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桩芯取土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桩芯取土器。
背景技术
目前,预制管桩因承载力高、使用范围广、对各种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
优点,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在预制管桩的沉桩过程中,预制管桩
桩芯内部一般会充有泥土。由于预制管桩桩芯置于基坑的底部,基坑底部的
土质又较为湿润,加上预制管桩的直径较小,导致从预制管桩桩芯内取土较
为困难,这影响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效率,现在尚无适宜的用具能有效
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将预制管桩桩芯内的泥
土取出的预制管桩桩芯取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管桩桩芯取土器,它
包括水平布置的轮盘、竖直轴、竖直布置且起取土作用的漏斗;
漏斗呈上侧开口大、下侧开口小的倒置空心圆台状,漏斗的周壁上设有
若干间断且外凸弧形的螺纹牙,漏斗的上侧开口处设有连接座,漏斗的下侧
开口处设有两个周向相互错开的刃口;
竖直轴的下端与连接座的中心区域相接、上端与轮盘的中心区域相接,
轮盘、竖直轴和漏斗共轴线。
为简单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制管桩桩芯取土器均简
称为本取土器。
本取土器的使用方法为:
1、将漏斗的下侧开口竖直插入预制管桩桩芯内,旋转轮盘并同时对轮盘
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预制管桩桩芯内的泥土会经漏斗的下侧开口进入漏斗
内部,当漏斗内充满泥土时,向上提拎轮盘,将本取土器从预制管桩桩芯内
便捷地取出,即可清理漏斗内的泥土,得到清理干净的漏斗(在取出本取土
器的过程中,因预制管桩桩芯内的泥土的粘性较大、又较为湿润,故所述泥
土难以经漏斗的下侧开口快速、全部漏掉);
2、将清理干净的漏斗再次竖直插入预制管桩桩芯内,多次重复第1、步
的操作步骤,直至预制管桩桩芯内的泥土被完全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取土器易于将预制管桩桩芯内的泥土取出,有效
克服了目前预制管桩桩芯内的泥土难以清除的缺陷,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
了施工效率。
另,本取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宜于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为:
所述螺纹牙有四组,它们分别沿漏斗的周壁周向均匀布置,每一组中有
五个自上而下等距间隔布置且长度依次递减的螺纹牙,每个螺纹牙的纵截面
形状为倒置的直角三角形。
这样,螺纹牙在漏斗周壁上的布置方式较为合理,有效增大漏斗对泥土
的切削力,使得漏斗在桩芯内边旋转、边下伸的操作变得更为便捷、容易。
所述连接座由水平布置且上凸圆形的中心板、三个倾斜布置且呈条状的
连接板构成,中心板高于漏斗的上侧开口,中心板的直径小于漏斗的上侧开
口所在圆的直径,三个连接板沿中心板、漏斗的上侧开口之间的周向均匀设
置,每个连接板上侧部的宽度小于下侧部的宽度,每个连接板的上端与中心
板的外缘相接、下端与漏斗的上侧开口所在圆的边缘相接。
这样,连接座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其连接强度得到有效保证。
所述漏斗的周壁的壁厚为6-10mm。
这样,能够保证本取土器的结构强度,延长本取土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轮盘上设有厚度为5-10mm的橡胶套。
这样,施工人员操作本取土器时,手与轮盘之间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有
效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取土器自上而下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取土器的放大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取土器包括水平布置的轮盘3、竖直轴2、竖直布
置且起取土作用的漏斗1a。
漏斗1a呈上侧开口大、下侧开口小的倒置空心圆台状,漏斗1a的周壁
上设有若干间断且外凸弧形的螺纹牙1b,漏斗1a的下侧开口处设有两个周向
相互错开的刃口1c。所述螺纹牙1b有四组,它们分别沿漏斗1a的周壁周向
均匀布置,每一组中有五个自上而下等距间隔布置且长度依次递减的螺纹牙
1b,每个螺纹牙1b的纵截面形状为倒置的直角三角形。所述漏斗1a的周壁
的壁厚为6-10mm。
漏斗1a的上侧开口处设有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由水平布置且上凸圆
形的中心板4a、三个倾斜布置且呈条状的连接板4b构成,中心板4a高于漏
斗1a的上侧开口,中心板4a的直径小于漏斗1a的上侧开口所在圆的直径,
三个连接板4b沿中心板4a、漏斗1a的上侧开口之间的周向均匀设置,每个
连接板4b上侧部的宽度小于下侧部的宽度,每个连接板4b的上端与中心板
4a的外缘相接、下端与漏斗1a的上侧开口所在圆的边缘相接。
竖直轴2的下端与中心板4a的中心区域相接,使得竖直轴2的下端与连
接座4的中心区域相接;竖直轴2的上端与轮盘3的中心区域相接;轮盘3、
竖直轴2和漏斗1a共轴线。所述轮盘3上设有厚度为5-10mm的橡胶套。为
简单说明问题起见,附图中未示出所述橡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