向3.53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18.92质量份蒸馏水、9.5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C6)。接下来,混合11.76质量份溶液(SC6)、4.47质量份三氟乙酸、10.51质量份甲醇、39.92质量份蒸馏水和33.34质量份溶液(TC6),混合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C6)。

除使用涂布液(UC6)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6)(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C6)。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C6)的层(YC6)(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C6)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6)/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C6)。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C6)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比较例7]

比较例7中,使用通过与实施例1中获得分散液(S1)同样的方法制备的分散液(SC7)。

向3.53质量份85质量%的磷酸水溶液中加入43.45质量份蒸馏水、12.63质量份硝酸铝9水合物、19.00质量份甲醇和1.39质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均匀,获得溶液(TC7)。此处,溶液(TC7)中(金属原子的摩尔数)/(磷原子的摩尔数)之比为1.1。接下来,在对溶液(TC7)进行搅拌的状态下,滴加20.00质量份分散液(SC7),滴加结束后再继续搅拌30分钟,获得涂布液(UC7)。

除使用涂布液(UC7)代替涂布液(U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7)(0.5μm)/PET(12μm)结构的复合结构体(AC7)。用上述方法测定或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AC7)的层(YC7)(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和复合结构体的外观。

接下来,除使用复合结构体(AC7)代替复合结构体(A1)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层(YC7)/PET/粘合剂/CPP结构的复合结构体(BC7)。用上述方法评价获得的复合结构体(BC7)蒸煮处理前后的阻氧性、和蒸煮处理前后的水蒸气阻挡性。

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制造条件示于表1中。另外,测定和评价结果示于表2和表3中。

表1

[表中的缩写]

PVA:聚乙烯醇、PAA:聚丙烯酸、TFA:三氟乙酸;

NM/NP:金属氧化物(A)中金属原子的摩尔数(NM)与来自磷化合物(B)的磷原子的摩尔数(NP)之比;

(蒸镀PET-1):二氧化硅蒸镀PET膜;

(蒸镀PET-2):氧化铝蒸镀PET膜;

(并用-1):磷酸与次氨基三(亚甲基膦酸)的并用;

(并用-2):磷酸与N,N,N',N'-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的并用;

(并用-3):磷酸与膦酸的并用;

(*1):在含磷酸的溶液(T)中,(金属原子的摩尔数)/(磷原子的摩尔数)之比为0.9;

(*2):在含磷酸的溶液(T)中,(金属原子的摩尔数)/(磷原子的摩尔数)之比为1.1。

表2

[表中的缩写]

n1:最大吸收波数(n1),A2/ A1: 吸光度(A2)/吸光度(A1);

(*1):进行红外线吸收光谱的测定和进行外观评价的复合结构体;

(*2):层(Y)的前体层中来自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吸光度(A2')/吸光度(A1');

蒸镀PET-1:二氧化硅蒸镀PET膜;

蒸镀PET-2:氧化铝蒸镀PET膜。

表3

(*2) 进行透氧度和透湿度测定的复合结构体;

表中的“//”表示粘合剂层。

表1~3中,“-”意味着“未使用”、“无法计算”、“未实施”、“无法测定”等。

由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的复合结构体不仅在蒸煮处理前,在蒸煮处理后也显示优异的阻氧性和水蒸气阻挡性。而且,实施例的复合结构体显示良好的外观。与实施例1、2和7的复合结构体相比,实施例3~6的复合结构体显示更高的阻氧性和水蒸气阻挡性。另外,实施例的复合结构体的最大吸收波数(n1)在1082~1122cm-1的范围内。

[实施例33]

实施例33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立式填充密封袋。首先,通过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制作复合结构体(A11)。其次,准备在复合结构体(A11)上涂布双组分型粘合剂(三井武田Chemical株式会社制,A-520(商品名)和A-50(商品名))后进行干燥的所得物,将所得物与拉伸尼龙膜(上述ONY)层合获得积层体。接下来,准备在该积层体的拉伸尼龙膜上涂布双组分型粘合剂(三井武田Chemical株式会社制,A-520(商品名)和A-50(商品名))后进行干燥的所得物,将所得物与未拉伸聚丙烯膜(Tohcello株式会社制,RXC-21(商品名),厚70μm,下面有时简称“CPP70”)层合。如此操作,获得具有PET/层(Y11)/粘合剂/ONY/粘合剂/CPP7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33)。

其次,将复合结构体(C33)切成宽400mm,供给立式制袋填充包装机(Orihiro株式会社制),制作对接接合类型的立式填充密封袋(宽160mm,长470mm)。其次,使用制袋填充包装机,向由复合结构体(C33)构成的立式填充密封袋中填充2kg水。制袋填充包装机中复合结构体(C33)的加工性良好,所得立式填充密封袋外观未见折皱和条等缺陷。

[实施例34]

实施例34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真空包装袋。首先,通过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制作复合结构体(A11)。其次,准备在拉伸尼龙膜(上述ONY)上涂布双组分型粘合剂(三井武田Chemical株式会社制,A-520(商品名)和A-50(商品名))后进行干燥的所得物,将所得物与复合结构体(A11)层合。接下来,准备在层合的复合结构体(A11)上涂布双组分型粘合剂(三井武田Chemical株式会社制,A-520(商品名)和A-50(商品名))后进行干燥的所得物,将所得物与未拉伸聚丙烯膜(上述CPP70)层合。如此操作,获得具有ONY/粘合剂/层(Y11)/PET/粘合剂/CPP7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34)。

其次,由复合结构体(C34)切取2片22cm×30cm的长方形积层体。然后,将2片复合结构体(C34)重叠使CPP70为内侧,通过对长方形的3个边热封形成袋。将作为固形食品模型的木制球体(直径30mm)填充在该袋中,使球体彼此接触,达到铺满1层的状态。之后,通过将袋内部的空气脱气,将最后1个边热封,制作真空包装体。获得的真空包装体中复合结构体(C34)沿球体的凹凸呈贴合的状态。

[实施例35]

实施例35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带嘴袋。首先,通过与实施例33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PET/层(Y11)/粘合剂/ONY/粘合剂/CPP7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35)。其次,将复合结构体(C35)切成2片规定的形状后,将2片复合结构体(C35)重叠,使CPP70为内侧,将周边热封,再通过热封装上聚丙烯制的嘴。如此操作,可以毫无问题地制作平袋型的带嘴袋。

[实施例36]

实施例36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复合管容器。首先,通过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制作复合结构体(A11)。其次,准备分别在2片未拉伸聚丙烯膜(Tohcello株式会社制,RXC-21(商品名),厚度100μm,以下有时简称为“CPP100”)上涂布双组分型粘合剂(三井武田Chemical株式会社制,A-520(商品名)和A-50(商品名))后进行干燥的所得物,将所得物与复合结构体(A11)层合。如此操作,获得具有CPP100/粘合剂/层(Y11)/PET/粘合剂/CPP10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36)。

其次,将复合结构体(C36)切成规定的形状后,卷成筒状,将重叠的部分热封,由此制作筒状体。其次,将该筒状体装在管状容器成形用的芯轴上,在筒状体的一端制作圆锥台状的肩部和与其连续的尖端部分(先端部)。肩部和尖端部分通过将聚丙烯树脂压缩成型而形成。其次,在上述尖端部分安装聚丙烯树脂制的帽。其次,将筒状体开放的另一端热封。如此操作,可以毫无问题地制作复合管容器。

[实施例37]

实施例37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输液袋。首先,通过与实施例33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PET/层(Y11)/粘合剂/ONY/粘合剂/CPP7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37)。其次,将复合结构体(C37)切成2片规定的形状后,将2片复合结构体(C37)重叠,使CPP70为内侧,热封周边,再通过热封装上聚丙烯制的嘴。如此操作,可以毫无问题地制作输液袋。

[实施例38]

实施例38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容器用盖材。首先,通过与实施例33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PET/层(Y11)/粘合剂/ONY/粘合剂/CPP7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38)。其次,将该复合结构体(C38)切成直径88mm的圆形作为容器用盖材。另外,准备直径78mm、凸缘宽度(flange width)为6.5mm、高度30mm、由聚烯烃层/钢层/聚烯烃层3层构成的圆柱状容器(东洋制罐株式会社制,Hiretoflex HR78-84)。向该容器中填充水,接近满杯,将由复合结构体(C38)构成的容器用盖材热封在凸缘部分。如此操作,可以毫无问题地制作使用容器用盖材的带盖容器。

[实施例39]

实施例39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纸容器。首先,通过与实施例11同样的方法制作复合结构体(A11)。其次,在400g/m2的板纸两面涂布粘合剂后,通过在其两面挤出层合聚丙烯树脂(以下有时简称为“PP”),在板纸的两面形成PP层(厚度各20μm)。之后,在一个PP层的表面涂布粘合剂,在其上层合复合结构体(A11),再在复合结构体(A11)的表面涂布粘合剂,与未拉伸聚丙烯膜(上述CPP70)贴合。如此操作,制作具有PP/板纸/PP/粘合剂/层(Y11)/PET/粘合剂/CPP7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39)。在复合结构体(C39)的制作中,根据需要使用了锚涂剂。使用如此操作获得的复合结构体(C39),可以毫无问题地制作平顶型的纸容器。

[实施例40]

实施例40中,使用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制作真空绝热体。首先,通过与实施例34同样的方法,获得具有ONY/粘合剂/层(Y11)/PET/粘合剂/CPP70结构的复合结构体(C40)。其次,将复合结构体(C40)切成2片规定的形状后,将2片复合结构体(C40)重叠,使CPP70为内侧,通过将长方形的3边热封形成袋。其次,由袋的开口部分填充绝热性芯材,使用真空包装机(Frimark GmbH制VAC-STAR 2500型),在温度20℃、内部压力10Pa的状态下密封袋。如此操作,可以毫无问题地制作真空绝热体。需要说明的是,绝热性芯材中使用在120℃的气氛下干燥4小时的二氧化硅微粉末。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均优异,即使在蒸煮处理后也可以高水平维持两种阻挡性。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外观也优异。因此,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可优选用作食品、药品、医疗器材、工业材料、服装面料等的包装材料。其中,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特别优选可以用于形成要求对氧和水蒸气两者都具有阻挡性的食品用包装材料(特别是蒸煮食品用的包装材料)的用途。

包装材料以外的用途例如有:LCD用基板膜、有机EL用基板膜、电子纸用基板膜、电子装置用密封膜、PDP用膜、LED用膜、IC标签用膜、太阳能电池用底座、太阳能电池用保护膜等的电子装置相关膜,光通信用部件,电子仪器用柔性膜,燃料电池用隔膜,燃料电池用密封膜,各种功能性膜的基板膜。

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pdf(5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21945 A(43)申请公布日 2012.12.12CN102821945A*CN102821945A*(21)申请号 201180016625.1(22)申请日 2011.03.302010-077032 2010.03.30 JPB32B 9/00(2006.01)B65D 65/40(2006.01)C09D 123/04(2006.01)C09D 129/04(2006.01)C09D 133/02(2006.01)C09D 185/02(2006.01)(71)申请人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日本冈山县仓敷市酒津1621番地(72)发明人吉田健太郎 佐。

2、佐木良一 表田护广濑航 柴田学 尾下龙也(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代理人孔青 孟慧岚(54) 发明名称复合结构体、使用该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涂布液(57) 摘要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包含基材(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X)上的层(Y)。层(Y)含有金属氧化物(A)和磷化合物(B)的反应产物(R)。在8001400cm-1范围内层(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n1)在10801130cm-1的范围内。(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09.2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1/。

3、001936 2011.03.3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122036 JA 2011.10.06(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5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54 页1/4 页21. 复合结构体, 所述复合结构体具有基材 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 X上的层 Y, 上述层 Y含有反应产物 R, 上述反应产物 R 是至少金属氧化物 A 和磷化合物 B 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 800 1400cm-1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红 外 线 吸 收 为 最 大 的 波 数n1。

4、在 1080 1130cm-1的范围内。2. 复合结构体, 所述复合结构体具有基材 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 X上的层 Y, 上述层 Y含有反应产物 R,上述反应产物 R 是至少金属氧化物 A 和磷化合物 B 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在 800 1400cm-1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来 自 构 成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A 的键、 构成上述磷化合物 B 的键、 以及上述金属氧化物 A 与上述磷化合物 B 自身和 / 或它们 互 相 反 应 形 成 的 键 的 所 有 红 外 线 吸 收 峰 中, 来 自 构 成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的 金 。

5、属 原 子 M 与来 自 上 述 化 合 物 B 的 磷 原 子 P 经 由 氧 原 子 O 结 合 的、 以 M-O-P 表 示 的 键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峰 为最大, 上述为最大的红外线 吸收峰的波数 n1在 1080 1130cm-1的范围内。3. 权 利 要 求 1 或 2 中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其 中,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含 有 多 个 能 与 上 述 金属氧化物 A 反应的部位。4. 权 利 要 求 1 3 中 任 一 项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其 中, 在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中, 上述波数 n1下的吸光度 A。

6、1与波数 n2下的吸光度 A2满足吸光度 A2/ 吸光度 A1 0.2 的关系,上 述 波 数 n2是 在 2500 4000cm-1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基 于 羟 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5. 权利要求 1 4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 其中, 上述波数 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为 200cm-1以下。6. 复合结构体, 所述复合结构体具有基材 X 和层合在上述基材 X 上的层 Y,上述层 Y 具有金属氧化物 A 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 B 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结构。7. 权 利 要 求 6 中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

7、其 中, 上 述 颗 粒 彼 此 结 合 的 金 属 原 子 的 摩 尔 数 在上述颗粒彼此结合的上述磷原 子的摩尔数的 0 1 倍的范围内。8. 权 利 要 求 1 7 中 任 一 项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其 中,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为 化 合 物 L的水解缩合物, 所述化合物 L 含有可水解的特性基团结合的金属原子 M。9. 权 利 要 求 8 中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其 中, 上 述 化 合 物 L 含 有 下 式 (I) 所 示 的 至 少 1种化合物 L1,式 (I) 中, M1选自 Al、 Ti 和 Zr, X1选自 F、 Cl、 Br、 。

8、I、 R2O-、 R3C(=O)O-、 (R4C(=O)2CH- 和NO3, R1、 R2、 R3和 R4分别选自烷基、 芳烷基、 芳基和链烯基, 式 (I) 中存在多个 X1时, 各 X1彼此相同或不同, 式 (I) 中存在多个 R1时, 各 R1彼此相同或不同, 式 (I) 中存在多个 R2时, 各R2彼 此 相 同 或 不 同, 式 (I) 中 存 在 多 个 R3时, 各 R3彼 此 相 同 或 不 同, 式 (I) 中 存 在 多 个 R4时, 各 R4彼此相同或不同, n 等于 M1的原子价, m 表示 1 n 的整数。10. 权 利 要 求 1 9 中 任 一 项 记 载 的 复。

9、 合 结 构 体, 其 中,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是 选 自 磷 酸、多聚磷酸、 亚磷酸、 膦酸和它们的衍生物的至少 1 种化合物。11. 权利要求 1 10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 其中, 上述层 Y中, 构成上述金属氧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21945 A2/4 页3化物 A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 NM与来自上述磷化合物 B的磷原子的摩尔数 NP满足 0.8 (上述摩尔数 NM)/( 上述摩尔数 NP) 4.5 的关系。12. 权 利 要 求 1 11 中 任 一 项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其 中, 上 述 层 Y 进 一 步 包 含 聚 合 物C, 所述聚合物 。

10、C 含有选自羟基、 羧基、 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 1 种官能团 f。13. 权利要求 12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 其中, 上述聚合物 C为选自聚乙烯醇、 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 多糖类、 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的盐、 聚甲基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的盐的至少 1种聚合物。14. 权利要求 1 13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 其中, 上述基材 X 为层状。15. 权利要求 14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 其中, 上述基材 X含有选自热塑性树脂膜层、 纸层和无机蒸镀层的至少 1 种层。16. 权 利 要 求 1 15 中 任 一 项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所 述 复 合 结 构 体 在 40、。

11、 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 5g/(m2天 ) 以下。17. 权 利 要 求 1 16 中 任 一 项 记 载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所 述 复 合 结 构 体 在 20、 85%RH 条件下的透氧度为 1ml/(m2 天 atm) 以下。18. 权利要求 1 17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 所述复合结构体在 120的热水中浸渍 30分钟后, 在 40、 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为浸渍前在 40、 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的 2 倍以下。19. 权利要求 1 18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 所述复合结构体在 120的热水中浸渍 30分钟后, 在 20、 85%RH条件下的。

12、透氧度为浸渍前在 20、 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的2 倍以下。20. 包装材料, 所述包装材料包含权利要求 1 19 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结构体。21. 权利要求 20 中记载的包装材料, 其为蒸煮食品用的包装材料。22. 成形品, 所述成形品是使用权利要求 20 或 21 中记载的包装材料而形成的。23. 权 利 要 求 22 中 记 载 的 成 形 品, 所 述 成 形 品 为 立 式 填 充 密 封 袋、 真 空 包 装 袋、 带 嘴袋、 复 合管容器、 输液袋、 容器用盖材、 纸容器或真空绝热体。24. 含 有 基 材 X 和 层 合 在 上 述 基 材 X 上 的 层 Y 的 复 合。

13、 结 构 体 的 制 造 方 法, 所 述 制 造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 骤 (I), 通 过 将 金 属 氧 化 物 A、 含 有 能 与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反 应 的 部 位 的 至 少 1 种 化合 物 和 溶 剂 混 合, 制 备 含 有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上 述 至 少 1 种 化 合 物 和 上 述 溶 剂 的 涂 布 液U ;步骤 (II), 通过在上述基材 X上涂布上述涂布液 U, 在上述基材 X上形成上述层 Y的前体层 ; 以及步骤 (III), 对上述前体层进行处理而形成上述层 Y,上述至少 1 种化合物包含磷化合物 B,上述至少 1种化合物。

14、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上述磷化合物 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 0 1 倍的范围内。25. 权利要求 1 或 2 中记载的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其中, 上述复合结构体含有基材 X 和层合在上述基材 X 上的层 Y,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21945 A3/4 页4步 骤 (I), 通 过 将 金 属 氧 化 物 A、 含 有 能 与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反 应 的 部 位 的 至 少 1 种 化合 物 和 溶 剂 混 合, 制 备 含 有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上 述 至 少 1 种 化 合 物 和 上 述 溶 剂 的 涂 布 。

15、液U ;步骤 (II), 通过在上述基材 X上涂布上述涂布液 U, 在上述基材 X上形成上述层 Y的前体层 ; 以及步骤 (III), 对上述前体层进行处理而形成上述层 Y,上述至少 1 种化合物包含磷化合物 B,上述至少 1种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上述磷化合物 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 0 1 倍的范围内。26. 权 利 要 求 24 或 25 中 记 载 的 制 造 方 法, 其 中, 上 述 步 骤 (III) 是 将 上 述 前 体 层 在11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步骤。27. 权利要求 25中记载的制造方法, 其中, 在上述层 Y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 上述波数n1下的。

16、吸光度 A1与波数 n2下的吸光度 A2满足吸光度 A2/ 吸光度 A1 0.2 的关系,上 述 波 数 n2是 2500 4000cm-1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基 于 羟 基 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28. 权 利 要 求 25 或 27 中 记 载 的 制 造 方 法, 其 中, 上 述 波 数 n1的 吸 收 峰 的 半 值 宽 度 为200cm-1以下。29. 权利要求 24 28 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 其中, 上述步骤 (I) 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 (a), 制备含上述金属氧化物 A 的液体 S ;步骤 (b), 制备含。

17、上述磷化合物 B 的溶液 T ; 以及步骤 (c), 将上述液体 S 和上述溶液 T 混合。30. 权 利 要 求 29 中 记 载 的 制 造 方 法, 其 中, 上 述 步 骤 (a) 包 括 将 选 自 下 述 的 至 少 1 种物 质 缩 合 或 水 解 缩 合 的 步 骤, 所 述 物 质 为 : 含 可 水 解 的 特 性 基 团 结 合 的 金 属 原 子 M 的 化 合物 L、 上述化合物 L的部分水解物、 上述化合物 L的完全水解物、 上述化合物 L的部分水解缩合物以及上述化合物 L 的完全水解物的一部分缩合而成的产物。31. 权 利 要 求 30 中 记 载 的 制 造 方。

18、 法, 其 中, 上 述 化 合 物 L 含 有 下 式 (I) 所 示 的 至 少 1种化合物 L1,式 (I) 中, M1选自 Al、 Ti 和 Zr, X1选自 F、 Cl、 Br、 I、 R2O-、 R3C(=O)O-、 (R4C(=O)2CH- 和NO3, R1、 R2、 R3和 R4分别选自烷基、 芳烷基、 芳基和链烯基, 式 (I) 中存在多个 X1时, 各 X1彼此相同或不同, 式 (I) 中存在多个 R1时, 各 R1彼此相同或不同, 式 (I) 中存在多个 R2时, 各R2彼 此 相 同 或 不 同, 式 (I) 中 存 在 多 个 R3时, 各 R3彼 此 相 同 或 不。

19、 同, 式 (I) 中 存 在 多 个 R4时, 各 R4彼此相同或不同, n 等于 M1的原子价, m 表示 1 n 的整数。32. 权利要求 24 31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 其中, 上述涂布液 U中进一步含有聚合物 C,上述聚合物 C是含有选自羟基、 羧基、 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 1种官能团 f的聚合物。33. 权利要求 24 32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 其中, 上述涂布液 U中进一步含有酸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21945 A4/4 页5化合物 D,上述酸化合物 D 是选自乙酸、 盐酸、 硝酸、 三氟乙酸和三氯乙酸的至少 1 种化合物。34. 权 利 要 求 26 中 。

20、记 载 的 制 造 方 法, 其 中, 上 述 热 处 理 的 时 间 在 0.1 秒 1 小 时 的 范围内。35. 涂布液, 所述涂布液含有金属氧化物 A、 磷化合物 B 和溶剂,上述磷化合物 B 含有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 A 反应的部位。36. 权利要求 35中记载的涂布液, 所述涂布液中进一步含有选自聚合物 C和酸化合物D 的至少一种,上述聚合物 C 含有选自羟基、 羧基、 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的至少 1 种官能团 f,上述酸化合物 D 是选自乙酸、 盐酸、 硝酸、 三氟乙酸、 三氯乙酸的至少 1 种化合物。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21945 A1/54 页6复合结构体、 使用该结。

21、构体的包装材料和成形品、 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以及涂布液技术领域0001 本 发 明 涉 及 复 合 结 构 体、 使 用 该 结 构 体 的 包 装 材 料 和 成 形 品。 本 发 明 还 涉 及 该 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和可用于制造该复合结构体的涂布液。背景技术0002 含 有 铝 等 金 属 原 子 和 磷 原 子 作 为 构 成 成 分 的 被 膜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已 知 的。 例 如,具 有 由 以 铝 作 为 主 成 分 的 金 属 的 正 磷 酸 盐 构 成 的 防 透 气 膜 的 有 机 聚 合 物 成 形 品 是 已 知 的(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昭 。

22、55-46969 号公报 )。 日本特开昭 55-46969 号公报公开了通过在有机聚合物成形品上涂布金属正磷酸盐的分散液或溶液来形成防透气膜的方法。 日本特开昭 55-46969 号 公 报 中, 作 为 金 属 正 磷 酸 盐 的 分 散 液 或 溶 液 的 形 成 方 法, 公 开 了 将 铝 的 离 子源和磷的离子源分别溶解于介质中之后, 将这些溶液合并的方法。0003 另 外, 在 由 塑 料 膜 构 成 的 基 材 膜 上 设 置 无 机 氧 化 物 蒸 镀 层, 在 该 无 机 氧 化 物 蒸 镀层上设置金属磷酸盐被覆层的阻气性积层膜是已知的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

23、6-116737号公报 )。 日本特开 2006-116737 号公报中, 作为金属磷酸盐被覆层的形成方法, 公开了涂布通过将含磷酸离子的溶液与含金属离子的溶液混合而获得的特定涂布液的方法。0004 为 了 降 低 铁 或 玻 璃 等 基 体 的 表 面 粗 糙 度 而 使 用 磷 酸 铝 的 方 法 也 是 已 知 的 ( 参 照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表 2006-515535号公报 )。 日本特表 2006-515535号公报中公开了将液体 介 质 中 含 铝 离 子 和 磷 酸 酯 的 磷 酸 铝 化 合 物 前 体 涂 布 在 铁 或 玻 璃 等 基 体 上, 在 基 体 上 形 成。

24、无定形的磷酸铝化合物的方法。 另外, 日本特表 2006-515535号公报中记载 : 在不锈钢上形成的涂层在 500下热处理 5分钟后, 在该涂层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 基于 Al-O-P基的振动的吸收峰出现在 1180 1280cm-1( 具体为 1207cm-1) 的范围内。0005 由 含 金 属、 金 属 合 金、 塑 料 等 基 材 和 特 定 的 磷 酸 铝 化 合 物 的 涂 布 成 分 构 成 的 复 合体也是已知的 ( 参照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表 2008-516015 号公报 )。 日本特表 2008-516015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有机溶剂中含有铝盐和磷酸酯的溶液来形成。

25、涂布液的方法。 日本特表2008-516015号公报中还公开了涂布剂成分含有吸收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约 1230cm-1的放射线的结构部分。0006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昭 55-46969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6-11673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表 2006-515535 号公报 ;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表 2008-516015 号公报。发明内容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说 明 书CN 102821945 A2/54 页7然而, 上述以往的涂层阻气性或水蒸气阻挡性不足。 而且, 上述以往的涂层耐热水性不足。 因此, 上述以往的。

26、涂层因蒸煮处理等热水处理阻气性或水蒸气阻挡性容易降低, 用途大幅受限。例如, 上述以往的涂层在进行蒸煮处理的食品用包装材料的使用上受到限制。0008 因 此, 本 发 明 的 一 个 目 的 是 提 供 : 阻 气 性 和 水 蒸 气 阻 挡 性 均 优 异、 即 使 在 蒸 煮 处 理后也可以高水平维持两种阻挡性的复合结构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该复合结构体的包装材料和使用该包装材料形成的成形品。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制造上述复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可用于该制造方法的涂布液。0009 解决课题的手段为 了 实 现 上 述 目 的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研 究, 结 果, 本 。

27、发 明 人 发 现 : 通 过 使 用 特 定 涂 布 液, 可以 形 成 阻 气 性 和 水 蒸 气 阻 挡 性 均 优 异、 即 使 在 蒸 煮 处 理 后 也 可 以 高 水 平 维 持 两 种 阻 挡 性 的涂层。 该涂布液是通过将金属氧化物的微小颗粒与实质上不含金属原子的磷化合物混合而获 得 的 , 该 金 属 氧 化 物 的 颗 粒 是 通 过 使 含 有 可 水 解 的 特 性 基 团 结 合 的 金 属 原 子 的 化 合 物 水解缩合而获得的。基于这一新发现继续反复研究, 本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0010 即, 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是 具 有 基 材 (X) 和。

28、 层 合 在 上 述 基 材 (X) 上 的 层 (Y) 的 复合结构体, 上述层 (Y) 含有反应产物 (R), 上述反应产物 (R) 至少是金属氧化物 (A) 和磷化合 物 (B) 反 应 而 成 的 反 应 产 物, 在 800 1400cm-1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中, 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 (n1) 在 1080 1130cm-1的范围内。0011 本发明的其他复合结构体是具有基材 (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 (X)上的层 (Y)的复合结构体, 上述层 (Y) 含有反应产物 (R), 上述反应产物 (R) 至少是金属氧化物 (A) 和磷化合 。

29、物 (B) 反 应 而 成 的 反 应 产 物, 在 800 1400cm-1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中, 来 自 构 成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的 键、 构 成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的 键、 以 及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A) 与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自 身 和 / 或 它 们 互 相 反 应 形 成 的 键 的 所 有 红 外 线 吸 收 峰 中, 来 自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 (A)的金属原子 (M)与来自上述化合物 (B)的磷原子 (P)经由氧原子(O) 结合的、 以 M-O-P 表示的键的红外线吸收峰为。

30、最大, 上述为最大的红外线吸收峰的波数(n1) 在 1080 1130cm-1的范围内。0012 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中,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可 以 含 有 多 个 能 与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A) 反应的部位。0013 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中, 在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上 述 波 数 (n1) 下 的吸光度 (A1)与波数 (n2)下的吸光度 (A2)可以满足吸光度 (A2)/吸光度 (A1) 0.2的关系。上 述 波 数 (n2) 是 在 2500 4000cm-1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31、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基 于 羟 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0014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 上述波数 (n1)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可以为 200cm-1以下。0015 本发明的其他复合结构体是具有基材 (X)和层合在该基材 (X)上的层 (Y)的复合结 构 体, 上 述 层 (Y) 具 有 金 属 氧 化 物 (A) 的 颗 粒 经 由 来 自 磷 化 合 物 (B) 的 磷 原 子 彼 此 结 合的结构。0016 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中, 上 述 颗 粒 彼 此 结 合 的 金 属 原 子 的 摩 尔 数 可 以 在 上 述 颗 粒彼此结合的上述。

32、磷原子的摩尔数的 0 1 倍的范围内。0017 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中,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可 以 为 含 有 可 水 解 的 特 性 基 团 结 合的金属原子 (M) 的化合物 (L) 的水解缩合物。说 明 书CN 102821945 A3/54 页80018 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中, 上 述 化 合 物 (L) 可 以 含 有 下 式 (I) 所 示 的 至 少 1 种 化 合物 (L1)。0019 式 (I) 中, M1选 自 Al、 Ti 和 Zr。X1选 自 F、 Cl、 Br、 I、 R2O-、 R3C(=O)O-、(R4C(=O)。

33、2CH- 和 NO3。 R1、 R2、 R3和 R4分别选自烷基、 芳烷基、 芳基和链烯基。 式 (I) 中存在多 个 X1时, 各 X1可 以 彼 此 相 同 或 不 同。 式 (I) 中 存 在 多 个 R1时, 各 R1可 以 彼 此 相 同 或 不同。 式 (I) 中存在多个 R2时, 各 R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式 (I) 中存在多个 R3时, 各 R3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式 (I) 中存在多个 R4时, 各 R4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n 等于 M1的原子价。m 表示 1 n 的整数。0020 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中,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可 以 是 。

34、选 自 磷 酸、 多 聚 磷 酸、 亚 磷 酸、膦酸和它们的衍生物的至少 1 种化合物。0021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 上述层 (Y)中, 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 (A)的金属原子的摩尔 数 (NM) 与 来 自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的 磷 原 子 的 摩 尔 数 (NP) 可 以 满 足 0.8 ( 上 述 摩 尔 数(NM)/( 上述摩尔数 (NP) 4.5 的关系。0022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 上述层 (Y) 可以进一步包含聚合物 (C), 该聚合物 (C) 含有选自羟基、 羧基、 羧酸酐基、 和羧基的盐的至少 1 种官能团 (f)。0023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 上述聚。

35、合物 (C)可以为选自聚乙烯醇、 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 多 糖 类、 聚 丙 烯 酸、 聚 丙 烯 酸 的 盐、 聚 甲 基 丙 烯 酸 和 聚 甲 基 丙 烯 酸 的 盐 的 至 少 1 种 聚 合物。0024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 上述基材 (X)可以为层状。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中, 上述基材 (X) 可以含有选自热塑性树脂膜层、 纸层和无机蒸镀层的至少 1 种层。0025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在 40、 90/0%RH 条件下的透湿度可以为 5g/(m2 天 ) 以下。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在 20、 85%RH 条件下的透氧度可以为 1ml/(m2 天 atm) 以下。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

36、体在 120的热水中浸渍 30分钟后, 在 40、 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可以为浸渍前在 40、 90/0%RH条件下的透湿度的 2倍以下。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在 120的热水中浸渍 30分钟后, 在 20、 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可以为浸渍前在 20、 85%RH条件下的透氧度的 2 倍以下。0026 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包含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 本发明的包装材料可以是蒸煮食品用的包装材料。0027 本 发 明 的 成 形 品 用 本 发 明 的 包 装 材 料 形 成。 本 发 明 的 成 形 品 可 以 为 立 式 填 充密 封 袋 ( 縦 製 袋 充 填 袋 )、 真 空 包 装 。

37、袋、 带 嘴 袋、 复 合 管 容 器 (laminated tube container)、 输液袋、 容器用盖材、 纸容器或真空绝热体。0028 用于制造复合结构体的本发明的方法是含有基材 (X)和层合在上述基材 (X)上的层 (Y)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的 制 造 方 法, 该 方 法 包 括 下 述 步 骤 : 通 过 将 金 属 氧 化 物 (A)、 含 有 能 与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反 应 的 部 位 的 至 少 1 种 化 合 物 和 溶 剂 混 合, 制 备 含 有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A)、 上 述 至 少 1 种 化 合 物 和 上 述 溶 剂 。

38、的 涂 布 液 (U) 的 步 骤 (I) ; 通 过 在 上 述 基 材 (X) 上 涂布上述涂布液 (U), 在上述基材 (X)上形成上述层 (Y)的前体层的步骤 (II) ; 对上述前体层进 行 处 理 而 形 成 上 述 层 (Y) 的 步 骤 (III), 上 述 至 少 1 种 化 合 物 包 含 磷 化 合 物 (B), 上 述 至说 明 书CN 102821945 A4/54 页9少 1种化合物中所含的金属原子的摩尔数在上述磷化合物 (B)中所含的磷原子的摩尔数的0 1 倍的范围内。0029 通过采用上述制造方法, 可以获得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0030 本 发 明 的 制 造 。

39、方 法 中, 上 述 步 骤 (III) 可 以 是 将 上 述 前 体 层 在 110 以 上 的 温 度下进行热处理的步骤。0031 本 发 明 的 制 造 方 法 中,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上 述 波 数 (n1) 下 的 吸 光度 (A1) 与 波 数 (n2) 下 的 吸 光 度 (A2) 可 以 满 足 吸 光 度 (A2)/ 吸 光 度 (A1) 0.2 的 关 系。上 述 波 数 (n2) 是 2500 4000cm-1的 范 围 内 的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基 于 羟 基的伸缩振动的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

40、波数。0032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波数 (n1) 的吸收峰的半值宽度可以为 200cm-1以下。0033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步骤 (I)可以含有 : 制备含上述金属氧化物 (A)的液体(S) 的 步 骤 (a) ; 制 备 含 上 述 磷 化 合 物 (B) 的 溶 液 (T) 的 步 骤 (b) ; 将 上 述 液 体 (S) 和 上 述溶液 (T) 混合的步骤 (c)。0034 本 发 明 的 制 造 方 法 中, 上 述 步 骤 (a) 可 以 含 有 将 选 自 以 下 的 至 少 1 种 物 质 缩 合 或水 解 缩 合 的 步 骤, 即, 可 水 解 的 特 性 基。

41、 团 结 合 的 含 金 属 原 子 (M) 的 化 合 物 (L)、 上 述 化 合 物(L)的部分水解物、 上述化合物 (L)的完全水解物、 上述化合物 (L)的部分水解缩合物、 以及上述化合物 (L) 的完全水解物的一部分缩合而成的产物。0035 本 发 明 的 制 造 方 法 中, 上 述 化 合 物 (L) 可 以 含 有 上 述 式 (I) 所 示 的 至 少 1 种 化 合物 (L1)。0036 本 发 明 的 制 造 方 法 中, 上 述 涂 布 液 (U) 可 以 进 一 步 含 有 聚 合 物 (C)。 上 述 聚 合 物(C) 是含有选自羟基、 羧基、 羧酸酐基和羧基的盐。

42、的至少 1 种官能团 (f) 的聚合物。0037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涂布液 (U)可以进一步含有酸化合物 (D)。 上述酸化合物 (D) 是选自乙酸、 盐酸、 硝酸 、 三氟乙酸和三氯乙酸的至少 1 种化合物。0038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 上述热处理的时间可以在 0.1 秒 1 小时的范围内。0039 本发明的涂布液是含有金属氧化物 (A)、 磷化合物 (B) 和溶剂的涂布液, 上述磷化合物 (B) 含有能与上述金属氧化物 (A) 反应的部位。0040 本发明的涂布液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聚合物 (C)和酸化合物 (D)的至少一种。 上述聚合物 (C) 含有选自羟基、 羧基、 羧酸酐基和。

43、羧基的盐的至少 1 种官能团 (f)。 上述酸化合物 (D) 是选自乙酸、 盐酸、 硝酸、 三氟乙酸、 三氯乙酸的至少 1 种化合物。0041 发明效果本 发 明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的 阻 气 性 和 水 蒸 气 阻 挡 性 均 优 异, 即 使 在 蒸 煮 处 理 后 也 可 以 高 水平 维 持 两 种 阻 挡 性。 本 发 明 还 可 以 获 得 外 观 优 异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另 外, 用 本 发 明 的 制 造 方法和涂布液可以容易地制造上述复合结构体。需说明的是, 如无特别说明, 本说明书中 “阻气性 ”意味着阻挡水蒸气以外的气体的性能。此外 , 本说明书中, 仅记。

44、载 “阻挡性 ”时, 意味着阻气性和水蒸气阻挡性这两种阻挡性。具体实施方式0042 下 面, 对 本 发 明 的 实 施 方 案 加 以 说 明。 需 说 明 的 是, 在 以 下 说 明 中, 作 为 表 现 特 定机 能 的 材 料 有 时 会 举 例 示 出 具 体 的 材 料 ( 化 合 物 等 ), 但 本 发 明 不 限 于 使 用 这 些 材 料 的 方说 明 书CN 102821945 A5/54 页10案。另外, 如无特别记载, 例示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 1 种, 也可以将 2 种以上并用。0043 复合结构体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例子包括复合结构体 (1)。 复合结构体 (1。

45、) 具有基材 (X) 和层合在该基材 (X) 上的层 (Y)。 复合结构体 (1) 中的层 (Y) 含有反应产物 (R), 上述反应产物(R) 是 至 少 金 属 氧 化 物 (A) 与 磷 化 合 物 (B) 反 应 而 成 的 反 应 产 物, 在 800 1400cm-1的 范围 内 的 该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 光 谱 中, 红 外 线 吸 收 最 大 的 波 数 (n1) 在 1080 1130cm-1的范围内。 另外, 能够含复合结构体 (1)的其他方案中, 复合结构体是具有基材 (X)和层合在上 述 基 材 (X) 上 的 层 (Y) 的 复 合 结 构 体, 上 。

46、述 层 (Y) 含 有 反 应 产 物 (R), 上 述 反 应 产 物 (R)含有金属氧化物 (A)与磷化合物 (B)反应而成的反应产物 (r), 来自该反应产物 (r)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 在 800 1400cm-1范围内的红外线吸收最大的 波数 (n1)在 1080 1130cm-1的范围内。0044 该 波 数 (n1) 下 面 有 时 称 为 “最 大 吸 收 波 数 (n1)”。 金 属 氧 化 物 (A) 通 常 以 金 属 氧化物 (A) 的颗粒形态与磷化合物 (B) 反应。0045 本发明的复合结构体的例子还包括复合结构体 (2)。 复合结构体 (2)含有基材 (X)和层合。

47、在该基材 (X) 上的层 (Y)。 复合结构体 (2) 中的层 (Y) 具有金属氧化物 (A) 的颗粒经由来自磷化合物 (B)的磷原子彼此结合的结构。 经由磷原子结合的形态包括经由含磷原子的原子团结合的形态, 例如, 包括经由含磷原子而不含金属原子的原子团结合的形态。0046 复 合 结 构 体 (2) 中 的 层 (Y) 中, 优 选 金 属 氧 化 物 (A) 的 颗 粒 彼 此 结 合 的 金 属 原 子的 摩 尔 数 在 金 属 氧 化 物 (A) 的 颗 粒 彼 此 结 合 的 磷 原 子 的 摩 尔 数 的 0 1 倍 的 范 围 ( 例 如0 0.9 倍的范围 ) 内, 例如可以。

48、为 0.3 倍以下、 0.05 倍以下、 0.01 倍以下、 或 0 倍。0047 本发明 的复合结构体具有的层 (Y)可以部分含有不参与反应的金属氧化物 (A)和/ 或磷化合物 (B)。0048 如无特别说明, 以下说明中对基材 (X)、 层 (Y)、 金属氧化物 (A)、 和磷化合物 (B)的说明分别是对复合结构体 (1)中所含的这些组成和复合结构体 (2)中所含的这些组成两者的说明。0049 复 合 结 构 体 (1) 具 有 的 层 (Y) 含 有 反 应 产 物 (R), 上 述 反 应 产 物 (R) 是 至 少 金 属氧 化 物 (A) 与 磷 化 合 物 (B) 反 应 而 成。

49、 的 反 应 产 物, 在 800 1400cm-1的 范 围 内 该 层 (Y) 的红外线吸收光谱中, 红外线吸收为最大的波数 (n1) 在 1080 1130cm-1的范围内。 另外, 在能 够 含 复 合 结 构 体 (1) 的 其 他 方 案 中, 为 具 有 基 材 (X) 和 层 合 在 上 述 基 材 (X) 上 的 层 (Y)的复合结构体, 上述层 (Y) 含有反应产物 (R), 上述反应产物 (R) 是至少金属氧化物 (A) 与磷 化 合 物 (B) 反 应 而 成 的 反 应 产 物, 在 800 1400cm-1的 范 围 内 上 述 层 (Y) 的 红 外 线 吸 收光 谱 中, 来 自 构 成 上 述 金 属 氧 化 物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层状产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