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回转清障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施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回转清障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桩基础施工中,当遇到土体中埋设有废旧桩体等地下障碍物时,需要清障后才能继续施工。目前的地下废旧桩体清理需要多种设备配合作业,作业时需要先利清除废旧桩体周边的土体等障碍物,并实施护壁处理,然后再将桩体拔出,具有占用的施工空间大,作业效率低的缺陷,而且作业设备多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作业效率高,且占用的施工空间少的一体式回转清障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回转清障机,包括底盘、钻杆,及固定在底盘上的支撑架,所述钻杆安装在支撑架上,钻杆的下端装有可转动的驱动座,驱动座上装有钻头,底盘上装有用于驱动驱动座转动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座上固定有一钢套筒,所述钢套筒是上下两端开放的竖直筒体,所述钻头设置在钢套筒内,并与钢套筒间隙配合;
所述钻头是一向下开放的竖直筒体,钻头的下端固定有围绕钻头的筒心轴线对称布设的多个切削刀。
进一步的,所述钻头的内筒壁上装有用于夹持桩体的多个夹板,并且各夹板围绕钻头的筒心轴线对称布设。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装有用于驱动底盘行进的履带式车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式回转清障机,利用钢套筒与特制的筒形钻头的配合,切削、护壁同时进行,而且还能用于拔桩及破碎桩体,能快速的清除地下废旧桩体,具有作业效率高的特点,而且所需配套设备少,占用的施工空间也相对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体式回转清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体式回转清障机中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体式回转清障机中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体式回转清障机的清障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体式回转清障机的清障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顿号均表示和的关系。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式回转清障机,包括底盘1、钻杆2,及固定在底盘1上的支撑架3,所述钻杆2安装在支撑架3上,钻杆2的下端装有可转动的驱动座4,驱动座4上装有钻头7,底盘1上装有用于驱动驱动座4转动的动力设备5,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座4上固定有一钢套筒6,所述钢套筒6是上下两端开放的竖直筒体,所述钻头7设置在钢套筒6内,并与钢套筒6间隙配合;
所述钻头7是一向下开放的竖直筒体,钻头7的下端固定有围绕钻头的筒心轴线对称布设的多个切削刀71。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上装有用于驱动底盘行进的履带式车轮。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钻头8除了在下端设有切削刀81之外,钻头8还在内筒壁上装有用于夹持桩体的多个夹板82,并且各夹板82围绕钻头的筒心轴线对称布设,利用钻头内筒壁上的夹板,可以夹持住桩体后将其从土体中拔出。
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实施例适用于清除地下桩体,其清障方法如下(如图4、图5所示):
需要将目标桩体破碎时(此情况下钻头的内径应当小于目标桩体的外径,并且钢套筒的内径应当大于目标桩体的外径),先用钢套筒围住目标桩体,再利用驱动座驱使钢套筒及钻头转动,通过钻头下端的切削刀对目标桩体进行切削破碎,直至切削到预定的深度(在此过程中,钢套筒起到护壁作用),然后再利用冲抓斗将钢套筒内物体抓出。
需要从土体中拔出目标桩体9时(此情况下钻头的内径应当大于目标桩体的外径),先用钻头围住目标桩体,再利用驱动座驱使钢套筒6及钻头转动,通过钻头下端的切削刀对目标桩体外周的土体、岩层及钢筋混凝土等障碍物进行切削,直至切削到预定的深度(在此过程中,钢套筒起到护壁作用),然后再利用冲抓斗将钢套筒内物体抓出,然后再在钢套筒内进行拔桩作业;进行拔桩作业时,第二实施例可以先用钻头内筒壁上的夹板夹持住桩体,再利用钻头将桩体从土体中拔出。