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水和循环用水功能的阁楼建筑构造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集水和循环用水功能的阁楼建筑构造,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淡水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很多城市和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已难以同步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每年的暴雨季节,泛滥的雨水给城市排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对雨水进行收集,将雨水应用于生活用水中,可以减轻城市用水的压力。对于使用过的水全部排入下水道,不存在有效的二次用水收集系统,导致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增加了城市的污水处理量。对使用后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使水得到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水和循环用水功能的阁楼建筑构造,以便更好地改善建筑设计效果,方便提供具有更多功能的阁楼结构,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集水和循环用水功能的阁楼建筑构造,包括基座,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部设置有集水腔,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上端与集水腔下部相连接,集水腔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水管和右进水管,左进水管和右进水管下部分别连接有左进水腔和右进水腔,左进水腔左侧和右进水腔右侧分别连接有左出料管和右出料管,左进水腔和右进水腔下部分别设置有左过滤板和右过滤板,左过滤板和右过滤板下部分别设置有左处理腔和右处理腔,基座中间位置设置有储存腔,储存腔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下水孔,基座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下部连接有抽水管,抽水管下部连接有过滤器,抽水泵上部连接有供水管,供水管上部连接有出水腔,出水腔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出水管,抽水泵上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出水腔和右出水腔,左出水腔和右出水腔下部分别连接有左排水管和右排水管,左支撑柱右侧和右支撑柱左侧分别设置有左供液腔和右供液腔,左供液腔和右供液腔下部分别连接有左供液管和右供液管。
进一步地,左排水管和右排水管上部分别设置有左过滤膜和右过滤膜,左过滤膜和右过滤膜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地,左供液管和右供液管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
进一步地,集水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挡水板和右挡水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更好地针对水进行处理,使水得到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储存腔;2、左排水管;3、左供液管;4、第三单向阀;5、第一单向阀;6、抽水管;7、过滤器;8、第二单向阀;9、下水孔;10、右排水管;11、右处理腔;12、第四单向阀;13、右供液管;14、右过滤板;15、左进水腔;16、左过滤板;17、左处理腔;18、左出料管;19、右进水腔;20、右出料管;21、右出水腔;22、右过滤膜;23、基座;24、集水腔;25、第一支撑杆;26、支撑板;27、第二支撑杆;28、出水腔;29、左挡水板;30、左支撑柱;31、左进水管;32、出水管;33、左供液腔;34、供水管;35、左出水腔;36、抽水泵;37、左过滤膜;38、右供液腔;39、右进水管;40、右挡水板;41、右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具有集水和循环用水功能的阁楼建筑构造,包括基座23,基座2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30和右支撑柱41,左支撑柱30和右支撑柱41上部设置有集水腔24,左支撑柱30和右支撑柱41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6,支撑板26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5,第一支撑杆25上端与集水腔24下部相连接,集水腔24下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水管31和右进水管39,左进水管31和右进水管39下部分别连接有左进水腔15和右进水腔19,左进水腔15左侧和右进水腔19右侧分别连接有左出料管18和右出料管20,左进水腔15和右进水腔19下部分别设置有左过滤板16和右过滤板14,左过滤板16和右过滤板14下部分别设置有左处理腔17和右处理腔11,基座23中间位置设置有储存腔1,储存腔1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下水孔9,基座23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抽水泵36,抽水泵36下部连接有抽水管6,抽水管6下部连接有过滤器7,抽水泵36上部连接有供水管34,供水管34上部连接有出水腔28,出水腔28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出水管32,抽水泵36上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杆27,第二支撑杆27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出水腔35和右出水腔21,左出水腔35和右出水腔21下部分别连接有左排水管2和右排水管10,左支撑柱30右侧和右支撑柱41左侧分别设置有左供液腔33和右供液腔38,左供液腔33和右供液腔38下部分别连接有左供液管3和右供液管13。左排水管2和右排水管10上部分别设置有左过滤膜37和右过滤膜22,左过滤膜37和右过滤膜22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单向阀8。左供液管3和右供液管13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单向阀4和第四单向阀12。集水腔24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挡水板29和右挡水板40。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利用集水腔24收集雨水,雨水从左进水管31和右进水管39进入左进水腔15和右进水腔19。利用左过滤板16和右过滤板14对雨水进行过滤,将雨水中的杂质挡在左过滤板16和右过滤板14上,过滤后的雨水则进入左处理腔17和右处理腔11。打开左出料管18和右出料管20上的阀门开关,左过滤板16和右过滤板14上的杂质从左出料管18和右出料管20排出,避免杂质堵塞左过滤板16和右过滤板14上的过滤孔。左处理腔17和右处理腔11中的雨水从下水孔9落入储存腔1中进行收集。打开抽水泵36,将储存腔1中的雨水抽入抽水管6。利用过滤器7对抽入的雨水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抽水管6中。抽水泵36对雨水进行加压,使雨水从供水管34进入出水腔28中。打开出水腔28上的阀门开关,雨水从出水管32流出进行使用。使用后的水落入左出水腔35和右出水腔21内,左过滤膜37和右过滤膜22以膜孔把水滤过,将水中杂质截留,而没有化学变化,过滤后的水再从左排水管2和右排水管10进入左处理腔17和右处理腔11内。将水处理剂倒入左供液腔33和右供液腔38,水处理剂再分别从左供液管3和右供液管13进入左处理腔17和右处理腔11中,对左处理腔17和右处理腔11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从下水孔9进入储存腔1中进行收集再利用,使水得到循环使用。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8、第三单向阀4和第四单向阀12可以控制水的流向,避免水倒流。左挡水板29和右挡水板40可以遮挡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