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0007801.6
2013.01.09
CN103060809A
2013.04.24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3F 1/28申请日:20130109|||公开
C23F1/28; C23F1/02
C23F1/28
苏州运宏电子有限公司
马文勇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绣品街东侧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曾少丽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依次采用如下步骤:不锈钢片首次蚀刻、PET载体定位、不锈钢片二次蚀刻、背胶贴合、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本发明采用独创的PET载体定位+二次蚀刻成型技术,有效克服原技术中必须的微连接点设计,并克服先镀镍后蚀刻难题,且图形钢片无须人工掰断微连接点,可直接与FPC贴合固化,形成最终成品。
权利要求书一种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采用如下步骤:不锈钢片首次蚀刻、PET载体定位、不锈钢片二次蚀刻、背胶贴合、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之前,进行电镀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方法如下: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半断蚀刻、清洗、烘干,然后用PET载体定位,其中蚀刻温度:45‑‑55℃,压力:1‑‑6kg/cm2;药水配比:FeCLO3:300—400g/L,HCL:15‑45g/L,NaCLO3:100‑400g/L。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片二次蚀刻方法如下:采用:以PET载体定位,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图形蚀刻,完成蚀刻,其中蚀刻温度:45‑‑55℃,压力:1‑‑6kg/cm2;药水配比:FeCLO3:300—‑400g/L,HCL:15‑45g/L,NaCLO3:100‑400g/L。
说明书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锈钢片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镀镍不锈钢片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片蚀刻技术:使用化学反应原理将不锈钢片非图形区腐蚀溶解,保留不锈钢图形钢片的技术。 原技术中为了防止图形钢片在蚀刻成型过程中掉入蚀刻槽,需做微连接点设计,见图1,然后将蚀刻成形的图形钢片整板电镀镍、背胶,在客户端加工流程中,人工掰断图形钢片微连接点,与FPC贴合固化等,形成最终成品。 原技术流程:不锈钢片蚀刻成型,整版电镀镍(可选工艺),背胶贴合,人工掰微连接点,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 原技术缺点: 1.微连接点潜在毛刺风险:当不锈钢蚀刻成型有轻微瑕疵,或人工掰断微连接点手法不正确,图形钢片微连接点处存在潜在毛刺风险。与FPC贴合固化后,会因毛刺刺伤FPC线路,造成最终产品报废。 2.图形钢片缺口:掰断图形钢片微连接点时,必定产生缺口,从而影响产品外观质量,一些特殊要求产品,会因图形钢片缺口影响最终产品品质稳定性。 3.工时成本浪费:需大量人工掰断单PCS图形钢片微连接点后,方可与FPC贴合固化,此流程会产生巨大的工时成本浪费,而提高制造成本。 4.镀镍工序降低图形钢片总体良率:原技术单PCS图形钢片通过微连接点连版定位,在镀镍工序,因挂架定位、水洗、烘干等流程作业,单PCS图形钢片会出现变形、脱落等异常,造成图形钢片总体良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依次采用如下步骤:不锈钢片首次蚀刻、PET载体定位、不锈钢片二次蚀刻、背胶贴合、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 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之前,进行电镀镍。 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半断蚀刻、清洗、烘干,然后用PET载体定位,其中蚀刻温度:45‑‑55℃,压力:1‑‑6kg/cm2;药水配比:FeCLO3:300—400g/L,HCL:15‑45g/L,NaCLO3:100‑400g/L。 所述不锈钢片二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以PET载体定位,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图形蚀刻,完成蚀刻,其中蚀刻温度:45‑‑55℃,压力:1‑‑6kg/cm2;药水配比:FeCLO3:300—‑400g/L,HCL:15‑45g/L,NaCLO3:100‑400g/L。 本发明采用独创的PET载体定位+二次蚀刻成型技术,有效克服原技术中必须的微连接点设计,并克服先镀镍后蚀刻难题,且图形钢片无须人工掰断微连接点,可直接与FPC贴合固化,形成最终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依次采用如下步骤:不锈钢片首次蚀刻、PET载体定位、不锈钢片二次蚀刻、背胶贴合、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之前,进行电镀镍。 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半断蚀刻、清洗、烘干,然后用PET载体定位,其中蚀刻温度:45℃,压力:1kg/cm2;药水配比:FeCLO3:300g/L,HCL:15g/L,NaCLO3:100g/L。 所述不锈钢片二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以PET载体定位,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图形蚀刻,完成蚀刻,其中蚀刻温度:45℃,压力:1kg/cm2;药水配比:FeCLO3:300g/L,HCL:15g/L,NaCLO3:100g/L。 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蚀刻后微连接点无毛刺,单PCS图形钢片会出现变形、脱落等异常的不良率低于1%。 实施例二 本发明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依次采用如下步骤:不锈钢片首次蚀刻、PET载体定位、不锈钢片二次蚀刻、背胶贴合、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之前,进行电镀镍。 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半断蚀刻、清洗、烘干,然后用PET载体定位,其中蚀刻温度:50℃,压力:3kg/cm2;药水配比:FeCLO3:350g/L,HCL:30g/L,NaCLO3:300g/L。 所述不锈钢片二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以PET载体定位,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图形蚀刻,完成蚀刻,其中蚀刻温度:50℃,压力:3kg/cm2;药水配比:FeCLO3:350g/L,HCL:30g/L,NaCLO3:300g/L。 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蚀刻后微连接点无毛刺,单PCS图形钢片会出现变形、脱落等异常的不良率低于0.6%。 实施例三 本发明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依次采用如下步骤:不锈钢片首次蚀刻、PET载体定位、不锈钢片二次蚀刻、背胶贴合、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之前,进行电镀镍。 所述不锈钢片首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半断蚀刻、清洗、烘干,然后用PET载体定位,其中蚀刻温度:55℃,压力:6kg/cm2;药水配比:FeCLO3:400g/L,HCL:45g/L,NaCLO3:400g/L。 所述不锈钢片二次蚀刻方法如下: 采用:以PET载体定位,采用FeCL3+HCL+NaCLO3药水进行图形蚀刻,完成蚀刻,其中蚀刻温度:55℃,压力:6kg/cm2;药水配比:FeCLO3:400g/L,HCL:45g/L,NaCLO3:400g/L。 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蚀刻后微连接点无毛刺,单PCS图形钢片会出现变形、脱落等异常的不良率低于0.9%。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技术图形钢片无微连接点、零毛刺、零缺口: 本技术采用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型,故图形钢片无微连接点,有效解决原技术工艺中,因掰微连接点而产生的图形钢片缺口和潜在毛刺风险。 2.本技术生产效率高,且图形钢片良率高: 本技术采用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型,无须人工掰微连接点贴合,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杜绝了因掰微连接点手法不准确造成的图形钢片不良;因以及;从而提高了产品总体良率。 3.本技术图形钢片良率高: 本技术采用无节点蚀刻成型,杜绝了因掰微连接点手法不准确造成的图形钢片不良;本技术含有先镀镍后蚀刻工艺,有效解决了原技术中先蚀刻后镀镍而造成的图形钢片变形、脱落等不良,极大提高图形钢片总体良率。 4.本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型技术,解决了传统机械冲床冲切产品产生的卷边、塌边、毛刺、拉胶等不良,又解决了原技术中因微连接点设计而产生的不良,是不锈钢成型行业发展趋势,具有极强的应用推广性。
《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不锈钢无微连接点蚀刻成形方法,依次采用如下步骤:不锈钢片首次蚀刻、PET载体定位、不锈钢片二次蚀刻、背胶贴合、图形钢片+FPC贴合固化。本发明采用独创的PET载体定位+二次蚀刻成型技术,有效克服原技术中必须的微连接点设计,并克服先镀镍后蚀刻难题,且图形钢片无须人工掰断微连接点,可直接与FPC贴合固化,形成最终成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