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重力输液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重力输液装置。
[技术背景] 静脉滴注比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具有药液输入平稳、流量可以调控、更有利于人体吸收等优点。所以滴注输液的技术,在当代全世界医疗临床的实践中已被普遍应用。
现有的滴注输液技术是将盛装药液的容器高挂在输液架上,联通外界的空气,依靠药液的重力,将药液输入体内。
显然,从滴注输液的开始,人体就被束缚住了;患者的活动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而且滴注输液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给患者造成很多困难。特别是由于现有的输液针固位技术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在长时间的滴注输液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输液渗漏事故,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
应用现有的滴注输液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往药瓶里补充空气;进入瓶内的空气首先要经过药液的“洗涤”,才能上升到药瓶地空间。显然,在不断充气的同时,药液也不断的受到污染;尤其是含有病毒害的气体随药液输入体内,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现有的滴注输液技术采用的输液管都比较长,难以将混入管内的气体排净,稍有疏忽,就会发生输液气栓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滴注输液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低位重力输液仪。它不仅毋需将盛装药液的容器高挂在输液架上,而且还可以随意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盛装药液的,在底部中心设一输液嘴的球形软体药液袋,放在底部为圆弧形、中心设一通孔的圆柱形药液桶里,再把形状和输液桶内部吻合的重码压在药液袋上。不设充气管和空气过滤器,穿刺器为单孔结构的输液器,通过穿过通孔的输液嘴和药液袋连接。重码压迫药液袋,将药液通过输液嘴和输液器输入体内。
本发明比现有的滴注输液技术具有放置药液容器的位置不受限制,毋需往药液容器里补充空气,可避免药液污染和输液气栓以及操作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等显著的优越性。
本发明是现有滴注输液装置的更新换代技术。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低位重力输液仪的半剖图。
图中1.输液桶、2.输液桶底、3.观察孔、4.输液桶盖、5.输液桶挎带、6.重码、7.药液袋、8.卡环、9.滴斗、10.调节器、11.输液管、12.药液过滤器、13.通孔、14.输液嘴、15.穿刺器、16.装配孔、17.底座。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低位重力输液仪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情况。
本发明含圆柱形的输液桶(1)和重码(6)。
输液桶(1)的底部为圆弧形,在其中心设一通孔(13),重码(6)放在输液桶(1)里,其形状和输液桶(1)的内部吻合。
本发明含有球形的软体药液袋(7)。
该药液袋(7)放在输液桶(1)里,置于重码(6)的下面。在药液袋(7)底部中心设一穿过通孔(13)和输液管(11)连接的输液嘴(14)。
本发明含有通过输液嘴(14)和药液袋(7)连接的输液器。
该输液器不设充气管和空气过滤器,穿刺器为单孔结构。
为了显示药液袋(7)里的药液量,在输液桶(1)侧壁设轴向观察孔(3)。
为了防止输液管(11)和输液嘴(14)脱节并便于携带,在输液桶(1)侧壁轴向设卡环(8)。将滴斗(9)固定在输液桶(1)上。
为了连接输液嘴(14)和输液管(11)操作方便,在输液桶(1)下部设两个对称的装配孔(16)。
工作时,先把盛装药液的药液袋(7)放到输液桶(1)里,使输液嘴(14)穿过通孔(13)。双手伸进装配孔(16),把穿刺器(15)插入输液嘴(14),再把输液器的滴斗(9)利用卡环(8)固定在输液桶(1)上,最后把重码(6)压在药液袋(7)上。其它按滴注输液常规操作即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是:输液桶(1)为圆柱形,内径φ=100毫米,高250毫米[含装配孔(16)和底座(17)],输液桶底(2)为圆弧形,圆弧的半径R=80毫米,重码(6)的重量为1.5公斤,其形状和输液桶(1)内部吻合。药液袋(7)为软体球形,容量>500毫升,采用高强度的医用塑胶制作。输液嘴(14)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与穿刺器(15)和通孔(13)匹配。输液器总长0.5米,不设充气管和空气过滤器,穿刺孔(15)为单孔结构,其它和现有的输液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