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调剖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线调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开采领域对于三低砂岩油藏常用化学堵水方式进行调剖
(驱),即针对三低砂岩油藏进行选择性堵水技术封堵油水井间的窜流通
道,从而增加三低砂岩油藏的选井选层调剖堵水的成功率,提高三低砂岩
油藏的水驱油效率。
现有用于调剖堵水的装置,尤其是对于双液或三液等多种液体的在线
调剖装置在注液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低,配套装置较多,在更换注入的液体
时需要暂停注液,重新连接管路,操作复杂,影响了注液效率,使得注液
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线调剖装置,以解决现有调剖装置不能实现多种
液体之间不间断连续注液,并且配套装置多,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线调剖装置,包括:供液设备、第一罐体、第二
罐体、第三罐体,以及注入设备;
供液设备通过输入管路分别与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和第三罐体的输入口
连通;第一罐体输出口经第一输出管路与注入设备连通,第二罐体经第二输
出管路与注入设备连通,第三罐体的输出口经第三管路与注入设备连通;
第一罐体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第一罐体的液体流量的第一输
入控制阀;第二罐体连接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第二罐体的液体流
量的第二输入控制阀;第三罐体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第三罐体的
液体流量的第三输入控制阀。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第一输出管路与第一罐体连
接处设置有第一输出控制阀;第二输出管路与第二罐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输
出控制阀;第三输出管路与第三罐体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输出控制阀。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第一输出管路、第二输出管
路和第三输出管路末端和注入设备的输入口之间经四通接头汇接在一起;
第一输出管路、第二输出管路和第三输出管路与四通接头连接处分别设
置有注入控制阀。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还包括第一引流支管、第二引流支
管、第三引流支管和引流主管;
第一引流支管的第一端在第一输出管路与第一输出控制阀之间、第二引
流支管的第一端在第二输出管路与第二输出控制阀之间、第三引流主管的第
一端在第三输出管路与第三输出控制阀之间,第一引流支管的第二端、第二
引流支管的第二端和第三引流支管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到引流主管上;
第一引流支管上设置有第一分流控制阀,第二引流支管上设置有第二分
流控制阀;第三引流支管上设置有第三分流控制阀。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第一引流支管与第一罐体之
间还通过第一分管连通,第一分管上设置有第一分控阀;
第二引流支管与第二罐体之间还通过第二分管连通,第二分管上设置有
第二分控阀;
第三引流支管与第三罐体之间还通过第三分管连通,第三分管上设置有
第三分控阀。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引流主管与输入管路连通,
引流主管与输入管路之间设置有引流控制阀。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将供
液设备中的液体泵出的泵。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输入管路包括一个输入主管
和连接在输入主管末端的三个输入分管,输入主管的起始端与供液设备连接,
三个输入分管分别连接至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和第三罐体;
泵设置在输入主管上。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注入设备的输出口连接有用
于向井口注液的作业管路。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在线调剖装置,其中,注入设备还包括:用于为注
入设备供电的配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包括:供液设备、第一罐体、第二罐
体、第三罐体,以及注入设备;供液设备通过输入管路分别与第一罐体、第
二罐体和第三罐体的输入口连通;第一罐体输出口经第一输出管路与注入设
备连通,第二罐体经第二输出管路与注入设备连通,第三罐体的输出口经第
三管路与注入设备连通;第一罐体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第一罐体
的液体流量的第一输入控制阀;二罐体连接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
第二罐体的液体流量的第二输入控制阀;第三罐体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
制进入第三罐体的液体流量的第三输入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线调剖
装置通过设置三个罐体,三个罐体输入口与输出口分别与供液设备和注入设
备连接,在每个罐体的输入口上设置相应的控制阀控制相应液体的输入,从
而实现不同液体的依次连续注入,提高了注液能力,并且操作简单,操作工
人劳动强度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三低砂岩油藏具有低压、低渗透、低流度的特点,在生产时普遍存在
供液不足,初期自然产能低的问题。虽然通过超前注水及压裂改造等技术
手段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但是,由于三低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并且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天然裂缝和高渗透薄层的存在以及人工产生
的裂缝,使得注水开发效果较差,油井见水比例大,水驱油效率低。因此,
为了提高三低砂岩油藏的水驱油效率,必须封堵水的窜流通道,扩大注水
波及体积,缓解储层矛盾。
目前主要通过调剖的方法从注水井注入液体进行封堵高渗透层的作业,
以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达到封堵高渗透层,减少油井的产水的目的。
注水井调剖封堵高渗透层的方法有单液法和双液法两种。其中,单液法
是指向油层注入一种液体,液体进入油层后,依靠自身发生反应,随后变成
的物质可封堵高渗透层,降低渗透率,实现堵水。常用的单液法堵剂有石灰
乳、硅酸溶胶、铬冻胶、硫酸、水包稠油等;双液法是指向油层中注入由隔
离液隔开的两种可反应的液体。当将这两种液体向油层内部推至一定距离后,
隔离液将变薄至不起隔离作用,两种液体就可发生反应,产生封堵地层的物
质。由于渗透层吸入更多堵剂,故封堵主要发生在高渗透层,达到调剖的目
的。双液法常见堵剂主要有沉淀型、凝胶型、冻胶型、胶体分散体型堵剂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可用于双液法调剖注液,实现对油井堵水
的目的,当然该装置也同样可应用于单液法调剖。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方
案内容进行具体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线调剖装置,包括:供液设备1、第一罐体2、第
二罐体3、第三罐体4,以及注入设备5。
具体的,供液设备1通过输入管路7分别与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和
第三罐体4的输入口连通;第一罐体2输出口经第一输出管路21与注入设备
5连通,第二罐体3经第二输出管路31与注入设备5连通,第三罐体4的输
出口经第三管路41与注入设备5连通;
第一罐体2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第一罐体2的液体流量的第
一输入控制阀A1;二罐体3连接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入第二罐体3
的液体流量的第二输入控制阀B1;第三罐体4的输入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进
入第三罐体4的液体流量的第三输入控制阀C1。
也就是说,用于调剖的液体从供液设备1内通过输入管路7分别流入相
应的罐体内,三个罐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的液体,例如第一罐体2可用于存
储第一工作液,第二罐体3用于存储隔离液,第三罐体4可用于存储第二工
作液,再将每个罐体的输出口通过输出管路与注入设备5连接,从而使罐体
内的液体由注入设备5注入油井10内。
在每个罐体的输入口设置相应的输入控制阀可用于控制进入罐体的液体
流量,当需要更换注入的液体时,可打开相应罐体的输入控制阀,而将其他
两个输入控制阀关闭,从而使该工作液进入注入设备5中。例如,当需要注
入第一罐体2内的第一工作液时,可将第二罐体3和第三罐体4输入口上的
输入控制阀关闭,而只将第一罐体输入口上的第一输入控制阀A1打开,使
第一工作液流入第一罐体2内,从而通过注入设备5流入油井10内,实现注
液。当需要注入隔离液时只需要打开第二罐体3的输入控制阀B1,关闭其他
罐体上的输入控制阀A1和C1,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只需要开/闭相应管路上的
控制阀,就可实现不同工作液转换时的连续注液,降低了工作强度,操作简
单,管路连接也较为简单。
进一步的,在输入管路上还可以设置用于将供液设备1中的液体泵出的
泵6,以使得供液设备1中的液体能够顺利进入相应的罐体内,同时在供液
设备1和泵6之间还设置有控制阀D1。并且可选的,该泵6可选用撬装柱塞
式泵。
可选的,上述供液设备1具体可以为水罐车。
进一步的,第一输出管路21、第二输出管路31和第三输出管路41的末
端和注入设备5的输入口之间经四通接头汇接在一起。
优选的,第一输出管路21、第二输出管路31和第三输出管路41与四通
接头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注入控制阀,可以通过开/闭相应的注入控制阀实现不
同液体的注入。
进一步的,在注入设备5的输出口连接有用于向井口注液的作业管路,
以便于将液体注入油井10内。
进一步的,注入设备5还包括:用于为注入设备5供电的配电装置51。
该配电装置51具体可以为变电柜或发电机。
可选的,注入设备5与油井10之间通过高压管线连接,在注入设备5和
高压管线之间设置有调剖泵,以进一步对注入设备5内的液体进行增压。
本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可用于双液法在线调剖,通过设置三个
罐体,并将三个罐体输入口与输出口分别与供液设备和注入设备连接,在每
个罐体的输入口上设置相应的控制阀控制相应液体的输入,从而实现不同液
体的依次连续注入,提高了注液能力,并且操作简单,操作工人劳动强度明
显降低。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在线调
剖装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述输入管路还包括一个输入主管71和连
接在输入主管末端的三个输入分管72,输入主管71的起始端与供液设备72
连接,三个输入分管72分别连接至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和第三罐体4。
具体的,与第一罐体2连接的输入分管72通过第一输入控制阀A1与第
一罐体2连接,与第二罐体3连接的输入分管72通过第二输入控制阀B1与
第二罐体3连接,与第三罐体4连接的输入分管72通过第三输入控制阀C1
与第三罐体4连接。同时,上述三个输入控制阀还可断开与相应罐体的连接,
而在输入控制阀的出口处连接外排管线,将来自输入分管72的液体排至罐体
外部。
进一步的,上述的泵6设置在输入主管71上,用于使输入主管71上的
液体流入输入分管72。
进一步的,第一输出管路21与第一罐体2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输出控制阀
A2;第二输出管路31与第二罐体3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输出控制阀B2;第三
输出管路41与第三罐体4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输出控制阀C2。
例如当第一罐体2正常注液前,先打开控制阀D1和第一输入控制阀A1,
并关闭其他控制阀,由泵6将供液设备1内的第一工作液由输入主管71和输
入分管72泵入第一罐体2内,第一工作液泵入至设定量时,关闭控制阀D1
和A1,再打开第一输出控制阀A2和与第一输出管路连接的注入控制阀,使
第一罐体2内的第一工作液从第一输出管路21和四通接头流至注入设备5,
从而进入油井10,实现调剖注液的目的。
可选的,在四通接头与注入设备5之间设置流量计9,以准确记录各液
体的注入量,便于对不同工作液实现准确及时的循环注入。
进一步的,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和第三罐体4的输出口还分别连接
有引流支管,即第一引流支管22,第二引流支管32和第三引流支管42,三
个引流支管通过引流主管8连接至供液设备1与供液泵6之间的输入主管71
上;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还包括:第一引流支管22、第
二引流支管32、第三引流支管42和引流主管8;
其中,第一引流支管22的第一端在第一输出管路21与第一输出控制阀
A2之间;第二引流支管32的第一端在第二输出管路31与第二输出控制阀
B2之间;第三引流主管42的第一端在第三输出管路41与第三输出控制阀
C2之间;并且第一引流支管22的第二端、第二引流支管32的第二端和第三
引流支管42的第二端共同连接到引流主管8上;
第一引流支管22上设置有第一分流控制阀A3,第二引流支管32上设置
有第二分流控制阀B3;第三引流支管42上设置有第三分流控制阀C3。
进一步的,引流主管8与输入主管71连通,引流主管8与输入主管之间
设置有至少两个引流控制阀,如图中D2和D3。
通过设置多个引流支管和引流主管8可以实现度对不同罐体内部的清洗
和注液管路的清洗功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罐体的正常注液过程可以为如
下流程(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罐体2内储存第一工作液,第二罐体3内储存隔
离液,第三罐体4内储存第二工作液为例):
1)罐体注液
打开控制阀D1和A1,其他控制阀均关闭,启动泵6,将第一工作液由
供液设备1注入第一罐体2内,当第一罐体2内第一工作液注入至设定值时,
关闭控制阀D1和A1。
再打开控制阀D1和B1,启动泵6,将隔离液由供液设备1注入第二罐
体3内,当第二罐体3内隔离液注入至设定值时,关闭控制阀D1和B1。
再打开控制阀D1和C1,启动泵6,将第二工作液由供液设备1注入第
三罐体4内,当第三罐体4内第二工作液注入至设定值时,关闭控制阀D1
和C1。
2)注入第一工作液
打开第一输出控制阀A2和与第一输出管路连接的注入控制阀,其他控
制阀均关闭,使第一罐体2内的第一工作液从第一输出管路21和四通接头流
至注入设备5,再由调剖泵增压后由高压管路注入油井10内。在流量计9记
录的第一工作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输出控制阀A2,停止第一工
作液的注入。
3)注入隔离液
停止注入第一工作液后,打开第二输出控制阀B2、第二分流控制阀B3
和第一分流控制阀A3,此时,如图2所示,第二罐体3内隔离液的流经路线
为:第二输出管路31→第二引流支管32→引流主管8→第一引流支管22→第
一输出管路21→四通→注液设备5→油井10。
由此,可实现隔离液对第一罐体2注液时的第一输出管路21进行清洗,
防止第一工作液沉淀在该段管路内,使管路堵塞。同样的,在流量计9记录
的隔离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隔离液的注入,并关闭第二输出控制阀
B2、第二分流控制阀B3、第一分流控制阀A3和与第一输出管路连接的注入
控制阀。
4)注入第二工作液
停止注入隔离液后,打开第三输出控制阀C2和与第三输出管路连接的注
入控制阀,使第三罐体4内的第二工作液从第三输出管路41和四通接头流至
注入设备5,再由调剖泵增压后由高压管路注入油井10内。在流量计9记录
的第二工作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第二工作液的注入,并关闭第三输
出控制阀C2。
5)注入隔离液
停止注入第二工作液后,需要再次向井内注入隔离液,此时需打开第二
输出控制阀B2、第二分流控制阀B3和第三分控阀C3。此时,如图2所示,
第三罐体4内隔离液的流经路线为:第二输出管路31→第二引流支管32→引
流主管8→第三引流支管42→第三输出管路41→四通→注液设备5→油井10。
由此,可实现隔离液对第三罐体4注液时的第三输出管路41进行清洗,
防止第二工作液沉淀在该段管路内,使管路堵塞。在流量计9记录的隔离液
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隔离液的注入,并关闭第二输出控制阀B2、第二
分流控制阀B3、第三分控阀C3和与第三输出管路连接的注入控制阀。
重复上述步骤2)~5)依次循环注入第一工作液、隔离液和第二种工作
液,直至注液结束,从而实现了注液过程中只需要开/闭相应的控制阀,就可
实现对不同液体的连续注入,在更换注入的液体时,不需要停止调剖泵,确
保了在线调剖装置注液过程中的连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注液过程
的安全性,还使得注液过程操作更为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还可以实现对罐体的自动清洗,
以便于罐体换盛其他液体,而不影响正常注液过程,具体的,以下以对第一
罐体2进行清洗为例,对罐体的清洗过程描述如下:
第一输入控制阀A1的出口端接在第一罐体2内,并在注液设备1中装
有清洗液,清洗液一般为清水,先打开控制阀D1和第一输入控制阀A1,并
关闭其他控制阀,启动泵6,使清洗液由供液设备1→输入主管71→输入分
管72→第一输入控制阀A1→第一罐体2,在将清洗液注入第一罐体2内后,
通过设置在第一罐体2内部的搅拌器对第一罐体2进行搅拌清洗。
在清洗完毕后,将第一输入控制阀A1的出口端与外排管线连接,再打
开第一输出控制阀A2、第一分流控制阀A3和控制阀D2、D3,使得第一罐
体2内部的清洗液从管道内流出,具体为:罐体2→第一输出管21→第一引
流支管流22→引流主管8→输入主管71→输入分管72→第一输入控制阀A1
→外排管线,从而使第一罐体2内部清洗的液体排出至外部。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知的,对第二罐体3和第三罐体4的清洗过程与此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对罐体的清洗过程并不影响其他罐体内液体向油井10内的正常注液过
程,对罐体的清洗和其他罐体的正常注液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只需要开/闭相应的控制阀门即可实现,操作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
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罐体2内储存第一工作液,第二罐体3内储存隔离液,
第三罐体4内储存第二工作液为例进行了注液过程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知的,上述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和第三罐体4内各自储存的液体
并不必然为上述情况,例如,第一罐体2内也可储存隔离液或第二工作液,
而第二罐体内也可储存第一工作液或第二工作液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可用于双液法在线调剖,通过在各罐体
的输出管路上设置引流支管以及引流主管的方式,使得操作人员只需开/闭相
应的控制阀,就可实现对不同罐体内液体的连续注入,确保了在线调剖装置
注液过程中的连续性,在更换注入液时,不需要停止调剖泵,而且还可实现
对罐体的清洗,使得注液过程操作更为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注液过程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提供一种进一步优化的在线调剖装
置,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具体的:
第一引流支管22与第一罐体2之间还通过第一分管23连通,第一分管
23上设置有第一分控阀A4;
第二引流支管32与第二罐体3之间还通过第二分管33连通,第二分管
上设置有第二分控阀B4;
第三引流支管42与第三罐体4之间还通过第三分管43连通,第三分管
上设置有第三分控阀C4。
通过设置第一分管23、第二分管33和第三分管43,可以进一步优化注
液过程中液体的流经路径,减少控制阀操作数量和流经管路的长度,具体的,
本实施例中罐体的正常注液过程可以描述为如下流程(本实施例中仍然以第
一罐体2内储存第一工作液,第二罐体3内储存隔离液,第三罐体4内储存
第二工作液为例):
1)罐体注液
打开控制阀D1和A1,其他控制阀均关闭,启动泵6,将第一工作液由
供液设备1注入第一罐体2内,当第一罐体2内第一工作液注入至设定值时,
关闭控制阀D1和A1。
再打开控制阀D1和B1,启动泵6,将隔离液由供液设备1注入第二罐
体3内,当第二罐体3内隔离液注入至设定值时,关闭控制阀D1和B1。
再打开控制阀D1和C1,启动泵6,将第二工作液由供液设备1注入第
三罐体4内,当第三罐体4内第二工作液注入至设定值时,关闭控制阀D1
和C1。
2)注入第一工作液
打开第一输出控制阀A2和与第一输出管路连接的注入控制阀,其他控
制阀均关闭,使第一罐体2内的第一工作液从第一输出管路21和四通接头流
至注入设备5,再由调剖泵增压后由高压管路注入油井10内。在流量计9记
录的第一工作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输出控制阀A2,停止第一工
作液的注入。
3)注入隔离液
停止注入第一工作液后,再打开第二分控阀B4和第一分流控制阀A3,
此时,如图3所示,第二罐体3内隔离液的流经路线为:第二分管33→第二
引流支管32→引流主管8→第一引流支管22→第一输出管路21→四通→注液
设备5→油井10。
在流量计9记录的隔离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隔离液的注入,并
关闭第二分控阀B4和第一分流控制阀A3和与第一输出管路连接的注入控制
阀。
由此,可实现隔离液对第一罐体2注液时的第一输出管路21进行清洗,
防止第一工作液沉淀在该段管路内,使管路堵塞,同时相对于实施例二减少
了隔离液的流经长度,不需要控制第二分流控制阀B3的开启和关闭,简化了
操作过程。
4)注入第二工作液
停止注入隔离液后,打开第三输出控制阀C2和与第三输出管路连接的注
入控制阀,使第三罐体4内的第二工作液从第三输出管路41和四通接头流至
注入设备5,再由调剖泵增压后由高压管路注入油井10内。在流量计9记录
的第二工作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第二工作液的注入,并关闭第三输
出控制阀C2。
5)注入隔离液
停止注入第二工作液后,需要再次向井内注入隔离液,此时需打开第二
分控阀B4和第三分控阀C3。此时,如图3所示,第三罐体4内隔离液的流
经路线为:第二分管33→第二引流支管32→引流主管8→第三引流支管42
→第三输出管路41→四通→注液设备5→油井10。
在流量计9记录的隔离液注入量达到设定值时,停止隔离液的注入,并
关闭第二分控阀B4、第三分控阀C3和与第三输出管路连接的注入控制阀。
由此,可实现隔离液对第三罐体4注液时的第三输出管路41进行清洗,
防止第二工作液沉淀在该段管路内,使管路堵塞,同时相对于实施例二减少
了隔离液的流经长度,并且不需要控制第二分流控制阀B3的开启和关闭,简
化了操作过程。
重复上述步骤2)~5)依次循环注入第一工作液、隔离液和第二种工作
液,直至注液结束,从而实现了注液过程中只需要开/闭相应的控制阀,就可
实现对不同液体的连续注入,在更换注入的液体时,不需要停止调剖泵,确
保了在线调剖装置注液过程中的连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注液过程
的安全性,还使得注液过程操作更为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在线调剖装置同样也可以实现对罐体的自动
清洗,以便于罐体换盛其他液体,而不影响正常注液过程,具体的,以下仍
然以对第一罐体2进行清洗为例,对罐体的清洗过程描述如下:
第一输入控制阀A1的出口端接在第一罐体2内,并在注液设备1中装
有清洗液,清洗液一般为清水,先打开控制阀D1和第一输入控制阀A1,并
关闭其他控制阀,启动泵6,使清洗液由供液设备1→输入主管71→输入分
管72→第一输入控制阀A1→第一罐体2,在将清洗液注入第一罐体2内后,
通过设置在第一罐体2内部的搅拌器对第一罐体2进行搅拌清洗。
在清洗完毕后,将第一输入控制阀A1的出口端与外排管线连接,再打
开第一分控阀A4和控制阀D2、D3,使得第一罐体2内部的清洗液从管道内
流出,具体为:罐体2→第一分管23→第一引流支管流22→引流主管8→输
入主管71→输入分管72→第一输入控制阀A1→外排管线,从而使第一罐体
2内部清洗的液体排出至外部。相对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清洗第一罐体2
的过程中减少了清洗液的流经管路长度,而且不需要操作第一分流控制阀A3
的开启和关闭,简化了操作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对第二罐体3和第三罐体4的清洗过程与此相
似,此处不再赘述。
对罐体的清洗过程并不影响其他罐体内液体向油井10内的正常注液过
程,对罐体的清洗和其他罐体的正常注液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只需要开/闭相应的控制阀门即可实现,操作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
动强度。
进一步的,上述各注液管路、连接管路和控制阀均应满足管路密封和管
路内液体压力的要求,以提高注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注液效率,防止液体泄
漏。
本实施例通过在各罐体与引流支管间设置分管进行连通,使得只需要开/
闭相应的控制阀,就可实现对不同液体的连续注入,确保了在线调剖装置注
液过程中的连续性,在更换注入液时,不需要停止调剖泵,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且减少了液体流经管线的长度,减少了需要操作的控制阀的数量,使得注
液过程操作更为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
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