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554799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1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26105.4

申请日:

2014.05.06

公开号:

CN203924042U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5/38申请日:20140506授权公告日:20141105终止日期:20170506|||授权

IPC分类号:

E02D5/38; E02D11/00

主分类号:

E02D5/38

申请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邹德清; 吴荣兴

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大路10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基础工程,公布了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包括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上大下小的筒体结构。使用这种外桩筒,在拔桩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为漏斗状填充,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度,同时避免了拔桩时出现的空中补充混凝土的问题,简化了施工工艺过程。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可以形成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使得筒桩的承载力更高,更符合基础桩基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包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直径上大下小的筒体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上部锥状筒体下接柱状筒体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多节组合结构。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基础工程,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
背景技术
筒桩由于节省材料,施工快等特点,在土木基础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申请号为0312897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夹具的混凝土筒桩的成孔器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成孔器包括有施压装置、内护壁套管、侧面设有灌注口的外护壁套管,所述的内、外护壁套管下端套有筒靴,还包括有双钢管桩夹具,所述的双钢管桩夹具包括有夹头横梁,夹头活动连接在所述横梁下方,所述夹头包括有固定夹板和可更换的动夹板,所述动夹板与固定夹板活动连接,液压油缸与所述的动夹板固定连接,还包括有与所述夹头配合的楔块,所述楔块嵌于内、外护壁套管形成的筒孔内。一种应用上述装置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先打孔,再放置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又例如申请号为200810304721.6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齿形筒桩、成桩装置及成桩工法,其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形成大直径齿形筒孔,然后在筒孔中配置钢筋笼并就地灌注混凝土而成型的薄壁齿形筒桩。不配置钢筋笼的称为大直径现浇素混凝土薄壁齿形筒桩,简称素混凝土齿形筒桩。但是这些筒桩在施工中普遍存在拔桩时,桩体内混凝土缺失的问题,由于内外桩筒钢板的空间,打桩时内筒的涌土等造成的土密度降低等原因,在拔桩时往往需要补充总量5%-20%的混凝土,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就是说,边拔桩边补充混凝土,内外桩筒升高5米左右还在补充混凝土。其次是这些筒桩,桩体上下截面相同,承载力单一的问题,不符合基础桩基的承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筒桩桩体上下截面相同,承载力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变径的筒桩,使得筒桩的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提高,更符合基础工程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径筒桩结构,包括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上大下小的筒体结构。使用这种外桩筒,在拔桩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为漏斗状填充,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度,同时避免了拔桩时出现的空中补充混凝土的问题,简化了施工工艺过程。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结构。这种外桩筒可能产生甘蔗状的桩体结构。锥状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上部锥状筒体下接柱状筒体结构。这种外桩筒可能避免产生甘蔗状的桩体结构。锥状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多节组合结构。这种外桩筒由于上下两端均为柱状筒体,结构更为合理,更便于施工。这种组合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
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打入带有桩靴的内外桩筒,往桩体内注入混凝土,在拔桩过程中,外桩筒与地基产生间隙时,往缝隙里回填砂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这样就避免了在拔桩时,需要使用水泥泵车高空添加混凝土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这里所述的回填砂土,最好是回填砂子,由于砂子的流动性较好,更有利缝隙填充,同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便于往缝隙内渗透,增加了筒桩与土壤的结合度,进而提高了筒桩的承载力。
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另一种施工方法,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打入带有桩靴的内外桩筒,往桩体内注入混凝土,在拔桩过程中,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总量的5%-20%的混凝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形成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由于桩筒在打入地基时,形成了上大下小的空间,在拔桩时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这样混凝土的压强就会大于筒体外地基土质的压强,因此混凝土就会充填桩筒拔出产生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的桩筒拔到一定的高度时,在外桩筒与地基的空腔内放入钢筋笼并拼接,再继续拔桩直至桩筒全部拔出。这种变径的筒桩上部的外围具有钢筋笼,其承载能力更高。
优选的,所述变径的筒桩由空心的圆柱体和空心的圆台体组合而成。
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桩桩筒的结构使得筒桩施工时避免了高空添加混凝土的方法,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提供了一种变径筒桩的施工方法,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筒桩注入混凝土的示意图;
附图2为传统筒桩成桩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1;
附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施工方法拔桩的示意图1;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1;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2;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拔桩的示意图2;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2;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1;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1;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2;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2;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3;;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放置钢筋笼的示意图3;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3;
图中:地基00 、桩靴10、 外桩筒20、内桩筒30、混凝土40、回填砂土50、钢筋笼60。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3、4、5,一种由柱状筒体、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三节结构组合而成的外桩筒(20),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待锥状筒体高出地面后,外桩筒(20)与地基(00)产生间隙时,往缝隙里回填砂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待混凝土固化后就形成了筒桩。由于外桩筒(20)上部的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与内桩筒(30)间形成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混凝土(40),因此完全可以充满筒桩所需的混凝土(40)量,避免了在拔桩过程中补充混凝土(40)的做法。
实施例二:结合附图6、7、8,一种由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组成的外桩筒(20),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待外桩筒(20)与地基(00)产生间隙时,往缝隙里回填砂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待混凝土固化后就形成了筒桩。由于外桩筒(20)的锥状筒体与内桩筒(30)间形成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混凝土(40),因此完全可以充满筒桩所需的混凝土(40)量,避免了在拔桩过程中补充混凝土(40)的做法。
实施例三:结合附图9、10,一种外桩筒(20)为锥状筒体,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40)总量的5%-20%的混凝土(40),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待混凝土(40)固化后就形成了筒桩。由于桩筒在打入地基时,形成了上大下小的空间,在拔桩时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40),这样混凝土(40)的压强就会大于筒体外地基(00)土质的压强,因此混凝土(40)就会充填桩筒拔出产生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
实施例四:结合附图11、12,一种由柱状筒体、锥状筒体、柱状筒体、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五节结构组合而成的外桩筒(20),其余与实施例三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结合附图13、14、15,一种由柱状筒体、一种由柱状筒体、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三节结构组合而成的外桩筒(20),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40)总量的5%-20%的混凝土(40),待锥状筒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在外桩筒(20)柱状筒体部位与地基(00)的空间内放置两半园的钢筋笼(60),焊接成环形后,放入外桩筒(20)与地基(00)形成的空腔内,继续拔桩直至桩筒全部拔出,混凝土(40)就会充填桩筒拔出产生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上部外圈有钢筋笼(60)的变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
以上所述的五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核心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的修饰,例如外桩筒的各种形状结构的组合和替代等,应该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2404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CN203924042U(21)申请号 201420226105.4(22)申请日 2014.05.06E02D 5/38(2006.01)E02D 11/00(2006.01)(73)专利权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地址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大路1069号(72)发明人邹德清 吴荣兴(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代理人尉伟敏(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基础工程,公布了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包括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

2、于:所述的外桩筒为上大下小的筒体结构。使用这种外桩筒,在拔桩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为漏斗状填充,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度,同时避免了拔桩时出现的空中补充混凝土的问题,简化了施工工艺过程。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可以形成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使得筒桩的承载力更高,更符合基础桩基的要求。(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0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24042 UCN 203924042 U1/1页21.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包内桩筒、外桩筒、。

3、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直径上大下小的筒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上部锥状筒体下接柱状筒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多节组合结构。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924042 U1/3页3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基础工程,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变径筒桩的桩筒结构。背景技术0002 筒桩由于节省材料,施工快等特点,在土木基础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

4、应用。例如申请号为0312897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夹具的混凝土筒桩的成孔器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的成孔器包括有施压装置、内护壁套管、侧面设有灌注口的外护壁套管,所述的内、外护壁套管下端套有筒靴,还包括有双钢管桩夹具,所述的双钢管桩夹具包括有夹头横梁,夹头活动连接在所述横梁下方,所述夹头包括有固定夹板和可更换的动夹板,所述动夹板与固定夹板活动连接,液压油缸与所述的动夹板固定连接,还包括有与所述夹头配合的楔块,所述楔块嵌于内、外护壁套管形成的筒孔内。一种应用上述装置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先打孔,再放置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又例如申请号为200810304721.6的中国专利:涉及一种大直径现。

5、浇混凝土薄壁齿形筒桩、成桩装置及成桩工法,其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形成大直径齿形筒孔,然后在筒孔中配置钢筋笼并就地灌注混凝土而成型的薄壁齿形筒桩。不配置钢筋笼的称为大直径现浇素混凝土薄壁齿形筒桩,简称素混凝土齿形筒桩。但是这些筒桩在施工中普遍存在拔桩时,桩体内混凝土缺失的问题,由于内外桩筒钢板的空间,打桩时内筒的涌土等造成的土密度降低等原因,在拔桩时往往需要补充总量5%-20%的混凝土,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就是说,边拔桩边补充混凝土,内外桩筒升高5米左右还在补充混凝土。其次是这些筒桩,桩体上下截面相同,承载力单一的问题,不符合基础桩基的承载要求。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现有。

6、技术中筒桩桩体上下截面相同,承载力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变径的筒桩,使得筒桩的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提高,更符合基础工程的要求。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径筒桩结构,包括内桩筒、外桩筒、桩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桩筒为上大下小的筒体结构。使用这种外桩筒,在拔桩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为漏斗状填充,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度,同时避免了拔桩时出现的空中补充混凝土的问题,简化了施工工艺过程。0005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结构。这种外桩筒可能产生甘蔗状的桩体结构。锥状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0006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上部锥状筒体下接柱状筒体。

7、结构。这种外桩筒可能避免产生甘蔗状的桩体结构。锥状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0007 优选的,所述的外桩筒为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多节组合结构。这种外桩筒由于上下两端均为柱状筒体,结构更为合理,更便于施工。这种组合筒体比传统的柱状筒体,增加5%-20%的混凝土容量。0008 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打入带有桩说 明 书CN 203924042 U2/3页4靴的内外桩筒,往桩体内注入混凝土,在拔桩过程中,外桩筒与地基产生间隙时,往缝隙里回填砂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这样就避免了在拔桩时,需要使用水泥泵车高空添加混凝土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

8、。这里所述的回填砂土,最好是回填砂子,由于砂子的流动性较好,更有利缝隙填充,同时筒体内的混凝土便于往缝隙内渗透,增加了筒桩与土壤的结合度,进而提高了筒桩的承载力。0009 应用上述筒桩桩筒结构的另一种施工方法,利用专用机械设备在地基中打入带有桩靴的内外桩筒,往桩体内注入混凝土,在拔桩过程中,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总量的5%-20%的混凝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形成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由于桩筒在打入地基时,形成了上大下小的空间,在拔桩时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这样混凝土的压强就会大于筒体外地基土质的压强,因此混凝土就会充填桩筒拔出产生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

9、,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0010 优选的,所述的桩筒拔到一定的高度时,在外桩筒与地基的空腔内放入钢筋笼并拼接,再继续拔桩直至桩筒全部拔出。这种变径的筒桩上部的外围具有钢筋笼,其承载能力更高。0011 优选的,所述变径的筒桩由空心的圆柱体和空心的圆台体组合而成。0012 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桩桩筒的结构使得筒桩施工时避免了高空添加混凝土的方法,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提供了一种变径筒桩的施工方法,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0013 附图说明:0014 附图1为传统筒桩注入混凝土的示意图;0015 附图2为传统筒桩成桩后。

10、的结构示意图;0016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1;0017 附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施工方法拔桩的示意图1;0018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1;0019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2;0020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拔桩的示意图2;0021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2;0022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1;0023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1;0024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2;0025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成桩。

11、的示意图2;0026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注入水泥的示意图3;0027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放置钢筋笼的示意图3;0028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施工方法成桩的示意图3;0029 图中:地基00 、桩靴10、 外桩筒20、内桩筒30、混凝土40、回填砂土50、钢筋笼60。0030 具体实施方式:0031 参阅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32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3、4、5,一种由柱状筒体、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三节结构组合而成的外桩筒(20),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说 明 书CN 203924042 U3/。

12、3页5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待锥状筒体高出地面后,外桩筒(20)与地基(00)产生间隙时,往缝隙里回填砂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待混凝土固化后就形成了筒桩。由于外桩筒(20)上部的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与内桩筒(30)间形成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混凝土(40),因此完全可以充满筒桩所需的混凝土(40)量,避免了在拔桩过程中补充混凝土(40)的做法。0033 实施例二:结合附图6、7、8,一种由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组成的外桩筒(20),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待外桩筒(2。

13、0)与地基(00)产生间隙时,往缝隙里回填砂土,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待混凝土固化后就形成了筒桩。由于外桩筒(20)的锥状筒体与内桩筒(30)间形成的空间比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混凝土(40),因此完全可以充满筒桩所需的混凝土(40)量,避免了在拔桩过程中补充混凝土(40)的做法。0034 实施例三:结合附图9、10,一种外桩筒(20)为锥状筒体,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40)总量的5%-20%的混凝土(40),直至桩筒全部拔出,待混凝土(40)固化后就形成了筒桩。由于桩筒在打入。

14、地基时,形成了上大下小的空间,在拔桩时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40),这样混凝土(40)的压强就会大于筒体外地基(00)土质的压强,因此混凝土(40)就会充填桩筒拔出产生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上粗下细变径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0035 实施例四:结合附图11、12,一种由柱状筒体、锥状筒体、柱状筒体、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五节结构组合而成的外桩筒(2 0),其余与实施例三相同,这里不再赘述。0036 实施例五:结合附图13、14、15,一种由柱状筒体、一种由柱状筒体、锥状筒体和柱状筒体的三节结构组合而成的外桩筒(20),与桩靴(10)、内桩筒(30)共同由专用机。

15、械设备打入地基(00)中,往筒体内注入混凝土(40);利用专用机械设备进行拔桩,继续往桩体内充填混凝土(40)总量的5%-20%的混凝土(40),待锥状筒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在外桩筒(20)柱状筒体部位与地基(00)的空间内放置两半园的钢筋笼(60),焊接成环形后,放入外桩筒(20)与地基(00)形成的空腔内,继续拔桩直至桩筒全部拔出,混凝土(40)就会充填桩筒拔出产生的空间,这样就形成了上部外圈有钢筋笼(60)的变径筒桩,其承载力自下而上逐步加强,更符合基础承载桩的要求。0037 以上所述的五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16、,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核心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的修饰,例如外桩筒的各种形状结构的组合和替代等,应该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924042 U1/10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24042 U2/10页7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24042 U3/10页8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24042 U4/10页9图5图6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24042 U5/10页10图7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924042 U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