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引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
背景技术
引射装置是一种利用引射原理制成的向外喷射高速介质的设备。具体而言,引射装置根据有界引射原理,引射介质从喷嘴高速喷出或流出,被引射介质由于吸力作用从喷嘴四周被抽吸到混合室内与引射介质混合,然后在引射装置的出口处获得喷射流。引射装置在多个领域可以适用。
在煤矿领域,根据煤矿对煤炭开采的现场情况,在开采煤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煤尘不但对人体造成伤害,更严重是粉尘达到一定极限时,一旦遇到明火,极易引起爆炸,造成重大煤矿安全事故。因此煤炭企业每年投资巨资解决降尘问题,尽管如此,至今为止仍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很多煤矿采用了大型系统式降尘,这种系统的缺点是终端喷水处大多使用喷头,效果极差,费用非常昂贵,维护繁琐,效率低下。由于价格昂贵很多煤矿只能放弃,由于维护繁琐,很多煤矿也配备了大量的维护人员全职监控维护,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没有系统配备的煤矿在实际开采时让工人佩戴防尘罩,不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效果不好会让人呼吸受阻。
可见,引射装置可以用在煤矿领域。用来将粉尘气体、或者含有瓦斯的气体作为被引射介质进行引射,从而将一定气体区域内的粉尘或瓦斯等不利物的含量稀释或扩散。申请人即提供了一种引射装置并作为在先的专利申请而提出过,例如参见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201520672014.8。
然而,现有的引射装置虽然具有较好的引射效果,但是引射效果如何其实并不能很好地确定,实际使用者只是看到在出口处有大量的混合介质喷射而出,但如果想定量地进行引射效果评估则比较困难。
如果想衡量引射效果,申请人考虑到可以采用在引射装置出口处使用气体流速计来测量,然而,由于出口处混合介质高速喷射,这对操作人员而言存在一定危险性,而且将气体流速计放置于该处也不稳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哪怕是所使用的气体流速计本身精度足够。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测量的引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其包括端盖和喇叭管,端盖和喇叭管共同构成引射部件,喇叭管的细端为进气端、喇叭管的粗端为出气端,喇叭管的细端外侧与端盖共同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通过气体入口与外界连通,尤其是与外界的气体源连通,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尤其是在环形空腔的远离喇叭管细端的端部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得环形空腔通过通孔与喇叭管的内腔连通,喇叭管细端、粗端与消音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引射装置前端的消音器侧壁、引射装置后端的消音器侧壁、喇叭管之中的至少一处开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引射装置的必要部件主要在于端盖和喇叭管,两者在喇叭管的细端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设置有通孔,其特征在于,在喇叭管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优选地,每处的通孔为至少一个。
优选地,通孔方向均垂直于整个引射装置的轴向。
优选地,开设有通孔的侧壁之外的外壳部件相应地也开设有孔径相同的通孔。
优选地,通孔设置有内螺纹,便于与具有外螺纹的部件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通孔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圆柱形环形螺栓,该螺栓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匹配,从而螺栓与通孔螺纹连接。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更加清楚明白,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的程度,并且为了能够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以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说明书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引射式瓦斯稀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引射式瓦斯稀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引射式瓦斯稀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引射式瓦斯稀释器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端套;2、消声器;3、端盖;4、吊装螺丝;5、喇叭管;6、吊装螺丝;7、消声器;8、不锈钢外壳;9、端套;10、环形空腔;11、通孔;12、通孔角度;13、端盖固定栓;14、压气入口;15、固定栓;16、接地螺丝;17、固定栓;18、进气端;19、出气端;20、O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词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书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图1示出了一种引射装置,其包括端盖3和喇叭管5,端盖3和喇叭管5共同构成了引射部件,在图中,左侧的喇叭管的细端为进气端18、右侧的喇叭管的粗端为出气端19,喇叭管5的细端外侧与端盖3共同形成环形空腔10,环形空腔通过压气入口14与外界连通,尤其是与外界的压缩气体源连通。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尤其是在环形空腔的远离喇叭管细端的端部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环形空腔通过通孔与喇叭管的内腔连通。
优选地,通过压气入口14处通入压缩气体,例如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进入环形空腔中,在该环形空腔中,压缩空气得到一定程度的膨胀、同时流动速度也得到提高,然后经环形空腔上的多个通孔向喇叭管的内腔射入,根据“孔达效应”,这些射入的气流将从通孔射入喇叭管内腔的例如空气等气体沿着喇叭管内腔的腔壁附近高速流动,从而在喇叭管的内腔内形成负压,进而喇叭管细端外侧的空气从进气端吸入,沿着逐渐增粗的喇叭管内腔扩散,从喇叭管粗端的出气端高速射出。在使用时,将瓦斯稀释器的进气端对准煤矿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域,可以将高瓦斯区域中的空气在压缩气体的引射下,被引射到远离高瓦斯区域的区域,从而达到稀释高瓦斯区域中的瓦斯的目的。作为一种方式,端盖3、喇叭管5可以是分离的部件,此时两者分别具有互相匹配的轮廓(例如附图1所示),使得两者压合时形成环形空腔,并且,如前所述在环形空腔的远离喇叭管细端的端部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端盖3、喇叭管5作为分离部件,其轮廓需要适当,适当的含义应当理解为两者压合时能够形成环形空腔,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压合时的压合部位有特别限定,事实上,只要两者互相匹配能够形成环形空腔就可以,压合部位可以是如附图1中附图标记11所示的通孔处,也可以是喇叭管外侧面的与环形空腔邻接处,也可以是其它适当的位置。
端盖3和喇叭管5之间固定连接,优选地,通过螺栓连接。端盖3周壁可以设有O型密封圈20,用以在端盖3和喇叭管5不是一体成型时起到密封作用。为了降低瓦斯稀释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在进气端安装有消声器2,安装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在出气端安装有消声器8,安装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例如通过螺丝。优选地,在整个瓦斯稀释器外部设有不锈钢外壳8。在不锈钢外壳8两端设置有端套1和9,端套1通过端盖固定栓13和不锈钢外壳8连接。
前述详细描述了一种引射装置的具体结构,该具体结构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事实上,通过前述描述可以得知,引射装置的必要部件主要在于端盖和喇叭管,两者在喇叭管的细端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环形空腔,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设置有通孔。
具体而言,前述引射装置的必要结构为:引射装置,其包括端盖和喇叭管,端盖和喇叭管共同构成引射部件,喇叭管的细端为进气端、喇叭管的粗端为出气端,喇叭管的细端外侧与端盖共同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通过气体入口与外界连通,尤其是与外界的气体源连通,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尤其是在环形空腔的远离喇叭管细端的端部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得环形空腔通过通孔与喇叭管的内腔连通。至于其它的部件,例如引射部件前端的消声器、引射部件后端的消声器、外壳等都是优选方式中的组件。
实施例1: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
在前述描述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如果希望对引射装置的引射效果进行衡量,需要使用气体流速计在引射装置出口外进行测量,从而如背景技术中所分析的,操作人员存在一定危险性、并且测量结果容易不准确的问题。
为此,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引射装置,其包括端盖和喇叭管,端盖和喇叭管共同构成引射部件,喇叭管的细端为进气端、喇叭管的粗端为出气端,喇叭管的细端外侧与端盖共同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通过气体入口与外界连通,尤其是与外界的气体源连通,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尤其是在环形空腔的远离喇叭管细端的端部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得环形空腔通过通孔与喇叭管的内腔连通,喇叭管粗端与消音器连接,并且,在环形消音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该通孔开设在消音器侧壁上,并且位于整个引射装置的径向上,从而在图1所示的引射装置上,则该通孔垂直于消音器侧壁。当然,通孔与侧壁倾斜相交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效果上比不上垂直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孔意在使得引射装置内部通过通孔与引射器外部互相连通,因而在图1所示引射装置上,由于引射装置外部设置有外壳,该外壳也覆盖了消声器,从而在外壳与消音器侧壁上通孔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孔径相同的通孔。
如此设置,使得气体流量计的传感器探头可以通过通孔深入引射装置内部,该处正是混合介质喷射而出的通道,传感器探头与气体流量计主体部分例如可以通过杆状固定连接,这样,传感器探头就可以将测得的气体流速信号传给在引射装置外部的气体流量计主体部分。
由于通孔方向与喷射气流方向垂直,因而不用担心喷射气流会从通孔处喷出。而且,通孔对气体流量计具有一定限位作用,使得传感器探头即使收到气流的冲击也不会在引射装置轴向上移位。
优选地,通孔设置有内螺纹,便于与具有外螺纹的部件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通孔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圆柱形环形螺栓,该螺栓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匹配,从而螺栓与通孔螺纹连接。螺栓内部的通孔用作气体流量计通过的通道。
实施例1: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
在前述描述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如果希望对引射装置的引射效果进行衡量,需要使用气体流速计在引射装置出口外进行测量,从而如背景技术中所分析的,操作人员存在一定危险性、并且测量结果容易不准确的问题。
为此,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引射装置,其包括端盖和喇叭管,端盖和喇叭管共同构成引射部件,喇叭管的细端为进气端、喇叭管的粗端为出气端,喇叭管的细端外侧与端盖共同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通过气体入口与外界连通,尤其是与外界的气体源连通,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尤其是在环形空腔的远离喇叭管细端的端部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得环形空腔通过通孔与喇叭管的内腔连通,喇叭管粗端与消音器连接,并且,在环形消音器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该通孔开设在消音器侧壁上,并且位于整个引射装置的径向上,从而在图1所示的引射装置上,则该通孔垂直于消音器侧壁。当然,通孔与侧壁倾斜相交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效果上比不上垂直相交。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孔意在使得引射装置内部通过通孔与引射器外部互相连通,因而在图1所示引射装置上,由于引射装置外部设置有外壳,该外壳也覆盖了消声器,从而在外壳与消音器侧壁上通孔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孔径相同的通孔。
如此设置,使得气体流量计的传感器探头可以通过通孔深入引射装置内部,该处正是混合介质喷射而出的通道,传感器探头与气体流量计主体部分例如可以通过杆状固定连接,这样,传感器探头就可以将测得的气体流速信号传给在引射装置外部的气体流量计主体部分。
由于通孔方向与喷射气流方向垂直,因而不用担心喷射气流会从通孔处喷出。而且,通孔对气体流量计具有一定限位作用,使得传感器探头即使收到气流的冲击也不会在引射装置轴向上移位。
优选地,通孔设置有内螺纹,便于与具有外螺纹的部件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4所示,通孔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圆柱形环形螺栓,该螺栓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匹配,从而螺栓与通孔螺纹连接。螺栓内部的通孔用作气体流量计通过的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图4中有关螺纹连接的结构处于喇叭管处,但是,显而易见的,该结构也可以处于前端消声器、后端消声器等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可以是一个,当然视情况也可以是多个。
实施例2: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
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引射装置,其包括端盖和喇叭管,端盖和喇叭管共同构成引射部件,喇叭管的细端为进气端、喇叭管的粗端为出气端,喇叭管的细端外侧与端盖共同形成环形空腔,环形空腔通过气体入口与外界连通,尤其是与外界的气体源连通,环形空腔朝向喇叭管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尤其是在环形空腔的远离喇叭管细端的端部环形地设置有多个通孔,以使得环形空腔通过通孔与喇叭管的内腔连通,喇叭管粗端与消音器连接,并且,在喇叭管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该通孔开设在喇叭管侧壁上,并且位于整个引射装置的径向上,从而在图2所示的引射装置上,则该通孔需要倾斜相交于喇叭管。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孔意在使得引射装置内部通过通孔与引射器外部互相连通,因而在图1所示引射装置上,由于引射装置外部设置有外壳,该外壳覆盖了喇叭管,从而在外壳与喇叭管侧壁上通孔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孔径相同的通孔。
如此设置,使得气体流量计的传感器探头可以通过通孔深入引射装置内部,该处正是混合介质喷射而出的通道,传感器探头与气体流量计主体部分例如可以通过杆状固定连接,这样,传感器探头就可以将测得的气体流速信号传给在引射装置外部的气体流量计主体部分。
由于通孔方向与喷射气流方向大体上垂直,因而不用担心喷射气流会从通孔处喷出。而且,通孔对气体流量计具有一定限位作用,使得传感器探头即使收到气流的冲击也不会在引射装置轴向上移位。
优选地,通孔设置有内螺纹,便于与具有外螺纹的部件螺纹固定连接。
优选地,通孔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圆柱形环形螺栓,该螺栓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匹配,从而螺栓与通孔螺纹连接。螺栓内部的通孔用作气体流量计通过的通道。
可以看出,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在于通孔的设置位置不同,该实施例中设置在了喇叭管上,由于喇叭管内径变化,从而使得通孔相对于喇叭管不是垂直关系。至于引射装置的其它结构,与前述实施例1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一种便于流速测量的引射装置。
该实施例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1和2的结构类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在该实施例中,通孔设置在引射装置前端的消声器侧壁上,如图3所示。该处是被引射气流的通道,因而通过该处的通孔可以测得引射进入的气流流速,从而使得引射装置喷射而出的气流流速有了一个引射前后的效果对比。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前述实施例1-3可知,通孔既可以仅设置在消音器侧壁上、也可以仅设置在喇叭管上、还可以设置前述中至少一处上,其中消音器既包括引射装置前端的消音器、也包括引射装置后端的消音器。而且,在每处也可以设置多于一个的通孔。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