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076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CN204081076U(21)申请号 201420563688.X(22)申请日 2014.09.28E04B 1/35(2006.01)E04G 21/14(2006.01)(73)专利权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88号(72)发明人邹建刚 李国建 陈静波 吴志杰邱全洪(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代理人陶海锋(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
2、包括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的两个滑道梁结构、连接于弧形钢梁上的两个承重梁结构以及分别设置于承重梁结构的外侧自由端的两个第一限位块结构,弧形钢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支架和下支架对接时,承重梁结构压实于滑道梁结构的上侧面并且构成滑移连接,同时滑道梁结构的外侧面与第一限位块结构接触并且构成滑移连接;上述安装方法能够满足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受力性能,安装简单方便,且不影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原有结构和形状。(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
3、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81076 UCN 204081076 U1/1页21.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所述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若干弧形钢梁,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沿相同的设定方向延伸并呈高低平行设置,所述若干弧形钢梁沿所述设定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两个滑道梁结构,沿所述设定方向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两个承重梁结构,连接于所述弧形钢梁上并且分别位于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所述弧形钢梁的上端和下端的上方和分别向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所述弧形钢梁的两侧延伸;两个第一限位块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梁结构的。
4、外侧自由端并且向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所述承重梁结构的下侧延伸;所述弧形钢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对接时,所述承重梁结构压实于所述滑道梁结构的上侧面并且构成滑移连接,同时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结构接触并且构成滑移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高处的承重梁结构作为上侧承重梁结构,所述上侧承重梁结构通过一延伸钢梁连接所述弧形钢梁,所述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延伸钢梁连接于所述弧形钢梁的上端并且向所述弧形钢梁的上侧延伸,所述延伸钢梁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侧承重钢梁的内侧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梁结构包括滑道梁本体、设。
5、置于所述滑道梁本体的上侧面的钢轨以及设置于所述滑道梁本体的外侧面的不锈钢钢板,所述滑道梁本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所述承重梁结构包括承重梁本体,所述第一限位块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本体和聚四氟乙烯板,所述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承重梁本体连接于所述弧形钢梁的端部并且向所述弧形钢梁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本体设置于所述承重梁本体的自由端并且向所述承重梁本体的下侧方向延伸,所述聚四氟乙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本体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结构上设置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结构相对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宽度,所述。
6、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内侧,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内侧面设置减磨钢板,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减磨钢板之间设置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低处的滑道梁作为下侧滑道梁结构,位于低处的第二限位块作为下侧第二限位块,所述下侧滑道梁结构的内侧面上设置卡挡部A,所述下侧第二限位块上设置有卡挡部B,所述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卡挡部A和卡挡部B构成垂直限位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81076 U1/5页3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具体还涉及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背。
7、景技术00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大型的公共建筑如机场、会展中心、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建筑一般为大跨空间钢结构,结构形式有网架、空间析架等。钢结构的现场安装根据析架的受力和构造特点、现场情况、现场的施工技术条件和设备资源等综合因素,一般可分为高空散装法、分条或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整体吊装法、整体提升法和整体顶升法。现场安装方法的优劣,对施工工期、综合造价有很大的影响。每种安装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高空散装法用一般的起重机械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即可进行安装,但脚手架用量大、高空作业多、工期长、占建筑物场内用地多,且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分条或分块安装法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8、,要和其他安装方法如高空散装法、高空滑移法等配合使用。整体吊装法对起重机性能要求较高,现场施工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例如,要有就位拼装场地、起重机行驶道路等。整体提升法一是要求桁架必须按高空安装位置在地面就位拼装,即高空安装位置与地面拼装位置必须在同一投影面上,二是要求周边与柱子相碰的杆件必须预留,因此局限性比较大。整体顶升法在国内的施工实例较少,施工难度大、造价高而且顶升施工技术与结构本身相关,应用较少。高空滑移法通过设置在网架端部或中部的局部拼装架(或利用己建建筑物作为高空拼装平台)和设在两侧或中间的同长滑道,在地面拼成条状或块状单元,吊至拼装平台上拼装成滑移单元,用牵引设备将析架滑移到设计位。
9、置。但滑移施工技术仅限于桁架两端的滑移路线为直线型的滑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新颖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多,而且跨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有更合理、更经济的安装方案。0003 公开号CN 158426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桁架高空弧线滑移安装方法。具体是在待安装桁架两端的同心圆弧形钢梁上分别设置滑道,桁架两端处设置滑靴,由两滑道远端处的液压牵引装置牵引滑靴沿滑道移动,当第二榀主桁架吊装至高空拼装成整体后向前滑移一桁架宽度,然后进行第一榀主桁架组装,并连接桁架间的构件,再滑移一桁架宽度。如此循环,直至多榀桁架单元拼装成整体单元,然后将整体单元滑移到设计平面位置。0004 上述专利申请中的主桁架。
10、的两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其受力比较简单,而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大高差弧形钢梁,子其两端具有一个跨内拉力,其受力复杂,如果采用上述专利申请中的方法将无法满足其受力要求,亟需一种既能满足其受力要求,又不会改变屋面支架的原有结构并且不会增加屋面支架的结构复杂性的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发明内容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结构,能够满足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受力性能,安装简单方便,且不影响大高差弧说 明 书CN 204081076 U2/5页4形屋面支架的原有结构和形状。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
11、架的安装结构,所述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若干弧形钢梁,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沿相同的设定方向延伸并呈高低平行设置,所述若干弧形钢梁沿所述设定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并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安装结构包括:0007 两个滑道梁结构,沿所述设定方向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0008 两个承重梁结构,连接于所述弧形钢梁上并且分别位于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所述弧形钢梁的上端和下端的上方和分别向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所述弧形钢梁的两侧延伸;0009 两个第一限位块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承重梁结构的外侧自由端并且向处于工作位置时的所述承重梁结构的下侧延伸;0010 所述弧形钢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
12、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对接时,所述承重梁结构压实于所述滑道梁结构的上侧面并且构成滑移连接,同时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结构接触并且构成滑移连接。0011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高处的承重梁结构作为上侧承重梁结构,所述上侧承重梁结构通过一延伸钢梁连接所述弧形钢梁,所述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延伸钢梁连接于所述弧形钢梁的上端并且向所述弧形钢梁的上侧延伸,所述延伸钢梁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侧承重钢梁的内侧端部。0012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道梁结构包括滑道梁本体、设置于所述滑道梁本体的上侧面的钢轨以及设置于所述滑道梁本体的外侧面的不锈钢钢板,所述滑道梁本体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上。
13、,所述承重梁结构包括承重梁本体,所述第一限位块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本体和聚四氟乙烯板,所述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承重梁本体连接于所述弧形钢梁的端部并且向所述弧形钢梁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一限位块本体设置于所述承重梁本体的自由端并且向所述承重梁本体的下侧方向延伸,所述聚四氟乙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本体的内侧。001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承重梁结构上设置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结构相对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宽度,所述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内侧,所述滑道梁结构的内侧面设置减磨钢板,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减磨钢板之间设置间隙。
14、。001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低处的滑道梁作为下侧滑道梁结构,位于低处的第二限位块作为下侧第二限位块,所述下侧滑道梁结构的内侧面上设置卡挡部A,所述下侧第二限位块上设置有卡挡部B,所述弧形钢梁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卡挡部A和卡挡部B构成垂直限位结构。001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0016 1、本实用新型中的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采用“跨端设临时支架,弧形钢梁分段高空拼装,节间跨端组装,累积滑移组装,整体同步牵引平移到位”的施工方法,可以解决起重机械无法直接吊装到位的困难,先吊装至起始位置,然后滑移至工作位置,与主结构进行焊接连接,再将临时支架拆除,恢复大高。
15、差弧形屋面支架的本来结构;0017 2、采用承重梁结构,可以抵抗弧形钢梁的竖直重力,采用第一限位块结构和第二限位块可以抵抗弧形钢梁的水平跨度方向的水平力。说 明 书CN 204081076 U3/5页50018 3、在位于低处的第二限位块和滑道梁结构之间设置垂直限位结构,可以抵抗弧形钢梁的下端上翘的力,防止弧形钢梁的下端上翘。附图说明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
16、他的附图。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中弧形钢梁的受力示意图;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中上端的连接示意图;0023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中下端的连接示意图;0025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0026 其中,1、上支架;11、三角支架;12、连接支梁;13、补缺支梁;2、下支架;21、立柱;22、弧形支架;23、斜撑支架;3、弧形钢梁;31、延伸钢梁;32、弧形钢梁的下段;41、滑道梁本体;411、凸起劲板;42、钢轨;。
17、43、不锈钢钢板;44、减磨钢板; 5、承重梁本体;61、第一水平限位块;62、聚四氟乙烯板;63、第二水平限位块;63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8 实施例:0029 参见图1-图6,如其中的图例所示,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以及若干弧形钢梁3,上支架1和下支架2沿相同的设定方向延伸并呈高低。
18、平行设置,若干弧形钢梁3沿上述设定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并分别连接于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0030 上支架1包括预浇筑于结构主体上并且沿上述设定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若干三角支架11,弧形钢梁3上还贯穿连接有连接支梁12,连接支梁12上还连接有补缺支梁13,弧形钢梁3处于工作位置时:连接支梁12连接于弧形钢梁3的上端并且向弧形钢梁3的外侧方向延伸,连接支梁12的自由端与三角支架11对接并且焊接连接,补缺支梁13的一端连接于三角支架11上,另一端支撑连接于连接支梁12的下侧面。0031 下支架2包括预浇筑并且沿所述设定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柱21,立柱21上设置有向其内侧延伸的弧形支架22,弧形支架22连。
19、接有斜撑支架23,弧形支架22与弧形钢梁3设置为相同的弧度,弧形钢梁3处于工作位置时,弧形支架22的自由端与弧形钢梁3的下端对接焊接,弧形支架22的另一端向弧形钢梁3的下端延伸并与弧形钢梁3的下端对接并焊接连接,斜撑支架23的一端连接于立柱21的翼板上,另一端支撑连接于弧形支架22的下侧面;说 明 书CN 204081076 U4/5页60032 斜撑支架23的上段为扁状构件,下段为圆形构件,以实现弧形支架22与立柱21之间的转换连接。0033 弧形钢梁3不但具有一个向下的自身重力,而且具有水平的跨间力。0034 上述大高差弧形屋面的通过一个安装结构进行安装。0035 该安装结构包括:0036。
20、 两个滑道梁结构,沿上述设定方向分别安装于三角支架11和立柱21上,每个滑道梁结构包括滑道梁本体41、安装于滑道梁本体41的上侧面的钢轨42以及安装于滑道梁本体41的外侧面的不锈钢钢板43;0037 两个承重梁结构,连接于弧形钢梁3上,每个承重梁结构包括承重梁本体5,弧形钢梁3处于工作位置时,弧形钢梁3的上端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延伸钢梁31,延伸钢梁31的上端连接承重梁本体5,承重梁本体5向延伸钢梁31的外侧延伸,弧形钢梁下段32的上侧面连接承重钢梁本体5;0038 两个第一限位块结构,连接于承重梁本体5上,每个第一限位块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本体61和聚四氟乙烯板,弧形钢梁3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限位。
21、块本体61连接于承重梁本体5的外侧自由端并且向其下侧延伸,聚四氟乙烯板62设置于第一限位块本体61的内侧面;0039 弧形钢梁3的上端通过连接支梁12连接于三角支架11上且弧形钢梁3的下端与弧形支架21对接时,承重梁本体5通过钢轨42滑动连接于滑道梁本体41的上侧面,同时第一限位块本体61通过聚四氟乙烯板62滑动连接于滑道梁本体41的外侧面。0040 下面介绍上述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41 第一步骤,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分别安装上述滑道梁结构;0042 第二步骤,在弧形钢梁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承重梁本体5,在承重梁本体5上设置上述第一限位块结构;0043 第三步骤。
22、,将弧形钢梁3吊装至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使承重梁本体5通过钢轨42滑动连接于滑道梁本体41的上侧面,同时第一限位块本体61通过聚四氟乙烯板62滑动连接于滑道梁本体41的外侧面;0044 第四步骤,将弧形钢梁3沿上述设定方向滑移至预设的工作位置;0045 第五步骤,依次重复第三步骤和第四步骤,直到上述若干弧形钢梁全部滑移到位;0046 第六步骤,分别将弧形钢梁3的上端与三角支架11对接焊接并且通过补缺支梁13加固焊接,将所弧形钢梁3的下端与弧形支架21之间对接焊接;0047 第七步骤,分别将上述滑道梁结构从三角支架11和立柱21上拆除,并分别将上述承重梁结构从弧形钢梁3的两端拆除;0048 。
23、其中,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没有先后顺序。0049 上述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采用“跨端设临时支架,弧形钢梁分段高空拼装,节间跨端组装,累积滑移组装,整体同步牵引平移到位”的施工方法,可以解决起重机械无法直接吊装到位的困难,先吊装至起始位置,然后滑移至工作位置,与主结构进行焊接连接,再将临时支架拆除,恢复大高差弧形屋面支架的本来结构;采用承重梁结构,可以抵抗弧形钢梁的竖直重力,采用第一限位块结构和第二限位块可以抵抗弧形钢梁的水平跨度方向的水平说 明 书CN 204081076 U5/5页7力。0050 为了进一步增加上述安装方法和安装结构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受力稳定性,上述第二步骤中还包括如下工序,。
24、在承重梁本体5上设置第二限位块63,第二限位块63与上述第一限位块结构相对设置,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滑道梁结构的宽度,弧形钢梁3处于工作位置时:上述第二限位块63位于上述述滑道梁结构的内侧,上述滑道梁结构的内侧面设置减磨钢板44,第二限位块63与减磨钢板44之间设置间隙。0051 由于弧形钢梁3的下端因受力原因容易上翘,位于低处的滑道梁本体5作为下侧滑道梁结构,位于低处的第二限位块63作为下侧第二限位块,上述下侧滑道梁结构的内侧面上设置凸起劲板411,上述下侧第二限位块上设置有凹槽631,弧形钢梁3处于工作位置时:凸起劲板411和凹槽631构成垂直限位结构。0052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说 明 书CN 204081076 U1/3页8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076 U2/3页9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076 U3/3页10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81076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